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18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已而夕阳在山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余至扶风之明年(4)既而弥月不雨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20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8、《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8、《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8、《醉翁亭记》欧阳修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他起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烟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春天)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 1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文言文注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

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9.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1o.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水名。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ft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ft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ft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ft水之间也。

ft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ft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ft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ft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ft,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ft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ft。

它西南方的ft峦,树林和ft谷尤其秀美。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ft啊。

沿着ft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ft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ft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ft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ft光水色中啊。

欣赏ft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而ft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ft中的早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引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由此,小编将带大家欣赏一下诗人欧阳修在醉翁亭的陶醉之情吧!【作品原文】环1滁2、3皆4山也。

其5西南诸峰,林壑6尤7美。

望之蔚然8而深秀者9,琅琊也。

山10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11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2也。

峰回13路转14,有亭翼然15、16临17于18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9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20之者谁?太守自谓21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22醉,而年又最高23,故自号24曰25醉翁也。

醉翁之意26不在酒,在乎27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8之心而寓29之酒也。

若夫30日出而林霏31开32,云归33而岩穴暝34,晦35明36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7发38而幽香,佳木秀39而繁阴40、41,风霜高洁4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43负者44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46提携4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8溪而渔49,溪深而鱼肥。

酿泉50为酒,泉香而酒洌51;山肴52野蔌53,杂然54而前陈55者,太守宴也。

宴酣56之乐,非丝57非竹58,射59者中,弈60者胜,觥61筹62交错6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64白发,颓然65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66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67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68、69,鸣声上下7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71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72,太守也。

太守谓73谁?庐陵74欧阳修也。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 环:环绕。

怀禅微刻《醉翁亭记》怀禅微刻《醉翁亭记》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二十八、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1皆2山也。

其3西南诸峰,林壑4尤5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琅琊也。

山7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8,而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0也。

峰回路转11,有亭翼然12临13于14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5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16之者谁?太守自谓17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18醉,而年又最高19,故自号20曰21醉翁也。

醉翁之意22不在酒,在乎23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4之心而寓之25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26开27,云归28而岩穴暝29,晦明30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1发32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3,风霜高洁34,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35负者3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38提携39,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0溪而渔41,溪深而鱼肥,酿泉42为酒,泉香而酒洌43,山肴44野蔌45,杂然46而前陈47者,太守宴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54张ppt)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54张ppt)课件(共54张PPT)

醉 翁 亭记
欧阳修
春 景
夏 景
秋 意 浓
雪 景
作者简介:
欧 阳 修: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 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 辙 王安石 曾巩)之一,古 文运动领袖。著名的古文家三 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 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 忠公集》。
版权所有-

chú
伛偻
yǔlǚ



Wè i lá ngYá chá n nià ng zhé mí ng
佝偻

Gōulóu
Xié

潺 酿 辄 暝 晦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
Liè
Liè Yá o Sù Gōng Yì
读 准 字 音
huì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特别 环绕 秀丽 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版权所有-
欧阳修的号——“六一居士”的由来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 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 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 上,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年纪 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 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 版权所有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醉翁亭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作品原文:醉翁亭记环1滁2、3皆4山也。

其5西南诸峰,林壑6尤7美。

望之蔚然8而深秀者9,琅琊也。

山10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11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2也。

峰回13路转14,有亭翼然15、16临17于18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9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20之者谁?太守自谓21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22醉,而年又最高23,故自号24曰25醉翁也。

醉翁之意26不在酒,在乎27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8之心而寓29之酒也。

若夫30日出而林霏31开32,云归33而岩穴暝34,晦35明36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7发38而幽香,佳木秀39而繁阴40、41,风霜高洁4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43负者44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46提携4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8溪而渔49,溪深而鱼肥。

酿泉50为酒,泉香而酒洌51;山肴52野蔌53,杂然54而前陈55者,太守宴也。

宴酣56之乐,非丝57非竹58,射59者中,弈60者胜,觥61筹62交错6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醉 翁 亭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 胜索幽的兴致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 铺垫 第一自然段:
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 这一全文主线。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野芳发而幽香 春: ,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秋:风霜高洁 , ,
冬:水落而石出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 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 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第三段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 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 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 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 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已而夕阳在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
回家
跟随
•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遮盖 乐趣 • 而不知人之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是 记述 乐趣
参考译文
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 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 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 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 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3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3篇)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3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古诗简介翻译/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译文

《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译文

《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译文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琅琊山春时美景
琅琊山春时美景
野芳发而幽香(春)
琅琊山夏时美景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琅琊山秋时美景
“风霜高洁”(秋)
琅琊山冬时美景
“水落而石出”(冬)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醉翁亭风光欣赏
“山行六七里”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醉翁亭的山门,门前有条 小溪贯穿了整条上山的古道。 《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就 在这条小溪的旁边……
“酿泉”
琅琊寺
琅琊寺的外墙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醉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胜索幽的兴致 翁 亭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 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北宋中叶诗文革新
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
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 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 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 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 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 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
4、此段中还有一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
5、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 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一)2011·福建省厦门市)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饮少辄醉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二)(2011·辽宁省朝阳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9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1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都是山。

那西南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是谁呢?是山上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朝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醉翁亭记28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记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

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观达的情怀。

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

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

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做。

2、关于“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三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记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四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同学们在试读课文把握节奏的同时,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10分钟后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自学后请几位同学注音、朗读。

学生点评、教师指导朗读后齐读一遍。

)自学检测:1、读准字音环滁(chú)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辄(zhé)霏(fēi)瞑(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肴(yáo)提携(xié)蔌(sù)酒洌(liè)觥筹(gōng)弈(yì)翳(yì)颓然(tuí)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的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大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积累字词语句。

10分钟后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自学后请几位同学解释、翻译,错误的其他同学纠正。

)自学检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到4.而: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表顺承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却5.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6.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古今异义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酿泉为酒酿泉:用酿泉,名词作状语。

3.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4.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6.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自学指导3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翻译课文,5分钟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自学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当堂训练10分钟必做题:1-3选做题:4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8分)琅琊()岩穴暝()饮少辄()醉、野蔌()伛偻()()提携觥()筹交错树林阴翳()2.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2分)A.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D.颓然乎其间也:醉醺醺的样子3.填空。

(10分)①《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

他自号(),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

4,、“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

参考答案1.略2.B3.(1)欧阳修宋文学家史学家醉翁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集(2)乐写景抒情4、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诵读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

请同学们给课文归纳段意。

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自学检测:请同学们给课文归纳段意第一段:亭外的风光,亭名的由来,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段: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自学指导2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10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自学检测:1、文章中贯穿全文始终的是哪个字?(乐)2、结合本文,说说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景和事?明确: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3、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明确: A. 山水之景: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明确: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自学指导3再读课文,领略文中的人欢。

思考下面问题。

10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自学检测: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2、. 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自学指导4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写作特色。

独立思考3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当堂训练(10分钟)必做题:1-4选做题:5①环滁皆山也。

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

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

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