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合集下载

礼运大同全文及翻译

礼运大同全文及翻译

礼运大同翻译赏析2011-03-03 21:19《礼记·大同与小康》这篇是从【礼记】第九篇【礼运】节选出来,标题是另加的。

【礼运】是讲礼的进化的一篇文章。

【礼记】是十三经的一种,共四十九篇,和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

礼记,大概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礼的文章的集成。

西汉时候,博士戴圣讲授本书,所以也叫做【小戴记】,跟戴德的【大戴记】有分别。

内容是谈哲理,谈政治制度,或者讲述礼乐,器物,人生仪节。

范围广大,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着其义,以考共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译文】从前孔子参加鲁国的岁末大祭祀,并且担任助祭。

祭祀完毕,走到宫门外两边的望楼上参观,非常感慨地叹息起来。

孔子的叹息,大概是为了鲁国而慨叹。

弟子言偃陪侍在旁,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周三代贤君当政的时代,我没能赶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况。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礼记·礼运》《大同》翻译-礼记礼运大同篇

礼记·礼运》《大同》翻译-礼记礼运大同篇

礼记·礼运》《大同》翻译|礼记礼运大同篇《大同》——《礼记·礼运》为西汉儒家学者所记之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孔子《礼运》大同篇正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篇文章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人人自私自利的缘故.【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礼, 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但要注意:这个大同,并非共产.共产是叫人同他,而他不与人同.此是不同之处.浅言之,大同乃是你我一族,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别.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大道之行也】:大道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这条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之道路.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这条光明平坦之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无私.若能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民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讲信修睦】:对於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平相处.言顾行,行顾言. 没有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和睦.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人人相亲相爱.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之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教育自己的子女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无挂无碍,无烦无恼,无疾而终,往生於西方极乐世界.【壮有所用】:年轻力壮的人,一定要在社会服务,尽其所能,贡献於国家.不可领失业金,或福利金.否则成为国家的大包袱.应努力工作,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可游手好闲,做寄生虫,殃及国家.【幼有所长】:年幼的儿童,必须好好教育他们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忠於国家,忠於职守.在这种教育下成长,将来一定是优良的公民.【矜寡孤独废疾者】:矜是怜愍、爱护、同情的意思.鳏是死了妻子的人,叫鳏夫.寡是死了丈夫的人,叫寡妇.孤是在幼年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子或孤女.独是在老年丧失子女的人,叫独.废是有残废的人.疾是有疾病的人.【皆有所养】:令这些不幸的人,生活得安定,精神没有威胁,生命有保障.国家设立种种机构,收容他们,治疗他们.【男有分】:男有己之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不可成为不良份子.【女有所归】:妇女有所归宿.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就是女人的责任.各人安居於己之岗位,不错位,不滥权.不可男女互相争权.男主外,女主内.各有所守.【货恶其弃於地】:货指一切粮食和一切物质.恶是不愿意之义.弃是糟蹋、浪费、损失之义.不愿意将粮食糟蹋,不愿意将物质浪费.好像现在粮食过剩之国家,应该去救济没有粮食的国家.不应该把粮食抛入大海中,或用火烧掉.那是暴殄天物,将来必受报应.【不必藏於己】:有物质要互相交换,不必藏私,认为奇货可居,以待善价.更不可操纵把持.应该以货易货,公平交易.这个国家没有,那个国家有,可以交换.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肯这样做,那就是货弃於地而藏於己的行为.【力恶其不出於身也】:力是能力.所学的本领技能,不是自己专用,而是要为全世界人类来服务.所谓「学以致用」.【不必为己】:不为己谋.无论何事,不为自己打算,而为众生著想.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是故】:因为这种种的缘故,所以大家坦白率直,在世界上,没有勾心斗角的思想,没有明争暗夺之行为.【谋闭而不兴】:谋是计谋.闭是关闭.计谋没有了,把争夺欺骗的门关上了,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来骗钱.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也不兴起了.【盗窃乱贼而不作】:明抢为盗,暗偷谓窃.乱贼是造反之人.因为不公平,你有他没有,才发生盗窃事件.如果人人生活安定,丰衣足食,盗窃自然消逝.人民皆因饥荒而创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谓「胜者为王候败者贼」,也就是乱贼.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乱贼自然消灭.【故外户而不闭】:到了这种境界,没有内忧,没有外患,人人奉公守法.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谓大同】:这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人人和气,则天下太平.。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

