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西游记》名著导读及练习题No.1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No.2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

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No.3艺术特色1.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2.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3.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No.4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1.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

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点梳理考点题型2.掌握故事梗概:需要了解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再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需要通过阅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

4.简要分析主要人物:需要了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5.分析作品主题:需要理解《西游记》所表达的主题。

6.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需要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知识考点梳理归纳《西游记》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1522 —1566)的著作,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西游记》的背景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锡仗袈裟赐与玄奘,观音上台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起,受命取经启程,师徒四人一路历经艰难险阻,九九八十一难,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成正果。

2、《西游记》故事梗概:第一部分(1~7回):描述孙悟空的身世以及他一身本领的来源,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主要写了唐僧的身世以及西天取经的缘由,包括如来佛造经,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回):描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途中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在其众多经典片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 大闹天宫:这是《西游记》开篇就讲述的经典片段,描绘了孙悟空的出生到被镇压的过程。

其中,孙悟空与十万天兵天将对峙的场景,以及他被送到太上老君丹炉炼化的过程,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西游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西游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兽性
人性
佛性
从大闹天空时的目空一切到取经路上的悲悯苍生,最后到立地成 佛后的大彻大悟,孙悟空的变化是经历了兽性到人性,人性到佛性的 转变。
五、《西游记》主题总结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 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 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 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 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 事。
(三)精彩章节之真假美猴王(真我)
1.请阅读【真假美猴王】片段,然后思考问题。
(3)“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 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 罢。”这是孙悟空说的话,仔细思考,悟 空是真的想还俗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想,这句话是悟空对如来 的打趣,是取经路上被唐僧多次冤枉之后 的一种发牢骚的行为,算是一种自我的调 侃。即使发发牢骚,我们也能从悟空的所 作所为中看出,他对唐僧一直忠心耿耿, 这也是悟空性格上可爱的一面。
1.请同学们阅读【三打白骨精】片段,然后思考问题。
(本章节选自悟空打死白骨精之后,唐僧对悟空的处罚。) (1)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 三变老翁,结果均被悟空识破,“三打白骨精” 之后,八戒说了什么话?请在原文划出来。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 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 ◆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 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 掩你的眼目哩!”
5.关于【大闹天宫】
(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如来佛祖收服了孙悟空,把他压在了五行 山下,对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大闹天宫】这 一部分热情歌颂了孙悟空反抗传 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 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被压五行山”暗示了作者对封 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及练习

西游记一、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二、时代背景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概括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概括

《西游记》出色故事情节归纳:1.石猴出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髓,突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护为王。

2.石猴拜师:石猴为找寻长命百岁的仙方,单独驾筏出门修业,师承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

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3.官封弼马温: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存亡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4.大闹天宫: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帜。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

悟空被刀砍斧剁。

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旧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5.祸起观音院(大闹黑风山):观音院老方丈为谋占唐僧袈裟欲放火烧死唐僧师徒,火烧禅院。

黑风山黑熊怪趁乱偷走了袈裟。

孙悟空找寻袈裟,大闹黑风山,后请观音菩萨收伏了黑熊怪,悟空夺回了袈裟。

6.计收猪八戒:唐僧悟空到达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妖怪霸占。

悟空追赶妖怪到达云栈洞。

得悉妖怪为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误投猪胎。

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待取经人,遂惹起拜会唐僧,赐号八戒。

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

7.大战流沙河:师徒三人到达流沙河边,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愿登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唐僧收悟净为徒,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8.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观音。

普贤,文殊菩萨变为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

八戒和沙僧,意在尝试师徒四人禅心能否牢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愚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惭愧。

9.偷吃人参果: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

两位道童受命,以人参果招待唐僧,八戒鼓动悟空偷果,受到二道童怒骂。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3.《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浪漫主义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是全书的精华部分;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7.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

10.“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一.名著简介《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在《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中,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二.作者简介【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三.主要人物【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使用的武器如意金箍棒。

性格特征:①、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蔑视和反抗权威;②、勇敢机智、武艺高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畏强暴;③、幽默、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故事情节:⑴、孙悟空大闹天宫。

孙悟空神通广大,玉帝企图降伏他,孙捂空因此不满,蟠桃会这天,孙悟空喝光了仙酒,吃光了蟠桃,还吃尽了太上老君葫芦内的金丹,玉帝大怒,下令捉拿他,然而孙悟空本领高强,几番斗法均胜出,太上老君将他放进八卦炉中,他又跳出丹炉,大闹天宫。

