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基础知识(整理)
三年级科学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1.。
爪子的功能:搏斗、捕食、爬树肉垫功能:消音、缓冲、防滑。
2.3.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4.蜷缩着身子,乌龟、刺猬、青蛙、蛇、蝙蝠、熊: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1.有的植物只具备其中几部分。
像葱这样,属于直根系:菠菜、香菜、芹菜、棉花;须根系:玉米、小麦、葱、大蒜。
345.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
叶的表面有这是叶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探究土壤成分实验(1)用手摸一下土壤,感觉有点湿,是因为土壤里有。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3)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发现沉降物分层,上层是颗粒较小的,下层是颗粒较大的,说明土壤中有和。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同时闻到糊味,说明土壤里有。
3.根据含沙量土壤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含黏土较多的叫做;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
4.三类土壤特点: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保水性能好但透气性差。
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5.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
6. (石英 )(长石 )( 云母)、白云石等都是。
岩石是由组成的。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
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
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
7. 实验过程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
1.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3.4.6.2.3.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4.7.8.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球总面积的9.其中10.11.如何节约用水?(1) 洗衣服水拖地,拖地用的水冲马桶,养鱼水浇花(2) 随手关水龙头(3) 洗脸以盆代替水流1.2.量筒使用方法:(1)(2)将量筒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
(一选、二倒、三看)3.天平构成:砝码、托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1.1 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的三种形态(固体)(液体)(气体)。
虽然水和水蒸气状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2、生活中蒸发的例子: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用拖布拖地。
不一会就干了,下雨过后水洼通过阳光的照射,不久就干了3、(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叫(凝结)4、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用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6、温度越(高),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越(快)。
7、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的体积8、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没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杯子中的水位下降,水从杯子里“跑”到空气中,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9、白汽是水蒸气吗?提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2 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2、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变大)。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盖灭)不能用(嘴吹)。
4、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100℃不变;烧杯底部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水面后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根和茎、长出叶子、开花结果。
绿色植物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
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如蝴蝶)、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如人类)。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和胎生。
三、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人造材料(如塑料、金属)。
材料的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导电性等。
材料的用途: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用途,如木材用于制作家具,塑料用于制作包装材料等。
四、天气与气候天气的变化: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预报的作用: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做好出行和生活安排。
五、水与空气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性,能溶解多种物质。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作用: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支持燃烧等。
六、科学探究与方法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观察与记录的方法:使用感觉器官或工具进行观察,用图表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七、健康生活与科技应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子产品、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科技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总结: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天气与气候、水与空气、科学探究与方法以及健康生活与科技应用等多个方面。
一站式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3-6年级)(精华版)
一站式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3-6年级)(精
华版)
目录
1. 电和磁
2. 光和声
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 生物和环境
5. 科学实验和观察
1. 电和磁
- 电的基本性质:电荷、电流、电压、电阻
- 电路的组成和元件:电源、导线、电灯、电阻器、开关
- 磁的基本性质:磁性物体、磁极、磁力
- 磁的应用:指南针、电磁铁、电动机
2. 光和声
- 光的传播和反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和色散:折射定律、色散现象
- 光的阻拦和吸收: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 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的高低
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燃烧性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 溶解和结晶:溶解的条件、结晶的条件、溶液的饱和度
4. 生物和环境
- 植物的生长:土壤、光照、水分、温度
- 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 生物的生活性:食物链、生态平衡、节约用水、环境保护- 人类的健康:健康饮食、运动锻炼、个人卫生、疾病预防
5. 科学实验和观察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 观察和测量:用五官观察、用工具测量
-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制表、绘图、比较、总结
- 安全和环保意识:实验室安全、节约用电、减少污染
