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

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一、概述记忆,作为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记忆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我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它。

对记忆的科学研究,尤其是记忆术的研究,成为了认知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记忆术,即提高记忆效率和准确性的技巧和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记忆宫殿,到中世纪的修辞学记忆法,再到现代的信息处理和认知心理学理论,记忆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通过深入剖析记忆的本质和过程,结合现代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一系列实用的记忆术技巧和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记忆的工作原理,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记忆。

1. 记忆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记忆术,或称记忆技巧,是一种旨在提高记忆效率和能力的方法或技术。

其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学者和演说家们使用各种技巧来帮助他们记住长篇的诗歌、历史和法律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高峰。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精通记忆术,并将其应用于他们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

记忆术的核心概念是通过使用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个体更有效地存储、回忆和使用信息。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关联记忆法、位置记忆法、音乐记忆法、图像记忆法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而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则取决于个人的学习风格和记忆特点。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记忆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无论是学生、职场人士还是研究人员,都需要高效、准确的记忆方法来帮助他们应对日益复杂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对记忆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记忆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方法,进而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我们的记忆效率和能力。

2. 记忆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记忆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外显与内隐记忆

外显与内隐记忆

4、PDP的典型实验程序
• 在学习了单词后,进行包含测验和排 除测验。 • 对包含测验被试的要求是:用学过的 词完成补笔任务,如果想不起来就用 头脑中第一个词补笔,控制加工与自 动加工的作用是一样的; • 对排除测验被试的要求是:一个学过 的词若被试能有意识回忆,就把它从 反应中排除出去,若他仍用学过的词 补笔,主要是无意识熟悉感的作用。
• 再认测验分为:单个刺激的精确性 再认和项目数再认(即“新旧”再 认)
(四)再认法
• “新旧”再认测验:先呈现一系列项 目(旧项目)由被试识记,然后将这 些项目与新项目(干扰)混在一起呈 现并要求被试再认。
• 识记过回答“是”,未识记答“否”
反应
是 刺激
旧 H

M

FA
CR
三、内隐记忆研究方法
2、任务分离的类型
① 单一分离。 ② 非交叉的双重分离。
③ 交叉的双重分离。
④ 双向关联。
① 单一分离
• 指对于某一自变量的两个水平的操作, 仅在一个测验任务中产生显著性差异, 在另一个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举例:被试一类为Korsakoff综合征患 者,一类是酒精中毒患者,测验一种是 自由回忆,一种是单词联想。 结果:被试变量影响了自由回忆,但不 影响词联想任务,实验产生了分离。
(三)外显记忆测验
• 外显记忆测验是指要求被试有意识地 回忆在实验的先前阶段所学习过的材 料的测验。 • 主要代表有: 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
(四)内隐记忆测验
• 是完成一些与实验研究中先前经验没有明 确关系也能操作的任务,只专注于完成眼 前作业即可。 • 典型范例是: 1、残词补全任务,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产 生适合于残词的单词,如 _ l _ p_ a _ t. 2、词根补全测验,被试看到单词的前三个 字母的词根,如 ele_.

研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和外隐记忆的区别

研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和外隐记忆的区别

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和与外显记忆的区别引言:内隐记忆是指我们人在无意识参与的作用下,过去经验对现在当前任务所产生影响的现象。

心理学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测验。

这些测验都被认为是测量外显记忆的。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都一直集中于对外显记忆的研究,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内隐记忆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的储存容量很大,研究发现,再认测验的成绩随学习的合成词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而知觉辨认成绩不受先前学习项目数的影响。

说明内隐记忆容量大贮存密度高内隐记忆的保存时间长。

目前,研究内隐记忆的实验范式主要有两种:任务分离范式和过程分离范式。

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于1983 年首先提出来的。

任务分离范式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通过考察这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分离,其目标是通过实验性分离现象来揭示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

Schacter等人在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

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

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

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

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 geffect)。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
(1)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 响不同
加工深 度不影响内 隐记忆;但 对外显记忆 则有非常明 显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 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பைடு நூலகம்
显记忆慢的多。
(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 生的影响不同
10禁四 四班
失忆症患者为什么具有学习能力?

