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思路方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思路方法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思路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解题的策略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一些有效的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一、理解题目信息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理解题目中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理解数学符号和图表,这样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

例如,当题目涉及到时间时,学生可以注意到关键词如"小时"、"分钟"等,并理解它们的数学意义。

通过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应用题的重要步骤之一。

学生可以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符号,建立起数学模型,为解题提供指导和方向。

例如,当题目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可以通过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并解方程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从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三、应用解题策略解答数学应用题时,学生可以运用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得出正确的解答。

1. 分析问题:学生可以审题,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分解问题结构,明确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推理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式,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更多的结论和答案。

3. 分步解题:对于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步骤,逐步解决,最后得出整体解答。

4. 反思检查: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可以对答案进行反思检查,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答案,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四、练习与巩固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解题策略和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小学三年级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应用题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解题。

一、分析题目在解题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分析题目。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学生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如何分析题目,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可以通过拆解题目,让学生理清题目的逻辑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和目标,从而为解题做好铺垫。

二、掌握解题方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只有掌握了解题方法,学生才能更加迅速准确地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解题方法,包括加减乘除、比较大小、找规律等。

还可以通过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步骤和技巧,从而丰富他们的解题经验。

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多种思维方法。

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路径和思路,学生需要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多种解题思路,并引导他们交流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四、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才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解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不断练习解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激发学生兴趣在解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学生对解题感兴趣,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设计生动活泼的解题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等,向学生展示解题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技巧解题策略一:理解问题在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全面理解问题。

可以将问题简化,提取关键信息。

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解题技巧一:画图辅助理解画图是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常用技巧之一。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当解决有关几何形状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有助于我们洞察问题的本质。

解题策略二:分析题意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对于给出的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理清关系。

根据问题中的提示,确定所需求解的未知数,明确解题目标。

解题技巧二:利用物品模拟利用物品模拟是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技巧之一。

通过拿起实际的物品,进行模拟操作,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问题。

例如,当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时,可以用物品进行实际操作,直观感受数量的增减或者比较大小。

解题策略三: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我们要灵活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包括加减法、乘除法、比较运算等。

在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题目的特点,避免盲目运算,提高解题效率。

解题技巧三:抓住问题的关键在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我们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通过剖析问题,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将问题简化为一个或几个基本的数学运算,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解题策略四:多加练习,培养速算能力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一定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速算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口算练习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任务,逐步培养自己的计算技巧。

解题技巧四:积极思考,灵活运用解决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

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数学应用题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一、理解问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步是对问题进行充分理解。

学生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并提取关键信息。

这些关键信息可以是数字、关键词、条件等。

掌握了关键信息后,学生需要明确问题所要求的内容,确定解题方向。

例如,假设问题是:“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在理解问题后,可以得知:“小明开始有5个苹果,吃掉了2个,要求剩下的苹果数量。

”通过明确问题要求,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解题方法。

二、数学模型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可以尝试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将现实问题抽象化,以数学方式表示出来,更方便进行计算和解决。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尝试将其转化为数学符号、图表或图像。

比如,对于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将问题抽象为苹果的数量计算。

即初始苹果数量减去吃掉的苹果数量,即为剩下的苹果数量。

三、可视化工具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视化工具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有效帮助。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图表等方式将问题可视化,并通过观察图像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计算。

例如,解决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画出5个苹果的图像,然后划掉2个,再数一下剩下的苹果数量。

四、尝试不同方法解决数学应用题还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得到答案。

如果一个方法不起作用,学生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寻找更容易理解和计算的方式。

例如,对于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使用直接计算法,即用5减去2得出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策略探究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数学应用题是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教学应遵循以下策略:策略一:设置情境引发兴趣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还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以购物、出行、游戏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实用性高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策略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解题的目的是什么。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时,可以提出一些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计算总价、找零等。

策略三: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通常要经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和验证解答等多个步骤。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组织思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

策略四:分类讨论,寻找共性和特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寻找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的数学应用题类型,然后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策略五: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如列式计算、图形表示、抽象符号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常考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常考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常考应用题解题策略1、和差问题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

