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理想的风筝》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理想的风筝》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篇5教材分析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08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08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2、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想的风筝》,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掌握基本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思考、探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文章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积极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风筝》的内容介绍。

2. 分析文章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3. 探讨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及其对读者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理想的风筝》的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

2. 难点: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风筝》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与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及其对读者的启示。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理想。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思考、探究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变化,评价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理想的积极态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理想的风筝》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资料,相关文学评论。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

4. 教学设计:预习任务单,讨论问题指南,作业模板。

七、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3. 情感教学:通过故事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自身经历。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展示法:展示风筝的图片和实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二章:风筝的种类和制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风筝,并学会制作基本的风筝。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种类的风筝,如龙风筝、蝴蝶风筝、四方风筝等。

教授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不同种类的风筝。

实践法:分组进行风筝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风筝的放飞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正确放飞风筝的方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放飞技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授一些常见的放飞技巧,如风筝起跑、转弯、上升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风筝放飞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实践法:在户外进行风筝放飞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第四章:风筝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2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讲解风筝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风筝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出现和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5.2 教学内容回顾风筝的起源、种类、制作、放飞技巧和文化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5.3 教学方法总结法: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

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风筝的设计创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设计的新趋势和创新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理想的风筝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对工作敬业执着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夹叙夹议,借景炫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1,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作家苏叔阳,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2,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理念】: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

教学中,我采用了直扑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辐射全文,使长文变短。

不仅突出了重点(课文第10,11自然段),突破了难点(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习第八,九小节:(一),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1,让我们随着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风筝,感受那份快乐。

板书:放风筝自由读课文第8节,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圈出这些词语。

并说出理由。

2,交流:重点语句(1)做风筝的快乐: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

朗读句子(2)放风筝的快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决不肯"是什么意思从而看出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 是啊,亲手制作风筝,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上别人所体会不到的。

读出这份快乐,朗读②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14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14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文章也是写人文章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20xx年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20xx年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

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

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关心学生:(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7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7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7篇)理想的风筝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过的,有的也放过的。

(在“风筝”前用彩色粉笔加上“理想的”三字)(1)“理想”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2)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说说文中生词的意思。

2、讨论思考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

4、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5、交流学习心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案【精选】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

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板书:生命)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1.2 教学内容课文《理想的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生活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活哲理。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我们如何追求理想。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尝试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生活哲理。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小练笔。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进步和成长,进行自我评价。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课文《理想的风筝》文本材料,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

5.2 作者介绍资料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导入环节,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3 写作练习纸提供给学生的写作练习纸,用于课堂上的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生活哲理。

6.2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7.1 教学计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选9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选9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选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选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风筝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

1.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筝,激发兴趣。

(2)讲述: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展示:播放风筝制作和放飞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飞技巧。

(4)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风筝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风筝文化。

(5)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风筝文化。

第二章:风筝的制作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风筝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基本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准备:准备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基本步骤。

(3)示范:教师演示风筝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展示学生制作的风筝,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第三章:风筝的放飞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风筝的放飞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放飞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分组实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准备:准备足够的风筝和放飞场地。

3.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介绍风筝的放飞原理和技巧,讲解注意事项。

(3)示范:教师演示风筝放飞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放飞技巧。

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模板】

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模板】

理想的风筝教案四篇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材解读:《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__。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__的题目就是“文眼”。

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

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

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__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

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理想风筝教学设计(汇总3篇)

理想风筝教学设计(汇总3篇)

理想风筝教学设计(汇总3篇)1.理想风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刘老师的为人。

2、能正确的理解课题及延伸的意义。

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能认真总结。

4、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那温情脉脉的开篇,还记得它的写作特点吗?二、新授1、多么巧妙而独特的开篇方式呀!作者让我们目睹了这物,让我揣上了这份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潜心研读课文,去探究一个秘密,那就是“怎样写?”和“为什么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标可循。

这两项目标也是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

)2、打开书本,将目光锁定课文4-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关于刘老师的那几件事?自由朗读,老师希望你们尽力做到:口中读出感觉,眼里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对于现在提出的读书要求,是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带着一定的要求来读书,才能真正让他们进入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3、学生回答: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4、孩子们,在这三件事中,有许多让人怦然心跳的细节,有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老师请你默读4-9自然段,并用心灵的相机拍下一段录或一张照片,关于刘老师的最难忘的,将他定格,并取一个名字,赶快拿出笔,从4-9段的文字中寻找灵感,期待你们的精彩。

(对于学生对这三件事的深入理解,我采用的不是惯用的画下让自己的感动的句子,而是让他们用心灵的相机来选择感动的瞬间。

并取个名字,这个目的是进一步的要求学生能用词语概括,其实就是列小标题,也是对他们理解和概括能力的一个训练。

还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来列小标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能更深入的进行情感体会。

)5学生读书并做记录、6分析、汇报自己的照片、学习“笑谈残腿”(1)你拍的是什么?读出文字,板书:笑(2)你给它取了什么名字?为什么?还有谁也拍下了这段?取的什么名字?为什么?(3)出示:“但笑过、、、、、、敬。

《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学会珍惜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原文。

4.2 生字词卡片。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5.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涵。

5.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5.5 创意写作:(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5.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理想的风筝》参考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参考教案设计

《理想的风筝》参考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激发学生对风筝制作和飞翔的兴趣。

1.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展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风筝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在文化中的意义。

1.4 教学活动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描述。

讲述风筝的历史和故事,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分组讨论风筝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第二章:风筝的制作与设计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设计风筝的技能。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和想象力进行风筝设计。

2.2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示范讲解、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材料。

示范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风筝设计和创意发挥。

2.4 教学活动示范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技巧。

分组合作,学生动手制作风筝。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风筝。

第三章:风筝的飞翔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筝飞翔的原理和科学依据。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飞翔的原理,包括空气动力学和重力平衡。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飞翔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风筝飞翔中的科学问题。

3.4 教学活动讲解风筝飞翔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分组讨论风筝飞翔中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风筝飞翔的原理。

第四章:风筝的放飞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风筝的放飞技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4.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学生实践、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介绍风筝的放飞技巧,包括选择场地、调整风筝、控制线等。

示范放飞技巧,讲解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风筝放飞实践。

4.4 教学活动示范放飞技巧,讲解注意事项。

分组合作,学生进行风筝放飞实践。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较为抽象的概念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理想的风筝》课文文本。

2.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想。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比对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意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对新词的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进行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5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5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5篇】《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揣摩刘老师具体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

2、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文中细腻生动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读文章,学习文中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揣摩课文生动细腻的描述,体验人物丰富的。

情感和表现的积极精神。

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自由流畅的交流平台,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以满足2、交流板书:说丢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3、交流:初读课文,在你的心里,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1、指名读课文2、讨论:读了这一段�(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

(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

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

《理想的风筝》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追求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3)板书课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1)学生总结课文段落结构。

(2)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5. 合作探讨(1)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自然美是如何表现的?(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6篇,以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理想的风筝》公开课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

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

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

“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
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

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