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章末检测卷](https://img.taocdn.com/s3/m/67a8c1c827284b73f3425033.png)
2019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卷(体现高中的意义在于考试,没有考试的青春,不叫青春,加油,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的B.胡克用“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观点C.伽利略用实验直接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笛卡儿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图中甲、乙、丙是中学物理课本必修一中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所用的速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导中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甲图用矩形面积的和表示位移大小比丙图用梯形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更接近真实值C.这种用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D.若丙图中纵坐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则梯形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3.汽车刹车过程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3 s 后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前1 s 内、前2 s 内、前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B.第1 s 末、第2 s 末、第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3∶2∶1C.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D.这连续三个1 s 内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4.2019年7月16日,在韩国光州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珊/杨健获得该项目金牌。
将林珊进入水中后向下的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总时间为t 。
林珊入水后前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1,后2t 时间内的位移为x 2,则12x x 为( )A.1∶16B.1∶7C.1∶5D.1∶3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运动28 m 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是1 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 2C.自计时开始起,2 s 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 处的速度是72 m/s6.如图是上海中心大厦,小明乘坐大厦快速电梯,从底层到达第119层观光平台,观光平台高度为549 m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 第二章测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 第二章测评](https://img.taocdn.com/s3/m/4a6edb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c.png)
第二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第1~6小题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第7~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解析伽利略最初假设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是随着时间均匀增大,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增大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
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
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选项B正确。
答案B2.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t2=2t1,t3=3t1。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象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象正确的是( )图1解析根据v-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物体以速度v1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运动位移满足x1=v1t,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静止在正方向离原点x1处;在t2~t3时间内,速度大小等于v1,但方向与v1反向,物体返回出发点。
因此,选项C正确。
答案C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从t=0时开始,运动了t1时间时,它的速度大小为5 m/s,则t1为( )A.1 sB.2 sC.4 sD.8 s解析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得物体的初速度v0=1m/s,加速度a=1m/s2,则由v1=v0+at1解得t1=4s,故选项C正确。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后附答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二章 章末检测试卷(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95b619e518964bcf847cc9.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后附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2.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后,又以同样数值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则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A.位移不同B.平均速度不同C.经历时间不同D.加速度不同3.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1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O~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1 s内的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5.质点在x轴上运动,t=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图为2该质点的v-t图象,由图线可知( )图2A .质点的x -t 关系为x =5t -t 2B .t =20 s 时质点与坐标原点距离最大C .0~2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0~20 s 内的平均速率为2.5 m/s6.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图3A .0~t 1,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7.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4所示,以向东为正方向,由图看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A .甲做往返运动,10 s 末在出发点的东边B.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C.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东边D.丁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8.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用时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 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A.拖行距离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距离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距离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距离为4 m,不符合规定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5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6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m/s2,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图612.(6分)如图7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图7(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1和Δt2,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13.(10分)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1)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2)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是多大?(3)时间间隔T是多少?(4)物体在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是多大?14.(12分)如图8所示,有一根长为l=0.5 m的木棍AB,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为d =1.5 m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 s,求木棍B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2)图815.(12分)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刹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 s~0.7 s.求汽车的安全行驶距离.16.(14分)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则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B 2.D 3.BD 4.D 5.D 6.AD 7.CD 8.C 9.C 10.BC 11.1.58 0.35912.(1)b 22d [1(Δt 2)2-1(Δt 1)2] (2)BC 13.(1)0.83 m/s 2 (2)1 m/s (3)1.2 s (4)0.6 m 14.4.05 m15.