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和临床PPT课件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Masquelet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 外踝上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 损
杨大平经解剖观察后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应 不大于13cm×10cm,否则皮瓣远端血供不足
5
Propeller flaps
a type of vascular flap based on one or mor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an underlying vessel
29
皮瓣设计
点:于距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端 垂直线5cm处
线: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侧延长 线
面:在关键点近端18cm以内小腿外侧胫骨嵴 与腓骨之间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20
Maolin Tang
21
腓动脉皮穿支的解剖特点
腓动脉体表投影相对恒定,为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
9.8±0.93 cm 13.4±0.90 cm 17.2±1.13 cm 21.3±0.77 cm
90% 80% 85% 90%
1.33±0.39mm 1.30±0.46mm 1.17±0.30mm 1.22±0.23mm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1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2
The concept of perforator flaps
Kroll SS, Rosenfield L: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low posteriors midline defects. Plast Reconstr Surg 81:561-566,1988.
flap movement is achieved by mobilization of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皮肤缺损22例分析
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 皮瓣厚薄适 中, 操
作 简 单 , 修 复 足 背 软 组 织 中小 面 积 缺 损 的 有 效 方 法 。 是
腓 动 脉 肌皮 穿支 皮瓣 是 在 小腿 外 侧 开, 深筋膜层下潜行 向前侧分 离, 在 直至 31 腓 动 脉 肌 皮 穿 支 皮 瓣 的 解 剖 基 础 . 皮瓣 的基 础 上改 良而 成 的…项 新技 术 “ 皮瓣中轴线 , , 可在 皮瓣 中轴线 中点上方 腓 动 脉 在 小 腿 外 侧 发 出 多 根 肌 皮 穿 18 9 7年 K ol K si l 首 次 提 出 。 2 m 处 可 见 一 支 粗 大 的 肌 皮 穿 支 , 比 支 , 此 游 离 穿 支 皮 瓣 可 以有 多种 皮 瓣 rl和 ohma c 为 因 偶 以解 剖 位 置 大 体 可 以分 为 小腿 近 近 年来 笔 者采 用 游 离腓 动 脉 肌 皮 穿支 皮 目鱼 肌 皮 穿支 , 尔 穿支 穿 出 点会 有 变 设 计 。 瓣修 复 足 中 小型 皮 肤缺 损 , 效 满 意 , 疗 报 异 ,但 一 般 都 在 腓 骨 中点 上 下 2c 范 侧、中段和远侧等 。从解剖特 点来看, m
皮瓣切取 1 m腓动脉主干 后, c 受区动脉
~
1 方法 . 2
与 腓 动 脉 行 端 端 吻 合 ;9例 肌 皮 穿 支 与 均选 择在腓 骨中点上 方 2 m(6 1c , 1 c 1 ~ 8m)
并 线: 以腓 骨 小 受 区 血 管 行 端 端 或 端侧 吻合 , 常 规 吻 可 见 到 一 支 粗 大 的 肌 皮 穿 支 , 比 目鱼 为
1 . 皮 瓣 设 计 与切 取 .1 2
头 至 外踝 连 线 为 皮瓣 的轴 线 ; : 点 以连线 合 2根 伴 行 静 脉 。 中点 上 方 2 m 为 皮 支 穿 出关 键 点 ( 骨 13 术 后 处 理 c 腓 - 术 后选用敏 感抗菌药
腓骨肌皮瓣[技巧]
英文参考带血管蒂游离腓骨骨肌瓣移植下颌骨重建术;血管化游离腓骨骨肌瓣移植下颌骨重建术;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76.4109前面则朝向外。
腓骨后面的屈长肌(宽约折裂,可塑下颌的外形;⑥可视受区需要设计成骨肌皮复合瓣、骨皮瓣、骨肌瓣或单纯骨瓣;其主要缺点是:①腓骨的高度不足;②对供区的损伤较大。
[返回]相关解剖1.腓骨及皮肤的血液供应腓骨的血供除腓骨头由膝下外动脉和腘动脉等发出第一弓状动脉供血外,全部均由腓动脉发出的滋养动脉和弓状动脉骨膜支供血。
小腿外侧皮肤由弓状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皮支和肌皮动脉穿支供应(图10.4.3.6.6.9-1)。
肌间隔皮支是弓状动脉直接进入小腿后肌间隔的延续,再分支至皮肤;肌皮动脉穿支是弓状动脉在屈长肌或比目鱼肌的腓骨起点附近穿入后至邻近皮肤的肌皮动脉。
根据小腿后外侧皮肤墨汁灌注透明观察,可清楚地看到肌间隔皮支及肌皮动脉穿支发出纵行分支于皮下沿腓肠外侧皮神经呈纵行吻合,也向前、后分支到邻近皮肤。
2.屈长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屈长肌在距腓骨头7.6±2.1cm处起于腓骨后面,肌腹长23.3±3.2cm,中部宽2.8±0.4cm,厚7.3±2.0mm。
该肌全部由腓动脉供血,除弓状动脉分支至屈长肌外,直接由腓动脉发出至该肌的动脉有4~6支,其中最粗的一支外径为0.8±0.3mm;屈长肌由胫神经发出的屈长肌支支配。
3.腓骨长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肌腹的上1/3由胫前动脉分支供应,下2/3由腓浅动脉供应。
还有来自腓动脉的弓状动脉的分支补充。
该肌的神经支配分散,分别由腓总神经的直接分支和腓浅神经支配。
4.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肠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由腓总神经在距腓骨头上方7.1±1.8 cm处发出,无损伤性分离4.5±2.3cm。
于腘窝浅层渐斜向下外,在腓骨头平面的后方3.3±0.7cm处下行至小腿外侧,布于小腿上半或上2/3的皮肤;腓肠神经由89%的腓肠外侧皮神经与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合成,合成处在腓骨头下方的17.8±4.4cm,沿途发出2~3支,布于小腿下半或下1/3的皮肤。