【原创】经生即心楷书《礼运大同篇》附释文编辑本段解释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

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

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

人人知道明礼,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

「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

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

大同,就是世界和平的蓝图,所以孙逸仙先生将此篇从《礼记》中提出来,极力提倡「天下为公」。

简单地说,大同乃是你我一样,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分别。

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

「大道之行也」:大道,就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

这个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的道路。

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

这条光明平坦的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自然大公无私。

若能达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

「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类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

「讲信修睦」:对于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睦相处。

言顾行,行顾言,没有欺诈行为。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家与家之间要和睦,国与国之间要和睦。

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

「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所以人人相亲相爱。

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的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

「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

「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摘要:
一、礼记大同原文概述
二、礼记大同翻译解析
三、礼记大同的现实意义
四、如何运用礼记大同的观念改进人际关系
五、结论:礼记大同的价值和启示
正文:
【一、礼记大同原文概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一部关于礼仪、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论述。

其中,《大同》一篇主张天下为公,强调和谐、仁爱、互助、共荣的社会理念。

大同篇原文短小精悍,内涵丰富,为后世提供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二、礼记大同翻译解析】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当大道施行时,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能之人,讲究诚信,修养和睦。

人们不仅敬爱自己的亲人,也关爱他人的亲人;不仅关爱自己的孩子,也关爱他人的孩子。

使得老年人得到善终,壮年人有用武之地,未成年人得到健
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得到妥善照顾。

男子有职责,女子有归宿。

人们厌恶财物被浪费,但不是为自己私藏;厌恶力气白白耗费,但不是为自己私利。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篇  原文及翻译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原文繁體字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

是謂小康。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原文简体字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2.礼记大同篇翻译三、礼记大同篇的内容解析1.大道之行也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男有分,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四、结论:礼记大同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礼记大同篇出自《礼记》这部儒家经典,是十三经之一。

《礼记》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儒讲礼的文章的集成,内容广泛,涵盖哲理、政治制度、礼乐、器物、人生仪节等方面。

礼记大同篇是其中一篇,主题为礼的进化,探讨在理想社会中礼的作用和意义。

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礼运【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zh)宾,事毕,出游于观(gun)之上,喟(ku)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礼记大同篇翻译在过去,孔子和子贡一起出席完一个仪式后,在高台上游览时,孔子感慨地叹息。

子贡问他为什么叹息,孔子说:大道正在逐渐推行,但还没有达到三代英明的君主的境界,我为此感到遗憾。

在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同的。

选拔有贤能的人,讲求诚信,修缮和睦的关系。

因此,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也关心别人的亲人;老人有安享晚年的地方,壮年人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有健康成长的环境,孤寡病残的人都得到了照顾。

男子有自己的职责,女子有适当的归宿。

财物,人们憎恶让它们闲置于地上,而不是自己私藏;劳动力,人们憎恶它们不出于自身,而不是为了自己。

大同原文及翻译

大同原文及翻译

(一)《大同》——《礼记·礼运》为西汉儒家学者所记之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译文】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大同原文及翻译

大同原文及翻译

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

以《礼运》为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大同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同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2.礼记大同篇翻译三、礼记大同篇的内容解析1.大道之行也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男有分,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四、结论:礼记大同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一、引言:礼记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礼记大同篇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篇名“大同”取义于孔子提出的“大同世界”的理想。

大同世界是孔子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描绘了一个和谐、公平、美好的社会景象。

礼记大同篇是对这一理想的具体阐述和实施方案,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1.礼记大同篇原文礼记大同篇的原文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礼记大同篇翻译礼记大同篇的翻译如下:从前,孔子和子贡参观完蜡祭仪式后,走出来在观台上休息,突然喟然长叹。

孔子的叹息,是在感叹鲁国的现状。

子贡问道:“君子为何而叹?”孔子回答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拔贤能之人,讲究诚信,修缮和睦,因此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也关心他人,让老年人得到赡养,青壮年有所作为,年幼的孩子得到成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子有职责,女子有归宿。

