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的概念
心境障碍【51页】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因素
起病形式、年龄和病程 症状和体征 病前人格 家族史 对治疗的反应 实验室的有关资料
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障碍(躁狂、抑郁)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疼痛. . .) 伴随躯体疾病(继发心境障碍、心身疾病) 共病问题(酒依赖、焦虑障碍)
【排除标准】 (1)心境变化并非躯体病或精神活性物质的直接后 果,也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附加症状 (2)排除躁狂或抑郁发作,一旦符合相应标准即诊 断为其他类型情感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指一种以持久的 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在 CCMD-2-R中称之为“抑郁性神经症”归入神经症 • 大多数时间里心情沉重、沮丧,抑郁程度加重时也会 有轻生的念头 •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可有强迫症状 • 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 严重影响,患者常有自知力,有求治要求 • 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 般不超过2个月
30.2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无幻觉、妄想,或
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3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有幻觉、妄想,或紧
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
30.4 复发性躁狂症 在间隔至少2个月前,有过1次发
作,从未有抑郁障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或环性情感障碍标准
躁狂发作:病程特点
大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 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但90%以上 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
躁狂发作:典型临床症状- 三高
• 情感高涨
• 主观体验特别愉快,部分患者易激惹。 • 夸大观念、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心境障碍
(二)抑郁发作
• 预防病人自杀,认真做好安全检查 预防病人自杀, •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做好心理支持护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鼓励病人表述自己的想法, 理,鼓励病人表述自己的想法,阻断负向思考 • 安排于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适当布置一些花草,以 安排于宽敞明亮的大房间,适当布置一些花草, 唤起对生活的热爱 • 督促病人进食,洗漱,活动和睡眠 督促病人进食,洗漱, • 督促病人按时服药。 督促病人按时服药。
五、护理措施
• (一)躁狂发作
• 提供安全和安静的环境 • 督促做好饮食、休息睡眠以及个人卫生护理 督促做好饮食、 • 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避免破坏性行为 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 • 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学习自我控制 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 •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 严密观察 , 及时发现暴力行为的先兆表现 , 及早采取 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暴力行为的先兆表现, 安全措施
• 认知障碍 • 夸大 • 自我评价过高 • 躯体症状 • 睡眠需求下降 • 食量增加 • 性欲亢进 • 自知力缺损 认为自己精神状况良好, 认为自己精神状况良好,否认有病 • 严重时可以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和行 严重时可以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 为紊乱,内容以情感高涨为主导。 为紊乱,内容以情感高涨为主导。
三、临床表现(一)躁狂发作
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持续一周以上。 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持续一周以上。 • 情感高涨(心境高涨) 情感高涨(心境高涨) 内心体验:持续存在的兴奋、喜悦。 内心体验:持续存在的兴奋、喜悦。 表现:表情愉快。愉快心情具有感染力。易激惹。 表现:表情愉快。愉快心情具有感染力。易激惹。 • 思维奔逸 体现为思维敏捷、语速快、语量多、随境转移、出现音联、意 体现为思维敏捷、语速快、语量多、随境转移、出现音联、 联和韵联。 联和韵联。 • 意志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 意志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 精力旺盛,活动增多,兴趣广泛,可出现轻率行为、攻击行为。 精力旺盛,活动增多,兴趣广泛,可出现轻率行为、攻击行为。
心境障碍
其他:曲唑铜,米氮平,万拉法新 电休克治疗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
预防复发 : 维持治疗 三级预防
应激相关障碍
临床类型与表现:
1、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创伤事 件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 病程持续数小时至 一周(最长不超过一个月)。起病急, 病程短, 脱 离创伤性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 事后对发作情 况可有部分或完全性遗忘。
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恍惚或朦胧状态,感知觉迟钝,麻木, 抑郁, 焦虑或惊恐,呆滞, 社会性退缩, 或坐立 不安、无目的徘徊,可有假性痴呆或木僵症状。
创伤事件异常严重,症状由创伤事件直接导致。
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应激障碍):
由严重的创伤事件直接导致,事件后数周至6个月 内起病, 病程持续个月以上, 可长达数月至数年。
4、躯体症状: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 减轻,乏力,性欲减退,可主诉躯体各 系统或器官症状。
5、其他症状:自我评价过低,自责,自罪, 疑病,强迫症状;
抑郁情绪可有昼重夜轻的变化。 严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发作形式: 单相抑郁/躁狂:单次发作,反复发作; 双相: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混合发作:躁狂-抑郁混合; 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恶劣心境。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整日忙碌,做事 常有始无终,无拘无束,不拘小节,行 为轻浮,挥霍。
4、躯体症状:睡眠减少,食欲增加,性欲 增加,精力充沛,因过度消耗可致体重 减轻。
5、其他症状: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 自感能力非凡,严重者可办有精神病性 症状。
严重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二、抑郁发作(depressive phase)
1、情感低落:情绪抑郁、沮丧、痛苦,度日如 年,丧失信心、悲观绝望,严重者有自杀观念 和行为;可伴有焦虑情绪。
《心境障碍》PPT课件
.
