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体系培训讲解

合集下载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非关键部分的简单测量 c.控制区别: • 需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考虑的影响要素和影响量应多些;低级别
控制的考虑影响要素和影响量少些; • 对控制严格程度不一样:需高度控制严格些;低级别控制的较
松些。
一般企业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选择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a.进出贸易交接计量测量过程; b.产品质量检验测量过程; c.企业最高计量标准量值传递测量过程; d.重要安全控制测量过程; e.重点装置关键控制参数测量过程等等。
(4)“验证过程记录” 一栏,是填写所选择的一种验证 方法所作的导出计要求的计算和与设备计量特性所进行的 比较(数字之间的比较可以用“≤”(小于或等于)符号 或“>”(大于)符号,从而可以作出“通过”或“不通 过”的判断。
第三部分
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
27`
一、测量过程的控制
.1、需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 关键性的测量; • 复杂的测量系统; • 保证生产安全的测量; • 由于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的昂贵代价的测量。 b.低级别控制的测量过程:
示值误差) ; e.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 f.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
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 g.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 h.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
计量确认过程的实施
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1)首先摸清家底:了解识别本部门有哪些计量 要求,法律法规(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方 面),生产过程控制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生产 过程控制、终端产品检验)。
(2)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进厂第一道工序到最终产 品出厂按工艺流程顺序做,要覆盖所有工艺文件 规定的参数,一个大过程下面可能有很多小过程 (测量过程必须是形成结论的,输入到输出。) 相同的测量过程只填写一次。

测量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测量体系基础知识培训

四、六分厂计量手册

六分厂计量手册的实施,已于2010年9月 1日起实施。
结束语

测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的基础 测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的保证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公司计量体系于1999年5月通过了国家 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全称为:测量设备 的计量确认体系(GB/T19022.1—1994) 2006年6月通过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认证,符合GB/T 19022-2003 (ISO 10012-2003)标准《测量管理体系 测 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全部要求。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方针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和测量设备合理 配置;持续改进管理方法以促进企业科 学管理水平。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目标 建立与现代化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相适 应的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测量检测体 系并持续改进。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定义 是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 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 或辅助设备和它们的组合。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B类测量设备 a)公司用于工艺、质量控制与监测方面,测 量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设备。 b)公司用于工艺、质量控制与监测方面,测 量性能稳定且使用不频繁的测量设备。 c)固定装入生产线,测量数据要求较高,平 时不易拆装的测量设备。 d)B类分厂目前主要是油流量计、地磅、千分 尺、钢卷尺、检测仪器(二次元、挠折仪)等。
二、测量体系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 测量设备的使用者负责完成测量设备的 维护保养工作,分厂兼职计量员负责对 维护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各测量设备在使用后应按维护保养内容 进行保养,并填写《测量设备维护保养 记录》。

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测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
•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 程系同时废止。