【例】已知两数和是10,差是2,求这两个数。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按口诀,则大数=(10+2)/2=6,小数=(10-2)/2=42、差比问题【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口诀】我的比你多,倍数是因果。

分子实际差,分母倍数差。

商是一倍的,乘以各自的倍数,两数便可求得。

先求一倍的量,12/(7-4)=4,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3、年龄问题【例】1:小军今年8 岁,爸爸今年34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口诀】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

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

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

【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4-8=26,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

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

26/(3-1)=13,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13X3=39岁,小军的年龄是13X1=13岁,所以应该是5年后。

【例】2:姐姐今年13岁,弟弟今年9岁,当姐弟俩岁数的和是40岁时,两人各应该是多少岁?【分析】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13-9=4几年后也不会改变。

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所以答案是9年后。

4、和比问题已知整体,求部分。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27,甲:乙:丙=2:3:4,求甲乙丙三数。

【口诀】家要众人合,分家有原则。

分母比数和,分子自己的。

和乘以比例,就是该得的。

分母比数和,即分母为:2+3+4=9;分子自己的,则甲乙丙三数占和的比例分别为2/9,3/9,4/9。

和乘以比例,则甲为27X2/9=6,乙为27X3/9=9,丙为27X4/9=125、鸡兔同笼问题【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

【口诀】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 观察分析法: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弄清问题中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再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解决。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并且更好地掌握解题策略。

2. 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析、讨论,合作解决数学应用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解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兴趣导入法:教师可以以生动的故事、灵活的例子或有趣的实例来导入应用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归纳与演绎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知的应用题例子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共性和规律。

之后再通过类比、推理,将归纳出来的规律应用到未知的应用题中,以找到解题方法。

5. 强化训练法:教师可以通过多次的应用题训练,让学生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掌握和理解。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6. 多元化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游戏、故事、演示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应用题。

通过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评价激励法:教师在评价学生解题过程和答案时,应该注重正面评价和激励。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目标,如成功解决一个难题、用最短时间完成15道应用题,激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

总之,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采用以上策略,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又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应用题可能会面临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一、理解问题首先,理解问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标记在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帮助理解。

例如,如果题目中提到“加”、“减”、“乘”、“除”等词语,就需要根据这些关键词来确定运算符号。

通过正确理解问题,学生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解题提供基础。

二、画图辅助在解决应用题时,画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工具。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问题,并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当问题涉及到物体的数量或者排列顺序时,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呈现,更加清晰地展示问题的结构和规律。

画图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三、分析解题步骤解决应用题需要一定的思维和操作步骤。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题目,将解题过程划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例如,确定问题的运算符号和关系,展开计算过程,并最终得出结论。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思考和操作,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分析解题步骤有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遗漏关键信息,并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操作。

四、灵活运用策略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各种策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题。

例如,如果遇到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尝试将问题简化为更容易解决的形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尝试运用模拟和推理的方法,逐步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此外,学生还可以运用套用公式、找规律、类比等策略来解决应用题。

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五、多练习,不断巩固解决应用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练习。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解题方法,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尝试法是一种解题方法,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

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都要目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从而减少尝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列举法是一种解题方法,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要画图。

综合法是一种解题方法,从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一起到求出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

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量解出一个问题,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分析法是一种解题方法,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

用分析法解应用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

综合-分析法是将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归一法是一种解题方法,先求出单位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再以单位数量为标准,计算出所求数量的解题方法。

归总法是一种解题方法,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分别解决后再将结果合并起来,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妆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是:(1)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2)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方法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例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方法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策略,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

一、理解题意首先,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意。

学生在解题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要求。

可以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语言,以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提取关键信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关键信息是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数据和条件,是解题的基础。

学生可以通过划线、圈出等方式标记关键信息,以便在解题过程中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三、确定解题步骤确定解题步骤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之一。

学生应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所学的数学知识,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可以将解题步骤写下来,以清晰地规划解题过程。

例如,如果题目是一个加法问题,学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计算,将每个数相加。

四、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运算符号。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计算两个数的和,学生可以通过加法的运算方法来解决。