原因见解析 134.2 m解析 从后车的运动考虑,造成“追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车速过快;(2)跟前车的车距过小;(3)司机的反应较迟缓;(4)车的制动性能较差.当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如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匀减速滑行.所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先后做着两种不同的运动,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等于两部分位移之和.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确保安全行车,反应时间应按0.7 s 计算.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20 km/h ≈33.3 m/s ,在反应时间t 1=0.7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即反应距离为:x 1=v 0t 1=33.3×0.7 m ≈23.3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滑行时间为:t 2=v 1-v 0a =0-33.3-5s ≈6.7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即刹车距离为:x 2=v 0t 2+12at 22=33.3×6.7 m +12×(-5)×6.72m ≈110.9 m ;汽车行驶的安全车距要不小于停车距离,即:x =x 1+x 2=23.3 m +110.9 m =134.2 m. 16.6 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过关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过关检测(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b181249649b6649d74735.png)
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在不.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
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
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__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答案:C 解析: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v =kt ,表示该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0.3 m/s 2,即每经过1 s 速度增加0.3 m/s ,只有C 正确。
2. 答案:AC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差为常数,Δx =at 2,自由落体加速度a =g ,Δx =gt 2=9.8 m ,A 对。
1 s,2 s,3 s 内位移之比为1∶4∶9,B 错。
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位移之比为1∶3∶5,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C 对。
1 s 末,2 s 末,3 s 末速度之比为1∶2∶3,D 错。
3. 答案:C 解析: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则201112h v t gt =+,① 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 2,则h =v 0t 2。
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Δt =t 2-t 1=1 s 。
4. 答案:A 解析:设经过第一段位移Δx 的起始位置对应时刻记为零,则11/2=x vt t ∆,122(+/2)=x v t t t ∆,又v (t 1+t 2/2)-v t 1/2=a (t 1+2122t t -),解得1212122()()x t t a t t t t ∆-=+,A 项对。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过关检测(二)高一物理试题1
![高中物理 第2章 章末过关检测(二)高一物理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2f1e7d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1.png)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章末过关检测(二)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9·校级月考)中国到2030年将拥有4个完整的处于现役状态的航母作战编队,第三艘母舰已在造船厂开工.航母上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时起飞,则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A.30 m/s B.40 m/sC.20 m/s D.10 m/s解析:选B.根据v2-v20=2ax得:v0=v2-2ax =502-2×4.5×100 m/s =40 m/s,故B正确.2.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多少倍( )跳跃的竖直高度(米)袋鼠 2.5跳蚤0.1A.1 000 B.25C.5 D.1解析:选C.由v2=2gh,可得v=2gh,h1=2.5 m,h2=0.1 m,代入得v1∶v2=5∶1,故C正确.3.一列火车由静止以恒的加速度启动出站,设每列车厢的长度相同,不计车厢间间隙距离,一站台上的观察者站在第一列车厢最前面,他通过测时间估算出第一列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v0,则第n列车厢尾驶过他时的速度为( )A.nv0B.n2v0C.nv0D.2nv0解析:选C.设一节车厢的长度为x0.当列车通过nx0时,速度为v n,由v0∶v n=1∶n得v n=nv0,故C正确.4.(2019·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 cm;重复以上,乙同学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 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的“反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时间”B .若某同学的“反时间”大于0.4 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时间”C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 m/sD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时间”比第二次长解析:选C.将计算出的反时间对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时间”,故A 正确;若某同学的反时间为0.4 s ,则下落的高度:h 0=12gt 2=0.8 m ,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时间,故B 正确;由v 2=2gh 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v =2×10×0.2 m/s =2 m/s ,故C错误;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h =12gt 2得,t =2hg所以下落的高度大的用的时间长,所以第一次测量的反时间比第二次长,故D 正确.5.在某高度h 1处自由下落一物体A ,1 s 后从另一较低高度h 2处自由下落另一物体B .若A 从开始下落起下落了45 m 时赶上B ,并且再过1 s 到地,则B从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是( )A .3 sB .约3.3 sC .3.5 sD .4 s解析:选B.设当A 下落赶上B 时所用时间为t +1 s ,则B 下落时间为t .则12g (t +1 s)2=45 m ,解得t =2 s ,A 物体从开始下落到落地所用时间为4 s ,则h 1=12gt 2A =12×10 m/s 2×(4 s)2=80 m ,最后1 s 下落的高度为80 m -45 m=35 m ,故B 下落的高度为:h 2=12gt 2+35 m =55 m ,由h 2=12gt 2B 得t B ≈3.3 s ,故选项B 正确.6.(2019·校级月考)一种比飞机还要快的旅行工具即将诞生,称为“第五类交通方式”,它就是“Hyperloop(超级高铁)”.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6日报道,Hyperloop One 公司计划,将在欧建成世架规模完备的“超级高铁”(Hyperloop),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速度可达每小时700英里(约合1 126公里/时).如果乘坐Hyperloop 从赫尔辛基到斯德哥尔摩,600公里的路程需要40分钟,Hyperloop先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1 200 km/h 后匀速运动,快进站时再匀减速运动,且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则下列关于Hyperloo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与减速的时间不一相B .加速时间为10分钟C .加速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D .如果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题中所述运动最短需要32分钟解析:选B.加速与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由逆向思维可得:加速与减速时间相,故A 错误;加速的时间为t 1,匀速的时间为t 2,减速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由题意得:2t 1+t 2=t ,2t 1+t 2=2 400①,2×12at 21+vt 2=x ,at 21+1 0003t 2=600 000②,v =at 1,1 0003=at 1③,联立①②③式,解得:t 1=600 s ,t 2=1 200 s ,a =59 m/s 2,故B 正确,C 错误;当a ′=10 m/s 2时,加速时间为t ′1,匀速时间为t ′2,减速时间为t ′1,总时间为t ′,则2t ′1+t ′2=t ′④,a ′t ′21+vt ′2=600 000⑤,v =a ′t ′1⑥,联立④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t ′=5 5003s≈30.6 min.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象是( )解析:选A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象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象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A 、D 对,C 错;B 图中的图象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B 错.8.将一物体在空中以v 0=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5 m 时,所需时间可能是(g =10 m/s 2)( )A .1.0 sB .2.0 sC .3.0 sD .4.6 s解析:选ACD.选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若物体在抛出点上方,则x =15 m .由x =v 0t -12gt 2得:15=20t -12×10t 2,解得t =1.0 s 或t =3.0 s .若物体在抛出点下方,则x =-15 m ,由x =v 0t -12gt 2得:-15=20t -12×10t 2,解得:t ≈4.6s ,故A 、C 、D 正确.9.