第二部分、高程、平面测量
一、水准测量
• 一、基本原理 •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
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 2、附合水准路线 由已知点 BM1 ——已知点 BM2
• 3、支水准路线 A。
由已知点 BM1 ——某一待定水准点
• 4、水准网:若干条单一水准路线相互连接构成的图形。
• 五、水准测量的实施 • 1、高程控制点距离一般地区1—3Km,工业厂区,城
镇建筑不宜超过1Km,一个测区不少于3个控制点。 • 2、高程等级测量限差
• 5、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各个阶段, 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包括规划设计阶段 测量、施工建设阶段测量、运营管理阶段测量。
• 6、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研究模拟地图和数 字地图理论、设计、编绘等。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 支持下,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 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和综合分析 应用的技术系统。
测量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 一、测绘学的分支 ➢ 二、测量学发展概况 ➢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
第二部分、高程、平面测量 ➢ 一、水准测量 ➢ 二、角度测量 ➢ 三、直线定向与方位角测量 ➢ 四、测量误差 ➢ 五、导线测量 ➢ 六、施工放样
第一部分、概述
一、测绘学的分支
• 测绘学按研究范围和对象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六大类
• 3、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利用对研究对象进行摄影或者 辐射感应所得到的像片进行测量工作的学科。分为航天、 航空摄影测量、地面立体摄影测量、遥感测量等。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资料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资料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经计量管理部门确认,配置金额பைடு நூலகம்00元(含) 以上的经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附非生 产性物资采购审批单办理相关手续后交采 购部门。
3.测量设备采购 采购部根据批准后的《测量设备申购单》
实施采购。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4.测量设备验收 4.1 测量设备采购到公司后,需制造厂家或专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6.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 之间的一致程度。
注1: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 度”。
注2:准确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例如:可 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 为3等及准确度符合××标准;尽量不使用 如下表示:准确度为0.25%、16mg、≤16mg 及±16mg。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综合部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相关定义
1.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 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 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 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 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 组合。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1.确保具有与组织的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 量检测能力(质量、安全、环境、医疗、 对外结算) 2.管理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产生的影响组 织产品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经 济效益的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三、建立体系和确认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计量法等。 2. GB/T 19022-2003 / ISO10012:2003《测量管
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3. 中启《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四、综合部是公司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的主管职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5、Q/YKA-ZHA-CX-26-2006B顾客沟通和顾客满
意度测量管理程序
6、Q/YKA-ZHA-CX-27-2006B培训意识与能力管
理程序
7、Q/YKA-ZHA-CX-32-2006B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8、Q/YKA-ZHA-CX-33-2006B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1~3.6略
3.7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的封印和标签。
2、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等。
3、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
产品要求中规定。 要点: 1、“计量确认”主要是指对测量设备的校 准和验证、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 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 印和标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计量要求通常虽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但 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导出后用测量范围、分 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表示。 验证: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常常被 称之为验证(见GB/T19000:2000)
先进管理经营理念接轨,经董事长、总经理策划并组
织,按照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2003《测
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要求,
部分共享了其他管理体系的规定要求,编制了本手册。
本手册以GB/T19022-2003 idt ISO10012: 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 求》标准要求为依据,满足相关的测量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覆盖公司所有测量控制活动、过程
2.8、[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resolu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1、对于数字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
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此概念亦适用于记录式装置。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课件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PPT课件
计量职指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技 术管理职责,计量职能组织中应具有明确的职能、 权限和地位。
精品文档
4 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 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 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 的计量确认(见图2) 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 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 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 7.1)。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 IFCC、ISO、IUPAC、IUPAP、OIML)。
精品文档
2 规范性引用标准②
① 引用标准所列出的标准为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
② 这两个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进行修 正,因此,应查询最新的现行有效的文本。
精品文档
引言
4) 本标准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适用于各相关方, 包括采购产品的外部顾客,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从 事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的第三方;
5) 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它通过测量设备确认和测量过程控制,发挥和体 现企业计量工作的技术基础作用。
⑤按照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计量工作,有利于满足其 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精品文档
3 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3.2 测量过程 3.3 测量设备 3.4 计量特性 3.5 计量确认 3.6 计量职能
精品文档
3 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种相 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某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
A
建立专门测量管理体系团队
该企业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测量管理体系团队 ,负责制定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
制定详细的管理体系文件
该企业制定了详细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测量设备管理、测量过程控制、测量 数据记录与分析等。
B
C
强化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测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
05
的整合
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
共同的目标
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相互支持
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要求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框架,而测量管理体 系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
整合步骤
将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中,确保测量过程与产品特 性、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相协调。
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
01
共同关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而测量管理体系关
注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03
相互依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测量数据来评估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状况,而 测量管理体系需要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来确保测量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整合步骤
将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融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确保测量过程符 合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符合性检查方法
采用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等方式,对 测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3
符合性改进措施
针对不符合项,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验 证其效果,确保体系持续符合要求。
分析测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问题
绩效评估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测量管理 体系的相关数据,评估体 系的运行绩效和效果。

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1
计量工作的目的
计量工作的目的:是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计量工作的对象:测量设备---是基础。
测量过程---是关键。 测量数据---是结果。
2
ISO10012对测量设备的管理
• 测量设备通过检定(校准)合格,得到计量设备特性; • 通过识别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 验证:将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比较,证明满足被
5
第一部分
测量过程的识别
6
• 策划 1. 摸清测量过程的现状 a.公司有多少测量过程? b.对每个测量过程建立档案(台账); c.档案包括测量设备(一台或者多台)、人员、环境、方法、测 量地点、测量要求、归属哪个职能部门等。
7
• 《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 《测量过程控制一览表》,是对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重要依 据之一,具体填写要求如下: (1)首先摸清家底:了解识别本部门有哪些计量要求,法律法规 (能源、经营、安全、环保等方面),生产过程控制的(原材料进
• 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 计量要求:是对设备、人员、环境的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对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特性或水平提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住往由组织中 的计量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代表顾客提出。 • 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 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17
1. 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
18
1. 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
• 计量要求的导出方法
a)找出被测对象公差(T):(极限偏差值)
• 上限公差与下限公差之差,或最大允许值与最小允许值之差 。
• 注: 1.公差有时也称为容差;
2.公差是一个没有符号的量;
3.公差限可以是双侧的和单侧的(只规定最大允许误差值)

