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牌试飞员徐勇凌:弹射跳伞绝对恐怖

徐勇凌

驾驶战斗机翱翔天空,对许多有志青年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遥远的梦。然而,这样的"梦"却并非总是美好的。对于一名空军飞行员而言,驾机升空已是例行公事,在翱翔蓝天的同时他们也要面对风险和死神的考验。弹射跳伞,是飞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最后的逃生手段,许多人并没有机会亲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我曾有两次弃机跳伞的惊险经历,在这里把部分经历写成文字,权作纪念。1987年2月19日,在一次高空编队飞行中,我驾驶的战机与长机突然意外相撞,当时两机正在11000米高度上作超声速飞行。剧烈的震动过后,飞机进入急剧旋转下坠的失控状态。我整个人离开座椅,座舱内烟雾弥漫。我努力用脚勾住脚蹬控制住身体,握住驾驶杆试图操纵飞机,可飞机根本无法操纵。我扫视了一下高度和速度,迅速拉动了弹射手柄紧急离机。

手柄拉下的一瞬间,飞机的座舱盖首先被抛掉。紧接着弹射座椅驱动火箭点火,推动座椅及坐在上面的我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座舱,由于抛盖动作和弹射离机两个环节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飞行员通常感觉不到座舱盖抛掉后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弹射镜头,导演们为了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有意放慢了节奏,让观众们能够清楚地领会这一过程,但实际上,这些过程都是转瞬间完成的。飞行员在弹射瞬间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巨大的过载和强烈

的气流冲击。在弹射火箭的加速过程中,飞行员将承受15g左右的过载,加上离开座舱后迎面气流的猛烈冲击,会给飞行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许多飞行员弹射跳伞后由于当时条件过于恶劣,或者是跳伞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即使跳伞成功恢复飞行的可能性也很小,有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这次弹射前,我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来得及做出必要的防护动作—蜷曲手脚,保持脊柱直立。弹射过程中虽然巨大的过载令人难以忍受,但是我的身体基本没有受到损伤。

弹射跳伞是对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的严峻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飞行员要面对种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弹射出舱后,人和座椅是连成一体的,虽然座椅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质心的调节问题,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气流的影响,在弹射出舱时人与座椅还是会发生滚转运动,让人很不舒服。离开了座机,飞行座椅就成了飞行员的一个心理寄托—毕竟人还是坐在椅子上的。然而几秒钟内,人—椅分离机构启动,将座椅抛掉,这对飞行员又是一次心理冲击,因为从现在起,飞行员将完全以自由落体运动方式坠落,直到降落伞打开。我跳伞时的高度大约是8000米左右,而我背负的降落伞带有自动开伞和手动开伞两套启动机构。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开伞机构的启动高度应在40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将如同石块般自由坠落约4000米才能等到头顶的伞花绽开。自由落体运动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巨大的心理挑战,此时飞行员难以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你可能是平着下落,

也有可能是头下脚上地下落。此时,你能真切地看到无垠的大地上快速向你扑来,而自己能做的却只有等待。

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使飞行员的下落速度急剧增加,最大可达每秒钟60多米,强烈的气流对飞行员的冲击可能造成肢体和面部损伤。这次撞机发生后,我和长机飞行员都成功弹射离机,长机飞行员使用自动开伞方式,在4000米高度开伞,此前强烈的气流造成他面部积水眼睛充血,两个月后才恢复;而我则使用手动开伞方式提前开伞,面部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风险——高空开伞导致下落速度提前降低,飞行员将长时间暴露在高空低温中(夏季7000米高空气温约为零下30摄氏度),可能造成冻伤,因此正确的方法应是在自由落体阶段适当收紧身体并设法保护面部。

开伞瞬间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巨大的降落伞能够使飞行员从每秒60米的下落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5~10米左右,伞带的巨大拉力可能造成飞行员身体损伤,因此要求飞行员能

