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88e610d15abe23482f4dd5.png)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2、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作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4、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
(二)症候诊断1、气滞血瘀: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1、回生第一丹每次1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早期;2、正骨紫金丹每次3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中后期;3、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恢复期。
4、扶他林片每次25mg,每日3次;5、萘丁美酮每次1g,每日1次;6、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四物汤加减。
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各3g 红花1.5g 桃仁25粒生地1.5g苏木20g 牛膝15g。
2、筋脉失养型治法:养血荣筋、活络止痛、补养肝肾。
方药:补筋丸加减。
当归15g,熟地30g,白芍药30g,红花15g,乳香15g,白云苓15g,骨碎补15g,广陈皮30g,没药3g,丁香5g。
(三)手法治疗1、基础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以外侧扭伤为例)。
(1)自下而上轻推踝关节3~5遍,摩、揉患部3~5遍。
(2)在损伤局部施一指禅推法3~5遍,一手按压痛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做踝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3~5次。
(3)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加活动后,快速地向远端牵拉,有时可闻及响声。
(4)点按阳陵泉、绝骨、昆仑、解溪、足临泣穴。
(四)针灸治疗:主穴阿是穴。
配穴,外踝疼痛为主症取丘墟、申脉、昆仑、悬钟、阳陵泉等,内踝疼痛为主症取商丘、照海、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内外疼痛则交替取以上配穴3~5个。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范本模板】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27581bd3c1ec5da51e2706e.png)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闭合性骨折【诊断要点】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
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
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
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小夹板固定术【适应证】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注意事项】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颈椎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04ae2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b.png)
颈椎病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虽然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也可发生颈椎病,但绝大多数颈椎病人系进入中老年后,肝肾亏虚,筋骨退变,导致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在外因方面,颈部扭伤、慢性劳损、风寒痹着,均可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诊断】颈椎病的分型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
1.落枕型颈椎病颈背疼痛反复发作,发则颈项酸痛不适,延及上背部,重者俯仰旋转欠利,状如落枕。
初则发作3〜5天后缓解,很快又复发,渐发展至长期颈背酸痛而无明显的缓解期。
凡中年以后常发落枕,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韧带钙化等改变者,可明确诊断。
2 .痹证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疼痛、麻木为多见。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而产生症状。
根据主诉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作疼痛、麻木和萎缩三个亚型。
疼痛型:发病较急,肩臂疼痛较重,肌力和肌张力可略有减弱,多数为一侧发病,颈部酸痛,患者头部可微向患侧偏,以减轻症状。
夜间症状加重时可影响睡眠,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或患侧在上的侧卧,或加高枕头的仰卧等,以求减轻症状。
麻木型:最多见,发病较慢,麻木以手指为主,或1〜2个手指麻,或5个手指均麻,少数两手均麻,或有上臂、前臂麻木不仁,致触觉迟钝,痛温觉减退。
唾眠时亦可因颈部姿势、肩臂所处位置不同而使症状加重或减轻。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纵叩试验可呈阳性。
萎缩型:很少见。
患侧上肢疼痛麻木均不严重,但患侧上肢肌力减弱,日久则大、小鱼际等肌肉萎缩,重则影响体力劳动。
3 .痿证型颈椎病起病很慢,先为双下肢麻木乏力,以致肢体沉重,肢冷难温,步履不灵,喜用拐杖助行,通过治疗休息,可以缓解,形成时好时坏、逐步加重的过程,渐致步态不稳、跛行。
后期可出现二便失控,难于行走,双上肢肌力减弱,形成瘫痪重症,幸较少见。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1c4acc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e.png)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紧张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克不及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克不及保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办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儿童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儿童骨科疾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d1a1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a.png)
