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技术的最新进展doc - 丁香园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作者:王振宇学号:201207744指导教师:谢放完成日期:2014-7-16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基因敲除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基因敲除技术的概况、原理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 RNA i生物模型基因置换基因打靶同源重组1. 基因敲除技术简介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障,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
基因敲除借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学的方法,通过胚胎干细胞这一特殊的中间环节将小鼠的正常功能基因的编码区破坏,使特定基因失活,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者通过外源基因来替换宿主基因组中相应部分,以便测定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或将正常基因引入宿主基因组中置换突变基因以达到靶向基因治疗的目的。
基因敲除是揭示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即基因打靶),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打靶技术外,近年来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RNA干扰技术,同样也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简单的说基因敲除是指将目标基因从基因组中删除。
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小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
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
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它的发展将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基因敲除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对基因的研究和探索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其中,基因敲除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会从基因敲除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建立过程以及它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概念和原理基因敲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将特定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体内去除,以研究那个基因对于生物体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探究该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它通常在模式生物上使用,如小鼠、果蝇、斑马鱼等,研究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基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实现的。
在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内,可以用一小段DNA序列取代目标基因的序列来“敲除”它。
随后,通过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检测敲除的成败,最终确定敲除效果。
二、建立过程建立基因敲除技术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建立靶向基因,构建敲除载体,经过特定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
首先是建立靶向基因。
靶向基因是指需要进行敲除的特定基因。
在建立这个靶向基因的过程中,需要对靶向基因进行多个方面的分析,如基因的序列、结构和功能等。
这样可以妥善地选择出目标基因。
其次是构建敲除载体。
敲除载体是载体DNA,具有敲除所需的所有分子元件,并且能够在目标基因的特定部位发起DNA重组,以实现敲除。
通过将靶向基因的DNA与敲除载体DNA进行结合,可以构建出一个可用于敲除特定基因的载体。
最后是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
常见的方法包括CRISPR/Cas9技术、RNAi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向细胞中传递基因敲除载体,并在细胞内进行DNA重组,达到敲除目标基因的效果。
三、应用1. 帮助研究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对基因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准确研究和探索。
通过敲除特定基因,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这些基因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这是对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大有裨益。
分子生物学综述论文(基因敲除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班别生物技术10-2学号 *********** 姓名陈嘉杰成绩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要摘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此后经历了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直到2007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基因金星定向修饰原理方面的系列发现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技术从此得到关注和肯定,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就基因敲除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RNAi、生物模型、同源重组前言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制,具有转移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
应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将灭活的基因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以取代目的基因,再筛选出已靶向灭活的细胞,微注射入小鼠囊胚。
该细胞参与胚胎发育形成嵌合型小鼠,再进一步传代培育可得到纯合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建立使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新基因的功能得到阐明,使现代生物学及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上述起源于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1]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2000年Shimizu等[2]于《Science》报道了以时间可调性和区域特异性为标志的第三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同样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利用四环素等诱导Cre的表达。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化和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化和应用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基因敲除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目标基因从细胞中去除或失活,从而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医学和农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基因敲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克隆和筛选工作,费时费力。