在实验中让失忆症患者和一组心理正常的自愿被
试者一起学习一个由一些常见单词所组成的单词表,
如Table(桌子)、Garden(花园)等字。几分钟后实
验者从这个单词表中选出几个单词,并和甚一些未出
现于单词表的新单词混在一起,呈现给被试者,让他
们辩认,结果发现,失忆症患者很难忘得哪些单词是
随后,心理学家们在许多条件下,合用不同的材料和 方法,对正常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们发 现,上述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反映了一种自动的、 不需有意识参与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人们并 没有深邃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 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这 就是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会随着记忆的项目的增多而不容 易记住;内隐记忆则不然。罗德格等人研究了 记忆负荷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 结果发现,用再认作业测量的外显记忆成绩随 着所学词汇数目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用知觉 辨认测量内隐记忆成绩并没有受到词汇数目增 加的影响。
不同负荷水平上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成绩对比
知觉辨认:在学习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一系列项目。 然后将这些呈现过的项目与未呈现过的项目混淆在一起, 在速示仪或电脑显示器屏幕上以极短的时间[小于5ms]一 个一个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加以辨认。一般来说, 被试将学习阶段呈现过的项目辨认出的概率高于未呈现 项目,两者的概率之差就是呈现项目的启动量[内隐记忆 的指标]。

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

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

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儿童在汉语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观察儿童在不同记忆方式下的学习效果,以期为汉语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心理学中记忆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

内隐记忆指的是个体在无需意识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无意识过程获取和回忆信息的能力而外显记忆则是指个体在意识参与下,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回忆过程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汉语学习中,儿童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二者如何相互影响,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记忆方式下的学习效果,探究儿童在汉语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特点。

同时,本研究还将结合相关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机制,为汉语教学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儿童汉语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主题。

随着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儿童对汉语知识的记忆特点。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儿童对汉语知识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发展情况,以期为儿童语言教学和汉语习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内隐记忆指的是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信息的加工和存储过程,通常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在汉语学习中,儿童的内隐记忆能力表现为对汉字、词语、语法结构等语言知识的无意识掌握。

例如,儿童在多次接触某个汉字后,即使不能明确回忆起该字的具体形状或意义,却能在书写或阅读中正确识别和运用该字。

这种内隐记忆的特点使得儿童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

与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即使在面临干扰或遗忘的情况下,内隐记忆仍然能够保持对信息的有效提取和运用。

尼古丁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尼古丁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尼古丁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影响
尼古丁是一种神经活性物质,当尼古丁进入体内,经由血液传送到达脑部,导致多种神经递质的传递及浓度改变,并进一步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前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并使用ERP、fMRI、动物实验等不同手段发现,摄入尼古丁对各种心理机能产生一定影响。

在记忆方面,前人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在禁烟后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而吸烟后根据不同情况发生不同变化。

记忆分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否是同一个记忆系统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研究结果发现,同一因素对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尼古丁对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是否一致有待研究。

因此本实验为探究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分别采用再认任务与词汇判断任务,分别研究尼古丁对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行为实验以及ERP实验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编码前使用尼古丁对外显记忆的的深加工产生影响,但对浅加工不产生影响,在提取阶段前使用尼古丁则对深浅加工都产生影响。

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似,在编码前使用尼古丁仅仅影响了深加工的内隐记忆,但是对提取阶段影响的程度比外显记忆更大。

在ERP结果上发现的结果与行为结果相似,表现为在编码阶段前使用尼古丁对外显记忆的深加工条件下N400成分产生影响,但对浅加工不产生影响,在提取阶段前使用尼古丁对深浅加工条件下N400成分都不产生影响。

无论深浅加工还是编码与提取阶段,P600成分都受到尼古丁影响。

说明尼古丁影响了外显记忆中深加工情况下的概念启动,并且对熟悉性在各情况下都产生影响。

对内隐记忆N400成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似。

研究结果支持了两种记忆属于同一记忆系统。

内隐记忆的实验

内隐记忆的实验

姓名刘婷婷学号222012306032024 专业心理学年级 2012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3/11/18 同组人姓名于尧,黄铖成绩内隐记忆的实验刘婷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旨在利用实验来证明内隐记忆的存在,并且比较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差异。