27
4、躯体症状
①精神萎靡、疲劳、乏力。 ②食欲减退、便秘、体重下降。 ③睡眠障碍,早醒。 ④全身不适,慢性疼痛。 ⑤性欲减退、闭经、阳痿
.
28
5、无自知力。
.
29
6、病程特点
①30岁以后发病。 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③好发于秋冬季。 ④平均病程6-8个月。 ⑤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下列几个内分泌轴功 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
4、心理社会因素: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抑郁的致 病因素。
5、神经影象及电生理:无特异性改变。
.
7
三、临床表现:
(一)躁狂发作 (二)抑郁发作 (三)混合发作
.
8
(一)躁狂发作
.
3
心境
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
4
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 和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具有躁狂和抑郁交替发 作的临床特点。
.
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血缘关系: 双生子研究: 寄养子研究:
2、神经生化: 5-HT、NE、DA、GABA。
.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3、第二信使系统功能失调:
②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躯体症状如疼痛、植物 神经症状。
③有活着无意义的想法但无自杀的行为; ④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噩梦、睡眠浅。 2、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 3、自知力存在,自感痛苦,求治心切。 4、症状持续2年以上。
.
3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
34
心境障碍的概念
1.1心境障碍的概念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轻重程度不一,轻者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
1.2心境障碍类型按ICD-10分类,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
1.2.1躁狂发作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
发作应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若躁狂反复发作,按ICD-10归类为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
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幽默,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的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
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
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着一个的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 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有的表现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行为轻率和莽撞,自控能力差。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 诊断与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徐四清心境障碍的概念情感:是对人或事物的内心体验。
情绪:是一种常伴有躯体反应的情感体验。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情绪状态。
所谓心境障碍则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包括情绪高涨与低落,为主要临床相,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
该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发作症状较轻者并未达到精神病性程度。
疾病名称的演变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提出躁狂症与抑郁症二个术语;1898 年,德国精神科医生Kraepelin 正式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西方国家:随年代不同及诊断标准不同其患病率有所差异我国1982 年流调为5.5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因素:家系调查: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先证者亲属中的患病几率为5.7% ,是一般人群的10―30 倍。
其中一级亲属62.% ,二级亲属28.8% ,三级亲属9.2% 。
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33―86% ,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6―38% 。
寄养子研究:患情感性障碍的子女,从小就寄养在正常的、没有血亲关系的家庭里,其发病率仍然高于一般人群。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儿茶酚胺假说:躁狂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NE 相对或绝对增多;抑郁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NE 相对或绝对减少。
5- 羟色胺假说:躁狂症是中枢受体部位的5-HT 含量增多;抑郁症则是中枢受体部位的5-HT 含量减少。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5-HT 缺乏是躁狂抑郁症共同的生化基础,构成了遗传的易感素质;当NE 功能亢进时,就表现为躁狂发作;当NE 功能不足时就表现为抑郁发作。
几种有关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心境障碍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中枢神经系统5- HT 和NE 的神经通路5- HT 和NE 的神经通路调节不同的功能1,2 递减脊髓传导的调节疼痛的反应1,2 这些通路的异常可引起抑郁的情绪和躯体症状 2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功能异常。
4心境障碍
● 双相发作
二.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
(一) 躁狂发作
1.临床特点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核心症状,可从欣快亢奋到喜极狂 躁, 或激惹不宁。心境高涨与其处境不相称,并伴有思维、 行为和躯体的相应症状。社会功能受损。 特征性症状:1. 心境高涨 2. 思维奔逸 3. 意志活动增强 4. 躯体症状 5. 其他症状
正常的悲伤 隐性症状表现 反应性抑郁 重性抑郁
Holland (1997)
情绪抑郁与抑郁症
1.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过强和过长; 2.与个人的实际情况不相称; 3.与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
4.从可以自控到不能自控,必须医学帮助
5.从量变到质变;从正常反应到异乎寻常
抑郁症的严重性与患病现实1
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习惯的
兴趣爱好及娱乐活动缺乏动力。给人一 种脱离社会、封闭自己的印象。部分患 者性欲望、性活动明显减少。 部分患者诉说没有感觉,或整天担忧,或易 激性增高.还有部分患者以躯体不适为突 出主诉,如躯体疼痛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 )。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3
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症状,患者为生存而
2.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 至少需4项)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镜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语速增长、言语急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神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减少; (8)性欲亢进。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略)。
病例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症状标准] 1.以情绪高涨,并伴有激惹为主。 2.具有下列症状(标准8项中,至少3—4项): (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精力充沛、活动增多;(4)鲁莽行为、 挥霍无度; (5)睡眠减少; (6)性欲亢进。 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缓解期精神正常,胜任工作。 [严重标准]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患者首次持续2月余,第二次3个月)。 [排除标准] 无器质性障碍,无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根据,无精神分裂症症状。 诊断: 心境障碍(复发性躁狂)30.4
心境障碍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
心境障碍名词解释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涉及情感的高涨和低落,包括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类型。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导致自杀和其他自我伤害行为。