其次,由于细胞中存在多个同源基因,敲除一个基因可能会导致其他同源基因的表达上调,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此外,由于目标基因在细胞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其敲除往往会对细胞的稳态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使基因敲除技术更加高效和准确。
一种改进方案是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
与常规的基因敲除技术不同,RNAi技术利用小分子RNA分子诱导靶向基因的降解,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失活或降低表达。
相较于基因敲除技术,RNAi技术具有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敲除同源基因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RNAi技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
另一种改进方案是基于CRISPR/Cas技术的基因编辑技术。
基于CRISPR/Cas技术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和Cas9核酸酶结合,靶向特定的DNA序列进行剪切和编辑,从而对目标基因实现精确的敲除或修改。
相较于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基于CRISPR/Cas技术的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精确性高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研究、治疗遗传病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化,其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入。
在基础研究领域,基因敲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
例如,在对细胞凋亡、DNA修复等重要生命过程的研究中,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完成关键因子的功能鉴定;在药物研发领域,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筛选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靶点。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共9页word资料
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并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一、技术介绍与研究进展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在小鼠模型构建方面日趋完善,并且如同剪切酶和抗体等常规分子生物学试剂的制备技术一样,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催生了数以百计的创新药物和数以千计的优秀文章。
尽管如此,传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步骤繁琐、周期漫长、成功率低、费用高昂等,而ZFN和TALEN等新技术的出现,或有可能将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二、同源重组技术原理基因敲除鼠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DNA同源重组的原理发展起来的,Capecchi和Smithies在1987年根据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首次实现了ES的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targeted integration),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或"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利用这种ES的显微注射就可以制作出基因敲出小鼠(KO Mice: knockout mice);由于这一工作,Capecchi和Smithies 于2007年与Evans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定义: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究进展
902021年 第1期CRISPR/Cas9基因敲除研究进展白祥慧(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摘 要: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促进基因敲除技术的进步,基因敲除技术从载体的构建到细胞筛选再到动物模型都取得长足进步。
基因敲除手段种类繁多,其中CRISPR/Cas9作为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精确等优点,在农业、医学、生物学的模型构建中被广泛运用。
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渐深入,CRISPR/Cas9技术逐渐渗透到植物和微生物研究领域中。
文章综述近年来CRISPR/Cas9的应用,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CRISPR/Cas9;基因;敲除中图分类号:S 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92(2021)01-0090-03Research progress of CRISPR/Cas9 gene knockoutBai Xianghui(College of Life Scienc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Qinghai Xining 810008)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genomics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knockout technology, whi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from vector construction to cell screening to animal models.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gene knockout methods, among which CRISPR/Cas9, as a common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convenience and accuracy, making it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s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biology. CRISPR/Cas9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infiltrated the field of plant and microbial research as scientific work demands. In the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CRISPR/Cas9 in recent years is briefly review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Key words: CRISPR/Cas9; Gene; Knockout收稿日期:2020-11-17作者简介:白祥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动物生理。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基因敲除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后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 如建立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糖尿病转基因小鼠、神经缺损疾病模型等)。
