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绝-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
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陕西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工艺品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性、民间性,还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凤翔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通过对凤翔泥塑造型特点、色彩特征、纹样寓意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凤翔泥塑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特征、艺术特色以及发展机遇。
一、凤翔泥塑概述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邻岐山、西连千阳、南邻宝鸡、北接麟游,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更是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彩绘泥塑更是陕西省宝鸡市民间工艺的首推代表,当地人把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货”,历经选土、砸泥、擀泥片、上模、脱胎、拉粉、勾线、上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凤翔县境内两三千年前的古墓中出土的泥塑制陪葬陶俑,足以让人感叹其泥塑工艺历史源头之远。
凤翔泥塑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2006年,“凤翔泥塑”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泥塑文化成为重要课题。
凤翔泥塑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借鉴了古代一些民间工艺品中的纹饰等特色,造型生动、色彩亮丽,让当地人爱不释手。
每逢过节和集会时,当地人就将泥塑作为礼品送出,寓意有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可见泥塑在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彩绘泥塑的聚集地凤翔县六营村的农户几乎都还在生产泥塑,凤翔泥塑的加工还会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有的采用晾干定型,有的在制作过程中还要高温火烧,因此制作泥塑的泥土选择尤为重要。
黄土是凤翔的一个重要特色,由于各地水土、地理条件的不同,泥土的物理性质也不同,而凤翔就拥有这种先天的优越条件――当地有一种黄土,被称为“板板土”,几乎不含沙石,是凤翔泥塑制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文化特色凤翔泥塑的类型凤翔彩绘泥塑共有180多种花色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是小孩喜欢的泥玩具,包括巨型蹲虎与方寸大的小狗、小狮等,基本借鉴动物造型,做的几乎都是十二生肖的形象;二是装饰挂片,有戏剧脸谱,虎、牛头等动物头像,还有富含寓意的麒麟送子、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等浮雕式的挂片;三是立人,主要根据各种民间传说、历史事迹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塑造。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产品设计传承1 凤翔泥塑民间艺术的背景在中华大地上,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令人流连忘返。
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习惯和风俗,如“陕西八大怪”,即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有凳不坐蹲起来、妇女手帕头上戴、秦腔大戏吼起来。
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其研究与开发过程总是缓慢的。
民间文化与广义文化的区别是:不同于书本上有形的知识,民间艺术是无形的传承,而机械化的工业文明冲击了民间艺术的传承重担。
廉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产品渐渐取代了经典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正逐渐沦为商业模式下的圈钱机器,泥塑等艺术形式的价值慢慢被人们遗忘。
现代设计吸收、借鉴传统民间艺术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从中提取再设计元素,并以现代人的创新意识、审美观念和表现技法进行有文化底蕴的设计。
设计师应该从传统纹样中提取符号元素,提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而不是直接把传统文化中展现出的紋样、图案等照搬至设计当中。
所以,文化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既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即具有功能性,又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即具有情感性。
2 凤翔民间艺术的多样性阐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是凤翔彩绘泥塑诞生的土壤,其艺术风格、外观设计、配色方案等方面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乡土味道。
凤翔泥塑主要有三大类型,即泥玩儿、挂片、立人,多以动物或神话人物为主,工艺历史悠久,拥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无论是其文化底蕴还是现代商业化中的经济价值,都值得尊重和研究。
泥塑以原始的彩陶、周秦的青铜器、汉唐石刻、年画中的各种纹样为设计灵感来源,传承了其造型夸张、色彩绚烂的特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古装戏曲人物脸谱中的动物造型。
而民间艺术自身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仅仅在农闲时进行的装饰性、娱乐性民间艺术;被农民当作副业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专业的民间艺人当作生计的交换性民间艺术;农闲时走街串巷的交换性民间艺术;被民间艺人用以创作的审美性民间艺术等等。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非遗”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传承价值、历史积淀、技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凤翔泥塑作为中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凤翔泥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非遗”的视角,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历程、保护传承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其最早的创作手法是用泥巴捏制出各种形态的人物和动植物,经过干燥后再上彩,成为一种民间美术实物。
