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基本概念知识讲解
光线与曝光的基础知识
光线与曝光的基础知识摄影是一门利用光线来记录世界的艺术,而了解光线与曝光的基础知识对于拍摄出优质照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光线的特性以及如何正确曝光照片的方法。
一、光线的特性1. 光线的颜色光线由不同波长的光子组成,不同的波长对应了不同的颜色。
在拍摄中,白平衡的调整可以消除色温的影响,使照片还原真实的颜色。
2. 光线的方向光线的方向对于拍摄的效果至关重要。
侧光、背光和正对光都会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和明暗对比。
合理运用光线的方向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细节和形状。
3. 光线的强度光线的强度指的是照射到被摄物体上的光的数量。
强光和弱光条件下的拍摄方式会有所不同。
掌握曝光的技巧可以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获得正确的照片亮度。
二、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的数量和质量。
正确的曝光可以保证照片的明暗适中,细节得以保留。
1. 快门速度(时间)快门速度指的是相机镜头打开的时间长度。
快门速度的选择会影响到照片的亮度和动态效果。
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的物体,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产生动感模糊效果。
2. 光圈大小(孔径)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机镜头的聚光能力。
较大的光圈能够聚集更多的光进入相机,使照片更亮。
同时,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照片的景深效果。
较大的光圈可以产生浅景深,将焦点置于被摄物体上,而较小的光圈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
3. 感光度(ISO)感光度指的是相机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程度。
较高的感光度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中拍摄,但会引入噪点。
选择适当的感光度可以保证照片的细节清晰,背景噪点较少。
三、曝光的调整1. 手动曝光模式在手动曝光模式下,摄影师可以根据光线条件进行独立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
通过合理地调整这三个参数,可以得到准确且符合预期的曝光效果。
2. 自动曝光模式相机的自动曝光模式提供了一系列预设的配置选项,如自动快门优先、自动光圈优先和自动感光度等。
摄影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选择适合的自动曝光模式,相机会根据光线条件进行相应的曝光调整。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光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光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一、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以及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二、光的反射光线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可以用平面镜、曲面镜等来实现。
三、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其中,n₁和n₂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四、光的色散光线在经过一个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角不同而发生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造成的。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分光和彩虹的形成。
五、光的透射当光遇到透明介质的表面时,一部分光进入介质,称为透射光。
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性质。
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平面镜可以用于观察周围环境;曲面镜可以用于放大、缩小、矫正视力等;折射望远镜和显微镜则可以扩大远物和观察微小物体。
七、光的颜色和人眼人眼能够感知不同波长的光,从而识别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三原色理论,我们知道红、绿、蓝是人眼能够感知的三个基本颜色。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的混合,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八、光的光程差和光程光程差是指光在两个点之间传播所经过的距离差,可以用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光程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所需的时间或距离。
九、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干涉条纹的性质,干涉可分为等厚干涉和薄膜干涉。
十、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时发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复习第一节 光沿直线传播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情况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若介质不是同种均匀的光线会发生偏折,也就是折射。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和日食月食。
5、小孔成像: 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的形状对成像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
物远像小,屏远像大。
像的大小会改变,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小。
当屏与小孔的距离越远时,光屏上的像越大。
当物与小孔的距离跟屏与小孔的距离相等时,像跟物大小相等。
