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docx
高考语文小说类知识点
![高考语文小说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c5c5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f.png)
高考语文小说类知识点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文字叙述表现社会生活、人们心理活动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手法来展示作品的特色。
二、小说的分类和流派1. 按题材分类:历史小说、社会小说、科幻小说、悬疑小说等。
2. 按叙事方式分类:叙事小说、旁观者小说、内心独白小说等。
3. 流派分类: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奇幻小说等。
三、小说的结构和要素1. 结构:小说一般包括起初、承转折、高潮、结尾等部分,其中高潮是情节的最高点。
2. 要素:人物、情节、气氛、语言四要素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每个要素都有不同的作用。
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1. 人物的刻画:通过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述塑造人物形象。
2. 人物的性格特点:善良、机智、勇敢等不同性格特点会使人物形象更具鲜明。
3. 人物的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不同的价值观念。
五、小说中的情节设计1. 情节的发展:情节逐渐展开、紧张冲突、高潮迭起,给读者带来情感上的震撼。
2. 情节的跳跃:通过前后呼应、回环叠加等手法来调动读者的注意力。
3. 情节的转折:通过巧妙的情节布置来引导读者对故事发展方向的猜测。
六、小说中的语言运用1. 描述技巧: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描写。
2. 对白表达: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
3. 符号象征:通过符号的引用,包括颜色、动物、物品等来象征某一概念或情感。
七、小说和社会生活1. 小说中的社会题材:小说经常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批判来反映社会问题。
2. 小说中的人性思考:小说能够深入剖析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读者的思考。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小说类知识点主要包括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分类和流派、结构和要素,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运用以及小说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内容。
熟悉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解析小说时灵活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助力高考语文考试的顺利通过。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知识点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7220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6.png)
高三语文小说专题知识点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通常以文字形式表述的文学作品。
其特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的虚构性,以及较长的篇幅和复杂的结构。
二、小说的分类1.按照体裁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
2.按照内容分:故事小说、心理小说、社会小说、冒险小说等。
3.按照形式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连环小说等。
三、小说的要素1.情节:指小说中发展并组织全篇的事件和故事线索。
情节应该有起承转合,合乃为结。
2.人物:小说中的角色,通常有主角、配角和次要角色。
人物形象应该栩栩如生、立体饱满。
3.环境:包括时间和空间背景。
环境能够衬托情节和人物,增加小说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4.语言:小说应该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通过描写和对话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小说的写作技巧1. 线索的设置:小说中的线索应该合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人物的塑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逼真的对话,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3. 描写的运用:描写是展现情节和环境的有效手段,可以利用五官描写、动作描写等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感。
4. 对话的运用:对话可以用来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交流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5. 结构的安排:小说结构应该合理、紧凑,通过布局和章回安排,使得故事有扣人心弦的发展。
五、经典小说赏析1.《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2.《骆驼祥子》:鲁迅先生创作,以祥子为主人公,揭示了民国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
3.《活着》:余华创作,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在大时代变革中的人生困境和尊严的追求。
六、小说的阅读方法1. 通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2. 注意细节描写,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3. 深入思考小说揭示的主题和意义,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89e47be009581b6ad9eb65.png)
表达技巧1、2、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等3、4、5、小说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D、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小说阅读之情节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小说单元知识点总结 .doc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小说单元知识点总结 .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dc76117fd5360cba1adbdb.png)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小说单元知识点总结清河县职教中心:刘晓高中语文必修3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前三个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名著导读”可以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鉴赏”是必修3的主要学习内容,分为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唐诗);古代议论性散文;科学文艺作品这四个单元。
前两个单元侧重“品味与鉴赏”,第三单元侧重“思考与领悟”,第四单元侧重“沟通与应用”。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外小说,小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人物、情节、环境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要素,现代小说则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有淡化情节的倾向。
学习第一单元要着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
【课文简介】《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基础字词1、重点字词: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
/ 厮认,互相认识。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
嬷嬷mómo:旧读mā,年老妇女。
纳罕hǎn:感到奇怪。
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轩xuān峻:高大貌。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
/ 匙,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
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姣jiāo花:美丽的花。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doc](https://img.taocdn.com/s3/m/f3e7357189eb172dec63b781.png)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明、抒情、2、表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志、象征、托、想象、想、景哀情、渲染、虚合、正面描写、面描写、直接抒情、接抒情、叙、倒叙、插叙、用典、欲先抑、欲抑先、借古今、以小大、以写静、烘托、比等3、修辞:比、人、夸、偶、排比、反复、互文、借代、双关等4、材料安排:主次、略、繁5、构:承上启下、照、、伏笔、首尾照、开山、卒章志、先后分、念小3 . 白描:用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了性格、主。