这些疾病模型的建立使研究者可以在动物体内进行疾病的研究: 研究发育过程中各个基因的功能, 研究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的途径。
关键字:基因敲除;Cre/LoxP系统;基因载体;生物模型1.概述: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 是指从分子水平上将一个基因去除或替代, 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功能的实验方法,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
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基因敲除已成为当前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最热点与最前沿, 并已对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研究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 成为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基因敲除技术对医学生物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三位科学家,70岁的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奇(Mario Capecchi)、82岁的美国人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和66岁的英国人马丁•埃文斯(Martin Evans)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基因敲出技术发展历史80年代末期的基因敲除技术为第一代技术,属完全性基因敲除,不具备时间和区域特异性。
关于第二代区域和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
Tsien等于1996年在《Cell》首先报道了第一个脑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动物,被誉为条件性基因敲除研究的里程碑。
该技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Cre在哪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基因敲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中。
基因敲除
1(CRISPR)/CRISPR-associated (Cas) 是细菌和古细菌一种不断进化适应的免疫防御机制。
CRISPR/Cas9利用一段小 RNA 来识别并剪切DNA以降解外来核酸分子。
刚刚发表在《科学》(Science)(2013年,1,3)的两篇文章,证明Cas9系统 能在293T, K562, iPS等多种细胞中,进行有效的靶向酶切,非同源重组(NHEJ)、同源重组 (HR)效率在3-25%之间,与TALEN酶切效果相当。
文章还证明,多个靶点可以同时进行靶向酶切。
这些工作将进一步靶向基因操纵推向高潮,使得多个基因敲除、敲入变得更为简单、高效。
虽然目前,大家对该技术的特异性,免疫原性还了解甚少,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在未来的2-3年,动植物育种、干细胞定向分化、遗传疾定点修复等等都将得到迅猛的发展。
图1. RNA指导的CRISPR/Cas9基因剪切系统唯尚立德已经利用CRISPR/Cas9在斑马鱼,哺乳动物细胞上成功实现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现推出如下技术服务:1. 应用CRISPR /Cas9提供稳定细胞系靶向基因敲除、敲入技术服务;2. 应用CRISPR /Cas9提供模式生物靶向基因技术服务,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等;近几十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在各种细菌和古细菌(archaea)中也陆续发现了很多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s,即CRISPR序列,这就是二十多年前日本科学家发现的那个序列)和CRISPR相关基因(CRISPR-associated genes, Cas gene)。
研究发现,这些CRISPR序列与很多病毒或者质粒的DNA序列是互补的,说明这套CRISPR–Cas系统很有可能是生物体抵御病毒等外来入侵者的一套特异性防御机制,就好像是另外一套适应性免疫反应系统(adaptive immune system)。
利用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实现基因敲除的原理和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实现基因敲除的原理和方法基因敲除是一种使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表型。
基因敲除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有时候细胞会利用非同源末端连接机制来修复DNA双链断裂,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突变或损伤。
本文将介绍利用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实现基因敲除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
同源重组同源重组是一种利用未受伤的姐妹染色单体或者人工提供的供体模板作为修复模板的方式,它可以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源重组主要发生在S期或G2期,当细胞有两份相同或相似的染色单体时。
同源重组的步骤如下:•首先,细胞需要将双链断裂的末端进行修剪,产生3’单链DNA(ssDNA),这个过程需要MRN复合物(由Rad50、Mre11和Nbs1组成)和转录因子CtIP(CtBP-interacting protein)等蛋白质的参与。
•然后,ssDNA被复制蛋白A(Replication protein A,RPA)包被,使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去除二级结构。
•接着,由BRCA2蛋白介导,RPA被重组酶RAD51替换,形成核蛋白丝寻找姐妹染色单体上或供体模板上的同源序列。
•最后,RAD51蛋白介导侵入DNA双链模板,并与同源DNA序列配对形成D-Loop结构,D-Loop延伸或与另一个末端连接,完成修复过程。
利用同源重组实现基因敲除的方法是设计一个与目标基因有一定同源性但也有一些差异的供体模板,比如在其中插入了一个标记基因或者删除了一个关键片段。
这样,当细胞利用同源重组机制来修复双链断裂时,供体模板会与双链断裂的末端配对,并将修改过的目标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利用同源重组实现基因敲除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替换或插入目标基因,不会引入额外的突变或缺失。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基因的探究也日渐深入。
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探究手段,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
一、技术原理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人造的基因片段有选择地插入到细胞或某个生物体的特定位置,从而改变这个生物体的某种性状或者产生新的性状。
所谓基因敲除,就是将某个基因的序列刻意人为删除;而基因敲入,则是将人造基因片段有选择地插入到细胞或生物体中。
这两种技术都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内的基础技术,也为其他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工具。
二、研究进展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借助于整合子(Transposon)等修饰体来达到基因敲入的目的。
然而其限制因素太多,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方法。