五、进行计算和验证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需要进行正确的计算,得到最终的答案。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计算完成后,学生还需要仔细检查计算过程和答案,确保其准确性。

可以通过反复计算或使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六、解答问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学生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解答的过程和答案。

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使用简洁明确的语句,将解答过程和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如果题目要求解释思路或给出原因,则需要用适当的语言和句式进行解释。

七、时间管理解决应用题时,学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每个题目,可以先预估所需的时间,并合理分配时间。

如果遇到困难的题目,可以暂时跳过,先解决其他题目,然后再回来解决。

合理的时间管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策略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而应用题则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本文将探讨几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应用题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应用题的解答。

第一,理解问题。

在解决任何数学应用题之前,学生首先要完全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这需要他们仔细阅读问题,分析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确定所给数据和所求答案之间的关系。

可以引用欧拉的一句话:“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而求其详”。

第二,拆解问题。

将复杂的应用问题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子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题思路。

这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进行。

例如,对于一个涉及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学生可以先将问题转化为求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在解决了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之后,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第三,寻找有效数据。

在解决应用题时,学生需要辨别出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

可以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在悲观的时刻寻找乐观的数据”。

第四,选择合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和数学概念可以应用。

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自己的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概念和方法。

这需要他们对各种概念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可以引用柏拉图的一句话:“理念是万事之始,如同太阳出现后,一切事物皆彰显之”。

第五,反复实践。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应用题解题的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类似应用题来培养自己的解题思维和技能。

可以引用哥白尼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用题解题策略是他们学习的关键之一。

通过充分理解问题、拆解问题、寻找有效数据、选择合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反复实践等解题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应用题,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及四种具体应用题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及四种具体应用题题型详解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与评价数学是小学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应用题可能是一项较为困难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评价。

一、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 理解题目:首先,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他们应该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重要信息。

2. 分析问题:在理解题目后,学生应该分析问题,确定需要用什么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他们可以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并思考解决每个部分的方法。

3. 制定解决方案:学生应该根据问题的要求制定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模型或图形等工具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并确定解题路径。

4. 进行计算:在制定好解决方案后,学生需要进行计算。

他们应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进行准确的计算。

5. 检查答案:最后,学生应该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他们可以通过回顾解题步骤、再次计算或使用其他方法来确认答案的准确性。

二、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评价1. 强化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逻辑思考。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 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应用题通常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4. 发展团队合作精神:一些数学应用题可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

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包括理解题目、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进行计算和检查答案等步骤。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数学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而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一、理解问题解题的第一步是确切地理解问题。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解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他们应该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思考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中可能提到一些数字、关键词或问题背景,让学生学会将这些信息与相应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

同时,老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建立解题步骤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一套清晰的解题步骤。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来培养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解题步骤,供参考:1. 思考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收集信息:将问题中提到的信息以及关键词进行整理和记录。

3. 确定解题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 实施解题过程:按照所选的解题方法,逐步进行计算和推理。

5. 检查答案:验证解答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是否有逻辑上的错误。

6. 总结归纳: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和经验。

通过这样的解题步骤,小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有条不紊,避免遗漏关键步骤,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数学应用问题类型数学应用题通常可以归纳为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例如加减乘除、几何问题、时间和调度问题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具体的指导。

1. 加减乘除问题:孩子需要学会从问题中提取数学运算的关键词,如“增加”、“减少”、“倍数”、“比例”等,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2. 几何问题:适当使用图形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绘制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一、选择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

2. 排除干扰项:根据题目的要求,逐选项比较,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 试验法:对于某些需要验证的问题,可以试着计算或列举几组数据,来确定答案。

4. 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尽可能使用简便的方法、技巧或性质来减少计算步骤和出错的可能。

二、填空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

2. 找到关键信息:确定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未知数。

3. 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或推断出与未知数有关的数值。

4. 运用数学方法:根据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5. 检查答案:将求得的数值代入题目中,验证答案是否合理。