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
of defects
over
tendon
Xue—song‘,CHEN
Jian—ruing,
Mao—ruing。WANG Yuan—shan。XU Yong—qing.GUAN Li,ZHANG Li-ming,jlANG Min,L1 Yan—
lin.‘Department China
of
Orthopedics,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Kunming
650032,
Corresponding author:LI Yah—l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operativ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specially designed flap of pedicled soft
cm x 9
I.2手术方法 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探测并标记最低位腓动
cm。腓肠肌腱腹联合
脉主穿支位置。患者取450半俯卧位.患侧在上。 依据缺损面积、形状、腓肠神经走行及穿支血管的位 置设计皮瓣,皮瓣远端与创面相连。设皮瓣最近端 为a点,穿支位置为P点,创面最远端为b点.ap应 稍长于pb(踝关节中立位),皮瓣远端与创面等宽, 近端与创面形状、面积相符;大体上呈以腓肠神经为 轴线的长矩形(图1)。自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 下向后方游离至后外侧肌间隔,确认穿支后切开皮 瓣近端,根据腓肠神经走行对轴线做必要调整。于 深筋膜下切取皮瓣,四面“会师”至穿支后继续向深 部充分游离至邻近腓血管起始处,形成单一穿支蒂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镜下松解穿支血管束远侧 纤维带,至此皮瓣切取完毕。根据跟腱损伤部位、缺 损程度。做腓肠肌腱腹联合部V-Y成形后。采用断 端直接吻合,锚钉止点重建或双筋膜蒂下翻延长3 种方法修复跟腱。松开止血带,检查皮瓣血循环满 意后旋转180。,皮瓣近、远端交换分别覆盖创面及 部分供区。皮瓣四角缝合固定数针后,以手指探人 蒂部确认其处于柔顺、松弛状态,深部放置负压引流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用
缺点
• 切取面积有限,只适合修复中面积创面,切取宽度超过 5~8cm 时供区需植皮,影响美观;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粗大且管壁较薄,往往与受区静脉 口径相差较大,需要术者具备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技术;
• 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长段走行于腓肠肌内且有较多肌支, 解剖分离相对繁琐;
• 穿支穿出部位不恒定,穿支细小,对吻合技术要求高。
• 如找不到匹配的静脉吻合,要光静脉吻合口处理使其匹配 后吻合。
• 尽可能重建 2 条回流移时以腘窝皱褶中点为旋 转点,游离移时以术前探测标记的穿 支穿出点为皮瓣的关键点。 线:腘窝横纹中点至内踝的连线上, 或术前探测的腓肠内侧动脉主穿支与 副穿支血管连线为轴线。 面:切取层面为浅筋膜层,内而不超 胫前,后侧不超后正中线。
局部转移
游离移植
• 另外,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神经在腓肠内侧动脉深面 伴行,术中要注意保护,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注意事项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应以中小面积切取为主,皮瓣切取 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是其应争取把握的原则。
• 腓肠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外径粗大,与供区血管口径多不匹 配,为解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静脉回流问题,提高 其成功率,选择受区较粗大的浅静脉或静脉分叉口吻保留 皮瓣较粗的浅静脉以备吻合。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
• 皮瓣切取后保留了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运动神经及深筋 膜,使术后供区保留了原有的运动功能;
• 皮瓣以腓肠内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小腿主要 动脉,且术后不影响腓肠肌内侧头血供;
• 皮瓣薄,修复受区外形不臃肿;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恒定,皮瓣血供可靠; • 腓肠内侧动脉能够提供足够长的血管蒂。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手足 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与逆行应用
吉林
长春
供区 , 但有关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 相对 比较缺乏 [6 2] -o
本 实验将 2 侧 新 鲜小腿 进行血管铸型后 解剖 ,对 腓肠神经 0 营养血管 的来 源、走行、分布及与小 隐静脉和腓肠 神经出现过贫血,是否有合并 症,
及时进行 观察治疗。如果孕妇 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 ,没有办
3 . 第三产 程的处理 .5 2
正确地 处理第三产程 ,是 防止生产
之后 出现大出血的关键环节。准确进行出血量 的收集和测量, 观察胎盘剥离地征兆和 阴道的流血量 ,如果没有胎 盘的剥离
法进行治疗,可以建 议转 院进行治疗。
322 加强孕 期的保健 工作 .. 在孕 期,配合管理 工作 ,对于 可能存 在的并发症积极治疗,例如 出现贫血、妊娠期高血 压 疾病 等,对 于那些容易引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在 产前要加
征兆,子宫不能进行揉 挤。如果产妇具 有产后出血高危 因素,
在胎儿娩 出之后,要尽 早地钳夹 脐带,注射 缩宫素,轻 轻地
牵拉 脐带以帮助胎 盘娩 出。如果 1 n后胎 盘仍 未剥离,要 5mi 用生理盐水 2 l 0m 和缩宫素 2 0U进行胎盘脐静脉注射,如果
3 n后还未胎盘剥离 ,则需要进行人 工的徒 手剥 离,在进 0mi
作 ,使得产妇紧张情绪 得以消除 ,使 之能够保 持 良好 的睡眠 完整性检查,软产道不能硬性撕 裂,检查子宫的收缩情况 。 休 息,在 生产的过程 当中,鼓励产妇在 间歇期 间适时 的进食 326 胎 盘娩 出后 ..