D、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借代、夸、比、排比、、反、偶、引用⋯⋯)2、表手法(烘托、象征、托、比、、欲抑先、先抑后⋯⋯)3、构方式(前后照、造念、埋下伏笔、上文、点)小之情情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的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 后面的情展作或埋下伏笔。
④表主旨或深化主。
⑤ 置念,引起者的趣。
⑥照前文或上文。
⑦ 索或推情展。
3、情安排价的解技巧①就全文来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扣人心弦,增故事的性、可性。
②就开尾来有首尾呼式。
作用是使构密、完整。
③就开来有倒叙式(把局放到开来写)④就尾来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 穿情的索,4、情安排序的解技巧① 叙:按(空)序来写,情展脉分明,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先后序,而是把某些生在后的情或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使文章构富于化, 避免平直叙;造成念,引人入。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程中,了帮助开展情或刻画人物,中断叙述的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相关的回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是主要情或中心事件做必要充明,使情更加完整,文章脉清晰,构更加密、凑,内容更加充丰。
小说阅读之主题鉴赏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 .置了念。
② .就是小的索。
③ .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
④. 推情的展或推了故事情的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 . 突出主,一双关,主的表起画点睛的作用。
小主方法1.从小的目入手思考小的主2.从情展看主,3.分析小的人物形象,4.分析小的境描写,5.是从小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
高中语文小说的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
![高中语文小说的学习知识点总结计划.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a30d37108a1284ac9504398.png)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明、抒情、2、表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xx、象征、托、想象、想、 xx 哀情、渲染、虚合、正面描写、面描写、直接抒情、接抒情、叙、倒叙、插叙、用典、欲先抑、欲抑先、借古今、以小大、以写静、烘托、比等3、修辞:比、人、夸、偶、排比、反复、互文、借代、双关等4、材料安排:主次、略、繁5、构:承上启下、照、、伏笔、首尾照、开山、卒xx、先后分、念小3. 白描:用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了性格、主。
D、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借代、夸、比、排比、、反、偶、引用⋯⋯)2、表手法(烘托、象征、托、比、、欲抑先、先抑后⋯⋯)3、构方式(前后照、造念、埋下伏笔、上文、点)小之情情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xx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小说阅读之主题鉴赏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 设置了悬念。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70c4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5.png)
全国高考小说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手法,以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情节冲突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以虚构为基础,以真实为材料、以想象为源泉、以艺术再现为目的的文学形式。
小说的特点包括:表现现实、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语言遣词、思想意义。
二、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可分为先秦之前、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
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历史时期:新文学运动前期、新文学运动时期、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的现当代时期。
三、小说的题材1. 社会题材: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描述社会变革。
2. 爱情题材:涉及爱情、情感、性别关系,表现爱情的坚贞和美好。
3. 历史题材:反映历史风貌、历史遗产和历史变迁。
4. 军事题材:反映战争、革命和军事斗争。
5. 科幻题材:玄幻、灵异、奇幻、超现实主义等。
6. 探险题材:包含冒险、发现、探索、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探求。
四、中国古典小说古代中国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这些小说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并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以前20世纪新文学运动的开展标志着现代小说的发展。
代表作家有鲁迅、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徐霞客等。
六、世界著名小说家与作品1.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
2.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 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拿破仑的罗曼史》。
4.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风的细节》。
5. 町山智香:《时间之矢》、《引力之彼端》、《天空の鄂焉》、《香港民谣》。
七、小说结构小说的结构通常包括:引子、承接、高潮、尾声。
八、小说语言小说的语言应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同时要符合文学的艺术性和民间性。
小说知识点总结高中笔记
![小说知识点总结高中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d203a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0.png)
小说知识点总结高中笔记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故事,通常包括一系列事件和人物,通过描述人物的性格、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发展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小说一般以文字形式呈现,是文学作品的一
种重要类型。
二、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结构通常包括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等要素。
情节是小说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包括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部分;人物是小说中的角色,包括主角、配角和反面人物等;环境是小说中发生事件的地点和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主题是小说所要表
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小说的类型
小说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冒险小说等。
不
同类型的小说有不同的特点和写作风格,适合不同类型读者的阅读。
四、小说的写作技巧
写作是小说创作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例如,要有生动的语言和形
象的描写,要有紧凑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要有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等。
五、经典小说作品解析
在学习小说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包括《红楼梦》、《西
游记》、《活着》、《围城》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魅力
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学习小说知识对于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非常重要。
通过对小说的定义、结构、类型、写作技巧和经典作品的解析,可以使学生对