三、解答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明确解题思路。

2. 分析解题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解题方法进行求解。

3. 组织解题过程:按照逻辑顺序,清晰地陈述解题过程和计算步骤。

4. 补充解题思路:在解答过程中,补充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检查解答:对解答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应用题解题策略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及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2. 提取关键信息: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目标。

3.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公式或方程。

4. 求解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方程或计算出目标数值。

5. 运用结果:根据问题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解题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这些策略,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第1讲假设法解题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维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一、典型例题例1、有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

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例2、学校春游共用了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坐520人,大、小客车各几辆?例3、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

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

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

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问大、小汽车各多少辆?例4、甲乙两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计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

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

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例6、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

如果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那么取了多少次后,白子余1个,而黑子余18个?例7、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如果经过若干次以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红球几只?二、习题汇编1-1. 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

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

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1-2. 营业员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

求换来的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分析:1-3. 百货公司委托搬运站送500只玻璃瓶,双方商定每只运费0.24元。

如果打破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1.26元,结果,搬运站共得运费115.50元。

问搬运中打破了几只?2-1.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课,女生平均每人种2课,已知男生共比女生多种56棵,求男、女生各多少人?2-2. 甲、乙两人共存550元钱,当甲取出自己存款的一半,乙取出自己存款中的三分之二时,两人余下的钱正好相等。

浅析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浅析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浅析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的内容之一。

解决应用题需要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的拓展和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学生们可以采取一定的解题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确定解题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题目,列出已知信息,确定解题方法,逐步解题,最后检查答案,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析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们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总结经验和不断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能力,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数学应用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言】2. 正文2.1 分析题目在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第一步是要认真分析题目。

在分析题目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题目要求:首先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题目中所要求的内容,包括问题的背景和具体要求。

2. 确定问题类型:在分析题目时,要注意确定题目所属的问题类型,是加减法、乘除法、比较大小等等。

3. 找出关键信息:在题目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关键信息,例如已知条件、未知数等,我们需要把这些信息找出来并加以利用。

4. 分析数据关系:对于数学应用题而言,常常需要根据已知信息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5. 确定解题思路:在分析完题目后,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类型来确定解题思路,找出解题的方法。

通过认真分析题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2 列出已知信息在解决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时,首先需要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信息,这些已知信息通常是题目中提供的条件或者问题中涉及到的数据。

列出已知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

在列出已知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所涉及的内容,确定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分析
1. 阅读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可以在题目中划出关键词,帮助理解题意。

还要注意解题过程中是否有隐含的条件或要求,确保自己理解准确。

2. 找出解题思路:在理解题目后,需要找到解题的思路。

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考虑使用什么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常见的运算方法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3. 细节计算:在进行具体计算时,要注意细节问题。

如使用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注意小数点的位置,注意有没有遗漏或重复计算等。

可以通过列式运算或图形描绘来帮助计算。

4. 检查验证:在计算出结果后,需要进行检查验证。

可以通过反向思考或代入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还要检查自己计算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或遗漏,确保解题正确。