测量培训课件ppt课件

测量培训课件ppt课件
计算距离。
机械测距
利用机械结构,如弹簧或齿轮 等,测量目标距离。
角度测量
光学测角
利用光学原理,如望远 镜或显微镜等,测量角
度。
电子测角
利用电子传感器,如电 子罗盘或陀螺仪等,测
量角度。
机械测角
利用机械结构,如量角 器或转盘等,测量角度

水准仪测角
利用水准仪的原理,通 过测量两点间的高差来
计算角度。
利用直角坐标系,通过测量点的坐标值来确 定目标位置。
三维坐标测量
利用三维坐标系,通过同时测量三个坐标轴 上的值来确定目标位置。
极坐标测量
利用极坐标系,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来确定 目标位置。
摄影测量
利用摄影技术,通过拍摄照片并分析照片中 的几何特征来确定目标位置和姿态。
04 工程测量实践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定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
建筑施工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重 要分支,主要涉及施工前后的测量工 作,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 的定位和变形观测等。
建筑施工测量的技术方法包括全站仪 、GPS、水准仪等,这些技术方法能 够实现快速、准确的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测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测量,可以控制施 工误差,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风 险。
使用合格设备
使用经过认证合格的测量设备,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导致意外事 故。
设备存放与运输安全
在存放和运输测量设备时,应遵循安全规范,防止设备损坏或人 身伤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利工程测量

测量体系培训资料

测量体系培训资料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设备使用前的检查
在使用前,检查测量设备的状态和精度。
设备校准
确保测量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 准和维护。
设备使用记录
记录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便进行质量追 溯和数据分析。
测量操作的执行
操作人员培训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测量设备的操作和 维护。
操作过程控制
确保操作过程符合测量计划和质量要 求。
操作记录
结果反馈与改进
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或人员,并根据 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04 测量体系标准与规范
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计量局是负责制定国际测量标准与规范的权威机构,其制定的国 际计量法规和规范被全球广泛采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制定了一系列测量标准与规范,涉及长度、质量、时间、电流、 温度等领域。
将测量结果与预期结果、历史数据或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比 较,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结果分析
对测量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
改进措施实施
根据结果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测 量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持续监测改进措施的效 果,确保改进目标的实现。
06 测量体系案例分析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
各国标准化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涉及各个领域的测量技术 要求和操作规范。
行业测量标准与规范
行业协会和组织
各行业协会和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发 展需要,制定适用于本行业的测量标 准与规范,以确保行业内的测量结果 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专业技术委员会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领域的 测量标准与规范,如机械、电子、化 工等领域。

测量管理体系的培训-最新版

测量管理体系的培训-最新版

测量管理体系的培训2018.10.19一.主题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培训二.培训单位中量测量体系认证中心三.培训目的提升计量管理,助力企业发展。

四.主要内容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量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4.1测量管量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4.2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4.3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4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4.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

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都技能要求。

4.6体系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

4.6.1外部作用提升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竞标时的考核指标。

4.6.2内部作用有效提高测量管理能力,对保证产品质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保障作用。

测量设备.4.7测量设备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测量系统。

检定是指由法制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其准确。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PPT课件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PPT课件