进水 ,及 时排 除尿便 ,避 免产 程过长 和产妇体力 消耗过 度, 密切关注生 产过程 ,观察胎心音、宫缩情况 ,定期进行肛查 和阴查,如果发现 产程延长或停滞 ,要及 时地 进行处理并通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 23 -①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1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杜娇① 王毅① 郑德义① 张恺悦① 陈大志① 颜小玲①【摘要】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
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
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皮瓣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doi:10.14033/ki.cfmr.2024.05.0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5-0023-04 Effect of Modified Peroneal Perforator Propeller Flap in Repairing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DU Jiao, WANG Yi, ZHENG Deyi, ZHANG Kaiyue, CHEN Dazhi, YAN Xiaol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5): 23-2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peroneal perforator propeller flap in repairing the foot and ankl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 A total of 100 cases of foot and ankl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treated for flap repair in the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Burn Surgery of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modified peroneal perforator propeller flap. The skin flaps status (first stage survival rate of skin flaps, incidence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pigmentation), skin flaps sensory function, ankle joint range of motion (ankle joint plantar flexion and dorsiflexion angle), and ankle joint func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OFAS) ankle and posterior foot scoring system]. Result: The first stage survival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flap was 94.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80.0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hypertrophic scars and pigment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excellent rate of skin flap sensation recov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7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ankle joint plantar flexion and dorsiflexion ang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pain, force line, and functional dimens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peroneal perforator propeller flap has reliable blood supply in the repair of foot and ankle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which can improve ankle joint functio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skin flap sensory function, and increase the first stage survival rate of skin flap. [Key words] Peroneal perforator propeller flap Flap repair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f foot and ankle Ankle joint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Guizho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550001, China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创伤领域中常见的损伤之一,该部位软组织相对较薄、且血运情况不佳,若受到外界暴力创伤后,易出现骨、肌腱外露等情况发生,不利于修复顺利进行[1]。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1. 引言1.1 介绍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腓动脉主穿支是下肢的重要血管之一,其分支供应了腓骨和腓骨的前部。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及其回声的反射,可以清晰显示腓动脉主穿支的位置、走向和血流情况。
这种技术在腓骨和腓肠神经血管皮瓣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血管,减少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医生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血管的位置和解剖结构,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血管异常情况,避免手术风险。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在穿支腓肌神经血管皮瓣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介绍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重要的皮瓣修复技术,其来源于腓肠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具有丰富的皮肤供应血管和神经支配。
该皮瓣在组织修复和再造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因外伤、肿瘤切除或感染引起的软组织缺损。
由于其供血和感觉神经均来自于腓肠神经,因此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过程中不易出现供血不足或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了解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应用意义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精确定位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