1996年,Nobuyoshi Shimizu和John Witthuhn在细菌中利用锂盐法将基因敲除策略应用到实践中,为基因敲除技术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此后的20多年里,随着不断的技术进步和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最近几年,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CRISPR-Cas9技术以其高效易用和精确性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现在最主流的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之一。
除此之外,ZFN(zinc finger nuclease)和TALEN(TAL effector nuclease)等技术也在持续发展中,不断完善。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三、应用前景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也日益明显,涵盖了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医学的多个应用领域。
在基础科学领域,基因敲除和敲入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基础遗传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以生物缺陷基因的研究为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可以实现对缺陷基因的破坏或修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缺陷基因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机制等。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目录
01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 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
02
二、基因敲除技术的 最新研究进展
03
三、基因敲除技术的 应用实例
04 四、未来展望
05 参考内容
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它通过删除或灭活特定基 因,研究基因功能以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优化,其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次演示将介 绍基因敲除技术
在工业领域,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领域。利用 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和菌种,提高微生物的工业发酵效率和 产率,为生物制药和化工生产等领域提供有效手段。
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例如, 通过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细调控,从而达到更 高的目标基因敲除效率;此外,利用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们还成功培育出多种 新型生物材料和工业菌种,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四、未来展望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未来其在医学、农业、生物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如何提高基因 敲除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次,如何将基因敲除技 术应用到更多的
生物物种和细胞类型中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如何在确保有效 性的同时降低基因敲除技术的成本和风险也是一个需要和研究的问题。
1、优点
基因敲除技术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是一种精确的基因编辑手段,可以准 确地在特定位置敲除或替换基因。其次,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 及其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此外,基因敲 除技术还可以用
基因敲除的技术和应用
基因敲除的技术和应用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感受到基因敲除技术的强大和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刻影响。
基因敲除是一种迅速且精准的基因表达抑制技术,其引起的基因失活可以为许多生物学问题提供重要答案。
本文将介绍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通过基因转染、体外转录、酶联反应以及基因编辑等手段,将物种基因组DNA序列的一部分或全部突变或删去,以制造失活变异体,实现基因靶点的消除,从而破坏目标基因的功能。
这种技术需要在实验室内精准选择目标基因(受体、信号通路等)并引入外源DNA分子,以制造一定的突变或完全失活的生理状态。
国际上常用的基因敲除系统有Cre-LoxP系统、Flippase (Flp)/FRT系统、Tet-On/Tet-Off系统、RNAi系统等。
Cre-LoxP系统是基于一个菌群住在肠道内的细菌切割酶的作用。
LoxP位点为34个碱基的DNA序列,Cre为双链酶,可以识别该位点,同时发挥切割酶和粘接酶的作用,形成“切掉”或“加入”等效果,从而达到改变目标基因DNA序列的目的,进而实现基因敲除的作用。
而Flippase(Flp)/FRT系统则是以酵母菌的响应元件FRT为基础。
在这个系统中,与Cre-LoxP系统类似的重新组合酶Flp可以切割、粘接两个FRT位点,使相邻的基因模块(例如启动子和融合基因)被分离,实现目标基因失活。
Tet-On/Tet-Off系统则是利用反转录病毒的基因表达特性,通过快速手段改变靶向基因表达。
该系统中,编码反向反而使靶向基因表达迅速发生变化,在短时间内实现基因敲除,并进一步研究变化造成的生物学效应。
RNAi系统则是通过RNA 干扰技术实现目标基因敲除。
其中,siRNA技术主要包括设计合适的RNA序列,然后将其导入到靶向基因的mRNA中,促成靶向基因的特定片段丧失其生物学功能,达到敲除目标基因的目的。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1.生命科学研究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技术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基因敲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人工手段将某个指定的基因进行删除或者失活,以此来观察该基因对生命体的影响。
这一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也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中。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基因敲除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现代基因敲除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种名为“CRISPR间隔性重复序列”的DNA片段,与另外一种名为Cas9的蛋白质相结合,来精确地定位到目标基因,然后通过激活Cas9蛋白质的“剪刀”能力,将目标基因直接切除或者重组。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易实现、高效率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在CRISPR-Cas9 系统的研究中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例如,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造了一种人类内源性类似痴呆样病变的小鼠模型,研究这种小鼠怎样即使在非遗传亲缘关系中,也能产生类似于人类的认知衰退。
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发现了一个叫做EID1的基因对肝功能有着重要影响的结论。
