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题目:《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一、书目信息:
二、评分要求
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和论述要完全一致,行文简洁明了。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现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绩。总分为10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注1: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魏帅朋
摘要:这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演变趋势的经典名言,深入人心。统一与分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是政治家的施政纲领,史学的春秋之笔,还是平民的街谈巷议,都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话题的讨论。
关键字:分裂统一启示
一
当人们翻开小说《三国演义》,在开篇第一节里我们总会看到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由此而引出了接下来的一段三国历史风云,引人入胜。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说的,“统一与分裂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从未间断的过程,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传统的史学观从来没有正确地解释过这一过程,几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也从未能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教条主义、‘左’的政策和学术专制更使这方面成了事实上的禁区”。当“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被扣上了狭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帽子,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规范与求实精神,这种学术失范与失实无疑会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史学也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失去了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回归史学的实事求是,摆脱狭隘政治的粗暴干预与控制,由此而不断探求其中的真实历史趋势或规律,在政治已开放、社会已开明的背景下,更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在寻求学术求实创新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思想普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认识这一不得不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
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曾提到“其实我的很多看法,我的老师、前辈早已形成”,笔者就此简单搜阅了一些相关论著,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导师谭其骧先生在1981年所发表的一次演讲,后来又整理成《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代疆域》一文,从中可看出作者师承其观念的渊源关系,可谓一脉相承。谭其骧先生在演讲中就他所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怎么划定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范围展开了阐述。他提到了“新中国的历史学者,不能再学杨守敬的样儿仅仅以中原王朝的版图为历史上中国作范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包括边区各族所共同缔造的,不能把历史上的中国同中原王朝等同起来。我们需要画出全中国即整个中国历史的地图来”[3],最后通过一系列举例论述进而提出“我们应该采用整个历史时期,整个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为历史上的中国。我们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中所自然形成的中国。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
[4],“这个范围并不反映清朝用兵的结果,而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的”[5],而这也是谭其骧先生在本文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因此,评判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都可以大概以此为前提框架,而这也正是葛剑雄先生在本书里所着重运用的理论前提。除此之外,谭其骧先生也
在演讲中强调了汉族、中国与中原王朝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三者不可混为一谈。于是便在这两个方面的观念基础之上来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现象作出判定和分析。而这些观念从葛书里也同样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从中看出师生两人的理论继承关系。
另外,通观学界长期以来的观念,甚至包括老百姓的常识,都深深认为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是支流,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范围越来越大,而分裂则反之,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比如学界中著名的史学家戴逸先生就认为“从秦始皇统一以后的2200年,中国统一的时间大约占70%,分裂的时间约30%”,“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间很长,甚至认为从秦以来二千多年时间都是分裂的,只有清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统一西北至鸦片战争之间不到100年时间是统一的。鸦片战争后,香港被割,又告分裂。这样估算过于绝对化。所谓统一不是全国范围的铁板一块,完全一致,毫无分治分立现象。如果作那样绝对化的估算,那么,乾隆以后的100年间,澳门仍为葡萄牙所占,仍有局部的分裂,但这无碍于当时中国的统一。又如今天,澳门尚待回归,台湾尚未统一,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是一个统一的国家”[6];赵毅也认为“中国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基础越来坚实以及统一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7],等等。而在“文革”等特殊时期为了政治利益而刻意歪曲历史事实则更另当别论。而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谭其骧、葛剑雄就这一话题联系到具体问题后就认为还必须具体分析对待,有必要纠正长期沿袭的常识误解。而由这些探索所得来的思考也给长期以来似乎对这一问题已形成思维定势的学术界、思想界注以新鲜的血液,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又能有理有据,实事求是,而这正是本书在那个年代以至于今天所体现出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如著名学者许纪霖所说,“中国人太天真了,因而往往被常识所蒙骗。而多少谬误正是躲在常识的背后被认作千古不变的真理!读完葛著之后,我不得不对自己说:我不再相信常识了,常识是不可靠的,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的理智”[8],而纠正常识中的谬误,摆脱思维定势与固有结论,相信自己独立的理智思考,正是葛书所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三
(一)对“统一与分裂”概念及其标准的界定
要对中国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作一相对客观、全面的整理和讨论,就必须对“统一”和“分裂”这两个词的定义及其标准进行规范的界定,只有把概念理清楚了,才可以有一个较为理性、客观的理论前提,否则接下来的所有细致论证都将离历史事实越走越远,甚至一错再错。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观念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趋势,而分裂则是支流。评价一个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往往与其所统治的版图是否统一、国家是否能够开疆拓土相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