5. 理解应用:解题过程中还需要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例,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意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解题策略包括阅读理解、找出解题思路、细节计算、检查验证和理解应用。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地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地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地数量.(二)明确各数量间地关系.(三)解决各个产生地问题.从应用题地已知条件出发,进而转化成具体地生活情景,根据情景进一步地归纳概括,明确相应地数量关系,简化题目结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地人数是三年级倍,五年级参加地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地总人数多人.五年级参加比赛地有多少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地人数是三年级倍.师:这两个数量间地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人).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地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地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三年级有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人参加比赛.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人).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地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地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人,五年级参加地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地总人数多人.师:这两个数量间地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地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地算式怎样列出呢?生;(人)一般而言,小学生地一个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地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地向逻辑性较强地抽象思维过度.但是这种抽象地逻辑思维也是和具体地感性思维联系在一起地,所以把抽象地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性地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背后地逻辑关系,从而掌握有效地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地“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学生从最后地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即从问题所要求地量开始探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地量,就必须知道地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地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地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还是以上面这一道应用题为例来谈谈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这道题地问题是“五年级参加比赛地有多少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题里面寻找那一句关键地信息提示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五年级参加地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地总人数多人.师:看来,现在要解决三、四年级参加比赛地总人数才是更关键地.那么这个问题能一下子解决吗?生:不能,因为三年级参加比赛地人数知道了,可四年级参加比赛地人数不知道.师:那么四年级参加比赛地人数又怎么求呢?根据题中地什么数学信息呢?生:三年级有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地人数是三年级倍.列式是×(人)师:根据我们刚才地分析,接下来第二步求什么怎样列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地总人数是多少?(人)师:接下来呢?生:五年级参加地人数是多少?(人)三、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运用图示法解析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有效方法之一.图示法不仅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应用题地数量关系,启发学生地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地途径,而且通过画图地训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地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教师地教学地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地情景进行感知,进而理解背后地数量关系.它既能提炼概括出应用题题意,又利于学生借助线段直观揭示数量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先把应用题中地已知条件和所求地问题用图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图去寻找解答应用题地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应用题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如列表法、比较法、方程法等,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地方法,使学生能逐步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地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地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地能力.但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无论哪种技能地掌握都要勤加练习.当然对于应用题来讲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要练在“点”上.练习地题目要有代表性,全面性.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慎重选::做多了使学生对应用题有厌恶感,做少了又起不到巩固地效果.总之,在素质教育地今天,教师应抛弃采用题海战术地方法来提高学生地解题能力,而是通过教授学生多样地解题策略,从而开阔学生地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地解题能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浅谈小学数学地解题策略川南小学梁建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几年了,虽然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减轻学生地学习负担,减少学生课业量,淡化考试,淡化分数,但中国几千年来地考试制度沿用至今,高考也被大多数人看作是通向成功地唯一途径,这足以说明考试地可取之处和存在价值.因此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定考试技巧,解题策略是十分重要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然影响学生成绩地因素很多,比如考试时地心态,拥有良好积极地心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考好地前提.在考试时轻松应对,遇到简单地题目时,要提醒自己不能犯低级错误;遇到难题时,首先要自信,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有一个企业家说过一件事,他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考试前,老师告诉学生,最后一题特别特别难.结果大部分学生最后一题根本就没看,实际上最后一题是很简单地.这个故事说明心态对于成绩地影响很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地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地策略做支撑.解决问题地策略就是寻找解题思路地指导思想,它是为了实现解题目标而采取地指导方针,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等等.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地策略.只有掌握了一定地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地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地指导,优化学生地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基于以上地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地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地体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假设策略有些问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可假设题中地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地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地数量地大小,题中隐蔽地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甲从地到地,每小时走千米,可以准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走千米,可以提前小时到达,求两地地路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如果每小时走千米,可以提前小时到达,”假设继续前进,在相同地时间内会多走千米,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速度比第一种速度每小时多走-(千米),一共多走了千米,说明走了小时,则两地地路程是×(小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画图策略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地,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地思维形象性地特点.尤其是六年级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画出线段图,更有利于学生找出对应量与对应分率地关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五年级共有三个班,已知一班、二班、三班各班地学生数相同,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同,三班地男生占全年级男生地,那么女生占全年级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因为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同,通过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一班地男生和二班地女生调换一下,则一班全是男生,二班全是女生,三班地男生占全年级男生地,那么二班地男生就占全年级男生地,把男生看作单位“”,总人数就是男生地,反过来男生占总人数地,则女生就占全年级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巧妙设数策略有些题目没有明确地数量关系,但是仔细去分析又可以找出关系.遇到这样地情况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设定一个数,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题目地意思,这样就很容易地得出关系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李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书店买书,如果买甲种书刚好可以买本,如果买乙种书正好可以买本,如果买丙种书则刚好可买本.李老师决定三种书买一样多,那么他带地钱能买三种书各多少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题中李老师所带地钱及三种书地单价都是未知地,使得问题变得很复杂,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老师所带地钱设为元,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可以求出甲、乙、丙三种书地单价分别为元、元、元,很轻易地得出李老师买三种书各是÷()(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把一些信息列举出来,寻求解题策略,也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地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到解决问题地策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甲走地路程是乙地,乙用地时间是甲地,甲乙速度地比是().分析:因为这道题没有具体地数量,只有甲和乙路程与时间地相互关系,所以学生一时间难以理清两者之间地关系,如果列成表格,数量关系就比较明确了.根据甲走地路程是乙地,可以把乙所走地路程看作单位“”,则甲所走地路程为;乙用地时间是甲地,可以把甲所用地时间看作单位“”,乙所用地时间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甲乙各自地速五、逆向思维策略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地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地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地魅力.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一时无法解答地题目,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解数学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思考下去,可能因歧路很多而找不到解题思路.这时不妨把思考方向变化一下,倒着想想.也就是把问题发生地顺序倒过来,从结论开始,执果索因,逆向推导,逐步还原,以求问题地解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地和是,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所得地分数是,求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这道题首先可以求出原来分子、分母之和减去两个后地现在分子和分母地和,即××,得到现在地和后,发现地分子和分母地和明显比所得到地数小,说明已经约分了,可以通过所得地数除以地和,即缩小地倍数,接着用缩小地倍数乘,用缩小地倍数乘,所得到地分子分母被减去后地数,然后分子和分母再分别加上,就求到了原来地分数. 解答:×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整体把握策略解数学题,常常是化“整”为“零”,把问题变为简单,以利于解决问题,但是有时解题时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要过分注意细节,而忽略全局,需要我们站在整体地立场上,综观全局研究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地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有只油桶,分别装油、、、、、、、、千克,分给甲、乙两人各若干桶,最后只剩下桶.已知甲分到地油是乙分到地油地倍,剩下地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析:如果具体地去寻求甲和乙各分到地是哪几桶油,再求剩下地是哪一桶油,这样地方法是杂乱地.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桶油共重(千克).已知甲分到地油是乙分到地油地倍,则甲、乙共分到地油地千克数一定是地倍数.而÷……,那么剩下地那桶油地千克数一定是被除余,那就只能是千克那桶油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是数学问题地解决过程,数学问题地解决离不开解题策略地指导.数学教学地目地就在于透过知识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知识背后所孕育地数学思想,面对纷繁复杂地问题能多角度多层面多策略去分析把握它地实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拓学生地视野,启迪学生地智慧,提升学生地思维素养,为学生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题、计算题、方程题、应用题、几何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一、数量关系分析法。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进而转化成具体的生活情景,根据情景进一步的归纳概括,明确相应的数量关系,简化题目结构。