凤翔泥塑经历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鼎盛时期,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
凤翔泥塑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凤翔地区民间工艺中的瑰宝。
在当时,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素有“泥塑杰出,千古绝艺”之称。
其作品以唐、宋、明、清历代名人真人肖像、历史典故为主题,镶嵌丝线砂花为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凤翔泥塑艺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作品,被誉为“真人以上,泥塑以下”。
并在古城墙、宫殿、寺庙等建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凤翔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而在20世纪初,凤翔泥塑遭遇了一段低谷,此时的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工艺走向式微。
近几年来,凤翔泥塑逐渐得到重视,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了当地的非遗项目之一。
二、凤翔泥塑的保护传承现状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的实施,凤翔泥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6年,凤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凤翔泥塑的传统工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在保护传承过程中,凤翔泥塑的工艺技艺得到了传承人的悉心保存和发扬光大。
凤翔泥塑的传承人秉承着“匠心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将这一传统技艺发展得更为精湛和深厚。
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研究
陕 西 凤 翔 民 间 泥 塑 研
周 少平 吕 鹏 谭 海龙 王 颖 袁 蓉辉
( 渭南师范学院 传媒工程学院 , 陕西 渭南
摘 要: 泥 塑 艺 术 是 我 国一 种 古 老 常 见 的 民 间 艺术 。在 长期 历 史发 展 过 程 中 , 中 华 民族 创 造 了丰 富且 弥足 珍 贵 的 文 化 遗 产 。 既有 以物 质 形 态为 主 的 “ 有形” 文化遗 产。 如文物 、 典 籍等 . 又 有 非 物 质 形 态 文化 遗 产 。 如泥 塑、 剪纸等。 陕 西凤 翔 民 间 泥 塑 以一 个 有 形 的 实物 展 现 陕 西 民 间 文化 精 髓 ,其 造 型丰 富 活泼 、 淳朴简练. 色彩 明 朗鲜 艳 。凤 翔 泥 塑所 表 现 出 的 独特 艺术 魅 力 源 于 淳朴 人 民对 善 良、 美好 生 活 的 不 懈 追 求 . 一 种 本 元 文 化 和 强 烈 的 民 族精 神 气质 。 关键词 : 陕 西风 翔 泥 塑 文化遗产 民 族精 神 “ 中 华 民 族 具 有 悠 久 的历 史 。 深 厚 的文 化 积 淀 , 三 秦 大 地 更 是 从 远 古 时 期 就 是文 明 的发 祥 地 。 ‘ 凤翔泥塑 ’ 产 生 于 西 部 的陕西民间田园, 有 着 朴 实 而浓 厚 的乡 土 气 息 。 陕 西 凤 翔 民 俗 文化 源远 流 长 , 为 西 北 民 间 美 术 研 究 提 供 了丰 富 的 资 源 , 陕 西 省凤翔县是一 个民间艺术荟萃之 地 . 有‘ 民间工艺美术 之乡 ’ 的美 誉 。 ” [ ] 陕 西 凤 翔 泥 塑 的渊 源 和 特 点
一
一
究
7 1 4 0 0 0 )
有 制 陶手 艺 的士 兵在 战 争 结 束 后 被 安 排 驻 扎 在 凤 翔 县 附 近 , 按 营部 建 制 , 亦兵亦农 , 随 后 有 了“ 六营村” 的 称谓 。这 些 士 兵 发 现 当 地 的黄 土 和家 乡景 德 镇 的泥 土 特 性 一 样 .都 具 有 很 大 的黏性 , 遂开始捏制泥人及小动 物 , 后来世代相 传 , 家 家 户 户 都 在 进行 泥 塑 制 作 , 直 到 现 在 成 为 出 口创 汇 的一 门产 业 。 可 见 其 泥 塑工 艺 历 史 之 久 。 凤 翔 彩 绘 泥 塑 为 陕 西 省 凤 翔 县 的 一 种 民 间美 术 .当 地 人 称“ 泥货” 。凤 翔 泥 塑 汲 取 了 古 代 石 刻 、 年画、 剪 纸 和 刺 绣 中 的 纹饰 , 造型夸张, 色 彩鲜 艳 , 深受 人 们 喜 爱 。 过 去逢 年 过 节 或 赶 庙会 , 当地 人 以泥 塑 为 礼 品 , 加孩子满月 , 长辈要送坐虎。 人 们 购 泥塑 置 于 家 中 , 用以祈子 、 护生 、 辟邪 、 镇宅、 纳福 。 给人 们 带 来 了一 种 精 神 上 的 富足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凤翔县城东六道营村的农民;都有制作彩绘泥塑的传统艺术技巧,世世代代流传已久。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家家产户,男男女女都要制作一些泥塑玩具,出售给四乡人们作为互相赠送的礼品,也是孩子们过年度节的得意的“耍货”。
彩绘泥塑玩具,形状有人物:如唐僧;;孙猴,猪八戒,动物有狮、虎、牛、马、鸡、狗等,植物有瓜、石榴、桃、葫芦等。
大都是空心的圃塑体。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在中国文化的壮丽长河中,民间美术是一条灿烂的溪流。
凤翔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夏称雍州,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王朝的发祥地,又是汉唐时期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自古以来,这里孕育着悠远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凤翔民间文化尤其发达,泥塑,面塑,木版年画,皮影,剪纸,马勺画,漆画,麦杆艺术等等。
故而有‘民间美术之乡’的美誉。
凤翔泥塑便是它其中的卓越代表。
它运用夸张与想象,粗塑,细描与重彩的表现方法,表达了劳动者的生命内涵和对生活的美好礼赞。
“20世纪80年代末,文物考古部门在陇县境内清理一座古墓葬时发现了一批彩绘泥塑,其中一尊虎型泥塑保存完好。
经专家鉴定,确认这些彩绘泥塑是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绘泥塑。
”而距陇县只有80多公里的凤翔县六营村的泥塑在距今600多年的明代已非常的兴盛,且手艺代代相传到今天,至今全村上下仍有不少人会做彩绘泥塑。
凤翔的民间艺人们熔奇异,热烈,大气,温和于一炉,深的百姓喜爱,从而得以广为流传。
在暑假我和本地的同学便去了凤翔,见识到了真正的凤翔泥塑,下面我就和大家说一下凤翔泥塑。
