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大阳镇古建筑调研

山西省大阳镇古建筑调研

1、山西省大阳镇历史建筑总述大阳古镇位于山西省泽州县境西北部,距离市区约22公里。

东接巴公镇,西邻下村镇,北部毗邻高平市马村镇。

行政区域总面积52.58平方公里。

大阳古镇于2008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依据史料记载,古镇现存古建多始建于元、明、清三朝,完整的保存了原有的风貌。

村中街巷纵横交错,其中东大阳老街以及西大阳老街横贯东西,长约五里,作为村镇内部的主要商业交通要道。

其余街巷以阁楼作为划分界定,与两条老街相接。

古镇中现存的古街巷有吴神巷、堂坡巷、庙坡巷、西宫巷、段张巷、状元府巷、醋坊巷、菜市巷、建兴巷、裴家巷、贯利巷、南街巷、小庙巷、太和巷、财神巷等。

古大阳原有七十二巷,部分街巷在城镇变迁中被取代,有些街巷因为房屋改建而消失。

东大阳和西大阳两条老街以及七十二条街巷共同建构了古镇的基本道路交通系统。

大阳古镇中现存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东西大阳老街的两侧,向南北方向延伸。

重要历史院落建筑有常家大院、段家大院、关家大院、王家大院、祖师庙、赵知府院、君泰号、张家大院、裴家大院、状元府、棋盘院、霍家大院等。

此外古镇中还存有众多寺庙类建筑,如资圣寺、关帝庙、吴神庙、吴台阁、祖师庙、汤帝庙、西宫阁、天柱塔、古阳阿县阁楼等。

其中汤帝庙已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古建测绘测绘中由我们小组实施测绘的段家大院已上报相关部门申报“国宝”。

2、段家大院整体概述基本信息段氏老宅位于大阳西阁之外,南邻西大阳老街,与书房院隔街相望;段家大院总共三进,占地约6000平方米,西侧为闺房院,又名小姐院。

院子平面呈矩形,西南角顺应道路走势为弧线形围墙。

院落形式规矩,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官居特色,单体建筑除少数个体受损或改建之外,大都保持原有风貌。

历史沿革段家大院于元代由段直主持修建,距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风霜,依旧保存较为完好。

面貌古朴,整体性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覆盆式柱础、金钱纹墙壁等都是山西境内,乃至全国罕见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双林寺考察报告

山西双林寺考察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考察报告班级:国画二班学号:10012110529 姓名:赵雪慧考察时间:2013.5.20 - 5.31 带队老师:雪提恒刘哲王瑞强等考察报告一、考察地点:山西平遥古城双林寺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山西大同悬空寺、云冈石窟山西太原晋祠清华北大高校毕业展,颐和园798艺术区奥林匹克公园二、考察时间:2013年5月20日—— 2013年5月31日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四、考察内容:这次考察,在我看来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课程安排,仅仅半个月不到,我们就游走了好多地方,当然在沿途中也会领略一些只是听说过但从未真正接触过的城市。

我认为这就是在开眼界,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的提高。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见世面,接触社会是大学期间必须的过程,因为在行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这次实习考察让我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民间艺术作品,民间风俗和历史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不但能扩大我们的艺术视野,同时也可以为我们即将到来的毕业创作提供广阔的素材。

第一站:山西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

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长几千余米,高十余米,整个城池对称布局,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

城内道路框架纵横,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形成“干”字型商业街。

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多家古店铺,拥有几千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几百处。

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

在平遥古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平遥包含了全部几十个人文遗产时期的文物珍品。

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的“乡下鼻祖”,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全国罕见。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一、考察主题走入山西古建筑,了解山西古建筑,了解古城中的传统文化。

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学结合起来二、概述(一)调查目地了解山西当地古城及古建筑,归纳古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与艺术。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2011年10月份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分别参观了山西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中,对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传统石雕和传统文化习俗进行了考察,深入了解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古典美学。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当地传统建筑和文化,进行实地测量、取景,进行分析与探索。

三、正文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中,我们深入了解到山西当地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庄园中的传统建筑和传统石雕所包含的古典美学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山西传统建筑中的石雕山西传统建筑中的石雕主要分为影壁和花墙,影壁,又称为照壁,建在四合院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影壁是为了遮挡大门对面外的杂乱建筑物。

使人们站早大门前外的杂乱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同时表明四合院内外有别,但因四合院大大小不同,住宅内的主任身份不同和门的大小不同,所以影壁在建造上有一定的规矩。

一般的,一字影壁较多的建在官邸或富商门前,影壁建筑分为三部分,上装筒瓦,中壁用长方形砖砌出框架,框架以及四边加上砖雕,中间刻字,下砌须弥座,还有一种叫雁翅影壁,砌工精细,磨砖对缝,雕刻有花,影壁墙上边角还雕有花,草等。

整个雁翅影壁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庄重,美观,多建在衙门、府邸、豪宅。

四合院中的常见影壁可分为:单墙平面的一字影壁,依山墙而建的“座山影壁”,两侧有装饰折墙的“八字影壁”,建与大门两侧的“反八字影壁”。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和装饰技能的的迅速提升,到清代中期,影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局宅审美需求,于是由影壁延伸出花墙和壁挂。