本实验收集了54名被试的实验数据。

他们均来源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利用计算机上的PsyKey心理学实验教学系统上的内隐测试程序对被试进行测试,考察被试是否存在内隐记忆,并且比较内隐和外显记忆区别。

结果表明,本次实验中存在内隐记忆,并且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变量。

·关键词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知觉辨认再认1引言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2ing effect) 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

20世纪80年代Schacter和Graf首次提出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内隐记忆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中记忆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内隐记忆的研究,研究者得出了相关的理论解释,包括阈限说、激活说、迁移适当加工说和多重记忆系统说。

目前迁移适当加工说和多重记忆系统说是两种主要的理论解释,并且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内隐记忆进行解释的趋势。

迁移适当加工说认为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并不是不同的系统,记忆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分离现象,反映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并不说明机能独立的两个不同记忆系统的存在。

多重记忆系统说的核心则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个子系统,从而改变了过去将记忆视为一个单一系统的观点(杨晴,2011)。

两种学说虽然各有优点,但对于所发现的全部实验性分离都不能给与完满的解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隐记忆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设计,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和表现,并分析不同条件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条件:高熟悉度 vs. 低熟悉度)x 2(任务:内隐联想测验 vs. 外显联想测验)的被试内设计。

2. 实验材料:- 刺激材料:包括高熟悉度和低熟悉度的图片各40张,以及与图片无关联的中性图片40张。

- 任务材料: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外显联想测验(EAT)。

3. 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说明实验目的和程序,并保证实验的匿名性。

-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熟悉阶段和测试阶段。

- 熟悉阶段:被试依次观看高熟悉度、低熟悉度和中性图片,每种图片各20次。

- 测试阶段:被试进行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联想测验,两种任务各进行20次。

4. 数据处理:- 内隐联想测验:计算反应时和错误率。

- 外显联想测验:计算被试对图片的命名正确率。

三、实验结果1. 内隐联想测验:- 高熟悉度图片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熟悉度图片组(p < 0.05),错误率无显著差异。

- 高熟悉度图片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性图片组(p < 0.05),错误率无显著差异。

- 低熟悉度图片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中性图片组(p < 0.05),错误率无显著差异。

2. 外显联想测验:- 高熟悉度图片组的命名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熟悉度图片组(p < 0.05),中性图片组无显著差异。

- 低熟悉度图片组的命名正确率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1. 内隐记忆的存在:本实验结果表明,高熟悉度图片组的反应时在两种任务中均显著短于低熟悉度图片组和中性图片组,说明内隐记忆确实存在。

2.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高熟悉度图片组的命名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熟悉度图片组,说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存在关联。

3. 条件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本实验中,高熟悉度图片组在两种任务中的表现均优于低熟悉度图片组,说明熟悉度是影响内隐记忆的重要因素。

最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最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最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内隐记忆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

内隐记忆,又称
非声明性记忆,是指个体在无需意识回忆的情况下,过往经验对当前
行为产生影响的一种记忆形式。

实验采用了Prime任务和Stroop任务
两种范式,以测量内隐记忆的效果。

在Prime任务实验中,我们首先让参与者接触一系列与目标词汇相关
的启动词汇,随后要求他们对目标词汇的反应时间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接触过启动词汇的参与者在识别目标词汇时,反应时间显著短于
未接触的对照组,表明内隐记忆在无意识水平上促进了信息处理速度。

接下来进行的Stroop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识别文字的颜色而忽略文字
本身的意义。

实验发现,当文字的意义与颜色不一致时,内隐记忆的
影响尤为明显,参与者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均受到了显著影响。

这一
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内隐记忆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内隐记忆与显性记忆(需要意识回忆的记忆)之
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两者在某些认知任务中存在交互
作用,但在其他任务中则相对独立。