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c 表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小取3×108m/s 。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的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32。
第二节 光的反射1、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返回原介质,叫做光的反射。
2、如图是一束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光的反射入射光线是AO ,反射光线是OB ,法线是ON ;(注意箭头指向)入射角是∠AON,反射角是∠NOB 。
当入射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0,反射角为00.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AOM ,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是∠BOP 。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在回答时一定要注明是什么现象,光路可逆)4、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5、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的现象叫做漫反射。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1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物理光现象知识点归纳2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
高二物理选修一光学知识点
高二物理选修一光学知识点光学是高二物理选修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光的性质、光的传播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物理选修一中的光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光的基本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即光速,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以表现为波动,也可以表现为粒子。
在光学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光的波动性质,如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二、光的传播1. 直线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现象来解释。
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成像的基础,也是光学仪器设计的重要依据。
2. 反射当光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是指光在光滑表面上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相等;漫反射则是指光在粗糙表面上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遵循斯涅尔定律。
折射现象是透镜成像的基础,也是解释彩虹等自然现象的关键。
三、光的干涉和衍射1. 干涉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分为构造性干涉和破坏性干涉。
构造性干涉是指两个波峰或两个波谷相遇,光强增强;破坏性干涉是指波峰与波谷相遇,光强减弱。
干涉现象是精密测量和光纤通信等领域的重要原理。
2. 衍射当光波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会发生弯曲和展开,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现象的特点是光波在障碍物的边缘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衍射现象是研究光波特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制造光栅和研究微观结构的基础。
四、光的偏振偏振是光波振动方向的选择性。
自然光是偏振方向随机的光波,而偏振光则是振动方向有序的光波。
通过使用偏振片,可以选择性地过滤掉特定方向的光波,从而获得偏振光。
偏振现象在液晶显示、3D电影以及光学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1: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研究光的传播的理想化模型。
4: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1)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大小关系。
(4)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5.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知识点2: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体的表面的时候,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线共面)。
3.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二者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说明:(1)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2)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线合一。
什么是光线?请解释光线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什么是光线?请解释光线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光线是指电磁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能量。
光线通常是指可见光,即人眼可以感知到的电磁波,但也可以泛指其他的电磁辐射。
光线的来源有多种。
最主要的来源是太阳,太阳释放出大量的电磁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
光线还可以来自其他光源,例如火焰、灯泡等。
这些光源产生光线的原理通常涉及物体的加热或激发状态。
光线的传播方式有两种:直线传播和散射传播。
在理想条件下,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会沿直线传播,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定律所决定的。