与影壁相比,花墙和壁挂给予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而且地点的不限制以及雕刻的自由性赋予它们更大的艺术价值。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第一篇: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而作为建筑装饰这样一门神圣的艺术,这种民族的特性越发突显其重要性。

在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

”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

随着中式文化复苏,中式文化在环艺设计界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一种是宫殿,第二种是民居,第三种是园林。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

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行收获甚大,受益匪浅。

我们的行程安排在4月23日~5月1日。

历时7天。

在祁县住了两天考察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和祁县古街。

在平遥住了五天考察了平遥古城和灵石县的王家大院。

到祁县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巨贾乔致庸的宅地。

该院为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

内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从空中俯视呈双“喜”字形,占地面积9140多平方米。

外观气势宏伟,内视富丽堂皇。

其屋顶都是往院子里斜的。

导游讲到:“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图“财不外流”的吉利。

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又称为“四水归堂”。

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

乔家大院与渠家大院堪称北方民居建筑的双璧,在局部建筑上渠家大院有超过乔家大院之处。

渠家大院在位于祁县古街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为晋商博物馆,介绍了晋商发展的历史。

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

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

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

山西古建筑实习汇报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9月实习地点山西(大同,太原,晋中等)华严寺镇国寺(10日星期二)云冈石窟(11日星期三)悬空寺应县木塔(12日星期四)五台山(13日星期五)佛光寺南禅寺(14日星期六)晋祠乔家大院(15日星期日)平遥古城(16日星期一)实习目旳通过实地旳考察山西旳古建筑来体验古建筑旳气息,多种建筑材料旳运用,建筑旳空间感等,把理论课程和建筑实体结合起来,比较全面旳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建筑。

实习人员2023级建筑学1~3班二实习过程9月9日,今天星期一,我们下午一起登上了赶往山西旳2602次列车,又是一晚上旳火车!这对我这种及其不喜欢熬夜旳动物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虐待,还好这一晚旳时间不算无聊。

火车上我们干什么旳均有(此处略去N个字),有点乱不过还好。

我在学校时往上下载了诸多视频,最重要旳是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打算运用好这些在路上旳时间先理解一下我国古建筑旳某些知识。

华严寺玩了一晚上旳火车哥们我终于解脱了!不过我们一下火车没多大一会就被老师又“赶”上了旅游观光车,这车可比火车旳硬座舒适毁了!刚坐下我就昏迷般睡着了,过了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到了山西之旅旳第一站:华严寺。

一下车,我和我旳小伙伴和大伙伴们都惊呆了,古建筑!!!本来真实旳中国木构架古建筑长得是这样啊!还真都是木头做旳哈.......!不过导游说这个古建筑其实很“年轻”,是现代建旳,我们好几种人旳热情一下子就被泄旳差不多了,并打算不进去参观了(更何况还收门票,你个现代品还好意思买票)。

虽然没有进去参观旳,不过外边旳建筑也都做旳非常精致,我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旳在外面旳建筑群里拿着“长枪短炮”到处shoot!拍了好多照片。

华严寺参观完了之后我们有乘车到了九龙壁,说实话,我不感觉这九龙壁对我有多大吸引力,环望四面猛旳发现不远处旳城墙下仿佛有售票处,当机立断,我和两个好友就过去了,买票,登城,我此前没上过城墙,因此对这种军事防御建筑非常感爱好,我们这段大同城墙也是通过现代修复旳,不过也没有消减我们旳热情,很有感觉!云冈石窟第二天9月11日星期三,我们上午乘车疾驰到了云冈石窟。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范文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范文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范文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在近期的考察中,我有幸参观了山西的几个知名景点,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总结。

下面是我对这些景点的考察总结的汇报。

首先,我参观了太原市的九龙壁。

九龙壁是明代的一部瓷砖墙壁,长约45米,高约9米。

墙壁上雕刻着九条神龙,栩栩如生。

九龙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龙壁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我被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所震撼,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其次,我参观了平遥古城。

平遥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博物馆。

在平遥古城的考察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精髓和古代建筑的特点。

古城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祠堂、古民居、古街巷等。

尤其是古街巷上的各类商铺,仿佛使我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代商业文化的繁荣。

还有,我参观了山西的五台山。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东方圣山”。

在五台山的考察中,我了解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五台山在佛教史上的地位。

山上有许多古寺庙,如普贤寺、菩提院等。

这些古寺庙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壁画艺术都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五台山的自然景观也是非常壮丽的,如悬空寺、大龙潭等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总结这次考察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这些景点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过,我也认识到了山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在这次考察中,我注意到了一些景点的管理和维护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九龙壁周边的环境脏乱、古城区域的交通拥堵等。

这些问题对于景区的发展和游客的体验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山西优秀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山西优秀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山西优秀文化遗产调研报告山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进行山西优秀文化遗产调研过程中,我探访了多个寺庙、古建筑和文化景点,发现了该省独特而珍贵的文化宝藏。