财物厌恶被丢弃在地上,不必藏于自己;力气厌恶不从自己身上发出,不必为己。

因此,谋略被封闭而不能实施,盗窃、造反、贼乱等行为不会发生,所以外面的门户不必关闭。

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大同篇》出自《礼记》,是孔子的言论。

以下是《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注解:
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示不满,他期望一个更
为理想的社会秩序出现。

在这个社会中,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

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选贤与能,让有才能和贤德的人来治理国家。

同时,人们应该讲信修睦,相互信任和睦相处。

在这个社会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每个人都能够得到他们
应有的地位和角色。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会浪费资源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秩序良好,没有犯罪行为的发生,人们可以放心地打开大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以上是大同篇的全文及注解。

需要注意的是,《大同篇》是孔子的理想主义思想,虽然无法在当时的社会完全实现,但它对于我们理解儒家思想、思考理想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解释2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孔子《禮運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注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選出真正賢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實和睦,道心不退,精進不懈,所以人們不單只親愛自己之親人;不只愛護自己之子女,同時也愛護他人之子女。

使老年人到达老年后,能安享清福,到达完美满意的人生的終点;幸福满意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壯年人各有所用,都能人尽其才,各有事业工作、而不遊手好閑;幼年人有所教養,而不放蕩成性。

并且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老而無子者,殘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當、最關切之照顧。

男子有適當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歸宿。

物質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費,且也不占為己有,不坐享其成。

雖然各盡其職各盡其力,卻不自私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陰謀詭詐永不發生。

一切搶盜偷竊,亂賊暴徒永遠絕跡。

因此外出或夜晚,門戶不必關閉也安然無事,這便是大同世界,人間淨土。

這是孔子描述理想世界,成就大同世界的一篇文章,天下太平,沒有戰爭,人人和睦相處,丰衣足食,安居樂業,這是孔子的政冶政策,可惜行不通,為什么呢?因為人人自私自利的緣故。

孔子也知道,同时指出并告诫人们“食色,性也。

”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五欲不觉,难成大道!人的个体也如此,财色名食睡之欲不禁、不抑,难养天年。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摘要:一、引言:介绍《礼记》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7.男有分,女有归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三、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理解和现实意义正文:一、引言《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制的论述集成。

其中,《礼运大同篇》是篇幅较长、思想内容较为丰富的一篇。

本文将对《礼运大同篇》的原文进行解析,并尝试阐述其现实意义。

二、《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1.孔子的叹息和言偃的提问《礼运大同篇》开篇描述了孔子与弟子言偃的一段对话。

孔子在观赏礼乐之后,感叹大道之行,言偃询问孔子为何叹息。

这表达了孔子对礼制进化的关切和期待。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回答言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所有人都能共享社会资源。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子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应当选拔有贤德和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强调诚信和和睦,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主张,人们不仅仅要关心自己的亲人,还要关心其他人。

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孔子强调,社会应该关爱弱势群体,让老年人得到赡养,让青壮年有所作为,让未成年人得到教育成长。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主张,社会应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让那些失去家庭依靠、身体残疾或者年老体弱的人都能得到关爱和照顾。

7.男有分,女有归孔子提出,男女应该有各自的职责和归宿。

男子要担当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子要履行好家庭主妇的职责。

8.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孔子教导人们,对于财物应该视作公共资源,不必藏为己有;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应该用于服务社会,不必自私自利。

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

礼记大同篇--原文及翻译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記大同篇原文繁體字昔者仲尼與於蠟賓②,事畢,出遊於觀之上③,喟然而歎④。

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與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8)。

男有分,女有歸(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11),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12)。

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13),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大人世及以為禮(14),城郭溝池以為固(15)。

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18),以功為己(19)。

故謀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22)。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23),以考其信(24),著有過,刑仁講讓(25),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眾以為殃。

是謂小《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记大同篇原文简体字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⑸,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

男有分,女有归(1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礼运大同篇》全文及注解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选出真正贤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实和睦,道心不退,精进不懈,所以人們不单只亲愛自己之亲人;不只愛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使老年人退休后,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劳終生;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而不放荡成性。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有适当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费,且也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虽然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卻不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阴谋诡诈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窃,乱贼暴徒永远绝迹。

因此外出或夜晚,门戶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这便是大同世界,人间净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