【以上内容共计203字】1.3 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重建修复手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在腓肠神经感觉皮瓣手术中,术前明确腓动脉主穿支的位置和分布对于手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手术辅助信息。
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策略
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策略陈雪松【摘要】回顾国内外文献,结合作者经验,总结和探讨腓动脉穿支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个体化设计方法和手术要点.该皮瓣综合了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游离皮瓣各自的优点,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CT血管成像获得腓动脉穿支体表定位、解剖形态等信息的前提下,通过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和游离移植2种方法,结合超薄皮瓣、皮肤筋膜瓣、嵌合皮瓣、组合皮瓣、多叶皮瓣等技术,可以自由、准确、高效地修复全身不同部位创面.%With his own operative treatment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author introduces vas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a kind of special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 which is supplied by a relatively large peroneal perforating ar -tery ( with a inside-diameter≥0.8 mm ) thro ugh the neurovascular axis ,and suggests som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tricks for flap planning and harvesting .The flap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perfora-tor flap and free flap .Based on effecti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eroneal perforators with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e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t can be used as a free or propeller perforator flap to repair any defects anywhere freely,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with the techniques of the super-thin,adipofascial-cutaneous,chimeric,as-sembled and multi-leaf flaps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9)012【总页数】4页(P953-956)【关键词】穿支皮瓣;皮神经;血管;腓动脉;小腿;修复【作者】陈雪松【作者单位】661600 云南开远,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成都军区战创伤显微外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穿支供血型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是当代皮瓣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2006年5月—2016年1月笔者设计了以相对粗大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8],采用吻合穿支游离移植或穿支蒂螺旋桨皮瓣2种基本形式,结合超薄皮瓣、皮肤筋膜瓣、嵌合皮瓣、组合皮瓣等技术,用于全身不同创面修复共计37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足创面24例的报告
屈 曲膝关 节 , 用 驱血 带驱 血后 上 止血 带 。切 开皮 瓣 内侧
治愈 。若伴发创面 感染 , 其治 疗更是 棘手 , 常 造成肢 体功 能的残疾 。手足皮 肤缺损 对皮瓣 的质 地及厚 度有 较高要 求, 传统的带 蒂或游离皮瓣 不是理想 的选 择。腓 肠 内侧 动 脉穿 支皮 瓣 ( Me d i a l 8 u r l a a r t e r y p e f r o r a t o r l f a p , M S A P) 是 利 用腓肠肌肌皮瓣 的肌皮 穿支供 血 , 保 留腓 肠肌 , 单 独切 取 皮肤软组织的皮瓣 , 具有皮瓣 质地好 、 不臃肿优 点 , 非 常适
1 临 床 资 料
度的要求 , 决定血管蒂解 剖范 围。在行 血管蒂分离 时需避
免损 伤与之伴行 的腓肠肌运 动神经。皮瓣切 取后. 将 血管
本组 2 4例 , 男1 8例 , 女 6例 , 年龄 l 7~4 2岁 , 平均 3 0 岁。均为外伤性 软组 织缺损 , 伴 有骨 或肌腱 外露 的创 面 , 其中 : 8例伴有掌骨骨折 , 4例伴跖骨骨折 ; 损伤原 因: 交通 事故伤 1 2例 , 机械性损伤 8例 , 重物砸 伤 4例 。软组 织缺 损部位 : 手掌侧 4例 , 手背侧 1 2例 , 足背侧 8例 ; 手术时机 : 2 0例急症手 术修 复 , 4例 因局部 污染 较重 , 于清 创术 后 5 天, 待创面 干净 后 择期 手术 。软组 织 缺损 面 积 : 2 . 6 e m× 3 . 2 e m一4 . 9×5 . 9 c m; 切 取 穿支 皮 瓣 面 积 最 大 5 . 7 e m×
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
・
综 述 ・
以 腓动脉穿 支为蒂的 皮瓣的 进展 相关 研究
李 匡文 审校 唐举 玉 2
(. 大学 附属南华 医院手外科 , 1 南华 湖南衡 阳 4 10 ;. 大学 湘雅 医院骨科 , 2 0 2 2中南 长沙 4 0 0 ) 10 8 【 要】目的 综述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皮瓣的研究进展 , 摘 展望可能 的研究方 向。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 有关 腓动脉穿 支的 基础研 究和临床应用的文献 , 选择小腿外侧近 、 、 中 远不 同部位 的腓动脉穿支皮瓣 , 分别进行 阐述 。结果 利用腓动脉近 中段 的穿支设计 的局部岛状皮 瓣和游离皮瓣 与利 用腓 动脉远端穿支设计 的带 神经营养血管 的远端 蒂皮瓣 , 修复 四肢创 面 , 临床 应用广泛。结论 提高腓动脉穿支 的定位 , 加强基础研究成果 与临床应用 的结合 , 掌握好不 同部位的腓动脉穿 支皮瓣 的手术
合切取 游离穿支皮瓣 ,但小腿外侧 近段 的穿支并 不总是起源于
动脉 、 胫前动脉 、 腓肠外侧 动脉 , 中以腓动脉最为重要 。现将腓 其 动脉穿支为蒂的相关 皮瓣 的研 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腓 动脉 , 起源于腓 动脉者仅 占 4 %, 0 胫后动 脉者 占 2 %, 1 胫腓干
占 2 %, 后动脉腓 动脉分叉点 占 1 %。 8 胫 1
接皮支 ,其 比 目鱼肌 肌皮 支在腓动脉进入屈拇 长肌以近 3 m发 c
口径 差别 , 主张穿支动脉与受 区主要动 脉做 端侧吻合 , 最佳适应
征是 修复腕 、 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张文正【报道 以腓动脉 4 J
出一 支 , 距腓动 脉起始处 约 5 m, 恒定 , 出点为 于腓 骨头下 c 较 穿
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
病例二: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总结词
