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经营思路
三种不同风格的领导
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三家大公司的大老板,三个人都有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一、理想远大,目标明确;二、善于识人、用人;三、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这也是三人能够在群雄纷争中击败其他人,三足鼎立的原因。
但是三个人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能力和创业背景。
三个人里面,曹操无疑是个人才能最为全面的,雄才大略,武力和谋略都很高,果断冷酷,世称“枭雄”,同时出道最早,并“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人才等方面都占据较大的优势。
相比之下,刘备本身的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他有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坚忍不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逆商指数非常之高,同时敢于放权,核心员工团队能力很强,文臣能运筹帷幄,武将能攻城拔寨,历经波折,终于也赢得三分天下之一。
而孙权严格意义上属于“富二代”,是从父亲和兄长手上接过政权的,不过这个“富二代”不仅没有挥霍父辈的基业,反而将它继续壮大,北拒曹操,西挡刘备,牢牢保持着三分之一的天下。
与其父亲孙坚、兄长孙策只擅武力却不擅治理不同,孙权性格果断,善于用人,并兼听礼贤(四十多岁称帝后此项工作开始退步),实在是一个管理高手,连曹操也不得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如果要你选择这三家企业的其中一家加入,你会选择谁做你的老板,是曹操,刘备,还是孙权?为什么?通常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在选择一家企业时考虑最多的应该是以下几个因素:1、薪水待遇;2、工作平台、可发挥的空间;3、职业发展机会;4、企业发展前景;5、老板(上司)。
薪水待遇不仅仅是个人对于物质需求的反映,更是个人在这个社会市场中价值的体现,因此获得薪水的多少和在企业中横向的比较,能够得出老板对你价值的认可程度。
同时职场中人必须客观的评估自己在这个市场中的价值如何,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则让人感觉眼高手低、不够务实,过低则有可能表示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不足。
工作平台和在企业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更要考虑长远,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因此更要寻找一个能够发挥自己最大能量的平台,有机会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和资历,这些是可以支持你在5年后、10年后比别人职业发展更好的基础。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个纷乱的时代背景下,有许多饱含智慧和权谋的英雄人物出现,并展现了不同领导风格下的团队合作。
本文将从刘备、曹操和孙权这三位主要人物角度来探索《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
1. 刘备:仁德之王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伟大而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
他以其仁德为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尊重。
刘备富有同情心和善于倾听他人的特质,并且愿意为他人着想。
他经常通过解决内部矛盾、提供帮助和互相鼓励来增强自己的团队凝聚力。
2. 曹操:智勇双全曹操被认为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领导者。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果断行动而闻名,善于运筹帷幄,能够做出决策并迅速实施。
曹操的领导风格强调快速、高效的决策,并且他注重培养严密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一支庞大而有纪律性的团队。
3. 孙权:柔中有刚孙权以及孙权所在的吴国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一个崇尚柔和外交战略、善于利用外部势力的力量来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领导者。
孙权注重处理外交关系,通过巧妙地安排盟友和缓解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来保证团队稳定。
他在家族内部也以让步和包容来维持统一。
4. 团队合作在《三国演义》中,领导者们都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们发挥着不同领导风格下的优点,并将不同人才集结在一起。
这些领导者能够激励团队成员,树立共同目标,并鼓励协作与互相支持。
通过联合各方力量,他们能够战胜强大敌人,在动荡的时代中保持团队的稳定和一致性。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曹操和孙权都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和实践。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领导者应具备仁德、智慧、果断、柔韧等品质。
团队合作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历史人物及其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领导与团队合作场景当中。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与政治斗争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揭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性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精明的经营战略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看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经营谋略,并将其与现实中的商业管理进行对比。
首先,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经营态度和策略。
刘备作为蜀国的创始人和领袖,以仁义之道为准则,强调道义和忠诚。
他重视培养人才,注重赏罚分明,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合来保持稳定。
与之相反,曹操则采取了强势的政策,以权谋和军事力量为基础,追求统一天下的目标。
而孙权则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衡策略,保持吴国的独立地位。
这些不同的经营谋略反映了不同领导者的性格和价值观。
其次,三国演义中的经营谋略与现实中的商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商业管理中,选择适当的战略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刘备的仁义道德观念可以与现实中的“道德经营”相对应。
在现代商业中,道德经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循道德规范,注重员工福利、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