儿童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骨科疾病的诊疗规范,以确保儿童在骨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科学、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诊断
1. 医生应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对儿童骨科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2. 诊断应基于临床标准和相关专家共识,尽量避免主观判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治疗
1. 根据儿童骨科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2. 治疗方法应遵循医学准则和专业建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随访
1. 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观察儿童骨科疾病的复
发情况。
2. 随访时间和频率应根据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定,以
确保儿童的康复情况。
总结
本文档制定了儿童骨科疾病诊疗的相关规范,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随访管理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规范的实施,能够提升儿童骨科疾病诊疗的水平,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请依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
专业意见。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ed8cf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d.png)
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1. 介绍本文档旨在规范骨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技术操作,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2. 诊疗常规- 2.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疾病发作时间、症状表现、既往治疗情况等。
- 2.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相关部位,包括肿胀、疼痛、畸形等情况。
- 2.3 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2.4 诊断判断: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确立准确的诊断。
3. 技术操作规程- 3.1 骨折复位:采用手法或手术的方式将骨折的骨片重新复位,恢复骨骼正常形态。
- 3.2 骨折固定:选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内固定或外固定等,稳定骨折断端,促进骨折愈合。
- 3.3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检查术,观察和诊断关节疾病,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
- 3.4 手术操作:对于一些严重的骨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操作时需遵循操作规程和消毒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 3.5 康复护理:对于手术或创伤后的患者,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恢复锻炼、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4. 注意事项- 4.1 患者安全第一,操作时需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 4.2 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消毒和隔离,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 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不当使用。
- 4.4 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更新骨科诊疗技术和知识。
以上是骨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骨科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帮助。
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以医生的专业判断为准。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53b760619e8b8f67d1cb9ae.png)
骨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 (4)多发骨与关节损伤 (4)创伤性休克 (5)骨筋膜室综合征 (6)挤压综合征 (7)脂肪栓塞综合征 (9)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11)开放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11)第二节骨折 (12)上肢骨折锁骨骨折 (12)肱骨外科颈骨折 (13)肱骨干骨折 (14)肱骨髁上骨折 (15)肱骨髁间骨折 (16)肱骨内、外髁骨折 (16)桡骨小头骨折 (16)尺骨鹰嘴骨折 (17)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18)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19)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19)桡骨远端骨折 (20)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21)腕部骨折 (22)下肢骨折股骨外科颈骨 (23)股骨粗隆间骨折 (24)股骨干骨折 (24)髌骨骨折 (25)胫骨平台骨折 (27)胫腓骨双骨折 (28)踝部骨折 (28)跟骨骨折 (29)骨盆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30)髋臼骨折 (31)第三节关节脱位 (32)肩锁关节脱位 (32)肩关节脱位 (32)肘关节脱位 (33)腕部关节脱位 (33)髋关节脱位 (34)膝关节脱位 (35)踝、足关节脱位 (35)第四节手外伤 (36)开放损伤 (36)手部骨折 (37)第五节脊髓损伤 (39)第二章关节外科 (41)肩关节周围炎 (41)肱骨外上髁炎 (42)腕管综合征 (43)肘管综合征 (43)踝管综合征 (44)跟痛症 (44)股骨头坏死 (45)Baker囊肿 (47)第三章脊柱外科颈椎病 (47)腰椎间盘突出症 (49)腰椎管狭窄症 (50)第四章骨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石膏绷带固定 (51)牵引术 (52)小夹板固定 (53)清创术 (53)关节穿刺术 (54)第一章创伤基本问题及骨折脱位、手外伤第一节创伤与急救骨折系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
