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丛书:《奇妙世界》中《孩子们在争辩》[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复习“一望无边”等词语,书写“摘、掏”等2个字、2、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二、阅读与表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祖先自由的生活、读好第2小节和第3小节中的问句、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并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3、拓展阅读《孩子们在争辩》,继续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想象的快乐、[教学重点]1、在语境中体会并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相机指导书写“摘、掏”2个生字、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难点]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描述“掏鹊蛋”等画面、2、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读文(一)板书课题(二)相机出示词语(三)整体读文过渡:多么有趣的小诗啊!大家读得真好、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诗的第二、三小节,感受祖先有趣的生活吧、[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板书课题依然强调易错字“祖、篮”,夯实学生字词基础、从复习词语到整体读文创设情境,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展开想象,读写结合(一)想象情境,朗读练习1、读好问句(1)学生自由练习读问句(2)指名读并相机指导2、读出好奇(1)学生注意“可曾”这个词语,知道这是作者对祖先生活的好奇而进行的猜想、(2)学生再读,读出猜想、好奇的感觉、3、读出画面(1)学生默读,读中想象祖先生活的情景,找出作者猜想祖先干什么(2)关注词语,想象画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动词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示范、(3)交流想象,读出画面、学生选择一个试着说一说读完词语想到哪些画面?学生互相交流、集体交流、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4)回顾朗读小诗的第2、3小节(二)发挥想象,仿写练习、1、尽情想象,积累词语、学生发挥想象,仿照二、三小节说说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些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运用词语,仿写练习、学生选择一小节仿写3、展示作品,想象风暴、展示学生作品,相机评价并进行指导、过渡:我们以后在阅读的时候,就是要由课文内容想象开去,阅读之旅就更有趣了、想不想继续放飞我们的想象呢?老师再推荐一首有趣的小诗、[设计意图]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课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导,关注个体需要和不同的需求、大部分同学对诗中所写就是作者因好奇而引发的猜想存在疑惑,因此抓住“可曾”引导学生感悟、2、想象的实质是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搭建一定的“支架”,如抓住词语想象画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想象和表达中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为仿写做好准备、三、拓展阅读,延伸想象(一)出示图片,引导想象1、出示斑马,学生观察,相机出示第1小节、2、出示鸟和鱼:看到什么?又会怎样发问呢?学生集体交流、3、回顾第1、2小节,感受普通事物引发的想象、(二)自由阅读,再次想象1、孩子们又会怎样争辩呢?学生完整朗读这首诗《孩子们的争辩》、2、相机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孩子们还会争辩什么、课后和爸爸妈妈、同学们交流一下、过渡:看来想象源于我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都会引发我们神奇的想象呢![设计意图]丛书中《孩子们在争辩》一首小诗引进课堂,就是把有趣的想象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在学生经历了对祖先生活的想象之后,教师告诉孩子,有了想象,我们的阅读之旅就多了一份乐趣、其实,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也能引发有趣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外这首小诗,并启发学生课后可以尝试着这样去想象、想通过课堂的学习,为孩子们打开更多的窗……四、回归文本,放飞想象(一)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主题阅读丛书《发现老祖宗》和《仓颉造字》等文章、(二)积累词语1学生回顾本节课积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2学生练习词语搭配的连线;3生字“摘、掏”书写指导、结束语:有了想象的翅膀,我们就可以推想祖先的生活;有了想象的翅膀,身边的事物会变得更加可爱;让想象伴随快乐的童年、[设计意图]一方面,回顾积累本节课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归类指导“摘、掏”,拓展带有提手旁的字,归类识记,知识渐渐板块化、另一方面,想象可以化普通为神奇,变文字为画面,变单一为多面,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2、3小节各含有两个问句,像“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等问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同时疑问的句式,凸显了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能读好疑问的语气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本篇诗文中许多动词,如“摘、掏、逗、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它们构成的“摘野果、掏鹊蛋”等动宾短语,给学生们的积累做好了铺垫。
在积累表示动作的词组后,也会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而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就要求学生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
【学情分析】关于祖先和原始森林,低段的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而学生刚开始对“祖先的摇篮”理解会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提示。
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补充,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允许学生们大胆地想象。
还有,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了解甚少。
因此,教师要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要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
【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如“祖先的摇篮”、“在大树下”、“摘野果”等,帮助学生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
5.课后反思: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到的知识以及待改进之处。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祖先与现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a.祖先的生活环境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哪些异同?
