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与时俱进已是这一时代的特色。我国正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快速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使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就课堂教学而言,广大研究者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得比较深入,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的研究是滞后的,而且对具体学科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中叶美国一大批教育学专家如班尼(M.A.Bany)、格拉塞(W.Gllasser)、库林(J.Counin)等,已在课堂管理研究领域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到现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不但有具体而又严谨的实验案例和数据,而且就课堂管理的每一处细节都能提供出多种多样的实施方略。相比之下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就落后了许多。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下,课堂管理的研究更显得重要,因为以科学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管理,不但有助于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的质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语文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的确定性不明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见效相对迟缓,这就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涣散的语文课堂比比皆是,语文课的低效率已是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认为这纯属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惹的祸,那将永远也改变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在语文课中注入鲜活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技巧,才能在课程转型期使语文课堂走出它该走的路,语文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转型,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课堂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也必须兼顾课堂管理的变革。语文课堂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课堂的始终,是影响到语文课堂效率极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语文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语文课堂管理则是阻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管理必须担负起奠基和促进的职能,充分挖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功用,它的变革必将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创设语文课堂环境,营造师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氛围

语文课堂环境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时空、自然及各种教学硬件设施,好的物质环境、条件能怡人性情,更容易让师生投入学习,对语文课堂管理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里无须多谈。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等,它是语文课堂管理中的“软件”成分,它具有语文课堂所形成的潜在特性,也是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格所在,其对师生的影响巨大,直接影响课堂管理及目标的实现。心理环境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苦心经营,以营造师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氛围,使课堂焕发活力。

1、柔性化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依靠着语文教师的权威控制课堂,管束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时常有教师大声地斥责“不要讲话了!”“站出来!”“出去!别影响我讲课。”课堂上火药味十足,却往往不见效果。我们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建、维持当然需要课堂纪律来保证,但只寄希望于用纪律来强制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课堂上学习氛围的创设,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情感、志趣、凝聚力精心地来营造。试想,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有隔阂,在语文课堂上怎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升华,进而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呢?语文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更需要从柔性化的角度去创设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极具亲和力的管理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理解关爱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心灵满足,让学生从语文教师身上感觉到被重视被理解的快感。这样,学生会心甘情愿地融入课堂,愿意思考、愿意表达。教师那种充满爱的关切,充满爱的暗示,使学生在爱的滋养中,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才能使语文课堂迈向理想之路。

2、民主化课堂

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是大趋势,语文课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也要求教师用民主的理念来优化秩序。我们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或观摩他人授课,都可能会有一个共识——语文课堂成为个别尖子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冷漠的旁观者、缄口不语的听众。这样的语文课找不到民主的影子,更多的学生在被忽视中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语文课堂的秩序问题自然产生。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愿望,尤其是语文课堂,只要给他们机会,没有

人会拒绝,只是教师没有注意到遵循课堂中人人平等的原则,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形中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不能面对所有学生,这自然就破坏了民主化课堂形成的基础。不同个性的孩子在课堂上都会有种种美好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争取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堂的凝聚力也就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必然建立。

另外,民主化课堂还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进去,“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由教师决定,课堂被教师霸占,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肢解“分析”取代了学生主动、生动的自学、自练、自用活动!学生没有选择自由的权利,只有被动地服从,被动地接受,没有学习上的自由,做不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民主化课堂就不可能形成。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也是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一,课堂管理有责任维护这种课堂的有效性。