这表明内隐记忆和显性记忆虽然
在某些方面相互影响,但在大脑中可能由不同的神经机制所支持。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报告揭示了内隐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自动信息处理和认知控制方面。

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人类记忆
的复杂性以及设计相关的认知训练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
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内隐记忆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状态下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优化内隐记忆的功能。

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

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

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钱国英Ξ1 游旭群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 要 该文运用任务分离法和Remember/Know 程序,以汉词为材料,研究集中注意和重度分散注意条件下概念性内隐记忆和熟悉性提取的关系。

结果表明:(1)概念性内隐记忆和线索回忆中的熟悉性在两种注意水平下差异均显著,它们随注意负荷的增加而提高;(2)类别范例测验中不存在错误记忆,而线索回忆中出现了错误记得和错误知道。

关键词:概念性内隐记忆 熟悉性 Remember/K now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隐记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对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围绕不同变量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比较,通过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来探讨它们的实验性分离,以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及其属性。

而在外显记忆研究领域中,传统的研究范式已逐渐不为人所重视,研究者开始关注它的内在机制:意识性和熟悉性。

目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领域各自发展,但使用相近的变量和研究方法,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尤其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熟悉性和概念性内隐记忆的相似之处。

Y onelinas (2002)[1]对熟悉性和意识性的近三十年研究作了回顾,熟悉性主要受加工水平、注意水平、脑损伤、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无独有偶,这些因素对概念性内隐记忆有同样的效应。

首先,在加工水平上,概念性内隐记忆在深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高于浅加工条件。

如,Kelly 和Lindsay (1996)[2]发现阅读条件下概念启动任务的成绩比产生条件下低。

杨志新和韩凯[3]在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和概念样例生成的内隐记忆,而不影响知觉性内隐记忆。

是否概念性内隐记忆受意识污染才存在加工水平效应呢?Bergerbest 和G oshen -G ottstein (2002)[4],McBride 和Barbara (2002)[5],McBride 和Shoudel (2003)[6]分别对联想产生任务、类别范例任务进行加工分离,加工水平确实影响了内隐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内隐与外显记忆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内隐记忆指的是无意识中的记忆表达,而外显记忆则是有意识的记忆表达。

本文将探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内隐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内隐记忆是指那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影响行为的记忆表达。

与外显记忆不同,内隐记忆无需有意识地回忆或表达出来。

内隐记忆可以通过行为、情绪和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来体现。

例如,一个人可能无法回忆起学习过的某个知识点,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却能够运用这个知识点。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内隐记忆,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其中,隐式学习任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在隐式学习任务中,参与者需要通过无意识的学习来获取某种技能或知识。

例如,一个参与者可能会被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排序一组数字,而这个规则是他们无法明确意识到的。

通过这种任务,研究者可以观察参与者在无意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推测其内隐记忆的存在和影响。

外显记忆的定义和特点:外显记忆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表达的记忆。

与内隐记忆不同,外显记忆需要主动的记忆过程和意识的参与。

外显记忆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回忆过去的经历、学习过的知识等。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内隐记忆可以对外显记忆的形成和表达产生影响。

例如,内隐记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使得外显记忆的表达受到内隐记忆的干扰或改变。

此外,内隐记忆也可以通过启发性思维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外显记忆的表达。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内隐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无意识方面。

内隐记忆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处理方式,以及对于不同任务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系别:元培计划班级:03级姓名:攸佳宁同组成员:韩逊,郑尧,李婧思第10组实验日期:2005年11月15日教师评定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摘要该实验采用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通过再认和知觉辨认的方法测量19名大学生被试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以验证内隐记忆的客观存在,并希望考察内隐记忆的特点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内隐记忆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本实验中它的保存量显著小于外显记忆的保存量,同时,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关键词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再认知觉辨认任务分离1.导言心理学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测验。

这些测验都被认为是测量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的。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都一直集中于对外显记忆的研究,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1]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 , 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 ,Schacter ,1985)。