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和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声誉,树立品牌形象。
曹操的权谋和军事力量可以与现实世界中的“竞争战略”相对应。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寻找市场的机会,并通过创新和技术优势来抵御竞争对手的挑战。
这种战略需要领导者有强烈的决心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的能力。
孙权的外交手段和平衡策略可以与现实世界中的“合作战略”相对应。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政府和组织进行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利用机会。
通过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市场影响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国演义中的经营谋略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和借鉴。
首先,领导者的品质和能力对组织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备的仁义道德和孙权的外交手段使他们能够通过合作和稳定来实现长期发展。
其次,企业需要灵活地调整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就像曹操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策略一样。
水煮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CEO之路_CEO孙:接班人的转型与守成
继任的"富二代",管这一摊子有点难父兄留下个烂摊子孙权能够坐稳CEO的位置,关键就在于他能在羽翼未丰的时候主动放低姿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孙、曹、刘三个CEO中,刘备的经营条件最艰苦,曹操的发展过程最曲折,而孙权的CEO当得最憋屈。
说孙权这个CEO当得憋屈,是因为孙、曹、刘三个CEO中,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自始自终都对自己的企业有绝对控制力,但是孙权却完全不是这样子。
孙策过世的时候,并没有给东吴集团留下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在整个江东地区,只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这部分的地盘掌握在孙氏集团手里,其他一些地方根本就不承认孙策的CEO身份。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孙策本来就是以山寨企业的身份起家,虽然有在东汉集团淮南大区打工的经历,但是他自己创办的这个企业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东汉集团的授权。
即便是把孙策看成老板的东吴集团内部,也没有多少人去承认孙权的合法接班人地位,这些人仅仅是按孙权以往的职务来对待孙权。
可以说,孙权在接班的时候,东吴集团的权力并不握在自己的手里。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在接班之前,孙权是触碰不到东吴集团核心的权力的,而且孙权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权力团队作为支撑。
东吴集团的大权主要握在几个创业高管的手里,像张昭、周瑜、程普这些实权人物。
权力没有握在自己的手里,东吴集团内部的很多人也并不认可孙权,不遵从和承认孙权的领导。
比如,在庐江地区任职的李术,根本就不承认孙权的接班人地位,脱离了孙氏集团。
最可怕的是在孙氏家族的内部,也有不少人不认同孙权的能力,认为孙权难以保全孙氏集团,孙权的叔叔孙贲,居然在背地里给曹操写信,希望能够得到曹操的庇护,为自己留条后路。
这一切都是孙策在行政管理上的无能所造成的,孙策只在意去抢夺更多的地盘,扩大市场的规模,却忽视了对企业权力的巩固。
实际上,孙策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做。
孙策在弥留之际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布局
三国演义中的战略布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以描绘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主线。
在这个宏大的故事中,各个角色都展现出了精妙的战略布局和智慧的谋略。
本文将围绕三国演义中的战略布局展开讨论。
第一章:刘备的战略布局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以义薄云天的形象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刘备在战略布局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刘备一方面注重内政建设,积极开展官员选拔和政绩奖励制度改革,以吸引人才和士兵。
另一方面,他积极与各方势力建立联盟,以巩固自己的势力。
刘备的这种战略布局,使得他能够稳定地掌握一方之地,并逐渐发展壮大。
第二章:曹操的战略布局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善于战略布局和运筹帷幄的统帅。
曹操在战略布局上注重以进攻为主,利用自己的兵力和资源,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他采取分兵作战的策略,从而使敌人难以捉摸。
曹操同时注重政治手段,通过纳贤纳士和利用官员的才能,提高自己的实力。
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使曹操一度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角色之一。
第三章:孙权的战略布局孙权是三国演义中的又一重要角色,他在战略布局上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智慧。
孙权注重统一战线,通过联盟和结盟等方式,积极地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
他注重发展军事实力,扩充自己的舰队和士兵,并通过修筑水攻工事等手段,有效地遏制了敌人的进攻。
此外,孙权还注重内政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工作。
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使孙权能够在三国演义中占据一方重要地位。
第四章:诸葛亮的战略布局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角色,他的战略布局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独具匠心的谋略。
诸葛亮注重以智取胜,他通过用兵如神的计谋和奇谋,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他注重用兵灵活,善于运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有效地削弱敌人的实力。
此外,诸葛亮还注重内政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等工作,使得自己的地盘得到巩固和稳定。
这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使诸葛亮成为三国演义中的不朽英雄。
企业管理之三国管理智慧