绝大多数骨折为各种各样暴力所引起;也有一些少见的骨折并无明显外伤史,如病理性或疲劳性骨折。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366c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0.png)
骨科临床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1. 前言
为了规范骨科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制定本诊疗框架及操作规范。
2. 诊疗前的准备工作
2.1 患者信息收集
-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受伤经过等。
-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受伤部位的检查。
-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X光、CT、MRI等。
2.2 诊断
-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明确的诊断。
- 对于复杂的病例,应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
3. 诊疗操作规范
3.1 保守治疗
- 适用于轻度损伤、无手术指征的患者。
-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石膏固定、支具矫形等。
3.2 手术治疗
- 适用于严重损伤、骨折、关节置换等。
- 包括: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软组织修复等。
3.3 术后管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口情况。
-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
-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 诊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做好患者的沟通工作,解答患者的疑问。
5. 诊疗后的总结和反馈
- 对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 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患者的问题。
6. 附录
-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
-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请遵循医生和相关科室的判断和决策。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42c128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d.png)
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骨科疾病是指与骨骼、肌肉和关节有关的各类疾病和损伤。
它常见于中老年人,但也影响着许多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人群中存在着骨代谢异常,或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
骨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为了规范骨科疾病的临床路径和诊疗,不断提高骨科疾病的治疗水平,医疗机构普遍开始制定相应的诊疗规范。
一、骨科疾病的种类和常见症状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总体而言分为先天性、创伤性和退行性三类。
先天性疾病主要包括脊柱裂、股骨头发育不良等;创伤性疾病则包括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等;退行性疾病则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
骨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关节活动度下降等。
其中,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它往往与患者的年龄、活动量和病变部位有关,骨质疏松者易导致骨折,骨关节炎则有关节肿胀、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二、骨科疾病的诊断方法骨科疾病的诊断除了患者的历史病史、体检和影像检查外,临床实验室检查也必不可少。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骨密度、血沉、C 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项目,这些检查能够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
当然,也有些先进的影像学检查,如MRI、CT和超声波等,这些先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骨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骨科疾病,其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原则都是疼痛控制、病因治疗、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
除非经过严格的医生评估,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应该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严格的体育锻炼等。
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更有必要。
四、骨科疾病的预防措施预防骨科疾病的措施非常重要,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合理、适量运动等身体方面的措施外,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同时,对于长期从事受身体影响较大的职业,如商场售货员、高空作业人员等,应当加强锻炼,进行定期体检和预防。
综上所述,骨科疾病是现代社会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骨科疾病,医疗机构普遍创制定相应的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引导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医学技术和理念,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快的康复。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1783f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0.png)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一份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和标准的操作。
本指南涵盖了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关注骨折、滑膜炎、韧带损伤和关节疾病等。
2.诊断步骤收集病史: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病程和相关的医疗历史。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外伤部位的肿胀、红肿、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相关特殊检查,如MRI、X光片等。
