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在间期进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基因 也随之复制;
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姊妹染色单体节段互换,导致基因交换,产生 交换型染色单体;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中四种染色单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发育成 四种配子,其中两种亲本型、两种重组型/交换型。
相邻两基因间发生断裂与交换的机会与基因间距离有关:基因间距 离越大,断裂和交换的机会也越大。
连锁遗传现象
连锁遗传: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称为连锁遗传。
P: 紫花长花粉粒PPLL ×红花圆花粉粒ppll

F1:
紫长PpLl

F2: 紫长 P-L- 紫圆 P-ll 红长 ppL- 红圆 ppll
O:
284
21
21
74
E:
225
75
75
25
X23 =189.27> X2 0.01(3)=11.34,差异极显著,表明实得 数与理论数极不相符。
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解释: 两种不同的亲本组合杂交结果相似,若只考虑一对相对
性状,均符合3:1的分离比。 Bateson 和 Pannett推测, F1代产生配子时:
F1代基因型:
PpLl
F1代配子:
PL Pl pL pl
若Pp与Ll独立遗传: 1 : 1 : 1 : 1
F2表型比应为:
联锁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斥相。如Ab/aB
根据连锁基因间是否发生交换分
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指两对非等 位基因总是连在一起, 永不分离,其遗传行为 与一对基因相同。
拟等位基因:遗传学上 把完全连锁的,控制同 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称 为拟等位基因。
不完全连锁 (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 锁基因之间在遗 传过程中可能发 生交换而表现出 独立遗传的现象。
例:玉米籽粒颜色与粒形两个性状的遗传
有色(C)>无色(c);饱满(Sh)>凹陷(sh)
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
交换与不完全连锁的形成
重组型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 体间发生了节段互换 (基因论的核心内容) 。
同一染色体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各有一定的位置,呈线 性排列;
相等。 结论
F1在形成配子时,重组型配子数少于亲本型配子数,导 致测交后代数不成1∶1∶1∶1之比,说明亲本具有的两 对非等位基因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连锁遗传,且是不完全 连锁(若完全连锁,则相当于一对基因的遗传,就不会 出现重组类型)。
连锁遗传规律
连锁遗传的不同性状是由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控制,在形Fra Baidu bibliotek配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 上的基因倾向于连在一起传递;重组型配子是细 胞减数分裂时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产生的。
Chapter6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3h)
本章要求 6.1 连锁遗传理论的建立 6.2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6.3 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6.4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6.5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自学) 6.6 有丝分裂分离与重组(自学) 6.7 连锁交换定律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本章要求
掌握本章涉及的名词概念、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 交换值的测定方法、及连锁遗传规律的意义。
Mendel在豌豆杂交试验中就发现,红花和麻种皮、白花 与白种皮总是连在一起遗传。
Bateson and Pannett (1906)在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 试验中又发现连锁遗传(linkage)现象。
T. H. Morgan et al.(1910)提出连锁遗传规律以及连锁 与交换的遗传机理,并创立基因论(theory of the gene)。
连锁基因—集合(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互称为连锁基因。
基因连锁—非等位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集合称 为基因连锁。
6.2.2 连锁与交换的机理
基因的连锁关系 根据基因显隐性关系分: 相引相——不同对的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相互
联锁在一起的基因构型称为相引相。如AB/ab 相斥相——不同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相互
6.2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6.2.1 性状连锁遗传的表现 连锁遗传现象 连锁遗传现象的解释及验证 连锁遗传规律 6.2.2 连锁与交换的机理 基因的连锁关系 连锁与互换的机理 连锁群 6.2.3 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交换的实验证明 交换发生的时间 交换与交叉的关系 交换的理论假设 重组的最大频率
了解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基因间距离、交换 值、重组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
能识别连锁遗传图上的基本信息。 了解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点作图的基本原理。 了解连锁遗传规律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6.1 连锁遗传理论的建立
根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与独立分配规律推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独立分配;如 果有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必然会出现非独立分 配的现象,否则各种性状的数目(基因对数)就不能超过 细胞内染色体对数。
连锁与互换的遗传机理
P
F1
偶线期同源 染色体联会
粗线期同源染 色体的非姊妹 染色单体交换
中期Ⅰ
配子
重组型配子产生的原因与数量
①基因不完全连锁时,重组型配子是连锁基因相连 区段内发生交换的结果。
②重组型配子总是少于配子总数的50%。 ③交换具有对等性—互换(若不互换,则会导致染
色体畸变)。
9:3:3:1
若Pp与Ll 连锁: 多 少 少 多
则F2表型比为: 多



验证——测交法
果蝇: 红眼( pr+或+)>紫眼(pr)
长翅( vg+或+)>残翅(vg)
P
pr+pr+vg+vg+×prprvgvg
F1 pr+prvg+vg♀ ♂ prprvgvg
prvg
表型 实测数
++
+pr +vg + + 1339
+ vg
+pr vgvg + vg 151
pr +
prpr +vg pr + 154
prvg
prpr vgvg pr vg 1195
总数
2839
理论数 709.75 709.75 709.75 709.75 2839
测交试验结果分析
F1形成四种配子,但比例显然不符合1∶1∶1∶1; 亲本类型配子明显多于重组型配子;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也大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