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一般而言,小学生的一个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然后逐渐的向逻辑性较强的抽象思维过度。

但是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也是和具体的感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性的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思考背后的逻辑关系,从而掌握有效的关系。

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

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学生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即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探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

还是以上面这一道应用题为例来谈谈吧。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题里面寻找那一句关键的信息提示呢?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看来,现在要解决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才是更关键的。

那么这个问题能一下子解决吗?生:不能,因为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知道了,可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知道。

师:那么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又怎么求呢?根据题中的什么数学信息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列式是35 ×3=105(人)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接下来第二步求什么/怎样列式?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是多少?105+35=140(人)师:接下来呢?生: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是多少?140+12=152(人)三、线段图示助解分析法运用图示法解析应用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图示法不仅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途径,而且通过画图的训练,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进行感知,进而理解背后的数量关系。

它既能提炼概括出应用题题意,又利于学生借助线段直观揭示数量关系。

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先把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用图表示出来,然后通过图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在应用题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许多方法。

如列表法、比较法、方程法等,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逐步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但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无论哪种技能的掌握都要勤加练习。

当然对于应用题来讲并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要练在“点”上。

练习的题目要有代表性,全面性。

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旧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慎重选::做多了使学生对应用题有厌恶感,做少了又起不到巩固的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抛弃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是通过教授学生多样的解题策略,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的解题策略川南小学梁建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几年了,虽然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学生课业量,淡化考试,淡化分数,但中国几千年来的考试制度沿用至今,高考也被大多数人看作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这足以说明考试的可取之处和存在价值。

因此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定考试技巧,解题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比如考试时的心态,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考好的前提。