企业管理之三国管理智慧第二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二)二、刘备的商业模式(一)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刘备的商业模式核心之一就是不模仿别人,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刘备在经营态势的把握上是非常独到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今天在我们学习企业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提出的一个理念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二)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相匹配要让一个商业模式取得成功,在管理上还需要让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匹配。
占人和是刘备定的商业模式,要完成这种商业模式走向成功,首先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进行资源整合。
1.聚才聚才就是聚集人才,刘备用的聚才方法是对无形资产的极限发挥。
今天企业去招聘一个职业经理人,可能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或者在专门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信息,或者到人才市场,或者通过猎头公司招聘等,无论哪种招聘方式都有一个企业介绍,关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创业历程、企业现状和成果以及企业的目标等等,应聘者或者求聘者首先要了解这个企业,至少是在一个比较粗的层面上去了解,然后知道这个职位适不适合自己,才可能去应聘。
2.用才刘备的用才方法是信任,搭建舞台,人尽其才。
首先是看准人才,能够慧眼识英才,其次是给英才搭建信任的舞台,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很好的舞台去成就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
刘备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众,首先他为英才成功的搭建信任的舞台,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做到人尽其才,这是刘备聚才用才方面卓越的表现。
3.强调资源整合能力没有聚才就谈不上人力资源的整合,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里,人和是非常重要,但是聚集了人才不能用才,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例如,三国时代的袁绍,袁绍与曹操决战的时候有70万大军,实力远远强过曹操,但最后失败了,因为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不能用好人才,乃至于内部的谋士自相内斗。
所以聚才、用才是建立团队成就事业重要的两个方面,聚才才有用才的可能,用好人才发挥能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三)现代管理的启示1.兔子不用骆驼术管理一定要适合企业的实际,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国演义无奇不有的战略战术
三国演义无奇不有的战略战术三国时期,曹、刘、孙三方割据中原,无数的战略战术在这个乱世中展现出来,其中无奇不有。
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战略战术,展示出三国演义中各方势力的智慧和谋略。
一、连环计连环计是刘备之蜀国所用的一种战略计谋,旨在通过利用地势隘困强敌,形成包围之势,实现制敌而不战的目的。
这一计谋在蜀国和曹魏的对抗中多次使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为著名的一次莫过于合肥之战,面对曹军强大的实力和人数优势,刘备采用连环计成功使曹军在围城的过程中食尽力竭,最终逼得曹军不得不退兵。
二、火烧连营火烧连营是孙权之东吴所运用的战术,它通过利用火攻敌营,造成混乱和恐慌,使敌人陷入失序和困惑,达到破坏敌军士气和士兵伤亡的目的。
最为著名的一次火烧连营战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击退曹操的战略部署。
孙权派遣黄盖以火攻为主的奇袭行动,在刮起狂风的帮助下,曹军的数十艘战船被烧毁,曹操遭受巨大损失。
三、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曹操之曹魏所使用的一种狡诈计谋,通过利用敌人的矛盾和斗争,使敌人自相残杀,达到瓦解和削弱对方实力的目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借刀杀人计谋是曹操利用马谡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在街亭之战中,曹将庞德成功挑起两军之间的矛盾,导致马谡被杀,最终使刘备军队损失惨重。
四、空城计空城计是诸葛亮之蜀国所善用的战术之一,通过制造虚张声势,让敌人误以为有伏兵,从而达到使敌人畏缩退兵的目的。
其中最为经典的一次空城计是诸葛亮在定军山与司马懿对峙时,故意开放城门,让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经准备了埋伏,结果司马懿被吓退而不敢主动进攻。
五、借箭计借箭计是孔明之蜀国所采用的一种计谋,通过借敌之力增加自己的实力,提高战斗的胜算。
其中最为典型的一次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通过向刘表借箭,将借来的箭支射向敌军,使敌军损失惨重。
这一计谋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对局势的精准掌握。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中所展示出的一部分战略战术,战争的发展离不开诸多奇谋妙计的运用。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的权谋与智谋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的权谋与智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被认为是一个权谋与智谋较量的黄金时代。
曹操、刘备和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权谋与智谋,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强大的领导能力。
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权谋与智谋,并分析他们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精明的权谋而闻名。
曹操借助自己的智慧和权谋,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建立了魏国。
他精通文武,善于制定计谋。
曹操善于运用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联合各个势力打败他们,逐渐扩大自己的实力。
他也善于利用间谍系统来掌握敌对势力的动态,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在军事上,曹操善于用兵,并通过改进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略部署,使魏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曹操的权谋和智谋使他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与曹操不同,刘备是一个有深度的人物。
作为三国时期的另一位重要领袖,刘备以其仁义和宽厚的领导风格而受到广泛认可。
刘备善于利用人才,并运用智慧和权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自己势力较弱的情况下,刘备通过联合其他势力,如刘备与孙权的联盟,来共同对抗曹操的势力。
