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
![LEC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4925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7.png)
生产区域危险源辨识一、危险源辨识的范围1.所属区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参观者)的活动。
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无论是本公司提供的还是他人提供的。
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如下方面:(一)三种时态1.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2.人身伤害事故,并延续到现在的。
3.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状态。
4.将来:可以预见的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设备等新产生或在5.维护、改进、报废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
(二)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2.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3.紧急状态: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毒物泄漏等重大突发性事件。
(三)六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6.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四)作业活动的划分1.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2.地理区域划分;3.按设备或装置划分;4.按作业任务划分;5.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询问交流:与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交谈工作中的危险源。
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3.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生产厂家、文献资料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
(二)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应有员工代表的参与。
四、风险评价(一)评价原则风险评价首先用“定性法”进行评价,对不能用“定性法”评价的,用“半定量法(DLEC法)”进行评价。
(二)风险评价方法1.定性法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按A级管理);曾经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直接观察到的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按A级管理);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按A级管理);对属《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所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按A级管理);满足上列任意一项时,可直接判断为不可容许风险。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6bd208f27284b73f3425083.png)
(完整)1 (工厂)危险源监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深圳市亮晶晶电子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1、目的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并进行风险分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事前预防、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2、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术语和定义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职责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审批和分管该程序;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2)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5、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5.1.1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分成以下几类: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管理处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2)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设备中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等。
3)所有采购、使用、储存、报废的物资中存在危险源等。
4)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其它5.1.2 确定危险因素的根源和状态: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材料、施工机械、机具等。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定及单位的规章制度、方案、措施等。
3)管理缺陷:技术措施、设计方案、管理不到位;作业场所、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合理;防护装置、用品缺少等.5.1.3确定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容器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5.1.4确定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包括割伤、挫伤、擦拭、肢体损失、骨折等)、死亡、疾病(如头痛、呼吸苦难、失明、皮肤病、尘肺、振动病、癌症、致残等)、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声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5.1.5危险源辨识方法:1)收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和线索。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https://img.taocdn.com/s3/m/2adb98c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9.png)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简介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对象、环境和条件。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和管控是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
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车间危险源可分为机械设备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压力容器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因素危险源等。
要辨识车间危险源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1.识别危险源:通过排查车间中各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将其分类,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辨识危险源:对车间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全面地了解其潜在风险和影响,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报告。
3.量化风险等级:将车间危险源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4.制订应对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订,以保持其实时有效性。
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管控措施告知牌是指在车间内通过告示板、标牌、贴纸等形式,将安全信息渠道化、标准化地分发到车间内,以指导员工工作、规范车间作业。
告知牌应紧密结合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下是制作注意事项:1. 内容和格式措施告知牌应包含以下内容: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管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负责人和联系方式等。
格式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示警,易于操作和理解。
2. 确定位置和数量大型制造企业车间较为庞大,应当确定合理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分布,全面告知员工。
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明显,便于识别。
3. 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针对制作的告知牌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