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 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 ,有三种行进方式:a .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 .先减速再加速;c .先加速再减速,则( )A .a 种方式先到达B .b 种方式先到达C .c 种方式先到达D .b 种方式所需时间最长解析:选CD.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接到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相,则只能t c <t a <t b ,故C 、D 选项正确.10.(2019·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 、B 为两固的光电门,在光电门A 正上方的O 处有一边长为0.5 cm 的铁片自由落下,铁片下落的过程中底边始终水平,已知铁片通过A 、B 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1.25×10-3s ,t 2=0.625×10-3s ,若将铁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片通过光电门B 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B =8.00 m/s B .O 点到光电门A 的距离为1.00 mC .铁片从光电门A 到B 所需的时间0.40 sD .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为2.40 m解析:选ACD.铁片通过光电门B 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B =d t 2=0.5×10-20.625×10-3m/s =8.00 m/s ,故A 正确;铁片通过光电门A 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dt 1=0.5×10-21.25×10-3 m/s =4.00m/s ,O 点到光电门A 的距离为:h A =v 2A 2g =4.0022×10m =0.80 m ,故B 错误;铁片从光电门A 到B 所需的时间:Δt =v B -v A g =8.00-4.0010 s=0.40 s ,故C 正确;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为:h AB =v 2B -v 2A 2g =8.002-4.0022×10m=2.40 m ,故D 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2分)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试完成下面问题.(1)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4点对的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瞬时速度 v 1v 2v 3v 4 v 5数值/(m·s -1)0.1650.2140.2630.363(2)在图中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 解析:(1)4点对的时刻的瞬时速度v 4=(11.95-5.68)×10-22×0.1 m/s≈0.314 m/s.(2)描点作图,如图.(3)根据图象得:a =0.32-0.100.5 m/s 2=0.440 m/s 2.答案:(1)0.314 (2)见解析图 (3)0.44012.(12分)如图所示的A 、B 两个物体,距地面高度为H =45 m ,A 物体因在运动过程中阻力不计,其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10m/s 2,B 物体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其加速度为a B =9 m/s 2,方向竖直向下,A 、B 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求:(1)若A 、B 两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则当物体A 落地时物体B 离地距离; (2)若要使两物体同时落地,在B 物体由静止释放后,则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将A 物体由静止释放;(3)若将B 物体移到距地面高度h =36 m 的A 的正下方C 点,同时由静止释放A 、B 两物体,A 物体能否在B 落地前追上B ,若能,计算其追上的位置距地面的距离;若不能,则在A 释放时至少给A 物体多大的竖直向下的初速度,才能追上B 物体?解析:(1)由自由落体公式有H =12gt 2得A 下落时间t =2Hg=3 s则B 物体下落高度h B =12a B t 2=40.5 m物体B 离地距离h ′B =H -h B =4.5 m. (2)物体B 下落时间t B =2Ha B=10 s则从物体B 释放后到A 释放间隔的时间 Δt =t B -t =(10-3)s.(3)因为从h =36 m 高度释放物体B , 下落时间t ′=2ha B=2 2 s<3 s故A 物体不能追上B 物体.设给A 物体v 0的初速度,A 刚好能追上B ,则 由题意得,H =v 0t ′+12gt ′2代入数据解得v 0=524m/s.答案:(1)4.5 m (2)(10-3) s (3)不能 524m/s13.(16分)(2019·高一期中)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 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社区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的距离为18 m ,为确保能稳妥安全接住儿童,必须保证接住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也就是无水平速度).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做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10 m/s 2.(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若管理人员在奔跑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 m/s ,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h =12gt 20 ①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为:t ≤t 0②对管理人员奔跑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s =v -t ③由①②③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 -≥6 m/s.(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得:v -=v 0+02, 得:v 0=2v -=12 m/s >v max =9 m/s ,所以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位移分别为s 1、s 2、s 3,由运动学公式得,s 1=12at 21④s 3=12at 23⑤ s 2=v max t 2⑥ v max =at 1=at 3⑦ t 1+t 2+t 3≤t 0⑧ s 1+s 2+s 3=s⑨由④~⑨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a ≥9 m/s 2.答案:(1)6 m/s (2)a ≥9 m/s2。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fc1c2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9.png)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高速公路上有两辆汽车一前一后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着,两车相距70m,突然前车发现紧急情况,立即刹车,后车发现前车开始刹车时,也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假设刹车时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已知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大约在1.4~2. 1s之间,为确保两车不追尾,则两车刹车前行驶的最大速度为A.90 km/hB.110 km/hC.120 km/hD.130 km/h答案:C由于两车刹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同,所以后车在最长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的距离为70m,由此可得汽车速度v=702.1×3.6=120km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越大B.在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球,二者同时着地,说明二者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就是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C.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小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BA.自由落体运动是忽略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无论质量大小,下落时加速度都是g,A错误;BD.金属球受到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金属球的重力,金属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金属球运动的加速度为当地的自由落体加速度,B正确,D错误;C.纬度越高,自由落体加速度越大,故北京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比广东的稍大,C错误。
故选B。
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前人们常在过节时放烟花(如图甲所示)来表示庆祝,礼花弹在地面上从发射筒中沿竖直方向射出,到达最高点时炸开后,形成漂亮的球状礼花(如图乙所示)。
现有某烟花筒的结构如图丙所示,其工作原理为:点燃引线,引燃发射药燃烧发生爆炸,礼花弹获得一个初速度并同时点燃延期引线。
当礼花弹到最高点附近时,延期引线点燃礼花弹。
