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诊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垂体瘤的有利武器: • 直接征象:平扫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延迟于正常垂体组织强化; • 间接征象:垂体上缘局部隆起
鞍底倾百度文库 垂体柄偏斜
垂体PRL瘤治疗目的
• 纠正高PRL血症,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 去除或显著缩小垂体肿瘤; • 解除垂体肿瘤对视交叉、颅神经的压迫; • 恢复腺垂体功能; • 预防病情的复发或进展;
垂体腺瘤相关原癌/抑癌基因
Acta Neuropathol2006,11:17
垂体腺瘤发生机制示意图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 and metab , 2006,2(4):221
PRL瘤流行病学背景
• 人群发病率 1-7/万人; • 20-50岁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1:10; • >50岁患者男女发病率类似; • 由于症状隐匿,男性患者大腺瘤更多见;
垂体疾病的诊断流程(1)
• 内分泌功能状态的判断-定性诊断
涉及哪个(些)内分泌轴的疾病? 内分泌轴或靶腺功能状态?亢进?低减?
• 定位诊断
病变的部位?(MRI/CT/视野等)
• 病变性质的确定
肿瘤?增生?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垂体腺瘤
• 特指来源于腺垂体细胞的肿瘤; • 患病率高(10~25%),有临床治疗意义
的较少(1/1064); • 良性肿瘤占绝大多数; • 垂体腺瘤仍保持与下丘脑部分生理联系; • 分泌与生理状态下结构一致的激素;
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资料
• 占颅内肿瘤的10%~25%;
• 尸检或影像学垂体腺瘤检出率17%~25%;
• 临床垂体腺瘤:PRLoma 40%~50%
GHoma 15%~20%
多巴胺激动剂的不良反应
•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 • 头痛、头晕、困倦、兴奋、幻觉等
分次、小剂量与餐同服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耐 受不良反应并坚持药物治疗,治疗剂量2.5mg- 15mg,但80%以上的患者使用低于7.5mg的剂 量能够降低PRL水平,并使肿瘤缩小;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垂体PRL瘤的诊断
• 临床表现: • 血清PRL水平升高; • 影像学检查:MRI • 腺垂体分泌功能以及高PRL血症并发症的评价:
骨密度、视力、视野等 • 潜在合并MEN-1可能:胰腺、甲状旁腺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1) -育龄女性患者
• 月经紊乱:稀发、闭经,不育; • 泌乳:触发或自发、单侧或双侧、持续或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垂体瘤的诊疗
垂 体 (pituitary gland)
• 位于蝶鞍内的重要内分泌腺体; • 平均重量600~750mg左右,大小
1.2*1.0*0.5cm • 分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 • 腺垂体受下丘脑激素的调节分泌GH、PRL、
ACTH、TSH、LH、FSH;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 分泌的ADH;
间断; • 体重增加; • E2减少症状: 乳房子宫萎缩、性欲减退等 • 骨量减少;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2) -男性患者
• 性功能减退: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无精 • 胡须生长减慢、减少; • 乳房发育、泌乳:少于1/3患者,触发泌乳; • 睾丸软而小; • 体重增加;肌肉量减少 • 骨量减少;
• 新型麦角生物碱衍生物,更高的D2受体选择 性和亲和力;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3) -压迫和正常垂体功能减低表现
