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级结论知识点总结(初一到初三)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二级结论

二次函数二级结论

二次函数二级结论二次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一类函数,也是中学数学中常常与之打交道的一类函数。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我们容易着重于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但是二次函数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值得我们探究。

下面我将介绍二次函数的二级结论,包括几何意义、应用问题等方面。

1.关于函数值:(1)正负性:对于二次函数f(x)=ax²+bx+c,若a>0,则对于x∈R,f(x)≥0;若a<0,则对于x∈R,f(x)≤0。

这个结论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推导,也是解二次不等式的基础。

(2)取值范围:对于二次函数f(x)=ax²+bx+c,若a>0,则f(x)的最小值为c-Δ/4a,其中Δ=b²-4ac;若a<0,则f(x)的最大值为c-Δ/4a。

这个结论在最值问题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最值点。

2.关于零点:(1)二次函数f(x)=ax²+bx+c的零点个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当Δ=b²-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Δ=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Δ<0时,没有实根。

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二次函数的零点个数。

(2)零点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两个实根x₁和x₂,有x₁+x₂=-b/a,x₁x₂=c/a。

这个结论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实根的和与积。

3.关于图像:(1)顶点坐标:对于二次函数f(x)=ax²+bx+c,其顶点坐标为(-b/2a, f(-b/2a))。

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直接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从而确定图像的位置。

(2)对称轴:对于二次函数f(x)=ax²+bx+c,其图像关于直线x=-b/2a对称。

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描述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哪条直线对称。

(3)判别式与图像:对于二次函数f(x)=ax²+bx+c,当Δ=b²-4ac>0时,图像开口朝上;当Δ<0时,图像开口朝下。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公式及其变式1.2.3.和的立方公式:差的立方公式:4.=立方和公式:变式:5.立方差公式:变式:6.⼆.数学计算中的常用结论1.2.3.4.5.6.7.8.三.常见几何基本图像及结论1.∠ADC = ∠A + ∠B +∠C三角形外角=不相邻两内角之和∠ADC = ∠A + ∠ABD∠CDE = ∠C + ∠CBD∴∠ADC = ∠ADE + ∠CDE = ∠A + ∠ABD + ∠CDB+∠C = ∠A + ∠B + ∠C 2.BD、CD分别平分∠ABC、∠ACB,则设∠ABC = 2α,∠ACB = 2β则∠A + 2α + 2β = 180°∴又∵∠BDC + α + β = 180°∴3.BD、CD平分∠CBE和∠BCF,则设∠CBE = 2α,∠BCF = 2β2α = ∠A + ∠ACB,2β = ∠A + ∠ABC∴2α + 2β = ∠A + ∠ABC + ∠A + ∠ACB = 180° + ∠A 又∵α + β + ∠BDC = 180°∴4.BD,CD分别平分∠ABC,∠ACE,则注:2,3,4分别是内心和旁心的性质之一5.BE,CE分别平分∠ABD和∠ACD,则6.在Rt△ABC中,AB = AC,D为斜边BC的中点,∠EDF = 90°。

则①BE = AF,AE = CD②DE = DF③7.(半角模型)正方形ABCD中,∠EAF = 45°,则BE + DF = EF8.在Rt△ABC中,AB = AC,∠BAC = 90°,∠DAE = 45°,则9.在Rt△ABC中,∠A = 90°,D为斜边BC的中点,且∠EDF = 90°,则10.四边形ABCD中,AC⊥BD,则(特别的,当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时有)11.矩形ABCD及任意一点P,都有·12.△ABC中,∠B = 2∠C,AD平分∠BAC,则AB + BD = AC(截长、补短)13.△ABC中,∠B = 2∠C,AD⊥BC,则:AB + BD = CD14.婆罗摩笈多模型婆罗摩笈多模型△DAB,△EA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MN⊥BC,则M为DE的中点②M为DE的中点,则MN⊥BC15.手拉手模型△ABC,△CDE为正三角形,则①AD = BE;②CM平分∠BMD16.正△ABC中,PC = 3,PA = 4,PB = 5,则∠APC = 150°构造等边三角形,通过90°+60°来证明17.Rt△ABC中,∠BAC = 90°,AB = AC,若PC,PA,PB分别为1,2,3,则∠APC=135°18.射影定理在Rt△ABC中,∠BAC = 90°,AD为斜边上的高,则①②③19.三角形交平分线定理AD平分∠BAC,则有20.△ABC中,CD⊥AB,BE⊥AC,则△ADE∽△ACBAB,AC于E,F,则:△AEF∽△ACB22.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构造方式在Rt△ABC中,AB=AC,CE⊥BE构造:连AE,过A作AE的垂线交BE于F△EDC∽△ADB∴∠ABD = ∠ACE∠EAC = ∠FAB(都与∠FAD互余)AB = AC∴△ABF≌△ACE(ASA)∴AE = AF四.直线及坐标系知识补充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则2.中点公式及推论,线段AB中点,则,推论1:,推论2:平行四边形顶点坐标计算:A = B+D-C,D = A+C-B3.一次函数知识补充一次函数(斜截式方程)①k的几何意义:②斜率公式:,则③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经过且斜率为k的直线的方程式为:④直线位置与k的关系:则:⑤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距离⑥倒角公式:⑦弦长公式:直线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则,(配合韦达定理使用)五.三角函数公式补充1.,2.3.4.5.辅助角公式:六、余弦定理及推论推论:七、正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及推论推论:九.圆中的重要定理及结论1.相交弦定理2.割线定理3.切割线定理4.弦切角定理∠PAC = ∠ABC5.托勒密定理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ABCD,6.三角形内切圆的切线长公式推论: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公式7.四点共圆的两种判定方式①对角互补∠A = ∠DCE或者 ∠A + ∠BCD = 180°,则A,B,C,D四点共圆。

