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语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能力,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和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表达能力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是推动教育的很好因素,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此进行了一点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略陈己见。

一、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情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

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抛砖引玉。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感情的课。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十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又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典范,恰恰也是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像王实甫的《长亭送别》、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密的《陈情表》……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不仅可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的灵感,以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

二、教学语言要真实,准确,精彩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课堂激励评价也离不开语言。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评价语言真实,准确,精彩。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真诚,还需要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人云亦云的“好”,“棒,棒,棒,

你真棒”等评价语言使人觉得“言不由衷”因而听而生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子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幸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同时我们认为恰当的批评和警醒,也应算一种激励评价。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偏差时,教师也不应姑息迁就,而应善意的批评指正,是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向学生讲:病句就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条胳膊或一根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收效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来要快得多,而且省时省力。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也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

“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三、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

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而活泼、时而严肃……便可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是如此,提问也是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效果会大不一样。

我在教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春雨悄然而降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诱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

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颖多变,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力因素。当然,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技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领会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必须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掌握语言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一个“精”字,不但讲解要精,言简意赅,而且还应该极具启发性,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转化为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作者单位:福建永春华侨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