以上是一份小学科学知识点的精选,适用于3-6年级的学生。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电和磁、光和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和环境以及科学实验和观察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精华版的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生活与科学
1.科学为什么重要
2.科学探究
3.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二、生物世界的探究
1.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和变异
2.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种植树木的意义
4.动物和植物的用途
三、物质与能源的探究
1.物质的性质:颜色、味道、形状、硬度、重量
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变量
3.水的性质和用途
4.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和实验
四、力与运动的探究
1.力的观察和认识:推力、拉力、重力
2.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速度、形状、方向
3.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4.摩擦力的观察和认识
5.做力的探究:挠和拉
五、光与影的探究
2.光的属性:明暗、光源大小
3.光的方向传播规律:直线传播
4.影的形成和属性: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影
六、天地与人
1.行星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四季的变化:气温、天气、动植物的变化
3.自然资源的保护:节约用电、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七、科学与日常生活
1.安全用电:电器使用和电源安全
2.温度的观察和认识: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读数
3.食品安全:食物的储存、清洗和烹饪
4.交通安全: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整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º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
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
(×)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
(×)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
(×)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正确答案:眼睛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知识点:三年级上册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基础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三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
1.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学生将学习到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他们还将了解到物体可以通过加热、冷却、拉伸、压缩等方式发生变化,进而认识到物体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
2. 材料的来源和分类学生将了解到常见材料的来源和分类。
他们将学习到自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纸张等)和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的区别,并能够将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3. 空气的存在和质量学生将学习到空气是无形的,但却存在于我们周围。
他们将了解到空气的质量有轻重之分,并通过实验了解到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浮力的作用。
4. 水的性质和循环学生将学习到水的基本性质和循环过程。
他们将了解到水的各种用途,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水的自然与人工循环等。
5.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将学习到植物的一些基本分类和特征。
他们将学习到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的区别,并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初步的分类。
6.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学生将学习到动物的一些基本分类和特征。
他们将了解到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的区别,并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初步的分类。
7. 环境保护学生将学习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他们将了解到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将学会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天气和季节学生将学习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他们将认识到不同季节的特点,了解到天气的变化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并能够简单预测天气的情况。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为重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好奇心。
同时,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整理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7.水蒸发的规律: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水沸腾了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以下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大致内容:
1. 科学与日常生活:认识科学、科学的特点、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 科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总结实验结果。
3. 物体的重量:认识物体的重量,了解称量物体的方法。
4. 斜面:认识斜面的特点,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5. 物体的浮力:认识物体的浮力,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
6. 太阳的活动: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来源,认识太阳的活动现象。
7. 种子的发芽:了解种子的组成和发芽的必要条件。
8. 种子的传播: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特点。
9. 蒲公英的传播:了解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和结构特点。
10. 石头的形成: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11. 铁的特点:认识铁的特点和用途。
12. 金属的特点:认识金属的特点和分类。
13. 改变物体的形状: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探究物体形状的变化。
14. 物体的软硬:认识物体的软硬程度,了解硬币的材质。
15. 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16. 空气的压力:了解空气对物体的压力和运用。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可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学习和整理。
202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练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主要内容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4)冰是固体状态,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第4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
由固体状态变成液体状态。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冰融化后变成水,体积变小。
(4)水、冰、水蒸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三者是同一种物质。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