因此,了解心境障碍的概念、症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1.抑郁发作抑郁发作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疲劳、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这种状态可能持续数周到数月不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
2.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涉及情感高涨和低落的疾病。
患者可能会经历情绪的极端波动,从极度兴奋到极度低落,甚至在两者之间快速切换。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自我伤害、自杀和暴力行为。
3.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涉及长期情绪低落或高涨的疾病。
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情感不稳定,包括情绪的波动和情感的极端变化。
这种疾病可能导致社交和职业功能的严重受损。
病因学心境障碍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生化、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据统计,50%-80%的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阳性病史。
生化因素方面,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等也影响心境障碍的发生。
4.诊断与评估诊断心境障碍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事件、情绪变化和其他症状,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治疗治疗心境障碍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电抽搐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等。
心理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偏好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严重抑郁发作和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6.预防与康复预防心境障碍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压力和增强社交支持等。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锻炼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心境障碍
临床表现
发病形式与病程特征
发病年龄:首次16-25岁最多,占47 .5%,其 次26-35岁占32%。躁狂早于抑郁,女性早于 男性双相早于单相 起病形式:躁狂多急性或亚急性,春末夏初。 抑郁常缓慢,秋冬季多见。 病程特征:发作性的特点,间歇发作或交替发 作,有缓解期
临床表现
预后:预后较好,但经多次发作约有15%20%的病人转为慢性。大部分患者在缓解 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少数病人残留轻度 的情绪症状或躯体症状。预后差与年龄大、 阳性家族史、人格适应不良、躯体疾病、 缺乏家庭与社会支持、治疗不充分和无适 当的维持治疗有关。
治疗
躁狂发作的治疗
电抽搐治疗 胰岛素低血糖治疗,现在已不使用 药物治疗:三环类、MAOI、四环类、SSRI等 电抽搐治疗:6-12次 心理治疗:支持、认知、工娱、家庭和社会支 持
抑郁发作的治疗
预防复发
药物维持:因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随访 发现停药后一年复发率较高 心理社会因素:减少应激,加强支持
病因
电生理改变
睡眠脑电图:睡眠时间减少,易觉醒,眼快动 睡眠(REM)潜伏期缩短,非眼快动睡眠 (NREM)1期增加,第3、4期减少。 脑电图:两侧可不对称
病因
心理社会因素:特别是在抑郁症的发生、 发展、预防和治疗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重视 总之,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生物学因素构 成了发病素质或倾向,心理社会因素往往 起到“触发媒介”的作用。
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s)
精神病学教研室 王长虹
概述
概念:又称情感障碍,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指以心境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 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 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 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具有反复发作的 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 症状或转变成慢性。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 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心境障碍
10
5-HT1A
突触前膜 释 放
5-HT1A
突触后膜
cAMP
Ca2+↓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再利用
5-HT
MAO-A 降解 磷脂酶C系统
再 摄 取
PI 5-HT2A
Ca2+↑ 5-HT假说
11
α2
突触前膜 释 放
β1
突触后膜
cAMP
抑制 磷脂酶C系统
Ca2+↓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再利用
NE α2
再 摄 取
心境障碍
李广智 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
1
心境障碍的概述(1)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病 (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 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 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 症状或慢性化。
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睡 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REM睡眠潜 伏期缩短,且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 越短;REM睡眠密度增加。
17
slee p
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Rapid eye movements) sleep
3.遗传方式: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方式。 4.分子遗传学研究:Egeland(1987)认为双相障碍 的基因定位于11p15.5,Mendlewicz(1987)推测其 基因定位X染色体的q27区域上。但以上两说均有待进 一步证实。
9
神经生化改变
2.NE假说:β1受体和α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狂症患 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C.双相 情感障碍
整理课件
情感稳定剂包括锂盐 以及抗癫痫药中的丙戊酸 盐和卡马西平等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反复发 作性,因此在躁狂或抑郁 发作之后应采用维持治疗。
二、护理诊断
面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多 种多样的护理问题,护士应重 视确立护理诊断的优先次序, 应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患 者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放在突 出的位置,作为护理工作的重 点。
整理课件
三、护理目标
1、躁狂症的护理目标:
A.通过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能接 受治疗和护理。
B.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患者能控制自己的情 感,不发生伤害他人或自伤的行为。
对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 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精神障 碍的患者也无例外,即使医疗、 护理诊断都一致,也会存在着 一定的个体差异和特性,因此 决定了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 理措施方面也应该具有独立的 个体性。
整理课件
A.保证安 全防意外
1、躁狂状 态的护理
B.满足基本 生理需求
C.症状护理
D.保证药物治疗的进行
整理课件 E.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第一节
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
整理课件
一、临床症状 心境高涨
1、躁狂状态
躁狂发作的表 现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心境高涨、 兴奋话多和易激 惹是躁狂发作的 核心症状。
思维奔逸 思维内容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躯体症状
其他
整理课件
抑郁 心境
2、抑郁状态
抑郁发作 的表现是多方 面的,其中抑 郁心境、兴趣 或愉快感丧失 是抑郁症的核 心症状。
第六章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行业荟萃
资料借鉴1
34
作业
1.心境障碍的概念。 2.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3.躁狂发作的护理措施。 4.抑郁发作的护理措施。
资料借鉴1
35
诊断:抑郁症
资料借鉴1