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小说作品。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92f357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3.png)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中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体裁,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
小说的特点包括情节连贯、人物生动、语言流畅等。
二、小说的分类1.按体裁分类(1)长篇小说:篇幅较长,叙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涉及面广。
(2)中篇小说:篇幅适中,叙事情节较简单,人物塑造适中。
(3)短篇小说:篇幅较短,叙事情节简洁,人物形象突出。
2.按内容分类(1)现实主义小说: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对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映。
(2)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想象,追求梦幻和超脱的情节和人物塑造。
(3)奇幻小说:以超自然的情节和人物为题材,展现出奇幻的世界观。
3.按题材分类(1)爱情小说:以爱情为主题,描写爱情的起承转合。
(2)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述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3)科幻小说:以科学技术为题材,描绘未来世界和科学幻想。
三、小说的结构小说一般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一般引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发展部分逐渐展开叙述,结尾部分给出故事情节的结局和反思。
四、小说的写作技巧1.人物塑造:要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2.情节设置:情节要简练有力,引人入胜,避免故弄玄虚和拖泥带水。
3.语言运用:语言要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4.情感表达:要真诚、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用情感感染读者。
5.结构设计:要稳重、合理地安排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连贯,有序。
五、著名小说家及其作品1.莫泊桑《羊脂球》《项链》《愚蠢的死》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3.曹雪芹《红楼梦》4.尼克·霍恩比《追风筝的人》《羊脂球》5.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总结,相信你对小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的世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吧!。
关于小说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小说的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928e4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1.png)
关于小说的高考知识点总结小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阅读理解和作文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小说的题材、结构、人物等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与小说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故事为主线的文学体裁,以叙事和描述为特点。
小说通常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来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小说作品通常具有虚构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二、小说的题材和类型小说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科幻冒险等等。
根据内容和特点,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等不同类型。
三、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小说的结构是指整个故事的组织方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情节是小说的故事线索和主要发展方向。
小说的情节可以分为主线情节和支线情节,主线情节是贯穿全书的主要故事线,而支线情节则是在主线情节之外的副线叙事。
四、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的核心,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性格、思想和行为。
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通常是故事的主角,而次要人物则是为故事提供支持和衬托的角色。
五、小说的语言和文学技巧小说的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者通常会使用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小说也可以通过对话、描写和叙事等手法,使情节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六、名家名作高考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著名小说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
了解这些名家和名作对于理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掌握了以上关于小说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阅读和作文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多读经典小说,分析其中的题材、结构、人物等要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在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0ccb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c.png)
小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1 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以人物活动和环境为载体,以叙述方式为主体的文学作品。
它是一种适应性强、表现手法多样的文学形式,可以以文字形式、图像形式或者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
1.2 小说的特点小说以其虚构内容,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描绘真实社会生活为特色,以叙述方式为主要手法,情节连续,篇幅较长,多用于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活动,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
第二章:小说的种类和流派2.1 小说的种类小说根据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种类,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连载小说、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系列等。
2.2 小说的流派小说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悬疑小说、青春小说等。
第三章:小说创作的要点和技巧3.1 小说创作的要点小说的创作要点包括人物刻画、情节设置、环境描写、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
刻画人物要栩栩如生,情节设置要紧凑有趣,环境描写要栩栩如生,语言运用要生动活泼。
3.2 小说创作的技巧小说创作的技巧包括构思立意、构思情节、构思人物、语言表达技巧、结构布局技巧等。
构思立意需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要有起承转合,人物形象要塑造立体,语言要优美流畅,结构布局要合理有序。
第四章:小说的经典作品4.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尘世变幻的描绘,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
4.2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伊莉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对性格、婚姻、社会阶层等议题的描绘,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之作。
第五章: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品评标准5.1 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小说需要注重细节观察,以提升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
![高考一轮复习之小说常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30304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d.png)
③ 写景 开头
作用: 交待故事产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中间情节的作用:
补充叙述,揭示矛盾;照应上文、为下文铺垫 或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5、小说结尾的常见类 型:出人意、料的结局、;令人、感伤的。结局;令人欢喜的结局;
留空白的结局。
补叙式结局: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
“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
地喝起来。
•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
•小说是什么?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 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历 史、武侠、科幻、动物、悬疑、现代、都市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 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霎时,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
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开端,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
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 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好像聚集了全身的力 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4e8a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b.png)
高三小说必背知识点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创建并再现人类生活为目的的文学体裁,具有以下特点:1. 真实性:小说通常描写真实世界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2. 故事性:小说以故事为基础,通过情节的发展引起读者的兴趣。
3. 人物形象丰满:小说中的人物通常是多维的,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4. 描写手法多样:小说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和技巧,如对话、描写、比喻等来展示故事和人物。
二、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按照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说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的小说,通常包含完整的故事结构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的小说,通常具备较为简洁的结构和情节。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的小说,通常以一件事或一个事件为线索展开。
4. 纪实小说:以真实事件或历史人物为背景,融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
5. 科幻小说:以科学为依据,设定虚构的未来或异世界背景的小说。
6. 推理小说:以解谜和揭示真相为核心,通常包含悬疑和推理的元素。
三、高三必背小说1.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2. 《呐喊》: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骆驼祥子》: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以底层人物祥子为主角,揭示了旧社会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4. 《1984》: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描述了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探讨权力、自由和个人意识等问题。
5.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以青少年霍尔顿为主人公,探讨了青少年成长、社会冷漠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四、小说阅读的技巧1. 注意全局: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整个故事的发展和结构,把握主线和副线的关系,理解和体味作者的意图。
2. 理解人物: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动机和心理活动,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ef4f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9.png)
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说的定义与特点:-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方式表现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体裁。
- 特点包括虚构性、叙事性、人物性、情节性和环境性。
2. 小说的分类:- 按照篇幅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 按照内容和风格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3. 小说的构成要素:- 人物:小说的核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展现其性格特点。
- 情节:故事发展的脉络,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 主题:小说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深层含义。
4. 小说的叙事技巧:- 视角: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
- 时间: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组织故事时间。
- 空间:通过场景转换和空间描写来展现故事的空间感。
5. 小说的语言特色:- 描述性语言:用于描绘人物、环境和事件。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对话展现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
- 叙述性语言:作者对事件的陈述和评论。
6. 小说的阅读与分析:-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探讨情节的合理性和艺术性。
- 评价小说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
7. 小说的创作方法:- 人物塑造:通过外貌描写、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物。
- 情节构建:设计合理的情节发展,设置冲突和高潮。
- 环境描写:创造生动的背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8. 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 小说与散文:散文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小说则更侧重于叙述故事。
- 小说与戏剧:戏剧通过对话和舞台动作展现情节,小说则通过叙述和描写。
9. 中外小说名著的欣赏:-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 学习分析名著的主题、人物、情节和语言特色。
10. 小说的改编与创新:- 探讨小说如何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其他艺术形式。
- 思考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小说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10c9340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d.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及教考衔接整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及教考衔接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69bf8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a.png)
《阿Q正传》《边城》 1、《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描写了 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作品通过阿Q这一典型人物,特 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 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 2、学习《阿Q正传》,着重分析阿Q这样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挖掘“精神胜利法” 的内涵;从人物形象、叙述语言以及幽默、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的角度,欣赏作品 的艺术独创性。关注小说喜剧表象下的悲剧意味;还可以探讨阿Q为何具有超越时代、 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3、沈从文《边城》是一篇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散文化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向往。小说围绕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 翠翠,描写湘西淳朴的风土人情,展现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人性的善良美好, 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 4、学习《边城》,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 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 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独特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 么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选择性必修上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单元学习提示 1、置身不同时代,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 貌。