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

武艺高强、桀骜不驯、敢于蔑视和反抗权威。

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白骨精想要吃唐僧,先后施魔法变成村姑、婆婆和老翁诓骗唐僧,孙悟空三次识破他的化身,唐僧却误以为孙悟空乱杀无辜将他赶走。

悟空走后,唐僧和沙僧被白骨精抓去.猪八戒智激孙悟空,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

师徒四人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勇敢机智、武艺高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畏强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儿国遇难《全解全练》P42
进入西梁女儿国,先是唐僧、八戒误饮子母河水, 腹中有了胎气。悟空取来落胎泉水,医好了师父、 师弟的奇恙。后来西梁女儿国国王倾慕唐僧一表人 才,甘愿以国相托,婚配这位御弟。女儿国王柔情 绵绵,一再致意,唐僧虽为圣僧,却非木石之人, 内心不免微泛波澜。但为取经大业,他毅然割断隐 隐情丝,谢绝了女儿国王的一片好意。
大战红孩儿《全解全练》P41
在深山枯松涧有一个红孩儿,他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 的儿子,法术高强、顽皮好胜,一心想吃唐僧肉。等唐僧 师徒路过,红孩儿利用唐僧不辨真伪、心慈面软的特点, 自己变成七岁的孩童,用绳捆住手脚,高高地吊在树枝上喊 “救人”,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并乘机将唐僧掳 进火云洞。悟空前去寻师父,和红孩儿进行了一场恶战,红 孩儿斗不过悟空,便喷出龙王也不能熄灭的三昧真火,悟空 急忙跳出火阵,见不能取胜,便到南海请观音菩萨。菩萨降 服了红孩儿,把他带回南海。
三调芭蕉扇《全解全练》P43
师徒四人西行至火焰山,悟空到翠云山芭蕉洞去借芭蕉扇, 可因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走,铁扇公主罗刹女不肯借扇。
一调芭蕉扇:悟空被铁扇公主一扇扇去五万里,后变成小虫钻 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却被公主用假扇哄骗了;
二调芭蕉扇:悟空寻至积雷山,大战牛魔王,偷来牛魔王的避 水金睛兽,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芭蕉扇,却又在半途中, 让牛魔王变的猪八戒骗回去了;
拜师学艺
石猴 猴王出世 大闹 出世 (1-7回) 天宫
被压五行山
江流僧复仇
陈光蕊 唐僧身世 观音点 遇难 (8-12回) 化取经
鹰愁涧收
白龙马 高老庄收
五行山收 孙悟空
半路收徒
猪八戒
流沙河
收沙僧
西天取经 (13-100回)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武力值:0
知识精讲
三、《西游记》人物卡片之孙悟空
人物:齐天大圣、 法号悟空(菩提取), 别号心猿 、 行者
身份:天生石猴,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出生地:东胜神洲花果山(进江苏连云港)
法宝:如意金箍棒 武力值:十星
知识精讲
三、《西游记》人物卡片之猪八戒
人物:天蓬元帅、 “猪八戒 ” 身份:天界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因调戏嫦 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变成猪模样。在高老庄当 上门女婿,最后被封为菩萨。 法宝:九齿钉耙
01
《西游记》常识—— 作者与成书
《西游记》基本常识之作者
1.作者: “时代愤青——吴承恩 ”
作者
姓名:吴承恩
字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朝代:明朝 身份:杰出小说家。 代表作《西游记》《禹鼎记》。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 亦微有鉴接寓焉。
《西游记》基本常识之体例
2.体例:长篇章回体小说。
自由自在, 乃无量之福, 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 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 老血衰, 暗中有阎王老子 管 着, 一旦身亡, 可不枉生世界之中, 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
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
·
!
经典情节二:拜师学艺
孙悟 空 对菩提 祖师 的 暗示 心领 神 会,夜半时分(时间) 找 师傅 求 教长生之道 。此事能够看出 孙悟空具有 聪明 的特点。
知识精讲
章回体
目录是分章分回来叙述故事,每章每回有撮举要旨的 回目,归纳情节梗概。
例: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回目解读:观音菩萨了解猴王的情况后,推荐二郎神 出战,在小说中,二郎神叫作小圣,二郎神和孙悟空经过 比拼,最终在太上老君的帮助下擒拿孙悟空,所以叫做“ 小圣施威降大圣”。

人教版部编版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整理

人教版部编版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整理

【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故事梗概】《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内容精要】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

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

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

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

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

玉帝又派天兵捉拿。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

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

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煅炼,孙悟空毫发无伤。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