20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 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 较为少见。
资料借鉴1
21
4.环形心境障碍
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 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 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资料借鉴1
22
5.恶劣心境障碍
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 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资料借鉴1
11
(4)思维内容障碍:夸大观念 ,夸大自身容貌、健康、地位、 财产,间或出现关系妄想、被害 妄想等。
资料借鉴1
12
5)躯体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心率加快 、瞳孔轻度扩大、便秘、体重减 轻、食欲减退、睡眠减少等。
资料借鉴1
13
6)自知力不完整、有病感无病 识。
7)谵妄性躁狂 躁狂发作极为严 重时,兴奋症状加重,行为紊乱 、无目的、常伴攻击行为、间或 出现意识障碍、幻觉、妄想、思 维不连贯等。
资料借鉴1
17
(5)躯体症状: 心悸、胸闷、 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体 重减轻、失眠、早醒等。
资料借鉴1
18
(6)其他 :幻觉、人格解体、 对自我的不真实感,感到自己似 乎变成了另一个人。现实解体, 感到世界变了,好象隔了一层幕 一样。强迫症状、恐怖症状。老 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出现抑郁性 假性痴呆,好象过去的事情都不 会做了。
心境障碍
概念: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 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 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 神障碍。
心境障碍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2. 抑郁发作 • 情感低落 • 思维迟缓 • 意志活动减退 • 躯体症状 • 老年抑郁患者伴发症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小结
1、心境障碍的临床特征
躁狂发作: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 志活动增多(三高),核心症状是 情感高涨。
抑郁发作: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 志活动减少(三低),核心症状是 情感低落。
2、心境障碍的临床常见类型
双相心境障碍: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 交替进行
单相抑郁:只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发 作
心境障碍的概念与临床 表现
一. 概念 1.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
的一组疾病 2. 临床上 • 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 • 伴有与情感变化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 3. 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
症状或转为慢性
二. 临床表现 1. 躁狂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心境障碍的概念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轻重程度不一,轻者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
1.2心境障碍类型
按ICD-10分类,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
1.2.1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
发作应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若躁狂反复发作,按ICD-10归类为双相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
1、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基本症状。
典型的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
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
其高涨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幽默,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的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
捷。
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
联想丰富,
概念一个接着一个的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
3、活动增多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
动增多,整日忙碌不停,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有的表现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行为轻率和莽撞,自控能力差。
患者无疲倦感,严重时可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
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
妄想,但内容多与现实接近。
5、睡眠需求减少及其他症状睡眠明显减少但无困倦感,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
神经兴奋症状等。
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1.2.2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depression episode)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三低”症状,目前认为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
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的后果。
抑郁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
1、情绪低落患者自觉情绪低沉、苦恼忧伤、兴趣索然、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
如死之感,自称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等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常有无望感、无助感和无用感。
情绪变化有晨重晚轻的特点。
2、缺乏/快感缺失患者对以往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消失,丧失了体验
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里的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部分患者也能参与一些看书、看电视活动等,但其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或希望从悲观失望中解脱。
3、迟缓患者思维联想的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愚笨,思考问题困难。
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活动减少,动作缓慢,严重者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
激越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4、自责、自罪和自杀患者对以往自己一切的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自责,严重者达到
罪恶妄想,回顾过去自感一无是处,罪孽深重。
甚至认为生活本身都没有意义,以为死是最好的归宿,可有自杀计划或行为,反复寻求自杀。
5、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
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等。
1.2.3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
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已于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
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快速转换,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
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则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1.2.4 持续性心境障碍
1、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的程度。
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性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个体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不过有时也有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
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或是对个体既往行为较充分的了解,很难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