然而,在不均匀介质中,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导致传播方向的改变。
折射是指光线在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的方向改变。
当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介质的光密度不同会导致光线的速度改变,从而引起折射现象。
这是光线在水中弯曲或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看起来被折断的原因。
反射是指光线与物体表面碰撞后发生的方向改变。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在与物体表面碰撞时,会以与表面法线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镜子或光亮的物体,因为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它们。
除了折射和反射,光线还可以经历散射。
散射是指光线在碰撞或穿过物体时被散开的现象。
散射可以使光线改变传播方向和波长。
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散乱在大气中的阳光,也是为什么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
总之,光线是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其来源包括太阳和其他光源。
光线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以及散射。
对于人类而言,光线是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五章光现象知识点
第五章光现象知识点第一节光的传播1. 光源:概念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人造光源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对光源的理解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等2.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时,不要让激光照射在眼睛上!(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均匀的介质。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实际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4)影子的形成:①影子的形成条件:一是光沿直线传播;二是遇到不透明物体;②影子的特点: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似;③影子现象:日食、月食、日晷、无影灯。
(5)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它成在屏上的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所成物体的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远近有关。
3. 光速:(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0×108m/s,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宇宙最快的速度。
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0×108m/s。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光、声传播比较: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 c = 3.0×108m/s (真空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介质的密度越小,声速越小v声= 340m/s(空气中)光年:光在一年内所通过的距离,是一个长度单位。
1光年 = 9.4608×1012km。
第二节光的反射1.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有一部分光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光学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学所有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光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光学所有知识点的整理。
一、光线和光束1.光线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线性图像。
它是射线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2.光束是由多条光线组成,方向相同或有一定的范围。
3. 光线与光束的特点:(1) 光线沿直线传播;(2) 光束由多条光线组成;(3) 光线可用箭头表示,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4) 光线一般要标注入射点和反射点位置。
二、反射和折射1.反射是光线在到达物体表面后,按一定规律发生的反向传播现象。
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折射是指光线入射在一个介质表面上,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光线向另外一方向传播时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正弦值之比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
三、光的干涉1.光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的相互作用现象。
2.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
3.构成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彼此叠加时,互相增强而得到较大振幅的现象。
4.破坏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彼此叠加时,互相抵消而得到较小或完全没有振幅的现象。
四、光的衍射1.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后,沿各个方向传播现象。
2.当屏幕上出现许多亮暗相间的条纹时,就表现出了光的衍射。
五、偏振1.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的现象。