现假设某次放烟花中,礼花弹获得的初速度大小为35m/s,延期引线的燃烧速度为2cm/s,要求爆炸发生在超过礼花弹上升最大高度的96%。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98de2bb4cf7ec4bfed015.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D.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直接完成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s时甲和乙一定相遇B. 2s时甲的速度方向开始反向C.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 2-6s内乙的位移为零3.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0.5 sB. 1 sC. 2 sD. 3 s4.滑雪爱好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他在上滑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 B质点做曲线运动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D. A、B两质点在4s末时刻速度大小相等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A. 0mB. 2mC. 3mD. -1m7.甲、乙两个金属球,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球同时落地B. 甲球先落地C.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较大D. 同一时刻在空中的位置不一定相同8.一物体自距地面高度H=2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它在落地前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A. 5mB. 10mC. 15mD. 20m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A. 3.5 mB. 2 mC. 1 mD. 0二、多选题10.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落到地面用了3s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9.8m/s2,则该物体()A. 是从44.1m的高处开始下落的B.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4.7m/sC. 最后1s下落了24.5mD. 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4.7m/s11.一辆汽车4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 汽车的加速度为10m/s212.长为L的软项链两端拴着甲乙两球,某同学用手拿着甲球站在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甲球让项链下落,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则两次甲、乙两球相继落地的()A. 速度平方之差不变B. 速度之差不变C. 位移之差不变D. 时间之差不变13.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车站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B处取行李,则A. 行李到达B处的速度为2m/sB. 乘客比行李提前到达B处C. 行李到达B处所用时间为2.5s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可以比乘客提前到达B处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周期为0.02s,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7874e6d5bbfd0a795673e1.png)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复习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是伽利略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他通过对斜面上球运动的研究来寻找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这个研究案例确立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用该实验证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 伽利略用该实验巧妙“冲淡”重力,便于测量铜球的瞬时速度C. 若铜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总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铜球就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伽利略推断,斜面的倾角趣接近,铜球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2.1971年7月26号发射的阿波罗15号飞船首次把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美国宇航员斯特做了一个落体实验:在月球上的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羽毛和铁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月球上是真空)()A. 羽毛先落地,铁锤后落地B. 铁锤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 铁锤和羽毛运动的加速度都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D. 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A. 6 s末乙追上甲B. 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5mC. 8 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 mD. 在内与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4.一汽车原来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6秒后其位移的大小为()A. 20mB. 24mC. 25mD. 30m5.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B. 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C. AC段的长度为12 mD. AC 段的加速度大小为6.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点的速度为v,到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A. B. C. D.7.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1 m/s,第8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6 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 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 ,,B. ,,C. ,,D. ,,8.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C. D.9.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常数B. 任意两个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都相等C. 从开始运动起,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D. 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二、多选题10.a、b、c三个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不相同B. 在时间内,质点c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C. 在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D. 质点c在时刻改变运动方向,质点a在时刻改变运动方向11.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时间t落地,此时速度为v,则()A. 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B. 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C. 物体下落时速度为D. 物体下落时速度为12.为了测得塔身的高度(超过5层楼高),某人在塔顶让一颗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则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A. 最初1秒内的位移B. 石子下落的总时间C. 石子在最后第2秒内下落的高度D. 石子下落到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13.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m/s,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 物体在第4秒末的速度为B. 物体在前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C. 物体在前4秒内的位移为16mD. 物体在第4秒内的位移为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放置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C.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D.作出的v-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2)打点计时器有两种,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的计时仪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V(3)某次实验时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物理同步人教必修一全国通用版第二章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物理同步人教必修一全国通用版第二章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bb389a284ac850ad0242b2.png)
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号战斗机在某空军基地成功试飞的照片,假设该飞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的时间为t,则起飞前飞机运动的距离为()A.vtB.C.2vtD.不能确定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知,起飞前飞机的平均速度为,发生的位移为,选项B正确。
答案:B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 m/s向右B.0.25 m/s向左C.1 m/s向右D.1 m/s向左解析:由图线可知0~3 s内的位移为x1=×3×2 m=3 m,方向为正方向;3~8 s内的位移为x2=×(8-3)×2 m=5 m,方向为负方向;0~8 s内的位移为x=x1-x2=-2 m;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0.25 m/s,负号表示方向是向左的。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答案:B3.跳伞运动员以5 m/s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10 m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受到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取10 m/s2)()A.2 sB.sC.1 sD.(2-) s解析: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1,则h=v0t1+, ①设跳伞运动员着陆时间为t2,则h=v0t2。
②由①②代入数据得Δt=t2-t1=1 s。
答案:C4.动物跳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加速跳起。
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跳跃时的竖直高度。
