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eabf3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7.png)
三国演义每章故事情节概括第一章:英雄出世刘备参拜黄巾军大会时,救下了张飞和关羽。
三人结拜为兄弟,誓共讨暴君。
刘备被献帝封为下邳亭侯。
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带领百姓逃往小沛。
张飞负责护送老百姓,一路抵挡曹军,并怒鞭督邮张峻。
刘备得知后非常感激张飞。
第三章:颜良文丑斗曹操曹操攻打小沛,刘备率军与颜良、文丑决战,双方战平。
于吉预言刘备会成为未来的君主。
刘备与官渡之战站在一起的吕布结为兄弟。
第四章:犒军大会吕布脱困刘备通过游说,得到袁术的援助,一同进攻曹操。
曹操设宴犒军,吕布趁机逃出曹营。
吕布逼迫刘备向袁术谢罪,刘备与吕布断交。
第五章:焚犹破曹袁绍联盟曹操攻打乌巢,刘备与乌巢县令焦触合力防守。
袁绍担心曹操势力增长,决定与刘备结盟。
联盟结果没有实现,袁绍吞并仅有一城的刘备。
第六章:白马义从单福刘备投奔卢植一段时间后,被曹操围住,卢植出兵救援。
单福砍断敌军悬索桥,帮助刘备成功逃脱。
刘备非常感激单福,约为兄弟。
第七章:三英战吕布吕布与袁绍两军交战,袁绍派遣赵云、关羽、张飞等人前去助战。
三英表现出色,成功击败吕布,赢得袁绍的赏识。
第八章:曹操斩杀董卓刘备与袁绍联军攻打许昌,意外遇到曹操。
曹操趁机刺杀了董卓,夺取了政权。
刘备逃到幽州,投奔了刘表。
第九章:刘备拜诸葛孔明刘备找到卧龙诸葛亮,感叹张杰之伤不愈,决心拜其为师。
几次拜访,终于打动了孔明,孔明答应为其出谋划策。
第十章:袁绍之死曹操之围刘备忠诚地效力于刘表,但刘表却因家族内斗而身亡。
刘备再度流离失所,此时袁绍去世,曹操乘机攻打并围困了官渡。
第十一章: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用挟持皇帝使刘备与袁术内讧,后来刘备发动联军反抗曹操。
刘备受到王异的投诚帮助,成功解围,并与王异结为兄弟。
第十二章:灭吕布获徐州刘备联合曹操、袁术等人共同讨伐吕布,最终攻破徐州城。
刘备将徐州归还给曹操,自己则去了下邳。
第十三章:抄截孙策斩杀颜良孙策占据柴桑,曹操派刘备前去抄截他。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c81b95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c.png)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武将之间的智勇较量以及各类奇巧的兵器和谋略。
下面将为您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黄巾起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地方官员董卓专权,朝廷腐败,社会秩序混乱。
民间传出:“天下将乱,非命且乱。
”一时间风声鹤唳,社会氛围紧张。
正当此时,黄巾军领袖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因民众的支持而发动起义。
这一起义成为黄巾起义,形成了强大的反抗势力。
第二章:义释张角在张角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举事者众。
然而,由于统一指挥的缺乏,起义军势力几乎分崩离析。
曹操、刘备、袁绍等英勇有识之士,纷纷打败敌军,为社稷尽忠。
其中,乌桓族的另义人赵云,获得刘备赏识,并成为其将领。
第三章:黎阳之战董卓专权之举引起了朝廷的不满,终于遭到了剿灭。
然而,世道仍不安宁。
各地的军阀为了争夺权力和战利品,开始相互争斗。
刘备、曹操、袁绍等人激战于黎阳,最终刘备惜败,逃到了幽州。
第四章:洛阳之战曹操为了追击刘备,发动了洛阳之战。
在战斗中,刘备军团被曹操军所围困,危急之时,关羽单刀赴会,解救了刘备。
这一战斗使得曹操军元气大伤,刘备继续逃亡。
第五章:三英战吕布吕布,又名“飞将军”,是当时的一位勇猛的将领。
他率部攻击刘备,结果被关羽、张飞等人围攻。
吕布虽然勇猛,但最终还是败亡于三英之手。
第六章:焚世黄巾董卓之死引起了董家的内乱,各地兵变不断。
而袁绍也趁机聚兵起兵,发动战争。
曹操和袁绍等军阀的角逐使得中原战乱不止。
景帝之子刘协被立为皇帝,此后董卓之乱逐渐平息。
第七章:单骑救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中原。
刘备、孙策等人纷纷起义,反对曹操的统治。
在此期间,关羽在白马坡单骑救出了刘备,目睹了关羽的英勇之事。
第八章:揭竿起义孙权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吴国,刘备建立了蜀国。
诸侯相继称王,分割了中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好词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d85a6f1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9.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一章里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描述。
以下是一些好词好句:
1. "英雄一怒,冲天切齿,恨不得飞去太华山顶,力斩世间卑污之徒!"