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3)通过蒸发的方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知识点
科学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身边所有事物的原理和现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应该是基础且易于理解的。
下面是一些三年级学生可以学习的科学知识点:一、物质与材料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举例: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柔软度等。
3.物体的分类:生物和非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自然物和人工物等。
4.常见材料的特点:金属材料(铁、铜、铝)、非金属材料(木头、塑料、石头等)。
二、天空与天气1.星星和太阳:星星是远在宇宙中的太阳。
2.地球和月亮: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天体,地球上的一天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3.阴晴圆缺:月亮的不同状态,如满月、新月等。
4.云彩和降水:云彩形成的原因和不同种类的云彩,降水的形式(雨、雪、露、霜等)。
三、植物和动物1.植物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
2.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空气、水和土壤。
3.常见的植物:树、花、草。
4.动物的分类:鸟、兽、鱼、昆虫等。
5.动物的特征:有呼吸、有感觉、可以移动。
四、健康与生活1.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平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作息等。
2.饮食的分类:谷物、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
3.公共场所的安全:如火灾、地震等常见的危险情况。
4.交通工具的安全:安全乘坐汽车、过马路时的注意事项等。
五、科学实验1.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事物的性质和变化。
2.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结果、总结结论。
3.安全意识: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不随便尝试危险的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的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
1、自然界的归纳:
(1)地球构造——大地构造(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跟地表构造(山脉、河流、海洋、湖泊、冰川);
(2)气象现象——云、雾、雨、风、雷。
(3)地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状态变化、混合物;
(2)化学变化——分解和水解等;
3、物品的处理:
(1)如何处理易碎的物品;
(2)收集用品的存放;
(3)如何正确使用重力;
4、能源:
(1)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的转换、存储及使用。
5、科学研究:
(1)常用的观察与探究方法:观察、询问、拍照、实验;(2)如何科学地记录实验结果、表格填写;
(3)安全措施及文献检索。
6、安全:
(1)怎样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及化学药品;
(2)安全使用电器、分类处置电子废弃物;
(3)小动物饲养与安全注意事项;
(4)怎样拯救在灾难中的人等。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新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第1课玩具里的科学1、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2、描述玩具时,可以从颜色、形状、性能、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3、在阳光下,我发现肥皂泡是7种色的。
(或者“五颜六色”)4、万吨轮船为什麽能在海上航行?答:这是因为万吨货轮在水中受到了大于它本身重量的浮力。
5、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答:不能玩了。
充气玩具是因为充满了空气才有弹性,如篮球,充满了空气后弹跳就好,如果篮球充气不足,就弹跳不起来。
再比如,蹦蹦床充满气后,人就能在上面弹跳,如果充气不足,就无法弹跳。
6、为什么轮胎上都有凹凸花纹?答:轮胎上加花纹的目的是防止车轮在平整光滑的路面上滚动时打滑,轮胎外缘上有了凹凸花纹,能够增加轮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第2课我们周围的动植物1、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2、蚂蚁身体太小,我们要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它。
3、观察动植物的方法有:放大观察、缩小观察、对比观察。
4、观察植物时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5、观察前制定观察方案,准备好观察的工具,才能使观察的收获更大些。
6、壁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答: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个个的褶皱,这些褶皱能起到吸盘的作用吸附在墙壁上。
7、猫的胡子有什么作用?答:猫的胡子有测量的作用。
猫在捉老鼠的时候,有些洞口需要猫估测一下是不是能过去,这时就需要有胡须作为测量的工具。
8、蚂蚁是怎样认路的?答:蚂蚁是依靠气味认路的,具体说就是蚂蚁用触角来辨别气味。
9、要知道大树有多粗,我们要用到尺子量。
10、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什么不容易旱死?答:因为仙人掌的叶子是一根根的针状,能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有了猜想,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
3、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最全的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精心整理
人教版_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的植物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组成。
3、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白纸上反复按压,再用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4、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5、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同,叶片不一样。
6、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7、观察大树用到了(放大镜、软尺、蜡笔、白纸等工具)。
8、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除了水葫芦、金鱼藻以外水生植物还有(水花生、浮萍、莲、荷花、菱、菖蒲、茭白等)。
水杉可是陆生植物哦!11、比较水葫芦与狗尾草(也就是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相同与不同。
附:向日葵一生经历了生长阶段: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12、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等。
13、植物的叶一般有(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4、叶是(有生命的)。
新鲜的叶是(活的),落叶是(死的)。
15、植物的一生大约经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6、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世界上最大的花叫(大王花)。
19、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叶片的大小。
20、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属于草本植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一、实验1.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实验实验题目: 金属的导热、延展、导电性质实验。
实验器材: 烧杯、粗细相同(或是较为接近)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热水、砧板、锤子、粉笔、一节1.5伏的电池、一个小电珠、一段长导线。
实验目的: 认识金属的性质实验一: 金属具有导热性实验方法: 先用手捏捏各种棍状物体, 感觉一下它们没有放进热水前的温度。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半杯热水, 把粗细相同的铜丝、铁丝、铝丝、木棍、塑料棍同时放入水中, 过一会儿, 再用手捏捏各种物体, 感觉它们现在的温度, 经过放进热水前、后温度的对比, 我们发现, 铜丝、铁丝、铝丝等金属制品比木棍、塑料棍温度升得快。