将告知牌纳入车间的安全管理考核内容,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告知牌更新及时,并保证告知牌的有效性。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7bf34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4.png)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汇总一、生产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机械设备危险-机械设备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伤害。
-预防措施:对重要的设备应安装防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防护网等,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电气设备危险-电器线路老化或不合标准使用,存在电气泄漏的危险。
-预防措施: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器线路的安全性,提供防护手套和鞋等个人防护设备给操作人员,对员工进行电气安全知识培训。
3.化学危险-车间内存在有毒、可燃的化学物质,存在泄漏和溢出的危险。
-预防措施:加强化学品管理,储存化学品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防火措施,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存储容器是否完好,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4.高空作业危险-高处作业时,存在坠落和物体落下的风险。
-预防措施:为高处作业区域安装合适的护栏和安全网,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行高处作业,进行高处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安全培训。
二、仓储操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货物叠放不稳危险-存在货物叠放不稳导致坍塌或倾斜摔倒的风险。
-预防措施:规范货物叠放,合理使用仓储工具,定期检查货物叠放情况,设立安全通道。
2.机械设备危险-小型搬运工具、叉车等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伤害或事故。
-预防措施:培训并授权合格的操作员,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
3.防火安全危险-仓储区域存在火灾的危险,特别是易燃物品多的仓库。
-预防措施:防火设施齐全,定期进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检查、维护,加强员工防火安全意识的培养。
4.环境污染危险-仓储区可能存在有毒、易燃、易爆物品,一旦泄露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储存危险物品,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三、办公室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预防1.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危险-长时间坐姿工作会导致脊椎问题和眼睛疲劳。
-预防措施:设定定时提醒休息、提供适当的办公桌和椅子、提供眼保健操和视力保护用品。
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一览表
![车间危险源辨识及防护措施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8d40aa4ea98271fe910ef974.png)
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作业易发生CO中毒、触电事故;
中毒和窒息/触电
1、受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可靠措施保持良好通风;
2、确保使用的设备绝缘性良好,穿戴好劳保用品,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3、受限空间外必须有专人监护,定时轮换作业;
曾发生过受限空间内作业时触电伤人事故。
6
电器触电
1、配电盘处易发生短路引发电火花伤人事故;
2、电焊机把子线、地线易发生连电触电事故;
3、手持电动工具易发生短路漏电事故。
触电、烧伤
1、使用配电盘内插座时注意安全操作,需接线时要找设备组专业电工接线;
2、尽量避免进入电焊机多、线路杂乱的工作场地,避免触电事故;
3、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前注意先观察设备完好情况,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曾发生过配电盘接线导致电火花伤人事故;
备注
1
高空坠物01
1、行车吊运产品时可能发生意外导致吊运的产品坠落地面;
2、行车部件因故障掉落地面。
物体打击
1、进入车间按正确佩戴安全帽;
2、禁止在行车下方逗留;
3、有吊运工件时注意躲避。
曾发生过行车吊运工件摔落地面、行车导程器因故障掉落致人受伤等事故
2
高空坠物02
除氧器、热网等高大大产品周围易发生坠物
车间使用磨光机打磨时易发生飞溅伤人事故
飞伤人
1、在车间内工作时注意躲避打磨工位;
2、教育工人按操作规程进行打磨,避开通道及行人。
3、作业场所内人员按规定佩带劳保防护用品。
9
机加工铁屑
机加工场地内铁屑易发生铁屑划伤、扎伤事故。
铁屑划伤、扎伤
1、进入机加工按规定画线路线行走;
2、进入钻床车床工作场地内需穿劳保鞋。
冷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防范措施
![冷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f9029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3.png)
冷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防范措施冷轧车间各机台危险源辨识冷轧车间是制造业中高风险的区域,其中各机台都存在不同的危险源。
本文将帮助读者了解冷轧车间各机台的危险源辨识,以便采取正确的安全操作措施。
本文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高温工件烫伤在冷轧车间,高温工件烫伤是一个常见的危险源。
由于冷轧工艺的需要,工件在加热后往往处于高温状态,此时操作人员如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烫伤。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操作人员应穿戴高温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在高温工件附近长时间停留;●确保工作区域设有有效的隔热设施。
1.油压系统故障油压系统是冷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油压系统故障通常由于液压油污染、管路泄漏、压力波动等因素引发。
如何预防此类事故发生:●定期检查液压油的品质和清洁度;●定期检查管路连接部位,确保无泄漏;●定期对液压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
1.机械装置失灵冷轧车间的机械装置失灵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和人员伤害。
机械装置失灵通常由于零件磨损、润滑不足、超载等因素引发。
如何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机械装置的运转情况;●关注设备的异常声响和振动;●发现故障及时停机检查,排除隐患。
1.噪音与振动伤害冷轧车间的噪音与振动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听力损伤和身体健康问题。
噪音与振动主要来源于各种机械装置的运行。
如何降低噪音与振动对操作员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屏障、戴隔音耳塞等;●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减少异常噪音和振动。
5.电气设施漏电冷轧车间的电气设施漏电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危及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电气设施漏电通常由于设备老化、电线破损、电器元件故障等因素导致。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严格执行安全用电规定,不私拉乱接电线;●操作人员应接受用电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高处作业跌落冷轧车间的高处作业跌落风险较高,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高处作业跌落主要由操作人员疏忽、作业环境不良等因素引起。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07d77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控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构成潜在危险的因素。
通过准确定位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以案例为基础,阐述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常用的辨识和控制方法。
一、案例引入在某工厂生产车间,存在一台老旧的机械设备,其使用寿命已经超过十年,且未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
该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机械零件磨损、电气线路老化、易生锈等。
为了确保工人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对该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防范事故和保护人员安全的前提。
通过全面、准确地识别危险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我们的案例中,如果不对老旧机械设备进行辨识,工人在操作中可能会面临机械故障、电气触电等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1. 审查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回顾以往的事故记录和统计数据,了解可能带来风险的问题和趋势。
2. 进行工作场所巡视:认真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和设备,寻找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3. 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对每个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可能带来风险的环节和因素。
