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和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地理学,当时宋教授认为,“若要知道国势,当学习地理学”。
于是,他编一部《经纬论》,以及《山河图谱》和《地方志》,其中集中记述了江淮一带地理景观的特点和变化,成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沟。
公元前2世纪开始,随着汉武帝“积玉山河谱”的出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
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又有了较大发展,著名历史学家曹丕《齐民要术》中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有所归纳。
此后,历史学家及地理学家们,都发表了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诸多著作,影响深远。
隋唐以来,位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页里程碑,以《资治通鉴》可见一斑。
宋、元、明、清等历史上兴盛一时的显著历史地理学家,都给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迅速,学界现有普遍共识,将历史地理学分为古代历史地理学、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这三个学科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如今,在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历史地理学也正在持续繁荣,走上百花齐放的路途,当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仍在演变。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绪论历史地理学简介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学科性质:顾名思义,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的科学。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属性)。
最近,这方面的文章经常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
归来起来,主要的观点有四种:第一,认为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属于地理学。
第二,历史地理等于历史加地理,历史地理学是介于历史与地理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或交叉学科),其又与历史、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由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是整个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属于历史学。
第四,认为历史地理学既不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也不属于地理学的范畴,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对学位授予点的划分增加了历史地理属性讨论的复杂性。
根据修订后的学科分类,历史地理学在历史一级学科下被视为二级学科,但在地理一级学科下,没有历史地理学的二级学科,只有人文地理学被视为二级学科。
就全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而言,历史地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大多是历史(例如,历史地理学已经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接受过培训)1在理科博士学位中,只有北京大学授予理科博士学位。
)基于此,有人认为历史地理学应该属于历史,或者只能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成为地理学的第三学科。
据我所知,目前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多数学者都赞成第一种观点,如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和《历史地理学刍议》(《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年第1期)等文章中,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
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向后伸延的部分。
随后,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谭其骧、史念海等先生也都从各自的研究实践中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地理属性,于是此观点基本上成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共同认识,甚至在1991年于上海召开的历史地理学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它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资料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相关资料。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时期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变迁的学科。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古代地理书籍中国古代地理书籍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素材之一。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地理书籍:1. 《山海经》: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山川和海洋,对研究古代地理有重要意义。
2. 《水经注》:主要记载了中国的河流和水利系统,对研究中国的水文地理具有重要价值。
3. 《郡国志》:记载了古代中国的各州郡和国家,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 《太平寰宇记》:是清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编写的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各省地理特征的地理书籍。
历史地理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代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记录、地理书籍等,分析其中的地理信息和变迁。
2. 地理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具体地点,比对历史文献中的描述,以了解过去地理环境的变化。
3. 地名研究:通过研究地名的来源和变迁,揭示地理名称与地理变迁的关系。
4. 考古学方法:通过考古遗址的发掘和分析,还原古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情况。
研究应用领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通过研究历史地理,保护和传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地方发展规划:研究地理变迁和历史发展,为地方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3. 旅游开发利用: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挖掘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 教育教学:通过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料和案例,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总结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资料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历史演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疆域分并: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包括各个朝代的疆域范围、扩张与割让等,探讨疆域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2.政区演变: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包括郡县制、州府制、行省制等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合并等,揭示行政区划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3.