b.你认为祖先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c.课后搜集关于祖先的传说或故事,与同学分享,了解祖先的智慧与贡献。
三握祖先的生活方式,体会祖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2.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走进祖先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预习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如“祖、先、篮、摇、蓝、摘、掏、赛”等,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基本含义。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了解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异同。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首散文诗。
诗中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美好的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
通过朗读、想象与表达来搭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通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正音:祖——平舌音。
(2)指导识记: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左边是部首“礻”,右边是“而且”的“且”。
(3)组词。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3.梳理问题: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些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问题,使学生懂得带着问题学会更有目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浓”是后鼻音,注意n的发音;读好“摘”的翘舌音;读好“赛”的平舌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可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
①换偏旁识记:掏—萄,蔷—墙。
②偏旁归类:“蔷、薇”都是草字头,“逗、逮”都是走之旁。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祖先的摇篮,即地球。
2. 培养学生对地球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2. 观察地球的图片,描述它的特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观察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地球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教师出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特点。
(2)教师讲解地球是祖先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
3. 实践操作
(1)让学生分组了解不同种类的地球特点,记录它们的特点。
(2)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他们了解到的地球。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地球是祖先的摇篮,并和家人一起到户外观察自然环境。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地球的认识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他们对地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反思
《祖先的摇篮》授课方案、反思授课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张开小组谈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授课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授课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授课方案:第一课时授课过程设计妄图一、激情导入1 .发言: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觉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兴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三、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虑: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莽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依旧子,说一说。
那(苍苍莽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经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认识感觉原始木森林的美丽奇特。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便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等几个重点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觉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经过品析词句,推断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诗歌共有5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学情分析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教学建议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23、祖先的摇篮【教材简析】《祖先的摇篮》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以及保护环境的愿望。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
可是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重点】对生字词的认识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口语交际】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课件出示2:原始森林的图片)这就是原始森林,你看,这原始森林的景色多么美,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的生活环境吧。
(板书:祖先的摇篮)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自学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在读课文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课件出示3)(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课件出示4)dòu qiáng wēi dǎi逗蔷薇逮(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
(课件出示5)祖啊浓望摘掏赛忆(课件出示6)重点字书写指导:祖:的偏旁是“礻”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4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4篇Teaching plan of the cradle of ancestors (Volume 2)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2、篇章2: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3、篇章3: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4、篇章4: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篇章1: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摇篮》教案【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原始森林的歌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赞美。
全诗一共有四节,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节是总起,用“爷爷”的口吻赞美了原始森林,将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个比喻多么贴切多么温情啊!因为人类在森林里诞生、在森林里成长,人类的进化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所以将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至于这个祖先是多少年前的祖先呢?我们无从考证,也许应该算到人类出现那一段历史吧!这个对于诗歌理解而言,不太重要。