够适时做出防护动作,主要是收紧身体,抵抗冲击。此次跳伞由于我是采取手动开伞,因此

能够进行正确防护,身体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5月20日,我

在起飞中突遇发动机双发起火的重大险情,为挽救飞机我马上爬升到400米高度,准备急

转对头迫降。可就在我即将对正跑道时,飞机完全失去操纵,急速滚转并进入俯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紧急离机,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弹射时不允许我作出防护动作,

出舱时受到冲击而身体受损,开伞时已无力作出防护动作,造成腰部肌肉被严重拉伤。

开伞成功后,飞行员的下落速度迅速减小,进入飘降状态,此时飞行员的心态也从恐惧

中慢慢平复。这时飞行员应冷静地分析形势,一是对自身受伤程度作出判断;二是选择平坦

的着陆场,避免在山区和水域着陆;三是做好着陆的准备。随着高度的降低,飞行员会感觉

到大地的运动速度加快,带伞着陆的飞行员生命安全一般能够得到保障,但不正确的着陆动

作还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着陆瞬间飞行员应尽可能并拢双腿,做好缓冲动作。年轻飞行

员的生理机能较好,可以主动抗拒着陆冲击;而年长的飞行员由于肌肉骨骼老化,过度的抗

拒动作反而会造成伤害。在1999年的那次跳伞中,由于在弹射和开伞过程中两次受伤,

着陆时已经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这次跳伞我身负重伤,4个月后才痊愈归队。

成功着陆并不等于飞行员自救成功。由于紧急离机时无法选择地域,飞行员可能降落在

各种复杂环境中,因此必须做好着陆后自救的心理和技术准备,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

作。在人烟稀少地区,飞行员将面临饥饿、缺水、寒冷、酷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此时应利

用一切手段报警和呼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向村落、城镇和公路靠拢,尽快

获得救护。在暂时无法得到救护的情况下,也应稳定情绪,调节心理节省体能,保证最大获

救可能。1987年2

月的那次跳伞中,我就降落在无人区;着陆后我立即登上一座山丘顶端四处眺望,我的

目视距离20千米范围内没有看到一座房屋!我只能平复情绪,沿着山脊向一个方向行进,

在艰苦跋涉足足8个小时后,我终于看到远方一个放牧的孩子。牧童放牧的情景在农村地区

并不少见,而那一刻对我而言却是获救的希望。有的飞行员着陆后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我

的战友就曾在跳伞后落在原始森林地区,降落伞挂在树顶,他既无法解开伞带,也没有体力

沿伞绳爬上树自救(弹射跳伞后由于受到生理心理方面的巨大冲击,飞行员体力消耗极大)。

就这样,他在树上悬挂了一天多才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成功营救。

对于一个初上蓝天的飞行员,空中飞行带给他的除了惊喜,也许更多的是惊险的刺激,

谁都不是天生的勇敢者;而对于一名成熟的飞行员,每一次成功战胜空中险情,都是一次勇

气与技术的升华。在飞行员所能遇到的险情中,弃机跳伞是最危险的。飞行员选择弃机跳伞

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有时飞机的故障逐渐扩展,局面不断恶化,最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飞行员是怀着无奈的心情选择跳伞的。而更多的时候是险情突如其来,根本没有给你作出选

择的时间。

空中险情发生时,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明自己和飞机所处的状态。在随时可能造成

坠机的情况下,即使故障能够排除,也应果断选择弃机跳伞,因为最佳的跳伞时机稍纵即逝。

在某型机装备部队初期,就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起飞失败的重大险情:一名飞行员在考虑篇

二:跳伞表演

篦子沟学校导学案

1

2

篇三:交流会心得体会

“纪念12.9,永远跟党走”交流会心得

2013年12月8日晚,在学院党委和关工委罗芝馨教授的组织下举行了主题为“纪念12.9,

永远跟党走”学习交流会。在会议上参与中国梦征文大赛获奖的同学依次朗诵了各自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