实验结论: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如果实验物体不是棍状物, 而是平时生活中的常用物体, 选择时一定注意金属物体比非金属物体大些, 这样在相同情况下金属先热, 更能说明金属的导热性能好。
实验二: 金属具有延展性实验方法: 用手捏住把铁丝、铜丝的一端, 把另一端放到砧板上用锤子用力锤打, 随着锤打次数的增加, 我们发现金属丝在慢慢变扁、变宽、变长。
放下它们, 再分别锤打木棍、粉笔, 发现它们在锤打时碎了、劈裂了,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 金属具有延展性。
实验三: 金属具有导电性。
实验方法:将一端裸露出金属的导线缠绕在电珠的螺旋壳上, 然后把电珠黑色的突起接在电池的铜帽上, 拿起导线另一端露出金属的部分与要检验的物体捏在一起, 用物体接触电池的锌片, 注意不要让导线接触到电池的锌片, 以免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
依次检验后, 我们发现:将金属物品连接在电路中, 小电珠都能发光。
而木棍、玻璃等不能使电珠发光, 因此实验后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电性。
总结以上三项实验, 我们的结论是:金属具有导热、延展、导电的性质。
实验完毕, 整理用具。
2.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题目: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实验实验器材: 橡皮泥、水槽、水、土豆(鸡蛋、苹果、梨)、大烧杯、药匙、盐、搅拌棒、泡沫板(没有泡沫板可用别的能漂浮的物体代替。
最全的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精心整理
最全的人教版三年级科学知识要点精心整理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之一,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下面将对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知识要点进行精心整理。
一、生物科学知识要点:1. 動植物的種類和特徵- 动物: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等。
- 植物:树木、花草、水生植物、草本植物等。
2. 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动物的生长变化:孵化、幼年期、成年期。
- 植物的生长变化:播种、发芽、生长、结果、衰老。
3. 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动物的生活习性:冠羽、饮食习性、觅食、栖息地等。
- 植物的生活习性:光合作用、吸收水分、适应环境等。
4. 动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和食物链- 动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食物链、食物网。
- 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物呼吸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形成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物质科学知识要点:1. 材料的常见属性-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性质:形状、大小、重量、颜色、透明度等。
- 物体的硬度、柔软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2. 物体的分类和相互影响- 物体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
- 物质的相互影响:水能溶解某些物质、磁性物质能够吸引其他金属物质等。
3.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 物质的变化:溶解、燃烧、融化、凝固等。
- 能量与物质变化的关系:煮沸水需要加热能量、冰的融化需要热能等。
4. 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的气温、降雨量、风力等。
- 天气现象的变化:晴天、阴天、雨天、雪天、大风等。
三、地理科学知识要点:1. 国内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国内:中国的四大方位、东南西北、自然、经济和人口等特点。
- 国外:热带、亚热带、温带、南极等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水资源和水循环- 河流、湖泊、海洋的重要性和作用。
- 水的循环过程:水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012.6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后代,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3.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4.凤仙花种子要种在沙土里,种在约1厘米深的土中。
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不需要浇大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下会萌发。
6.凤仙花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播种凤仙花的最佳时期是4月,花期是6—8月。
7.种植了我们的凤仙花,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9.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研究植物根的实验中,在试管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为了不让水分蒸发。
11.实验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的作用,植物的茎有传输的作用。
1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叶是子叶,它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养料,之后,会萎缩脱落,它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13.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4.植物的绿叶可以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植物从根部吸收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样的过程叫植物的光合作用。
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子上的养料通过茎是从上往下运输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是从下往上运输的。
16.植物的茎内有许多的小管子,所以有运输的作用。
植物的茎有垂直于地面生长,也有匍匐在地面生长,也有攀援物体向上生长,也有缠绕物体向上生长。
(P20)17.凤仙花快开花的时候,植株长高的速度减慢。
18.凤仙花的花朵像蝴蝶一样,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花瓣,里面能看见果实。
19.凤仙花的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外壳变成红褐色并自行裂开,从里面弹出种子,颜色是黑褐色。
每一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约为20个左右。
20.凤仙花的花朵是在植株的茎的位置长出来的,有时会在一节处长出许多朵花。
21.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直至死亡的过程。
22.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六部分的生长顺序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3.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二.实验探究1.3.4.5.一.基础知识整理1.蚕卵是有生命的,蚕是从卵开始它的生命。
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绿色、黑色等。
蚕卵很小,它跟芝麻差不多大。
它的形状是扁圆形的。
2.保存蚕卵的合理方法是冷藏,保存桑叶新鲜的方法是用保鲜袋装好并冷藏。
3.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孵出小蚕。
刚孵出的小蚕像蚂蚁一样,所以叫蚁蚕。
蚁蚕很小很软,要用毛笔或者羽毛刷到桑叶上。
4.为了让蚕有足够的氧气呼吸,在养蚕的盒盖上扎小孔。
5.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又嫩又新鲜、并保持干燥,还要切碎或条喂养。
6.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7.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喷洒杀虫剂。
8.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蚕在吃桑叶生长过程中要蜕4次皮,每次蜕皮之前都要睡眠。
蚕一生要蜕6次皮。
9.蚕的外形可以分为头、胸、腹,头很小,头上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部有3对足,小而尖,帮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物,腹部有5对足,方方的,帮助身体运动,腹部后端的北侧有一个突起。
