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6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6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6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学习的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例题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发展解题策略。

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教学的任务是把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学生是合肥市区六年级的学生。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二、能力目标: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习方式教学策略一、复习引新。

1、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列举还原)、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

组织学生回忆旧知、交流、汇报。

以旧引新复习引新二、探究新知(一)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问题1、出示例题(图文结合)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理解题意(1)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回答完成板书:小杯6个小杯的容量720 ml是大杯的1/3,大杯1个你认为哪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它们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现在根据已知的条件能直接求出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不能!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可以: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或是把3个小杯换成1个大杯3、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策略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解决,下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1)先画出换杯子示意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三、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2.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4. 问题解决的思维技巧5. 问题解决的实践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问题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后实践。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策略运用和思维能力。

2.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了解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提供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

2. 案例材料:提供典型问题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探索策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深化理解(1)教师出示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策略。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程度。

3. 总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策略的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清晰地表达和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3)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估问题解决效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相互支持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1)介绍问题解决的含义;(2)分析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强调问题解决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1)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常见步骤;(2)教授问题解决的基本技巧;(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2)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意义。

2. 新课导入:(1)介绍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

3. 案例分析:(1)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小组分享:(1)各小组代表分享问题解决策略;(2)全班同学共同评价和讨论,优化策略。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心得。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技巧;(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的准确性和制定策略的合理性;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问题解决的效果,以及总结和反思的质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9篇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内容: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教学准备:小棒、表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体验列举1、课前游戏:飞镖激趣请几个精神饱满的同学上来玩飞镖游戏。

投中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

比一比谁最厉害?师:如果全班每人投一次,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能一一列举出来吗?打印:板书:一一列举2、揭示课题: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学习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自主探究,运用列举(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引发列举需要。

出示例题:(小黑板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1)创设情景:师: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18米。

师:围的时候要考虑什么?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2)猜猜看会有几种围法。

(3)动手操作:师:以两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一摆,并记录你摆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①汇报交流:生1:长8,宽1米。

生2:长5,宽4米。

……②师: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生1:用小棒摆有点烦。

生2: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板书:重复、遗漏)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2、运用填表列举(1) 出示表格: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生:长和宽的和一定是9米。

(打印表格每人一张)(2)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师:比较学生两种围法(有顺序和无顺序)哪种好? 板书:有序师:用表格列举与摆小棒相比有什么好处?生:不重复,不遗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1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陈老师来自卓洋中心小学,以后欢迎大家来我们学校作客,你们知道星期天我是怎么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对,陈老师到古田,可以用乘客车、乘出租车、骑摩托车等不同方式,这些都是解决陈老师到古田这个问题的策略。

(板书:策略)请你们说一说,那天我来这里采取怎样的策略比较好?为什么?师小结: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策略。

(评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年级才编入教材,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与今天知识有关,易于学生,从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学生的配合与支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1)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今天,小华、小明、小军起到商店里买东西,(放幻灯片)你们认真观察,从中能获取多少信息?注意引导出买的是同一种笔记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自主探索,探究策略。

A、同学们真不错,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张贴:小华用了多小元?)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住处都要用到呢?该选择哪些信息呢?请你们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

请学生自己拿出本子,可以画图、画线段等方法把数据整理下来,再请学生的自己的做法与小组的民学交流,把小组的整理过程派一个代表展示出来。

学生尝试整理,师巡视。

B、谁愿意把你小组整理相关信息的方法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指名学生上实物展示台,并介绍采用什么方法。

C、大家表现真不错,能够用这么多的办法来整理相关信息,现在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试着整理在这张表格里吗?(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信封)小华?元D、谁能把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一下?指名展示。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

《解决问题》教案(精选13篇)《解决问题》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受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全部答案。

2.使同学在对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沟通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进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同学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念。

教学预备:教学光盘,牙签,表格,飞镖和靶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四班级我们曾经两次学到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方法)那么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策略吗?(画图,列表)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就连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上课题)二.教学例1师:看看今日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屏幕出示例题及其场景图,自主读题。

师:题目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师:你们觉得王大叔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拿出你们手上的牙签,每根牙签代替一根1米长的栅栏,动手来围围看。

(同桌合作摆牙签,老师巡察)指名说说他们围成了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估量同学可能有的结果:1种,2种,3种……(记录同学汇报的结果)师:毕竟王大叔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老师现在也不知道,不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了。

师:如何能一个不落的将全部的围法都找出来了?你们觉得可以从几开头考虑?(指名回答)生:可以从宽是1米开头考虑,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来,长8宽1;长7宽2(板书同学说的内容)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是多少?(同学齐答:长6宽3,长5宽4)(可能有同学会连续说长4宽5,让同学自己去想要不要长4宽5,让同学明白一般状况长都大于宽,长4宽5实际上就是长5宽4。

)拿出课前预备的表(教材P63)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的列举到表上去?动手做做看。