2. "众怒难犯,全凭一介孤臣发一声狮吼,以慑其胆。
"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 "桃花岛中,只有此间是男子汉;此间人,不是东吴,就是蜀汉。
"
5. "廷尉必究,法不阿贵。
"
6. "礼让三先,名重天下。
"
7. "若有英雄好汉,欲共谋国家大事者,可速来投我军门。
"
8. "以吾之才,何足挂齿,拜告丞相,早早定计,切不可坐失良机。
"
9. "若非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相帮助,谅我不会发迹于今日。
"
10. "欲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
以上均为《三国演义》第一章中的好词好句,每一句都充满着深意和故事情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5817f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c.png)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第一章我打开的第一章,就仿佛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历史风暴之中。
这第一章啊,就像是一场大戏的开场锣鼓,敲得那叫一个震天响。
一开篇,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你瞧,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位豪杰,就像三颗原本散落在世间的璀璨星辰,命运的丝线却将他们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
那刘备啊,虽是汉室宗亲,可到他这一代,也只能靠卖草鞋为生。
他心里肯定憋了一股劲儿,就像一颗深埋在土里的种子,渴望着长成参天大树。
关羽呢,因为在家乡杀了人,背井离乡,他就像一只孤独的苍鹰,看似孤独却有着无比锐利的眼神。
而张飞,是个卖酒屠猪的,这家伙可真是个豪爽之人,那性子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他们三个在那桃园之中,桃花盛开得如同天边的云霞。
刘备看到关羽和张飞的不凡,心里想啊:“这两位壮士,可真是我梦寐以求的伙伴啊。
”关羽呢,看到刘备那气宇轩昂的模样,心里估计也在琢磨:“这人看着有几分领袖的气质呢。
”张飞则是个直性子,他大喊道:“咱哥几个要是能在一起干一番大事业,那得多痛快!”于是,他们就决定结为兄弟。
这时候,我仿佛能看到他们三人跪在地上,对着天地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誓言啊,就像一把牢牢锁住他们兄弟情义的金锁,坚不可摧。
接着,就是“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了。
那黄巾军就像一群突然冒出来的蝗虫,到处祸乱百姓。
而刘备他们呢,就像是守护庄稼的卫士。
你想啊,这黄巾军那么多人,刘备他们刚开始的力量就像星星之火,但是这星星之火却有着燎原之势的决心。
他们带着自己那点人马,冲向黄巾军。
关羽挥舞着他的青龙偃月刀,那刀就像一道闪电,在黄巾军阵中划过。
张飞呢,挺着他的丈八蛇矛,嗷嗷叫着往前冲,他就像一头冲入羊群的猛虎。
刘备也没闲着,他拿着双股剑,指挥着兄弟们作战。
这一仗打下来,刘备他们可算是出了名了。
周围的百姓那是欢呼雀跃啊,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
我在看这第一章的时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我既为刘备他们的兄弟情义所感动,这情义啊,在现在这个社会都显得那么珍贵。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544f64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8.png)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如下:
开篇以“蜀汉春秋”开头,介绍了汉朝灭亡后天下三分的情况,诸葛
亮以其大谋,为蜀汉大势拱手相让以拯救江东之大危,到此故事开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英雄陵古遗墓,犹见铁骑长空行。
开篇就
开阔地介绍了三国鼎立时期天下大乱,古迹传说在苍茫历史风烟之中氤氲
着龙飞凤舞的豪杰英雄之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曹操在益州,文宗内属冯异、张任等反其,且有刘备败逃投庞统之。
汪伦利用人马,把败兵刘备激
化投靠,把他全家人送往新野,他这种英雄的情大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有作中兴者,不惊西南有个美人家。
曹操
征讨益州之后,率军来到荆州,此时正是荆州公孙瓒、刘表交替安邦之际。
这时公孙瓒病死,其儿子公孙越嗣位。
刘表欣喜若狂,更派使者拜贺,同
时得知荆州陈宫有宝玉娇妻,刘表憧憬叶赫荣,孤注一掷到家门口取妻。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讲述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局面,诸葛亮出益州救护与曹操出荆州娶妻的故事情节。
两志、两爱,两雄
两弃,此时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故事上演之前。
曹操迅速提督军队
攻下荆州,把荆州当做自己的后宅,并在这里开启了一场被誉为一个“英雄”史诗式的传奇历史。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cf65d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1.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以战国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和人物形象。
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整部小说的开篇,为读者奠定了整体故事的背景和基调。
在读完《三国演义》第一章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背景情境给予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第一章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和张飞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三人共同在桃园结义,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而奋斗。
刘备作为刘家宗亲,他通过结义表达了他对团结的重视和将来共图复兴的信心。
关羽为人忠诚、勇敢,他的义气让人十分敬佩。
而张飞则是个性格直爽、力大无穷的人物。