• 常见于大腺瘤; • 头痛、视野缺损、视力下降: • 累及颅神经:眼睑下垂、瞳孔光反射消失、
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 • 垂体正常分泌功能受损: • 可能的垂体瘤卒中表现: • 部分PRL-GH混合瘤:可合并肢大的表现
垂体PRL瘤的影像学检查
垂体PRL瘤的治疗方法
• 内科药物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 • 放射治疗; • 其他探索性治疗方法;
垂体PRL瘤的药物治疗
现在若还是建议对垂体泌乳素瘤首选手 术治疗是不可思议的,多巴胺激动剂治疗 由于其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少已经得到公认。
---《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
垂体PRL瘤治疗药物
• 麦角(ergot)衍生物:溴隐亭(Bromocriptine) 卡麦角林(Cabergolin) 培高利特(Pergolide)
ACTHoma 15%~20%
NFPA
20%
TSHoma 低于1%
垂体腺瘤分类
• 功能:无功能性/功能性垂体腺瘤 • 形态大小:微腺瘤/大腺瘤 • 生长方式: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 • 组织学: • 超微结构: • 临床病理学: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 单纯下丘脑激素分泌异常不致病; • 垂体腺瘤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异常:如细胞增殖抑
• 非麦角衍生物:诺果宁(Qunigolide)
多巴胺激动剂作用机制
• 通过与其在垂体PRL细胞上D2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腺苷环化 酶活性的作用,进而抑制PRL分泌。
• 通过与下丘脑多巴胺受体结合增加PIF分泌,进而抑制垂体 PRL的分泌。
• 通过抑制细胞的分泌、基因转录、PRL合成的作用使肿瘤 细胞体积缩小。
• 通过使血管纤维化和部分细胞的坏死、以及抗有丝分裂作 用使肿瘤体积缩小。
应用最早及最广泛的DA激动剂 -溴隐亭
• 甲黄酸2-溴-a-麦角隐亭 • 1967年发现,1971年开始临床观察 • 口服吸收良好,血浆半衰期3-4h • 最大作用在5-8h,持续作用8-12h • 90-96%与血浆蛋白结合 • 90%经胆汁排泄,6%经肾脏排泄
制因子的基因表观遗传学沉默; • Reticulin 网络的缺陷可导致细胞在形态学上从增
生到腺瘤;
• GNAS、FGFR-4、PTTG等基因缺陷与垂体腺瘤
的发生密切相关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 and metab , 2006,2(4):221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有明确基因定位的综合症:MEN-1、McCuneAlbright syn、Carney syn •已知与垂体瘤相关的基因缺陷:Ghoma(GNAS)、 Pituitary Adenoma(PTTG1)、PRLoma(Hst) •原癌基因激活:ras、p53、PKC、 •抑癌基因失活:Rb 环境因素: •射线 •雌激素?
信号;延迟于正常垂体组织强化; • 间接征象:垂体上缘局部隆起
鞍底倾百度文库 垂体柄偏斜
垂体PRL瘤治疗目的
• 纠正高PRL血症,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 去除或显著缩小垂体肿瘤; • 解除垂体肿瘤对视交叉、颅神经的压迫; • 恢复腺垂体功能; • 预防病情的复发或进展;
垂体腺瘤相关原癌/抑癌基因
Acta Neuropathol2006,11:17
垂体腺瘤发生机制示意图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 and metab , 2006,2(4):221
PRL瘤流行病学背景
• 人群发病率 1-7/万人; • 20-50岁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1:10; • >50岁患者男女发病率类似; • 由于症状隐匿,男性患者大腺瘤更多见;
垂体疾病的诊断流程(1)
• 内分泌功能状态的判断-定性诊断
涉及哪个(些)内分泌轴的疾病? 内分泌轴或靶腺功能状态?亢进?低减?