刘备也善于通过筹谋和谈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仁义形象,赢得人民的支持,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和改善民生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刘备的权谋和智谋使他成功地建立了蜀国,并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孙权是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孙权善于运用权谋和智谋,他给予刘备的帮助不仅是偶然的,也是一个策略。
孙权充分利用了自己在江东地区的优势,通过巧妙的办法,实现了自己的扩张目标。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的基业,通过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势力建立联盟关系,从而有效地抵御了曹操的进攻,并稳定了自己的势力。
孙权的权谋和智谋使他成为了一个聪明而强大的统治者,而且他对江东地区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曹操、刘备和孙权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通过权谋和智谋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描绘了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权谋的作品,其中的权谋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大势力的权谋策略入手,探讨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智慧。
一、刘备的权谋智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以其正直、仁慈而且机智的性格成为了许多读者的偶像。
刘备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巧妙地运用权谋策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首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的权谋智慧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面对曹操庞大的军队,刘备与周瑜密谋,利用火攻破坏曹操的船队,从而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一策略不仅显示了刘备的智谋,也展示出他善于借助他人的能力。
此举使得曹操无法渡江攻打孙权,从而改变了整个战局。
其次,在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中,刘备借力打力,以自己的智慧和仁义赢得了张飞的帮助,并成功斩杀了华雄。
刘备明白无法独力击败华雄,因此运用权谋以巧妙地获得张飞的支持。
这一事件展示了刘备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机智,使其有效地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
二、孙权的权谋智慧孙权作为江东的统领,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权谋智慧。
他在处理内外事务时,善于运用权谋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首先,孙权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展现出了他的智谋。
面对曹操的进攻,孙权决定借用诸葛亮的计策,在草船上挂满箭矢,以此威胁曹军,使其退兵。
这一权谋策略不仅保住了孙权的江东地盘,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其次,在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的过程中,孙权巧妙地利用刘备的弟弟关羽,使其进退两难。
孙权通过安抚关羽并许以重赏,使得关羽犹豫不决,最终不得不投降,使孙权获得了荆州。
这个过程展示了孙权善于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权谋手段,使得自己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
三、曹操的权谋智慧曹操作为三国演义中的反面角色,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权谋智慧。
他冷酷无情,善于运用霸道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首先,曹操在采取迁都许昌的行动中表现出了他的权谋智慧。
曹操以政治、军事和经济为由,将都城从石头城迁到许昌,并采取了多种手段来稳定人心。
乱中取胜的典故
乱中取胜的典故引言乱中取胜是一种在混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的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通过善于适应和灵活应对变化来获得优势,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组织管理中。
本文将探讨乱中取胜的典故,并解析其背后的思想和策略。
乱中取胜的典故三国演义中的乱世胜利者1.曹操:混水摸鱼–曹操在乱世中采取了厚植实力,合纵连横的策略。
他利用各种机会牵制敌人,并同时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最终在乱世中取得了胜利。
–曹操善于适应局势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使得他在乱世中能够一边应对内外敌人,一边巩固自己的地位。
2.刘备:借力使力–刘备在乱世中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他通过联合关羽、张飞等人,形成了强大的势力,并在最终击败曹操后建立了蜀国。
–刘备懂得借势利用他人的优势,使得自己在乱世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3.孙权:顺势而为–孙权在乱世中巧妙地利用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对立,保持了自己的地位,并最终建立了东吴。
–孙权善于顺势而为,利用乱世中的机遇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使得他能够在混乱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鲁迅的《伤逝》1.《伤逝》是鲁迅的一篇小说,以北洋军阀混战的乱世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悲剧性的家庭故事。
2.故事中的主人公,被窝里的女人,面对乱世中的残酷和无奈,最终选择了自杀。
3.这个故事揭示了乱世中个体的无力和底层百姓的苦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现象的深刻触动和思考。
乱中取胜的思想和策略灵活应对变化1.在乱世中,形势瞬息万变,只有善于灵活应对才能取得胜利。
2.乱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时刻观察和分析局势,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3.不断改进和创新,善于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乱中取胜的必备素质。
善于借力使力1.乱中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善于借力使力,调动外部资源来增强自身实力。
2.如同刘备依靠关羽、张飞等人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3.通过结盟、合作,使自己的势力得到扩张,是在乱中取胜的重要策略。
抓住机遇顺势而为1.乱世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善于抓住机遇成为乱中取胜的重要策略。
三国鼎立时期各方势力如何经营地方政 权