3、充满活力的课堂

语文课堂的活力,来自于教师新鲜的理念、新颖的方法、蓬勃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要因时因人而异,教授课文的方式要因课因文而定,组织课堂活动要因地因情而施。多变的课堂、创新的形式始终给学生种新奇感,学生就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期待,对语文课堂充满向往,语文课堂就有可能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如果说语文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的话,那么只有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活力。成功的激励是保持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激励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可以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自尊感是医治课堂纪律问题的良药,是确保课堂活力的必要性因素。语文教师如果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就能发现,每节课都可创新,因为每篇课文,各具特色。李镇西老师曾讲:“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我们怎能设想,这样的课堂不是翻卷着浪花和海面而是一潭没有丝毫涟漪的死水呢?”所以,语文教学的自创空间,生成空间很大,只要充满活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促进互动、沟通与交流,为语文新型的学习方式提供保证,使之有效开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过程,也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创造性实践过程。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征,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就构成课堂情景中的互动。课堂是共享的,涉及到课堂中相互交流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果这种相互联系性得不到重视,学生非但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反会产生课堂冲突,阻碍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沟通又是课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沟通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有效的源泉。如果教师所确立的课堂目标没有或者无法很好地传达到学生那里,学生不去理解和接受,那么课堂目标就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动力。交流也是有效管理的明显特征,课堂活动本身是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交流和传递。只有实现了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自由的信息交流,课堂才能迈出僵化的困境,走向勃勃生机。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管理就是种保持课堂互动,促进有效沟通,不断激发交流的历程。下面从促进课堂的不断生成性和为课堂新型学习方式服务两个方面,来谈语文课堂管理如何才能做到课堂中互动、沟通和交流的有效展开。

1、促进形成不断运作不断生成的课堂

语文课堂不再仅仅是读课文、写生字、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的记录和抄誊,教师在课前所能做到是对教材的钻研、课堂步骤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其他,诸如学生的发言,课堂中涉及到的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学生参与的程度,活动开展的效果等等都只能预测,它们的收效如何,应该说基本依赖于课堂上语文教师的引导水平和师生互动、沟通和交流的状况。由此可见,课堂的不断运作和内容的不断生成是课程转型期语文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这一鲜明的特点,如果在旧有课堂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得以体现的。新型课堂管理就是企图通过让学生心理、精神得到健康、愉悦的满足,尊严、人格得以尊

重和保护,这样,满怀自信、充满激情地畅谈体会、感悟、心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语文课的不断运作、不断生成才能得以实现。

2、为语文课堂新型学习方式服务

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也随着教育的变革在更新,不断更新的课堂学习方式就要求有不断更新的课堂管理去保证和维持。比如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特点在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特别突出,只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课堂上那种冲破束缚的互动、坦荡如砥的沟通和畅所欲言的交流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那些新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实际效果才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重视师生人格精神的培养,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营造微型社会环境,为学生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各人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语文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和世界。语文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要求学生能感受出伟大的人格、伟大的品质并接受同样精神的陶冶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和学生一起提升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够感悟到生命价值的光辉,能够体味出人格魅力的精髓。此时,一切管理都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对学生的影响绝对不是一时的,而是对他们终生学习,做人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看来,语文课堂管理的变革不单单是形式上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更需要师生人格的培养,精神的净化,语文课堂管理如果借助语文的人文特性,在课堂上营造出具有人文色彩的微型社会环境,为他们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生存提供一个试行的场所。那么,学生的受益将是终身的,这就为他们终身学习、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储备。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 目录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一:《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习心得 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啊!我即将走向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通过这次《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习,我领悟到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我认为,为人师表是当好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学生是否获得了成长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一名敬业的教师始终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应当能够对