他们三人的结义,彰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意和一起共同追求理想的决心。
其次,我对第一章中的历史背景和黄巾起义的描写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一章以黄巾起义为起点,黄巾军作为小说的首个反面形象,对于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黄巾军的领袖张角利用民众的不满和困苦,放出“黄巾之誓”,致力于推翻腐朽的东汉政权。
这个背景让我对黄巾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最后,第一章中的战斗场景和英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斗场景生动而惊心动魄,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奋力作战,与黄巾军展开生死搏斗。
他们以勇猛的战斗姿态、聪明的计策和团结的配合,成功地为东汉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英雄形象和战斗场景的描写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英勇和荣耀充满了敬佩之情。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第一章,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优秀传统。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以及描写手法的巧妙运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在后续的故事中,仍然会有更多令人震撼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出现。
期待着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去感受更多的历史背景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c2ef85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6.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哎,说起《三国演义》这本书,那真的是咱们中国古代文学里的一块瑰宝啊!尤其那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和第二章《谋董卓曹操献刀》,一读起来,简直是让人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先说说这第一章吧,桃园三结义,那可是个传奇的开端。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军四起,百姓那是苦不堪言。
这时候,咱们的刘备刘大哥登场了,他本是个卖草鞋的,但心怀大志,整天想着怎么拯救苍生。
有一天,他在街上溜达,遇到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猛男。
关羽是个红脸大汉,手提青龙偃月刀,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张飞呢,更是个黑脸壮汉,力大无穷,嗓子大得能吓跑一群牛。
三人一聊,发现志向相同,都是想在这乱世里干出一番事业来。
于是,他们决定结拜为兄弟,共同进退。
找了个桃园,摆下香案,对天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那一刻,桃花盛开,仿佛连天地都为他们这份情谊所感动。
结拜完后,三人那是意气风发,就像三支利剑,准备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
这故事,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真正的兄弟情谊。
再来说说第二章,谋董卓曹操献刀。
这一章,那真的是把曹操这个人物的狡猾和智谋展现得淋漓尽致。
董卓这家伙,把持朝政,欺压百姓,那是人人得而诛之。
曹操呢,虽然是个小官,但心里那是有一团火,他想着怎么能把这董卓给除了。
于是,他心生一计,准备了一把七星宝刀,打算在董卓睡觉的时候,一刀捅了他。
结果呢,这计划差点就成功了。
曹操拿着刀,走进了董卓的卧室,眼看着董卓躺在床上,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可就在这时候,董卓翻了个身,眼睛突然睁开了。
曹操心里那叫一个紧张啊,但他还是强装镇定,说:“哎呀,董卓大人,我给您带了把宝刀,您看看喜不喜欢?”董卓一看,嘿,这刀还真不错,于是就没起疑心。
曹操趁机找了个借口,说要去试试刀,然后就溜之大吉了。
这一章,读起来真是让人惊心动魄,感觉就像是跟着曹操一起经历了一场生死冒险。
曹操的智谋和勇气,那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演义第一章到第十五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章到第十五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94377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8.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到第十五章读后感一、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这第一章就像一个超级酷炫的开场秀。
刘备、关羽和张飞这哥仨,在桃园里那是一拍即合,结为兄弟。
就跟咱现在找对眼的朋友似的,不过人家那可是生死之交的感觉。
而且他们可不是光结拜玩的,马上就拉着队伍去打黄巾军了。
这就像刚组队就去打大boss,勇气可嘉啊。
特别是张飞,那大胡子猛男,感觉打起仗来嗷嗷叫,特别带劲。
这一章让我觉得,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三人的组合就像是一颗种子,注定要在乱世中长成参天大树。
二、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张飞怒鞭督邮这段可太解气了。
那督邮就是个势利眼,想欺负刘备这个小官。
张飞可不管那些,直接上去就是一顿抽,这暴脾气就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炸。
不过也能看出来,这哥仨在官场里可不好混,到处都是这种恶心人的家伙。
再看何国舅想杀宦官,这宦官在当时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在朝廷里捣乱。
这两拨人的事儿就感觉整个朝廷乱成一锅粥了,忠臣想做事难,奸臣到处搞破坏,我就想啊,这时候就得有像刘关张这样的英雄来搅搅局,把这浑水给澄清澄清。
三、第三章: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董卓一出场就不是个善茬,那大老粗的样子,还特别横。