若不计空气阻力,()A.1 000B.25C.5D.1解析:由v2=2gh,可得v=,h1=2.5 m,h2=0.1 m,代入得v1∶v2=5∶1,选项C正确。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doc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5f2fbce2bd960591c67741.png)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第二章 章末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的物体的g 值大B .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 值一样大C .g 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D .g 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当作时间单位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块做实验3.如图为物体运动的图象,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解释( ) A .物体先沿一个平面滚动,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 B .物体开始静止,然后向山下滚,最后静止C .物体先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然后逐渐变慢,最后静止D .物体开始时静止,然后反向运动,最后静止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改变的,因而它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即20tv v v +=B 、对于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仍然可用txv =来求平均速度 C 、对于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20tv v v +=来求平均速度 D 、对于曲线运动也可用txv =来求平均速度 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 匀减速至零,须用时间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路程不得越过5.9 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路程是否符合规定( ) A .拖行路程为8 m ,符合规定 B .拖行路程为8 m ,不符合规定 C .拖行路程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路程为4 m ,不符合规定6.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不同但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下落过程中任何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B .两个质量不等、高度相同,先后自由下落的物体,通过任一高度处的速度、加速度一定相同C .所有自由落体运动,在第1 s 内的位移数值上一定等于 g/2D .所有自由落体的位移都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7.如图所示各速度图象,哪一个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8.一物体从高 h 处自由落下,运动到P 点时的时间恰好为总时间的一半,则P 点离地高度为( )A .h 43B .h 21C .h 41D .h 819.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 V 0 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走的路程C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 1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5.1242m t t x -=,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 .1.5 sB .8 sC .16 sD .24 s11.一物体在一直线上做加速运动,依次经过直线上的A 、B 、C3个位置,其中B 为AC 中点,若物体在AB 段的加速度恒为a 1,在BC 段的加速度恒为a 2,现测得速度2CA B v v v +=,则a 1、a 2的大小关系为( )A 、a 1>a 2B 、a 1=a 2C 、a 1<a 2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一石子从高楼房顶的边缘自由下落,经过底屋楼的时间为0.15s ,已知底屋楼为3m ,则楼高约 m ,石子自由下落的时间为 s 。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跟踪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跟踪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8869c9f12d2af90342e63b.png)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1.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每隔1s增大2m/s2B.质点在任意1s的时间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C.质点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3D.质点在前2s内、前4s内、前6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4∶92.一个质点沿x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质点在t=0时速度为零B.该质点在t=1 s时的速度大小为2 m/sC.该质点在t=0到t=2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6 mD.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4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B.质点在0~2s内的加速度比4~6s内的加速度大C .在0~6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3m /sD .在第5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终停在O 点。A 、B 、C 三点到O 点的距离分别为1L 、2L 、3L ,小物块由A 、B 、C 三点运动到O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t 、2t 、3t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312123L L L t t t ==B .312222123L L L t t t == C .312123L L L t t t << D .312222123L L L t t t >> 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A .25mB .24mC .20mD .36m6.一辆汽车以10 m/s 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因故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0.2 m/s 2,则刹车后汽车在1min 内通过的位移为A .240 mB .250 mC .300 mD .360 m7.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km 、离地1100m 高度时战机发动机突然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最终安全迫降机场,李峰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的第一人。若战机着陆后以大小为26m/s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其着陆速度为60m/s ,则它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是( )A .288mB .300mC .150mD .144m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 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 、B 两相邻的树之间的路程用了3s ,通过B 、C 两相邻的树之间的路程用了2s ,汽车通过树B 时的速度为( )A .6.0m/sB .6.5m/sC .7.0m/sD .7.5m/s9.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1,P t x 为图像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t 轴交于点()2,0Q 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t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11x tB .1t 时刻,质点的速率为12x t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212x t D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221122x t t t t - 10.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 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A .3∶1B .1∶2C .1∶1D .1∶311.某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是2m/s ,则它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是 ( )A.2m/s B .2m/s C .2m/s D .0.5m/s1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2-x (其中v 为速度,x 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动至x=x 0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00v x C .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012v ,位移大小为034x D .当该物体位移大小为012x ,速度大小为012v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中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13.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秒内的位移是6 m ,第7秒内的位移是10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是3.5 m /s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1 m /s 2C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4 m /s 2D .质点在4.5秒末的瞬时速度是8 m /s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由图可知A .在0∶3 s 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甲在3 s 后改做匀速运动,在7 s 末乙追上甲C .5∶7 s 内两者相互逐渐靠近D .0∶7 s 内两者在前进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大于5 m15.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上以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m处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A .1sB .2sC .3sD .(2)s16.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通过与出发点相距x 1的P 点,再经过时间t ,到达与出发点相距x 2的Q 点,则该质点通过P 点的瞬时速度为( )A .12x tB .22x tC .21x x t -D .212x x t- 三、综合计算题(要求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17.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cfc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阶段测试题(二)(测试范围: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时间t到达斜面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共用时间B C.2t D tA2. 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由图像可看出A.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B.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末和6s末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D.4s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3.一辆汽车起步后在10s内速度达到80km/h,一列火车起步后达到这个速度需要60s。