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

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

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

孙悟空被戴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

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

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

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

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阅读--《西游记》基础知识一、【内容梗概】《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叙述唐三藏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全书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二、【知识积累】(一)作者简介吴承恩,吴承恩,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下来的小商人家庭,自幼敏而多慧,博览群书。

他追求科举进身,但屡遭挫折,直到嘉靖二十九年,四十多岁才补了个贡生。

到浙江长兴县当了长兴县丞。

他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不惯官场的奸邪谄媚,尔虞我诈和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只干了两年就愤然弃职,拂袖而去,隐居家中,潜心收集民间传说和野史资料,决心写神话小说来与统治阶级抗争。

除了小说《西游记》之外,现存的吴承恩作品还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序》等诗集。

1981年淮安进行的吴承恩墓地调查证实了他的最后官职。

同时发现了一块骨头,据此复制了吴承恩的立体半身塑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家中惟一有科学依据的可靠塑像。

(二)作品主题《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人物、主旨课前诊断成绩(满分10):完成情况:优/中/差、搅乱蟠桃会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

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

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

”土地道:“仙娥且住。

今岁不比往年了,玉帝点差齐天大圣在此督理,须是报大圣得知,方敢开园。

”仙女道:“大圣何在?”土地道:“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子上睡哩。

”仙女道:“既如此,寻他去来,不可迟误。

”土地即与同进。

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

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

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

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

原来熟的都被猴王吃了。

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

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

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

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

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

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

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

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

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和考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梳理和考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名著导读| 《西游记》知识梳理和考点汇总(含中考真题) 常见考点1.情节概括。

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描述的故事情节。

2.形象分析。

如:《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

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一个,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3.语言品析。

如:《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做简要分析。

4.主题领悟。

如:请从下列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从主题角度提炼出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小说的内容阐释理由。

《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组);《西游记》《骆驼祥子》(B组)。

5.创作特色。

如: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B.《水浒传》;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D.《基地》。

6.体会评价。

如: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

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7.阅读策略。

如: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

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2)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解答名著阅读题,需要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可以根据统编教材“名著导读”中的方法指导,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进行圈点、批注,有些重要的章节还需要进行细读、精思、鉴赏等精读的工作。

面对考题,需要仔细审题,把握题意,明确考点,回顾相应策略,理顺思维,组织语言,精准作答。

知识点梳理一、情节概览《西游记》这部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取得真经,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重点知识汇总及练习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重点知识汇总及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重点知识汇总含练习整体把握作家名片:吴承恩(约1500-约1582), 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

内容简介:《西游记》:章回体神魔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全书一百回,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写了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8-12回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三部分13-100回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并修成正果的故事。

艺术特色:《西游记》最大特色就是通过想象和夸张创造出奇幻的神魔世界,其人物兼具物性、神性与人性,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反讽,颇具象征意义。

讲练周计划第一周(第一至七回)内容梳理阶段小练一一、填空题1.世界分为四大部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果山位于__________,须菩提祖师住在__________。

2.樵夫告诉猴王神仙住在__________山__________洞,叫__________。

3.花果山众猴发现的瀑布后面有一石碣,上面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孙悟空变成__________的模样来到瑶池痛饮一番,后来到太上老君的__________偷吃了金丹。

二、中考热门题型1.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闹天宫”,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

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中一个故事。

2.班级组织整本书阅读活动,同学们发现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可以进行比较。

请从《朝花夕拾》《西游记》中分别选出一个人物,形成一组,结合具体情节从人物的相似点进行比较。

第二周(第八至十二回)内容梳理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正空门阶段小练二一、填空题1.袁守诚说监斩龙王的是__________,要龙王去求__________。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资料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复习资料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一)作者简介:吴承恩: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标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二)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人民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也是一部最接近儿童文学的古代小说.(三)人物形象:1、师徒四人分析(1)唐僧简介:唐僧,法名玄奘,本是佛祖二弟子金禅子,托生唐朝,身世凄苦。

自幼皈guī依佛门,历经千辛万苦,从西天取回真经。

他是取经集团的核心,虔诚坚定,一片痴心,面对财物、美貌和权势的诱惑从不动心。

他心地善良,心存仁厚,总是悲天悯人,但也人妖不分,善恶不辨,而且屡教不改。

他也没有主见,听信谗言,有时昏庸糊涂,但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

典型情节——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供状玄英洞,灭法国受阻,地灵县斋僧。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2)孙悟空简介: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是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如意金箍棒。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知识点整理

西游记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初一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1. 作者。