在温明园里直接就呵斥丁原,感觉自己是天下老大似的。
然后那个李肃,用金珠宝马就把吕布给忽悠了。
吕布这小子,也是个见利忘义的主儿,为了点好处就把自己义父丁原给杀了。
我当时就想,这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是人品真是不咋地。
就像现在那些为了钱出卖朋友的人一样,让人瞧不起。
不过董卓得到吕布可就更嚣张了,整个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了。
四、第四章: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把汉帝给废了,自己立了个小皇帝,这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汉朝的天下算是被他搅得更乱了。
曹操这个时候就出场了,他想去刺杀董卓,还献刀。
曹操这个人可太狡猾了,虽然刺杀没成功,但是他能随机应变,编个谎话就跑了。
这让我觉得曹操是个有胆识又聪明的人,他知道董卓是个大祸害,想要为民除害。
三国演义每章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80072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4.png)
三国演义每章内容概括在《三国演义》中,每一章都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人物形象。
下面将对《三国演义》中每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讨伐董卓。
此章主要描述了三位主要英雄人物的结义过程,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忠义仁义。
第二章,吕布勇战呂布。
吕布勇战呂布,最终被吕布所败。
此章主要描述了吕布的勇武和个人魅力,以及他与吕布的对决,展现了吕布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三章,祸起萧墙貂蝉拜月。
貂蝉入曹家,与吕布的恩怨情仇。
此章主要描述了貂蝉与吕布的恩怨情仇,以及她与曹操的纠葛,展现了她的美貌和智慧。
第四章,庐江破周郎赔了夫人。
周瑜与黄盖联手打败曹操,让曹操吃了大亏。
此章主要描述了周瑜与黄盖的联手策划,以及他们对曹操的精心布局,展现了他们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第五章,曹操乌巢夜袭袁绍。
曹操乌巢夜袭袁绍,最终大败袁绍。
此章主要描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智谋,以及他对袁绍的夜袭计划,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谋。
第六章,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得到了诸葛亮的帮助。
此章主要描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诚意,以及诸葛亮的智谋和才华,展现了刘备的谋略和诸葛亮的才华。
第七章,孙权三让徐州。
刘备三让徐州给孙权,最终孙权得到了徐州。
此章主要描述了孙权对徐州的争夺和刘备的让步,展现了孙权的谋略和刘备的仁义。
第八章,曹操乘乱追刘备。
曹操乘乱追刘备,最终刘备成功逃脱。
此章主要描述了曹操对刘备的追击和刘备的逃脱,展现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刘备的机智。
第九章,关云长单刀赴会。
关羽单刀赴会,最终被曹操所俘。
此章主要描述了关羽的义气和忠诚,以及他与曹操的交锋,展现了关羽的豪情和忠义。
第十章,吕布奉先挟天子。
吕布奉先挟天子,最终被曹操所杀。
此章主要描述了吕布的野心和权谋,以及他与曹操的斗争,展现了吕布的野心和曹操的智谋。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每章的内容概括,每一章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8a826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5.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杰作,特别是它描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展现了各种文化、政治、经济和战争的方面。
第一章,标题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整部小说中最有名的一章。
本文将对这一章进行读书笔记。
首先,本章首次提到了三国演义的主题:英雄。
在本章中,三位主人公关羽、张飞和刘备结为兄弟,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草根逆袭的艰难岁月。
他们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表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中最重要的品质:义字。
结拜为兄弟,就是要以忠实和诚实等美好品质,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其次,本章描绘了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的性格特征。
关羽是三人中最遵守规矩的人,他在读书时学会了很多用武器和军事中的知识,也成为了了不起的武将。
张飞则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在幼年时失去双亲,所以他希望通过结拜兄弟的形式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失。
而刘备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自认为比其他人都聪明,但他也很有信心能够成功。
这些性格特征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也是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取得成功的特质。
此外,本章也描述了黄巾军,这是该书中的主要反面人物,也是整个三国时期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黄巾军反抗中央政府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刻。
这场叛乱反映了农民的不满,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秩序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在本章中黄巾军败了,但他们后来在整个演义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本章的结尾——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描写,同时也是全书中最重要的战争。