4. 进行作业流程图绘制:将工作流程图绘制出来,以便更好地发现和理解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5. 进行专家咨询:与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获得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四、危险源控制的方法1. 工程控制: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和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危险源的存在或产生。
如在案例中,可以对老旧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更换相关零部件,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 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警示,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具,如头盔、安全鞋等,以保护其人身安全。
4. 减轻风险:通过降低危险源的频率和程度,减轻潜在风险的影响。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b22ac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4.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1.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设备、工具、设施、环境等方面的检查,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可以借助专业的安全检查表格,全面而系统地对生产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2.事故统计分析: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原因和隐患,分析事故的共性和规律,以便在生产车间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风险评估:对生产车间各类工作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人员、设备、材料和环境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各类危险源的危险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
4.工艺流程分析:对生产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在涉及到高温操作的工艺中,要考虑高温烫伤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隔热措施和防护措施。
5.操作风险评估:对各类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工人的操作方式、频率、力量等方面的评估。
例如,对于频繁搬运重物的操作,要注意人员的体力负荷和姿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意外伤害的风险。
6.现场勘察和观察:定期进行现场勘察和观察,注意观察生产车间中的各个工作环节,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可以观察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材料是否存放整齐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对生产车间中的工人进行相关的危险源识别培训,提高他们的危险源辨识能力。
同时,鼓励工人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危险源。
8.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同行业或同类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共享危险源辨识和控制的经验。
同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危险源辨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方法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通过进行安全检查、事故统计分析、风险评估、工艺流程分析、操作风险评估、现场勘察和观察、工人培训和广泛参与、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生产车间中的潜在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1f701e4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d.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存在各种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对于这些危险源的识别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是保证生产车间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就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电器安全1. 电器设备的正确接地,确保电器可靠接地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电线电缆的磨损和老化情况,及时更换有安全隐患的电线电缆。
3. 禁止乱拉乱接电线电缆,避免短路引发火灾。
二、机械设备安全1. 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带电设备的接地情况等。
2. 确保机械设备上的保护装置完好,并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设备。
3. 禁止佩戴松散的衣物及饰品操作机械设备,以防止被卷入设备造成伤害。
三、化学品安全1. 对于生产车间中使用的化学品,必须标注清晰,必要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2. 存放化学品时,应按照安全要求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相互反应产生危险物质。
3. 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设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控制化学品的泄漏风险。
四、火灾安全1. 设置明显的安全出口标识,并保持通道畅通,确保人员疏散时能够迅速离开。
2. 定期检查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的有效性,并进行维护和演练。
3. 定期清理工作区域的可燃物,避免火源接触易燃物。
五、物体坠落1. 在需要上下工作的区域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护栏、防护网等,防止人员或物体坠落。
2. 搬运物品时应注意稳固握紧,防止物体滑落造成伤害。
3. 禁止在高处堆放杂物,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
六、高温热源1. 确保锅炉、热水器等加热设备的安全性,定期检查设备的燃烧情况,防止漏气引发火灾。
2. 在高温工作区域设置防护措施,如隔热屏、隔离帘等,避免人员接触高温引发烧伤。
七、噪音和震动1. 在噪音较大的工作区域,应佩戴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保护听力。
2. 控制噪音和震动的源头,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降低噪音和震动对人员的危害。
以上是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0fadd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5.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危险源较多的场所,工人在车间内工作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车床、钳工机床、冲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跟随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
-切勿在工作中使用有故障的机械设备,并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情况。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佩戴个人保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高处作业:一些生产车间可能需要进行高处作业,如搭设脚手架、站在高位进行维修等。
进行高处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在进行高处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域是否平稳、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高处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头盔和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连接牢固。
-高处作业时,要时刻注意自身动作,避免摔落或被掉落物击中。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内常常存在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机、照明设备等。
与电气设备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在检修或更换电气设备时,务必断开电源,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使用电气设备时要注意电线的散热情况,避免过热而引发火灾。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4.储存材料和化学品:生产车间常常需要储存各种原料和化学品,如液体、气体、固体等。
