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
第三节甲午中日战争(说课教案)
第三节甲午中日战争(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转折点。
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成了一条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主线索。
因此,在教学中,因强调近代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并且把握历史纵向发展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基础知识目标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二、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而蓄意发动的不义战争,结果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深刻认识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和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这个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对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二、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1)采用快乐教育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互,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
《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微课名称:于云深处听风语——《甲午战争之三·影响》知识点来源:学科:历史年级:高一适用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一前需知识:①作为近代中外对抗之一,无论从哪一历史视域讲,甲午战争都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它在中西交流的背景下,极明显着中日朝三方乃至东亚的政治格局生态,也极快的速度从反方向刺激了中国历史的进动。
这使之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具端点意义的一次战争。
②作为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点,它的影响的产生条件以及内涵是这课时深含历史学科素养之所在,也是这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
这是学生借助微课程学习这一知识点需要的意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尽可能地从宏观、微观角度细致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各细节。
微课类型:细节研讨型、问题解决型、案例分析型设计思路:鉴于我校学情和知识点在教材、应考格局中的地位,本设计采用如下思路:1、根据上课时学生心情状态,采用“要点手谈”“微视频播放”等灵活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的相应主要内容。
2、随之,以上一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这场战争发生的各项原因细节。
3、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背景下,这些细节在历史主观、历史无意中产生什么影响。
4、进而,播放专家解读微视频,将学生对影响讨论引向深入。
5、用手机录频软件录制学生主题发言现场微视频,上传班群。
制作手段:1、PPT展示 2、手机录频 3、prezi后期修制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借助微课程视频的播放,在学生认真听记的组织下,丰富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史料素材2、技能目的:在丰富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史料素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录、思考视频中专家的观点,比较专家观点间的异同和基础,深化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思维。
3、氛围目的:史学思维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渗透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历史课程的难点。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巩固
当堂训练检测和《同步导练》。
检查后讲评。
认真完成作业。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D)
A.林则徐B.丁汝昌C.左宗棠D.邓世昌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第一次提出要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是(D)
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环
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和完成的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导入
导入
在古代,中日一直是友好邻邦。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那么日本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又是怎样爆发的呢?
对比两个条约内容及危害,引导学生掌握《马关条约》的恶劣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甲午战争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挑起的。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勇于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中日海军战力的比较,认识到清王朝腐败无能是中国又一次战败的主要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
运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形势。
结合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危害。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危害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word教案 (14)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感知历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2.邓世昌等将士死得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用生命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所以,黄海一战,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相继占领了哪些地方?在地图上指出(辽东半岛、旅顺、威海卫等)3.战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双方的代表分别是谁?它的内容有哪些?同桌相互测试一下:1、_____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 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 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
感悟历史(再现历史场景或创设情境,模拟表演或探讨辩论)观看多媒体展示《甲午风云》和旅顺大屠杀,你的感受是什么?合作探讨(重点或难点,运用收集的资料与教材内容结合,分析、归纳、整理)(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1、《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初中历史甲午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甲午战争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
二、甲午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三、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掌握其过程和结果;
2. 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到国家的强大与弱小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甲午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和背景,以及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了解甲午战争时期的人物和场景;
3. 学生讨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总结(10分钟)
老师对甲午战争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
四、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战争的读后感和对这段历史的思考。
教学反馈:
学生通过写作方式表达对甲午战争的了解和思考,老师评阅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反馈。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说课稿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说课稿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北师大版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简单经过、黄海海战、邓世昌、马关条约,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教师可梳理知识要点,构件知识体系)甲时间:午战役:、结果人物中、结果日结果:战马关条约内容:争影响:二、教学教程与分析: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由哪两个国家发动的?在战争中它们犯下了什么罪行?哪个国家又趁火打劫,掠夺中国的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19世纪70年代,收获新疆的是谁?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1)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蓄谋已久的.可通过图示来理解: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朝鲜(东学党起义)求助中国支援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2)、黄海海战讲述邓世昌的事迹.组织学生讨论: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李鸿章避战自保,有什么严重的后果?(3)、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舰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如战前不做认真准备,战时极力“避战自保”,有些官兵贪生怕死,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海军军费等(4)、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2、《马关条约》: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了解谈判的代表、时间与地点.条款内容影响结果割地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赔款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通商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开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3、瓜分中国的狂潮:本目为小字部分,简单介绍“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形势图”.(1)、向学生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背景:了解:《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它有什么含义?(2)、思考:列强瓜分中国会带来什么影响?三、课堂小结:1894年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最终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践踏,也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出现了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四、布置作业:预习第4课五、巩固练习:(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A、福建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东洋水师(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奕、曾纪泽(3)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的传记. A、林则徐 B、康有为 C 、邓世昌 D、孙中山(4)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A 、《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六、教后记。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定稿版