应用临床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评分系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治疗方案3.1 骨折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对干净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对复杂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疼痛控制: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口服或注射镇痛剂,如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术后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促进骨折恢复。
3.2 滑膜炎给予非手术治疗:如休息、应用冰袋、局部按摩等;药物治疗:如NSAIDs、糖皮质激素等;关节注射:可考虑给予适当剂量的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
3.3 韧带损伤保护性治疗:如限制活动、使用轻度固定等;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锻炼肌肉、增强韧带的稳定性;手术治疗:对严重韧带损伤可考虑手术修复。
3.4 关节疾病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对无效的保守治疗可考虑手术,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等。
4.操作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的同意和知情;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安全性;对手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希望能为骨科医生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引。
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以上仅为指南,骨科医生在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医疗决策和操作。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b64d7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3.png)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临床诊断要点1. 听诊、问诊、望诊、切诊相结合,全面了解病史、症状、体征等。
2.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病机辨证,确定病因、病位、病机。
3. 通过骨伤科常见检查方法,如X射线、CT、MRI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4.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确立诊断,并进行相关治疗。
二、诊疗原则1. 注重整体观察,病情明确后,从整体上采用一贯的诊疗原则。
2. 中西医结合,根据病情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3. 强调个体化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相互配合,中药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融合优势。
三、临床操作规范1. 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 合理用药,选择适宜的中成药或中药治疗,注意剂量和用法用量,遵循药物治疗原则。
3. 物理治疗,如按摩、拔罐、热敷、针灸等,应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
4. 康复训练,根据病情和患者条件,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方案。
四、病情观察与随访1. 定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用药效果等。
2. 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职业操守,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3. 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治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以上为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基本要点,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83313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2.png)
2023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骨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流程如下:一、初诊流程:1. 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台填写个人信息登记表,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51b4fc5eefdc8d377ee322b.png)
创伤骨科罕睹徐病诊疗典型之阳早格格创做关合性骨合【诊疗重心】1. 病史:中伤史 .2. 体征:具备骨合博有体征:非常十分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揩音(感)等.3. X线照片.【治疗准则】1. 凡是疑有骨合者,一律按骨合处理.2. 有戚克者须先抗戚克;有内净益伤者,先处理内净益伤,而后再处理骨合.3. 痛痛剧烈,可赋予镇痛药物.4. 正在妥当的麻醒下,早期脚法复位.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合移位,动做要沉柔.5. 不宁静型骨合,应用牵引术或者切启复位.6. 切启复位时机按简直情况决断.局部肿胀宽沉、伤后超出48小时者,可消肿后脚术.7. 四肢少骨搞骨合复位后,应用石膏或者夹板牢固.8. 复位后立即举止X线正侧位摄片或者透视,复查治疗效验.9. 早期指挥病人做主动性功能锻炼.10. 骨合应牢固到临床愈合为止,普遍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搞5~6周,尺桡骨搞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11. 来除中牢固前,必须摄X线片,决定骨合愈合为止.小夹板牢固术【符合证】1. 四肢关合性骨合,但是骨合不宁静型者,应协共应用皮牵引或者骨牵引.2. 四肢启搁性骨合已举止内牢固者,如股骨髓内针牢固后.【注意事项】1. 所采用夹板少短、宽窄应当符合.太宽不克不迭牢固牢固,太窄简单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2. 应合理搁置牢固垫,而且位子要准确.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推断病人神经、血管等益伤情况,以好处瞅察.4. 缚戴要紧紧符合,央供缚后所挨的结不妨上下移动1厘米.5. 