三国鼎立时期各方势力如何经营地方政权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方势力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在经营地方政权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有效的策略。
曹魏政权占据了中原广大地区,其经营地方政权的重点在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生产。
曹操深知农业乃立国之本,因此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政策。
他实行屯田制,将大量流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生产,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复苏。
同时,曹魏政权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修缮和新建了许多灌溉渠道,使得农业生产有了更好的保障。
在政治方面,曹魏政权推行九品中正制,试图选拔人才为其所用。
然而,这一制度后期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操纵,成为他们垄断政治权力的工具。
但在初期,九品中正制的确为曹魏政权选拔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对于地方治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法律方面,曹魏政权修订了法律,使其更加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
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蜀汉政权地处西南,面临着地理环境复杂、资源相对匮乏等诸多问题。
刘备和诸葛亮在经营地方政权时,着重加强了对内部的治理和民族关系的处理。
为了发展经济,蜀汉政权积极开展屯田和兴修水利。
同时,他们大力发展蜀锦等特色手工业,通过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在政治上,诸葛亮主张“依法治蜀”,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他以身作则,严格执法,使得蜀汉政权的政治较为清明。
在民族关系方面,蜀汉政权采取了安抚和融合的政策。
对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通过和抚的手段,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加强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东吴政权位于江南地区,其经营地方政权的策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吴政权充分利用江南水乡的优势,发展水利灌溉和渔业,推动了农业和渔业的繁荣。
他们还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与东南亚等地进行经济交流,增加了国家的财富。
在政治方面,东吴政权依靠江东大族的支持来巩固统治。
但同时,也注意平衡各方势力,防止大族权力过度膨胀。
在军事上,东吴重视水军的建设,凭借长江天险来抵御外敌。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思想。
对于管理不仅需要在表面和制度层次进行分析探讨,同样需要在更深层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
对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除了造就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的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
当我们仔细地品味名著时,再结合管理的实际,发现管理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复杂。
下面就分析一下四大名著我所能总结出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演义》与管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 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保健酒行业十年的三国演义
保健酒行业十年的三国演义保健酒行业是中国传统百年老行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它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和发展,就像三国演义一样,涌现出许多豪杰和英雄,不断争夺市场和地盘,这是一个不断壮大的行业。
第一章:曹操兴起,获得市场地盘在保健酒行业的早期,曹操是最早抢占市场地盘的豪杰。
他经营养生酒的手法独具匠心,迅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他不仅注重产品品质,而且懂得营销之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全国,让养生酒得到广泛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还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了广泛的经销商网络,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赚得丰厚的利润。
他成为了保健酒行业的开拓者和领袖,引领市场走向蓬勃发展的时代。
第二章:刘备崛起,挑战曹操的统治地位不久,一个名叫刘备的年轻人来到了保健酒行业,他有着独特的产品理念和经营思路,不屈于曹操的统治,决心挑战他的地位。
他一开始的战略非常激进,通过卖到亏本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的加入,并通过强烈的口碑影响力,夺得大量曹氏酒的市场份额。
随着刘备越来越强大,他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开始独立推出产品。
他的产品理念注重健康、自然和绿色,逐渐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在保健酒行业中崭露头角。
刘备因此成为了保健酒行业中的另一匹黑马,同时也是曹操最大的竞争对手。
第三章:孙权进入市场,成为保健酒行业中的第三个强者作为行业中一个新近的进入者,孙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和经营理念。
孙权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渠道网络,进攻保健酒行业这片新天地。
与曹操和刘备的格局不同,孙权更注重产品质量上的选择和标准化运营。
他的养生酒种类丰富多样,通过不断利用市场先机进行升级改造,以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和健康保障。
最终,孙权的养生酒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令他成为保健酒行业中的第三个强者。
第四章:三国大战,市场竞争加剧曹操、刘备和孙权之间的争夺不断加剧,在市场竞争的火热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每个豪杰都有各自的市场份额和忠实拥趸,大家互相围堵、攻势不断,你攻我守,你我同台推产品打广告,成为了保健酒行业中的三足鼎立,市场份额争夺不停。
三国演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
三国演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与社会风貌。
作品中,智谋与权谋成为三国时期各位英雄人物角逐权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智谋与权谋的博弈,旨在揭示历史人物们运用智慧与计谋争夺权力的策略。
