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

合集下载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生态学知识点

普通⽣态学知识点1、⽣态学概念:是研究⽣物⽣存条件、⽣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的是指导⼈与⽣物圈(即⾃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变化中,⽐较严峻的,最引⼈关注的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物多样性的丧失、酸⾬、荒漠化及⽣态安全等⽣态问题。

3、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现代⼈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满⾜需求的能⼒,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的,⼜要保护好⼈类赖以⽣存的⼤⽓、淡⽔、海洋、⼟地和森林等⾃然资源和环境,使⼦孙后代能够永久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4、系统分析的概念:是在明确研究⽬的和系统边界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及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计算机对系统结构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的研究过程。

5、系统分析的途径:⿊箱法:完全忽略系统的内部结构,只通过输⼊或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征和反应特征的研究途径。

⽩箱法:建⽴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的系统研究⽅法。

灰箱法: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功能只了解⼀部分,来研究其整体功能。

6、⽣态系统:是在⼀定时间内、空间范围内,⽣物与⽣存环境、⽣物与⽣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作⽤,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的具有⼀定结构的功能整体。

7、⽣态系统按⼈类对⽣态系统影响程度分为:⾃然⽣态系统、⼈⼯⽣态系统、半⾃然⽣态系统。

(表:不同⽣态系统的⽐较)(3)、防尘固沙,保护农⽥;(4)、净化空⽓,防治污染;(5)、降低噪⾳,美化环境;(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9、农业⽣态系统的特点:①、为提⾼农业⽣态系统的⽣产⼒⽽加⼊⼤量⾮⾃然资源;②、⼈的管理使农业⽣态系统多样性⼤为降低,从⽽使⽣态系统中特定的⾷物产量达到最⼤;③农业⽣态系统的主要植物和动物并⾮完全是⾃然选择下形成的,⽽是在⼈⼯选择下形成的④、农业⽣态系统收到来⾃外部有⽬的地调控,并⾮向⾃然⽣态系统那样,通过内部亚系统的反馈来实现对系统的调控。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重点知识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重点知识

2017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章节重点知识第十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营养级
4.生态效率
5.林德曼效率
6.林德曼定律
7.生态平衡
二、问答题
1.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组成成分?√
2.食物链的类型有哪些?
3.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生态金字塔
2.生态阈值
3.生态失调
4.生态危机
二、问答题
1.系统一般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

3.食物网有什么意义?
4.反馈的类型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5.简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各个营养级逐级减少的原因?
6.生态金字塔的类型有哪些?试谈各自的优缺点
7.描述生态系统的能量参数有哪些?
8.营养级位之内和之间的生态效率有哪些?。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生态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基础知识:包括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

2、生物与环境关系: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

3、种群生态学:介绍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等。

4、群落生态学:介绍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结构特征等。

5、生态系统生态学: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等。

6、应用生态学:介绍生态学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7、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网络教学:通过网上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小组讨论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等方面。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2017普通生态学复习要点绪论1、生态学:①美国生态学家E. Odum(1985):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并著有《生态学基础》②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首先产生的、第一性的)、实验研究(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模型研究(高度的抽象、理论生态学)。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①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结合。

②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③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④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限制因子和耐受限度生态位1.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注:两个定律的异同(重点):(先答定义)最小因子定律不太完善,而耐受性定律较为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耐受性定律不仅考虑了因子过少,同时也考虑了因子过多的因素;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③耐受性定律可以允许生态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现代生态学二、思考题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2.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及其划分依据。

4.简述经典生态学的几个学派及其特点。

5、简述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环境生态环境生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限制因子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Shelford耐受性定律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生态幅指示生物阳生植物阴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物候二、思考题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3、关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以及有哪些定律?- 1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一、名词解释种群环境容纳量生命表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周限增长率、增长率、内禀增长率二、思考题(1)什么是种群?如何理解种群的概念既抽象又具体?(2)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3)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哪几个类型?在自然条件下哪种类型分布最广?(4)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类型(5)生命表与存活曲线(6)种群的增长模型(7)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8)如何依据方差/平均数比率来判断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9)种群调节的学说。

(10)简述种群的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的区别。

(1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1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

第四章种群生活史一、名词解释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成效、繁殖格局- 2 -二、思考题1、生物繁殖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2、种群的繁殖策略及r-K自然选择理论。

3、生物的扩散、扩散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第五章种内种间关系一、名词解释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密度效应、生态位、捕食作用、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二、思考题1.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2.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特征。

中国农业大学《普通生态学》复习重点笔记

中国农业大学《普通生态学》复习重点笔记

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绪论1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

狭义:生物+环境广义:生物+环境+人+社会+经济生态学核心:保护(就地,迁地,离体)开发(有序,持续)利用(永续利用),发展(是硬道理),可持续发展(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全面科学发展观五个体现。

2生态学的发展简史:萌芽时期;创立与发展时期;巩固及学派分化时期;生态系统生态时期;人类生态学时期。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分3类: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组织尺度。

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①野外与现场调查;②实验室分析;③模拟实验;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⑤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

5生态学方法论:①层次观;②整体观;③系统观;④综合观;⑤进化观。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1生物与环境1.1生态因子1.1.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1]。