2.自然光是在各个方向上振动的,而偏振光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
3.偏振可以通过偏振器来实现,偏振器让一个方向的振动通过,把另一个方向的振动阻挡住。
六、色散1.色散是指光通过不同介质,因为折射率不同而发生的颜色分布现象。
2.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三原色,即红、绿、蓝,和光的衍射现象,例如彩虹。
以上为八年级物理光学所有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学好物理。
光线的知识点
光线的知识点光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关于光线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以及我们对光线的认识和应用。
1.光的本质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一定条件下,光可以表现出波动性,比如在干涉、衍射和折射等现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的波动特性。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光又表现出粒子性,比如在光电效应中,光的能量被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这就体现了光的粒子特性。
2.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每秒299,792,458米,通常称为光速。
这个速度是由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在19世纪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得出的结果。
光速的恒定性对于我们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3.光的折射和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的规律由斯涅尔定律描述,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而当光遇到一个界面时,一部分光线会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光线会继续传播。
这种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波在经过某些介质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偏折。
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折光棱镜效应。
色散现象使我们能够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这也是彩虹出现的原因。
5.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光在相遇时相互叠加形成明暗条纹的现象。
这是由于光波的波峰和波谷叠加或抵消造成的。
衍射现象是指光通过一个障碍物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这些现象使我们能够研究光的波动特性和光的相互干涉。
6.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在传播方向上只有一个特定的振动方向。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光是无偏振光,其中的光波振动方向是随机的。
通过透过偏振片,我们可以获得偏振光,其中的光波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
偏振光在许多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液晶显示器中。
光线艺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线艺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光线艺术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来源光线的来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
自然光来自太阳,它的强度和方向因季节、时间、天气等因素而变化。
人造光是人为产生的,可以通过灯具、闪光灯等设备来产生,可以被控制和调节。
2. 光线的色温光线的色温是指光线的颜色属性。
按照色温可将光线分为暖光和冷光。
暖光倾向于红色,冷光倾向于蓝色。
不同的色温会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因此在艺术创作中选择合适的色温是非常重要的。
3. 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对创作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光线的强度不仅影响影子的深浅和色调,还影响作品的整体明暗对比。
而光线的方向会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例如侧光、逆光、背光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4. 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在艺术创作中,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通过光线的反射和折射,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二、光线艺术在绘画中的应用在绘画中,光线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光线的理解和运用,画家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和色彩的施展,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存在感。
1. 光影对比光影对比是绘画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光线方向和强度的把握,画家可以在画面中表现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2. 光影的投射在绘画中,画家可以通过对光线的投射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例如在静物写生中,通过对物体的光影表现,可以使物体更加生动。
3. 光线的色彩效果光线对色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不同的光线色温,会使得画面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效果。