正确管理这些材料和化学品是确保工人安全的关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储存材料和化学品时应分类存放,避免发生混淆、容器破损等情况。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品要进行特殊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和储存。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情况,避免积聚有害气体。
5.环境因素:生产车间的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关注车间的室内空气质量,尽量保持空气流通。
-合理设置车间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导致的不适。
-定期进行车间的清洁工作,预防积尘、异味等环境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产车间的危险源较多,工人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正确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85489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9.png)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任务背景在各行业和领域中,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记录。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下面以某生产企业为例,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1.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音、震动、辐射、温度、湿度等。
在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噪音和震动,需要采取相应的隔音和减震措施;辐射源如X射线机需要进行防护措施;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需要提供合适的温湿度调节设备。
2.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有害液体、有害固体等。
在某化工企业中,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需要进行通风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有害液体的储存和使用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规范;有害固体的处理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患者体液和分泌物可能存在感染风险,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4.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操作失误、不安全行为等。
在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操作失误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需要进行培训和监督;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安全规程、无视警示标识等也会增加风险,需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宣传。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优先级。
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常用的划分标准有五级或三级,如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
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专家评估法、层次分析法等;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客观评估,如利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https://img.taocdn.com/s3/m/b86afa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d.png)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尊敬的车间员工: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告知牌向大家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请大家认真阅读并遵守。
一、机械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机械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卡纸、卡死、压伤等事故。
2.管控措施:-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掌握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手套、护目镜、耳塞等。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凡是对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
二、化学品安全1.风险辨识:使用化学品时,可能会造成中毒、燃烧、爆炸等危险。
2.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使用化学品时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遵守化学品的储存规定,禁止与其他物质混放。
-发现化学品泄漏或溢出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报告相关负责人。
三、电气设备安全1.风险辨识:电气设备操作时,可能会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
2.管控措施:-禁止擅自拆卸或改变电气设备的线路和接线。
-使用电气设备前,应检查其绝缘状况是否完好。
-发现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或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电气维修人员。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严禁湿手或脚站立。
四、火灾防控1.风险辨识:不当操作、火源暴露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2.管控措施:-禁止在车间内吸烟,特别是禁止吸烟在易燃易爆区域。
-遵守明火禁令,禁止使用明火操作。
-配备灭火器等灭火装备,定期进行演练和检修。
-定期清理车间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
五、人员作业安全1.风险辨识:操作不慎、粗心大意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
2.管控措施:-进行相关岗位培训,掌握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严禁疲劳驾驶或疲劳作业,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严禁操作时分心、说笑或使用手机等行为。
-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安全绳、防护网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措施1.风险辨识:突发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daf5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c.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一、机械设备危险源1. 旋转机械:例如电机、发动机、扭转机械等。
工人在接触这些旋转机械时应当确保没有松散的衣物或长发,并且要经常检查机械运行状态,并及时修理或报废损坏的部件。
2. 锯、刨床等切削机械:这些机械有很高的切削速度,工人在操作时应当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开关可靠,并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或疲劳操作。
3. 压力机、冲床等冲击机械:工人在操作这些机械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手套和防护眼镜,确保机械固定可靠,并且随时注意杂物,避免危及自身安全。
4. 输送带、传送带等移动设备:工人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应当确保没有杂物、脚下平稳,并且要注意防滑鞋的使用,以避免摔倒和受伤。
二、化学物质危险源1. 有毒气体、蒸气和粉尘:工人在接触这些有毒物质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确保通风设备正常工作,并且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2. 腐蚀性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工人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并且避免与水或其他可燃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3. 易燃物和爆炸品: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戴上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并确保储存和使用这些物质的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4. 有害放射性物质:工人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及防辐射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
三、高处作业危险源1. 高处坠落:工人在高处作业时应当佩戴安全带、头盔和防滑鞋,并确保作业平台牢固可靠,避免产生晃动和倾斜。
2. 攀爬、攀岩等:工人在进行需要爬高或攀爬的作业时应确保攀援设备可靠,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滑鞋,并且熟悉攀爬技巧,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高温作业:工人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和防护服,注意保湿和补水,并定期进行体温检测,以避免中暑和热伤风。