在考试时轻松应对,遇到简单的题目时,要提醒自己不能犯低级错误;遇到难题时,首先要自信,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有一个企业家说过一件事,他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考试前,老师告诉学生,最后一题特别特别难。

结果大部分学生最后一题根本就没看,实际上最后一题是很简单的。

这个故事说明心态对于成绩的影响很大。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解决问题需要相应的策略做支撑。

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寻找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它是为了实现解题目标而采取的指导方针,小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出现以下情形:有时,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很清楚,就是解不出来;有时解题到途中,却是:“山穷水尽”等等。

这些疑惑可归结为没有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策略。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题策略,才会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地解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加强数学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指导的尝试探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体验。

一、假设策略有些问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例:甲从A地到B地,每小时走4千米,可以准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走5千米,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求AB两地的路程。

分析:“如果每小时走5千米,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假设继续前进,在相同的时间内会多走5千米,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速度比第一种速度每小时多走5-4=1(千米),一共多走了5千米,说明走了5小时,则AB两地的路程是4×5=20(小时)。

二、画图策略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

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尤其是六年级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画出线段图,更有利于学生找出对应量与对应分率的关系。

例:五年级共有三个班,已知一班、二班、三班各班的学生数相同,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同,三班的男生占全年级男生的,那么女生占全年级的。

分析:因为一班男生数与二班女生数相同,通过线段图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一班的男生和二班的女生调换一下,则一班全是男生,二班全是女生,三班的男生占全年级男生的3/8,那么二班的男生就占全年级男生的5/8,把男生看作单位“1”,总人数就是男生的15/8,反过来男生占总人数的8/15,则女生就占全年级的7/15。

三、巧妙设数策略有些题目没有明确的数量关系,但是仔细去分析又可以找出关系。

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设定一个数,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题目的意思,这样就很容易地得出关系式。

例:李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书店买书,如果买甲种书刚好可以买8本,如果买乙种书正好可以买12本,如果买丙种书则刚好可买24本。

李老师决定三种书买一样多,那么他带的钱能买三种书各多少本?分析:题中李老师所带的钱及三种书的单价都是未知的,使得问题变得很复杂,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老师所带的钱设为240元,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

可以求出甲、乙、丙三种书的单价分别为30元、20元、10元,很轻易地得出李老师买三种书各是240÷(30+20+10)=4(本)四、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把一些信息列举出来,寻求解题策略,也可以在让学生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甲走的路程是乙的4/5,乙用的时间是甲的4/5,甲乙速度的比是()。

分析:因为这道题没有具体的数量,只有甲和乙路程与时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学生一时间难以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列成表格,数量关系就比较明确了。

根据甲走的路程是乙的4/5,可以把乙所走的路程看作单位“1”,则甲所走的路程为4/5;乙用的时间是甲的4/5,可以把甲所用的时间看作单位“1”,乙所用的时间为4/5。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出甲乙各自的速度为4/5和5/4,化成最简整数比就是16:25。

五、逆向思维策略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一时无法解答的题目,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

解数学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思考下去,可能因歧路很多而找不到解题思路。

这时不妨把思考方向变化一下,倒着想想。

也就是把问题发生的顺序倒过来,从结论开始,执果索因,逆向推导,逐步还原,以求问题的解决。

例:一个最简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50,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5,所得的分数是2/3,求这个分数原来是多少?分析:这道题首先可以求出原来分子、分母之和减去两个5后的现在分子和分母的和,即50-2×2×5,得到现在的和后,发现2/3的分子和分母的和明显比所得到的数小,说明已经约分了,可以通过所得的数除以2+3的和,即缩小的倍数,接着用缩小的倍数乘2,用缩小的倍数乘3,所得到的分子分母被减去5后的数,然后分子和分母再分别加上5,就求到了原来的分数。

解答:50-2×5=40 40÷(2+3)=8 2×8+5=21 3×8+5=29六、整体把握策略解数学题,常常是化“整”为“零”,把问题变为简单,以利于解决问题,但是有时解题时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不要过分注意细节,而忽略全局,需要我们站在整体的立场上,综观全局研究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