这些研究的结果为基础生命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基于RNAi的基因敲除技术与CRISPR-Cas9等现代基因敲除技术不同,基于RNAi(RNA干扰)的基因敲除技术是将人工设计的小分子RNA与RNAi复合物结合,以直接干扰基因的表达,实现基因敲除的目的。
由于RNAi技术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高的精度,使之成为生命科学界更为常用的基因敲除工具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人员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
例如,来自英国戴维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科研团队最近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一种叫做PGC-1α的基因,这个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对于身体脂肪代谢、葡萄糖调节、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恢复等的调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是利用RNA干扰或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项技术具有精准性、高效性和可控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基因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是通过RNA干扰或基因编辑技术来降低或完全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RNA干扰是指利用RNA分子在细胞内靶向特定基因mRNA的过程,从而达到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将DNA序列通过核酸酶切割、插入、替换等方式进行修饰的技术,如ZFN、TALENS和CRISPR/Cas9等技术工具。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接触基因,通过改变DNA序列来制造生物体的具体变化。
通过RNA干扰和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敲除,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如肝癌、血友病和乳腺癌等。
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肝癌方面的研究表明,RNA干扰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中的靶向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此外,针对肝癌治疗的实验也证明了CRISPR/Cas9技术的潜力。
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从而降低肝癌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促进肝癌细胞的自我凋亡。
除了肝癌外,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血友病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针对血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人体制备的凝血因子,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长期注射和感染的风险。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实现对基因的修改和修饰,将目标基因进行敲除,从而达到治疗血友病的目的。
除此之外,基因敲除技术在治疗乳腺癌、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乳腺癌细胞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治疗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方面,基因编辑技术也展现出了潜在的疗效。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展望与预测与前瞻展望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展望与预测与前瞻展望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干扰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揭示基因功能并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
本文将对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与对比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之一是能够直接改变目标基因的DNA序列,从而达到完全失活的效果。
相比其他基因编辑技术,如基因编辑酶等,基因敲除技术能够高效地突变目标基因,避免了需改变具体位点的限制。
这使得基因敲除技术更加灵活、易于操作。
其次,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基因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通过敲除目标基因,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影响,例如疾病模型中敲除特定基因后是否出现相应的疾病表型。
这有助于揭示基因对生物体的影响机制,是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
此外,基因敲除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通过敲除某些疾病相关基因,研究人员可以模拟和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
这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并可以用于筛选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药物效果评估。
然而,基因敲除技术也存在一些劣势和挑战。
首先,基因敲除是一种非常粗糙的方法,它不能精确地敲除目标基因的所有亚型或突变,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或不可预测的效果。
这限制了基因敲除技术在一些特定研究领域的应用。
其次,基因敲除技术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难以实现目标基因的全面敲除。
由于机体组织和胚胎发育的复杂性,以及细胞分裂和自我修复机制的存在,对于一些目标基因,完全敲除是一项挑战。
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并限制了基因敲除技术在某些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虽然基因敲除技术具有一些劣势,但其在生物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相信基因敲除技术将会逐渐克服这些劣势并取得更好的表现。
未来,基因敲除技术有望在许多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前景。
首先,基因敲除技术将在治疗疾病和发展个性化医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陶果;信吉阁;肖晶;刘海京;成文敏;查星琴;曾养志【摘要】基因敲除技术是基因功能研究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多种基因组功能性研究的高效工具,包括ZFNs、TALENs和Cas9等,为高效率基因打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这些基因编辑的革命性技术,能大力推动生物学、医学研究的发展.但对这些新技术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对基因敲除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概述,为基因敲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29【总页数】5页(P11605-11608,11644)【关键词】基因敲除;RNA干扰;ZFNs;TALENs;Cas9【作者】陶果;信吉阁;肖晶;刘海京;成文敏;查星琴;曾养志【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基因敲除技术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1987年Thompsson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1]。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Mario R.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 Martin J.Evans,以表彰他们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2]。