第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八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方式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中国遭受了哪些劫难?学生回答,或者上黑板演示,导入,中国的劫难远没有结束……方式二:上这节课的时间是9月18日前后,从各地鸣响防空警报,9·18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导入……方式三:从日本修改教科书、中日钓鱼岛之争、东海海底石油开发等现实问题导入,向学生说明今天中日关系的磕磕绊绊,由此导入历史上的中日之争。
方式三:“时局图”导入…………【参考答案】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俺小猪【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教材内容: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在前……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一段资料供参考:你所不知道的邓世昌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
?邓世昌是靠自己的业绩而不是留学成为北洋水师的重要将领,同赴英留学生们相比,他的年龄最大的,--留学生中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
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
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读历史事件和书写历史议论文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设计一个短视频或图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兴趣;2.通过一个小游戏,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步骤二: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挑选相关资料深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每个小组通过PPT或海报的形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探讨意见。
步骤三:讲解与总结(30分钟)1.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起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自主归纳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教师向学生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并引导学生对战争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3.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国家的情感。
步骤四:课堂讨论和互动(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展开思辨性的讨论;2.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模拟辩论,一个阵营代表日本,一个阵营代表中国,就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辩论。
步骤五:拓展与应用(20分钟)1.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议论文;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但需要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方式:1.通过小组呈现的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历史议论文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文书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程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和平的重要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包括战争前夕的国际形势、中国的经济状况等。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包括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事件及其时间顺序。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包括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战争对国际格局的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 history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丰富其历史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场景。
4.实验设备:如有可能,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址,增强其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了解其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研究报告等作业,评估学生对战争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3.考试:设置选择题、问答题等题型,测试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有序进行教学。
2.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讨论和消化知识。
甲午战争课程设计
甲午战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学生能够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了解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3. 学生能够了解甲午战争期间的国际形势,掌握战争与近代国际关系之间的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分析,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空间思维和时间序列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甲午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认识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学生能够从甲午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爱国情怀和强国意识。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以甲午战争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旨在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甲午战争背景:介绍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分析清朝内忧外患的局势,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态势。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19世纪末的国际形势与清朝的危机”2. 甲午战争经过:详细讲解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和主要战役,重点分析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关键战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甲午战争的经过”3. 甲午战争结果与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分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甲午战争的结果与影响”4.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通过分析甲午战争,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兴衰与民族命运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和强国意识。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中日甲午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背景及经过。
2.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经过。
2.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图片中所揭示出的信息。
Step 2: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15分钟)1. 解释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1874年,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1884年日本占领琉球,企图进一步占领台湾。
中国政府未能坚决应对,导致中日之间矛盾加剧。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884年,日本侵略台湾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中日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Step 3:讲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20分钟)1. 介绍战争爆发后的战况:1884年8月,中国决定派兵保卫台湾。
双方在平潭海域爆发了海战,中国军队被日本军队击败,台湾被日本占领。
2. 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机:中国军队虽然起初处于不利境地,但随着抗战的继续进行,中国军队逐渐与日本军队形成了相对均势,最终促使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Step 4: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2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2.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并得出结论。
3. 汇总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汇总总结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Step 5:小结(5分钟)通过问题回答的形式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例如:“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认识和感想。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教材内容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且三者之间为因果关系。
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投影)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合影(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师刚才教室里一直回荡着的悲壮的乐曲,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最后一张合影。
照片中这些年轻的面庞.鲜活的生命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尘封,翻开历史,重返甲午战场,去探寻那些消逝在历史烟云中的人和事。
(板书)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课主要学习的有三个一一场战争.一个人物.一个条约一场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一个人物是邓世昌,以及从他身上涌现出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一个条约是马关条约,和从中折射出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个较为全面利客观的了解,包括黄海大战、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等。
