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15-10-05

体育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由于社会结构不断深化,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正处于结构上的调整与变化过程,同时在面对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下,体育三大领域所涉及的内容在体制上、观念上存在诸多不适应,涌现出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如何结合我国体育三大领域的发展现状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是现阶段体育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也能为体育事业改革指明方向,并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我国体育三大领域发展现状

1. 1 竞技体育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举国体制”,也兼有“体教结合”、“社会培养”等模式。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主要形式,它是以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政府投入为主体,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整合各地方竞技体育资源,使国家整个竞技体育发展全面向奥运会靠核心、以全拢,从而逐步形成了当前以体育总局为组织领导运会竞赛体制为杠杆、以“一条龙”三级训练网为保障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奥运争光”更是成为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中心目标。从2008—2012 年我国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的培养方式统计情况来看,“举国体制”模式培养下的竞技运动员占主体,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模式。

中国、美国、俄罗斯三个国家在第 27、28、29 届奥运会金牌榜上始终处在第一集团,中国竞技体育地位在世界竞技体育上是耀眼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的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取得的成果是显着的,也是时代所需要的。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从诸多媒体的报道和学术研究来看,现行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可调节的现实问题:

( 一) 从体制上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规模小,主要以三级“一条龙”的选拔培养方式,基层人才选拔只是靠体校、训练基地等,造成后备人才规模小,从运动员选材上限制了我国人口基数大的优势发挥。

( 二) 从管理与保障上看,体校、各级运动队长期“重训轻文”,造成文化素质低下,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问题突出。国家体育总局人事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显示湖南等八省区,处于待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运动员人数的28.9%,宁夏多达78%,辽宁为34.5%。媒体也不断报道奥运冠军以搓澡为生等类似新闻,可见竞技体育“金牌效应”带来文化素质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 三) 我国竞技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国家财政部公布的财政决算报告表明,2000 年“文体广播事业费”预算数为292.24 亿元,其中拨给国家体育总局的财政经费与事业费为16 亿元。而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提供的数据,依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 -2004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 1 亿元; 2005-2008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2 亿元,到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仅

仅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就会达到 27 亿元,其中并不包括国家专项拨款。而为了备战 2008 年奥运会,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 亿元。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在2008 年8月25日新闻发布会上也证实: 国家每年对体育的投资为 8 亿元以上( 不含基本建设投资) 。这些还不算奥运会、全运会等比赛对运动员的奖励,可以说我国的竞技体育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张春合在《对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现状的反思》中论述了竞技体育成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成正比关系的,国内生产总值高低决定竞技体育成绩发展水平; 同时,还论述了在一定区域内,金牌位次与金牌数量也与人均国民生产值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从表 2 可以看出,我国竞技体育成绩与人均国民生产值是不相符的,与金牌榜排名前 10 名的其他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反差,我们在人均生产总值较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辉煌的奥运成绩,这与举国体制是分不开的。

另外,从 2004 年雅典奥运会金牌产出量( 32 块金牌) ,得出运算结论: 一块奥运金牌培养成本为 6. 2—7 亿人民币。通过该视角得出我国的奥运金牌投入—产出效率,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而对于西方国家,运动员从初级到高级水平一般都是自费请教练或者社会投资,培养竞技运动员的巨额资金是不需要国家财政负担的,虽然在备战奥运会工作时,有些国家也相应进行一些投资,但与我国备战奥运会投资要少的多。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国家和民族荣誉的需要,实行竞技体育先行的政策,国家采取对竞技体育优先投资、发展的政策是明智的,但从现阶段竞技体育发展的普遍客观规律和我国经济社会情况来说,这是极其不相适应的。“体教结合”模式是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严重分离造成诸多现实不可调节的问题下提出与实施。1987 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通知》以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已经快 30 年了,培养的优秀运动员较少,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体育财政在体育行政部门支配,高校建高水平运动队仅靠高校投入远远不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不足,不过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就业、素质等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动员学训矛盾。“社会培养”模式是国家在体育发展纲要中提出允许社会力量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个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很多发达国家就是采用社会投入的模式来开展竞技体育,如美国的棒球、篮球、橄榄球、冰球等商业运作模式,它更多的是考虑吸引观众眼球,借助媒体的平台,达到影响人们对该项目的认识与参与,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能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也有“武林风”、“丁俊晖”等成功案例,但相对美国的商业体育运作模式来说,我们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 CBA、中超足球联赛等社会影响力大,但竞技水平不高,影响力不大,对提高这些基础大项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 2 社会体育现状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自1995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职工体育以单位为重点,紧紧围绕群众体育需求,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体育彩票等实施,群众体育基础设施遍布城乡,成立了 30000 多条健身路径,全国体育场地设施增加近 2000 万平方米,体育人口迅速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约有3 亿多人,人口的平均寿命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