第二节、第三节是“我”的遐想,“我”根据经验丰富的爷爷的那个比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我们的祖先到底会在森林里生活、玩耍、嬉戏、成长……这两节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最渴望做的事情全部“安”到祖先头上。
第四节回到现实,用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将“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爷爷”观点的认可。
整首诗很押韵,适合训练学生朗读。
第一节的韵有“篮”“边”“天”,第二节的韵脚有“先”“蛋”“伞”,第四节的韵脚有“远”“篮”,指导朗读时要注意韵脚的处理。
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有好几个感叹号,朗读时要突出赞叹的语气;第二节第三节有好几个问号,用孩子们的猜测和疑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那种情态。
在第二三小节里,还有很多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些短语的铺排,让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积累。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只有七个,但是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这些字笔画还偏多,需要细心指导。
另外,这首儿童诗是节选,编入教科书时对原诗进行了删改。
我们认为原诗的结尾更有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将原诗结尾链接进来,可以深化诗歌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等9个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祖先的摇篮》优质教案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
2.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二、自学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在读课文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课件出示3)(1)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圈出来,自主解决。
(2)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效果。
(1)课件展示会认字读音,引导学生正确拼读。
(课件出示4)d O Uqi αng We i d αi逗蔷薇逮(2)课件展示会写字,指名学生认读,教师指导重点字书写。
(课件出示5)祖啊浓望摘掏赛忆(课件出示6)重点字书写指导:祖:的偏旁是“礻” 不是“衤”,“且”的最后一笔要长些;“掏”的偏旁是“扌”,识记这个字时,我们可以换一下偏旁,用形近字进行辨析,如淘、陶、萄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7)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
遥远:距离长远,时间久远。
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3.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把握脉络。
1.自读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能根据各节意思的不同划分段落。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组长汇报结果,教师归纳总结(1)第一部分:第1小节:介绍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8)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自主解决生字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新课教学()分钟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通过读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2)第二部分:第2、3小节: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是如何生活的。
(课件出示9)(3)第三部分:第4小节:概括总结,原始森林是 祖先的摇篮。
(课件出示10)4. 按男女分组朗读四个小节。
读出回忆的遥远和美 好。
读出对原始森林的感叹。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1)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3。
课堂作业新设计1. 看拼音写汉字。
Z U Xi α n W d ng yu e t α o Ch Uhu i y i组词 「祖() <广浓( ) '掏( ) <'摘( )'组( )I 脓()■淘()L 滴()3.在括- 号内天上合适的动词。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原始森林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 学习第1节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
(板书:一望无边) (二) 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 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2、讨论交流。
(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两套)(新人教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两套)(新人教版)《祖先的摇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习——《祖先的摇篮》。
(播放音乐欣赏:热闹的森林)4、齐读课题《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
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
)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
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祖先的摇篮》优秀教案-新版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正确。
2.流利地朗读古诗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借助拼音,练读课文1.自学要求:(出示课件)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1)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由练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
1.检查学生生字字音的拼读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用各种方式指导读生字。
2.检查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认为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学生自由发言)指导读。
(1)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那/浓绿的/树阴/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3)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3.请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读。
(3)播放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4)让学生再读全文,大体了解祖先的生活。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祖啊浓望摘掏蛋忆1.讨论如何识记字形呢?2.教给学生识记方法:①用熟字换偏旁,加偏旁的方法记,比如:“组”与“祖”,“淘”与“掏”,“忆”与“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
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
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感情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
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
“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
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