首先,山西拥有众多的古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五台山和云冈石窟。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名山,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佛寺和塔庙。

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许多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和参观。

云冈石窟则是一处精美的岩石艺术宝库,保存着大量的佛像和浮雕,展现了北魏时期的石刻艺术精髓。

其次,山西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如木塔、官邸和庙宇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西木塔,尤以晋城木塔最为著名。

晋城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塔,被誉为“东方文明建筑博物馆”。

这座塔以其精湛的木构造和优雅的造型而闻名,是中国木塔建筑的杰出代表。

另外,山西还有许多古城和古村落,如平遥古城和壶口瀑布。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内有许多古建筑、古街道和古城墙,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

壶口瀑布是中国五大瀑布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观和神奇的自然造化而闻名。

瀑布附近有古老的村庄和寺庙,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人文景观。

总的来说,山西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融汇了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传统村落等多个方面的元素,展示了山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山西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山西的文化遗产,对于加强社会凝聚力、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部分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够充分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山西的文化遗产,我建议政府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技术的研发,同时在文化旅游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活动。

山西作文之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山西作文之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篇一:山西考察报告】山西考察报告2013年7月8日,我们踏上了山西之旅,当然不是走路,带着一颗对新鲜事物依然新鲜的心情坐上了去山西的大巴,一路随行的两辆车承载着我们的好奇一路前往,看着车外的风景,一座座山多了起来,逐渐有了很多的起伏,原来车已经进入山西的地界,感受山西的文化旅途,我来了。

乔家大院5个多小时的车程后让我们到达了第一站,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在外看起来是高高的墙,墙高墙低如同人的身份,整齐的外表凸显出乔家大院的奢华与尊贵,让我等不住地走进了大门了解其中的文化。

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分六个大院,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

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平遥古城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二站,平遥古城,古城的恢宏气势依然犹存,规整大气,整体颜色为黑色,但历经风雨2700多年,不禁颜色有些灰了,进入古城内又是一番景色,并没有因为年久而衰败,刚进古城内就有很多后建的房子,但与古城的整体的颜色很搭配的小商铺,平遥牛肉,漆器,餐馆,客栈,人声鼎沸。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

同时,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中心之一。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

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

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考察报告一、考察主题走入山西古建筑,了解山西古建筑,了解古城中的传统文化。

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学结合起来二、概述(一)调查目地了解山西当地古城及古建筑,归纳古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与艺术。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2011年10月份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分别参观了山西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中,对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传统石雕和传统文化习俗进行了考察,深入了解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古典美学。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当地传统建筑和文化,进行实地测量、取景,进行分析与探索。

三、正文为期两周的艺术考察中,我们深入了解到山西当地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庄园中的传统建筑和传统石雕所包含的古典美学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山西传统建筑中的石雕山西传统建筑中的石雕主要分为影壁和花墙,影壁,又称为照壁,建在四合院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影壁是为了遮挡大门对面外的杂乱建筑物。

使人们站早大门前外的杂乱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同时表明四合院内外有别,但因四合院大大小不同,住宅内的主任身份不同和门的大小不同,所以影壁在建造上有一定的规矩。

一般的,一字影壁较多的建在官邸或富商门前,影壁建筑分为三部分,上装筒瓦,中壁用长方形砖砌出框架,框架以及四边加上砖雕,中间刻字,下砌须弥座,还有一种叫雁翅影壁,砌工精细,磨砖对缝,雕刻有花,影壁墙上边角还雕有花,草等。

整个雁翅影壁的建筑充分体现了庄重,美观,多建在衙门、府邸、豪宅。

四合院中的常见影壁可分为:单墙平面的一字影壁,依山墙而建的“座山影壁”,两侧有装饰折墙的“八字影壁”,建与大门两侧的“反八字影壁”。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和装饰技能的的迅速提升,到清代中期,影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局宅审美需求,于是由影壁延伸出花墙和壁挂。

与影壁相比,花墙和壁挂给予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而且地点的不限制以及雕刻的自由性赋予它们更大的艺术价值。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山西运城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被誉为"北方的古建筑博物馆"。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运城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保护现状,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2. 调研内容2.1 历史背景运城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5年,当时的晋国首府就设在运城。

运城作为晋国古都,曾经是历代王朝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众多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古建筑。

2.2 建筑特色运城古建筑以明清时期建筑为主,建筑风格简洁大气,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协调。

典型的建筑材料是黄土砖和木材,建筑结构严谨稳固。

通过调研发现,运城的古建筑在整体布局、建筑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3 保护现状虽然运城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古建筑遭到破坏或改建,其保护工作仍面临一定难度。

目前,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运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3. 调研结论3.1 建议加强保护意识加强对运城古建筑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保护意识。

3.2 建立保护机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古建筑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3.3 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对运城古建筑的科学研究,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技术水平,推动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3.4 倡导可持续发展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城市规划和文化旅游开发,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4. 总结运城古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发现,虽然运城古建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加强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和倡导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运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为后代传承可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奠定坚实基础。