有计划指挥病人做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石膏绷戴牢固【包扎前准备】1. 东西:适合大小石膏绷戴卷、温热火(约40℃安排)、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2.患者的准备:(1)背病者及家属接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牢固的需要性.(2)用肥白火洗洁患肢,有伤心者先止换药.【牢固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牢固或者博人扶持,并脆持该位子直至石膏包扎完成、硬化定型为止.扶持石膏时应用脚掌,禁用脚指.2. 环绕胶葛石膏时要按一定目标沿肢体表面滑动,切忌用力抽推绷戴,并随时用脚抹仄,使各层相互粘合.3. 正在枢纽部位应用石膏条加薄加固,挪动变化时要预防石膏合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者沙袋垫仄.4. 石膏包扎后应证嫡期及诊疗.5. 石膏已搞固往日,注意凸出部勿受压,免得凸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6. 为加速石膏凝固,可正在温火中加搁少许食盐,天气干润可用电炉、电吹风等要领烘搞.7. 石膏牢固应包罗骨合部位的近近端两个枢纽.肢体应暴露指(趾)端以便于瞅察.8. 术后应稀切瞅察,更加最初六个小时.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切启或者裁撤石膏:(1)肢体明隐肿胀或者剧痛.(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者神接受压.(3)不明本果的下热.9. 石膏紧动、变硬做废,应立即调换.10. 应饱励患者活动已牢固的枢纽,牢固部位的肌肉应做主动中断、舒弛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枢纽僵硬.锁骨骨合【病史支集】1. 立即完成病史的支集,24小时内完成病历.2. 实量应包罗受伤的时间、体造、部位及伤后处理的通过.【检查】1. 接诊后必须立即完成体格查看.2. 更加注意是可合并血气胸;钝利伤还应注意臂丛神经益伤及锁骨下血管的益伤.3. 应摄锁骨X线片,如果体检猜疑胸腔益伤,应摄胸部X线片以利确诊.4. 拟脚术的病人止血惯例、血型、出凝血时间查看.【诊断】1. 有精确的中伤史.2. 伤处出现痛痛、肿胀、皮下瘀斑,偶尔局部隆起,伤侧肩及上臂拒动;局部压痛,有的可能触及到骨合端,大概触及骨揩感.由伤侧肩背锁骨目标纵背叩打痛阳性.3. 锁骨X线片可隐现锁骨骨合及其移位情况.【治疗准则】1. 脚法复位:锁骨牢固戴或者横“8”字石膏牢固4周.无移位或者青枝骨合可间接用上法牢固3周后拍摄X线片,骨合愈合可来除中牢固.2. 脚术治疗:对于锁骨骨合移位宽沉,骨合片刺破锁骨下血管或者臂丛神经或者胸膜顶,则正在脚术查看的共时止锁骨骨合切启复位、坚韧内牢固.也可根据患者的央供实止脚术.【药物治疗】按骨合三期辨证用药.初期宜活血来淤,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或者肢伤一号圆加减,中敷跌挨中敷集;中期宜接骨绝筋,内服可采用新伤绝断汤,绝骨活血汤或者肢伤两号圆,中敷接骨绝筋膏;后期宜着沉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六味天黄丸或者肢伤三圆,中揭脆骨壮筋膏.女童患者骨合愈合赶快,如无兼症,后期不必服药.【疗效尺度】1. 骨合愈合:8周摄X线片复查骨合线消得.2. 延缓愈合:4~8个月摄X线片复查,骨合线仍浑晰.3. 不愈合:8个月摄X线片骨合线仍浑晰.【出院尺度】骨合功能复位,牢固稳当,无近期并收症,可出院.门诊随访.肱骨骨合【病史支集】包罗中伤本量、时间、体造、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通过.【检查】1. 医师接诊后应立即完成体格查看.对于肱骨搞中下1/3 骨合要特天注意是可陪随桡神经益伤.对于肱骨髁上骨合更加是宽沉移位者应注意是可陪随肱动脉益伤;对于启搁性肱骨搞骨合,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戴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2. X线查看:对于益伤部位立即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合及相识骨合典型.对于多收性益伤应摄齐肱骨X线片,免得遗漏肱骨解剖颈、中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中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合.3. 拟脚术的病人止血惯例、血型、出凝血时间查看.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断】1. 精确的中伤史.2. 益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揩音阳性、纵背叩打痛阳性.肱骨中科颈骨合可出现肩枢纽功能受限,肱骨近端骨合可出现肘枢纽功能受限.3. 有神经血管益伤则有相映表示.4. 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对于疑肱骨解剖颈或者中科颈骨合可摄胸部X线片.【治疗准则】1. 肱骨解剖颈或者中科颈骨合:(1)无移位骨合,可用三角巾或者颈腕吊戴呵护患侧上肢,或者将患侧上臂揭胸壁牢固,或者用中展架牢固4~6周.(2)有移位骨合,可正在局麻下脚法复位,用超肩枢纽或者中展架牢固,或者用甩肩疗法.(3)若移位明隐的骨合,经反复脚法复位仍不睬念,患者又有较下央供,可止脚术切启复位内牢固.2.肱骨搞骨合:(1)无移位的骨合,用小夹板或者石膏牢固6~8周.(2)有移位的骨合,可正在局麻下止脚法复位,小夹板牢固,也可用悬垂石膏.肱骨搞启搁性骨合或者皮肤缺益需要换药者,可止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3)对于经反复脚法复位仍不谦意,不宁静的粉碎性骨合,或者合并有神经血管益伤,正在脚术探查时可止骨合切启复位内牢固.3. 肱骨近端骨合:(1)无移位的肱骨髁上骨合、内中髁骨合、髁间骨合、肱骨小头骨合,可止肘枢纽功能位石膏牢固.对于髁上骨合,伸直型应功能位牢固,伸直型应伸直位牢固.(2)对于有移位的上述骨合,脚法复位乐成率较矮,应立即止脚术切启复位内牢固.【药物治疗】按骨合三期辨证用药.初期宜活血来淤,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或者肢伤一号圆加减,中敷跌挨中敷集;中期宜接骨绝筋,内服可采用新伤绝断汤,绝骨活血汤或者肢伤两号圆,中敷接骨绝筋膏;后期宜着沉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六味天黄丸或者肢伤三圆,中揭脆骨壮筋膏.女童患者骨合愈合赶快,如无兼症,后期不必服药.关合性骨合合并桡神经益伤,可将骨合复位后用夹板牢固,内服药中加进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品,如黄芪,天龙之类,并采用骨科中洗两圆,海桐皮汤熏洗.【疗效尺度】1. 骨合愈合:4个月内愈合.2. 延缓愈合:4~8个月.3. 不愈合:超出8个月骨合线仍浑晰.(1)肱骨解剖颈或者中科颈骨合,可致程度分歧的肩枢纽功能障碍.(2)肱骨近端骨合可致肘枢纽分歧程度的功能障碍.(3)肱骨内中髁骨合可致肘枢纽分歧程度的肘内、中翻畸形.【出院尺度】骨合功能复位,牢固稳当,无近期并收症,可出院.院中功能锻炼及门诊随访.股骨骨合【病史支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支集.2. 实量必须包罗中伤爆收的时间、致伤果素、创伤体造、有无合并症、痛痛本量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历的治疗通过及效验,往日有无类似病史.【检查】1. 必须立即完成体格查看(依照视、触、动、量步调).2. 辅帮查看:(1)有条件者一定摄伤侧X线片.(2)血惯例、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查看.