四、电气设备危险源1. 电击:工人在接触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断电,并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湿手或湿地操作。
2. 高压设备:工人在接触高压电气设备前应先断电,并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确保操作安全。
化工厂生产危险源辨识
![化工厂生产危险源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31eb5d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7.png)
化工厂生产危险源辨识介绍本文档旨在帮助化工厂进行生产危险源辨识,以确保工厂的安全生产。
通过对可能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步骤以下是进行化工厂生产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化工生产过程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原料、设备和操作流程等。
2.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辨识潜在的危险源。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化学品泄漏、火灾和爆炸等。
3. 评估危险级别:对每个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级别。
评估时应考虑可能的后果和概率。
4.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评估出的高危险级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工厂的安全运行。
5. 实施和监测:将风险控制措施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并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
6. 定期复评:定期复评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进。
相关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工厂生产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信息的可靠性:收集的信息应来源可靠,避免引入错误的数据和假设。
- 根据实际情况辨识危险源:危险源的辨识应基于实际情况,并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
- 充分评估危险级别:在评估危险源的危险级别时,要充分考虑可能的后果和概率,以便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 有效实施和监测: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得到有效实施,并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
- 定期复评和改进:定期复评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进。
结论通过对化工厂生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工厂的安全生产。
请遵循上述步骤进行相关工作,确保化工厂的安全运行。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99fe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0.png)
机械维修车间危险源辩识等(整理)
概述
本文旨在整理机械维修车间中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便更好地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方法
1. 视察:全面检查机械维修车间、设备、工具等,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及时进行整改。
2. 访谈: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工作中的危险源。
3. 分析:对机械维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4. 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以便更好地识别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内容
1. 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封闭性、稳定性等
进行检查。
2. 工作空间:确保工作空间的宽敞、灯光明亮、通风良好。
3. 危险品:加强危险品的存放、使用、处理等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 电气设备: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绝缘、温度、电流等指标
符合标准。
5. 作业过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符合标准的工具、
设备。
结论
对机械维修车间的危险源辨识是保障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
基础工作。
希望本文所述方法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危险
源辨识和管控。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9a35f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地,因此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及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各种机械设备,如切割机、钻床、铣床等。
使用这些机械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并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鞋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避免发生故障。
2.化学品:许多生产车间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溶剂、涂料和清洁剂等。
在使用这些化学品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其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使用。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呼吸器等。
此外,还需要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化学品蒸气对操作人员的影响。
3.电气设备:生产车间通常配备有大量的电气设备,如电动机和电焊机等。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电气安全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此外,需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电线和插头是否破损,以及确保电路不过载。
4.人员行为:人员行为也是生产车间的危险源之一、操作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和集中注意力,不得在工作中玩乐或分心。
同时,应该严格遵守车间的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安全帽、穿戴防护服和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等。
此外,不得在车间内吸烟或使用手机等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物品。
5.火灾风险:生产车间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化学品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首先,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
其次,应划定禁止吸烟区域,并提供足够的防火设施,如烟雾探测器和火灾报警器等。
此外,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应的灭火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应对火灾。
总之,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并保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ae7393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7.png)
4.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5.做好监护工作,保证漏电保护装置完好。
2
噪声
危害
设备运行时或在对设备点检时,因机械噪声超标
1.机器运行时固有的声音;
2.操作工没有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听力受损
非重大危险源
1.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及使检修;
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序号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1
触电
1.人员接触带电设备;
2.设备接地不良;
3.雷击。
1.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不按照规定使用临时照明设备;
3.触电保护装置失灵、避雷设施失效。
人员伤亡
非重大危险源
1.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
2.检查机械设备的消声器、减振器,应保证起到降低噪声作用;
3.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
火灾
火灾
违反规定使用明火、发热电器设备
线路绝缘老化引发火灾
人员伤亡
非重大危险源
1.绝缘老化的裸露电线应及时更换