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因此,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再次,终生学习、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做一名“学习型”的合格教师。总之,“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时时自我反省,处处修身,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心得(1582字)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感悟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感悟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多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在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个教师“师德昭昭”,其业也必不会差。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即使他的专业能力有所不足,他也会抱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催化剂。 三、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不断超越自我,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才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必然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有才无德,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德无才,不是一名好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教师应该是每一名教师的追求目标。在平时的工作中,所有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明确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争做一名好教师。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师德建设是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的核心和灵魂,乃教师立身之本。下面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师德建设工作谈谈自己一点浅显的体会。 一、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师德 教师的劳动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勤劳勇敢、诚实正直、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明礼诚信等。“学深为师、德高为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做到,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塑造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来。 二、对师德建设的建议 师德建设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要有内容,有方法,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来进行: 1、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支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而更应该是“人师”,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青少年成长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所以教师是当代政治思想的自觉拥护者,故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用高尚的理论武装自己。当前,重要是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学习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文献和法律法规。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单列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奠定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基石,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导教师同志们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和清贫,自觉地抵制西方“自由化”思想的泛滥,坚决抵制腐朽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3、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是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质。教师只有立志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4、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是创造性的事业,特别是我国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劲吹之时,如何从根本上革除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如何构建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同时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自由、全面、健康地成长,并把他们培养成健全、有价值的人,就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知识能力和个性特征出发,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勇于开拓和创新。 三、师德建设的几个“结合” 1、师德建设和校情教育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要熟知国情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牢记党的嘱托和国家的使命,作为教师要熟知校情和学校的发展共荣辱,“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师德教育,在有些时候不需要什么大道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1、教改的需要 ——课程改革 课程理念的发展趋向—学生素质发展本位;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力的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均衡发展的思想;课程结构的组合趋向—增大学习者的选择;课程编制的统整趋向—技术整合与内容综合含开放;课程实施的改革趋向—着眼改变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的增值取向—重视过程与发展。 ——课程目标 1、民族精神、国际视野与现代意识。 2、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3、一般(通用)能力:阅读交流与表达、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等。 4、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培养目标 1、突出以下通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言语信息能力、数理逻辑能力、探究实践能力 创新质疑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2、突出以下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团队精神、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社会责任、文明行为和诚信品质;开放意识、文化包容与情感态度;生命关爱、环境意识和科学发展观。 ——完善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接受与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的方式,倡导独立性与全体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发展的基础——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个体的质量 3、教师个人人格尊严和价值体现的需要 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因素。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一,为人师者,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其二,为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教师个人的价值体现既有个体性——引导学生个体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又有社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从某种角度分析,教师个人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成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教师本身人格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还表现为教师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功底。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 是职业还是事业?我们的回答是:是职业也是事业。教师应该成为职业型和事业型结合的的教师。教师的敬业思想和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就是我们常讲的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核心是爱生。确实,热爱学生并且兢兢业业工作是一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 展之我见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 【内容摘要】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增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因此,解决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问 题,找准发展方向,找到发展途径,打造良好平台,才能促 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体和办学的依靠力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由于受到办学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严重滞后。但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背景面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呢下面谈谈我个人肤浅的想法: 一、洗脑子——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问题 意识决定出路。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良好的专业化发展意识,是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对教育事业是否忠诚、能不能持久的保持对农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并全身心投入其中,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很难设想一个不能吃苦,对农村教育工作缺乏坚守精神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积极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农村的教育正面临着这一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理想严重缺失。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增强农村教师的事业心,强化教师职业理想,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教师才会想发展、求发展,从而自觉树立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 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影响教师工作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职业态度。农村教师职业态度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奉献意识。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让我们陈述农村教育的艰辛和困难,但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对教育疏忽的

促进小学语文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促进小学语文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之我见 一、帮教师建立自我发展内在需求 1、创造人文环境。 管理者应想方设法为老师提供、创造好的人文环境。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的基本生存需要及更高层次的成长需要,自我满足的需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惰性,激发教师向上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追求卓越,成就事业;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另一个家园,成为教师力量的源泉和教师发展的生命平台,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 2、建立师爱情结。 教师爱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工作,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才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心、责任感,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喜欢优秀学生不难,一名好的语文教师更应能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琢磨的是怎样帮助这部分孩子建立学

习的兴趣、信心。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可能产生微妙的影响,要教孩子做有爱心的人,首先自己要有爱心,爱漂亮孩子的心易,爱丑孩子的心才是老师更应有的爱。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师爱,让其魅力四射,成为孩子们学习进步的有效支持力。 3、学习意识。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的人,自己就应该努力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要热爱本职工作,忠城于教育事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 热爱学生。工作态度严谨,全心全意地为少年儿童服务。要加强师德修养,谦逊好学,公正无私,为人师表。以大方整洁朴实的衣着、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端庄、教态高雅洒脱,这样教师就能以健康文明、准确简炼、幽默含蓄、丰富优美的语言熏陶、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自主发展意识。 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维度划分为三方面内容: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专业发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教师道德”或者“师德”,它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用以调节教师职业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等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 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5、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从业者在对从事教师职业所持有的专业理念、专业态度的倾向性与职业生涯中所形成的专业情感、专业意志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专业人格的升华状态,是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动力支持系统。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病逐步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公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7、教师专业素质:教师拥有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室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获得的。 8、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念,以及对所教学生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水平。 9、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0、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消失、对他人日益冷漠、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一系列负性症状。 11、教师的仁慈:主要是指教师把仁慈的道德原则应用于教学工作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当中,从理智、情感等方面来实现对学生的关怀、宽容和爱。因此,教师的仁慈体现在了以下主要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 12、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 13、教师的公正:教师公正既表现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也表现在公正对待同事、领导及学生家长等方面,更表现在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上。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教师对自己的公正、同侪性公正、对象性公正。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重点则是对自己、对同事的公正。 14、教师良心:教师的职业良心可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其主要的内涵有四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5、教学伦理:、所谓教学伦理,就是指“教学的伦理”,指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具备的“以善致善”的本质规定性,是由教学活动自身所具备的天然的教育性规定及其外在表征所构成的综合体。 16、教师心理健康:所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与教师的心理素质紧密联系的。 17、职前教育阶段: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角色的储备期,是一个未来教师进行