函数必备【二级结论】和知识点

函数必备【二级结论】和知识点

1函数知识必备1、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1)定义域: ①x 的取值范围;②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分式中分母不等于零即AB中0B ≠;偶次根式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0a ≥; 零指数幂0x 中{}|0x x ≠;对数中真数大于0即log a b 中0b >.正切函数tan y x =中ππ,2x x k k ⎧⎫≠+∈⎨⎬⎩⎭Z .③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是x 的取值范围;括号里的范围是相同的. ④定义域取交集:若()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为f D 、g D ,则()()()F x f x g x =±的定义域F f g D D D =I .(2)值域:①y 的取值范围,分段函数中值域取并集; ②求值域的几种方法:1)直接法(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值域);2)配方法(二次函数或可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函数); 3)单调性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4)分离常数(分式型函数,分子分母为一次函数形式);(3)分段函数: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的取值范围,有着不同的对应法则,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①注意分界点,画图时找到临界值; ②写分段函数时,定义域不重不漏; ③带解析式时,注意定义域满足的条件.2、函数的四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 (1)单调性:①定义:()()()1212,x x f x f x f x >>⇒单调递增; 等价变形:()()()()12120x x f x f x f x −−>⇒⎡⎤⎣⎦单调递增;()()()12120f x f x f x x x −>⇒−单调递增;(联想)()()0f x f x '>⇒单调递增.②定义:()()()1212,x x f x f x f x ><⇒单调递减; 等价变形:()()()()12120x x f x f x f x −−<⇒⎡⎤⎣⎦单调递减;()()()12120f x f x f x x x −<⇒−单调递减;(联想)()()0f x f x '<⇒单调递减.③在公共区间上:增+增为增;减+减为减;增-减为增;减-增为减. ④复合函数的增减性:“同增异减”.⑤特殊函数的增减性:()()()()f x f x ↑↓⇒−↓↑;()()())()0f x f x ↑↓⇒≥↑↓;()()()()()()()100f x f x f x f x ↑↓⇒↓↑><或.⑥“脱掉、脱掉(脱掉f )”:(抽象函数的单调性)若()f x 为增函数,即函数值大的自变量也大,即()()12f x f x >时,脱掉f ,不等号方向不变,也就是12x x >;若()f x 为减函数,即函数值大的自变量反而小,即()()12f x f x >时,脱掉f ,不等号方向改变,也就是12x x <;31a >单调递增区间为()0,+∞幂函数y x α=0α<在()0,+∞上递减0α= 没有单调性 0α>在[)0,+∞上递增7)对勾函数:()0,0by ax a b x=+>>的单调性与极值点b a ±有关.8)绝对值函数:y a x k =−(0a ≠)1a>10<a<1y=log a xyx O 0<α<1α<0α>1α=1α=011y=x αOyx5(2)奇偶性:①前提: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若区间(),a b 上是奇函数或者偶函数,则0a b +=;若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②定义:奇函数:(一看定义,二看图象)1)x D ∀∈,有()()f x f x −=−,则()f x 为奇函数(()()0f x f x −+=);2)图象关于原点对称;3)在对称区间内,单调性相同;4)若定义域内含有0,则()00f =. 偶函数:(一看定义,二看图象)1)x D ∀∈,有()()f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0f x f x −−=); 2)图象关于y 轴对称;3)在对称区间内,单调性相反. 注意: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③基本初等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参数取值奇偶性 一次函数()0y kx b k =+≠0b = 奇函数 0b ≠非奇非偶函数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0b = 偶函数 0b ≠ 非奇非偶函数 反比例函数()0ky k x=≠ − 奇函数 指数函数xy a =(0a >且1a ≠) −非奇非偶函数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非奇非偶函数幂函数y x α= α为奇数 奇函数 α为偶数偶函数④结论:1)函数()0f x =即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 2)偶函数有()()()()f x f x f x f x =−==−; 3)奇偶性的运算规律:(1)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2)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3)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 (4)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5)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6)奇±偶=非奇非偶(即奇函数中不含偶函数的项,偶函数中不含奇函数的项); 4)x 的奇数次幂是奇函数,x 的偶数次幂是偶函数;5)若()()f x g x c =+(()g x 为奇函数),则()()2f a f a c +−=. 6)常见奇、偶函数:奇函数:xxy a a −=−;)ln y x =;x x x xa a y a a −−−=+.偶函数:+x xy a a −=;2y x a x =+.(3)对称性:①关于点对称:(横坐标和定,纵坐标和定)()f x 关于点()0,0对称,可得()()0f x f x −+=;()f x 关于点(),a b 对称,可得()()2f x a f x a b −+++=;或者()()22,f x f x a b −++=L ;若()f x 满足()()22f x f x a b +−+=,则()f x 关于点(),a b 对称.②关于轴对称:(横坐标和定,纵坐相等)()f x 关于0x =(y 轴)对称,可得()()f x f x −=;()f x 关于x a =对称,可得()()f x a f x a −+=+;或者()()2,f x f x a −=+L ;若()f x 满足()()2f x f x a =−+,则()f x 关于x a =对称.(4)周期性:(横坐标差定,纵坐相等)①定义:存在非零常数T ,对于()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f x T f x +=恒成立,则称函数()f x 具有周期性,T 叫做()f x 的一个周期,则kT (), 0k k ∈≠Z 也是()f x 的周期,所有周期中的最小正数叫()f x 的最小正周期.②周期性的重要结论:1)()()f a x f b x +=+,T b a =−;2)()()f a x f b x +=−+,2T b a =−,特别地,()()f a x f x +=−,2T a =,则()()()()2f x a f x a a f x a f x +=++=−+=⎡⎤⎣⎦.3)()()1f a x f x +=±,2T a =;则()()()()12f x a f x a a f x f x a +=++==⎡⎤⎣⎦+. 