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泥塑历史已有三百余年,按当地百姓的说法,凤翔由于身处关中西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的相对隔绝也使得凤翔泥塑如同整个陕西民间美术一样,无论从形式,材质,内容大都保持着古老的地域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和社会功能,凤翔的泥塑从形制上可分两类,一类就是我们熟悉的挂片,以虎头挂片(也称泥虎脸)为代表,挂片有大小之分,最大的可达一米多高,最小的今娃娃巴掌的大小。
另一类是圆雕,分人物和动物两方面,人物有《西游记》人物,古装戏曲人物,麒麟送子,娃娃骑虎,娃娃骑牛等等。
动物走兽有坐虎,卧虎,狮子,牛,马,兔,项等,飞禽有鸡,鸟等,水族有金鱼等。
凤翔的泥塑从色彩上也可分两类,一类是色彩浓烈饱满的彩绘泥塑,另一类是线条流畅生动的线描泥塑。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非遗是指代代相传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传承和发展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凤翔泥塑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凤翔泥塑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非遗的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凤翔泥塑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胚、成形、修整、干燥、烧制、彩绘等工序。
在制作时,工匠们常常以鲜花、鸟兽、人物等形象为题材进行创作,形象栩栩如生,传神逼真。
尤其是在表达人物形象时,凤翔泥塑更是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二、凤翔泥塑文化的特点1. 厚重的历史底蕴。
凤翔泥塑源远流长,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凤翔泥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历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 精湛的制作工艺。
凤翔泥塑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在制工艺中,泥塑的成形和修整是最为复杂和关键的环节。
这一环节需要工匠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始终保持着精湛的制作技艺。
虽然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当今社会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 传承人才不足。
凤翔泥塑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而现如今,传承该技艺的人数并不多。
年轻一代的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不高,愿意从事凤翔泥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这也给凤翔泥塑的传承带来了很大困难。
2. 市场需求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凤翔泥塑制品很难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其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减少。
3. 文化消失的风险。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
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探究一、凤翔泥塑的文化内涵凤翔泥塑,是指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
凤翔泥塑以黏土为原料,经过捏、塑、雕等工艺制成各式形象,包括人物、花鸟、动物等。
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被誉为“泥塑艺术的一朵奇葩”。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非遗课程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一种教学新模式。
而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凤翔泥塑,也逐渐成为了中学语文非遗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上,目前的初中语文课程中凤翔泥塑的渗透度并不高。
虽然一些学校在地方文化教育中有所涉及,但大多数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提及凤翔泥塑的相关知识和技艺。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当前教师对凤翔泥塑艺术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在教材编写方面,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凤翔泥塑的介绍和拓展并不充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艺传承方面的内容较少。
针对初中语文非遗课程资源凤翔泥塑的开发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发展。
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凤翔泥塑技艺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可以使教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凤翔泥塑的相关知识和技艺,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可以加强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开展凤翔泥塑的技艺传承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学校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机会,使他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网络课程等,拓展凤翔泥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结合当下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喜爱和接受能力,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们更加生动地了解和感受凤翔泥塑的魅力。
中华一绝-陕西凤翔泥塑(推荐五篇)
中华一绝-陕西凤翔泥塑(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华一绝-陕西凤翔泥塑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布艺、剪纸、皮影、马勺脸谱、漆器等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
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