基因敲除技术在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基因敲除技术在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王丽;多丽波【摘要】基因敲除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基因缺失的突变体,检测突变体表型的变化,对于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功能基因极为重要.目前用于肺炎克雷伯菌基因敲除的方法主要有随机插入突变和同源基因重组两种,本文就这两种方法在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033)005【总页数】2页(P376-377)【关键词】基因敲除;插入突变;同源重组;肺炎克雷伯菌【作者】王丽;多丽波【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一种反向的遗传学研究方法,通过一定途径从分子水平上将生物体特定的基因精确失活或缺失,对比表型性状的变化,了解该基因的功能[1]。
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目前该技术在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痢疾杆菌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肺炎克雷伯菌因其特殊的荚膜结构使外源载体转化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菌的基因功能研究。
因此,建立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敲除技术,将为该菌的毒力和致病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插入突变是指利用某些能够随机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的基因序列(如转座子、T-DNA等),在目标细胞基因组中进行插入突变,构建基因突变体库,通过相应标记或已知的序列标签进行侧翼序列分析,获得相应的基因敲除细胞,从而对功能基因组学进行研究[2]。
转座子随机诱变技术是插入突变中一种较重要的突变方法,可有效地中断原核基因,用于微生物基因功能的确定、菌株鉴别及群体的多样性分析等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遗传分析工具[3]。
在构建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突变库时,主要利用以Tn5转座子以及mini-Tn10等转座插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敲除技术的最新进展 yunfenglin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讨论版 【摘要】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的成熟,在短短的20年里,关于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报道呈几何数增长。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人为控制的,从点突变到染色体组大片段的删除和重排的各种基因突变小鼠,这样就可以让研究每个基因的具体功能成为可能。
本文将首先简介基因敲除技术的技术背景、基本原理、基本步骤;然后将重点介绍现在基因敲除的常用策略及其利弊;接着将探讨基因打靶结果不理想的常见因素,包括基因背景、基因重复、基因补偿、和基因补充;最后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技术热点,包括组织特异性打靶、诱导性打靶。
并探讨基因打靶技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敲除、条件性基因打靶、组织特异性基因打靶、诱导性基因打靶技术背景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1],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分子生物学技术。
所谓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是从着床前胚胎(孕3—5天)分离出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2],它具有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的多分化潜能,能在体外培养并保留发育的全能性。
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后,将它重新植回小鼠胚胎,它能发育成胚胎的各种组织。
而基因同源重组是指当外源DNA片段大且与宿主基因片段同源性强者并互补结合时,结合区的任何部分都有与宿主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重组)的可能,这种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3]基因打靶就是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目的的一种技术[4]。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
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
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它的发展将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现在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
2000年初的敲除了决定表面抗原的猪的模型的成功建立更是为异种器官移植排除了一道重要的障碍,展示了基因敲除技术的美好前景。
基本步骤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转基因动物的程序一般为:a.ES细胞的获得:现在基因敲除一般应用于鼠,而最常用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
而其他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逐渐被发展应用,最近来自于C57BL/6×CBN/JNCrj F1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地用于基因敲除。
c57BL/6小鼠种系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学领域,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许多成功的转基因模型。
[5,9,11]b.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基因,TK基因等)的载体上,此重组载体即为打靶载体。
因基因打靶的目的不同,此载体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可分为替换性载体和插入型载体[6,7]。
如为了把某一外源基因引入染色体DNA的某一位点上,这种情况下应设计的插入型载体要包括外源基因(即目的基因)、同源基因片段及标记基因等部分。
如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这时所要设计的替换型打靶载体,应包括含有此靶基因的启动子及第一外显子的DNA片段及标记基因等诸成分。
c.将基因打靶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常用电穿孔法)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 cell)中,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打靶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从而得以表达[7,8]。
一般地,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但便于使用。