城市位置与兴衰: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的位置、规模、功能和兴衰过程,探讨城市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揭示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交通道路的开拓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交通道路的开拓、建设和变迁,包括陆路、水路、驿站等交通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交通道路变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5.人口流徙与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和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移民、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等,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边疆民族发展与民族政区的形成: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分布和迁移,以及民族政区的形成和演变,揭示民族发展和政区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7.环境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8.文化区域的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方言区、民俗区、文化圈等,探讨文化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农业区、工商业区、贸易区等,探讨经济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别
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别沿革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学都是研究地理学的分支,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
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重点、方法和目的上。
1、研究重点:沿革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以及这些变迁的历史背景。
它侧重于对地名、疆域的起源和变化的探索,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研究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外,还深入探究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发展历程。
2、研究方法:沿革地理学:通常采用传统文献考证的方法,通过历史文献来分析地名的起源和变迁。
它也使用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和呈现地理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文献考证外,还结合实地考察、考古发掘和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它更注重实证和实地考察,以及对古代环境的复原和分析。
3、研究目的:沿革地理学:主要目的是描述和解释地理名称、疆界和位置的变迁,以及理解这些变迁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历史地理学:除了描述地理变迁外,还旨在深入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
4、学科交叉性:沿革地理学:通常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历史学、政治学和考古学等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与社会科学交叉,还与自然科学(如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等)有更广泛的交叉,因为它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应用价值:沿革地理学: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也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在历史研究和地名学中发挥作用,还在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6、发展趋势:沿革地理学: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如遥感技术和GIS的进步,对地名的起源和变迁有了更精确的研究方法。
未来,沿革地理学可能会与更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形成一个更全面、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指研究中国历史上地理变迁规律的学科,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起源于古代学者对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载和描述。
早期的重要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并开始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地理问题。
20世纪初,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20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理学系,并开始招收历史地理学研究生。
1934年,顾颉刚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研究室。
此后,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
1978年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
目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以下趋势和变化:1.研究领域的拓展:随着学科的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地理环境变迁研究,逐渐扩展到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经济地理、文化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
2.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如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3.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重视: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重视田野考古和实物证据的应用,如文物、遗址、古地图等,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4.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与国际历史地理学界展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
5.应用领域的扩展: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应用于城市化、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领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6.总之,中国历史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将会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英文名称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单位适用专业总学时72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十五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在十道的基础上划分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2.“二十四路”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最初是一种财政收转区。
后来转运使兼有民事、刑法、军政和监察权力,路成为了一级行政区划到了元丰八年(1085)形成了较稳定的二十四路。
即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京畿路。
3.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镇,古称梁山,即大剑山,因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地处历史上川陕交通的要道金牛道上,为出入川陕的最重要关隘,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剑门关关系四川生死存亡,故历史上有“打破剑门关,好比得四川”之称。
4.潼关我国历史上著名关隘。
