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报告-李来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调查报告
李来强
前言:
回顾人类社会向文明进步的艰辛步履,自从摆脱了简单的动物生活,开始用双手去创造性的劳动,用人类特有的灵性去思考以后,我们人类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人类的主观世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维系一定社会秩序的精神规范,更创造了博大精深,义理精微的法制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并非腾空出世,它们来于生活,而且又真实地反映现实,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

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离我们并不是遥不可及。

全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可见,法律的普及势在必行。

而法律意识是人们法行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了解市民法意识的特性,对掌握和理解法制的现实功能具有关键性意义。

本人于2018年2月期间,制作了一份网络调查问卷,并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将问卷推送给尽可能多的人群,主要就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以及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作了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及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于调查背景情况的简单说明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大力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逐渐深入,各大媒体也大都开办了法制类节目,使城乡居民的法律意识相对有了较大的提高。

此次调查旨在对城乡群众的法律素质进行专题调研,并真实的反映目前当地群众在法律意识上的强与弱,在触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以及当地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

(二)样本的选择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在样本的选择中,力求多样化和各组人群在社会中所占比例的协调一致。

下面,对样本情况作一说明:
1.性别:样本构成的性别比例为:男性53人占样本总数的53%;女性47人占样本总数的47%;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

2.学历:文盲和小学学历的受访者有4人,占样本总数的4%;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有18人,占样本总数的18%;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78人,占样本总数的78%。

(三)调查的问题
此次调查采取随机访问式的方法,通过网络及社交软件推广,涉及到的调查问题为:
1.您或您的家人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
2.哪部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在你认为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如果您在商店购买了伪劣产品,您会怎么办?
5.在日常生活中名誉受损,您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6.您对知法犯法的人如何看待?
7.您认为的法律的主要作用?
二、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问卷主要围绕五类问题展开:
(一)你是否正在或曾经代表本人或作为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参与诉讼?
本题想要调查的是,城乡居民参与诉讼的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受访者回答是的比率占所有回答是的受访人的20%,这表明大部分城乡居民基本上极少参与民事诉讼,而回答是的比率,男性占37%,女性占25%,表明男性参与诉讼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考虑到社会因素和传统因素,这个结果是合理的,同时也表明,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和范围还应提高和扩大。

另外,这一数据也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参与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程度不高。

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参与诉讼的程度与本人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本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诉讼的程度越大。

这也就表示,老百姓的法律普及程度与受教育程度有着极大地关联,且二者之间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哪部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本问题想要调查的是,城乡居民对法律的基本认知以及对宪法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8%的居民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2%的居民则认为刑法是根本大法,这表明绝大多数群众对我国法律还是有最基本的认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法律知识普及的成果。

(三)在你认为自己的正当合法的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你是否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四)如果您在商店购买了一件伪劣产品,您会做出什么选择?
(五)日常生活中名誉受损,您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这三道问题其实在本质上都在考察城乡居民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所做出的第一选择,(四)(五)问题是对(三)问题的细化,并调查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权益受到侵害时对法律的依靠程度。

首先针对第三个问题,据调查数据显示80%左右的居民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20%的居民选择其他手段比如,运用暴力,托关系找人,甚至自认倒霉。

当涉及到具体权益,比如购物及名誉问题时,60%的居民选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这表明,居民还是倾向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但当真正面对问题时存在如何用,能不能用的疑惑。

有关部门还是应当加强在法律方面的宣传工作,鼓励居民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六)您对知法犯法的人如何看待?本问题其实旨在考察法律与人情或者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其实绝大多数的罪犯在犯罪时都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

53%的居民认为应当严惩不怠,43%的居民认为依情况而定。

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

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3%的男性居民认为对待知法犯法的人应依情况而定,63%的男性居民认为应严惩不怠。

与之相对,54%的女性居民认为应依情况而定,42%的女性居民认为应严惩不怠。

考虑到行为及性格因素,这种差距的存在是比较合理的。

但这同样反映出应当加强对女性居民的法律意识培养。

(七)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本问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问题,其实目
的还是为了考察居民对法律的基本认知态度,法律究竟是为了保护居民合法权益,还是为了规范居民行为并惩罚犯罪行动。

绝大部分居民眼中法律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居民合法权益。

法律永远不是第一位的。

法律只是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我们构建想要的理想社会,所有人在规则下行事,而终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伤害成本。

如果单纯为了执法而执法,这将是法治路上一个最大的误区。

信仰法律,并不意味着要愚忠于法律。

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

这是因为在所有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结论,可以看出,通过二十年来普法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居民的法制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对法律的了解和知悉程度上有一个比较令人满意比例。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在自身参与法律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上,尤其是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上,普法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

通过此次调查,我觉得制约城乡居民法律意识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集体观念较为淡薄,二是履行义务意识不强,只是想着享受权利带来的便利。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一)宣传教育,提高村委会以及街道办群众的法律意识。

让法律充实老百姓的头脑,营造有一种法律氛围,开展培训,教育干部群众运用法律武器。

举办法律培训班、模拟法庭,让老百姓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自主、平等、民主、法制、科学、效益、创新等现代意识,使之逐步适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成长为合格的居民自治主体。

(三)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四)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文化素养和法律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发挥好法律赋予的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作用。

真正让群众懂法律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如果可以把普法活动真正贯彻到农村还是很有作用的。

政府要重视,还要把社会团体和政府结合在一起。

只有加强法律的普及来弥补,才能使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格道德完善,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律建设,才能实现法制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