刘备和他的兄弟们为反抗黄巾军而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中的敌人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完整的军事品质,这使得刘备和他的兄弟更具备人物特点和人格魅力,而且在笔者笔下出色地展现了友情、勇气、荣誉和典范。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一章是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首次展示了三位英雄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也描绘了黄巾军和反叛的历史事件。
战争描写很恰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296d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6.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译文
在涿郡,刘备听说有个名叫张飞的乡亲在当地招募义兵,便去投奔他。
见面后,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当天就在张飞的庄园里一起喝酒谈天。
这时,一个身高一米九左右的壮汉推着车子来到庄园,原来这人是刘备的同乡关羽。
关羽告诉刘备,他因为看不惯乡里有个恶霸仗势欺人,就把这个家伙用刀杀了,从那时起被迫逃难江湖,到现在快五六年了吧。
听说这里要召募兵士,所以专门去城里应募。
刘备把自己的平生大志对关羽说了,关羽十分高兴。
三人喝完酒后一同来到庄园的后园,看到一片桃花园,此时正是桃花盛开时节。
于是三人决定在桃花园中祭拜天地,三人跪下对天发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誓毕,三人同回张飞庄上准备人马不提。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关羽张飞投奔朱儁军前效力。
三人因表现出色,被朱儁表奏朝廷,得了个小官。
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刘备被封为平原令。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54e2b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3.png)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这个章节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义兄弟为开始。
他们发誓要共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为百姓谋福利。
随后,刘备在曹操庐江攻打黄巾军,成功收服一部分黄巾军将士,从而得到了更多支持。
第二章:吕布与貂蝉这一章节主要讲述吕布与貂蝉的故事。
吕布是当时有名的猛将,貂蝉是信奉董卓的美女。
吕布为了得到貂蝉,答应了董卓的要求,并保护了他。
但最终,吕布被曹操击败,貂蝉也离开了他。
第三章:火烧连营这个章节描述了董卓火烧洛阳的故事。
董卓意图,但被各路诸侯所不满,于是联合发兵讨伐。
在刘备、关羽、张飞的带领下,曹操与袁绍一起合作,火烧了董卓的连营,最终成功推翻了董卓政权。
第四章:关公赴义这一章节记述了关羽离开曹操投奔刘备的故事。
关羽义不容辞,不顾曹操的好意,决定离开曹操投奔刘备。
这表现了关羽的忠诚和义气。
第五章:宴会铜雀台这个章节讲述了董卓宴请各路诸侯的故事。
董卓在铜雀台举行盛大宴会,诸侯争相前往参加。
诸侯们在宴会上展示了各自的权谋和智慧,暗中密谋对付董卓。
第六章:义释曹操这一章节描述了关羽在曹操手下的叛变和义释曹操的故事。
关羽因为曹操对刘备的不公,决定离开曹操。
但在离开时,关羽知道曹操有一个重要的人被囚禁,于是义释曹操。
这展现了关羽的忠义和仁德。
第七章:白马将军挂帅这个章节讲述了赵云担任白马将军的故事。
刘备为了筹集粮草和帮助被困的百姓,派赵云前往荆州。
赵云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任务,成为了白马将军。
......(文档继续)。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cc04d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f.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小说家罗
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三国时代的政治
斗争、战争和人物传奇。
第一章主要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黄巾起义的
情况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
第一章开始时,黄巾起义已经爆发,天下大乱。
在这个时候,
朝廷内外充斥着贪官污吏,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朝廷派遣
大将何进前往镇压黄巾起义,但因为其贪污腐败,导致部下士兵不满,最终被黄巾军所杀。
此时,朝廷内外的腐败已经到了极点,社
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同时,曹操、袁绍、刘备等英雄豪杰也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
曹操本是沛国相,他勇猛果敢,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深得百姓拥戴。
袁绍则是冀州牧,他家世显赫,人脉广泛,拥有雄厚的实力。
刘备则是中山大姓,他性情仁厚,深受百姓爱戴。
这三位英雄豪杰
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后来三国鼎立的主要势力。
在这个乱世中,各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黄巾,但也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曹操、袁绍、刘备三人之间的明争暗
斗,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第一章主要是描写了黄巾起义的背景和各路英雄豪杰的崭露头角。
这一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气氛紧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要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891e20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5.png)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要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如下:
1.《三国演义》第一回以汉朝末年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
三结义,展示了三个英雄人物的乱世纷争。
2.刘备是一个仁德的形象,他关心百姓,受到人们的爱戴。
在桃园三结义中,他表现
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关羽是一个忠义的形象,他对刘备忠诚不二,为了维护兄弟情义,他不惜冒着生命
危险。
在桃园三结义中,他表现出了勇猛无畏的气概。
4.张飞是一个勇猛的形象,他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在桃园三结义中,他表现出了豪
爽直率的性格。
5.通过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后来的战争中
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6.《三国演义》第一回通过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表现了乱世之中人与人
之间的信任和忠诚,以及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精神。
以上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读书笔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思考。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2928685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15.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便描绘了三位英雄豪杰结义除暴安良的故事,下面是一些精彩的好词好句。
1. 震惊四座:指震撼了周围四个座位的人,形容声势浩大。
例句:张飞一声暴喝,震惊四座,敌军临阵退缩。
2. 轰轰烈烈:形容气势浩大、声势热烈。
例句:三位好汉结义,轰轰烈烈,宛如雷霆万钧。
3. 雄心壮志:形容雄心壮志、志向远大。
例句:刘备心怀雄心壮志,立志要成为一代英雄。
4. 磊落豪爽:形容性格豪放、坦率直爽。
例句:关羽为人磊落豪爽,言行一致,深受人们敬仰。
5. 勇猛无比:形容极为勇猛,无人可比。
例句:张飞勇猛无比,手持丈八蛇矛,所向披靡。
6. 远见卓识:形容眼光高远、见识卓越。
例句:诸葛亮远见卓识,谋略高超,为刘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 振聋发聩:形容言语之威势极大,能够震动聋人听力。
例句:刘备在桃园之盟上的誓言振聋发聩,令人感受到他的决心与信念。
8. 义薄云天:形容义气之重,义不容辞。
例句:三位英雄豪杰义薄云天,不顾个人安危,为民除害。
- 1 -。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475c9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1.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第二章读后感一、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读了第一章啊,就感觉像是被卷入了一场超级热血的大冒险开端。
先说这“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那可真是绝配。
刘备呢,虽然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心怀大志,就像那种看起来很普通但其实怀揣着超级梦想的人。
关羽,一脸的正气,那长长的胡子就像是他忠诚和勇猛的标志。
张飞啊,是个莽撞又直爽的猛汉,嗓门估计大得像打雷。
他们三个在桃园里结义,就好像是命运把三个不同风格但又都超有个性的人凑到了一起,然后一拍即合,说“咱们以后就是兄弟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感觉就像我们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角色扮演,然后特别认真地说“咱们以后就是一起闯荡江湖的大侠”一样,不过人家可是来真的,这一结义可就是要干大事的。
再看“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黄巾军那是闹得沸沸扬扬,就像一群突然冒出来捣乱的小怪兽。
而刘关张这哥仨就像是超级英雄闪亮登场。
刘备那把双股剑,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在战场上那是虎虎生风。
他们打黄巾军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到那种激烈的场面,刀光剑影的,黄巾军估计都被他们的气势给吓懵了。
这哥仨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本事,首立战功,就像是在游戏里刚开局就拿了个一血,一下子就打出了名气,让人觉得“哟,这几个家伙可不得了”。
这一章就像是一个精彩故事的开场锣鼓,敲得那叫一个响亮,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他们还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二、第二章: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二章也是相当精彩,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先说说“张翼德怒鞭督邮”。
这张飞的暴脾气啊,就像一点就着的炮仗。
督邮那家伙,一看就是个作威作福的小人,想着刁难刘备,他肯定没想到张飞可不吃这一套。
张飞直接把督邮绑起来,一顿鞭子猛抽,那场面肯定特别解气。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就在想,这张飞也太猛了,不过也真是个有血性的汉子。
他可不管你什么官不官的,欺负我大哥就是不行。
就像我们平时看到有人欺负自己的朋友,总有那种特别冲动想上去给对方点颜色看看的想法,张飞可就是把这种想法直接付诸行动了。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b94ff84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2.png)
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张角带领黄巾军起义造反。
幽州发榜招军,刘备因看榜文与张飞结识,又在客店中认识了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于桃园中结义。
三人打造兵器,训练乡勇,投幽州太守刘焉,并大败黄巾军于涿郡。
后救青州,刘备出奇兵设埋伏,二败黄巾军。
刘备又去助卢植,得其命前往颖川打探消息。
颖川守将皇甫嵩、朱俊采用火攻,黄巾军慌乱逃败之时,又被曹操截杀一阵。