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断】1. 具备中伤史.2. 肢体痛痛,功能障碍.3. 骨合博有体征:畸形、骨揩感(音)、反常活动.4. 合并症体征.5. X线片骨合征象.【治疗准则】1. 脚法复位、中牢固:采用石膏,滑动型骨牵引.符合证:(1)女童.(2)病人体量好,不克不迭耐受脚术.(3)骨合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中牢固.2. 慢症脚术符合证:(1) 启搁性骨合.(2) 陪随要害神经、血管、肌肉益伤.(3) 合并其余要害净器益伤,病人普遍情况尚可,脚术后有好处挪动变化.3. 克日脚术符合证:(1) 合并得代偿戚克等非常衰竭的病人.(2) 不慢症脚术客瞅条件.(3) 脚法复位不克不迭达到功能性复位或者不克不迭保护功能性复位.(4) 枢纽内骨合.(5) 骨合不愈合或者延缓愈合.(6) 对于女童慎沉思量.4. 脚术要领采用:(1) 股骨细隆间骨合:可采用鹅颈钉、单翼钉、“γ”钉等.(2) 股骨搞中段以上骨合:采用梅花针、钢板等.(3) 股骨搞中段以下骨合:可采用钢板、接锁钉及其余具备锁定功能内牢固器械.(4) 股骨髁及髁上骨合:可采用“L”型钢板、“T”型钢板、骨栓、特形钢板等.5. 辅帮性治疗:(1) 抗死素.(2) 抗戚克:止痛、输血、补液.(3) 预防并收症.(4) 针对于其余器官、构造益伤应用药物.(5) 物理治疗.(6) 功能锻炼可用辅帮设备、器械.【药物治疗】按骨合三期辨证用药.初期宜活血来淤,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或者肢伤一号圆加减,中敷跌挨中敷集;中期宜接骨绝筋,内服可采用新伤绝断汤,绝骨活血汤或者肢伤两号圆,中敷接骨绝筋膏;后期宜着沉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健步虎潜丸,中揭脆骨壮筋膏.【疗效尺度】1. 治愈:不扶拐止走三分钟、且很多于三十步.2. 已愈:已达到上述尺度.【出院尺度】骨合功能复位,牢固稳当,无近期并收症,可出院,门诊随访.胫腓骨搞骨合【病史支集】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支集.2. 实量必须包罗受伤时间、受伤体造、伤后包扎牢固情况,院中处理情况.【检查】1. 查看脚趾背伸活动及脚背动脉搏动情况,排除神经、血管益伤的大概.2. 若小腿肿胀明隐,应共时注意小腿骨筋膜室概括征爆收的大概.3. 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4. 血惯例、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查看.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断】1. 有中伤史,伤腿肿痛、活动受限.2. 具备骨合的博有体征,对于小腿上段的骨合,应仔细查看血管、神经情况.3. 浑晰的小腿正侧位X线片,可隐现骨合情况.【治疗准则】1. 无移位或者经整复后无明隐移位的骨合,可止少腿石膏或者小夹板中牢固.2. 斜型、螺旋型或者粉碎型等不宁静性骨合,根据骨合分歧典型,采用骨牵引、石膏或者夹板、脚术内牢固或者中支架等要领,或者共同使用.3. 启搁性骨合的病人,应根据伤情及骨合部位传染情况,浑创后采用骨牵引或者立即内牢固或者中支架牢固.【药物治疗】按骨合三期辨证用药.胫骨中,下1/3后期宜着沉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疗效尺度】1. 治愈:患肢无痛痛,肢体功能活动回复仄常.复查X线片示骨合功能复位,骨痂死少良佳,骨合线消得.2. 已愈:已达到上述尺度者.【出院尺度】骨合功能复位.牢固稳当,无近期并收症,可出院.踝部骨合【病史支集】1. 24小时内完成病史支集.2. 实量必须包罗受伤时间、受伤体造、伤后包扎牢固情况,院中处理情况.【检查】1. 应查看侧副韧戴有无益伤,有无踝枢纽脱位.2. 应摄踝部正侧位X线片.3. 血惯例、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查看.老年病人查心电图及尿糖.【诊断】1. 有中伤史,伤后踝部肿胀、压痛、功能受限.2. 浑晰的X光片,加上受伤体造不妨精确骨合典型.【治疗准则】1. 对于无移位的踝部骨合,不妨石膏牢固6~8周,并早期止肢体锻炼.2. 对于有移位或者复位后仍有移位的骨合及脱位,应止脚术切启复位内牢固,央供搞到:(1) 踝穴央供解剖对于位;(2) 内牢固必须脆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3) 对于枢纽内的骨及硬骨碎片必须扫除.【药物治疗】按骨合三期辨证用药.普遍中期以来应注意舒筋活络,通利枢纽;后期局部肿胀易消,应止气活血,健脾利干;枢纽混合术后则需补肾壮骨,促进愈合.【疗效尺度】1. 治愈:骨合解剖复位,踝部痛痛消得,止走无不适.2. 佳转:骨合基础达到解剖复位,踝部仍有痛痛或者止走时痛痛.3. 已愈:已达到上述尺度者.【出院尺度】骨合功能复位,牢固稳当,无近期并收症,可出院.。
骨科诊疗规范
![骨科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ebecd639b6648d7c1c74670.png)
急救固定【急救】原则是处理及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污染,固定患肢,避免神经、血管进一步损伤。
1 . 对外伤患者首先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
如有休克,应首先救治。
2 . 有活动性出血,须采取暂时性压迫包扎止血,必要时上止血带。
如上止血带者,应标示时间,并应视情况每半小时~1小时放松一次。
3 . 有开放性伤口,局部应先用无菌敷料或干净毛巾包扎,以减少污染。
4 . 情况不详时,不要盲目整复,保持伤员原来姿势护送到医院。
【固定】基本原则为固定损伤部位的上下关节。
1 . 头颈部损伤时:用沙袋、米袋等物置于颈的两旁,作临时固定。
严防头颈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转。
2 . 单纯锁骨骨折可用三角巾托住前臂悬吊于胸前。
3 . 严重肩部损伤,在腋下先垫以软垫,然后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悬吊在胸前。
4 . 肱骨骨折,可用夹板放于前后两侧,再将其固定于胸前。
5 . 前臂骨折,前后方用夹板固定,背侧板应超过腕关节,防止前臂旋转,然后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6 . 脊柱骨折,保持伤后姿势置于硬板床上,在悬空位置放进软垫,搬运时严防扭转或过屈、过伸腰部。
7 . 骨盆骨折,病者仰卧位置于木板床,骨盆周围不应放置重物,尤其在腹部耻骨联合处,必要时在骨盆两侧放置较宽木板,作为临时骨盆兜,以起暂时保护作用。
8 . 股骨骨折,用长木板,连同腰部平齐固定。
9 . 胫腓骨骨折,用木板四块、在患肢四周放置后固定,或将患肢固定于健侧,搬运时可作适当牵引,减少疼痛。
10. 踝、跖、趾骨折:局部绷带包扎,避免负重即可。
内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在骨科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四肢、骨盆及脊柱疾患的前后路内固定。
一、骨折常用内固定物的种类及适应症1、螺钉⑴种类:包括:①普通螺钉;②加压螺钉;③生物可吸收螺钉。
⑵适应症:常与接骨板联合应用,固定各种骨折、少数情况下,单独应用就能达到稳定骨折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内踝撕脱骨折、肱骨内髁骨折等。
2、接骨板⑴种类:①普通接骨板,种类较多,多为钴铬合金制成;②加压接骨板。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113e0f69eae009581bec63.png)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Ⅱ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常见病诊疗规范股骨骨折【病史采集】1. 24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史采集。