一、智谋的博弈1. 諸葛亮:智谋之“龙”众所周知,蜀国丞相諸葛亮被称为“卧龙”,正是由于他的高超智谋。
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使蜀国在与魏国的对抗中占得先机。
例如,諸葛亮曾通过借箭与空城计成功击退了魏国大将曹操,展现出其非凡的智慧和胆略。
諸葛亮凭借智谋与计策,巧妙地应对战乱时期的种种挑战,为蜀国赢得了许多胜利。
2. 刘备:智谋与仁德兼备蜀国刘备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称赞的智勇双全之人。
他通过与蜀国丞相諸葛亮的联手合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谋,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刘备以其仁德和宽厚的胸怀,吸引了许多英雄豪杰的拥护和加入,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力量。
同时,他也运用自己的智谋来策划和谋划,实现了自己的雄图霸业。
二、权谋的博弈1. 曹操:权谋与治国能力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权谋手段狡诈、冷酷无情的代表。
曹操凭借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和出色的军事策略,统一了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善于运用权谋手段,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也在政治上保持着巨大的控制力。
他运用手中权力,对内严密控制,对外积极扩张,使得魏国在三国时期成为一个强大的势力。
2. 孙权:权谋与外交手段与曹操不同,孙权作为东吴的创建者,更加强调外交手段的运用。
孙权善于利用联姻、交换、走私等手段,保持与他国的友好关系,为东吴拓展了外部资源和影响力。
他通过为周瑜任命荡寇将军,联合刘备等等策略,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联军,确保了东吴的稳固。
三、智谋与权谋的博弈三国演义中,智谋与权谋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英雄角色争夺权力的主要手段。
蜀国丞相諸葛亮运用智谋来为自己的势力争取利益,同时也对魏国和东吴施展一系列权谋手段。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三国演义》权谋与博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它道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个混乱、充满权谋与博弈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和政治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从混乱到统一的时期。
《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智慧思考,成为了揭示权谋与博弈的经典之作。
一、权谋的展开《三国演义》中的权谋纷争始于三国鼎立的时期。
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各展其所长,驱使百计权谋和计策。
他们通过智勇双全的谋士,展开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权谋游戏。
1. 策略与计谋曹操的权谋思维让人印象深刻。
他通过编写《孟德新书》、宣扬自己的智慧,建立了强大的谋士团队。
而他运用诸多计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同样,刘备和孙权也有自己独特的计策,分别凭借助权谋和智慧得以稳固自己势力。
2. 灵活的外交手腕权谋与博弈不仅仅在战场上进行,外交手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刘备使用纳贤、器重贤士等策略,吸引了关羽、张飞等人的归附,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帮助。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智胜的谋略下争取了不少外交利益,为自己的统治稳定打下了基础。
二、权谋背后的博弈《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没有发生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而是牵涉到许多不同领域的角力。
1. 政治斗争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各个势力内部的权利斗争,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是《三国演义》中反复出现的情节。
例如,刘备与刘表、刘璋的关系、曹操与袁绍的争斗等,展现了权谋与博弈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2. 军事竞争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备、曹操和孙权通过决策、部署、兵法等手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其中,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战役,更是体现了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三、权谋与博弈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和荣耀,更是展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以及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1. 智者谋略在《三国演义》中,谋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公元184-280年)的战乱和英雄人物。
在这部作品中,涉及到众多领导者和他们的战略思维,这些人物的智勇与谋略对于理解古代领导力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刘备:温厚仁德的领导者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仁爱和宽容的领导者之一。
他以温和而仁慈的态度治理自己的州郡,并得到广泛支持。
刘备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喜欢听取下属的建议,并在关键时刻采用合理方案以达成目标。
他倡导以德服人并礼贤下士,能够赢得人心并形成强大势力。
曹操:权谋智勇的策略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最富有争议性的角色之一。
以其狡诈与精明而闻名,他以权谋和智谋统治了一片大地。
曹操擅长运用情报和研究敌人的弱点,并设计精巧的战略来摧毁对手。
他也非常注重组织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体系,并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来提升国家实力。
孔明:机智过人的奇才孔明作为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卧龙”。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机警过人的战略家,能够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分析能力制定各种计策。
孔明熟悉历史和兵法,精通舆论引导,经常利用情报收集并预测敌军行动。
他与刘备紧密合作,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并最终帮助刘备统一了中国北部。
诸葛亮:全面领导者与杰出智囊诸葛亮是刘备死后继任者刘禅时期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