潼关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修葺。
历史上潼关的战争经历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建成后,潼关城砖拆除,仅剩土垣。
它在历史上的影响远比函谷关深远。
5.大散关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挺立“古大散关”碑。
6.灵渠秦在进军岭南时,便将湘江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灵渠始安水联系起来,史称“灵渠”,又习惯称“兴安运河”。
灵渠设计是拦截一部分海洋河水,让其穿过兴安城,在城西北进入始安水,始安水通灵渠,然后在三江镇江合入漓江,构成长三十五里的灵渠。
灵渠北出洞庭湖入长江。
7.湖广填四川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
历史地理学
1、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归属:一是认为其实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中国古代沿革地理。
文献里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对象是过去的地理环境,研究工作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
三是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或者新学科。
四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三个阶段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
六个时期分别是:1、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时期。
《汉书。
地理志》为起始,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
3、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时期。
两大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
二是大量的边疆地地理著作出现。
4、明清时期,为繁荣时期。
一是大量方志出现,二是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地理学著作出现,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弊书》。
5、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沿革地理方面,历史自然地理称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他如历史经济地理也开始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已经开始。
6、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形成现代历史地理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现代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2、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著作: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历史上的北京城》、《历史地理学刍议》史念海《河山集》安介生《历史民族地理》赵海军《论历史科技地理》、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西汉人口地理》3、研究内容: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理论和文献研究4、仰韶温暖期: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重要学科,需要有相应的研究人才投入。在人才培养领域需进 一步提高学科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3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作为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学科之一,中国历史地理学为保护文化遗产、推动 经济发展、增进人类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案例分析
陕南中部地区秦 汉空间考察
理论框架
历史地理学理论框架主 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因素 分析、地域系统和历史 地理环境分析、地域历 史文化分析等。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学科地位
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跨 学科、综合性学科,具有独 特的学科地位。
研究范围和内容
对中国历史的启示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国历 史上各个时期的地理空间、 交通运输、交流联系等内容。
通过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可 以了解历史背景下人类生、 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空 间特征,提供历史观与文化 观的生动例证。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代表性研究
1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研究
从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华夏的心脏地带全面展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2 中国地域之间的联系和分化
研究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域、内陆与沿海地区、南北方地区等历史地理关系,探讨地域联 系与分化的空间变化规律。
3 中国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发展各阶段影响,研究与经济、文化相联系的地理环境要素在 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作用。
结论
1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探讨中国历史地理学格局与理论、 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深化成为未来趋势。
2
中国历史地理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前景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⑴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开创之功。 ⑵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郑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⑶在城镇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和文化》、李吉平《中国古代都城概况》、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 ⑷在历史交通地里方面:史念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秦汉交通史》 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 ⑸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 ⑹在历史文化地理方面: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中国文化》。 ⑺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史念海《河山集》第4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之地》。 ⑻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 ⑼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4集、勒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
中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中国历史地理学
南京栖霞寺隋代释迦经变浮雕
2020/10/30
2020/10/30
绪论
• 一、历史地理学的定义、性质与任务 • 1、定义: • (1)国外:俄塔基谢夫、谢列多宁、雅