• 定位诊断
病变的部位?(MRI/CT/视野等)
• 病变性质的确定
肿瘤?增生?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垂体腺瘤
• 特指来源于腺垂体细胞的肿瘤; • 患病率高(10~25%),有临床治疗意义
的较少(1/1064); • 良性肿瘤占绝大多数; • 垂体腺瘤仍保持与下丘脑部分生理联系; • 分泌与生理状态下结构一致的激素;
垂体腺瘤的流行病学资料
• 占颅内肿瘤的10%~25%;
• 尸检或影像学垂体腺瘤检出率17%~25%;
• 临床垂体腺瘤:PRLoma 40%~50%
GHoma 15%~20%
多巴胺激动剂的不良反应
•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 • 头痛、头晕、困倦、兴奋、幻觉等
分次、小剂量与餐同服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耐 受不良反应并坚持药物治疗,治疗剂量2.5mg- 15mg,但80%以上的患者使用低于7.5mg的剂 量能够降低PRL水平,并使肿瘤缩小;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垂体PRL瘤的诊断
• 临床表现: • 血清PRL水平升高; • 影像学检查:MRI • 腺垂体分泌功能以及高PRL血症并发症的评价:
骨密度、视力、视野等 • 潜在合并MEN-1可能:胰腺、甲状旁腺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1) -育龄女性患者
• 月经紊乱:稀发、闭经,不育; • 泌乳:触发或自发、单侧或双侧、持续或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垂体瘤的诊疗
垂 体 (pituitary gland)
• 位于蝶鞍内的重要内分泌腺体; • 平均重量600~750mg左右,大小
1.2*1.0*0.5cm • 分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 • 腺垂体受下丘脑激素的调节分泌GH、PRL、
ACTH、TSH、LH、FSH;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 分泌的ADH;
间断; • 体重增加; • E2减少症状: 乳房子宫萎缩、性欲减退等 • 骨量减少;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2) -男性患者
• 性功能减退: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无精 • 胡须生长减慢、减少; • 乳房发育、泌乳:少于1/3患者,触发泌乳; • 睾丸软而小; • 体重增加;肌肉量减少 • 骨量减少;
• 新型麦角生物碱衍生物,更高的D2受体选择 性和亲和力;
垂体PRL瘤的临床表现(3) -压迫和正常垂体功能减低表现
• 常见于大腺瘤; • 头痛、视野缺损、视力下降: • 累及颅神经:眼睑下垂、瞳孔光反射消失、
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 • 垂体正常分泌功能受损: • 可能的垂体瘤卒中表现: • 部分PRL-GH混合瘤:可合并肢大的表现
垂体PRL瘤的影像学检查
垂体PRL瘤的治疗方法
• 内科药物治疗; • 外科手术治疗; • 放射治疗; • 其他探索性治疗方法;
垂体PRL瘤的药物治疗
现在若还是建议对垂体泌乳素瘤首选手 术治疗是不可思议的,多巴胺激动剂治疗 由于其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少已经得到公认。
---《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
垂体PRL瘤治疗药物
• 麦角(ergot)衍生物:溴隐亭(Bromocriptine) 卡麦角林(Cabergolin) 培高利特(Pergolide)
ACTHoma 15%~20%
NFPA
20%
TSHoma 低于1%
垂体腺瘤分类
• 功能:无功能性/功能性垂体腺瘤 • 形态大小:微腺瘤/大腺瘤 • 生长方式: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 • 组织学: • 超微结构: • 临床病理学: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 单纯下丘脑激素分泌异常不致病; • 垂体腺瘤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异常:如细胞增殖抑
• 非麦角衍生物:诺果宁(Qunigolide)
多巴胺激动剂作用机制
• 通过与其在垂体PRL细胞上D2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腺苷环化 酶活性的作用,进而抑制PRL分泌。
• 通过与下丘脑多巴胺受体结合增加PIF分泌,进而抑制垂体 PRL的分泌。
• 通过抑制细胞的分泌、基因转录、PRL合成的作用使肿瘤 细胞体积缩小。
• 通过使血管纤维化和部分细胞的坏死、以及抗有丝分裂作 用使肿瘤体积缩小。
应用最早及最广泛的DA激动剂 -溴隐亭
• 甲黄酸2-溴-a-麦角隐亭 • 1967年发现,1971年开始临床观察 • 口服吸收良好,血浆半衰期3-4h • 最大作用在5-8h,持续作用8-12h • 90-96%与血浆蛋白结合 • 90%经胆汁排泄,6%经肾脏排泄
制因子的基因表观遗传学沉默; • Reticulin 网络的缺陷可导致细胞在形态学上从增
生到腺瘤;
• GNAS、FGFR-4、PTTG等基因缺陷与垂体腺瘤
的发生密切相关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 and metab , 2006,2(4):221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有明确基因定位的综合症:MEN-1、McCuneAlbright syn、Carney syn •已知与垂体瘤相关的基因缺陷:Ghoma(GNAS)、 Pituitary Adenoma(PTTG1)、PRLoma(Hst) •原癌基因激活:ras、p53、PKC、 •抑癌基因失活:Rb 环境因素: •射线 •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