他担任丞相并积极推进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诸葛亮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并通过发展农业和商业等领域来改善人民生活。
他在统一中国南部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长远的眼光被誉为“睿智”的领导者。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者展现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方式。
刘备以温厚仁德治理州郡;曹操以权谋智勇借助策略统治天下;孔明以机智过人设计计策取胜;诸葛亮则是一个全面性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杰出的智囊。
通过研究他们的角色与行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古代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三国演义权谋与战略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战略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权谋和战略的博弈。
本文将从权谋与战略的角度,探讨三国演义中各个势力的权谋手段和战略布局。
一、袁绍与曹操的权谋较量袁绍是当时北方的强势势力,他拥有人才济济的幕府,为自己的势力发展提供了不少支持。
曹操则是一个在势力发展过程中崛起的野心家,他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和人才,对抗袁绍。
他们的权谋较量多以谋略和军事手段为主,同时也包括政治手段。
曹操在与袁绍的斗争中,借重其身边的智囊荀攸,深入了解对方的势力和情况。
曹操采取多种策略,如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削弱袁绍势力。
同时,他也积极运用政治手段,与袁绍的部下针锋相对,制造内部矛盾,逐渐削弱对方的势力。
袁绍则也不甘示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寻求战略上的突破口。
袁绍采取了集中兵力、先发制人的策略,试图一举击败曹操。
然而,袁绍在谋略上并不如曹操稳定,最终导致了失败。
二、刘备与孙权的权谋与战略刘备和孙权则是南方两大势力,他们之间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权谋与战略博弈。
刘备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人,他积极争取支持,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
孙权虽然在起初时势力较弱,但通过巧妙的谋略和策略,逐渐壮大自己。
刘备在对抗曹操和袁绍的战争中,丧失了大量的资源和援助,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
他经过精心考虑后,决定向东南方发展,并找到合作伙伴孙权,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
刘备利用自己的仁德形象,在孙权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通过婚姻联盟巩固两者之间的信任。
孙权则充分运用外交手段,在与刘备初次接触时就发现了刘备的潜力,并主动向刘备伸出援手,共同对抗曹操。
在孙权的智谋下,两人形成了既长期又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抗曹操,最终实现了各自的理想。
三、诸葛亮的智谋与刘备的权谋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他的智谋与刘备的权谋密切相关。
刘备充分利用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强大的战略基础。
诸葛亮的战略智慧使得刘备的势力得以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
三国演义团队运营关键要素
三国演义团队运营关键要素
关于三国演义团队运营关键要素,《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 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 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
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
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纷争的时代。
为了生存和发展,各个势力勇猛善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战略思维。
本文将从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出发,分析他们的战略和战术,并对其影响进行剖析。
一、谋事在人:刘备的和平思维刘备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思想,奉行温和、仁爱的政策,广纳贤士,以人为本,倡导和平与稳定。
他深明仁者无敌之理,坚持以德服人,使得南方势力对他寄予厚望。
刘备以“卧龙”诸葛亮为军师,聪明才智、知人善任。
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了战略愿景的实现。
二、韬光养晦:曹操的谋略之道曹操以“有备无患”为战略原则,充分发挥兵力之强,以独特谋略制胜,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之一。
他善于韬光养晦,避免与敌人直接对抗,力求在敌人疲惫时乘机发起进攻。
曹操非常重视情报的收集与利用,深入敌方背后,实行秘密布局,使得敌人无法预料。
三、分而治之:孙权的灵活战术孙权在战略上采用分而治之的战术,利用地理优势和敌人之间的矛盾,实施灵活战术,从而取得了不少胜利。
他善于联合各军队,共同作战,在战术上充分利用水军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草船借箭”等作战方法。
孙权也善于利用外交手段,拉拢各方势力,增强自身的实力。
四、变法创新:刘备、曹操与孙权的差异在战略思维方面,刘备、曹操和孙权有着不同的特点。
刘备强调和平与仁爱,注重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倡导和谐的国家关系。
曹操则注重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手段,以干练的谋略和强大的权力为基础,规模辽阔。
孙权灵活应变,注重战略的灵活性,依靠水军和外交手段,融合南方地理特点。
五、战略延续:三国遗产与影响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备、曹操和孙权各自的战略思想,对后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刘备的和平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后来天下一统的统治者。
曹操的韬光养晦和实际政治手段,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借鉴。
孙权的灵活战术和联合作战思想,对后来军事战略有着不小的影响。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的战略思维与实际应用,展示了三个势力在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推荐下载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思想。
对于管理不仅需要在表面和制度层次进行分析探讨,同样需要在更深层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