(板书:一一列举)集体订正列表,各拿一份按挨次列举的和没有按挨次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现台上让同学去比较,使他们明确列举时要根据肯定的挨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 分析问题的策略:观察、提问、分类、比较等3. 制定计划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步骤、考虑可能性等4. 执行计划的策略:按照步骤进行、调整计划、利用资源等5. 检查结果的策略:比较预期和实际结果、评估解题过程和结果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实例。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解决案例。

2. 问题卡片:准备一些问题,用于练习和巩固策略。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2. 讲解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问题解决的概念,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分析问题的策略:介绍观察、提问、分类、比较等分析问题的方法。

4. 讲解制定计划的策略:介绍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步骤、考虑可能性等制定计划的技巧。

5. 讲解执行计划的策略:介绍按照步骤进行、调整计划、利用资源等执行计划的方法。

6. 讲解检查结果的策略:介绍比较预期和实际结果、评估解题过程和结果等检查结果的方法。

7.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策略。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分享心得体会。

9.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策略。

10. 总结和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概念,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定义与分类2.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3. 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手段1. 课件演示:通过课件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直观性。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线上教学平台: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拓展学习资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1. 呈现案例: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找出关键信息。

3. 探讨策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讨论。

三、解决问题1.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2. 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心得。

2. 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与不足。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如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最终效果,如问题解决的正确性、效率等。

二、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一、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包括问题的定义、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等。

2. 案例素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二、拓展学习1. 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如相关文章、视频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假设、转化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并理解策略的本质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学校组织春游,需要安排车辆。

已知每辆车可以坐 45 人,一共有 200 名学生,需要多少辆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讲授新课1、画图策略(1)出示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如“一个长方形花园,长8 米,宽 5 米。

在花园的四周修建一条宽 1 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引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画出长方形花园以及四周的小路,通过图形直观地看出小路的面积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3)总结画图策略的优点: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2、列表策略(1)给出一个包含多个条件和问题的情境,如“商店里有三种水果,苹果每斤 5 元,香蕉每斤 3 元,橙子每斤 8 元。

小明买了 2 斤苹果,3 斤香蕉,1 斤橙子,一共花了多少钱?”(2)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将水果的种类、单价、购买的数量以及总价一一列出。

(3)强调列表策略的作用:可以使杂乱的信息变得有条理,方便我们分析和计算。

3、假设策略(1)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鸡兔同笼,共有 20 个头,54 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假设全部是鸡,算出腿的数量,与实际腿的数量进行比较,再进行调整。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定义与意义2. 问题分析的方法与技巧3. 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4.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5. 常见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问题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及常见策略。

2. 教学难点:问题分析的深入程度、制定有效策略、灵活运用不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案例。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 学习资源: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4. 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问题解决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5. 讲解策略:讲解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如列举法、画图法、猜想验证法等。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享解决问题的体会和收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能力等。

3. 实践操作:检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10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3本27元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五本故事书:9×5=45(元)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

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2、交流解题策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培养解题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2.策略一:画图师: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小华有10个苹果,他每天吃2个,几天能吃完?生1:5天能吃完。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用10除以2,得5。

师:很好!如果我们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这个问题,会怎么做呢?生2:我们可以画10个苹果,每天吃掉2个,直到吃完。

(1)小明有18个球,他每天玩3个,几天能玩完?(2)小红买了12个铅笔,她每天用2个,几天能用完?3.策略二:列表物品|数量|单价(元)|总价(元)-苹果|5|2|香蕉|3|3|葡萄|2|4|师:请大家帮小红算一下,她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我可以把每种水果的总价算出来,然后相加。

物品|数量|单价(元)|总价(元)-铅笔|10|1|橡皮|5|0.5|作业本|3|3|求小刚一共花了多少钱?物品|数量|单价(元)|总价(元)-书包|1|50|文具盒|2|10|笔袋|3|5|求小王一共花了多少钱?4.策略三:猜想与尝试师: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猜想。

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小华有20个球,他想把这些球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球,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球?生4:我可以先猜一下,然后把20个球分给几个同学,看能不能平均分配。

(1)小王有18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糖果,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糖果?(2)小芳有24个饼干,她想把这些饼干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饼干,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同数量的饼干?物品|数量|单价(元)|总价(元)-饼干|10|2|面包|5|3|牛奶|3|4|求小红的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常见策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策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常见问题解决策略:列举法、画图法、分类法、比较法、逆向思维法等。
(3)实际案例分析: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选择哪种策略来解决。比如,在遇到一些开放式问题时,学生可能不清楚是应该使用画图法还是逆向思维法。
-解决方案的优化:在制定解决方案后,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进一步优化方案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在使用列举法时,如何避免重复和遗漏是一个需要指导的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他们的反应来看,我发现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既有挑战性也有吸引力。大家在案例分析环节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积极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选择策略时仍显得有些迷茫,这说明我们在策略选择和运用方面的讲解还需要加强。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简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简案】

一、教案概述【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简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问题解决的策略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问题解决的策略,如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尝试解决、评估结果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第二课时】: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1. 导入:通过一个逻辑推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步骤,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逻辑推理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第三课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步骤,如定义变量、建立方程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问题,运用所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第四课时】: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数据分析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决。

