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之二:音韵学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声字: 非(非)——悲(帮)


冯(奉)——凭(憑)(並)
文(微)——闵(明) “旁”从“方”得声 “匍”从“甫”得声 “枹”又作“桴”(《鞌之战》:右援枹而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读:
古读“负”如“背”,读“附”如“部”,
“父”古读如“爸”。
方言:
厦门话:

《释名》:负,背也。
阴平念高平调(调值55)。如:飞 妈 书 家



阳平念高升调(调值35)。如:池 河 神 床
上声念低降升曲折调(调值214)。如:马 可 果 表 去声念高降调(调值51)。如:电 亚 进 贡 五度标记法:(赵元任发明)
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

二、传统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声

方[pa]
纺[p‘a]

妇[pu]
问[m]
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格布森说:“任何一个
国家的儿童学语言,先学会唇音。”
英语的fish来自拉丁语piscis
(2)古无舌上音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指出古人“舌音
类隔之说不可信”,并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
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
1.字母和声纽 至唐代末年,人们才参照梵文的体文给汉语创制表示声母的 字母。

梵文的字母叫悉昙(siddham),形体近似藏文。悉昙字母分为两种:
一种叫体文(vyanjanam),即辅音;一种叫摩多(mata),即元音。
梵文有十四摩多、三十二体文。这两种字母基本上相当于汉语的韵母和 声母。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古读:
直(澄)读为特(定),竹(知)读为笃(端)。 异文 :

《尚书· 禹贡》:“大野既猪(知)。” 《史记》作“既 都(端)。”
注音 : 《说文》:“冲(澄)读若动(定)。” 谐声字 : 竹(知)——笃(端) 登(端)——澄(澄)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二)韵
1.古代诗歌的押韵
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n或ng复合而成。ɑn、en、 ɑng 、eng、ong 、iɑn、in、iɑng、ing、iong 、uɑn、 uen、uɑng、ueng、üɑn 、ün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3.声调
声调是音节的音高变化。
普通话的声调有辨义的功能,包括四类: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全浊:(即《韵镜》的“浊”):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如〔b〕、〔d〕、〔〕、〔v〕、〔〕等。 次浊(即《韵镜》的“清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如〔m〕、〔n〕、〔〕、〔l〕、〔j〕等。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4.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指中古(唐宋)汉语声母系统
的36个代表字,其中30个是唐末守温和尚提 出,其余6个是宋代等韵学家所加。
阳对转。
(1)《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 君子,其乐如何?”

“难”本属阳声元部,却与阴声歌部的“阿”、“何”押韵。
(2)《仪礼·士虞礼》:“中月而禫(dàn)。”

郑玄注:”古文禅,或为导。“(中月:间隔一月)
(3)《汉书.高帝纪上》:“令趋销印。”

颜师古注:“趋读曰促。” 以上“禫”(阳声)与“导”(阴声),“趋”(阴声)与 “促”(入声),亦因对转而得通假。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收尾的韵叫做入声韵。 如上古辑[p]、质 [et]、屋[k]等部。
5.阴阳对转、旁转


(1)对转
在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阴声韵转变为阳声韵、 阳声韵转变为阴声韵,或者入声韵转变为阴声韵阳声韵、阴声 韵阳声韵转变为入声韵的现象,音韵学家把这种主要元音相同 的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相互转变现象叫做“阴阳对 转”,也叫“阴阳入对转”,简称“对转”。对转的语音条件 是:韵腹(主要元音)必须相同。
曾:蒸、登
流:尤、侯、幽 深:侵 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叫做阴声韵。如上古侯 []、歌[ai]等部。

阳声韵:以鼻辅音[-m]、 [-n] 、[-]收尾的韵叫做阳声
韵。如上古侵[m] 、真[en]、东[]等部。

“古无轻唇音”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 声母在上古不存在,中古读“非敷奉微” 的字在上古其声 母分别为重唇音“帮滂並明”。
弗(中古非母)——上古读如不(帮母)

(费:bi——fei;)
副(中古敷母)——上古读如劈(滂母)
伏(中古奉母)——上古读如庖(並母)
文(中古微母)——上古读如门(明母)

伏羲——庖羲
中古 中古 异文: 並母 奉母 《诗· 邶风· 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礼记· 檀弓 下》作:“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家语》引作扶伏。 《左传· 昭十三年》:“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释文》: “本又作匍匐,蒲本亦作扶。” 中古 並母 “《史记· 苏秦传》:‘嫂委蛇蒲服。’《范睢传》: ‘膝行蒲服。’《淮阴侯传》:‘俯出裤下蒲伏。’《汉 书· 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皆匍匐之异文也。” 中古奉母
第二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 介绍之二——音韵学知识
主讲教师:邢永革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一)音节、音素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自然感到 的最小语音片段。
普通话 pǔ tōnɡ huà


音素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不能再分析的最小的语 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美”(měi)这个音节是由“m”、“e”和“i”三个 音素构成;“光”(ɡuānɡ)这个音节是由“ɡ”、“u”、 “ɑ”、“nɡ”四个音素构成。


(2)旁转
旁转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内部的彼此转化。即一个阴声 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声韵、一个入 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 旁转的语音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李白《静夜思》,韵脚为“光”、“霜”、“乡”。 现代诗歌押韵。徐志摩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 风的娇羞。 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京剧《盗御马》:将酒宴摆至在聚义厅上, 我与同众贤弟叙一叙衷肠。 窦尔墩在绿林谁不尊仰? 河间府为寨主除暴安良。