尊斯基,是一门以历史科学为基础,根据此 分期对本国、本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和政治地理等加以描述的科学。 • (2)欧美:是一门地理学科,是对某一 地域作各方面的地理学评述的科学 • 李特尔、赫特纳、施禾特、克拉克等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 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 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 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 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 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 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 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 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 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 境的形成和特点。”
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
聂立申著
2020/10/30
2020/10/30
2020/10/30
参考教材: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020/10/30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4学时) •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 • 一、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论基础 • 二、历史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 三、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 第二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历史文献研究法 • 野外考察法 •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 第三节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现实应用功能
侯仁之先生
2020/10/30
侯仁之(1911~ )中国历史地理学 家 。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1911 年 12 月 6 日 生于山东恩县(今武城县)。1936年毕 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英国,获利物浦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4年该校又授予 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曾任燕京大学教授、 清华大学兼任教授。1952年以后,历任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和地理学系及地质学 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 系教授。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主要不是研究史前时期,即地质时代的地理环境变化,也不是主要研究当代地理环境的问题,而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及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2、禹贡学会:1934年由顾颉刚、谭其骧发起,联合当时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师生,成立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宗旨和《禹贡》半月刊的内容,主要以沿革地理为主。
《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创刊至1937年,共出版7卷82期,发表文章708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对历代地理志的校补,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考订,河道、水利、交通的变迁与兴废,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变迁,以及对古代地理著作的研究等。
禹贡学会还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造就了大批研究人才,后来的史地三大家侯仁之、谭其骧、史念海当时都是禹贡学会的成员。
禹贡学会推动了我国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沙漠化:是指干旱及半干旱地带,在人类历史时期,由于人为因素作用并受自然条件影响,在原非常沙漠地区产生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
我国历史时期沙漠化类型分为两类。
首先,在历史时期原不是沙漠的地方形成沙漠,称东部草原和荒漠地带。
第二,原理啊就有沙漠存在,历史时期进一步扩展,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地带。
4、贝壳堤:是由贝壳物质堆积形成的沿岸沙堤,是发育在海滩上与海岸线平行排列的自然陇岗,贝壳堤可作为海岸演变的标志。
5、禹贡九州:九州是不存在的,是后代人们理想化的认识。
九州是假定的夏、商、周时期的行政区划。
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地理区域观念。
九州包括冀州、蓘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凉州、徐州。
后来,九州便演变为中国的代称。
6、长城:长城是古代一种由城墙项链的城堡形成的漫长的防御体系,是冷兵器时代边境地区重要的防御工事。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史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地理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制约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悠久而复杂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代人类就开始对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认识。
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开始编制地理志书,记录了各地的地理特征和资源情况。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更多的地理著作问世,如《山海经》、《越绝书》等。
这些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初步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学在西汉时期达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西汉时期,地理学家刘向所著《列仙传》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书分析了历代帝王的行迹和他们的治理地方,为后世地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和方法。
同时,刘向还创立了“郡国经纬图”的制作方法,从而使得地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历史地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编著了《理藩志》,该书研究了中国南方各地的地形地貌和水利条件,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到了唐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皇唐经世大典》中,地理学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正式确立,被称之为“地理司”,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宋代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鼎盛期,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地理著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赵汝谐的《通志》,该书在地理学研究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成为中国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明代的杨时所编著的《指南读本》以及清代的曾国藩编著的《曾氏历代国都志略》等地理著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内容。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进步,中国历史地理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地理学家和专家。
历史地理
(四)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主要理由有三个:
1、历史地理学有了自己的基本理论。 2、历史地理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3、历史地理学在思维方式上形成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 观念的特色。 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蓝勇等。
