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羲之小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王羲之小楷《乐毅论》临摹自述
翁志飞
工具材料:汉笔坊制纯狼毫小楷笔、万杵堂虎溪三笑墨、雁皮纸、清歙砚。
时间:磨墨加书写共用三个半小时。
清钱泳《书学》云:“余尝论工画者不善山水,不能称画家;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书画虽小道,其理则一。”以此检验历代大家,皆精于小楷!钟繇、二王传世无中、大楷,其行草实根基于此。所以,后之习书者都极为重视钟、王小楷。
唐孙过庭《书谱》云:“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可见,写小楷也会受文字内容及当时心态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意境,非独行草为然!
清王澍《论书剩语》云:“董宗伯云:‘小字难于宽展而有余,又以萧散古淡为贵,游刃有余地,此作小楷秘诀。’”所谓“宽展而有余”得自苏轼“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指出了写小楷的难点及应达到的境界。
由此可见,小楷之难,古人亦觉如此!
关于《乐毅论》,褚遂良将之列入《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正书第一,《唐褚河南拓本乐毅记》云:“……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可见,褚遂良对这件作品极为重视。可惜真迹失传,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宋刻本,刻本与墨迹的区别主要在于,墨迹是古人直接书写的痕迹,直接清晰体现书者的用笔特点及精神气韵,而刻本则是由工匠摹刻拓制,往往会融入摹刻者的书写习惯和时代特征。并且,在拓裱的过程中,由于纸张的伸缩,字形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书者笔意的大量丧失。所以,这就给临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同时代几乎没有留下可作为参照的作品。我们只有从前人的学习成果中找到一些线索,如智永的《真书千字文》、唐人写经、赵孟頫《洛神赋》、《汲黯传》、《道德经》、明人文徵明的作品。祝允明、王宠的作品刻帖的味道稍重,点画的衔接不够紧密而显得松散。虽然刻本在用笔的细节上损失较大,但字体结构,即体势相对要保留得多一点,更近于古人,所以,清郭尚先《论书》云:“晋人小楷,最须玩其分行布白处。唐风虽欧、褚大家,似为乌丝阑
所窘,东山帖便肃远有致。”《乐毅》此刻体势相对《画赞》稍显平正,有一种淡逸、简远的韵致,似正合于孙过庭所述。
笔者习小楷有年,以唐人写经为基,旁及智永、赵孟頫,以此上溯晋人。唐人名家小楷亦如晋人名家无真迹遗存,虽然如此,其笔法多少保留于唐人写经当中,因为晋人士族书风与民间书风悬隔异流,而唐代由于教育的普及,名家碑刻盛行,民间书手能直面名家之作,并尽力吸收,这也是唐代楷法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其书保存羲之笔法必多。赵学宗晋唐,以楷书立基,尤以小楷称雄一世,至圆融通脱之境。虽然小楷至难,但其对于提升书法水平的作用也至大。一可训练书写的节奏感,二可提高对笔的控制能力,亦即稳定性,特别是对细微节奏的控制。三可提高观察力,领会细节的重要意义。在《乐毅》的临写当中笔者基本保留其体势,而在用笔上参入笔者学习智永、唐人写经、赵孟頫楷书所得的笔法,以期于在笔势、体势上近于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