2.内容必须包括外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因素、创伤机制、有无合并症、疼痛性质及程度、功能活动障碍情况、曾经经历的治疗经过及效果,过去有无类似病史。
【检查】1.必须及时完成体格检查(按照望、触、动、量程序)。
2.辅助检查:(1)摄伤侧X线片。
(2)血常规、血型及凝血四项检查。
老年病人查心电图、血糖。
【诊断】1.具有外伤史。
2.肢体疼痛,功能障碍。
3.骨折专有体征: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4.合并症体征。
5. X线片骨折征象。
【治疗原则】1.手法复位、外固定:选择石膏,滑动型骨牵引。
适应证:(1)儿童。
(2)病人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3)骨折可疑,复查X线片前宜外固定。
2.急症手术适应证:(1)开放性骨折。
(2)伴有重要神经、血管、肌肉损伤。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损伤,病人一般情况尚可,手术后有利于搬动。
3.择期手术适应证:(1)合并失代偿休克等极度衰竭的病人。
(2)没有急症手术客观条件。
(3)手法复位不能达到功能性复位或不能维持功能性复位。
(4)关节内骨折。
(5)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6)对儿童慎重考虑。
4.手术方法选择:(1)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DHS、“γ”钉、锁定板等。
(2)股骨干中段以上骨折:选用髓内针、钢板等。
(3)股骨干中段以下骨折:可选用钢板、交锁钉、锁定板等器械。
(4)股骨髁及髁上骨折:可选用“L”型钢板、“T”型钢板、DCS等。
5.辅助性治疗:(1)抗生素。
(2)抗休克:止痛、输血、补液。
(3)预防、防止并发症,老年患者术后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针对其它器官、组织损伤应用药物。
(5)物理治疗。
(6)功能锻炼可用辅助设备、器械。
【疗效标准】1.治愈:不扶拐行走三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2.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出院标准】骨折功能复位,固定可靠,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门诊随访。
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病史采集】1.年龄:多发生于40岁以上。
2.病史:缓慢,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3.症状:头、颈、肩疼痛;上肢放射性麻木或疼痛;下肢乏力,行走不稳;大小便功能失常;体位性眩晕或曾有猝倒发作;眼花、耳鸣、心动过速或心前区疼痛。
【体格检查】1.颈、肩部压痛点。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旋颈试验阳性。
4.四肢肌力减退,躯干感觉平面障碍。
5.病理神经反射征阳性:霍氏征,巴氏征。
6.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辅助检查】摄颈部X光片、CT、MRI、肌电图、椎动脉造影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1.一般原则:(1)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可确诊。
(2)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正常,应除外其它疾病方可作出诊断。
(3)仅有影像学表现而无典型临床症状,诊断不成立。
2.分型:(1)颈型:(2)主诉头、颈、肩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1)X光片显示颈椎不稳。
2)应排除落枕、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肩周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3)神经根型:1)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可致上肢疼痛为主的疾病,如:肿瘤,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
(4)脊髓型:1)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光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3)行CT、MRI或脊髓造影了解脊髓压迫情况。
4)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5)椎动脉型: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光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颅内性、心血管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Ⅰ段、Ⅲ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行椎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以此决定是否手术。
(6)交感神经型: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
X片有颈椎失稳、退变表现,椎动脉造影阴性。
(7)其它:如颈椎椎体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
【治疗原则】颈椎病的绝大多数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1)颈椎牵引疗法:用枕颌布带牵引,重量3~6公斤;每日1~3次;每次1/2~4小时。
(2)理疗。
(3)围领或颈托。
(4)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维生素类药及中医中药。
2.手术治疗:适应于脊髓型或其它几型经长期非手术疗法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者。
(1)前路术式:目的是彻底减压、稳定颈椎。
(2)后路术式: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压迫,尽量减少颈椎后部结构的损伤。
【疗效及出院标准】1.非手术治疗一般在门诊治疗,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可认为显效。
疗效评估目前无统一标准。
2.手术治疗在术后拆线,无近期并发症可出院随访治疗。
疗效评估可参考《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40分评定标准试行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1.发病时间,是否有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受伤史。
2.腰腿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关系。
3.每次发作的诱因,既往的治疗情况。
4.是否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格检查】1.腰椎侧凸。
2.腰部活动受限。