4)如果)(x f y =是R 上的周期函数,且一个周期为T ,那么))(()(Z n x f nT x f ∈=±.75)函数图像关于b x a x ==,轴对称)(2b a T −=⇒. 6)函数图像关于()()0,,0,b a 中心对称)(2b a T −=⇒.7)函数图像关于a x =轴对称,关于()0,b 中心对称)(4b a T −=⇒.3、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指、对、幂函数的特点. (1)指数函数: 指数运算:①正整数指数幂:n a a a a =⋅⋅⋅L ;②负整数指数幂:1n n a a−=(0a ≠,*n ∈N );③零指数幂:01a =(0a ≠);④正分数指数幂:mna =0a >,m ,*n ∈N ,(),1m n =);⑤负分数指数幂:1m n m n a a −=(0a >,m ,*n ∈N ,(),1m n =);⑥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 a a a +=;②r r s sa a a−=;③()r r rab a b =;④()()s r r s a a =.指数函数图象与性质: ①定义域:R ; ②值域:()0,+∞;③过定点:()0,1,过点()1,a ;④单调性:01a <<时,指数函数为减函数;1a >时,指数函数为增函数;⑤渐近线:x 轴(图象上下平移时,渐近线也要一同平移;图象上下翻折时渐近线也要进行翻折).指数函数知识拓展:①指数函数xy a =与1xx y a a −⎛⎫==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判断底数大小:令1x =,与图象交点的纵坐标为底数;③比较大小:同底、同指、或者和0、1比较,或者和中间值比较;④解指数不等式:化同底,根据单调性去底(底数1a >,去底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底数01a <<,去底不等号的方向改变).(2)对数函数: 对数运算:①对数定义:一般地,若ba N =,则log ab N =(0a >,且1a ≠),读作“以a 为底N 的对数”.②常见的对数符号:常用对数,把10log N 记为lg N ;自然对数,把e log N 记为ln N ,其中e 2.71828=L . ③对数恒等式:1)log 10a =;2)log 1a a =;3)log a Na N =;4)log N a a N =;④对数的运算性质:1)()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3)log log a a M M αα=;4)log log log a b a NN b=(换底公式).⑤有用结论:1)1log log a b b a =;2)log log m n a a n b b m=.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 ①定义域:()0,+∞; ②值域:R ;③过定点:()1,0,过点(),1a ;④单调性:01a <<时,对数函数为减函数;1a >时,对数函数为增函数; ⑤渐近线:y 轴(图象左右平移时,渐近线也要一同平移).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注:同底的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二者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对数函数知识拓展:①对数函数log a y x =与11log log log a aay x x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②判断底数大小:令1y =,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为底数;③比较大小:同底、同真、或者和0、1比较,或者和中间值比较;④解对数不等式:化同底,根据单调性去底(底数1a >,去底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底数01a <<,去底不等号的方向改变).⑤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时,满足两点: 1)真数部分要大于0;2)根据复合函数的“同增异减”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9(3)幂函数:①概念:形如()y x αα=∈R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②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将函数y x =,2y x =,3y x =,1y x=,12y x =的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下图所示:③幂函数的性质1)所有幂函数在()0, +∞上都有定义;2)0α>时,幂函数过原点,且在[)0,+∞上单调递增;0α<时,幂函数在()0, +∞上单调递减;3)设mnα=,m ∈Z ,*n ∈Z ,(),1m n =,当n 是偶数,则幂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当n 是奇数,则当m 为奇数时幂函数是奇函数,m 为偶数时幂函数是偶函数.4)当01α<<时,函数是上凸函数,且12,x x ∀满足()()121222f x f x x x f ++⎛⎫< ⎪⎝⎭;当1α>时,函数是下凸函数,且12,x x ∀满足()()121222f x f x x x f ++⎛⎫> ⎪⎝⎭. 5)幂函数的图象根据奇偶性进行补全即可.4、函数零点 (1)零点定义:①对于函数()()y f x x D =∈,把使()0f x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x D =∈的零点;②零点的意义: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实数根,亦即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0f x =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③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函数()()()F x f x g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g x =的根,即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函数()y g x =的图象交点的横坐标.④三个等价关系(三者相互转化)(2)零点存在性定理:①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连续不断的; ②()()0f a f b <;③则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至少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就是方程()=0f x 的根(即是函数()f x 的零点). 注意以下两点:①满足条件的零点可能不唯一; ②不满足条件时,也可能有零点.③由函数()y f x =在闭区间[],a b 上有零点不一定能推出()f a ·()f b 0<,如图所示.所以()f a ·()f b 0<是()y f x =在闭区间[],a b 上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零点唯一的条件: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满足()()0f a f b <,且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则函数()f x 有唯一零点.。