[2] 由于外显记忆的研究历史悠久,人们对外显记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等比较熟悉,因此本文以下主要介绍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特点、研究范式以及对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1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广泛论述过记忆的特性,但他们都只关注外显记忆。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大量探讨了外显提取和搜索的加工过程,然而,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到过内隐记忆。

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The Passions of the Soul”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段经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 • • • 定义 内隐记忆的特征 外显记忆的特征 应用
内隐记忆
• 所谓的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 内隐记忆 其根本特征是被试者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 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 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 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故这种记忆也被称作无意识记忆(或潜意 识记忆)(unconscious memory)或无察 觉记忆(unaware memory)。

外显记忆
• 指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 响。亦可称之为一类对提取自己觉知的过 程。
二者特征对比
• 1.保持时间。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的长于外显记忆。 2.干扰形式。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外在刺激的干扰,而外显记忆容易在干 扰后发生遗忘。 3.记忆负荷。外显记忆在记忆的项目增多的时候会导致记忆数量和准 确性的下降,而内隐记忆不受这种影响。 4.加工深度。加工深度越深,外显记忆越好。内隐记忆不存在这种情 况。 5.呈现形式。如果一个项目用听觉的形式呈现,再用视觉的形式施测, 被试的外显记忆成绩会下降。但内隐记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 P194 图片
• (一)语言类学习的不知不觉。 • (二)运动类学习的不知不觉。 • (三)书法学习的不知不觉
二者的应用
• 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 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一对夫妻会随着相处时间 的不断增长,而不自觉地学会对方说话的语气和 神态,因此越来越有“夫妻相”;围棋的新手看 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 • 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 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发表的文 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在这篇文章中, 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6页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实验研究-6页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儿童英语语音规则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实验研究分类号B842.31 问题提出第二语言学习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趋活跃今天,快速、有效地掌握第二语言成为外语学习研究中一个前沿课题。

以往学校外语教学中学生苦学多年却无法开口现状,促使研究人员对以往教学思路进行反思:即第二语言学习是否也与个体母语学习一样,具有内隐学习过程,现行外语教学策略与个体实际掌握该语言内部心理过程是否有冲突或不吻合呢?到目前为止,内隐学习并没有明确统一定义,国内外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分别提出了自己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在《人工语法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mnmer)一文中,率先提出了“内隐学习”一词。

他认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复杂知识过程,并指出人们能够按照本质不同两种学习模式来学习复杂任务,一种是大家所熟知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就是内隐学习模式。

这里所说内隐学习是指新异规则获得或新概念表征获得,这种获得不依赖于意识内省规则有效性。

在特定条件下,内隐学习甚至优于外显学习,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效应。

与内隐学习相对,外显学习是有意搜寻或把规则应用于刺激物领域学习。

在外显学习过程中,人们学习行为受意识控制、有明确目、需注意资源、要作出一定努力。

在国外学者对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多年后,国内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研究,并给出了内隐学习界定。

徐琴美提出了对内隐学习进行界定四条标准,郭秀艳则对内隐学习进行了描述性定义,她认为内隐学习是一种“自动、不易觉察、对复杂规律敏感学习”。

以上各种定义共同点是认为内隐学习是对规则知识无意识加工。

个体对于内在规则存在是无意识,他并没有意识到刺激中潜在规则;个体学习内在规则知识过程是无意识,他没有运用外显学习策略进行学习,且难以运用言语表述内隐知识。

许多研究表明,在复杂认知任务中或者操作任务中,当快速呈现刺激而无准确反馈时,采用外显学习方式难以把握变量之间不显著共变规则,但内隐学习方式则能有效地完成任务。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

内隐记忆的研究综述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朱婷婷2007141058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关键词:内隐记忆实验研究1.引言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了内隐记忆的操作定义: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1985)。

[1] .1968年英国的Warrington和Werskrantz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遗忘症患者不能回忆或再认近期的学习项目,但能够在一些间接的记忆测验中表现出对这些项目的记忆效果.[2]Schacter(1987)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含义作了更明确的解释和区分。