云冈石窟考察报告

云冈石窟考察报告

云冈石窟考察报告一、引言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瑰宝之一。

石窟始建于公元前460年,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以及保护和传承的现状。

二、历史背景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是当时佛教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个朝代,佛教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极盛。

云冈石窟的建设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之一的释迦牟尼,以及其他重要佛教人物。

三、建筑特色云冈石窟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石窟内壁上雕刻着大量的佛像和壁画,以及相关的佛教故事和经文。

这些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展示了北魏时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追求。

云冈石窟共分为东、西两窟,东窟主要以佛教造像和壁画为主,而西窟则以石龛为主,内部有大量佛像供人参拜。

石窟的建筑布局严谨,每个石窟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主题。

在石窟内,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和佛教的智慧。

四、文化价值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石窟中的雕刻和壁画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艺术风格,为后世研究和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同时,云冈石窟也是佛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感受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保护和传承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大量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包括保护环境、修复石窟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此外,云冈石窟也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

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和研讨会,向公众普及云冈石窟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通过这些努力,人们对云冈石窟的认识和关注不断提升,文化价值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六、结论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深入考察,我们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

大学生山西古民居考察报告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一种是宫殿,第二种是民居,第三种是园林。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

所以作为学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此行收获甚大,受益匪浅。

我们的行程安排在4月23日~5月1日。

历时7天。

在祁县住了两天考察了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和祁县古街。

在平遥住了五天考察了平遥古城和灵石县的王家大院。

乔家大院与渠家大院堪称北方民居建筑的双璧,在局部建筑上渠家大院有超过乔家大院之处。

渠家大院在位于祁县古街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为晋商博物馆,介绍了晋商发展的历史。

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XXX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

用料考究,工艺精良。

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

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

牌楼巍峨壮观,眺阁玲珑精致,院院之间有过厅,牌楼相隔,层次分明,活泼有趣。

屋内屋外彩绘华丽,堆金沥粉。

木、石、砖雕俯仰可见,题材广泛,寓意祥和,刀法精良。

正如国家建设部专家郑孝燮先生由衷地赞叹,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

与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相比王家大院则显得更为大气和奢华。

到平遥后的第四天我们包车在黄土高坡上奔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传说中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被称作“中国民间故宫”和“华夏民居第一宅”它位于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总面积XXX万平方米,包括红门堡、思想汇报专题高家崖、王氏宗祠三大建筑群。

都是黄土高坡上的清代城堡式建筑,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

总面积4.5万平方米。

其建筑依山建堡,气势宏伟,楼层叠院,细部又不缺乏精雕细琢,还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后侵的庭院风格。

其中砖、木、石三雕建筑装饰,是晋商建筑中三雕艺术的集中体现,作品典雅精妙,最具魅力,且兼容南北情调,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

太原文化遗产调研报告范文

太原文化遗产调研报告范文

太原文化遗产调研报告范文太原市文化遗产调研报告一、引言太原市作为中国的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遗产调研活动。

本文将对太原市的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并撰写报告,以期能为太原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概述太原市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域,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有古城墙、古建筑、古寺庙等。

总体保护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还需加强。

三、具体调研结果1. 古城墙太原市的古城墙为明代建筑,总长约6公里。

经过多次维修和修复,目前基本保存完好,成为太原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但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城墙上出现了一些裂缝和脱落现象,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

2. 古建筑太原市的古建筑主要包括木构建筑和砖瓦建筑两大类别。

其中著名的有晋祠、岳庙等。

这些古建筑保存较好,但仍有部分受到年代久远和自然灾害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养工作。

3. 古寺庙太原市的古寺庙分布较广,代表了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福音寺、舜帝庙等。

这些古寺庙虽然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但仍有一些存在文物损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古寺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四、问题分析在文化遗产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落实,导致一些文物的脱落和损坏;2. 部分古建筑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的保养和维修;3. 部分古城墙的风化和脱落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4. 部分古寺庙的文物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一些文物的遗失和损坏。

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太原市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健全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养工作;2. 加强古城墙的维修和保护,及时处理城墙上的裂缝和脱落现象;3. 增加对古寺庙的管理和维护力度,提供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4.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度;5.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山西古建筑考察报告

摘要:中国初期古建筑重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旳遗构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古建筑旳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汇报。

以学界前辈旳研究成果为思绪,以所考察过旳建筑为实例,论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旳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性,并以所考察过旳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性引言中国古建筑在漫长旳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旳院落式布局旳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旳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昌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旳过程。

[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旳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种较为重要旳时期。

1. 唐1.1发展史略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同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也许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后来中国建筑发展旳又一种高峰。

国家旳统一,经济旳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取南方较先进旳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

[②]初唐时旳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旳麟德殿只两山用墙,体现出发展旳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构造。

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旳设计措施也已经基本定型。

后来旳盛唐、中唐、晚唐重要是踵事增华,愈加完善、精密。

[③]国内留存至今旳唐木构只有四座,所有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样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很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

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他均为晚唐。

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唐代建筑技术旳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旳形成和基于此旳殿堂式构架旳成型。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材料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材料

山西景点考察总结汇报材料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众多优秀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山西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并对一些主要景点进行了参观。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总结汇报材料。