并逐步领悟这场战争在教材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人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投影,录像等),加强教学的直烈性和感染力;并以诗歌贯穿教学的始终。
采用讲述法与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恬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使他们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没落的封建制度和国力的衰弱是中国牛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根本原因: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邓世吕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导入新课诗人闻一多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首诗可制成投影片或幻灯片,效果更好些)。
这里的“夏日”象征着哪个国家,丰饶的台湾又是怎样桩它割占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要追溯到近代史上又一次交锋——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新课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板书)1 .战争起因(板书)自19世纪中期起,中国与口本同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
口本很快就明白了国力是说话的资本,开始了鼎新自强的改革。
同样受西方的冲击,,》国与日本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很长时间里,中国为“天朝”观;念所羁,根本不屑于了解外部世界,在落后的同时也成为了更多国家侵略的对象。
系列微课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内 容
画面
时间
一、片头
(50秒以内)
2014年又到甲午年,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让我们共同来感知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
视频播放
5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5分钟左右)
第一节内容:引用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的话:“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从而提出问题:“中日之间的战争是偶然的吗,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真实情况吗?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带着疑问探究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1至2张幻灯片
20秒左右
第二节内容:分析日本挑起战争的原因:
1、漫画对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总结的能力。
2、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是一个小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所以日本寄希望于对外扩张。
3、大陆政策实现的关键是侵略中国,为此日本积极扩军备战。
4、列强的支持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条件
动态图展示
4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本微课属于系列微课甲午战争中的第一个知识点,主要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通过微视频引入新课,旨在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将成为贯穿系列微课的主线,并最终成为系列微课最后的落脚点。在正文部分通过引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疑、提问激发学生探究甲午战争爆发原因的兴趣,依托漫画,通过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并使学生明白明治维新是日本变化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得出日本发动战争不是偶然为之,而是蓄谋已久。这与之前的设疑遥相呼应,本微课在资源的选取、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多角度,有梯度的进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对不同资源的运用,问题的思考都能有所收获。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三案设计
检测案B.关天培虎门战役C.李秀成青浦大捷D.邓世昌年清政府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 )李鸿章推行“避战保船”的方针 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D.北洋舰队部分将领临阵脱逃“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以上文字出自《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议和大臣的是( )这是中国和日本于1895年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
请说出这个以签约地点命名的条约名称。
答案预习案一、自主完成(一)、甲午中日战争1.1894,甲午中日2.战争:(2)邓世昌(3)北洋舰队(二)、中日《马关条约》1.李鸿章2.内容: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_民族危机_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二、合作探究【探究主题 1】甲午中日战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探究思考】(1)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从材料一看,这种观点正确吗?你从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参考答案】不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的“公”是谁?他有着怎样的英雄壮举,令光绪帝说他“足壮海军威”?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邓世昌。
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锋向前,在致远舰多处中弹,舰身严重倾斜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最后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为国家、为民族,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材料三中“倭人竟割台湾去”是依据近代史上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参考答案】条约:《马关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
《《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微课名称:于云深处听风语——《甲午战争之三·影响》
知识点来源:学科:历史年级:高一适用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前需知识:①作为近代中外对抗之一,无论从哪一历史视域讲,甲午战争都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它在中西交流的背景下,极明显着中日朝三方乃至东亚的政治格局生态,也极快的速度从反方向刺激了中国历史的进动。
这使之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极具端点意义的一次战争。
②作为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的一个教学点,它的影响的产生条件以及内涵是这课时深含历史学科素养之所在,也是这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
这是学生借助微课程学习这一知识点需要的意识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尽可能地从宏观、微观角度细致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各细节。
微课类型:细节研讨型、问题解决型、案例分析型
设计思路:鉴于我校学情和知识点在教材、应考格局中的地位,本设计采用如下思路:1、根据上课时学生心情状态,采用“要点手谈”“微视频播放”等灵活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的相应主要内容。
2、随之,以上一点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这场战争发生的各项原因细节。
3、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背景下,这些细节在历史主观、历史无意中产生什么影响。
4、进而,播放专家解读微视频,将学生对影响讨论引向深入。
5、用手机录频软件录制学生主题发言现场微视频,上传班群。
制作手段:1、PPT展示 2、手机录频 3、prezi后期修制
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借助微课程视频的播放,在学生认真听记的组织下,丰富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史料素材2、技能目的:在丰富学生在该知识点上的史料素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录、思考视频中专家的观点,比较专家观点间的异同和基础,深化学生“论从史出”
的史学思维。
3、氛围目的:史学思维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渗透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历史课程的难点。
这教学设计希图借助微课程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上史料和史料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的:借助微课程,将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融于一堂,并于其中渗透史学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
聚焦解决的问题:从微课程的特点和设计目的出发,本设计聚焦解决的问题如下:1、学生对甲午战争的背景、过程有丰富、细致的史料认知。
2、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原因、影响有客观、理性的史学分析。
3、学生从学习中养成“论从史出”的辩证分析习惯。
4、学生从学习中感悟理性的家国情怀,理性对待国家发展,将国家发展置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中。
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画面内容描述或解说词画面或镜头编
号
时间
课堂教学片段(一)上PPT展示教材知识点
镜头1(PPT1、
2)
60秒
课堂教学片段(一)下插播有关甲午战争背景、过程的微视频
镜头2(微视
频)
160
秒
课堂教学片段(二)插播专家关于甲午战争原因、影响的解
读微视频
镜头3(微视
频)
220
秒
课堂教学片段(三)加播学生关于甲午战争原因、影响的主
题发言节选微视频
镜头4(微视
频)
130
秒
微课程结束PPT展示微课程内容要点,引导学生小
结、深化学习内容。
镜头5(PPT3、
4)
30秒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甲午战争原因、影响是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之一,从学情看,要真正落实这知识点的教学,师生均有一定压力。
本微课程重在让学生细致掌握前需知识(甲午战争背景、过程)的前提下,通过微视频加插播放,营造一个尽可能真实有效的史学研讨情境,引导学生沉浸于史学研讨氛围从而深入体悟知识点(甲午战争原因、影响)以实现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应该说,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甲午战争原因、影响的深刻内涵,一定程度上落实的教学任务。
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对教学条件有效的我校来说,微课的制作是一个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耗时耗
力的教学过程。
如偶尔运用,还是有助于传统教学的。
若要将之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则需要假以时日,毕竟,学情中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学生前需知识基础等以及微课程录制设备、专业人员配置等各项条件制约了它的实现。
《甲午战争之三·影响》微课制作脚本这篇文章共498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