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是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的另一个典型应用,通过皮瓣移植,可以 恢复手部功能和外观。
详细描述
手部软组织缺损常见于手部创伤、烧伤、肿瘤切除等,由于手部精细复杂的功能,修复 要求极高。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恢复手 部的外观和功能。通过皮瓣移植,可以重建手部的皮肤、肌肉、骨骼等结构,提高手部
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例三: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修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修复是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的重要应 用之一,通过皮瓣移植可以覆盖创面、促进愈合。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及时进行修复 以减少感染和坏死的风险。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足 够的面积和适当的形状,能够覆盖创面并促进愈合。通过 皮瓣移植,可以迅速封闭创面,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促进创面的愈合和软组织的再生。同时,腓肠神运营养血 管皮瓣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的恢复和功能 重建。
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 瓣
目录
CONTENTS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概述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与效果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典型病例展示
0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腓肠神运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利用腓 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肤和软 组织瓣,用于修复和重建各种原因导 致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
修复创伤、烧伤等所致的皮肤缺损
对于创伤、烧伤等所致的皮肤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能够恢复皮肤的保护和感觉功能。
外踝上皮瓣
选用外踝上皮瓣就是利用小腿非主要血管——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其血运丰富,血管恒定,而且在小腿中下段与腓浅动脉及其周围皮下筋膜血管网有恒定的吻合。为外踝上皮瓣的成活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外踝上皮瓣的优缺点
外踝上皮瓣可修复小腿中下1/3及足部创面,且不需吻合血管,切取简单、安全可靠,供区较为隐蔽,不牺牲主要血管,对供区无明显影响。切取皮瓣面积大,可达18 cm×9 cm。血管蒂长8 cm以上,易于解剖、旋转幅度大、覆盖范围广,逆行岛状皮瓣移位时可游离血管蒂至跗骨窦水平。皮瓣的抗感染能力强,肤色好,外观好,皮下脂肪少,皮瓣厚度适中,不臃肿,质地好,耐磨擦,可获得一块较好的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但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腓浅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障碍及痛性神经瘤,静脉回流不满意出现水肿等。本皮瓣可用来修复小腿下段、足部、内踝、跟部跖底等处的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慢性溃疡、窦道及不稳定的疤痕等。以及一期修复足部创伤的软组织缺损,尤其适用于外伤后伴有一条大的主要血管已经损伤者。
应用解剖
小腿下1/3外侧皮肤的血供来自外踝上动脉即腓动脉的终末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由腓动脉发出,在外踝上约5~6 cm处(相当于小腿横韧带下缘)穿出骨间膜,外径1.7 mm,本干长7 mm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行走于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然后穿过深筋膜至皮下,继续在小腿外侧皮下组织内行走,供给小腿外侧下段以胫骨嵴到腓骨后缘范围的皮肤,其长度约12~18 cm,宽度约9 cm;降支在深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继续向远端行走,经外踝前地入外踝与距骨隆突之间在其沟内与外踝前动脉吻合。
手术方法
一、皮瓣设计:在外踝上5 cm处用超声多普勒测定腓动脉终末穿支的穿出点,以此为轴点。以外踝下2 cm的平面确定为皮瓣的下极,在这个平面切取的皮瓣可全部包括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皮瓣的前后缘在胫骨嵴与腓骨的后缘之间。根据受区缺损的大小决定切取皮瓣的大小,所切取的皮瓣比受区的皮肤缺损大1~2 cm。根据Masquelet报道皮瓣最大面积或达18 cm×9 cm。在成人降支的血管蒂最长可达8 cm以上,并应包括宽1.5 cm以上的筋膜蒂以策安全。
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肠神 经血 管筋膜 皮瓣 在修 复小腿 及足踝 部 软组织缺 损 中的 临床应 用效 果 。 方法 采 用逆 行腓肠 神经 f管 筋膜 皮瓣修 f Ⅲ
复 2 , 1N4 腿及 足踝 部软组 织缺损 病人 , 中 1 例 不吻 合小 隐静脉 , 例吻 合 小隐静脉 。 I 其 5 6 结果 2 例皮瓣 中 1 1 9例完 全成 活 , 2例远端 皮缘 4 部 分坏死 。皮 瓣质地 优 良, 、 外观 与功 能均 改善满 意 。结论 逆行腓 肠神 经血 管筋膜 皮瓣 是修 复 小腿及 足踝部 皮肤 软组织 缺损 的理想 方法 。切取 皮瓣 出现静 脉 回流 障碍 时, 宜采 用吻 合小 隐静 脉的 皮瓣修 复。
创 面最 小 者 约 3 rx .c 最 大 者 约 lc 1 c c 45m, u 5mx 0 m。 手 术 切
的 首选 方 法 , 亦 有 报 道 出现 皮 瓣 部 分 坏 死 (.%~ 2 , 但 56 3 %)
其 中在 小 隐 静脉 对 该 皮 瓣 的静 脉 回 流 的 影 响方 面 存 在 着 不 同 的意 见 , 者 白2 0 作 0 4年 1 0月~ 0 9年 1 , 用 吻 合 20 月 采
蒂逆行筋膜皮瓣 转移 。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 般 资料 .
1 手 术 方 法 . 2
121 前 准 备 .. 术
本组 2 1例 , 1 男 4例 , 7例 , 女 年龄 9 5 ~ 5岁 。 小腿 中 、
术 前 以多 普 勒 血 流 探 测 仪 探 测 腓 动 脉 第 2 穿 支 在 、3
21 年 01
0 2月
笙璺 笠 鲞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ORH PE I IM C A IS T O ADC O E H NC MAE I S N IIA T D B TR L A D CL C LSU Y A N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摘要:目的通过人体腓动脉穿支解剖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基础。
研究方式使用20例新鲜的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借助红色乳胶灌注方式,分别观察、记录腓动脉的穿支数目、分布及其走行和类型。
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所用的20例成人尸体小腿标本共计出现72个穿支,每侧分布有4.5支,分布于小腿外侧的近端穿支呈现出多源性特征。
小腿外侧近段、中远段的穿支类型分别以比目鱼鱼肌肌穿支、长屈肌及肌间隙穿支为主。