初中常用二级结论

初中常用二级结论

初中常用二级结论一、代数部分。

(一)一元二次方程。

1. 韦达定理。

- 内容: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设其两根为x_1,x_2,则x_1 + x_2=-(b)/(a),x_1x_2=(c)/(a)。

- 原因: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

若两根为x_1=frac{-b + √(b^2)-4ac}{2a},x_2=frac{-b-√(b^2)-4ac}{2a},则x_1 + x_2=frac{-b+√(b^2)-4ac}{2a}+frac{-b-√(b^2)-4ac}{2a}=-(b)/(a);x_1x_2=frac{(-b + √(b^2)-4ac)(-b-√(b^2)-4ac)}{4a^2}=frac{b^2-(b^2-4ac)}{4a^2}=(c)/(a)。

- 实用性: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问题时,不需要求出方程的根就可以得到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例如已知方程x^2-3x - 4 = 0,根据韦达定理可知两根之和为3,两根之积为-4。

可以用于求与两根相关的代数式的值,如x_1^2+x_2^2=(x_1 + x_2)^2-2x_1x_2。

2. 判别式Δ=b^2-4ac与根的关系的拓展。

- 内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如果a、b、c是有理数,且Δ是完全平方数,则方程的根为有理数。

- 原因: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frac{-b±√(b^2)-4ac}{2a}可知,√(b^2)-4ac的值决定了根的情况。

当b^2-4ac>0时,√(b^2)-4ac是一个实数,且±√(b^2)-4ac不同,所以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当b^2-4ac = 0时,√(b^2)-4ac=0,两根相同;当b^2-4ac<0时,√(b^2)-4ac无实数意义,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汇总,节省解题时间!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汇总,节省解题时间!