整幅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三、重点难点1.正确、有感情地读好儿童诗,读好文中的问句,读好带动词的词语。
2.能仿照诗中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解读课题,认读“祖先”。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先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理解祖先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增强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
3. 培养学生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先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祖先为我们所做的贡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祖先的故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祖先。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学生用于记录笔记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祖先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探究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生词和句子,并让学生读一遍《祖先的摇篮》这篇课文。
教师可以用图示、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分组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她/他们对祖先的印象和观点,扩大学生思维和交流,增强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四步: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划分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如写一篇有关祖先的文章、制作报告等。
每个小组报告完毕后,学生可以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五步:达成一致意识(10分钟)教师结合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活动,引导学生达成对祖先的共同认识和理解。
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再看一遍课文,让学生更准确的了解祖先,进而表达学生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六步: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记下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和学习,也可就课程中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讨论。
【教学作业】1. 完成合作小组任务(如写一篇关于祖先的文章、制作报告等)2. 继续阅读祖先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资料,增强对祖先的认识和了解。
【板书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了解了祖先的生活与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对祖先的敬仰之情才能体现家族情怀,这有助于生成家族心理归属感。
部编 二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祖先的摇篮》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诗歌共有4个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引出“我”的好奇,写出了原始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2、3小节是“我”展开的充满童趣的想象,写出了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逗小松鼠、逮绿蝈蝈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质朴、自由的生活,感受到了“我”的天真与好奇。
第4小节,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现实,并对祖先的摇篮发出由衷的感叹,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课文中四个疑问句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三个感叹句又体现了儿童发自内心的赞叹之情。
课文的插图,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
插图中连绵的群山,参天的大树,机灵的松鼠,可爱的小兔,鲜艳的蔷薇,鲜嫩的蘑菇,还有树上停歇的鸟雀,与课文描述的事物基本对应,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为学生识字学词、朗读积累、展开想象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奇,富于想象,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和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文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祖先们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吸引孩子们啊!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采野蔷薇,逗小松鼠……这些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祖先的摇篮》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对“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充满了好奇,想象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诗歌共有4个小节。
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引出“我”的好奇,写出了原始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
2、3小节是“我”展开的充满童趣的想象,写出了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逗小松鼠、逮绿蝈蝈等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先质朴、自由的生活,感受到了“我”的天真与好奇。
第4小节,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又把“我”的思绪带回了现实,并对祖先的摇篮发出由衷的感叹,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课文中四个疑问句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三个感叹句又体现了儿童发自内心的赞叹之情。
课文的插图,让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
插图中连绵的群山,参天的大树,机灵的松鼠,可爱的小兔,鲜艳的蔷薇,鲜嫩的蘑菇,还有树上停歇的鸟雀,与课文描述的事物基本对应,营造了优美而充满情趣的意境,为学生识字学词、朗读积累、展开想象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天真好奇,富于想象,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和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文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祖先们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是多么吸引孩子们啊!摘野果,掏鹊蛋,捉红蜻蜓,逮绿蝈蝈,采野蔷薇,逗小松鼠……这些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生活一定会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图片:一组摇篮。
藤编——木质——铁质)这些是什么?最初的摇篮是用藤或竹子制成,所以“篮”字是竹字头(边说边板书“摇篮”)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舒服,温暖)2.板书“祖先”,知道什么是“祖先”吗?教师介绍:咱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可要再往前推算六十万年。
(课件出示图片)我们远古时代的祖先,和猿猴差不多,手脚不分地攀爬和奔跑。
经过千千万万年的演变,我们的祖先开始直立行走,这时腾出来的双手就可以做很多灵巧的事情了,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狩猎捕鱼、结绳记事……由此,人类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