自查报告-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完整版

编号:TQC/K535 自查报告-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查报告-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之我 见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自查报告-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之我见 丹江口市幼儿园金悦 “德者,师之魂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因而,高尚的师德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身体力行“三个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后,我获益匪浅,尤其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成为专业发展型教师。现就参加新课程学习的一些感悟,谈谈自己对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加强思想文化修养,提升发展的动力 一切语言活动都是思想、思维的表现形式。如果一个教师处于“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么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好处。这样,他从事的教育工作,都变得具有意义。他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长感到快乐,在付出与给予中感到满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后再来教育学生,或者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这样的教师,他懂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并且是出于自觉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超越了自身的道德伦理价值,从而达到了一个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二、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个创新专业型的教师,必须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认清形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使读书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有的生存习惯。 第一学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思想和依据,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样的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加强理论学习,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需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人的一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优秀教师也只有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科学性。 第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是中小学优秀教师从事高质量教育活动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剧增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基础教育学科综合发展的态势,又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拓宽知识渠道,加快信息获取速度,以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有了文化才有高度,才有广度,才有视野。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有个现实的问题,即文凭不高,文化知识欠缺。因此,应该好好补一补文化的课。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精华、糟粕有准确的清晰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主题怎么把握,价值观怎么把握,都与文化功底不深有关。同时对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正确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与时俱进已是这一时代的特色。我国正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快速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使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就课堂教学而言,广大研究者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得比较深入,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的研究是滞后的,而且对具体学科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中叶美国一大批教育学专家如班尼(M.A.Bany)、格拉塞(W.Gllasser)、库林(J.Counin)等,已在课堂管理研究领域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到现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不但有具体而又严谨的实验案例和数据,而且就课堂管理的每一处细节都能提供出多种多样的实施方略。相比之下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就落后了许多。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下,课堂管理的研究更显得重要,因为以科学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管理,不但有助于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的质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语文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的确定性不明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见效相对迟缓,这就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涣散的语文课堂比比皆是,语文课的低效率已是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认为这纯属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惹的祸,那将永远也改变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在语文课中注入鲜活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技巧,才能在课程转型期使语文课堂走出它该走的路,语文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转型,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课堂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也必须兼顾课堂管理的变革。语文课堂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课堂的始终,是影响到语文课堂效率极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语文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语文课堂管理则是阻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管理必须担负起奠基和促进的职能,充分挖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功用,它的变革必将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创设语文课堂环境,营造师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氛围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变革的重要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变革,也经受着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教师这一职业当然也不能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当今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问题逐步出现了,教师价值观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彻底搞清问题根源,从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通过学习、培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关键词】师德问题对策 在当今社会,教师这一职业逐步从以前的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发展,这不仅是当今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新情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是世界教师队伍发展的新趋势。以前,可能你只要能认识几个字,懂一点知识,并且愿意从事教育这一职业,你就有可能成为老师。可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的这一现状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了。教师队伍,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受教育背景,也就要求教师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在90年代以前,我国主要施行计划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教师职业道德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教不廉,谋取私利,工作敷衍了事 在我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潮中,有一部分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以前根本不会出现的事情:(一)代课要钱,补课成风,利用晚上补课、双休日补课,更有甚者长期不上班,说是在招商,可是实际上却是在家招学生补课,取得金钱收益。这些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漠不关心,马虎应付,却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办班“创收”或第二职业上;(二)变相传销,谋取私利。有一部分老师利用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以从中获取私利为目的,向学生强行推销不必要的各种所谓的试题指南、参考书籍,以及各种粗制滥造的学习用品;向同事推销各种不必要生活用品。(三)热心商业,惟利是图。有的老师或者其配偶直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千方百计向学生推销自家经营的各种东西,以从中获取利润;(四)攀龙附凤,相互利用。这种行为集中表现在热衷于结交有钱有势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送礼送钱,我就给你子女提供各种方便和特殊照顾,而对于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学生则冷眼对待,不闻不问。使得班级风气充满铜臭味,严重毒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五)不安心工作,老想“跳槽”。这种人当老师只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一旦有更好地机会,会毫不犹豫的撒手而去,从没有一个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行为的实质是缺乏教学上的进取精神。这种人不肯学习,也许爱岗,但决不敬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 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1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