d.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已击中的细胞:一般地,筛选使用正、负选择法,比如用G418筛选所有能表达neo基因的细胞,然后用Ganciclovir淘汰所有HSV-TK正常表达的细胞,剩下的细胞为命中的细胞。
将筛选出来的靶细胞导入鼠的囊胚中,再将此囊胚植人假孕母鼠体内,使其发育成嵌合体小鼠。
e.通过观察嵌和体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变化进而了解目的基因变化前后对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改变,达到研究目的基因的目的。
[5,9]基因打靶技术的新进展a.条件性打靶条件性基因打靶(conditional gene targeting)可定义为将某个基因的修饰限制于小鼠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或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基因打靶方法[5]。
它实际上是在常规的基因打靶的基础上,利用重组酶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在对小鼠基因修饰的时空范围上设置一个可调控的“按钮”,从而使对小鼠基因组的修饰的范围和时间处于一种可控状态。
利用Cre/LoxP和来自酵母的FLP—frt系统可以研究特定组织器官或特定细胞中靶基因灭活所导致的表型[10]。
通过常规基因打靶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上装上两个同向排列的1oxP,并以此两侧装接上loxP的(“loxP floxed”)ES细胞产生“loxPfloxed”小鼠,然后,通过将“loxP floxed”小鼠与Cre转基因鼠杂交(也可以其他方式向小鼠中引入Cre重组酶),产生靶基因发生特定方式(如特定的组织特异性)修饰的条件性突变小鼠。
在“loxP floxed”小鼠,虽然靶基因的两侧已各装上了一个loxP,但靶基因并没有发生其他的变化,故“1oxP noxed”小鼠表型仍同野生型的一样。
但当它与Cre转基因小鼠杂交时,产生的子代中将同时带有“loxP floxed”靶基因和Cre基因。
Cre基因表达产生的Cre重组酶就会介导靶基因两侧的1oxP间发生切除反应,结果将一个loxP和靶基因切除。
这样,靶基因的修饰(切除)是以Cre的表达为前提的。
Cre的表达特性决定了靶基因的修饰(切除)持性:即Cre在哪一种组织细胞中表达,靶基因的修饰(切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而Cre的表达水平将影响靶基因在此种组织细胞中进行修饰的效率。
所以只要控制Cre的表达特异性和表达水平就可实现对小鼠中靶基因修饰的特异性和程度[11]。
b.诱导性打靶诱导性基因打靶就是以Cre/loxp系统为基础、利用控制Cre表达的启动子的活性或所表达的Cre酶活性具有可诱导的特点,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控制或利用Cre基因定位表达系统中载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和将该表达系统转移到动物体内的过程在时间上的可控性、从而在1oxP动物的一定发育阶段和一定组织细胞中实现对特定基因进行遗传修饰之目的的基因打靶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预先设计的方式来对动物基因突变的时空特异性进行人为控制、以避免出现死胎或动物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现象。
常见的几种诱导性打靶类型如下:四环素诱导型;干扰素诱导型;激素诱导型;腺病毒介导型。
其优点有:①诱导基因突变的时间可人为控制;③可避免因基因突变而致死胎的问题②在2个loxP位点之间的重组率较高;①如用病毒或配体/DNA复合物等基因转移系统来介导Cre的表达,则可省去建立携带Cre的转基因动物的过程。
如果在Cre—ERT和Ad—Cre表达系统中采用组织细胞特异的启动子来控制Cre的表达,其诱导的基因重组的组织细胞特异性还可进一步提高[12]。
c.基因捕获技术用常规方法进行基因打靶研究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研究者必须针对靶位点在染色体组文库中筛选相关的染色体组克隆,绘制相应的物理图谱,构建特异性的打靶载体以及筛选中靶ES细胞等,通常一个基因剔除纯合子小鼠的获得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面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功能未知的遗传信息,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基因捕获法应运而生,利用基因捕获可以建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突变的ES细胞库,节省大量筛选染色体组文库以及构建特异打靶载体的工作及费用,更有效和更迅速地进行小鼠染色体组的功能分析。
典型的基因捕获载体包括一个无启动子的报道基因,通常是neo基因,neo基因插入到ES细胞染色体组中,并利用捕获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实现表达的ES克隆可以很容易地在含G418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来,从理论上讲,在选择培养基中存活的克隆应该100%地含有中靶基因。
中靶基因的信息可以通过筛选标记基因侧翼cDNA 或染色体组序列分析来获得[13]。
用基因捕获法在单次实验中可以获得数以百计的带有单基因剔除的ES克隆。
这些克隆可以在96孔培养板中生长、复制并用于基因型分析,大规模地保存和分析中靶ES细胞在小型的实验室中也是可行的。
此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剔除在Es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单种的细胞类型中表达的基因数目约为I04,现在的基因捕获载体从理论上来讲应能剔除所有在ES 细胞表达的基因,因此,在ES细胞中进行基因捕获还是大有可为的。
1997年后,克隆技术接连取得重要突破,用哺乳动物体细胞可以克隆出新个体。
可以设想,在体细胞中应用基因捕获可以剔除更多在发育晚期才表达的基因,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带有突变基因的动物个体、这不失为一种可以弥补以上缺陷的办法。
用基因捕获法进行基因剔除的另一个缺点是无法对基因进行精细的遗传修饰,基因打靶技术在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基因打靶技术的前景和展望:基因打靶技术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的基因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
它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这项新的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着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细菌的基因工程技术是本世纪分子生物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而基因打靶技术则是遗传工程中的另一重大飞跃。
基因打靶技术使人们有可能真正地按自己的设想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且使改造后的遗传物质能稳定遗传。
一些复杂的生命现象如发育的分子机制有望通过此技术得以解答。
人们可使用此技术创造出更多有利于人类的新品种[15]。
人们可望利用这一技术解决某些遗传病的治疗问题,人们也可望通过这一技术更多更深地解决一些疾病的分子机理问题。
而对于颌面外科的发展同样具有美好的前景[16]。
对颌面发育畸形的认识和治疗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发生于口腔颌面外科的遗传性疾病,比如唇、面、腭裂等的发病原因等都还有待解决,而遗传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还急待研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破译,基因敲除技术对于决定颌面部发育的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日后的基因治疗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4]。
对头颈部肿瘤的发生和治疗将带来新的研究和治疗手段肿瘤一直是人类迫切希望攻克的难关,而肿瘤的发病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满意的解释,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了解和肿瘤相关的基因的功能及如何修复突变基因更是肿瘤学的研究热点,而基因打靶技术将是一把有力的利剑,为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