画家可以通过调节色彩的明暗和冷暖,来表现出光线的不同效果。
三、光线艺术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中,光线艺术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摄影师通过对光线的运用,可以使得摄影作品更加生动有力,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来产生出不同的照片效果,例如逆光可以制造出光影的轮廓效果,侧光可以产生出明暗的层次感。
2. 光线的色彩利用不同色温的光线,摄影师可以产生出不同的色彩效果,从而使得照片更加富有情感和层次。
灯光系统的基本物理知识
一、灯光系统的基本物理知识1、基本概念:光、光通量、光强、亮度、照度、色表、显色性、色温1)光:能引起视觉感应的辐射能,它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
人眼所感觉到的,是电磁波中很小的一部分,称为现光。
其波长一般在370-780nm之间。
(1nm=10-8m)。
现光分为红(780-630nm)、橙(630-600nm)、黄(600-570nm)、绿(570-490nm)、青(490-450nm)、蓝(450-430nm)、紫(430-370nm)。
人眼对波长555nm的黄绿光最敏感。
2)光通量:光通量的单位为“流明”,光通量通常用Φ来表示。
光通量是每单位时间到达、离开或通过曲面的光强度。
光通量是灯泡发出亮光的比率。
、3)光强:发光强度是指光源在指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也就是说光源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
符号用I表示,单位是candela(坎德拉)简写cd。
4)照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
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ux或Lx)。
用于指示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
5)亮度: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人眼从一个方向观察光源,在这个方向上的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之比,定义为该光源单位的亮度,即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亮度用符号L表示,亮度的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cd/m2)。
光源的明亮程度与发光体表面积有关系,同样的光强的情况下,发光面积大,则暗,反之则亮。
亮度与发光面的方向也有关系,同一发光面在不同的方向上其亮度值也是不同的,通常是按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进行计量的。
如在常用照明中,如果要降低被摄物的亮度,尤其是人物脸部,正常的做法是把灯的距离拉远一些,或者在灯前加上柔光纸,以减轻光线的强度。
6)色表:人眼观察到的光源所发出光的颜色。
7)显色性:照射到物体时所显示出来的颜色。
比如:路灯(荧光高压汞灯),远看它发的光又亮又白说明荧光高压汞灯的包表好。
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光的概念及性质1. 光的概念: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电磁波,波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人眼可见。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为光速,而在介质中速度会减慢。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时,根据反射定律,与法线夹角相等。
4. 光的折射:光线遇到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比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成正比。
二、光的光谱1. 光的光谱: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由短波长到长波长依次为紫、蓝、绿、黄、橙、红,这种颜色顺序称为光谱。
2. 光的颜色: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蓝光对应的波长约为450纳米,而红光对应的波长约为650纳米。
三、光的干涉与衍射1. 光的干涉:光在空间中穿过两条或多条波源时,根据干涉定律,光的相位差相等时会出现明纹,不等时会出现暗纹。
2. 光的衍射:光线穿过狭缝或者物体边缘时,会出现衍射现象,其波长的大小与狭缝或物体的大小有关。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1. 光的波动性:根据干涉和衍射的实验结果,光具有波动性,波长和频率与光的特性有关。
2. 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理论表明,光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粒子特性,能够对物质产生压力,这一概念也被称为光子。
五、光的光电效应1. 光的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会发生光电子的发射现象,其中光的频率大于一定阈值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2. 光子理论:爱因斯坦结合了光电效应和光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理论,认为光具有粒子性。
六、光的偏振1. 光的偏振:在振动方向平行的光称为偏振光,而在所有方向混合的光称为非偏振光。
2. 偏振光的产生:偏振光可以通过偏振片或者通过布鲁斯特角反射产生。
七、光的电磁波理论1. 光的电磁波理论:明尼固尔提出,光是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传播的电磁波,这一理论统一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2. 光速度的测量: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证实了光速在真空中的恒定不变,为相对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上是光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光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不仅在物理学和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七年级科学光线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光线知识点光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概念之一。