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2篇 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1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句至理名言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响彻寰宇,滋润着每个教师的心田,给予了每个教师以信心.力量和鼓舞。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崇高赞誉,更是对每一位教师的严格要求,因为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应将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诚然,社会上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士,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学者高官,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级各类教师的长期熏陶和谆谆教诲,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教师的音容笑貌会渐渐模糊,所传授的文化知识会渐渐淡忘,但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渗透出的师德师风的感染力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深远影响。 本人从做学生的时候起,就一直对教师有一种敬畏之情。因为我深知教师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为人师表,非一般人所能相比。于是,自己暗暗地下了决心,以后就选择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35 年的教师生活就悄悄地流逝了,我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并且不同专业近两千名学生

讲授过多门课程。取得了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且对师德师风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说,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材的宝贵精神动力,是每一个教师发展进一步的宝贵精神源泉,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武器。因此,培育与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就显得迫在眉睫。 35 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从透视师德师风内涵的角度来说,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几方面进行考量。 一是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前提是自身要为人师表,先“立德”,只有自身品行高尚,诚实守信,才会对学生产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用,才能为社会培育出“根正苗红”的栋梁之才;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急功近利,就会对学生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面影响,这类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之后的表现可想而之。教师立德的内涵是要具备爱心,就是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进而爱自己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其实,师德就是立德树人,就是凭着自己的爱心真正走进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每个学生,引导每个学生,感化每一个学生,在教会学生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导每个学生如何做人,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道德素质方面的坚实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困惑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 教学工作是否是专门职业?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虽然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时,就强调“教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1993年我国《教师法》也明文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但目睹教师专业地位并不稳固,无法与医学、法律这些已被认可专业(established profession)相提并论的现状,不少人开始怀疑教学作为一种专业的合理性。显而易见,在这里人们对“教学是专业”的解读产生了“教学应该是专业”和“教学实际是专业”两种迥然不同、且易导致争论的论述。为了促进教学由实然的“不成熟专业”状态向应然的“成熟专业”状态的转化,“教师专业化”的议题得到普遍关注。 一、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预设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论基础来自专业社会学,后者认为整个社会是由不同层次的职业群体构成,只有那些因具备一些独特性质并能在整个职业结构中占据较上层社会位置的职业群体才被称为“专业”。虽然社会学界就“专业”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但就教育界关于专业化的论述来看,主要依据的是其中具有典型功能主义特征的特质模式,即认为在各种成熟专业身上,无一例外地具有一些相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专业特质”。 对于专业的社会功能,Hoyle曾经有过非常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专业是表现出重要社会功能的职业”,而为了能够发挥好这种社会功能,专业人员就需要掌握相当程度的技能和知识,以面对不断变换的工作场景和处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他看来,知识的获得和特殊技能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反思,更需要通过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来实现。而且实践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也包括了专业价值的社会化过程”,即在掌握系统的、独特的知识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形成“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的伦理规范。另外,专业人员在实践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具体表现为“在制订有关公共政策时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专业责任的行使方面具有相当的控制权,以及与政府的关系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权”等。基于上述专业人员接受过长期培训、拥有高度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利他服务动机,尤其是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的特点,社会需要给予他们较高的声望和薪酬。 根据Hoyle的分析,那些已被认可的“专业”较其它职业可以拥有更优越的工作条件,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专业教育,能获得更多的进修机会,以及能分配到更加充足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职业而言,总是希望模仿那些已被认可专业所具备的特征,以使本职业最终成为专业群体的一员,这种由非专业或不成熟专业向成熟专业发展、转变的过程便是所谓的“专业化”过程。显而易见,专业化在社会学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职业群体实现其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手段。 对于成熟专业究竟拥有哪些专业特质的讨论很多,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如Turner和Hodge认为,判断一个职业是否为专业,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1)指导其实践的理论和技术水准;(2)对其活动的垄断程度;(3)社会对其承认的程度;(4)其组织化程度。Leggatt则通过对20世纪前半叶有关专业特质的综述指出,最常被提及的特征主要有五项:(1)实践活动基于理论性的圈内知识的基础之上;(2)知识的获得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社会化过程;(3)实践者有强烈的利他动机和服务意识,不受物质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使;(4)招募、培训、资格和标准均有严格的控制;(5)职业团体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 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实现教育目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振兴国家、民族的根 本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 必由之路。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 斗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认识的提高,我认为要想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实践与认识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理性的认识 才能科学的指导实践。换句话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也就是"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不断升化的过程。反思是教师发展最具积极性的因素。反思是总结、是批判、是追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可能以批判的眼光审 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失与遗憾。从目前实践看,教师的各 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