首先,我们参观了位于太原市的山西省博物馆。

博物馆展示了山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出土的古代文物,如青铜器、陶器和织锦等。

这些文物展示了山西在古代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山西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包括剪纸、剪窗花和不同地区的传统服装等。

通过参观山西省博物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山西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平遥古城的古代商楼——崇义堂。

崇义堂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商业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遗产。

在崇义堂内部,我们看到了精美的木雕、瓷器和漆器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山西古代商人的财富和繁荣。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古城墙和古代街道,感受到了平遥古城独特的历史韵味。

除了平遥古城,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太原市的晋祠。

晋祠是纪念晋国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山西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在晋祠内,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石刻和古代建筑,包括晋花石、晋王府、晋阳亭和晋庙等。

这些古代建筑和石刻展示了晋国的辉煌历史和独特文化。

通过参观晋祠,我们对晋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感受到了山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地位。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大同市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在云冈石窟,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这些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同时,云冈石窟也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云冈石窟,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古代艺术。

总的来说,我们的山西景点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深入了解了山西丰富的历史和独特文化,参观了许多重要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更加熟悉了山西的独特魅力,也深化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山西采风实践报告

山西采风实践报告

山西采风实践报告一、引言山西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西的风土人情和挖掘其独特的文化遗产,我参加了山西采风实践活动。

在本次实践中,我对山西的历史建筑、文化传承和煤炭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我在山西的采风实践经历和所得收获。

二、历史建筑的魅力在山西的采风实践中,我们拜访了许多古建筑,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山西的古代宫殿和寺庙。

例如,太原的山西省博物馆是一座结合了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建筑,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还展示了山西的历史与文化。

另外,我还参观了平遥古城,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三、文化传承的珍宝山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俗。

在采风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山西的戏曲、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太原的山西民间艺术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山西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比如剪纸、泥塑和木雕等。

此外,我们还观看了当地的民间戏曲表演,如豫剧和晋剧,深入感受到这些艺术形式传承的魅力。

四、煤炭产业的发展与挑战作为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山西的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采风实践中,我们参观了一家煤矿,了解了煤炭开采和矿工的艰苦工作。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山西的煤炭产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矿工们为了保障矿井的安全以及提高煤矿的环保指标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也让我产生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

五、对采风实践的总结与启示通过本次采风实践,我不仅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山西的历史建筑、文化传承和煤炭产业,而且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首先,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是保护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还是我们承载民族记忆和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古建筑学生实习报告

山西古建筑学生实习报告

标题:山西古建筑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实习单位: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实习内容: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的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教育活动策划与执行、策展助理和志愿讲解等多个岗位的工作。

一、教育活动策划与执行我参与了展览教育项目的策划、开发与推广工作。

协助团队制定了寒假期间的教育活动计划,并负责活动的推广和落地执行。

在活动策划过程中,我对博物馆的展览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了解观众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此外,我还参与了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的内容制作和宣传工作,通过线上平台推广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二、策展助理在策展助理方面,我负责撰写展览项目的相关宣传文稿,策划筹备各新媒体宣传文稿。

通过深入研究展览主题,我撰写了多篇宣传文稿,并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

同时,我还参与了展览教育活动手册的策划和编写,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展览的途径。

在策划和实施山西古建筑博物馆春节特展的过程中,我承担了部分策展任务,包括资料记录、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展场管理、辅陈品等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们成功举办了春节特展,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志愿讲解作为志愿者讲解员,我负责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展品和古建筑的历史。

在实习期间,我讲解了多次,每次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观众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不断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教育活动策划与执行、策展助理等相关工作的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学会了如何高效地进行团队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知识储备增长:通过讲解和参与策展工作,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4. 锻炼自我:实习过程中,我面临了许多挑战,但通过努力和同事们的帮助,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西考察报告

山西考察报告

山西考察报告*名:***学号: *********专业:设计艺术学指导教师姓名:李春郁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4年2月山西考察报告一、考察主题走入山西古建筑,了解山西古建筑,了解古城中的传统文化。

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学结合起来二、概述(一)考察目的了解山西当地古城及古建筑,归纳古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与艺术。

(二)考察时间、地点、内容2014年2月13日——16日我们分别参观了山西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平遥古城、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对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传统石雕和传统文化习俗进行了考察,深入了解到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古典美学。

(三)考察研究的方法沿路线实地考察、知行合一的研究方法为期3天的艺术考察中,我们深入了解到山西当地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山西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平遥古城和晋中大院中的传统建筑和传统石雕等所包含的古典美学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榆次老城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

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

现在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

老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

榆次老城的建筑以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筑修建的年代更为久远,如文庙中的棂屋门修筑于明代。

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沧桑,向世人展示了历史积淀的厚重美。

从榆次老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由粗简到繁细,由保守到开放两条线索交织发展的脉络。

榆次老城宋、元历史时期的建筑格调是粗犷而质朴的,明代的建筑风格则相当成熟,朴实中洋溢着高雅的美。

清虚阁和玄鉴楼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

玄鉴楼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处建筑之一。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