了解光线对于我们理解许多生活现象和科学实验都非常有帮助。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七年级科学中的光线知识点。
1. 光线的定义和特性光线是指自发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真空中或空气中传播时呈直线状的路径。
在宽广的光源面前,光线可以看做由大量的光线集合所得的光束。
光线的传播具有直线传播和不受重力的影响等特性。
2. 光速的计算我们知道,光速是在真空中光线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万公里。
光速的计算公式为:c = λν,其中c 为光速,λ为波长,ν为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传播能力,推算出其速度。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线传播的两个重要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倒影现象,它是由介质引起的阻碍而造成的。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介质的折射。
折射的角度和折射率有关,而折射率与两种介质的特性有关。
4. 光的散射和吸收光源发出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如气体、液体和固体等。
这些杂质会使光线发生散射,即光线离开原来的路径发生偏折。
光的吸收则是指当光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时,光被介质吸收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5. 光的波动和粒子性就像声音一样,光也具有波动特性。
当光线通过屏障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是一种波动现象。
光线同时也被认为是由粒子组成的。
这种粒子被称为光子,它们具有能量和动量。
这种粒子性是解释光的一些特殊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和位置的湮灭等的基础。
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中的一些关于光线的知识点。
了解光线的特性和现象对于我们理解生活中许多现象都非常有帮助。
在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也将会产生许多优异的成果。
物理中关于光的手抄报内容
物理中关于光的手抄报内容
光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原理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于光的物理知识,可以用于手抄报的内容:
1.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亿米/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速是恒定的,不会因为光源的速度而改变。
2. 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波,具有波的特性,如干涉、衍射等。
光的波动性可以用波动方程来描述。
3. 光的粒子性:光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光子。
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其能量和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公式E=hc/λ表示。
4. 反射和折射:当光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折射遵循斯涅尔定律。
5. 光的散射:当光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中微小颗粒的散射作用,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6. 光的吸收:某些物质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使光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或化学能。
7. 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当光通过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分开,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8. 激光: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源,它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单色性和方向性。
激光在通信、医疗、科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关于光的物理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
在制作手抄报时,可以结合这些知识进行设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光的物理概念。
初中物理光的所有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所有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
- 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 光的直线传播。
-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都能证明光的直线传播。
-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我们引入光线的概念,光线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在开凿隧道等工程中,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
- 射击瞄准:“三点一线”,即眼睛、准星和目标在一条直线上,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瞄准。
-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3. 光速。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 = 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二、光的反射。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 反射的类型。