10.蚕的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上有环节,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是蚕呼吸的地方,叫气门。
11.蚕眠时昂起头和胸。
蚕是蠕动向前爬行。
12.蚕的粪便颜色是黑绿色的,形状是方形。
13.每蜕皮一次蚕生长速度就很快,同时身体颜色也会逐渐变白。
14.蚕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透明,在吐丝中,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15.茧里面是蚕变成的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6.蛹呈纺锤形,蛹的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口器、眼睛,胸部有3对足,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
腹部的五对足退化。
17.蛹遇到刺激会动,茧里除了蛹还发现有一层皮,这是它第5次蜕皮。
18. 蚕茧是一根丝组成,养蚕、抽丝、织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19.茧里钻出来的是蚕蛾,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长着一对触角,有眼睛和口器,口器退化不吃食物。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20.雌蛾腹部较大,触角灰色,翅膀有点透明而且小,爬行慢。
雄蛾腹部瘦长,触角黑色,翅膀大,爬行快,翅膀振动飞快。
2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2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24.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25.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6.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如蜻蜓、蝴蝶、蝗虫、苍蝇、蚊子等;有些动物不经过变态,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如鸡、猫、鱼等。
27.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28.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二.实验探究一、画一条大一些、完整一些的蚕宝宝,并标上各主要部位名称。
(头部)(胸部)(腹部)(尾角)(胸足)(气孔)(腹足)(尾足)(复眼)(胸足)(盾片)(气孔)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翅膀)(触角)(头)(复眼)(胸足)(胸)(腹)(蚕卵)(幼虫)(蚕蛹)温度与水的变化一.基础知识整理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通常用摄氏度或者℃来表示。
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一样。
2.用手捂住温度计玻璃泡使它变热,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3.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4.16摄氏度可以写成16℃,零下3摄氏度可以写成-3℃。
5.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6.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越快。
8.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9.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更低。
10.冰和水的共同点:无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冰和水的不同点:(1)冰有固定形状、水没有固定形状;(2)冰不会流动,水会流动;(3)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11.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1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湿衣服会变干、地面上的积水会变干等。
13.水蒸发快的方法有:(1)加热温度变高;(2)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中;(3)用风吹。
14.水蒸气是气态,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15.蒸锅上出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但是它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
16.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夏天,在棒冰周围可以看到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像“白汽”这样由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还有露水、云、雾。
17.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18.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形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9.固态的水有:冰、雪、霜、冰雹;液态的水有:水、雨、云、雾、露;气态的水有:水蒸气。
2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支温度计。
二.实验探究1.3.4.6、第四单元磁铁单元1.我知道磁铁有各种形状:如条形、蹄形、圆形等。
2.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如: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白板、电冰箱门缝、电话机扬声器等都是利用这样的性质制作。
3.人们还利用橡胶或塑料加铁粉做成橡胶磁铁、塑料磁铁,这种磁铁比较柔软,可以任意切割。
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不能吸所有的金属,如不能吸铜和铝。
5.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一块磁铁断裂后,每一小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6.两个磁极接近,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磁铁能吸引铁的任何一端。
7.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我们把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地球是一个大磁场,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南极,南极附近的地磁极是北极。
8.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9.一般情况下,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如果存放方法不正确,磁力也会发生改变。
10.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种有磁性的石头,2000多年前用它做成了一种仪器,叫做司南,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1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2.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是: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我们教室的门是朝南开的。
13.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方法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磁化后的磁针有磁力,它也有南北极,可以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
14.被磁铁吸引过的回形针可以吸住轻小的大头针。
15.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
16.检验没有标明南北极的磁铁可以采用悬挂法,指南针检测法、磁铁检测法等。
17. 磁化了的小铁针能做成指南针。
它是根据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18. 制作指南针要注意让磁针能自由转动。
19. 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同极互相排斥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20.九百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制作出了水浮式指南针和指南鱼。
实验题:1、认识常见的磁铁,取个名字(会画)(条形)磁铁(马蹄形/U)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3、根据产生的现象在图中标出磁铁的南北极。
现象:互相排斥N 极 ( S 极 ) (S 极) (N 极)现象:互相吸引S 极 (N 极) (S 极) (N 极)4C 和F 相斥,则E甲乙丙 极?答:(1)用指南针靠近这块磁铁检测。
(2)悬挂法和已知南、北极的磁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