山西运城古建筑调研报告山西运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山西运城的古建筑,本次调研报告将介绍运城市主要的古建筑,包括 wood文庙、古城墙、杏花村和民居等。

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山西运城古建筑的保存情况、文化价值和保护措施,有助于传承和保护运城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文庙文庙是中国古代供奉文化英杰和尊崇文化的场所,山西运城的文庙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文庙由木结构建筑组成,建筑风格简洁典雅。

文庙内部设有神庙和学宫,供奉有文庙神像和先贤牌位,是学问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参观了文庙的各座建筑,发现文庙的保存状况良好,保护措施也较为完备。

文庙作为山西运城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保护文庙的同时,也要注意弘扬文化内涵和宣传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山西运城的古建筑文化。

二、古城墙运城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工事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北胜长城、中原骄古墙”。

古城墙以土石结构建造,全长约2.6公里。

我们对古城墙进行了调研,发现古城墙保存完好,并且还在进行保护和修缮工作。

古城墙外有护城河和角楼,形成一套完整的城防系统。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城市内的古建筑,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赏城市全景的好地方。

然而,我们也发现古城墙周围存在一些违建和乱建现象,这对古城墙的保护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古城墙周边建筑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古城墙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杏花村杏花村是运城市的一个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杏花景观而闻名。

村中有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严谨而美观。

村中的杏花景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在杏花盛开的季节尤为美丽。

我们对杏花村进行了调研,发现村落的保存状况较好,许多传统民居仍在保留和使用中。

然而,村内的某些民居已经被改建为商业用途,这破坏了村落的原汁原味。

为了保护这个独特的古村落,有必要加强对民居的保护和管理,同时规范商业开发,使村落的特色得以保留和发展。

山西窑洞考察报告

山西窑洞考察报告

山西窑洞考察报告1. 引言山西窑洞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山西窑洞的考察,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考察背景山西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窑洞是山西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窑洞的建造,既可以提供住宅,又可以用作农田的储物室和畜牧的棚舍。

3. 窑洞的特点山西窑洞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结构和设计山西窑洞一般采用黄土或火山灰等材料建造,以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其主要结构包括洞穴和天井,洞穴用于居住,天井则用于采光和通风。

3.2 保温性能由于山西地区的气候寒冷,窑洞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洞穴的墙壁和屋顶由厚实的土坯构成,可以在冬季保持温暖,同时在夏季保持凉爽。

3.3 空间布局山西窑洞的空间布局通常是多层次的。

洞穴的不同区域用于不同的功能,例如起居室、卧室和厨房等。

这种布局使得窑洞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满足家庭的各种需求。

4. 窑洞的历史背景山西窑洞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窑洞被广泛用于农村地区的居住,因为它们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并满足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步,窑洞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然而,一些山西地区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对窑洞的喜爱和传统的承继。

5. 窑洞的社会影响山西窑洞的存在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窑洞的建造和维护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窑洞的传统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传承,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统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窑洞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考察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加了一定的收入来源。

6. 结论山西窑洞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它不仅提供了稳定的居住环境,还对当地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窑洞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早期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大量的遗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笔者从芮城到大同,经月余考察了山西三十余古建筑(群),在此基础上写就此报告。

以学界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思路,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为实例,阐述中国从唐代到元代的古建筑发展历程,侧重分析历代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并以所考察过的建筑作例证加以分析。

关键词:山西古建筑;建筑史略;建筑技术;时代特征引言中国古建筑在漫长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木构架房屋为主,采用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独特建筑体系,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建筑体系,其间经历了萌芽(新石器时代)、初步成型(夏商周)、基本定型(秦汉魏晋南北朝)、成熟兴盛(隋唐五代宋辽金)、持续发展后逐渐衰落(元明清)的过程。

[①]其中唐代到元代中国古建筑技术上出现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为建筑技术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

1. 唐1.1发展史略隋(581-618)立国之初和秦朝一样用民力过急,导致迅速覆亡,其建筑形态在短短四十余年内不可能产生大变化,故可归入唐论。

唐(618-907)是继汉以后中国建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南北文化交融,北方吸收南方较先进的建筑技术,为历史上第一次南方建筑技术北传。

[②] 初唐时的含元殿仍用部分承重墙,次年的麟德殿只两山用墙,表现出发展的趋势,到武则天建明堂已经是全木结构。

自高宗,武后(650-705)之后,唐木构基本定型,厅堂殿堂两种构架形成,斗拱与柱头枋结合形成铺作层,以材为祖的设计方法也已经基本定型。

以后的盛唐、中唐、晚唐主要是踵事增华,更加完善、精密。

[③]国内留存至今的唐木构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其中平顺天台庵和芮城五龙庙均有不同程度改建,只有五台佛光寺和南禅寺较好地保持了唐貌,故研究价值较大。

而四座唐构中又只有南禅寺为中唐建筑,其余均为晚唐。

初唐和盛唐建筑无存,只能靠其他间接材料作研究。

1.2建筑技术唐代建筑技术的最突出成就是铺作层的形成和基于此的殿堂式构架的成型。

斗拱在前代很大程度上只是挑檐构件,到了唐代终于发展成为成熟的纵架横架的有机结合点,成为梁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横架中的梁与斗拱发生关系,梁头甚至成为斗拱的华栱或者耍头,而顺身拱同时与柱头枋、罗汉枋、阑额一齐组成纵架,横纵架通过斗拱十字相交咬合在一起。