他指出.被试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能明确地意识到。

有些信息尽管不能在回忆与再认这类铡验中表现出来.但可以在完成其他任务中表现出来.诸如残词补全(fragment completion)、词干补笔(word stem tom—pletion)、词汇判断(1exical decision)等。

[3]一般来说,国内内隐研究是以朱滢(1989)、杨治良(199o)等为首的一批学者于2o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展的一系列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为起始点的。

此后,有关内隐学习、内隐认知及内隐研究方法的研究工作相继展开。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内隐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 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2.1任务分离范式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g(1983年)提出来。

他是指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再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加工过程的分离。

但该范式中出现分离现象有可能是任务间外部形式差异引起的。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系别:元培计划班级:03级姓名:攸佳宁同组成员:韩逊,郑尧,李婧思第10组实验日期:2005年11月15日教师评定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摘要该实验采用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通过再认和知觉辨认的方法测量19名大学生被试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以验证内隐记忆的客观存在,并希望考察内隐记忆的特点及其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内隐记忆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本实验中它的保存量显著小于外显记忆的保存量,同时,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关键词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再认知觉辨认任务分离1.导言心理学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依赖于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测验。

这些测验都被认为是测量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的。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过去的研究都一直集中于对外显记忆的研究,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内隐记忆的研究。

[1]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 , 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 ,Schacter ,1985)。

[2] 由于外显记忆的研究历史悠久,人们对外显记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等比较熟悉,因此本文以下主要介绍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特点、研究范式以及对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1.1内隐记忆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广泛论述过记忆的特性,但他们都只关注外显记忆。

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也大量探讨了外显提取和搜索的加工过程,然而,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提到过内隐记忆。

最早涉及到内隐记忆的是笛卡尔,他在1649年的著作“The Passions of the Soul”中谈到,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恐惧的经验会一直保留在他的大脑中,但是他本人却不记得这段经历。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

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如何区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与无意识记、意义识记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记忆的分类是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认知神经视野下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研究

认知神经视野下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研究

认知神经视野下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研究
何雯静;李世娟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近年来,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神经过程研究倍受关注,本文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概念稍作介绍,并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发展及功能性分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概括。

最后对有关记忆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何雯静;李世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27
【相关文献】
1.认知神经视野下的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研究 [J], 何雯静;李世娟
2.额叶损伤患者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损害特征的研究 [J], 龚亮;李秀;王继华;顾翠;冯磊;杨旭东
3.剖宫产术全身麻醉过程中麻醉深度变化、术中外显记忆及内隐记忆存在情况研究[J], 欧英余;杨丽杰;崔宇;郭浪涛;黎举红;曹蓉
4.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 [J], 钱国英;游旭群
5.从认知神经的角度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分离 [J], 孟迎芳;郭春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研究钱国英Ξ1 游旭群2(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 要 该文运用任务分离法和Remember/Know 程序,以汉词为材料,研究集中注意和重度分散注意条件下概念性内隐记忆和熟悉性提取的关系。

结果表明:(1)概念性内隐记忆和线索回忆中的熟悉性在两种注意水平下差异均显著,它们随注意负荷的增加而提高;(2)类别范例测验中不存在错误记忆,而线索回忆中出现了错误记得和错误知道。

关键词:概念性内隐记忆 熟悉性 Remember/K now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内隐记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

对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围绕不同变量下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比较,通过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来探讨它们的实验性分离,以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及其属性。

而在外显记忆研究领域中,传统的研究范式已逐渐不为人所重视,研究者开始关注它的内在机制:意识性和熟悉性。

目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领域各自发展,但使用相近的变量和研究方法,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尤其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熟悉性的关系。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熟悉性和概念性内隐记忆的相似之处。

Y onelinas (2002)[1]对熟悉性和意识性的近三十年研究作了回顾,熟悉性主要受加工水平、注意水平、脑损伤、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无独有偶,这些因素对概念性内隐记忆有同样的效应。

首先,在加工水平上,概念性内隐记忆在深加工条件下的成绩显著高于浅加工条件。

如,K elly 和Lindsay (1996)[2]发现阅读条件下概念启动任务的成绩比产生条件下低。

杨志新和韩凯[3]在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和概念样例生成的内隐记忆,而不影响知觉性内隐记忆。