二、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
四种主要的说法:
(一)认为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二)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三)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四)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一)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五个:
1、我国古代地理学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内容是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主要探讨历史上的政区沿革和疆域变迁,为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定位,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 学的辅助学科; 2、在古代的学科体系中,地理著作归于史书一类,中国古 代图书的四部分类中,地理类书籍就归属史部; 3、在我国当前学科分类体系中,历史地理学属于历史学的 二级学科; 4、在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课程设置中,历史地理学是历史专 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5、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人员中,有不少的历史学学者。
五、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三个阶段: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二)近代历史地理学 (三)现代历史地理学
(一)传统历史地理学
时间段:先秦至清代。 四个时期:1、先秦时期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唐宋元时期 4、明清时期
历史自然地理学
部门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 区域历史地理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内容1.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可不只是地理位置哦!就像我们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一样,它要深入探究古代的各种地理状况呢!比如说,研究一下唐朝时期长安城周边的地形地貌,那得多有意思呀!2. 还有啊,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也是重点呢!想想看,要是能知道古代某个时候为啥突然变冷或变热,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像我们会好奇为啥今年夏天特别热一样!比如探究一下明朝小冰期对社会的影响。
3. 政区演变也是超有趣的呀!各个朝代的行政区划怎么变来变去的,这不就像我们玩拼图一样嘛!像秦朝的郡县制到后来的变化,多值得研究研究呀!4. 中国历史地理学也关注人口的迁移呢!人们为啥要大规模搬家呀?这和地理环境肯定有关系呀!好比说西晋时期的人口大迁徙,那背后的原因可丰富啦!5. 交通路线的研究也不能少呀!古代人怎么走南闯北的,这多让人好奇呀!就像现在我们研究怎么规划更便捷的出行路线一样,比如古代丝绸之路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
6. 文化区域的划分也是很重要的呢!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和地理肯定有关联呀!就像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异那么明显,这其中的道理得好好琢磨琢磨呀!比如江南文化区的独特魅力。
7. 历史时期的农业地理也是关键呀!哪里适合种什么,产量咋样,这可是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呢!好比研究一下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情况。
8. 军事地理也很有看头呢!打仗的时候怎么利用地形呀,这多刺激呀!像那些著名的战役,不就是对地理的巧妙运用嘛!比如赤壁之战中的地理因素。
9. 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要研究的呀!一个城市怎么从无到有,又怎么兴衰的,这就像我们看着一个孩子长大一样让人感慨呀!像长安、洛阳这些古都的变迁历程。
10. 河流湖泊的变迁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呢!它们可不是一直不变的呀!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各种变化一样!比如黄河的多次改道,那影响可大啦!我觉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真的超级有意思,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和地理的奥秘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十五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在十道的基础上划分为十五道,即关内道、京畿道、河南道、都畿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剑南道、岭南道。
2.“二十四路”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最初是一种财政收转区。
后来转运使兼有民事、刑法、军政和监察权力,路成为了一级行政区划到了元丰八年(1085)形成了较稳定的二十四路。
即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河东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京畿路。
3.剑门关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剑门关镇,古称梁山,即大剑山,因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
剑门关地处历史上川陕交通的要道金牛道上,为出入川陕的最重要关隘,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剑门关关系四川生死存亡,故历史上有“打破剑门关,好比得四川”之称。
4.潼关我国历史上著名关隘。
潼关位于今陕西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修葺。
历史上潼关的战争经历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建成后,潼关城砖拆除,仅剩土垣。
它在历史上的影响远比函谷关深远。
5.大散关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挺立“古大散关”碑。
6.灵渠秦在进军岭南时,便将湘江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灵渠始安水联系起来,史称“灵渠”,又习惯称“兴安运河”。
灵渠设计是拦截一部分海洋河水,让其穿过兴安城,在城西北进入始安水,始安水通灵渠,然后在三江镇江合入漓江,构成长三十五里的灵渠。
灵渠北出洞庭湖入长江。
7.湖广填四川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次:一次是元末明初。
一次是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大量损耗,清初土著十分少,大约503左右。
为恢复经济,顺治十一年开始,清开始推行鼓励多省民众入舒垦殖的政策,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形成。
在清入川中,湖广籍占多数,占总人数35%左右,而川东的湖广移民占移民的50%以上。
清康乾嘉三朝是湖广填四川的高潮时期,到了清末四川人口已达5000了。
这次移民运动对于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8.横断山民族大走廊在中国西部甘青川滇直到东南亚地区,山脉南北纵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雅砻江、大渡河六江从北向南奔涌,河谷深切。
在中国历史上,横断山纵列河谷受东亚历史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演出了一次次从北向南的民族的大移民,故上述纵列河谷被称为横断山民族大走廊。
9.闯关东清军入关后,大量满族人迁入关内。
清初又以东北为“兴龙之地“,严禁汉人自由迁入垦殖,在辽东边墙插柳结绳,形成柳条边。
只允许汉族人在关外边内之地开垦,形成大量荒地。
由于灾荒等原因,大量汉族人迫于生计,纷纷在封禁的背景下用各种方式出关,形成历史上的闯关东。
关东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称“闯关东”。
从清到民国数百年间,山东人开始兴起闯关东。
10.走西口所谓“西口”指长城西部的张家口、独石口。
走西口成为西北地区移民进入蒙古的代名词。
“走西口”的移民主要来自华北西部的山西。
陕西地区和河北西北地区。
历史上的走西口,对于口外一些地区的农业开发产生个积极的影响。