2、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 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3、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 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
2、海明威小说语言凝练而又精当,少有修饰,往往用朴素的语句 之间呈现场景和形象,却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62a0aa7e21af45b307a8ed.png)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知识点1现代小说常识·基本知识小说以叙述为主,是具休表现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意识流动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小说三要素和高考四考点·小说三要素:要素1—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要素2—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3—情节:小说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高考四考点:考点1—人物: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考点2—环境:环境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的特点考点3—情节:概括小说情节;分析情节作用考点4—主旨:概括作品主旨;探究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写作意图2.人物刻画的常见手法(1)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显示人物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5)细节描写——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3.小说的情节组成(1)序幕:在小说中,序幕又称“破题”“交代”“引子”等,用于小说情节中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对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的交代和说明。
(2)开端:开端是小说情节的第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称“发端”“开场”或“起因”。
(3)发展:在小说创作中,情节开端之后矛盾的多方面展开也称之为“发展”。
(4)高潮:小说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顶点(5)结局:作品中情节的最后部分。
(6)尾声: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交代结局。
一般和序幕相呼应,是小说基本情节的延伸和余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乐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顺叙、倒叙、插叙、用典、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古讽今、以小见大、以动写静、烘托、对比等3、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互文、借代、双关等4、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结构:承上启下、照应、铺垫、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先总后分、悬念小说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D、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3、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小说阅读之情节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⑥照应前文或总结上文。
⑦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3、情节安排评价的解题技巧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4、情节安排顺序的解题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 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小说阅读之主题鉴赏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 设置了悬念。
②.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归纳小说主题方法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5.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作品主题概括的形式一般为:文章通过??的情节,表现了/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了/批判了 /颂扬了??现象/性格/情感/思考。
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 、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 / 表现了什么情感。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1、从作品题目看主题2、从作者背景看主题3、从人物特征看主题4、从情节发展看主题5、从精巧的构思中看主题6、从作者的褒贬看主题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归纳总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 ??背景,营造 ??氛围,渲染 ??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 具体描写了 ??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 ??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具体内容——背会3.总结概括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1 ) .指向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 ) .指向人物:①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3) . 指向情节: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4) . 指向主题:①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小说阅读之人物四、归纳总结 ---表现人物的方法:⑴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七、人物鉴赏类试题答题思路: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环境(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物)→主题(突显某种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
(定位)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1.描写人物的技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 ( 矛盾 / 焦虑 / 担心 / 喜悦 / 兴奋等 ) 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小说阅读之技巧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结局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标题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
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开头和结尾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④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开头的作用1、点明文章主旨。
2、定下文章感情基调。
3、引出下文。
4、交代写作意图。
5、制造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
6、写景为了渲染气氛。
7、介绍人物。
8、抒发感情。
专业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