3.识记“祖”。
通过熟字“祝、福、神”找到规律,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祖敬神活动有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句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看看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还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正音。
3.师检查认读。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读词正音。
注意词儿连读,并注意停顿。
(2)出示第二组词语读词正音。
注意词儿连读,并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蔷薇图片)蔷薇是一种植物,“蔷”和“薇”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4.再读诗歌,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诗歌第1小节,朗读想象1.默读第1小节,想想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浓绿”“一望无边”“遮”想象原始森林的样子,体会“大”和“美”的特点。
相机学习词语“一望无边”。
教师引导:除了天空、森林是一望无边的,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相机识记“望”字。
课件出示“望”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甲骨文中指人站在土堆上,仰着头眺望远方的样子。
金文又增加了“月”,表示远眺的对象是月亮,后来就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3.课件播放原始森林的视频,印证学生的想象。
4.教师引导:看到这样的摇篮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由衷地发出感叹,指导读好第1节。
四、学习诗歌2、3小节,朗读想象(一)学习诗歌第2小节,朗读想象1.教师引导:这么大、这么美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听了爷爷的话,“我”是这样想的——(课件播放小朋友朗读2、3节的录音)2.啊,原来“我”是这样想象的呀!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了些什么?默读第2小节,用“”圈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分步贴词语卡片重点指导“掏鹊蛋”:(1)借助字典理解“掏”的准确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表演自己爬上大树掏鹊蛋,感受掏鹊蛋的快乐。
(课件出示大树杈上的鸟窝)4.教师指导朗读:(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在这个大摇篮里,祖先的收获真是满满的呀!连起来读一读。
5.再读第2小节,你从哪里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预设1:学生抓住“我想——”看出这是“我”的想象。
预设2:抓住“可曾”和“?”看出是“我”的想象。
6.教师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好奇,脑海里都是小问号,是多么想知道啊!谁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朗读,读中评价。
(二)仿照诗歌第2小节,拓展想象1.教师创设情境:咱们也来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2.学生交流。
3.同桌小伙伴仿照第2小节,想象创编。
过渡:这里真的是我们祖先幸福生活的摇篮啊!孩子们在这摇篮里生活得也格外开心!(三)学习诗歌第3小节,朗读想象1.自由读第3小节,小组同学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2.学生交流,想象画面。
相机学习“逗”,想象“逗小松鼠”的画面,感受小松鼠的可爱。
相机比较“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动作的不同,感受用词的准确。
教师点拨:“捉”和“逮”都用到了手,为什么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走之儿呢?学生交流,体会“逮”是要边跑边捉,所以是走之儿。
3.教师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4.小组交流,合作创编。
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5.教师小结,结合板书归纳:读了课文,我们想象到了祖先们在摇篮里做了这么多事情,生活过得多么幸福快乐啊!让我们和着音乐,把这幸福快乐的感受读出来吧!配乐齐读2、3小节。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田字格“望、蓝、赛”3个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3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言,教师梳理。
都是上下结构,其中“蓝、赛”有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中间部分要窄于上下部分,写得要紧凑。
(二)重点指导“望”注意“亡”和“月”的穿插关系。
“亡”第三笔要改成竖提。
“王”居中写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蓝”字“艹”稍扁,最后一笔“一”要写得最长。
“赛”字“宀”要把中间部分罩住,中间部分的三横要均匀,撇捺要舒展,“贝”字正好嵌在撇捺下面。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第二课时一、回顾诗歌1至3小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1至3小节,知道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祖先在这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咱们一起把1至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诗歌第4小节,回扣前文1.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引读师:祖先在浓绿的大树上——生:摘野果、掏鹊蛋师:祖先在宽阔的草地上——生: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师:祖先在茂密的草丛里——生:捉红蜻蜓、逮绿蝈蝈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的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想起,在心里久久不能忘记,这就是“回忆”。
相机识记“忆”字。
2.风儿沙沙的响声,把我们从六十万年前的原始森林又带回到了现实,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这些回忆是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读词条: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师:“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生:我们祖先的摇篮!3.回扣全文理解诗题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理解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三、拓展想象,仿说练习1.教师引导:祖先们在摇篮里可能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再读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这些事情有的要用手,有的要用脚,看到偏旁就能猜到字的意思,想着它们的意思就能记住字形,汉字是多么奇妙啊!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还会做什么?(相机板书: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3.小组合作创编完整的诗歌。
4.诗歌擂台赛: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诗歌。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一)发现规律课件出示田字格“祖、啊、浓、摘、掏、忆”6个字。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6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
“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二)重点指导“祖”字“且”起笔略低于左边,“且”字的竖要挨着竖中线的右边,最后一横要向左穿插。
“浓”字中“农”撇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捺要写得舒展。
“啊”中间“阝”稍窄,起笔最高。
“掏”左右部分上端基本齐平,“缶”要写得紧凑。
“摘”左右部分上端基本齐平,右边“冂”写得略宽,里面“古”要写得略小。
“忆”字“乙”的起笔与“忄”的右点起笔齐平。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