刘备复回途中,却遇卢植遭奸佞陷害,被押解京城问罪。
刘备遂回涿郡,途遇黄巾军追杀董卓败军。
三人杀退黄巾军,救了董卓,却得董卓傲慢相待。
《三国演义》中第一章的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中第一章的好词好句](https://img.taocdn.com/s3/m/9f7c8f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c.png)
《三国演义》中第一章的好词好句好词:
1. 妄自菲薄:形容过于小看自己,自卑自责。
2. 智取陈仓:用智慧成功攻取陈仓。
3. 七擒七纵:形容诸葛亮用巧妙的计策七次捉住孟获,又七次放了他,使他最终心悦诚服。
4. 六出祁山:诸葛亮六次亲自率兵上山攻打魏国。
5. 舌战群儒:诸葛亮以卓越的口才和智慧,与众多儒生进行辩论,并最终说服他们。
好句:
1.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 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5.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第一章中的一部分好词好句,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极高,整本书中都充满了精彩的语言和情节。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56f357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d.png)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臂之力、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
• 附:关于魏延 • 诸葛亮: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 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 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患。 • 《三国志· 杨仪传》:“亮深惜(杨)仪之才干, 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 废也。” •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 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 衷心常凛凛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
• 一、奸雄曹操
• 《述志令》:“设使 国家无有孤,不知当 几人称帝,几人称 王。” • 苟天命在孤,孤将为 周文王矣。 • 陈琳《为袁使君讨曹 檄》 • 文天祥:“欲了男儿 事,几无儿女情。”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
二、枭雄刘备 曹操:“方今天下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今吾与水火相敌者, 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 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 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 可成…… 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于 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 后必归将军。
• 三国志演义的来源:1、 史籍:陈寿《三国志》、 裴松之《三国志注》、资 治通鉴、通鉴纲目。 • 2、民间传说、说话和戏 剧 • 李商隐《骄儿诗》:“或 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 霍四究说三分,尹常卖说 五代史 • 最早的三国故事话本:元 至治(1321-1323)年间 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
• 《淮南子· 泰族训》:“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 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 • 刘劭《人物志》:“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 人谓之雄。” • 毛宗岗:古史甚多,而独贪看《三国志》者, 以古今才人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观才与不 才敌,不奇;观才与才敌,则奇。观才与才敌, 而一才又遇众才之匹,不奇;观才与才敌,而 众才尤让一才之胜,则更奇。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和版本
• 小说对历史的改写: • 史书上说周瑜“性度恢廓, 大率为得人”。 • 孙权:(瑜)“文武畴略, 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 恐不久为人臣耳。”
• 李端《听筝》:鸣筝金 粟柱,素手玉房前。欲 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国形势图
二、成书
• 最早刊本:明嘉靖元年(1522),题名为《三 国志通俗演义》。 •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 庸愚子《序》:“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 毛宗岗《序》:“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 经史相表里”
关羽身上兼有四种神性,包括战
神、辟邪神、行业神、武财神 。 忽闻空中有人叫曰:“云长久住 下方也,兹玉帝有诏,勿与凡夫较 胜负矣。”关公闻言顿悟,遂不恋 战,弃却刀马,父子归神 。 德智配三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精魂照万古生而为英死而为神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 忘炎帝 /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 微处不愧青天
中的仁义思想,上到国家,下 到个人,都需要这种高尚的政 治和伦理感情; 精髓之二,就是像诸葛亮那样,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与冥 冥中的命运抗争的不屈服精神。
104回:自觉秋风吹面,彻骨 生凉,乃长叹曰:吾直不能临 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 极!