研究结论腓动脉因其穿支较为恒定,外径较粗,适合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的设计、切取。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分析;应用现如今的医学治疗更加重视微创化,对于皮瓣微创治疗而言,穿支皮瓣是其重要的标志,也是近年来皮瓣外科领域的重点热门研究问题[1]。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针对腓动脉穿支皮瓣方面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深筋膜下层,有关腓动脉穿支皮瓣临床治疗应用有关的解剖研究相对较少。
在本次研究中,以新鲜的中国成人尸体小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红色乳胶灌注的研究方式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以此为腓动脉穿支皮瓣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科方面的理论基础。
1、研究材料和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粒新鲜的成人实体小腿标本,男女各势力随后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小腿内部的血管。
使用稀释过后的氨水进行冲洗,并在过洞买奶茶馆,随后向其中灌入见过配置的红色乳胶,而在乳胶完全凝固之后,通过捷豹将小腿外侧的。
穿支做出全面的暴露。
在研究中叶非骨头的最初点,到达坏坏后缘的连线作为中轴线,并且将非骨头的最初点是为零点,认知中轴线,以距离飞过头的实际距离,将消毒外侧一枚建构5厘米划分为一个区段总计将肥骨头到达外环境划分为几个区段,并且将各个区段,内部穿直,穿深筋膜平面的位置,外径视物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
在此之后,沿着穿支的走向进行。
男性血管的解剖,并将橙汁经过的肌肉及其解析的名称,图形方向等信息进行记录。
2、研究结果2.1穿支来源数据分析本次研究中解剖的20例成人新鲜尸体小腿标本,腓动脉在腓骨头下0-5cm处出现了3支穿支,且深筋膜浅出位置分别在腓骨小头下方的4.25cm、2.36cm以及3.47cm处,全部来源于胫前动脉。
游离腓动脉穿支动脉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及 弹性 良好 。 结论
腓 动 脉 穿支 动 脉 动 脉 皮 瓣 的血 管 解剖 恒 定 、 瓣 厚 薄 适 中, 作 较 腓 动 脉 皮 瓣 简化 , 修 皮 操 是
mu ce u a e u e oa o so e o e l r r o r p i k n d f cs o h a d a d f o. e h d T t l 1 fo s lc t n o sp r rt r fp r n a a e t e a rs i ee t ft e h n n o t M t o s f t y o al 2 o t y s i e e t a d 1 a d s i ee t w t h ie fo 50 c × 4 5 e t 2 e × 9 a w r n ov d i h k n d f cs n 1 h n k n d fc s i t e s r m . m h z . m o 1 m m e e i v l e n t e su y n mo tc s s t e mu c e ua e u r n h wa h s n a h n so s e s l.T e b o d v s es wee td .I s a e h s I c t n o s b a c s c o e s t e a a tmo e v s es h lo e s l r a a tmo e i e n — o e d o n — o s e Re u t AU t e ta se rd f e f p u v v d u e e t l x e t ns o s d e t re d t — n re d t — i . h d sl s h r n f re e a s s r i e n v n f l e c p r l uy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1. 引言1.1 背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用于组织修复的重要方法,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而腓肠神经的血供主要来自腓动脉主穿支,因此腓动脉主穿支的准确定位对于血管皮瓣设计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在进行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时,由于操作者技术要求高,常常存在误差较大或准确定位不准确的情况,直接影响到血管皮瓣的修复效果。
提高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对于提升血管皮瓣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始关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准确的彩超定位来指导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目的穿支腓肠神经是腓肠神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足部和踝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在血管皮瓣修复手术中,保护和保留穿支腓肠神经对术后患者恢复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技术,准确快速地定位穿支腓肠神经,避免对神经的损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血管皮瓣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为术者提供更准确的手术指导,进一步完善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提高。
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探讨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对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意义。
我们共选取了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均接受了血管皮瓣修复手术。
其中,25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了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另外25例则没有进行彩超定位。
我们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腓动脉主穿支彩超定位在血管皮瓣修复中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彩超定位结果来选择切口位置和血管移植的方式,以确保穿支腓肠神经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特殊形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
特殊形式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应用解剖1 腓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一种形式特殊的皮瓣技术,它用来创造血管和神经的新血管支架。
穿支皮瓣的血管是由腓动脉分支特异的血管支架,可以创造新的血液回流,用来修复腓肠肌肉和腱膜的大量损伤,以及面部缺损的修复血管。
穿支皮瓣技术可以提高皮瓣在不同部位的供血能力,从而延长皮瓣的存活时间。
在使用这种技术手术中,用一个特定大小形状的腓动脉血管将皮瓣打穿,然后将血管在纵深方向上伸展,以便为皮瓣提供更大量的血液回流。
2 已有研究的腓动脉穿支皮瓣近期的研究指出,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多个外科病例中得到了广泛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改善皮瓣的供血能力,延长皮瓣的存活时间,并促进皮瓣的完全植入和毛发生长。
例如,在一项涉及腓肠肌断裂的案例中,一名男性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进行修复。