生态学中,环境就是生物的栖息地。

环境按性质分为:自然环境、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影响分为: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按范围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生物环境一般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⑴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⑵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环境系统概念:它强调把人类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看待,避免人为地将环境分割为互不相关的各个部分,强调环境系统的本质在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生态学-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2017一般生态学复习要点绪论1、生态学:①美国生态学家E. Odum(1985):生态学是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并著有《生态学基础》②经典定义:生态学是探讨生物及环境, 生物及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2、生态学的探讨方法:野外探讨(首先产生的, 第一性的), 试验探讨(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 模型探讨(高度的抽象, 理论生态学)。

3,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①探讨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对区域性, 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及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等结合。

②探讨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探讨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

③探讨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 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④生态学探讨的国际性日益增加。

第一章.生物及环境生态因子生物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 限制因子和耐受限度生态位1.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须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确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每种植物都须要肯定种类和数量的养分物,假如其中有一种养分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假如这种养分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 (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注:两个定律的异同(重点):(先答定义)最小因子定律不太完善,而耐受性定律较为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耐受性定律不仅考虑了因子过少,同时也考虑了因子过多的因素;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③耐受性定律可以允许生态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普通生态学复习点【普通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复习点【普通生态学】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强度比较:
• 选择系数 (s) = 1 – 相对适合度(w)。 • 漂变强度:种群大小的倒数。1/N • 选择系数>遗传漂变强度10倍,遗传漂变可以忽略, 反之亦然。
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
• 稳定选择:当环境条件对处于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 线中间的个体是最适时,选择淘汰两侧极端个体
(2)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
dN rN (1 N )
dt
K
5 种群的波动及调节机制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折温一爱德华(Wyune-Edwards)学说 内分泌调节——克里斯琴(Christian)学说 遗传调节——奇蒂(Chitty)学说
分布格局类型的判定
常用而简便的检验内分布型的指标是 方差/平均数比率,即
S2
m
S2 = 0
=1
m >1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成群分布
种群内分布型的研究是静态研究,比较适用于植物、定 居或不大活动的动物,也适用于测量鼠穴、鸟巢等栖居 地的空间分布。
2 存活曲线
• I型:凸型,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在接近生理 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第二章 能量环境
• 概念:发育阈温度 有效积温法则 • 生物对光的适应 • 生物对极端的温度的适应 • 以典型的温带深水湖的水温垂直变化,说明水温的生态作用 •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
生物对光的适应
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 光质: 可见光、紫外、红外等-短波杀菌作用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外温动物 内温动物 休眠 形态上的适应-阿伦定律
第三章 物质环境
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鱼类

《普通生态学》重要知识点题库及答案

《普通生态学》重要知识点题库及答案

1.生态因子的定义?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有时也称生存条件,如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存的条件,对于动物是食物、热能和氧气。

2.生态因子的分类有哪些?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都有哪些?(1)按性质分(5):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2)有无生命特征(2):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3)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2):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3.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哪些是直接作用因子?哪些是间接作用因子?(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氧间接作用:山脉的坡向、坡度和高度通过对光照、温度的影响对生物发生作用4.限制因子定义?研究限制因子具有什么样的实用意义?定义: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的因素意义:某种植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生长缓慢,或某一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缓慢,只要找出可能引起限制作用的因子,通过实验确定生物与因子的定量关系,便能解决增长缓慢的问题。

5.耐受性定律?研究耐受性定律的实用意义?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意义: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宽窄,可将生物区分为广温性和狭温性6.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7.影响植物春华阶段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低温8.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粗沙、细砂、粉砂、黏粒,这些不同大小颗粒组合的百分比土壤结构: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9.三大类土壤的特点(1)砂土:土壤颗粒较粗,土壤疏松,黏结性小,通气性能强,但蓄水能力差,易干旱,因而养料易流失,保肥性能差。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这份资料基于本人上课所做的笔记以及最后一节课上朱明德老师所给的重点和本人的理解整理而成,并不是一份十分全面的复习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千万不要过分依赖此复习资料,平时认真听课、勤做笔记、善于思考才是取得高分的不二法门!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与社会、经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态学有方法论和层次观。

生态学的4 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5 个研究方法:野外考察、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网络分析、多方面整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环境:是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①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因此,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②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③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④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

2017普通生态学重点

2017普通生态学复习要点绪论1、生态学:①美国生态学家E. Odum(1985):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并著有《生态学基础》②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首先产生的、第一性的)、实验研究(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模型研究(高度的抽象、理论生态学)。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①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结合。

②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③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④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限制因子和耐受限度生态位1.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注:两个定律的异同(重点):(先答定义)最小因子定律不太完善,而耐受性定律较为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耐受性定律不仅考虑了因子过少,同时也考虑了因子过多的因素;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③耐受性定律可以允许生态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

《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普通生态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食物链湿地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物种环境生态因子限制因子生态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型生活型种群协同进化群落优势种建群种季相生态对策耐性定律边缘效应群落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顶极群落生态效率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监测指示生物有效积温十分之一定律食物网生态位物候霍普金斯定律最大持续产量休眠富集作用富营养化积温人口种群结构二、简答、问答:1、生态系统的特点:(1)具有空间结构;(2)具有时间变化;(3)具有自动调控功能;(4)是开放系统(可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控机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逐渐建立了相互协调的关系。