-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 作品。

二、主要人物形象。

1. 唐僧。

- 性格特点。

-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

他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辞辛劳,不畏艰险。

但有时过于迂腐,不明事理,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多次误会孙悟空,将其赶走。

- 相关情节。

- 玄奘出身:唐僧俗名陈玄奘,是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他自幼在寺庙中长大,熟读佛经,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 取经途中:如“女儿国”一难,面对女儿国国王的深情挽留,唐僧坚守本心,不为所动,一心只想西去取经。

2. 孙悟空。

- 性格特点。

- 本领高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

他拥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超凡本领,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反抗天庭的权威。

同时,他对唐僧忠心耿耿,虽然多次被唐僧误解,但始终不离不弃。

- 相关情节。

- 出生与学艺:孙悟空由花果山上的仙石孕育而生,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高强本领。

- 大闹天宫:他不满天庭的招安政策,自封“齐天大圣”,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与天兵天将展开大战,表现出他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

- 西天取经:在取经途中,他降妖除魔,如“三打白骨精”,识破白骨精的三次变化,保护唐僧;“车迟国斗法”,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国师斗法,展现出他的智慧和神通。

3. 猪八戒。

- 性格特点。

- 贪吃、好色、懒惰、爱占小便宜,但又憨厚淳朴,有时也很勇敢。

他的缺点常常引人发笑,但也使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爱。

- 相关情节。

- 高老庄招亲:猪八戒下凡后,错投猪胎,在高老庄强占高翠兰为妻,后被孙悟空收服,跟随唐僧取经。

- 八戒巡山:在巡山过程中,他偷懒睡觉,编造谎言欺骗唐僧师徒,但也常常因为自己的滑稽行为给故事增添了许多趣味。

4. 沙僧。

- 性格特点。

- 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正直无私、谨守本分。

他默默地承担着挑担的任务,在取经团队中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江苏淮安人。

2、神话(神魔)小说,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3、根据唐代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的故事创作。

二、内容结构
1、全书共一百回,内容上分为三个部分:
1—7回:猴王问世,大闹天宫。

8—12回:唐僧出世,交代取经缘由。

13—100回: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概括全书: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


2、主要情节
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情迷盘丝洞大闹无底洞天竺国招亲
三、人物形象
1、唐僧:
(1)人物特点:①、诚实善良,目标坚定,勇往直前
明知到西天去必然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②、迂腐糊涂,胆小懦弱
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滚下马鞍,涕泪交流,一旦离开了徒弟,他就连饭也吃不上。

孙悟空主动除妖时,唐僧总是斥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闭上眼大念紧箍咒,使孙悟空无法去战斗除妖,结果自己往往遭灾受罪。

(2)经典情节:四圣试禅心女儿国天竺国招亲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
(3)关键词:唐僧,俗家姓陈,名祎(yī),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2、孙悟空:
(1)、人物特点: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具有强烈的斗争(反抗)精神。

(2)、经典情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3)、关键词:仙石,花果山水帘洞,弼马温,齐天大圣,菩提祖师、七十二变,筋斗云,火眼金睛,如意金箍棒,孙行者,斗战胜佛。

3、猪八戒:
(1)、人物特点:
①、吃苦耐劳,淳朴憨厚,不失忠勇善良。

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都是他来干,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偷懒睡大觉;与妖精们斗起来猪八戒也是十分勇敢的,但有时会找借口逃避战斗。

②、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搬弄是非。

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

(2)、经典情节:云栈洞悟空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偷吃人参果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3)、关键词:天篷元帅,高老庄,九齿钉耙,悟能,净坛使者。

4、沙和尚:
(1)、人物特点: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做事认真,任劳任怨,但缺乏主见。

(2)、经典情节:第五十七回花果山寻孙悟空
(3)、关键词:卷帘大将,流沙河,降妖宝杖、悟净,金身罗汉。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惹怒王母娘娘,幸亏赤脚大仙求情,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牵马。


四、主题思想
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 没有好人坏人, 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 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
所以, 你读《西游记》, 不要管他讽刺什么, 揭露什么, 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 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 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 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

可现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种信念,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是一种超越, 这类高尚的语言, 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成功的准确定义: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
手段。

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

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

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

其实是一样的, 请大家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

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 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

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 他欲传经东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还在坚持, 只到唐僧这一次, 传经才成功, 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 那就再来一次!
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 就是一个“持”字, 很简单, 真做起来, 靠的不是知识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无尽的毅力! 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个“持”字, 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 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 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 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 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
功后再来看, 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 才能成功? 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 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有成功之一日。

五、艺术特色
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还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许多战胜妖魔的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因为其中斗法的双方各有特别的法宝和高招,打起来很像一场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现代战争。

孙悟空的金箍棒够厉害的了,但青牛怪却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