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分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
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的骄傲。
凤翔泥塑通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非遗”保护的视角下,凤翔泥塑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和传承,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凤翔是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带,素有“东方雁门”之称。
凤翔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正因如此,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凤翔泥塑正是这座小县的一道亮丽景观。
凤翔泥塑制作精细,造型生动,色泽明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制作泥塑,而明代开始流传至今的泥塑技艺。
凤翔泥塑在技艺上分为彩绘泥塑和素绘泥塑两大类,其中以彩绘泥塑最为出名。
彩绘泥塑需要经过挖泥、制胚、塑型、烘烧、上彩、烧制等数十道工序,耗时较长,制作起来颇为复杂。
每一件泥塑作品都需要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方才得以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
凤翔泥塑的主要题材有古代人物、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其中以古代人物塑像最为出名。
这些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神情、神韵还是服饰、器物都生动逼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浓烈的地方特色的影响下,凤翔泥塑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呈现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当地居民的传承下,凤翔泥塑得以延续发展至今,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生的民间手工艺人群体。
他们在凤翔泥塑这一艺术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凤翔泥塑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些手工艺人向现代技术靠拢,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进行泥塑制作,这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出现对于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凭借“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支持,凤翔泥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为泥塑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非遗保护的传承,一些老手艺人和新生代手工艺人得以交流和学习,传承技艺。
中国泥塑
中国泥塑发源地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经考证专家们认为,其彩绘纹饰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有所不同。
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
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光采。
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1998年6月访华的原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也来观看了这"绝活儿";世界儿童组织负责人得到彩绘泥塑,如获至宝,称赞泥塑是为孩子们制作的最好礼物。
来陕的旅游客人总要带几件回家作以纪念。
泥人张与惠山泥人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
在明清以后,民间彩塑赢得了老百姓的青睐,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起源与发展概述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
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泥塑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
关于凤翔民俗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凤翔泥塑
历史溯源
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据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此,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这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泥塑虎的全部符号纹饰寓意阴阳相谐,天地祥和,生命连绵,吉祥如意。虎面造型与现实的老虎相距甚远,但它却真实地抓住了虎的神气,于勇猛中又透出娇媚,更感和善可亲。
凤翔六营村的泥塑艺人从未见过老虎为何模样,但他们却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理想的老虎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陕西凤翔泥塑动物的特点,美感和艺术风格
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断传承,尤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
基本分类
挂虎
挂虎属其挂片类,虎头暴额突睛,传统的制作色彩强烈鲜艳,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明的彩陶纹饰),鼻子为人祖,有趣的是鼻子中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据泥塑艺人解说,民间话说妇女的泼辣,借之渲染虎的厉害。这种醇醇的民风,就自然的融入到其中。虎头的“王”字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贵。虎面的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虎面上还绘有宝葫芦,《诗经》中有云“瓜瓞绵绵”,其象征子孙昌盛。
凤翔泥塑历史发展历程
凤翔泥塑历史发展历程
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地方特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约两千多年的历史。