经过12个月之后,患者腿部肌肉恢复了正常功能,皮瓣供血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使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扩大供血量,可以在上颊部植入全新的皮瓣,恢复患者缺损的面部结构,并保持皮瓣的完整性和容貌可喜。
因此,可以肯定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面部移植手术以及其他外科手术中大有帮助。
3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缺点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有许多重要的优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它可以极大地增加皮瓣的供血量,使皮瓣存活时间得以延长。
此外,这些血管的分支也有助于将皮瓣植入,并有助于毛发成长。
然而,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它涉及了细致的手术技术,准确的血管选择也需要精细的手术技能。
另外,这项技术也可能导致患者出血、感染以及器官功能的损伤,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估计。
4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未来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在未来几年将有大量的技术进步,以改善皮瓣的存活能力和生长能力。
医生还将开发新的技术,以改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技术创造新的血管支架的空况也会有所改善,士及能够更好地修复大量的腓肠肌肉和腱膜损伤,以及面部缺损的修复血管。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历史自1992年Masquelet 和Bertelli 等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以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以来。
国内相继开展了这方面工作。
小腿后的血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腓肠内、中及外侧浅动脉,在浅筋膜层内向远侧行走,并分支相互吻合成网。
腓动脉踝上穿支:分支吻合,融入网内。
胫后动脉:直接皮动脉和肌皮动脉,也分支吻合,融入网内。
多处、多层次血管吻合,形成网状供血,是小腿后侧皮肤血供的特点。
任何一处只要能启动网状供血,所制成的皮瓣即可成活。
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均有各自独立的营养血管网丛,并相互构成吻合。
解剖学研究证实: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供有密切关系:皮神经必然伴行一条皮动脉,在深筋膜上,皮神经伴行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出许多皮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
腓肠神经常与小隐静脉伴行,一般有1~2 cm间距,静脉周围也有沿长轴分布的伴行血管网,接受穿支的血供并与神经营养血管网交通。
皮神经营养血管网、穿支及静脉周围伴行的血管网在皮下形成了一个多供血、贯穿神经全长和血运丰富的血管网,营养神经、血管及相应部位皮肤,腓肠神经属多源性血供,上段主要于腘窝中间皮动脉,下段于腓动脉肌间隔穿支,沿途与周围深筋膜内众多血管构成广泛吻合,同时与小隐静脉伴行。
神经营养血管行于神经旁,其不仅营养神经,同时发出众多皮支营养小腿后面皮肤,并与临近血管构成以营养血管为轴心的吻合网。
逆行皮瓣静脉回流经伴行静脉、深筋膜静脉网交通支及旁路侧支通过蒂部静脉穿支归于深静脉。
皮瓣设计以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至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以外踝上5-7cm为旋转点,根据缺损部位的形状及大小,以创缘轴方向的近心端至旋转点的长度确定血管蒂长度。
在供区轴线上设计与创面部位相一致的皮瓣。
先切开筋膜蒂部皮肤,解剖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全部纳入筋膜蒂内,保留2.5~3.5cm的筋膜蒂,如有两条腓肠神经应尽量将其全部纳入皮瓣,如无法完全纳入则保留较粗的一支,个别患者小隐静脉发生变异,不能纳入皮瓣内则不必勉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吴伟炽;黄东;祝李霖;黄国英;刘晓春【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布规律,为皮瓣的合理应用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例成人新鲜小腿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观测腓动脉穿支数目、分布、蒂长、外径、走行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其规律性.结果10例标本共计47支穿支,平均4.7支,主要分布在腓骨头下10.0~30.0 cm范围内;腓动脉穿支近段穿支以比目鱼肌肌穿支为主,中段以坶长屈肌肌穿支为主,而远段以肌间隙穿支为主.结论腓骨头下10.0~30.0 cm节段腓动脉穿支较为恒定,穿支蒂较长,外径较粗,适合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血管管径在1.0 mm左右,适宜血管吻合,血管长度约5.0 cm,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适合皮瓣设计.【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3页(P149-151)【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研究【作者】吴伟炽;黄东;祝李霖;黄国英;刘晓春【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显微外科,广东广州513017【正文语种】中文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临床上重要的皮瓣供区,这种以腓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具有手术创伤小、解剖分离相对简单、不必分离腓动静脉、不牺牲腓动静脉、不影响长屈肌、切取面积较大、皮肤柔韧性好、厚薄适中及供区隐蔽等诸多优点[1,2],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临床根据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各种方式,如带有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皮瓣、肌皮瓣等方式。
目前关于腓动脉穿支皮瓣相关解剖学研究的文献较少,不利于此种皮瓣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本文通过对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该皮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例新鲜成人小腿尸体标本(由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左侧3例,右侧7例。
1.2 研究方法于腘动脉插管,注入红色乳胶液,将标本于-40℃冰箱冻存2 d,解剖时自然解冻。
以腓骨头至外踝的连线为轴,以该连线后侧做平行切口,切开皮肤至深筋膜深层,直达肌间隙,可见多个穿支血管自深筋膜潜出。
以腓骨头为标准,至外踝为止点,以距离腓骨头10.0 cm为一区段,分为4个区段,分别记录穿支动脉位置、数目、外径及分支情况,同时解剖穿支源血管,记录穿支蒂长、走行方向、起始处外径、源血管名称。
测量并记录腓动脉主要穿支起始部外径、起始部至穿深筋膜点距离。