初中数学二级结论汇总,节省解题时间!(打印版)一、公式及其变式1、(x+a∖x + b) = x z +(a + b)x + ab2、a2 + b2 ={a + Z))2—2ab = (Q- ⅛)2 + 2ab =+ +农___. O+ b)~+(α-Z))- (α + b)" — (/+Zr) (Q_b)"_(/ + Zr)Clb = -------------------- = ---------------------- = ------------------------4 2 23、和的立方公式:(α+⅛y =α3+3α26+3αZ>2+63差的立方公式:(a-b j=α3-3a2b + 3ab2 -b34、立方和公式:^+b3=(a+b)(a2-ab + b2)变式:α3+b3 =(tz + ⅛)[(α+⅛)2-3ab]5、立方差公式:d-b3 =(a-b)(a2+ab + b z)变式:α3-⅛3=(α-⅛)∣(α-Z>)2+3α⅛]注意区另U : (<7+Z> + c*)2 = a1 + A2 + c2 + 2ab + 2bc + 2ac(α + ⅛ )2 +(⅛ + c)2+(α + c)2 =2Cr÷2⅛2 +2c2+2ab + 2bc-^2ac 6、a i +b3 +K -3abc = (a+b+c∖a^ +b2 -S t-Cλ -ab-be-ac)(c(. —b)~ ÷(b-c)~ + (<2 — c)^^=(Q+ b + θ)∙2二、数学计算中的常用结论1、l+2+3"→"巴凹22、2+4 +6 +…+2〃 =诡7 + 1)3、1 + 3+5 + 7 十,“十(2 川一I) =,,4、卄八珀毕+…仃十D⑵"1)65、1'+2?十3' + 4?+•・・・ + /? = (1 + 2十3 + ・・・+以)2二2£^]2:6、l×2 + 2×3+3x4+4x5+∙∙→∕ι(w÷=Λ(Λ÷⅛)H H^k<2 + 6 1 18 q --- - ----ab a b三、常见几何基本图形及结论:K SDC = S.+厶B 十上C2、血,S别平分SGzs贝十討A3、CQ 分别平分,则ZBDC = 90o-∣Z42$、疗EeF 分别平分Z/仍D 和"CD ,则ZE = ^{Λ4 + ZD)2D4、3D,CD 分别平分厶1BC, ZACE 9 则 ZSDC = -∠S42⅛H ⅛+⅛≡ J 写H'<送∖I ∙⅛(D ≡*2 W √H ⅛S S≡^Θb π⅛^.⅛^π⅛Θ 竄006」M Q 乌吨⅛g υ9R 離黑Q υp = vu⅜υg w w‰(Z J 3D +二7g ≡∙%寸6H υ^7σX H省⅛U ^V Q ⅛∞9.在&2〃C中,Q二90S D为斜边疗C的中点,£ZZ L YJF= 90° . 贝 IlB+CF* EF'IOX 卩q边形ABCD中,AC X IiD .则AB2^CD2 =AD2+ BC2(特别地,当四边形川?CD为SI内接四边形时有AB2 +CD2 = .ID2 +BC1 = 4R’)B12、ZVBC 中∙ΛB = 2ZC,ΛD平分ΛBAC .则/IB+BD =AC〔截冬、补短)13.WC 中,ZB=2ZC"4D 丄BC ,则:AB^BD=CDD14.M)AB. ^EA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①MV丄则M为Z)E的中点•②Λ/为DE的中点,则MV T丄占C・15、 AABuaCDE为正三角形,则①AD=BE ;②Ql/平分ZδMD\116、正亠仏C 中.PC = 3,PA=4∙PB = X则Z∕lPC=150o.17、用亠仍C 中,ABAC=9(T./IB=AC .若Pe,∕⅛皿分别为 1,2,3,则ZZlPC = I35。

初中数学 必学的二级结论

初中数学 必学的二级结论

初中数学必学的二级结论
初中数学是学习中学数学的重要阶段,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二级结论。

首先,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因数、倍数、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其次,学生必须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立方根、平方根、分数运算等。

此外,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线段、角、三角形、圆等。

最后,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率统计概念,如概率、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等。

总之,学习初中数学的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二级结论,这些结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二级结论,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应用数学,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