4
编辑版ppt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6.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 一致程度。
注1:不要用术语“精密度”代替“准确度”。 注2:准确度是一个定性概念。例如:可以说准确 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3等及准确度 符合××标准;尽量不使用如下表示:准确度为 0.25%、16mg、≤16mg及±16mg。
2.测量设备的配置申请
各部门、车间需新增测量设备(包括标准
物质和标准溶液)时,填写《测量设备申购 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配置金额500元 以下的,
13
编辑版ppt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经计量管理部门确认,配置金额500元(含)以上的 经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附非生产性物资采购审 批单办理相关手续后交采购部门。
第一章 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3.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测量对象、测量设备、人员、环境、 操作程序)
4.测量系统--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 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他设备。
注:测量系统可以包含实物量具和 化学试剂。
3
编辑版ppt
第一章 计量检测体系基础知识
5.计量确认--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 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 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 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 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 产品要求中规定。
16
编辑版ppt
第二章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四、测量设备台帐管理
1.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测量设备,专兼职计 量员应对所有测量设备进行台帐管理,并做 到帐物相符。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 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将生产或产品要求作为 判断所需测量设备误差的依据。总的原则 是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与工艺过程参 数控制限或产品检验公差极限的对应值之 比为1/3~1/10。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能力指数
❖ 测量过程的能力指数是购置测量设备的预评估。 ❖ 1.测量过程能力指数CP=T/ 6δ ❖ 其中T—产品技术要求容差(公差)范围 ❖ δ—测量过程的标准偏差 ❖ 2.引伸到测量设备能力指数CP=T/ 6S ❖ 式中:S—测量设备的误差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一般测量过程的监视控制方法
❖ 通过检验员的测量、对抽检的数据进行分 析、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测量设备进行抽 样检查、对测量过程的环境条件进行监视、 对测量操作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等, 这些控制方法由控制部门依据具体控制情 况制定,并形成记录。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测量真值有何误差)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测量过程的含义
❖ 定义: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 ❖ 意义:测量过程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成
部分;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测量过程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顾客 测量要求
输入
8.4 改进
§5 管理职责
§6 资源管理
§8 测量管理体系 的分析和改进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其测量不确定度, 则说明该测量过程的能力持续有效,若不满 足此条件应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 必要时追溯前期的测量结果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培训教材
测量过程监视和控制方法
❖ 2、不同的方法来重复测量。 ❖ 通过采取不同方法的比对实验,来发现不
同测量方法存在的系统误差,以监视和控 制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 复杂的监视和控制方法 ❖ 主要是针对复杂的测量过程,利用核查装 置和控制图,采用系统技术,对测量过程 的全部要素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间隔实施 测量过程控制。

测量基础培训ppt课件

测量基础培训ppt课件

04
角度测量方法及实例
水平角测量方法
测回法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后,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依次瞄准两个目标,读取水平 度盘读数,求得水平角值。
方向观测法
以两个以上方向为一组,从初始方向开始,依次进行水平观测,半测回角值分别为左角和右角 ,最终求得水平角值。
竖直角测量方法
01
中丝法
以望远镜十字丝的中丝(横丝)切准目标,读取 竖盘读数,计算竖直角。
测量基础培训p30
目录
• 测量基础知识 • 测量仪器与设备 • 长度测量方法及实例 • 角度测量方法及实例 • 距离测量方法及实例 • 高程测量方法及实例
01
测量基础知识
测量定义与分类
测量定义
测量是指将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 大小的过程。
测量分类
实例三
高程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通过 具体案例,介绍高程测量在城市规划 中的应用,包括地形图测绘、土方量 计算、道路设计等方面。同时,分析 城市规划中高程测量的重要性和作用 ,以及提高高程测量精度的措施和方 法。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三丝法
以望远镜上、中、下三根横丝分别切准目标,读 取竖盘读数,通过计算求得竖直角。
角度测量实例分析
01 工程测量实例
在建筑工程中,角度测量用于确定建筑物的朝向 、角度和位置关系,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02 地形测量实例
在地形测量中,角度测量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绘制地形图,为规划、设计和施工 提供依据。
03 军事应用实例
在军事领域,角度测量用于确定目标的方向、距 离和高度,为火炮射击、导弹制导等提供精确的 数据支持。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讲义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讲义

一、测量管理体系由来的三个阶段1、企业计量定、升级阶段2、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阶段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二、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①计量确认过程②测量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按照10012的要求中心制定测量管理手册和27个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两个核心过程:①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②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必要的支持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2.1计量确认过程总要求2.1.1.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

2.1.2.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2.1.3.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的允许限以内的方法;2.1.4.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信息,包括所有限制便用和特殊要求。

2.2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2.2.1建立测量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基本情况、校准情况、使用情况等):2.2.2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如, ABC分类);2.2.3.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如,最大允许误差);2.2.4.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自校或送检)得到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如,示值误差) ;2.2.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2.2.6.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2.2.7.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2.2.8.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

2.3.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的内容2.3.1.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

2.3.2.在某些情况下,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2.3.4.记录可以是手写的、打印的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它数据媒质。

测量体系培训讲解

测量体系培训讲解
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6.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信息,包括所有限制便用和特殊要求;
7.2测量过程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应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 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
要点: 1.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 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 3.“测量”与“计量”的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可以相互代替
范围前言中国iso前言引言管理职能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63物资资源64外部供方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1.1人员职责: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
责,并形成文件。
◆测量管理体人员包括: 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校准、验证人员、测 试人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等。
◆应由计量职能部门规定其职责,并形成文件。
6.1.2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 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 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 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 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 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培训体系)测量培训讲义.

(培训体系)测量培训讲义.