生态系统自动调控机能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2)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调控。

这些调控常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达到功能上的协调和动态平衡。

3、生态系统的类型①按环境性质划分: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②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划分:原始森林、荒漠、冻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宇宙飞船、(人工生态系统)人工草场、农田、农业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4、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及每种生态系统分布的气候带类型(1)热带雨林:分布于赤道及其两侧的湿润热带地区,是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作用最大是森林生态系统;(2)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3)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分布于中纬度湿润地区。

分布区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年平均气温8—14℃,年降雨量500—1000mm,且多集中在夏季,土壤为褐色土和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

(4)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带。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普通生态学重点总结【精华】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种群生态学第四章群落生态学第五章生态系统第六章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实则上包含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4个理论主体。

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971,Odum,《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1)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该地区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各种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光、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如光周期现象)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如固氮作用)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发展简史(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 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 年《尔雅》一书,草、木;公元前200 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 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 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普通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生态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1)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2)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3)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4)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5)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

6)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7)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8)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 表示,当种群达到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 值为环境容纳量。

9) 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0)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 (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生态幅或生态价。

11) 生物学零度:又叫发育阈温度,温度直接影响外温动物植物的发育和生长速率,它显示了发育生长是在一定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12) 有效积温: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13) 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普通生态学复习要点
绪论
1、生态学:
①美国生态学家E. Odum(1985):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并著有《生态
学基础》
②经典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学科
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研究(首先产生的、第一性的)、实验研究(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
补充手段)、模型研究(高度的抽象、理论生态学)。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①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

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结合。

②研究范围的扩展。

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③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

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④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最小因子、限制因子和耐受限度生态位
1.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1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每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会死亡。

如果这种营养物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


3、(谢尔弗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注:两个定律的异同(重点):(先答定义)最小因子定律不太完善,而耐受性定律较为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耐受性定律不仅考虑了因子过少,同时也考虑了因子过多的因素;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环境因子量的变化,还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限度;③耐受性定律可以允许生态银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生态幅/ 生态价(选择):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者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变化,代表什么?生殖、生长、存活,选择即可)
5.适应组合(名词解释):生物对非生物环境表现出的一整套的协同适应特性。

例如:骆驼对炎热干燥的环境的适应;含露水的植物嫩叶,多汁的植物;
6.协同进化(名词解释):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伴随的两种生物特有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的适应性特征,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法则而形成的。

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个物种的这一性状又是作为前一个物种的反应而进化。

7.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

是某一物种的个体与环境(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的环境)之间特定关系的总和。

(1)基础生态位: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
(2)实际生态位:
2
(3)生境(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包括许多生态位并支持许多物种。

8.限制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因素。

9. 适应辐射(名词解释):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于各种生活方式的现象。

10. 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必须掌握标题并适当展开回答):
①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每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温度和湿度可以共同作用于有机体生病周期的任何一个阶段);
②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称为主导因子(例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若以水分为主导因子,植物会分为水生、中生和旱生);
③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例如:低温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必不可少,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有害);
④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个因子数量不足,可以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例如:光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以依靠CO2的浓度增加得到补偿)
⑤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
使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例如:山脉的坡向、坡度和高度通过对光照温度风俗以及土壤
3
质地的影响对生物发生作用)
思考题:1、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有哪些?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生态幅(生态价);生态位
第二章.能量环境
1.发育阀温度: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的,低于这个温度生物就不能发育,这个温度就称为发育阀温度,或称生物学零度。

2.有效积温能法则(掌握):生物发育的速率随着发育阀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有效积温,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K=N(T-C):
K: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即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T: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

C:该生物的发育阀温度。

应用:用作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预测农时以及以及防病虫害;预测生物发生的时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推算生物发生年历;安排作物预报农时。

3.生物对光的适应(选择):(1)对光质的选择性适应,可见光、紫外线(杀菌、致癌)、
4
红外线等具有短波杀菌作用;(2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表现在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在胜利以及形态上的差异,以及C3和C4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3)生物随光照长度的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也表现出适应性的日周期年周期现象。

生物对光照周期的适应,生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换毛换羽。

4.生物对温度的适应(了解):
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以调节体温
内温动物: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以调节体温
休眠:
形态上的适应:阿伦规律、贝格曼规律、乔丹规律
(1)生物对极端高温的适应(了解):(1)形态上:有些植物有密绒毛和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的植物叶片反光,等等避免光照过强;动物的皮毛在光照下起隔温的作用。

(2)生理适应:植物主要是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旺盛的蒸腾作用;动物主要是适当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3)行为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

(2)生物对极端低温的适应(掌握三个定律区别):
植物(了解):a. 形态: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b. 生理: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例如:鹿蹄草叶细胞大量贮存五碳糖、粘液,使结冰温度下降到31 度。

c. 行为:休眠。

动物:a.形态:① 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同种),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

因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有利于保温。

如分布在南半球的企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