是否概念性内隐记忆受意识污染才存在加工水平效应呢?Bergerbest 和G oshen -G ottstein (2002)[4],McBride 和Barbara (2002)[5],McBride 和Shoudel (2003)[6]分别对联想产生任务、类别范例任务进行加工分离,加工水平确实影响了内隐记忆。

其次,概念性内隐记忆的成绩随编码时注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Mulligan (1999)[7]发现当注意负荷是类别间操作时,它才降低了概念性内隐记忆。

Schmitter -Edgecombe (1999)[8]要求被试在集中和分散注意下学习类别范例产生任务,使用加工分离的直接提取模型对之分离,发现集中注意下自动加工记忆的成绩显著高于分散注意。

另外,概念性内隐记忆在年龄上存在独立性。

综上可知,外显记忆中的熟悉性和概念性内隐记忆受加工水平、注意水平和年龄上的影响具有惊人的相同之处。

那么两者是否可以等同,或者反应了同一种加工过程,跨实验和跨任务的推断存在危险性,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据来支持。

本研究在注意水平和呈现方式变量下考察概念性任务中内隐记忆和熟悉性的关系,把呈现方式作为意识觉察与否的指标之一[9],对注意变量的操纵考虑到它在记忆中的重要性。

2 方法2.1 被试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52名,平均年龄20.5。

矫正视力正常,没参加过相似的实验。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借鉴Montague (1969)、Hodge (1971)和Roediger (1990)的资料,选取35个高频概念词,编成问卷,要求200名被试至少写出问卷中所列类别词的10个例子词。

经过测试,最后选取24个类别,每个类别词中挑选6个例子词,选词时考虑词的顺序和频率。

把24个类别分成两组:一组为基线组,一组为学习组,每组12个类别词。

2.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注意水平:集中注意/重度分散注意)×2(呈现方式:随机呈现/块化呈现)×2(测验类型:类别范例产生和类别线索回忆测验)混合设计,其中注意水平为被试内因素,呈现方式和测验类型为被试间因素。

2.4 实验程序整个程序由四个阶段组成,学习阶段、问卷调Ξ通讯作者:钱国英,女。

E 2mail :qianguoying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30(1):45-4745查、干扰阶段和测验阶段。

首先给被试呈现指导语:“欢迎参加实验;屏幕上会出现词语和数字或词语和下划线,请努力记住词语。

看到数字时,请分辨它是否能被3整除,能的话按1键,不能则按2键。

首先练习一下,按空格开始。

”随机选择100到999间的三位数数字,其和在10到20之间。

例子词的呈现时间为1秒,间隔为1秒,字体为3号宋体字。

练习阶段完后,出现指导语“实验正式开始”,学习完72个词语后,随之进行意识觉察问卷调查和干扰任务。

之后,进入测验阶段,先给被试指导语。

类别范例产生测验的指导语:“在屏幕上会呈现一个汉词,请您将头脑中首先想到的词语报告出来,共需说出6个。

”线索回忆测验的指导语:“请您根据下面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努力想出第一阶段(约八分钟前)见过的6个例子词,并且对这些词作“记得”,“知道”和“猜测”的判断。