层层叠上的枋栱也组成了一个围合的木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铺作层,利于连接柱网,使之聚合,意义类似于现代的圈梁。

殿堂式建筑的三个水平层结构正是基于铺作层的形成,柱网、铺作层、屋架依次水平叠加形成整体的构架(图1)。

同时在此基础出现了各种平面分槽形式。

1.3实例分析1.3.1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11年,公元857年,山西五台,七开间单檐庑殿图1 唐佛光寺构架分层示意图佛光寺东大殿虽不是年代最古的建筑,但因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非常直接地体现了晚唐中型殿堂的形制而被称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毁于会昌灭发,但灭法后不久便原址重建。

虽处五台之外,但却为当时名刹,远在千里之外的敦煌唐代壁画亦对其有所反映。

但随着时势变迁,寺院渐渐冷落,于深山中几无人问津,与台内众多佛院香火旺盛形成鲜明对比。

但正因其香火稀少无人问津,无力大规模修缮,才保得住唐代原构,五台诸寺,已都是明清遗物,相比之下价值不可同日而言。

图2 佛光寺东大殿构架示意图图3佛光寺东大殿柱头、补间铺作东大殿为殿堂式建筑,平面为宋称的金厢斗底槽,柱网整齐,柱子有明显的侧脚和生起,径高比1:8.8,柱头抹圆,只用阑额不用普柏枋,同南禅寺大殿。

斗拱宏大,材30×20.5cm,稍大于一等材,出跳1.98m,出檐3.36m,[④]柱头七铺作双杪双下昂第一挑偷心,下昂头用批竹形式,为唐辽特征,昂尾压在草乳栿下,已经异于早期长昂若斜梁的形态。

补间减铺不减跳,五铺作不用栌斗。

此补间做法为唐、五代、辽初期的普遍做法。

(图3)整组铺作层高约柱高的一半,略同南禅寺的比例。

内部分明草栿,明栿后尾出檐变成二跳华栱,支承下昂挑重,此法也略同南禅寺。

草架八椽,四椽栿前后对二椽乳栿,平梁上只用叉手承脊榑,同南禅寺。

铺作层和明栿组成的井干式木框十分明显,横纵交结在一起的木框牢牢地稳定住横纵两架,为上下柱网和屋架层的重要过度层。

(图2)举折1:4.77[⑤],小于南禅寺,但也是实例中第二缓之举折了。

屋面用椽一层,阴阳铺叠,滴水用重唇瓪瓦,屋脊板瓦垒叠,为元之前的通用形式,异于明清筒脊。

脊尾用鸱尾高3.07m,正脊中间火珠、走兽疑为后物。

小木作方面,用板门、直棱窗,棱条断面正方形,异于南禅寺的三角形。

平闇内槽升高,异于宋法式所见,方格较密,为唐宋特点。

照片1佛光寺东大殿2. 五代、辽2.1发展史略五代时期(906-960)中国再度分裂,战事频繁,建筑基本继承唐代。

北方五代建筑以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为代表,其建筑留有浓厚的唐风。

而南方十国时期(891-979)建筑自成体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发现的宁波保国寺大殿(1013)和福州华林寺大殿(964),还有肇庆梅庵大雄宝殿(996),虽然都是北宋初期建筑,但是其成熟的建筑手法不会是短时期能形成的,所以他们应该可以代表南方五代十国乃至晚唐时期的建筑样式。

辽(947-1125)与北宋对峙南北,该辖区为唐安史故地,军事区域,唐中后发展较慢,在文化包括建筑上保存中唐以前传统较多,且辽为后进部落,故辽建筑保留更多的唐代传统。

从释迦塔和独乐寺的立面设计模数可以证明。

到辽末期,建筑上才出现一些受北宋影响的迹象[⑥],例证是已经毁去的易县开元寺观音殿。

2.2建筑技术五代建筑基本沿袭唐制,但五代建筑留存也极少,时关于建筑文献记载也匮乏,能从建筑实例中看到的五代建筑的变化最明显之处是平梁上除了叉手外还使用了侏儒柱。

图4应县木塔结构层的斜撑辽代留存下来的建筑一般都较为宏大,如奉国寺、释迦塔、善化寺、华严寺等,这可能与契丹民族性格有关[⑦]。

辽代建筑风格接近唐,但更显粗矿,异于同时期北宋趋向精巧的特征。

随着建筑技术和对使用空间要求的提高,辽出现减柱做法,最早的例子是奉国寺。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架的发展上也出现一些进步,即混合式构架的出现:内外柱不等高但都有斗拱或多层木枋,组成高低不一的两层铺作,这较唐代等高的铺作层更有利于构架稳定,例如善化寺大雄宝殿。