1.3 统计学方法所得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资料采用计量资料的方差检验,采用SPSS16.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本组共10例小腿标本,观测到的腓动脉穿支(穿深筋膜平面外径≥0.5 mm)共47支,其中4支穿支者5例,5支穿支者3例,6支穿支者2例,平均每例4.7支;在距离腓骨头10.0 cm以内,所有标本均有1支穿动脉;在距离腓骨头10.0~20.0 cm处,有7例标本有1支穿动脉,而3例标本出现2支穿动脉;在距离腓骨头20.0~30.0 cm处,10例标本均可见1支穿动脉分支;在距离腓骨头30.0 cm以远,有6例标本出现1支穿动脉,而4例标本出现2支穿动脉。
比目鱼肌穿支主要位于距腓骨头10.0 cm范围内,其自腓动脉发出,于比目鱼肌内走行的距离较长,且穿支外径较大;长屈肌主要位于距腓骨头10.0~20.0 cm范围内,其自腓动脉发出部位常包绕长屈肌,并走行于肌间隙;腓骨长肌穿支多数也位于距腓骨头10.0~20.0 cm范围内,在10例标本中,仅见1例走行距离为2.23 cm;肌间隙穿支位于距腓骨头20.0 cm以远的区域,其起源于腓动脉后,走行于长屈肌与腓骨后缘之间(图1,2)。
3 讨论3.1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腓动脉是供应小腿外侧皮肤的主要动脉,起自胫后动脉向外侧发出,沿胫骨后肌表面斜向外下,继而在长屈肌与腓骨之间下行,沿途发出数支肌皮动脉,供应腓骨、邻近肌肉和小腿外侧皮肤[3,4]。
本组10例小腿中均见该穿支的出现,出现率为100%。
在位于距腓骨头10.0 cm的范围内,其腓动脉穿支主要为比目鱼肌支,占腓动脉穿支总数的21.3%;在距腓骨10.0~20.0 cm及20.0~30.0 cm范围内,其主要的穿支为长屈肌穿支,占穿支总数的48.9%;而在距腓骨头30.0 cm至外踝的分区内,主要的穿支为肌间隙穿支,占穿支总数的27.7%;而腓骨长肌穿支在解剖的10例标本中仅出现1例,位于距腓骨头10.0~20.0 cm的分区内,这一结论与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相吻合[5-10]。
故提示在临床上对于腓动脉穿支皮瓣的选择主要还是选择位于距腓骨头10.0~30.0 cm分区内的腓动脉穿支较为稳妥。
另外,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比目鱼肌穿支主要位于距腓骨头10.0 cm范围内,其自腓动脉发出后走行于比目鱼肌内,其血管蒂长5.13 cm(3.99~6.27 cm),外径为1.38 mm(1.20~1.56 mm);长屈肌主要位于距腓骨头10.0~20.0 cm范围内,其走行于长屈肌肌间隙,血管蒂长5.15 cm(3.94~6.36 cm),其外径为 1.22mm(1.02~1.42 mm);腓骨长肌穿支主要也位于距腓骨头10.0~20.0 cm范围内,在10例标本中,仅见1例,其蒂长3.37 cm(2.56~4.18 cm),外径为 1.03mm(0.89~1.17 mm);肌间隙穿支位于距腓骨头20.0 cm以远的区域,其起源于腓动脉后,走行于长屈肌与腓骨后缘之间,蒂长2.42 cm(2.09~2.75 cm),其外径为0.98 mm(0.90~1.06 mm)。
故比目鱼肌支及长屈肌支血管蒂较长,外径较大,临床可用于岛状皮瓣及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
但由于腓动脉穿支穿出后常与胫内动脉皮穿支及胫后动脉皮穿支相互吻合,形成“Y”形分支,故需进行仔细的分离其主要的共干,进而保证皮瓣成活(表1)。
3.2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缺点图1 腓动脉穿支于第一、二区段分布情况图2 腓动脉近外踝部发出穿支情况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点:⑴不分离、损伤腓动脉主干,对供区损害相对较小;⑵穿支穿出位置恒定,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容易定位;⑶皮瓣血供范围较广,切取面积较大,皮瓣形状设计较为广泛;⑷供区位于肢体相对远端,患者容易接受;⑸皮瓣相对较薄,皮肤颜色与手部接近,外观良好;⑹供区皮下肌肉组织发达,皮肤也较柔韧松弛,即使切取较大面积的皮瓣仍可对供区直接缝合或予以较小面积的植皮且植皮成活率高。
缺点:⑴需分离、吻合穿支,手术操作量较大;⑵受区吻合血管的选择,需与血管蒂管径接近的行端端吻合或与管径相差较大的行端侧吻合,对术者的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技术要求较高。
表1 10例标本解剖数据统计(±s,支)x注:★有3例尸体在该位置出现2支穿支;▲有4例尸体在该位置出现2支穿支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是显微外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11],而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不但皮瓣血供佳而且面积大,有足够的长度作为皮瓣血管蒂,适合皮瓣设计,将成为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1]Heitmann C,Khan FN,Levin LS.Vasculature of the peroneal artery:an anatomic study focused on the perforator vessels[J].J Reconstr Microsurg,2003,19(3):157-162.[2]Mark S,Michel SC.Perforators of the lower leg:analysis of perforator lo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pedicled perforator flaps[J].Plast Reconstr Surg,2008,122(1):161-170.[3]Liu K,Li Z,Lin Y,et al.The Reverse-flow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island flap:anatomic study and 72 clinical cases[J].Plast Reconstr Surg,1990,86(2):312-317.[4]Taylor GI,Pan e of the soleus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for skin paddle salvage of the fibula osteo septocutaneous flap:anatomical study and clinical confirm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20(6):1576-1584.[5]李匡文,唐举玉,刘昌雄,等.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29(4):382-385.[6]Yajima H,Ishida H,Tamai S.Proximal lateral leg flap transfer utilizing major nutrient vessels to the soleus muscle[J].Plast ReconstrSurg,1994,93(7):1442.[7]Kenji K,Hiroshi Y,Yasunori K,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free soleus and peroneal perforator flaps[J].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5(1):114.[8]Schaverien M,Saint CM.Perforators of the lower leg:analysis of perforator loca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pedicled perforatorflaps[J].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2008,122(1):161-170.[9]周庆华,戴冀斌.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5):632-633.[10]宋修军,邵旭建.小腿外侧腓动脉皮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4):252-255.[11]Geddes CR,Morris SF,Neligan PC.Perforator flapsevolution,class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J].Ann Plast Surg,2003,50(1):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