二、选择填空1.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有四种划分方法: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历史学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2.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机构有: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历史地理研究室。
3.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
从时间上看,历史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历史环境变化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4.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内容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军事地理等5.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迁包括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温暖时代包括:仰韶文化到商代、春秋战国到西汉末年、隋朝到北宋初年、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
四个寒冷期:西周前期、东汉到南北朝、两宋时期、明初至清末。
6.黄河流域森林分布的变迁(多选)森林变迁状况:(1)战国到秦汉:森林植被丰富(2)唐至清:森林日趋减少森林变迁原因:(1)毁林开荒(2)气候变冷7. 元代设立十一行省,行省地名分别是:中书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浙江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岭北行省。
8. 各朝代的城市重心:战国时的秦国和秦代都城:咸阳;汉高祖七年始:长安;东汉:洛阳,但汉献帝曾建都长安6年;隋唐:长安;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开始明显的东移南迁;从元明清民国以来,中国都城分别在北京、南京之间南北移动,中国古代都城的东移趋势稳定下来。
9.我国大熊猫分布:最北方分布是在黄河流域,陕西、山西、河北、北京。
目前只有陕西、甘肃、四川的秦岭、岷山、凉山等七个地区分布。
目前中国正在以四川为基地。
10. 虎种:最早栖息于亚洲东北部,后逐渐分为两类。
形成8个亚种:巴里虎、爪哇虎、里海虎、苏门达腊虎、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
我国的虎主要有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北虎、新疆虎、华南虎、云南虎六种。
中国老虎的状态:(1)华北虎:分布地带南起山东,北至河北,西至秦岭。
是东北虎和华南虎的过渡类型。
现在华北虎已灭绝。
(2)东北虎:由于人类对东北虎及其猎物的过渡捕猎和栖息地的破坏减少,中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3)华南虎: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栖息于亚热带森林茂密、灌丛和叶草丛生的的山丘地区。
11.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多选)春秋:郡县(始);秦朝:郡县制;汉代:在郡设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代:州、县两级制;唐朝:道、府(州)制及节度使辖区;五代:州县二级制;北宋:三级政区制,主要是二十四路;辽代:道、府(州)、县三级制;元朝:行省制。
行省制下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明朝: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下设府、县。
创立卫所制度;清代:省、府(州)、县三级制。
三、简答题1.黄河文明产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黄河流域的气候普遍比现在湿润,从而使土壤和植被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也可以说,是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河文明。
环境主要指气候、土壤和地貌。
这使黄河流域的文明领先于全国。
从地理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来看,过于寒冷会导致缺乏文明的积累。
热带气候条件下,由于生物的多样性反而压抑了人们创造的动力。
2.汉唐盛世与气候波动的关系(1)秦汉王朝的强盛,是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文明创造了条件。
汉代气候温暖是造就汉代文明的重要因素。
秦汉时期气候由暖转寒,与移民的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大体一致。
东南地区则出现了中原人南下的移民浪潮,推动了汉地经济的发展。
(2)唐代文明的兴盛,是以当时十分温暖的环境作为基础的。
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基础。
主要表现在:①温暖湿润气候造成农牧业分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
②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北界北移,产出多样性更明显。
③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可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
④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
⑤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⑥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
3.近三百年来南方山地垦殖与森林资源的损耗(1)清中叶以来,中国南方丘陵和低山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山地垦殖运动,它是南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迁后在经济结构上的一次突变。
这次突变是在高产旱地作物引进的人口膨胀背景的压力下产生的。
(2)高产作物大量种植暂时缓解了南方由于人口压力带来的基本民生危机,但也使人口膨胀成为可能,为进一步生存只有进一步进行山地垦殖,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清中叶以后,中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普遍下降。
4.天津的地名与城市发展关系汉代天津在历史上有“直沽”之称。
到了宋代,海河一度成为宋辽的界河,金时正是成为直沽当时直沽位于三汊口,滨海临河。
元代开始在直沽出现了盐场,盐场不断发展,后专门设三汊沽、大直沽两盐使司。
元代改直沽为海津镇,随后设立镇抚司和兵马司。
元代天津经济发展,商务交通繁忙。
明代将直沽改为天津。
永乐年间天津筑土城,弘治时筑砖城。
明代天津成为南北大运河上江南漕粮和皇木运输的枢纽,商业更是发达。
清朝开始,天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是附近沿海产盐集散地,是河北一带的海运中心。
商业发达。
道光年间,天津已成为拥有20多万人口的商业城市。
5.上海成陆(1)距今7000年到6000年前,上海西部形成第一条贝壳沙堤海岸,此海岸以西已成陆,多为湖沼平原地区。
(2)距今3000年左右,上海成陆自沙冈向东推进2~5公里,海岸线在今北横泾、南横泾的嘉定、南桥一线贝壳砂带一线。
(3)距今1700年前陆地自横泾冈平平均东移20公里,形成下沙沙带滨岸沙带海岸。
(4)距今1000年前,浦东的里护塘海岸形成。
今浦东中部一区成为上海成陆最快的地区。
(5)距今1000年来,里护塘以东的浦东东部地区成陆,成陆地区呈现向上海东南方向推移的趋势。
(6)6世纪初,上海老城区至迟在五代以前唐代已成陆。
6.历史朝代疆域(1)西周疆域:北到辽宁朝阳一带,东到长江下游,西到甘肃渭河上游,南至汉江中游。
(2)秦:东到大海,西到临洮。
南到越南北部,北到阴山辽东一线。
(3)西汉:东起库页岛及朝鲜半岛北部,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以西,北到贝加尔湖,南至南海及交趾。
(4)唐朝:东至大海及朝鲜北部,西越葱岭及达咸海,南至安南(越南北部),北至西伯利亚岛。
(5)清朝:奠定我国现代疆域的基础。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南包括南海诸岛。
7.东南沿海境土的历史演变与国际争端历史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控制范围有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沙群岛、海南岛、历史上的琉球及琉球群岛。
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过严重的领土丧失和领土争端。
主要表现在:(1)香港:①1842年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强行割占香港岛。
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广东地方政府永租九龙半岛。
后根据《北京条约》改永租为割让,成为旧界。
③1898年又据《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中北部及周围岛屿(即新界)④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