两车的上述过程均可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大B. 火车的加速度大C. 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D. 汽车通过的位移大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像如图2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750mD. 1200m5.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0.5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6. 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C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71cm,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C罗离地的时间应为A. 0.75sB. 0.38sC. 0.27sD. 0.54s7. 如图4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章末检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2b3ed80eb6294dc886c1a.png)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3、6、7、10为多选题,其他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越来越小B .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 .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2.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经过时间t 后,又以同样数值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则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 )A .位移不同B .平均速度不同C .经历时间不同D .加速度不同3.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O ~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5.质点在x 轴上运动,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图为该质点的v -t 图象,由图线可知( )A .质点的x -t 关系为x =5t -t 2B .t =20 s 时质点与坐标原点距离最大C .0~2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 .0~20 s 内的平均速率为2.5 m/s6.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 1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值v 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 2时刻以较小速度v 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 1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 1,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7.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以向东为正方向,由图看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东边B.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C.丙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东边D.丁做往返运动,10 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8.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用时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 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拖行距离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距离为8 m,不符合规定C.拖行距离为4 m,符合规定D.拖行距离为4 m,不符合规定9.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 s~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 s~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共8分)11.(6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BC与AB的距离差为cm,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 m/s2,B点的瞬时速度为m/s,A点的瞬时速度为m/s。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章末小结过关检测 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章末小结过关检测 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503c56d0d233d4b04e69a6.png)
2017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小结过关检测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小结过关检测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章末小结过关检测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如图所示,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缓慢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α,则葡萄枝对重为G 的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A.G sin αB.G cos αC.G D.小于G解析:选C.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与蜗牛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对.2.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解析:选B.提示:四种情况下,两绳拉力均等于镜框的重力,B中两绳的拉力平行,即两分力夹角为零,此时两绳中拉力最小,故B正确.3.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
错误!解析:选C。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由胡克定律有:F=k(l0-l1)①1F=k(l2-l0)②2①+②得k=错误!,故选项C正确.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A.错误!mg 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测试题(拔高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章末测试题(拔高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415a3f6c175f0e7cd137fe.png)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测试(拔高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零分)1.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知道A.小车的最大位移约为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C. 9秒附近物体的加速度最大 D. 9秒附近物体的位移最大【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每一小格为“面积”为0.1,面积超过方格一半算一个,不足半格舍去,总共有86格,所以总“面积”为8.6m,小车的最大位移是为8.6m,故A错误.由图读出,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故B正确;9秒附近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最小,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15s附近物体的位移最大,故D错误.故选B.2.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甲和乙相遇B.时甲的速度方向反向C.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内甲的位移与内乙的位移相等【答案】D【解析】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者相遇;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时,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说明两者没有相遇;故A错误.由图知,在时甲乙的速度方向没有改变,都为正,方向相同,故B错误.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在时,乙的加速度方向仍沿负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根据图象可知内甲的位移,内乙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速度均匀增加,经t秒速度达到vt,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正确的说法是()A.t秒末速度达到最大B.运动最初一瞬间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D.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大【答案】A【解析】A、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最大,即t秒末速度最大;故A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章末检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章末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2e215e2e53a580217fcfe66.png)
