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速算表

合集下载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速算公式
一、工资扣税计算方法:
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
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
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
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
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
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
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
二、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金)-5000元
三、个人工资扣税标准
1、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缴税。

2、工资扣税标准: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12-5000*12)×3%-0=900/12=75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预扣率)一、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按下表执行。

二、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时,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的,收入额为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其中,稿酬所得的三、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税率表按下表执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四、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表如下。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五、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表如下执行。

六、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实例

个人所得税计算表实例

5335.48 3835.48
11806.52 3,10,20,25 13306.52 5,10,15,20
1946.63 2286.30 339.67
起征点3500 起征点3500 (1500+3000)
应税所得额 1500 3000 4500 2806.52 11806.52 税率 0.03 0.1 0.2 0.25 税金 速算扣除数 45 0 300 105 900 555 701.63 1005 1946.63 1946.63
543.54 543.54
1134.00 1134.00
90.00 5335.48 扣除额1 90.00 3835.48 扣除额2
起征点为3500元时,税率=IF(H6<=9000,IF(H6<=4500,(IF(H6<=1500,3,"3,10")),"3,10,20"),"3,10,20,25") 元 起征点为2000元时,税率=IF(H6<=5000,IF(H6<=2000,(IF(H7<=500,5,"5,10")),"5,10,15"),"5,10,15,20") 元 3、税金计算公式 起征点为3500元时,税金=IF(H5<=9000,IF(H5<=4500,(IF(H5<=1500,ROUND(H5*0.03,2),ROUND((H5元 1500)*0.1+105,2))),ROUND((H5-4500)*0.2+555,2)),ROUND((H5*0.25-1005),2)) 起征点为2000元时,税金=IF(H6<=5000,IF(H6<=2000,(IF(H6<=500,ROUND(H6*0.05,2),ROUND((H6元 500)*0.1+25,2))),ROUND((H6-2000)*0.15+175,2)),ROUND((H6*0.2-375),2)) 4、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 级数 含税级距 不含税级距 (%) 扣除数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1 3 0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 2 10 105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 3 20 555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 4 25 1005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相对简单: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 - 五险一
金 - 起征点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其中,起征点目前为5000元(根据最
新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
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工资收入例子来说明速算扣除的过程。

假设张先生每月的工资收入为10000元,五险一金合计缴纳2000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10000 - 2000 - 5000 - 其他扣除项目(如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
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张先生没有其他扣除项目,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元。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表,3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因此,张先生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3000 × 3% - 0
= 90元
所以,张先生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90元。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公式和税率表,就能快速准确地计
算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个税计算还会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
如年终奖金的单独计税、股权激励的税收优惠等,这些都需要在具体操作时加以考虑。

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局官方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个税计算工具和相关指导,可以帮助大
家更加便捷地进行个税计算。

同时,许多第三方财务软件和A也提供了个税计算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使用。

个税扣除数和税率表

个税扣除数和税率表

一、2022个税税率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2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6920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31920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5292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85920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81920换算成月的综合所得税率表1.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103.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14104.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266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441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5160(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从以上税率可以看到,如果工资刚好是5000元,那么是不需要纳税的。

如果工资超过5000元就开始纳税,工资越高税率越高,那么纳税金额就越多。

工资一万元要交多少税?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月收入10000元,起征点5000元;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个人所得税测算模板(最全)

个人所得税测算模板(最全)

12000 25000 12000-25000 20%
25000 35000 25000-35000 25%
35000 55000 35000-55000 30%
55000 80000 55000-80000 35%
80000 -
80000 45%
速算扣除数 0 210
1410 2660 4410 7160 15160
方案1

年合计
42000 504000
5000
60000
800
9600
2000
24000
200
2400
1000
12000
1000
12000
1500
18000
1000
12000
0
0
0
0
500
6000
0
0
348000
55080
296000
57790
800000 112870 14.1%
方案2

年合计
45000
660000 960000 660000-960000 35%
960000 -
960000 45%
速算扣除数 0
2520 16920 31920 52920 85920 181920
年终奖计算到月的个税税率表
月下限 月上限 个税级次
税率
-
3000
3000 3%
3000 12000
3000-12000 10%
项目
综合所得 免征额 社保 公积金 商业险 赡养老人 子女教育 租房或房贷 三胎 继续教育 大病医疗 养老金 捐赠
方案基数(月)
方案1 方案2

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与速算扣除数

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与速算扣除数

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与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所得税
=(月度税前收入-起征点(5000)-专项扣除(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1.月收入为应发工资,所有应发,含加班费、奖金、绩效等。

2.起征点(2018年10月起调整为5,000元)。

3.依法确定的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4.休病假事假的扣款及罚款也需要这里扣除
速算扣除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1级速算扣除数=0
2级速算扣除数=3,000*(10%-3%)=210
3级速算扣除数=12,000*(20%-10%)+210=1410
4级速算扣除数=25,000*(25%-20%)+1,410=2,660
5级速算扣除数=35,000*(30%-25%)+2,660=4,410
6级速算扣除数=55,000*(35%-30%)+4,410=7,160
7级速算扣除数=80,000*(45%-35%)+7,160=15,160。

财务会计必看2023个税按月速算扣除表

财务会计必看2023个税按月速算扣除表

财务会计必看2023个税按月速算扣除表2023个税按月速算扣除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1.年度不超过36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252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169204.超过300000-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速算扣除数:31920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速算扣除数:5292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859207.超过960000元的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81920换算成月的综合所得税率表1.不超过3000元的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 02.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10% 速算扣除数:2103.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20% 速算扣除数:14104.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25% 速算扣除数:266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30% 速算扣除数:441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35% 速算扣除数: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 45% 速算扣除数:15160个税怎么申报个税申报是指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自行申报应缴纳的税款。

以下是申报个税的步骤:准备资料:纳税人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纳税申报表等资料,以便进行申报。

选择申报方式:纳税人可以选择网上申报、窗口申报、委托申报等多种方式进行申报。

提交申报:纳税人可以根据选择的方式将申报资料提交给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审核。

缴纳税款:审核通过后,纳税人需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缴纳应缴纳的税款。

缴税要多少工资一般来说,工资达到一定数额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数额因地区和政策规定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