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为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有些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长进,教学方法老一套,老经验,一用几十年,他们是经验主义者,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但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不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只是一味的“灌”。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只是一味的争课时,加班加点。他们不去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只是一味强调教材的变化太快……我们现处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陈旧率周期进一步缩短的年代,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生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为了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表现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其专业发展的连续历程。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一部分。通过评价,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优点、缺点和专业发展中所欠缺的能力,促使教师的自我进修和自我专业发展。一般来说,教师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形成性目的,以促进教师发 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使教师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和需

浅谈师德之我见

浅谈师德之我见 赤坑中学冯炳贤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七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懵懂中的我慢慢知道了,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新学期以来各大媒体不时曝出一些有关这一行业的性侵丑闻,更有如“井喷”之势。为人师表者将魔爪屡屡伸向无力反抗的孩子,教师成为一个备受诟病的群体。一些脆弱而无辜的孩子受到摧残和侵害,公众哗然,并且沉重追问:“师者,所以‘床’道‘兽’业‘解裤’也”,这句话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心,更深深触动着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那脆弱的灵魂。 中国是个尊师重道的传统国家,教师队伍里出现了这样的错误,是某些道德败坏的人通过不法途径混入了教师队伍,玷污了广大教师形象,“师德”因此受到了拷问,倒不如说人性受到了鞭挞。从古至今,为师者以“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呈现在世人面前,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高准则,更是所有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教师被誉为“园丁、蜡烛、人梯、拓荒牛”等,该职业被称为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围绕教师有

不少的新闻:诸如玩弄高中女生的北大“叫兽”王学明、北大原教授邹恒甫曝光的“北大梦桃源性丑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殴打80多岁老人、传遍神州的“颜艳红虐待幼儿园学生事件”等等败坏师德的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覆盖了幼儿、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学校。教师“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的形象被大打折扣,“8名禽兽毁掉全国607125位校长、9231100位教师的声誉”,引发一连串的思考。 针对上述出现的不良现象,我认为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现在国家更加重视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山区补贴,也使得老师活得更有尊严。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因为社会上的金钱欲物质欲而冲昏了头脑,脱离正轨做出一些为人所不齿的行为,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

浅议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

浅议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 郭清丽 [摘要]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加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技术至上”的倾向,因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包括:师德建设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实践相结合;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 [作者简介]郭清丽(1966- ),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河南焦作454002)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之核心,一些道德失范的教师实际上是失去了教师本质的教师。虽然中西方的师道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对教师职业道德都很重视。在我国,教师职业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多维、综合发展的趋势,但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的规范,专业伦理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伦理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来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是必要的。鉴于教师专业发展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探索这一课题,将有助于确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确保师德建设成为教师全面与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