起源于汉代的凤翔泥塑最早以制作神像为主,主要用于供奉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凤翔泥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品,被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装饰和陶瓷制作等领域。
在唐代,凤翔泥塑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凤翔泥塑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具有更加精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唐代的凤翔泥塑作品大多数呈现出神话人物、宗教形象和历史人物等各种形态,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凤翔泥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凤翔泥塑逐渐与其他陕西地方特色工艺品融合,形成了更具独特风格的艺术表现。
同时,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作品的造型更加生动、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观赏感受。
近年来,凤翔泥塑在传承和创新中继续发展壮大。
凤翔县政府加大了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动了凤翔泥塑的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凤翔泥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艺术形式,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也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张独特名片。
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凤翔泥塑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艺术魅力。
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
天工|2024年第1期[摘 要]凤翔泥塑作为关中地区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独特的魅力,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翔泥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性很强,大气、富贵、饱满、神秘,富有感染力。
它的造型应用了大量抽象性语言,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凤翔泥塑;造型;形体;抽象;图案;对称性[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1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韬.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J].天工,2024(1):18-20.张 韬 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凤翔泥塑艺术造型特点作者简介:张韬(1983—),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一、凤翔泥塑的起源凤翔泥塑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凤翔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有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它产生于先秦时代,这是依据出土的秦代墓葬中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土质陶俑,和凤翔泥塑的图案有着联系。
另一种说法是说凤翔泥塑始于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凤翔一带“兵屯”,后撤销了屯兵制。
兵屯的第六营士兵未走,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六营村。
其士兵多来自江西景德镇,他们擅长陶瓷手艺,使用黏土制作泥玩具,或送人或出售,久而成俗。
这些士兵用泥塑来祈福、辟邪,受到了当地人的喜欢,很快在当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由于历史久远,又缺少明确的记载,让凤翔泥塑的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当地人眼里,凤翔泥塑具有纳降的作用。
这里的民众世代以耕读传家,朴实善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艰辛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生存的不易和大西北的严寒,让他们拥有了坚强刚毅、豪爽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观。
他们热爱生活,爱吼秦腔,凤翔泥塑的大红大绿,那种向阳而生的美学追求和他们的生命融为一体。
有关凤翔泥塑介绍的作文
有关凤翔泥塑介绍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得给你们唠唠凤翔泥塑,这可是个超级有趣的民间艺术宝贝。
凤翔啊,在陕西那块儿,那地方就像个民俗文化的大宝藏,而凤翔泥塑就是其中一颗特别闪亮的明珠。
你要是到了凤翔,随便走进一户人家,说不定就能瞅见几件精美的凤翔泥塑,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泥土香气的艺术小世界。
这凤翔泥塑的模样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先说它的造型,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像活灵活现的小老虎就特别出名。
这小老虎可不是那种张牙舞爪、凶巴巴让人害怕的模样,反而是虎头虎脑,超级可爱。
它的眼睛圆溜溜的,就像两颗黑宝石,透着机灵劲儿;耳朵呢,支棱着,好像在随时听着周围的动静。
整个老虎的身体胖胖乎乎的,看着就特别有福气,感觉它不是来吓唬人的,而是来给人送吉祥的小使者。
除了老虎,还有那些色彩斑斓的小泥马、小羊啥的。
这些小动物都像是从童话世界里跑出来的一样,每一个都充满了生命力。
它们身上的颜色搭配得那叫一个绝,红的像火,绿的像翠玉,蓝的像蓝天一样纯净,几种颜色凑在一起,不仅不觉得花哨,反而有一种特别的和谐美,就像一场色彩的欢乐派对。
制作凤翔泥塑可不容易,那可是个手艺活。
这得从选泥土开始说起,可不是随便挖一捧土就能用的。
得找那种质地细腻、粘性好的土,就像给这泥塑找个好“地基”一样。
找到了土之后,还得把它捣鼓捣鼓,就像给面团揉面似的,要把土里的杂质都去掉,让土变得软软乎乎的,这样才能好塑形。
然后就是塑形的环节啦。
那些手工艺人就像变魔术似的,一双巧手在泥巴上捏来捏去。
他们的手指就像有魔力一样,一会儿捏出个小脑袋,一会儿捏出个小尾巴。
看着他们做泥塑,你会觉得这泥巴就像是他们的好朋友,特别听话,让变成啥样就变成啥样。
而且这塑形还讲究个神韵,得把小动物或者人物的那种精气神给捏出来,可不是简单捏个形状就行的。
塑形完成后,就到了彩绘这一步。
这彩绘就像是给泥塑穿上一件华丽的衣服。
手工艺人用细细的画笔,蘸上颜料,一点一点地在泥塑上描绘。