-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例如,平静的湖面、镜子等对光的反射属于镜面反射。
-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平面镜成像。
- 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
-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 平面镜的应用:- 成像:如穿衣镜。
- 改变光路:如潜望镜,利用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三、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线与视觉》 知识清单
《光线与视觉》知识清单一、光线的本质光线,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
它可以来自太阳、灯泡、火焰等各种光源。
光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我们能够看到的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小部分。
从物理角度来看,光线具有波粒二象性。
这意味着它既表现出像波一样的特性,如干涉、衍射;又具有粒子的性质,被称为光子。
不同波长的光线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波长较长的红光能量较低,而波长较短的蓝光能量较高。
二、光线的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看起来是直直的一束。
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导致的。
同时,光线在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发生反射。
平面镜反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就是因为光线被镜子反射回来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三、视觉的形成过程我们的视觉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首先,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睛。
角膜就像一个透明的窗户,允许光线进入。
接着,光线经过瞳孔。
瞳孔会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调节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然后,光线通过晶状体。
晶状体就像一个可调节的凸透镜,能够聚焦光线,使图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白天和颜色的视觉,能够分辨出精细的细节和各种颜色。
视杆细胞则在暗光环境下发挥作用,对光线的敏感度较高,但不能分辨颜色。
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解读,最终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四、眼睛的结构与功能1、眼球眼球是视觉的主要器官,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组成。
外层包括角膜和巩膜。
角膜是透明的,负责折射光线。
巩膜则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
中层含有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决定了眼睛的颜色,并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控制光线进入。
睫状体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实现对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线基本概念1、什么是光线:(1)显现物质面貌,(2)展现物质形状。
一种客观认识(自然现象),揭示物质形状、结构、色彩、质地、空间和距离的主要物体。
(3)摄影与影视艺术创作灵魂。
是电影、电视艺术生存的媒介和造型生命,一种艺术创作的活动。
摄影师对光线认识是对物质鲜明特征的体验,心理活动认知。
是反映自然美景的先决条件,反映色彩暖意层次变化条件。
主观认识。
带有情感认识。
4、光源:指能发光的物体。
(提问:生活中有几种光源?)1)自然光源?(有几种类?)有太阳、月亮、星体、闪电、萤火虫光、深海鱼.3)光源强度:指可见光源辐射出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什么时段光照强度最大)按光质分:自然光源、人工光源,混合光源第一节色彩学基本认识一、色彩的认识:观赏《9阳朔5分.flv》1、自然现象:●色彩与光线密不可分,“色从光来,光随色变”。
●色彩是一种自然现象,色与“光谱”有关,自然界有五彩缤纷色彩,都是光谱变化组成,色彩与生活紧密联系一起。
2、产生联想与情感:色彩是视觉语言,●色彩是人类情感反映重要元素,不同色彩对人类情感反映不同,直接刺激人的视觉感观。
如天空、海边是蓝色,给予宁静、广阔、浩瀚感受;太阳红色给予热情、力量、危险等色彩。
●带给人们各种联想与情感。
举例:红色、白色等。
3、影视表现手段:色彩是影视创作重要表现手段。
色彩是影视语言重要造型元素,如《红高粱》《黄土地》等。
4、人眼视觉反映:人眼对色彩视觉反映强烈,取决于光源颜色与物体本身色彩。
二、色彩基本特性观赏< 10色彩甘南9分.FLV >1、物理特性。
*色彩构成由两部分:1)自然光线产生,光谱波长不同产生色彩。
2)物体反射产生,如红色衣服等。
2、基本属性。
(共三种)色彩学基本属性:色彩是视觉语言另一属性语言,是人眼视觉反映重要元素,改变人的情绪与态度。
也影视造型情感元素。
1)色彩是物质存在形式,生活中色彩较复杂,每天面对各种色彩变化,2)色彩由红绿蓝三原色组合,有种类、深浅、鲜艳等组成,呈现出色别、色调、纯度等特征。
3)不同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色彩反映不同。
1)色别:(色相)各种色彩名称和相貌,表示颜色种类。
色别具天然丰富性,自然界中有五彩缤纷色彩组成。
色别是区分颜色标识。
如红、绿、蓝。
2)明度:色彩颜色明暗、深浅程度。
可理解光照值。
如雪是亮,煤是黑明度含义:(1)各纯正色彩相比较所产生明暗差别。
(2)某色彩受不同光线照射,产生明暗变化其明度不同。
下图中同样绿色,光线不同色彩不同。
光线照明决定物体颜色品质。
3)大气也影响物体颜色。
3)饱和度:色彩光谱纯度。
主要指色彩鲜艳度。
◆强光下物体饱和鲜艳程度较浓明快,而暗光下色彩反映模糊。
如陶瓷与本质色彩鲜艳程度陶瓷较好。
所以:一天之中物体颜色是不断变化。
3、三原色与色彩的补色:1)红、绿、蓝是三原色。
1.黑白影像时代:卢米埃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一对化学家和大企业主,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摄影师。
1895年2月13日他们兄弟俩获得了电影摄影机、放映机和电影银幕专利证书。