B.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错、D对;又根据v=2gh,A对、B错.答案AD4.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1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sB.当t=t2 s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 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 s时,两物体相距x1 m解析由图可知甲从计时起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A正确.当t=t2 s时,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说明两物体相遇,B 正确、C错误;当t=t3 s时,甲在原点处,乙在x1 m处,两物体相距x1 m,D正确,故选C.答案 C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s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 ).A.1 s B.1.5 sC. 2 s D.(2-1)s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所以,物体下落后半程的时间为(2-1)s,故D 正确.答案 D6.汽车以5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时以-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则在4 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 ).A.4 m B.36 mC.6.25 m D.以上选项都不对解析根据公式v=v0+at得:t=-v0a=52 s=2.5 s,即汽车经2.5 s就停下来.则4 s内通过的路程为:x=-v22a=522×2m=6.25 m.答案 C7.一石块从楼房阳台边缘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把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如果它在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是1.2m,那么它在第三段时间内的位移是( ).A.1.2 m B.3.6 mC.6.0 m D.10.8 m解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得sⅢ=5sⅠ=6.0 m.答案 C8.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2中的a和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11.(12分)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取一段如图3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 ”与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x 1为______ cm ,打计数点“A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图3解析 设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Δx ,则AB =x 1+Δx ,BC =x 1+2Δx ,OC =OA +AB +BC =3(x 1+Δx )=18 cm ,故AB =6.00 cm ;x 1=4.00 cm ;由Δx =aT 2=2.00 cm 可得a =2.00 m/s 2;A 点的瞬时速度v A =OA +AB2T=0.50 m/s.答案 4.00 0.50 2.0012.(12分)一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经4 s 匀加速运动到达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求: (1)斜面长度;(2)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解析 (1)l =12at 2=16 m (2)v =at =8 m/s (3)v -=v +v02=v 2=4 m/s(4)由v ′2=2a ·l2得: v ′=2a ·l2=42 m/s.答案 (1)16 m (2)8 m/s (3)4 m/s (4)42 m/s。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章末过关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c5858675ef7ba0d4b733b56.png)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多选)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解析:选ABD.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项表示物体静止,而A、B、D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BD.2.(单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B.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至同一高度时的加速度都相同D.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选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故选A.3.(多选)(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可以回到初始位置的是()解析:选ACD.A为x-t图象,图线与t轴相交的两个时刻即为相同的初始位置,说明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B、C、D选项中的图象均为v -t图象,要回到初始位置,需t轴上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t轴下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显然B选项中只有t轴上方的面积,故B选项表示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而C、D选项在t=2 s时刻,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故选ACD.4.(多选)(2013·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A.前5 s做匀速运动B.5 s~15 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2C.15 s~20 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2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解析:选AB.前5 s 质点做速度是8 m/s 的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Δv Δt =16-815-5m/s 2=0.8 m/s 2,B 正确;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2=Δv Δt =0-1620-15m/s 2=-3.2 m/s 2,C 错误;质点在0~20 s 内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20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错误.故选AB.5.(单选)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 -t 图线.已知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B .A 在B 前3 m 处C .B 在A 前3 m 处D .B 在A 前5 m 处解析:选C.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Δx =(12×3×4-12×3×2) m =3 m ,即B 在A 前3 m 处,故选C. 6.(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 =4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 .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 .两车相遇两次解析:选CD.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 错误;由于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C 正确;在x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 正确.故选CD.7.(单选)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 .2v 1-v 2B .2v 2-v 1C.2v 21-v 22D.2v 22-v 21解析:选D.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L ,设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v 22-v 21=2aL ,v 23-v 21=4aL ,知v 23-v 21=2(v 22-v 21),可得v 3=2v 22-v 21.故选D.8.(单选)(2013·绍兴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5 m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 取10 m/s 2)( )A .31.25 mB .11.25 mC .20 mD .25 m解析:选C.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 =12gt 2-12g (t -1)2,代入数据求得t =2 s ,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 =12gt 2=20 m ,故选C. 9.(单选)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 ,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A .1 mB .1.25 mC .0.4 mD .1.5 m解析:选B.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 /t=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1.25 m ,故选B. 10.(单选)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 解析:选B.由题中车身总长为4.5 m ,从题图中可以读出每一个格表示约1.5 m ,每一小格表示0.3 m ,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拍摄小车之间行进的距离为x 1=8×1.5 m =12.0 m ,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摄之间小车行进的距离为x 2=(13×1.5+2×0.3) m =20.1 m.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 2=20.1-12.022m/s 2=2.025 m/s 2≈2 m/s 2.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 =x 242T =8.56-3.302×0.10cm/s ≈0.26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36-x 039T 2=(15.82-5.68)-5.689×0.12cm/s 2≈0.50 m/s 2. 