这一笔一划都特别有讲究,比如说画小老虎身上的花纹,那得画得像真老虎的花纹一样自然,而且每一笔的颜色深浅都要恰到好处。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泥塑之乡”,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新关注,凤翔泥塑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从“非遗”视角出发,探讨凤翔泥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一、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凤翔泥塑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汉代的凤翔县就以泥塑而著称,当时甚至有“泥塑半壁”之说,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凤翔泥塑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泥塑产地。
特别是在唐代,因为凤翔地处唐都长安东南,交通便利,这为凤翔泥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泥塑大寺庙、宫殿、城墙和贵族家庭的装饰品,成为当时的时髦之物,也成为凤翔的代表之一。
至明清时期,凤翔泥塑更是一度风靡全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统工艺品。
二、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凤翔泥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生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以形神兼备、浑然一体为特点,在艺术表现和工艺技术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准。
从造型上看,凤翔泥塑的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从制作工艺上看,凤翔泥塑采用粘土制作、晒干、素烧、上釉、施彩、烧制等工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湛的技艺和细心的功夫。
三、凤翔泥塑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凤翔泥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传统工艺的失传。
由于制作凤翔泥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而如今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传统的凤翔泥塑技艺已经失传了很多。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下降。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凤翔泥塑的市场愈发狭窄。
最后是缺乏保护和传承的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对凤翔泥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非遗的濒临失传。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是中国陶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翔
泥塑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
它以其传统技法、丰富的造型和色彩、光
泽柔和的表面、良好的保湿性和耐久性而成为中国神话文化传承的代表之一。
2011年,凤翔泥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非遗保护和市场开发两个方面入手。
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加强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发放奖学金、提供培训课程和组织比
赛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
政府还可以鼓励传统手工业者与当代工艺品设计师合
作创造新的凤翔泥塑产品,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从市场开发的角度来看,非常规商品
如凤翔泥塑可以尝试在当代市场上寻求新的用途。
例如,凤翔泥塑可以制成名片座、书签、挂饰和家居用品等。
凤翔泥塑可以通过非遗保护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传统手
工艺行业而言,可持续发展对传承、创新和市场市场营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非遗
文化的背景下,凤翔泥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存,更是传承与发展。
凤翔泥塑传承人
需要将传统技艺发挥到更深层次,创作新的作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让凤翔泥塑的艺术价
值重新被发掘与展示。
同时,凤翔泥塑的市场开发策略也需要与传统技艺的特点相匹配,
让传统手工艺能够在当代市场上立足,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
凤翔泥塑调研报告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凤翔泥塑的制作材料主要是泥土,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和艺术加工,制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制作技艺和市场发展等方面对凤翔泥塑进行调研。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凤翔泥塑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凤翔泥塑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了不少古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每一件泥塑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泥土,通过多次的过筛、揉和晾晒,将其制作成柔软、韧性强的黏土。
然后,艺人们利用手工和木模具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如人物、动物、花鸟等。
最后,将塑好的泥塑经过干燥和上色等工艺,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凤翔泥塑作品。
凤翔泥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作品造型逼真,神态生动,富有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独特之处。
凤翔泥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多为历史名人、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以及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妖魔鬼怪等。