3.压痛及骶棘肌痉挛。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5."感觉异常: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累者,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6.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者,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者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7.反射异常:骶1神经根受压,踝反射减弱或消失;马尾神经受压,肛门反射减弱。
【辅助检查】摄X光片、CT、MRI、X线造影,B型超声,电生理检查等。
【诊断及分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常见分型:1.膨隆型。
2.突出型。
3.脱垂游离型。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鉴别诊断】1.与腰痛为主要表现疾病的鉴别(1)腰椎结核,腰椎肿瘤,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利用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
(2)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第3腰椎横突尖压痛为典型表现,局部封闭效果好。
(4)椎弓根峡部不连。
(5)脊椎滑脱:从X线侧位片上可了解椎体的滑脱情况并据此计算其程度。
注意近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滑脱。
2.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的疾病的鉴别(1)神经根及马尾肿瘤,依据影像学予以鉴别。
(2)椎管狭窄症: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受压表现,需仔细研判X线片、造影、CT、MRI、才可作出鉴别。
约30~4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合并椎管狭窄症。
3.与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1)梨状肌综合征:以臀部和下肢痛为主要表现,髋关节外展、外旋位抗阻力时可诱发症状。
(2)盆腔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治疗原则】绝大多数的病人经非手术疗法可缓解症状,经严格非手术疗法,或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的病人可行髓核摘除术。
1.非手术治疗(1)卧床休息:必须坚持1周,之后带腰围起床作适度的活动。
(2)持续牵引。
(3)理疗。
(4)硬膜外封闭疗法:曲安奈得40mg,加2%利多卡因4~6ml行硬膜外封闭注射,每7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歇2~4周可再用一疗程。
2.手术治疗(1)目的:解除压迫。
(2)原则:有限术野,充分减压,维持稳定。
(3)常见术式:1)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2)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非手术疗法常在门诊进行,临床症状消失并稳定一定时期则为临床治愈。
2.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神经功能逐渐恢复,无近期并发症则为临床治愈,拆线后可出院,门诊随访。
骨与关节感染【病史采集】1.二十四小时内必须完成病历采集。
2.病历采集的内容应包括⑴全身情况:发热的性质、程度、诱因及有否寒战。
⑵局部表现:患病关节疼痛的性质、程度,有无红、肿、热、痛。
关节处于什么被动位置,是否有关节脱位。
【体格检查】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
【辅助检查】1.化验: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培养常呈阳性。
2.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肿胀,并有关节间隙增宽。
继而软骨下骨质疏松破坏,并逐渐出现增生和硬化。
晚期关节间隙变窄趋向消失,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部分可见骨骺滑脱或病理性脱位。
3.关节穿刺:关节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早期关节液可呈浆液性或混浊状,晚期则呈脓性。
涂片检查皆可见大量白细胞及细菌。
【诊断标准】1.全身症状:急骤发病、有寒战、高热、全身不适等菌血症表现。
2.局部表现:受累关节剧痛,并有红、肿、热、痛。
由于肌肉痉挛,关节常处于屈曲位,久之可发生关节挛缩,甚至有半脱位或脱位。
早期根据全身症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结合血白细胞计数、血培养、X线检查及关节穿刺,一般可作出明确诊断。
但须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结核相鉴别。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
1.全身治疗:全身支持疗法和药物治疗同化脓性骨髓炎。
2.局部治疗:(1)固定:急性期应用石膏、夹板或牵引等法制动患肢,有利于减轻肌痉挛和疼痛、防止畸形,避免病理性脱位发生以及减少软骨破坏。
后期关节强直已不可避免时,应固定患肢于功能位。
(2)关节穿刺、冲洗:先吸出关节内渗出液,然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再注入抗生素。
一般每天冲洗一次,至关节液澄清和培养阴性为止。
此项治疗愈早期进行愈好。
(3)关节切开引流术:经上述治疗病情仍不好转或关节液稠脓,则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关节后,去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然后以生理盐水冲洗至引流液清晰,然后注入抗生素,缝合伤口;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肿胀明显者则应敞开引流。
3.恢复期治疗:(1)功能锻炼:一旦局部炎症消退,则应及时行主动肌肉收缩锻炼,如无不良反应,可开始进行自动关节运动(先行非负重锻炼)。
(2)牵引:关节已出现畸形者,应以牵引法逐步纠正,而不宜使用强力手法纠正。
(3)后遗症治疗:关节强直于功能位而无疼痛者,可不行手术治疗,但部分病例按患者职业或生活的要求,可行关节成形术甚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但这类手术一般应在炎症完全治愈一年后才可施行。
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可采用截骨矫形术或关节融合术置强直关节于功能位,部分可采用关节成形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陈旧性病理性脱位多发生于髋关节,疼痛严重或需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可行关节融合术,根据病情也可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疗效及出院标准】1.治愈:发病四周内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化验及关节穿刺检查结果均正常,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光滑,软骨下骨质无破坏,并经连续观察一年,症状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