答案:0.26 0.50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14分)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 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 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 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解析:(1)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 ,由v =at 知t =v a =40.4s =10 s ,(3分) 加速上升的位移为x =12at 2=12×0.4×102 m =20 m .(3分) (2)伤员匀速上升的距离为x ′=(800-20) m =780 m ,(3分)匀速上升时间为:t ′=x ′v =7804s =195 s .(3分) 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用时t 总= t +t ′=205 s .(2分)答案:(1)10 s 20 m (2)205 s13.(16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恰好碰不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两车位移关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速度相等.(2分)设汽车关闭油门后经t 秒追上自行车,则v 汽′=v 汽+at (3分)且v 汽′=v 自=4 m/s.v 汽=10 m/s ,a =-6 m/s 2(3分)故t =1 s(1分)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 汽=v 汽t +12at 2=10×1 m +12×(-6)×12 m =7 m(3分) 自行车的位移x 自=v 自t =4×1 m =4 m(2分)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x 汽-x 自=7 m -4 m =3 m .(2分)答案:3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多选)在下面的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有( )解析:选ABD.由图象的物理意义得C 项表示物体静止,而A 、B 、D 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BD.2.(单选)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 m/s 2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落至同一高度时的加速度都相同D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解析:选A.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 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 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 的值逐渐减小.故选A.3.(多选)(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联考)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可以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解析:选ACD.A 为x -t 图象,图线与t 轴相交的两个时刻即为相同的初始位置,说明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B 、C 、D 选项中的图象均为v -t 图象,要回到初始位置,需t 轴上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和t 轴下方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显然B 选项中只有t 轴上方的面积,故B 选项表示物体一直朝一个方向运动,不会回到初始位置,而C 、D 选项在t =2 s 时刻,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故选ACD.4.(多选)(2013·山西四校联考)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 .前5 s 做匀速运动B .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8 m/s 2C .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2D .质点15 s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 末回到出发点解析:选AB.前5 s 质点做速度是8 m/s 的匀速运动,A 正确;5 s ~15 s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 1=Δv Δt =16-815-5m/s 2=0.8 m/s 2,B 正确;15 s ~20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2=Δv Δt =0-1620-15m/s 2=-3.2 m/s 2,C 错误;质点在0~20 s 内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20 s 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 错误.故选AB.5.(单选)如图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v -t 图线.已知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关系是( )A .从同一地点出发B .A 在B 前3 m 处C .B 在A 前3 m 处D .B 在A 前5 m 处解析:选C.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v -t 图象的面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同,两物体位移差Δx =(12×3×4-12×3×2) m =3 m ,即B 在A 前3 m 处,故选C. 6.(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 =4 m ,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 .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D .两车相遇两次解析:选CD.由题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甲车在前6 s 内做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 错误;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且图象只能表示正反两个方向的运动,A 错误;由于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C 正确;在x -t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D 正确.故选CD.7.(单选)有一长为L 的列车,正以恒定的加速度过铁路桥,桥长也为L ,现已知列车车头过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那么,车尾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A .2v 1-v 2B .2v 2-v 1C.2v 21-v 22D.2v 22-v 21解析:选D.从列车车头过桥头开始,车头过桥尾时,列车位移大小为L ,车尾过桥尾时,列车位移为2L ,设列车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v 3,由v 22-v 21=2aL ,v 23-v 21=4aL ,知v 23-v 21=2(v 22-v 21),可得v 3=2v 22-v 21.故选D.8.(单选)(2013·绍兴高一检测)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5 m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g 取10 m/s 2)( )A .31.25 mB .11.25 mC .20 mD .25 m解析:选C.设物体下落总用时为t ,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 =12gt 2-12g (t -1)2,代入数据求得t =2 s ,故物体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h =12gt 2=20 m ,故选C. 9.(单选)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 ,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A .1 mB .1.25 mC .0.4 mD .1.5 m解析:选B.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 /t=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 22g=1.25 m ,故选B. 10.(单选)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解析:选B.由题中车身总长为4.5 m ,从题图中可以读出每一个格表示约1.5 m ,每一小格表示0.3 m ,则第一次和第二次拍摄小车之间行进的距离为x 1=8×1.5 m =12.0 m ,第二次和第三次拍摄之间小车行进的距离为x 2=(13×1.5+2×0.3) m =20.1 m.由公式Δx =at 2得a =Δx t 2=20.1-12.022 m/s 2=2.025 m/s 2≈2 m/s 2.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3点时纸带运动的速度v =x 242T =8.56-3.302×0.10cm/s ≈0.26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36-x 039T 2=(15.82-5.68)-5.689×0.12 cm/s 2≈0.50 m/s 2. 答案:0.26 0.50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2.(14分)在一次救援当中,为了救助伤员,直升机需要悬停在800 m 的高空,用绳索将伤员从地面拉起,假设在某一次救助伤员时,悬绳以0.4 m/s 2的加速度将静止于地面的伤员拉起,达到4 m/s 的速度时,变为匀速上升,试求:(1)伤员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2)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要多长时间.解析:(1)设加速运动时间为t ,由v =at 知t =v a =40.4s =10 s ,(3分) 加速上升的位移为x =12at 2=12×0.4×102 m =20 m .(3分) (2)伤员匀速上升的距离为x ′=(800-20) m =780 m ,(3分)匀速上升时间为:t ′=x ′v =7804s =195 s .(3分) 伤员从地面到直升机需用时t 总= t +t ′=205 s .(2分)答案:(1)10 s 20 m (2)205 s13.(16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恰好碰不上自行车,求: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解析:两车位移关系如图所示.由题意知,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速度相等.(2分)设汽车关闭油门后经t 秒追上自行车,则v 汽′=v 汽+at (3分)且v 汽′=v 自=4 m/s.v 汽=10 m/s ,a =-6 m/s 2(3分)故t =1 s(1分)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 汽=v 汽t +12at 2=10×1 m +12×(-6)×12 m =7 m(3分) 自行车的位移x 自=v 自t =4×1 m =4 m(2分)汽车关闭油门时离自行车的距离x =x 汽-x 自=7 m -4 m =3 m .(2分)答案: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