无论是儿童玩具还是艺术品,凤翔泥塑都能够让观者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近年来,凤翔泥塑市场发展迅速。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凤翔泥塑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凤翔泥塑已经成为凤翔县的一张知名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到来参观和购买。
同时,凤翔泥塑的市场也开始向外拓展,已经进入到了国内外的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作为一项传统工艺,无论是在历史、制作技艺还是市场发展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凤翔泥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潜力的行业,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凤翔泥塑作文
凤翔泥塑作文凤翔泥塑,又称陕北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
凤翔泥塑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陶器明珠”。
凤翔泥塑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泥塑,顾名思义,是用泥土制作的艺术品。
凤翔泥塑的原材料主要是当地的黄土和粘土,经过精心的加工和处理,制成各种形态各异的艺术品。
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挖泥、晾晒、捏塑、修饰、晾干、烧制等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们精心打磨,方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凤翔泥塑的题材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花鸟、山水等各种题材。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泥人张”了。
泥人张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位泥塑大师,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而且富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凤翔泥塑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凤翔泥塑曾多次在国际艺术展上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凤翔泥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的辛勤劳作。
他们不仅传承着古老的制作工艺,还不断创新,将泥塑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凤翔泥塑已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世人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凤翔泥塑必将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世人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心灵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泥塑、布艺、剪纸、皮影、马勺脸谱、漆器等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凤翔彩绘泥塑,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具有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
凤翔泥塑内容有人物、动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圆塑作,也有浮雕式的挂片。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凤翔泥塑的色彩别具一格,非常鲜艳,对比强烈。
它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
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
凤翔彩塑取材立意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俗生活等无所不有。
黑牛、卧虎、坐狮、虎头为拳头产品,造型洗炼夸张,神情生动,别具一格。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
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
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分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
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一些泥塑的分类
挂虎:
挂虎属其挂片类,虎头暴额突睛,传统的制作色彩强烈鲜艳,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明的彩陶纹饰),鼻子为人祖,有趣的是
鼻子中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据泥塑艺人解说,民间话说妇女的泼辣,借之渲染虎的厉害。
这种醇醇的民风,就自然的融入到其中。
虎头的"王"字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贵。
虎面的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
虎面上还绘有宝葫芦,《诗经》中有云"瓜瓞绵绵",其象征子孙昌盛。
坐虎: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态极度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韵。
面部紧凑,耳朵夸大,显其威严。
躯体饰以莲花、牡丹等纹饰,浓艳大方,很富有观赏性。
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当初凤翔六营村的泥塑艺人从未见过虎的模样,他们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理想老虎的形象。
这所有虎的造型都与虎的原形有着很大差距,但无一不具虎的神韵和气势。
这种理想化创作是与当地的风俗相互影响着的。
我们当地风俗,遇到小孩满月、百天、周岁,亲友们通常以坐虎相赠,置于炕头上,以表达他们对小孩长命、富贵的祝福。
虎,就成了这种质朴情感的寄托。
同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民间习俗前门帖门神,后门悬挂虎。
虎,这时成为正义的化身,用以驱魔辟邪。
本文来源:世界旅游新闻网/Info/?id=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