(培训体系)测量培训讲义合蚌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业务培训班讲义京福客专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研究院二○○九年七月目录第一篇坐标系统与数据处理 (1)第一部分高程控制网 (1)(一) 高程基准与高程控制网 (1)(二) 水准测量的质量控制与成果分析 (3)第二部分平面控制网 (7)(一) 位置基准与坐标系 (7)(二) GPS定位与平面控制网布设 (17)(三) 数据质量控制与成果分析 (23)第二篇无砟轨道铁路测量规范 (27)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结构特点 (27)二无碴轨道铺设精度 (27)三《暂规》的编制原则和由来 (29)(一)编制原则 (29)(二)主要内容 (30)四《暂规》的重要性 (30)(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概念 (30)(二)为什么要制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新标准 (31)五传统测量与无碴轨道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比较 (33)(一)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 (33)(二)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35)六《暂规》的特点 (39)(一)三网合一 (40)(二)平面基础控制网采用GPS B级网 (40)(三)二等水准测量 (41)(四)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41)(五)CPI、CPII、CPIII建立时机、方法和相互关系 (42)(六)对评估、验收的一些考虑 (43)(七)经济指标情况分析 (43)七《暂规》主要技术标准的宣贯 (44)(一)平面控制测量 (44)(二)高程控制测量 (46)第三篇精测网复测及施工控制网加密 (50)第一部分精测网复测 (50)(一) 一般规定 (50)(二)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 (50)(三) 数据处理 (54)(四) 线路控制网CPⅡGPS复测 (58)(五) 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 (58)(六) 高程控制网复测 (61)(七) 提交的测量成果报告 (62)第二部分施工控制网加密 (63)(一) 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63)(二) 平面GPS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63)(三) 平面控制网导线加密测量实施方案 (65)(四) 外业观测的实施 (67)(五) 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69)(六) 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0)(七) 质量保证措施 (72)(八) 精测网施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74)第四篇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及CPIII测量技术 (77)第一部分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77)(一) 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的总体原则 (77)(二) 路基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80)(三)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88)(四) 隧道基础沉降变形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96)(五) 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98)(六)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 (98)第二部分CPIII测量技术 (126)(一) 依据及内容 (126)(二) 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测量的时机 (126)(三) CPⅢ控制网测量 (126)(四) CPIII网的维护 (135)第一篇坐标系统与数据处理第一部分高程控制网(一) 高程基准与高程控制网a)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任意自然静止的液体表面都构成一个水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定义: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 须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 的体系。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a.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b.把产品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c.把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d.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测量能力能符合顾客的要求。
6.2信息资源
6.2.2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 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 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 果有效。
6.2.3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 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测量体系培训 单位:自动化部
2015年5月
GB/T19022-2003标准文本结构:
前言(中国)
ISO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能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 6.3物资资源 6.4外部供方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8.4改进
顾客测量要求 输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8测量管理体系 分析和改进
顾客满意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输出 测量结果
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
行政和技术职能。
要点: 1.计量职能包括行政和技术两方面的职能。 2.建立计量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管理体系 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 a.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努力执行分配的任务; b.应规定专业技能要求; c.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保存培训记录、评价培训有效性; d.提高员工计量意识和责任感; e.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适宜的监督; f.提高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 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
5.4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体统地评审测 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 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 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
评价测量管理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b.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c.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d.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6.2信息资源
6.2.1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 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 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
程序及其程序文件要点: 1.程序文件可分为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两类; 2.程序文件详细程度应确保正确执行异议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 经确认; 3.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 4.程序应现行有效; 5.需要时,相关人员可获得和提供; 6.制定技术性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 面文件。
记录的要求和指南要点: 1.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 2.应有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 3.记录内容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 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他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
6.2信息资源
6.2.4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 独地或几种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 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 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
5.3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 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 制。
质量目标例子: a.体系保证不会由于自身测量不准确而接收外单位提供的不合格材 料、原料或产品;或拒收外单位提供的合格材料、原料或产品; b.体系保证测量过程失控不超过一天就能被发现; c.体系保证能够按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完成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工作; d.体系保证计量确认的记录清楚和不能随意涂改; e.体系保证制定并能够完成对员工技术能力的培训项目; f.体系保证测量设备完好使用,停机时间减少到规定的百分比。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1.1人员职责: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
责,并形成文件。
◆测量管理体人员包括: 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校准、验证人员、测 试人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等。
◆应由计量职能部门规定其职责,并形成文件。
6.1.2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 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 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 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 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 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八项质量原则
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成为质量及测量 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先进的管理理念) b.领导作用(决策组织、资源配置) c.全员参与(以人为本的思想) d.过程方法(输入输出增值方法、过程管理模式) e.管理的系统方法(体系方法) f.持续改进(PDCA循环)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统计技术、控制)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