【第五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综合应用1. 导入:通过一个综合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 讲解:介绍综合应用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结合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等。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问题,运用所学多种策略进行解决。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分组讨论,观察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问题解决【第六课时】:教学策略与问题解决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与反思二、章节概述:1. 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2. 策略选择: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3. 逐步求解:按照策略,逐步解决问题,并检查每一步的结果。

4. 反思总结: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2. 培养学生选择合适解题策略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求解问题,并检查每一步的结果。

4. 培养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问题的本质,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逐步求解问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辅段。

一、理解问题1.1 问题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1.2 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

二、策略选择2.1 解题策略:介绍常用的解题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2.2 策略应用: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并解释选择的原因。

三、逐步求解3.1 解题步骤:引导学生按照选定的策略,逐步解决问题。

3.2 结果检查:让学生检查每一步的结果,确保解题过程的正确性。

四、反思总结4.1 解题反思: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

4.2 经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相互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5.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六、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6.1 案例介绍:提供一个新的问题解决案例,让学生应用之前学到的策略进行解决。

6.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尝试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4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4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解决问题的策略篇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感受“策略”1.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质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称大象,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杀掉大象。

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曹冲究竟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策略?(板书:策略)2. 小结:曹冲想到把大象转化成同样重量的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很多策略。

(板书: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1. 学会列表。

谈话:我校同学开展了“快乐读书”的活动,为了及时记下读书心得,大家到文具店购买笔记本。

(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引导:老师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整理信息的方法。

出示表格:可以先把题目中小明买笔记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谁的信息?(小华)“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你觉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清楚、简洁)小明3本18元小华5本元2.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

小组讨论:求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怎样才能求出1本笔记本的价钱?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练习本上列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得策略第1课时从问题出发思考得策略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得内容,第29页得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得条件与问题,选择分析问题得思路,分析题目表示得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得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得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得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今天小明与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她们可能买什么?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与运动鞋得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与爸爸买一套运动服与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明确:买一套运动服与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得运动服与运动鞋,剩下得钱就是不同得。

(2)出示问题:小明与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与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得商品价格最低,剩下得钱就最多。

提问:您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得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得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得钱等于带来得钱减去用去得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得运动服与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您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得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得过程,您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与问题分别就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要根据题中得条件与问题,选择分析问题得思路。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得数量关系就是什么?追问:有了这样得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得实际问题时,关键就是分析题中得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得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得方法,给有困难得学生得到启发。

提示:要求足球组得人数,可以先算篮球组与田径组得人数之与,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组与田径组得人数之与,即可求得足球组得人数。

3、完成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汇报解决问题得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得数量关系。

(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得总价。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得学习,您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得策略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最多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在解答两步计算得实际问题时,关键就是分析题中得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2课时解决问题得策略——画线段图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得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与交流解决问题得过程,感受解决问题得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得两步计算得实际问题及相应得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得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得习惯与探究问题得意识。

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得上衣与裤子就是谁买得?您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瞧瞧。

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得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得价钱就是裤子得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得名字叫线段图。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得数量关系。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得价钱。

(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得线段)48元裤子②上衣价钱得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引导:上衣得价钱就是裤子得3倍,要画这样得3份。

(指名板演)48元裤子上衣(3)列式解答。

您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得关系吗?您就是怎么列式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元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1)提问:您能说出这道题得数量关系吗?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上衣得单价-裤子得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就是直接告诉我们得?(裤子48元)要先求得就是哪一部分?(上衣得价钱)与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您能指出所求问题就是哪一部分吗?根据学生得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48元裤子?元上衣(2)追问:现在您能解答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得过程呢?(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

(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3)题中得数量关系不同,解题得方法也不同。

(4)上衣得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练习提高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与小力得话,并说说从中获得得信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得问题就是什么,数量关系就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得学习,您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得策略——画线段图48元裤子上衣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 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答:买一套衣服要用192元。

48元裤子上衣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 再算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几个48,3-1=2;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2=96(元)。

答: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96元。

第 3 课时 练习四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得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得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得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就是解决问题得一种常用策略。

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得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得能力。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与画线段图得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得实际问题。

本节课?元?元我们将对本单元得知识进行复习。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得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①还剩得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得米数;②求还剩得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得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已修得米数:45×8=360(米) 还剩得米数:520-360=160(米)(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得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然后说出问题得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2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得已知条件,说说您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列式解答。

师板书。

(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您能将上题得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7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少什么条件?出示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讨论:①您能瞧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得地方一样吗?②小宁走了多少米?600-300=300(米)③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300÷5=60(米)4、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8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得水费,数量关系式就是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4题。

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2):在问题(1)得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5题。

提问:这两题得问题就是什么?数量关系就是什么?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并反馈交流:(1)32×3=96(页) 150-96=54(页)(2)40+32=72(页) 150-72=78(页)3、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四”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并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