宋元以后,音韵学家又在五音的基础上分出半舌音、半齿音, 就形成了七音。以后又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齿音分为齿 头、正齿,唇音分为重唇、轻唇,这样共为十音。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3.发音方法和清音、浊音

音韵学家按发音方法的不同对声纽进行归纳,凡发音时声带
不颤动的叫清音,如唇音帮〔p〕、滂〔p’〕;凡发音时声
《切韵》的体系,可以作为中古语音的代表。
十六韵摄(举平以赅上去入)
通:东、冬、钟
江:江 止:支、脂、之、微 遇:鱼、虞、模 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效:萧、宵、肴、豪
果:歌、戈 假:麻 宕:阳、唐 梗:庚、耕、清、青
最早的字母是敦煌发现的《守温韵学残卷》
中的三十字母。
宋人在唐人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又做了增补和
调整,这就形成了传统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2.发音部位和五音、七音
声母一般是由辅音充当的,在发辅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 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音韵学家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对声纽进行归纳,分为喉、牙、 舌、齿、唇五类,即所谓的五音。

对转主要指阴阳对转,就是阴声韵与阳声韵之间相互转变。从 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属于韵尾的增加或失落。如阳声韵[-m]、 [-n]、[-]失落韵尾变成阴声韵;阴声韵增加韵尾[-m]、[n]、[-] ,就变成阳声韵。
(多数学者把上古入声归并在上古阴声韵中,所以阴声韵与阳声韵、入声韵与阴声 韵之间的相互转变,即阴阳入的转变,也泛称阴阳对转。)

(4)“诗”、“特”、“等”皆从“寺”得声,而“诗”
为之部,“特”为职部,“等”为蒸部。

其他例证: 军—辉;斤—旂;乏(入声)—贬 古书中“亡(阳部)”通“无(鱼部)” 两—俩;三—仨 湖北黄冈话中“模母暮木”读[mo] 晋南“ang”发音为“uo”,如黄(huo)、狼(luo)等。


1.声母
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果”(ɡuǒ)的声母是“ɡ”。如果一个音节开头不 是辅音,而是以元音开头,则声母为零,如“园” (yuán)。零声母可用 Ø 表示。声母除零声母外,都由辅 音充当。其中辅音nɡ只能作韵尾,不作声母;辅音n既可作 声母,也可作韵尾。所以,辅音的范围大于声母。 普通话声母:21+1个(辅音音位21个,22个辅音音位中 ng不能作声母,零音位1个)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二)元音、辅音
元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不 受阻碍而发出的音。如ɑ、o、e、 i 、u 、ü 等。 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 而发出的音。如b、p、m、f、d、t等。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三)声母、韵母和声调

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单韵母10个:ɑ、o、e、ê、i、u、ü、-i、i-、er。其中ɑ、 o、e、ê、i、u、ü是舌面韵母, -i、i- 是舌尖韵母,er是 卷舌韵母。 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ɑi、ei、ɑo、 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
带颤动的叫浊音,如唇音並〔b〕、明〔m〕。

从《韵镜》开始,人们对“清浊”的区分更趋细密,有了清、 次清、浊、清浊(又叫次浊)的分类,用现代语音理论分析 这个分类,其具体所指是: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全清(即《韵镜》的“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 音和塞擦音,如〔p〕b、〔t〕d、〔s〕s、〔ts〕z、〔t〕 j。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如〔p‘〕p、〔t‘〕t、 〔ts‘〕c、〔t‘〕q。

一、现代汉语音节结构


2.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边的部分。它可以由一个元音构成 单韵母,如“爸”(bà);也可以由两个或三个元 音构成复韵母,如“好”(hǎo)、“妙” (miào);还可以由元音和辅音构成鼻辅音,如 “远”(yuǎn)、“航”(hánɡ)。 普通话有39个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 鼻韵母。)


清代学者戴震首创阴、阳、入三声相配的框架,他
的学生孔广森将入声归入阴声﹐首先明确提出“阴
阳对转”的理论。多数学者则主张入声分立。

“对转”说的提出,为正确解释古代韵文的异部通
押和训诂学上的通假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清代小学家说阴阳对转的时候,把凡是阴声韵与阳
声韵在一起押韵、谐声、通假等现象,统统称为阴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2.韵 韵指一个音节里的主要元音及其以后的音,
即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韵不包括韵头, 但包含声调。
韵与韵母的异同: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不包括声调。 韵:包括韵腹、韵尾、声调,不包括韵头。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3.《广韵》206韵
《广韵》是宋代的韵书,它直接继承了隋代

5.上古声纽的特点

上古声纽的研究工作始于清代。首先研究上古声纽并作出重 要贡献的学者是清人钱大昕,继钱氏之后研究上古声纽的学 者有章太炎、曾运乾、黄侃等人。关于上古声纽的结论主要 介绍两种:

(1)古无轻唇音
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指出“古无轻唇音”: “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
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

“古无舌上音”是指中古“知彻澄”这组音在上古
不存在,它们上古归在相应的舌头音“端透定”母
中。
猪(中古知母)——上古读如都(端母)
抽(中古彻母)——上古读如掏(透母) 陈(中古澄母)——上古读如田(定母)

闽方言读“知”为“低”,读“在”为“代”,读
“虫”为“同”。
传统三十六字母大体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初
年的声母系统 。
声与声母的异同


从对音节结构的划分来说,声与声母是一致的。
古代没有辅音的概念,因而离析不出“零声母”的 概念。如古代有影母。 古代音韵对“声”的分析尚未精确到音素的阶段。 现代声母的音值是具体的、确定的,而古代的“声” 的音值是难以确定的。三十六字母表示的是音类而 非音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