对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除了造就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的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
当我们仔细地品味名著时,再结合管理的实际,发现管理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复杂。
下面就分析一下四大名著我所能总结出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演义》与管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很少的,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经营思路
所谓“经商必须懂史”,因为抛除历史过程的诸多细节读起历史来,觉得经营国家就如经营企业,兴衰交替,无不具有相同的因素。
东汉黄巾起义之后,历史的“主板市场”从垄断阶段进入自由竞争阶段。
在此阶段,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曹操以凶悍的运作手法,利用“国有资产”(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庞大的实力进行几场“恶性竞争”和资产兼并,清洗市场,建立霸业;孙权继承父兄财产立足本地市场,走典型的家族式区域市场发展道路,独霸一方;而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刘备一开始只是“后东汉市场”一个编竹席摆地摊的小贩。
当它看到“东汉公司”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公司管理层分割侵吞国有资产时,敏锐地意识到自由创业时代的到来,决心在这个市场上切一块“蛋糕”。
他意识到,作为个体户,缺乏“金融资本”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去寻求风险投资(他尝试过投靠几个地方财主,都最终失败)。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将发展战略集中在“人力资本”上,通过以下几个经典的HR运作,实现“刘蜀股份有限公司”从创建到上市的过程:打造互补型创业团队
刘备抓住时机,通过实施“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巧赚第一桶金
创业起初,刘备一直苦于只有“皇叔”这块单薄的国有无形资产,在曹操强大的规模竞争优势压迫下,只能做“流动式的经营”。
曹操还多次试图对他的营销总监关羽实行猎头计划。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将最优秀的人力资本孔明借用给东吴对抗当时的索罗斯——曹操,然后利用“信用诈骗”向孙权借得荆州,完成了他第一次空手套白狼的货币资本融资,开始了挂牌经营。
其实“信用诈骗”只是相对孙权而言,荆州并非孙氏家产,刘备只是借鸡生蛋罢了,何况赤壁一战击退了“索罗斯”,荆州是他应得的奖励或回报。
推行HR营销
虽然刘备没有财力进行市场营销,自动或被迫归附他的竞争者不如曹操那样多。
但他在HR营销上不遗余力,此举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不少竞争威胁,并间接获得不少市场占有率。
例如,营销总监关羽开拓市场的能力其实是高于张飞的,他却对曹操说自己只是一般般:“我弟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惊命人记下此广告语。
后来赵云孤身冲杀10万大军在长板坡上救阿斗,张飞为他断后,仅大叱一声就令曹操2万余人掉头逃跑,并践踏死伤百余人。
直到数千年后的今天,孔明、关羽成为神的化身、赵云稳坐中国古代10大完美将军之列。
他们有此良好的口碑,都因为当时刘备大力推行HR整合营销传播。
由于他能使手下的人才都充分显示市场价值,所以,他的核心人力资本从来没有跳槽过。
而曹操就不同,他表面重贤礼士,实质上经常自己糟蹋人才。
例如,为了在战场上搭建的“夜总会”寻欢,而使得有“张飞第二”的典韦,惨遭恐怖袭击;因讨厌杨修而在“梦游”中将他杀害??????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职业经理人。
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和曹操一统到底的垂直管理和孙权的“家族式+经理人”模式经营不同,“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就进行职业经理经营模式。
由于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MBA职业高手赵云加盟,在市场上横扫千军。
他不但是
个HR资本的运营高手,还是个黑带九段猎头高手,他通过营销总监关羽猎得当时硕果仅存的“国优HR资产”黄忠;通过CEO孔明猎得当时最优秀的“海归派”马超(马超父子镇守西凉,当时西凉已不属中原,类似外国)。
得到五虎将后,他正式将“合伙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大胆委任五虎将分管5大区域市场,并通过“封候”派发期权,由众人分享利益。
他的用人之道是少而精,在CEO孔明的有效经营方针之下,五虎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每次参与市场竞争,都会为他签下几张大单,少则“一县”,多则“一州”,使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终白手起家而成为当时历史创业板上三大航母企业之一,并名列世界500强之二。
他个人也成为当时世界财富排行板上仅次于曹操的富豪。
当然,“刘蜀股份”最终被摘牌退市,也是因为在人力资本运营上的失败。
刘备最后一个HR运作大手笔是“白帝托孤”,他要求孔明在必要的时候废掉阿斗自立,后人都说他奸。
他这种“遗赠股权”的行为是否真心,其实值得争议——无论如何,至少证明他先见性的看到阿斗是不能胜任董事长的职务的。
从人力资本运营的角度上看,孔明并不是一位合格的CEO,“刘蜀股份”的破产,他应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他不懂分权,更没有做好HR持续运营计划(HR—BCP),没有培养人力资本梯队,当五虎将和自己相继死去之后,“刘蜀股份”就股价急跌并被
恶性兼并。
启发: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是创业或投资成功的根本。
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凤毛麒角的,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从客观上来说,如果当时他废阿斗自立,应该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没有刘备那种聚人聚势的人格力量。
他明白自己作为“经营者”的角色定位)。
诚然,五虎将就是“攻”的角色:攻城夺地,创造市场业绩。
一个完美的人力资本组合,三者的能力是必须匹配的,五虎将死后,姜维和关兴“攻”的能力有限,阿斗不能“聚”也不能“守”,孔明只能苦苦支撑,他死后“刘蜀股份”最终破败。
“聚-守-攻”是一个正局,一个精明的投资者,要找到能为他攻为他守的人,才能投资成功。
只有成局,才能成势。
这是颠覆不破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关键人力资本组合,是一个****中唯一不可复制的核心
竞争力和基业常青的保证。
一个企业的发展,有时看起来是因为一个独特的产品、或因为有强大的资金??????但剥离种种表象,其实根本来说都是取决于人。
在产品、技术、经营模式等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模仿、克隆而趋于同质化的今天,现代企业唯一难以复制的就是核心人力资本。
凡事都兴于人,败于人。
只有独特的、出类拔萃的人力资本才是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增值,货币资本就增值;人力资本流失,货币资本就流失。
人力资本是基业常青的根本决定因素,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以至“千秋万代”,最终取决于是否有持续的关键人力资本组合、持续的人力资本运营能力,以及是否有一个持续渐进的、随需应变的人力资本开发和储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