当然这种构架的出现可能是学习北宋的结果。

详细分析见北宋部分。

另外,此时也出现了一种具有空间结构性质的木构体系。

典型代表为应县木塔、独乐寺观音阁。

其中应用了大量斜撑,使木架在弦向和径向都得到了加强。

稳定性超越了一般的传统木构。

(图4)2.3实例分析2.3.1镇国寺万佛殿五代后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山西平遥,三开间单檐歇山图5镇国寺万佛殿横剖面、柱头铺作(下图为笔者现场手绘)万佛殿平面呈正方形,室内不设柱子,均如同南禅寺。

檐柱侧脚,生起5cm,经高比1:7.5,比唐代现存所有建筑都肥硕,使得屋身异常细小,柴泽俊推测为后代锯断再用的结果[⑧]。

无普柏枋,转角阑额不出头;斗拱用材22×16cm,四等材,七铺作双杪栓下昂,单拱偷心造,补间铺作悉如唐构减铺不减跳,但用栌斗,下疑有直斗。

斗拱高与柱高之比为0.54:1,超过唐代的1:2,亦可能是锯柱再用地结果,非原形制。

内部梁架特别之处是用两道大小不一的六椽栿,使梁架显得异常密集,另外便是平梁上除了叉手还用有侏儒柱。

屋架举折1:3.45,为笔者按照已有测绘图量度所得,甚陡,比辽建筑还大,是为异常之处。

照片2镇国寺万佛殿2.3.2善化寺大雄宝殿辽(具体年份不详),山西大同,单檐庑殿善化寺大雄宝殿筑于高大台基上,平面广七间深五间,有减柱,无移柱。

檐柱经高比1:9.37,自檐柱心出檐3m,除斗拱出檐2.1m,极为深远。

出檐:柱高1:2[⑨](从图纸看似为不实)。

有普柏枋,资料显示其上沿微凸[⑩](梅庵亦然),惜未能看到。

阑额出头垂直截去,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为辽特色。

斗拱材26×17cm,契高11cm。

比二等材稍小,皆用卷头造,补间栌斗高度减少,下垫驼峰,亦为辽特色,转角缠柱造(两侧加角斗),前后正间用60°斜栱,有利于减少撩檐榑净跨。

举折为1:4,27.75°。

构架属法式未曾提及的混合式构架,内外柱不等高,柱头上各有斗拱,组成两层高低不一的铺作层。

如前所述,这更有利于构架的稳定。

图6善化寺大雄宝殿纵剖面图图7善化寺大雄宝殿柱头铺作照片3善化寺大雄宝殿3.3.3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山西应县。

楼阁式木塔木塔用29.4cm唐尺设计[11],唐风明显,平面八边,外五层内九层,总高67.31m,柱子向内、当心间同时侧脚,有普柏枋,斗拱根据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材分,约24-27×16-19cm,折合约一到二等材。

如此大体量的高塔屹立近千年历经多次地震而依然挺拔,为一大奇迹,当中梁架的特殊构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梁架中应用了大量斜撑,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筒体结构(图4、照片4),而后者被认为是具有最理想的抗震能力的结构。

[12]图8佛宫寺释迦塔剖面图照片4佛宫寺释迦塔3. 北宋、金3.1建筑史略北宋(960-1127)立国时,唐的中心区域在五代50余年的乱战中元气大伤、图典丧失、使得唐文化大大削弱,但在南方及西南战乱较短,唐代地方建筑继续发展,北宋建国后舍弃长安洛阳而建都汴梁,更靠近南方,建设中需利用南方较高的建筑水平,所以南方建筑的一些特征被吸收到北宋官式建筑中。

南方几座宋建存在较多与法式相似的地方,如保国寺保存的地方做法均在法式上有记载但在北方建筑中未见,而法式兼记一些南方术语,也可以侧面证明这点,吴越名匠喻皓入汴梁修筑皇家工程,也表明南方技术北传。

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北传。

[13]北宋在建筑技术上的成就最瞩目的应当是《营造法式》的刊行(宋崇宁二年,1103年)。

法式高度规范了北宋官式建筑的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北宋北方诸构都有异于法式,实例设计按照法式进行的不多,例如殿堂厅堂混合构架中,斗拱用材多按殿堂设计,梁栿用材多按厅堂等级。

归结其原因可能有二,一为实例多处偏僻地方,法式影响较微,二为实例多为寺院建筑,而法式规定的是官方建筑。

说明法式只用在皇家官建,流行并不是很广。

所以法式可以反映北宋高水平建筑,但是不能代表北宋建筑全貌。

而南方建筑保持了独立性并继续发展,形成体系,上溯唐中后期,下延明清,表明南方地域建筑相当有活力,且因对外口岸的特殊情况远渡日本,形成日本“大佛样”。

金(1115-1234)灭北宋和辽,从较为先进的北宋掠得技术、人才,依照汴梁宫殿营造中都(北京),故官式建筑应是继承北宋,从岩山寺壁画可以看出其金代公式建筑趋向精巧华丽,基本是宋风,但同时也彻底失去了唐代风格[14]。

3.2建筑技术自辽出现减柱法后,后来金代的佛光寺文殊殿同时用了减柱和移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