三国志演义的成就与影响
《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 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重点难点 参考书目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版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倾向与主题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中的人物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思考题
重点难点
• 重点:三国志演义的 倾向与主题 • 难点:拥刘反曹倾向 的文化内涵,儒家仁 政思想与民间道德伦 理思想的结合。
参考书目
马超
只见一位少年将 军,面如冠玉, 眼如流星,虎体 猿臂,彪腹狼腰, 手执长枪,坐骑 骏马,从阵中飞 出。
许褚
59回:褚奋威便砍 马超,超闪过,一 枪望褚心窝刺来。 褚弃刀将枪挟住, 两个在马上夺枪。 许褚力大,一声响, 拗断枪杆,各拿半 截在马上乱打。
三国志演义的人物
• 四、关羽
• 陈寿:“关羽、张飞皆 称万人之敌,为世虎 臣。” • 矜其骄气,陵轹于人, 始有大功,志骄意逸。 • 明万历:三界伏魔大神 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 清顺治:忠义神武关圣 大帝
中国最大的关帝庙:山西解州关帝庙
自周至宋的戟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一、成就 1、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 2、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 3、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
说。 二、影响 效法三国:1、更接近史书。 2、野史,注重英雄人物。如 水浒,说唐、说岳等。
三、三国的精髓之一,是其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
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 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三国志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2、刘备是否虚伪?
3、谈谈关帝信仰的文化意义
二、民间的仁政理想:拥刘反曹, 即拥护刘备所代表的仁义、正统, 反对曹操所代表的残暴、篡逆。
三、拥刘反曹的原因: 1、官方的正统观念;2、民
众对仁政的向往。 3、儒家道 德伦理;4、诸葛亮的个人魅力。
三国志演义的倾向与主题
• 《三国志· 蜀志》: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 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 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 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 。 • 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可谓识治之 良才,管、萧之匹亚也。然连年动众,未能成 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亮才于治 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元》:“弓鞋出洞房, 金莲款步忙,我安排 着语言的当,到帐前 拜见关张”,“忙斟 琥珀觞,高扳着小叔 央”,“若遇英雄我 立在傍,我两人此夜 明蟾须共赏” 。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倾向和主题
一、儒家正统思想的产物
以曹魏为正统
以蜀汉为正统
陆游诗:“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 运、僭国之称。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 也。闰运者何?晋是也。魏之不得为正统者何也?论地则 以中原为主,论理则以刘氏为主。”所以“不得但以光武 之混一为正统,而谓昭烈之偏安非正统也”。
•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 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年。 • 刘逸生《真假三国纵横谈》,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 李福清《三国演义与民间文 学传统》,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 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第一节 成书与版本
• 一、从历史到小说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 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小说所引曹植《铜雀台赋》 云:“立双台于左右兮, 有玉龙与金凤,揽‘二 桥’于东南兮,乐朝夕 之与共。”
三、诸葛亮 三绝:诸葛亮 “智绝”;曹操“奸绝”;关羽 “义绝”。 鲁迅: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 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见矣。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
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果见孔明坐 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 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 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