2.严禁违章操作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8928c3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3.png)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范本生产车间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场所,但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对车间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个针对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及注意事项的范本,供参考:一、物理危险源1. 机械设备a. 起重机、叉车等重型机械操作时,要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证书和经验,并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b. 机械设备要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且不存在安全隐患。
c. 要设立机械操作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禁止非操作人员靠近。
2. 电气设备a. 使用电气设备时,要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避免触电事故。
b.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避免漏电现象的发生。
c. 禁止使用老旧、有缺陷的电线和插头,及时更换。
3. 噪音a. 生产车间内通常存在噪音,要对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佩戴耳塞或耳罩。
b. 提供听力保护设备,并对员工进行噪音防护的培训。
4. 光照a. 高亮度的光线会对员工的眼睛造成伤害,应采取措施降低光线强度,如使用带有护目镜的灯具,避免直接照射员工眼睛。
二、化学危险源1. 化学品储存a. 对于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品,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避免其发生泄漏或意外接触。
b. 储存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
2. 化学品使用a. 使用化学品时,要佩戴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等。
b. 保持储存和使用区域的通风良好,避免化学品的蒸气浓度过高。
三、火灾危险源1. 易燃物品的储存a. 确保易燃物品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区域,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储存。
b. 禁止将易燃物品与明火或高温区域靠近。
2. 消防器材a. 生产车间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b. 员工应接受消防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工具。
四、人为危险源1. 人身摔伤a. 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整齐,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避免员工摔倒或绊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就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与物质,释放危险得、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得、在一定得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得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就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与安全生产制度得规定,或者因其她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得危险状态、人得不安全行为与管理上得缺陷。
危险源本身就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得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得状态。
例如:装乙炔得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就是乙炔,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得根源;事故隐患就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得“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得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得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得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得辨识
就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得存在及其大小得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得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就是做功得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得能源与能量得载体在一定得条件下,都可能就是危险、有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得生理机能与正常得代谢功能,破坏设备与物品得效能,也就是最根本得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与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得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得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与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得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她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得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G、其她危险、有害因素。
(2)、按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进行辨识——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爆破)
——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火药爆炸)
——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她爆炸
——中毒与窒息
——其她伤害
(3)、根据国内外同行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得经验进行辨识
(4)、引发事故得四个基本要素
——人得不安全行为
——物得不安全状态——环境得不安全条件
——管理缺陷
2、危险源得三种时态
a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得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得人体伤害事故; 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得安全控制状况;
c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得危险因素。
三、危险源得评价与分级
1、就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得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就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就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得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得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得后果(C)
这就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得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就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得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就是,L为发生事故得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得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得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得科学准确得数据就是相当烦琐得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
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得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得分值,再以3个分值得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得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得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得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得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得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得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得频繁程度(E)
表3发生事故得后果(C)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得危险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