”实验流程图见图1。

“记得”是指你能想起该词在第一阶段的情景,具体有这么几种情况:(1)记得词的字形(如,你觉得屏幕上呈现的词是左右边旁)。

(2)记得词出现的位置(如,词出现在屏幕的左边或右边)。

(3)记得词旁边有数字或下划线(可以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是什么)。

(4)伴随的反应(当你看到这个词时,记得你正好发生的一些反应,如,眨眼,听到房里其它的声音)。

(5)引发的反应(指当时看到这个词时,它引起了你的一些特别想法。

如,看到蛋糕想起了你的某次生日时的情景)。

(6)建立联系(记得将这个词和其它学习过的词联系起来)。

如果你能记得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就是“记得”。

“知道”是指你能确定该词在第一阶段出现过,却想不起如上的任何一种情景。

“猜测”是指你觉得该词可能在第一阶段出现过。

要求被试把相应于这三种判断的词填在纸上,对于“记得”的词还要详细写下记得的一种原因(原因即上述的6种情况)。

图1 实验流程2.5 结果与分析2.5.1 总体分析依据意识觉察问卷,7名学生的成绩受意识污染,故删除。

2(注意水平)×2(呈现方式)×2(测验类型)的重复方差检验发现:注意水平、呈现方式和测验类型三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 (1,41)=2106,p >0105),注意水平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1,41)=0162,p >0105),呈现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 (1,41)=0153,p >0105)。

测验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 (1,41)=7112,p <0105;注意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 (1,41)=48127,p <0101;测验类型和呈现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F (1,41)=6139,p <0105;注意水平和测验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 (1,41)=5192,p <0105,两种测验中集中注意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分散注意,但是在分散注意下线索回忆测验成绩下降得更快。

21512 类别范例产生类别范例产生测验的描述统计值见表1。

采用2(呈现方式)×2(注意水平)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F (1,23)=0101,p >05;呈现方式主效应不显著,F (1,23)=3169,p >0105;注意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 (1,23)=14172,p <0101。

配对t 检验发现集中和分散注意下的启动成绩差异显著,t (24)=3192,p <0101。

21513 类别线索回忆线索回忆测验的描述统计值见表2。

采用2(呈现方式)×2(注意水平)的重复测验方差分析发现,呈现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F (1,18)=1192,p >0105;注意水平主效应显著,F (1,18)=41131,p <0101;呈现方式和注意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F (1,18)=6139,p <0105,进一步简单效应发现,集中注意下的回忆成绩均高于分散注意,它不受呈现方式46 心 理 科 学 的影响,而在块化呈现条件下分散注意下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随机呈现。

配对t检验发现记得集中-分散差异显著,t(19)=5129,p<0101,知道集中-分散差异显著,t(19)=2119,p<0105;Remember/ Know遵行的是相互排斥的前提假设,如果用Jacoby 和Y onelinas(1995)[10]提出的独立的Remember/ Know方法(IR K),配对t检验发现熟悉性集中-分散差异显著,t(19)=3142,p<0101。

又对回忆中的正确和错误率作了比较,正确记得和错误记得差异显著(t(11)=6141,p<0101),正确知道和错误知道反应也存在显著差异,t(11)=2145,p<0105。

相比较而言,知道反应中更容易出现虚报。

正确的知道反应成绩较差主要和元知识有关[11],也可能与被试的动机、意愿有关。

表1 类别范例产生中的正确百分率学习过的词未学习过的词启动量集中注意0161-0119分散注意0147-0105总平均01540142-表2 类别线索回忆下的记得(R),知道(K),猜测(G)的概率正确率错误率总R K G F R K G集中注意01410129010501050107010701040111分散注意01250112010101070106--- 注:错误率即把没有学习过的词报成学习过,它不分注意水平。

3 讨论 以往对内隐记忆的探索,关注它和外显记忆的分离,很少研究两者的联系。

本研究以编码过程为切入点研究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联系。

实验发现概念性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熟悉性都受注意水平的影响,它们在集中注意下的成绩均高于分散注意,这种一致性影响和间接推测的结果一致。

那么,至少可以说两者在加工过程上存在相似性,可能主要受概念加工的影响。

当然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有研究发现[12]编码阶段左下侧前额区的激活程度可以预测随后的外显记忆,而启动导致了刺激再编码时左下侧前额区激活的下降,这可能意味着过去经验的启动会阻碍新的情景编码。

另外,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可能存在一个转换过程。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系统探索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关系。

其次,本研究还发现在线索回忆中存在错误记忆,即在测验阶段给被试类别词,让他们说出学习阶段出现过的例子词,而有时候却报告了学习阶段未呈现过的例子词。

错误知道主要来于归因的错误[13];而对于错误记得的产生,笔者试图从预存语义信息与情景信息如何融合这个角度来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