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总复习:2016年全国中考《现代诗歌赏析》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总汇总(最终定稿)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总汇总(最终定稿)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总汇总(最终定稿)第一篇: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总汇总[转载]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总(二)2014广西来宾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4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答:(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2分)答:答案:(1)“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山东淄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3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1(3分,分析1分,情感2分)广西贺州古诗词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福建省龙岩市】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7-8题。

(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

(2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

(5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令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22.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诗。

23.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

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也有可能。

4【山东省临沂市】二、(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0题(4分)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0.⑴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分)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5【山东省青岛市】2.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由门前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docx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docx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 题。

( 5 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 分)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 3 分)【答案】 7.( 2 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8.( 3 分)月亮( 1 分)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 2 分)【福建省龙岩市】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案】( 4 分)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 “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 1 分,共 4 分)【福建省三明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7-8 题。

( 5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这是一首抒写的五言律诗。

(2分)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总复习资料.doc

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总复习资料.doc

2017年中考古诗鉴赏复习资料常见题型答题一、炼字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字义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句意或描绘景象。

描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艺术效果。

析意蕴1、城阙辅三秦答:“辅”,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2、风烟望五津答:“望”,远望,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暗喻惜别Z意。

3、造化钟神秀答:“钟”,聚集的意思,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写出了大自然聚集了神奇秀丽,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4、阴阳割昏晓答:“割”,分割的意思,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开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明月别枝惊鹊答:“惊”,惊扰,明月升起,惊动了山间枝头的山鹊,对景物刻画入微,意境丰富,写出了乡间山林的静谧。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使人心中俗念消除。

两个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Z情。

7、黑云压城城欲摧。

答:一个“摧”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了敌军濒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辜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整联描绘了群山远去,平原无际,江流奔涌的辽阔景象。

表达了诗人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整理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整理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2017全国卷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7年中考诗歌鉴赏真题一、【2017省】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二、【2017省市】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四海之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三、【2017广西贺州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家书抵万金”传颂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抵万金”运用了夸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2016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6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一、【2016 福廸省福州市】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亊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晱圆缺 , 此亊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 , 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月亮。

唯愿家人,彼此珍重 , 虽然相隔千里 , 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二、【 2016 福廸省龙岩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 好在哪里?使用了拟人手法 ,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 ,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 , 使诗句对仗工整 ,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三、【 2016 福廸省】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抒写思乡之情的五言律诗。

2.万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 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 “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 , 叙亊确切 , 抒情真挚 , 首尾呼应 , 浑然一体。

四、【2016 甘肃省天水市】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辿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2017全国卷I(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2017全国卷U(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福州市】3.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答案】3.(3分)D【解析】D项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其原因是在朝廷中得不到重用,实现了不了抱负,因而失意、苦闷;并非是因为离开朋友,表达的也不是思念之情。

【福建省兰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5分)送友人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8.诗歌首句中“夜有霜”与下句中“”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凄冷。

(2分)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中“杳”的理解。

(3分)【答案】8.(2分)月寒。

9.(3分)“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对友人的思念(离梦)如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长,写出了思念之深。

或者:“杳”是远而不见踪影的意思。

诗中是指离别后遥远的连“梦魂”也难以飞越,写出了思念之苦。

答出“杳”的含义的,给1分;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的,给2分。

【甘肃省武威市】(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岁暮道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母亲疼爱儿子的心没有穷尽,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和“家信”上。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D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2017全国卷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

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专题14 诗歌鉴赏(第01期)-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精品解析卷汇编(原卷版)

专题14 诗歌鉴赏(第01期)-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精品解析卷汇编(原卷版)

2017届九年级模拟精卷汇编专题14:诗歌鉴赏(一)【湖北省黄冈市2016年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宋】辛弃疾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④,可怜⑤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⑥,山深闻鹧鸪⑦。

①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

③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

④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可怜:可惜。

⑥愁余:使我忧愁。

⑦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1.这首词上片怀古,下片即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来受人称道,请作一点赏析。

(2分)二、【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官林学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寻幽居不遇庄翱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①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江苏省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5分)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请描绘“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分)2.比较马致远的《秋思》与白朴的《秋》写景的异同。

(3分)四、【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2017届九年级10月检测语文试题】(4分)寒食①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②独坐听。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诗词鉴赏题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

接下来,店铺为你分享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附答案。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两项是A.上阕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火未熄的时代背景。

B.上阕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凭高酹酒”给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阕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的想象蓄势。

D.下阕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待着宋军的收复。

E.题目中,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南山,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达无疑。

15.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参考答案:14.BC15.“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洁月光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运而愁苦的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

2017中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

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

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2017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2017全国卷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2016现代诗歌赏析
7.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

(5分)(2016·烟台)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分) 诗句 赏析
诗句一: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

诗句二: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40字左右)(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
7. ⑴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

(评分:2分。

大意对即可)
⑵略(评分:3分。

选取的形象恰当1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