卢米埃尔兄弟最有名的作品是<工厂大门>《水浇园丁》和《火车到站》,在《火车到站》中,他先让人们看到空无一人的车站,然后一个搬运工人推着行李车出现在月台上,紧接着在地平线上有一个黑点在飞速变大,原来是火车头,只见火车头迅速向着观众冲来。
这样的电影手法让当时的观众惊恐不已,纷纷吓得离开座位。
《水浇园丁》则被称为是早期的喜剧短片。
这也是最早用影片来讲故事的成功作品。
观赏《12法国_卢米埃尔兄弟1896年.FLV》2.染色时代:党同伐异(1916年,图像中冲印前给胶片着色,将胶片当成蓝色变成夜色等,整体着色)3.幻灯涂色时代:1925年战舰波将军号(白色旗帜涂成红色,象征着革命,局部着色)4.彩色画面时代:1932年乱世佳人.《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 彩色胶片才确立应有地位,彩色电影诞生。
幻灯片398、白色:1)纯洁色。
最明亮,最纯洁的色彩。
纯洁无瑕,高尚圣洁色彩2)代表光明、正直。
白色衣服。
医生等。
3)有时也表示叛逆、悲哀。
悲衰色葬礼。
.总之,色彩情感因人而异,从人的衣装可反映出人对色彩认识,不同民族对色彩认识属性不同。
五、色彩影视中功用(准确应用非常重要,增强美感,表达情绪)1.对观众影响(色彩是一种幅射能量,给人视觉上愉悦,产生情绪体验)(1)吸引注意力(如左右红色非常刺眼)(2)构建三维空间(画面中色彩冷暖、深浅层次,决定画面三维空间)(3)形成冷暖情感反映2、作为镜头过渡手段(穿越时空)如未代皇帝,皇帝生活在不同年代,光线与色彩应用不同,使色彩变化作为一种年代标记和过渡手段。
幼儿时段昏暗,青年时代半明(侧光多)成年时代正面光多,自己能判断是非。
3、作为表现主义(1)内容深处情感(安东尼奥:红色沙漠,现实主义色彩,用色彩表现工程师妻子情感变化,工厂到处是五颜六色管子、罐子等,黑色占据主体,重点表达妻子面临压迫和恐惧,日常生活没有色彩或很暗淡、灰色,表达生活单调,旅馆房间做爱,大量使用红色,色彩决定内心深处情感)(2)象征符号(冷暖、深浅,冷色代表平静、安宁;暖色代表暴力、侵略、流血等。
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小女孩身上一点红色显得很刺眼,红色意味生命,让人感受妻恐惧、悲伤和悲哀)另伯格曼《呼声与细语》红色床单、红色地毯、红色房间、红色窗帘等,形象刻画人情欲、愤怒等。
(3)超现实梦境(一种奇怪、梦境、不真实特征.出租车司机,色彩变得疯狂,红色尤如恐怖、流血等)(5)增强情绪(完全写实的色彩,表达一种时光流动,电影、电视剧《纯真年代》等,明亮色彩,反映心灵纯洁,生活的单纯、青春亮丽等,增强观众情绪反映。
1.自然光源:室外自然中一切发光物体。
自然光*一种物质现象,日常生活中可感知到的物质,仅要求照亮。
但其它用途对光源有要求特别高。
如拍电视、发射卫星、文艺演出等。
2.常见种类:指太阳光、月光、星体等光源。
3.光源特点:1)光照范围大;2)照度高;3)照明均匀。
特定外景光源,所产生特定光质效果,能给人不同光线效果(时间、天气、地理、季节等)。
一、直射光含义:1.光照特点:1) 光投方向明。
2)光照明暗差大。
3)有光照投射角度。
4)不同时段光照不同。
2.直射阳光照明效果:斜射时期指太阳升至15~60度或落至60~15度这两时段。
1)光线特色:○光线照度较稳定。
○有明显受光面和背光面。
○色还原准确。
这时太阳光是白光,它的色温也正常。
所以在白光照明下的景物,能正好地表现景物表面的固有色。
色温值在5600K左右,较稳定。
○影视拍摄好时段。
斜射时期景物的明暗反差适中。
所以在这一时期能较好地表现景物的色调和影调。
1、斜侧光:光线从前侧/后侧投射。
光线投射方向与镜头光轴方向成水平四十五度角左右的光线。
1、散射光:被介质遮挡自然光源。
光源被大量云、雾、尘土等介质所遮挡,间接地把光投到地面上光线。
天:云彩遮挡成散射光线。
阴暗天或薄云天称阴天,阴天是散射击光最典型“代表”光线,光源被大量云和空气中介质遮挡而散射。
2)阴天光线特色:○最“典型”散射光源。
整个空间没有明显投射光线。
光线入射角不明显,物体接受是平均亮度照射。
○景物明暗反差小,光线细腻柔和。
因光源被介质遮挡,降低亮度,亮暗照度均匀,光线细腻柔和。
○色温偏高,色调偏冷。
与睛天相比,光线中含有蓝光成份较多,所以色温偏高,冷色较重。
○景物接受较平均散射照明。
亮暗区别较小,反差缓和,明暗适中,使光照均匀。
○画面平淡单一,无层次感、立体感。
比较适宜拍摄人物场景,小场景等。
3)阴天光线处理:阴天光线处理一,创作者善于观察天气,,分析光源特征,光线稳定,亮暗均匀,使画面缺少层次。
(1)薄云遮日“假阴天”情况。
○获取高亮调画面。
因光照亮度高。
○获取理想影调、色调层次。
○散光源(2)厚云遮日阴天:压仰、有危险、暴风雨到时来等特征:○亮暗反差大。
○天空散射光解决方法是:○注意避开天空。
○注意被摄体亮度、色彩。
○用好景明暗对比。
○用景物明暗差异。
(3)厚云阴天处理:○适拍无月光夜晚。
○适拍冷色调画面。
○适拍情绪画面。
○适拍“虚化”效果画面。
幻灯片563、雨雪天散射光特色雨雪天是一种特殊天气。
是一种最特殊散射光源光线,不同正常散射光,有丰富变化而形成独特艺术魅力和效果,能形成特殊视觉语言。
1)光线特色:○最特殊散射光源。
具有很强感情特点。
○光线细腻柔和。
大量光源被雨雪介质遮挡散射,形成柔软散射光照。
○色温较高。
具有阴天特征,光线色温偏高。
○有很强情感色彩。
淅淅沥沥、纷纷扬扬雨雪天,光线含蓄、细微,有很强感情特点。
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铺天盖地大雪,都能为电视语言渲泄感情,引发情绪,增强联想,形成很强情感语言。
2)雨雪景气氛的光线处理:降雨天是光线柔软细腻天气,光线亮暗较平均,要体现降雨天特征,选择好拍摄角度较重要,这样能起到美化画面作用。
○突出雨雪场景。
渲染场景气氛,突出雨雪景天造型优势,达到感染气氛浓烈,渲染力强视听语言效果,而表达主题。
○注意景物色调。
选择好景物色调和结构。
特别是背景与环境可映衬雨雪景,增强雨雪景造型效果,注意处理天空、前景和构图。
○利用雨雪景特殊造型工具。
注意水倒影。
选择好地面上积水中倒影。
注意雨衣、雨伞、草帽等道具特征,给观众产生明确印象。
○注意画面层次感。
关键是机位选择。
现场中采光与机位设置是关键。
○注意渲染好气氛。
充分利用暗环境、暗背景映衬雨雪天。
○用好特色雪景。
利用雨雪天特殊造型工具,渲染现场气氛。
○注意亮暗差异。
雪天拍摄中尽力注意缩小景物亮暗差别。
4、雾天散射光特色雾天也是一种特殊散射光源。
雾天景色朦胧,光照在自然界中有诗意,明暗对比画面层次丰富,雾天能见度低,多以逆光或侧逆光拍摄,以增强画面空间透视深度,特别是有太阳下,流动雾遮档,雾游动变化,形成迷人色彩。
1)雾天光线特征:雾天空气介质增多,画面自然现象另有一种景象,特点较显露。
○画面表面细致、真切。
空间被大量介质将光线扩散,使景物“化繁就简”,景物和物体仅有外沿轮廓主要线条,画面具有写意功能,画面的含蓄、轻柔、淡雅有水墨画特点。
○有较强“净化”功能。
简化环境和背景,被雾遮挡起。
○有强烈空气透视效果。
景物达到近深远浅,近浓远淡,画面明暗对比、立体空间展现,雾天较明显。
2)雾天光线处理:○选光线投射方向。
一般选逆光或侧逆光,有丰富影调层次。
○选景物影调结构。
雾具有强烈空间透视效果,表现画面纵深层次,形成近浓远淡影调结构。
○选好雾浓度。
雾气浓度高,画面透视感弱,反之。
○形成剪影、半剪影画面效果。
把人物或景物衬托在雾气中,加之天气光线照射,使画面视觉更富有魅力,画面光调和谐悦目。
5.背阴处散射光特色1)散射阴影光:直射光通过遮挡,变为散射光(即睛天背阴处所出现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