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合集下载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1.去壳:原料大豆经过去壳处理,将外皮去除。

2.去脂:去壳后的大豆进一步去除脂肪,以提高蛋白质含量。

这可以通过压榨或溶剂提取的方法进行。

压榨是将大豆粉碎并通过物理压力去除脂肪。

溶剂提取则是使用溶剂将脂肪从大豆中提取出来。

3.水浸:去脂的大豆粉末经过水浸的过程,以提高溶解蛋白质的含量。

水浸过程中,大豆粉末与水混合并进行搅拌和加热,在一定时间内使蛋白质溶解到水中。

4.沉淀:在水浸过程中,蛋白质会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

通过调整溶液的pH值或添加适当的沉淀剂,可以使大豆分离出不同等级的蛋白质。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醋酸、硫酸、盐酸等。

沉淀剂的添加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固体颗粒,进而沉淀。

5.过滤:将沉淀的蛋白质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

通过使用滤纸、滤网或其他过滤材料,将溶液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可将蛋白质颗粒捕捉在过滤器上。

6.洗涤:沉淀的蛋白质颗粒经过过滤后,可以进行洗涤的步骤以去除残余的杂质。

通常使用的洗涤液包括水或缓冲盐溶液。

洗涤可以通过多次洗涤重复实施,以保证蛋白质的纯度。

7.除水:洗涤后的蛋白质颗粒需要去除水分,以得到干燥的蛋白质。

干燥可以通过脱水或干燥设备进行。

8.粉碎:将干燥的蛋白质颗粒进行粉碎处理,以得到细小的颗粒状蛋白质产品。

9.包装:通过包装设备将蛋白质产品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可以因不同的生产厂家和工艺要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的工艺流程仅为一种常见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并不代表所有的工艺都遵循这个流程。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和纯化的过程。

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和生物医学领域等,具有丰富的功能性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综述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其进行总结。

传统提取法是最基本的提取方法,通过磨碎大豆,再用水或盐水浸泡,然后通过沉淀、浸渍、沉降、离心等步骤获得大豆蛋白。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且对蛋白质的损伤较大。

碱提取法是利用碱溶液将大豆蛋白溶解,然后通过酸沉淀蛋白质。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蛋白质的提取效率,但对蛋白质的结构改变较大,可能导致功能性和营养价值的降低。

因此,通常需要进一步经过中和、清洗、浓缩等步骤来提高纯度。

酸提取法是将大豆蛋白质用酸溶解,然后通过盐析或酸沉淀获得蛋白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提取高纯度的大豆蛋白,但酸性条件容易导致蛋白质的失活和损伤。

酶解法是利用特定酶解剂将大豆蛋白酶解为多肽或小分子肽段,然后通过析出、沉淀、过滤等步骤来提取蛋白质。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蛋白质的可溶性和生物活性,但对酶解剂的选择和酶解条件的控制要求较高。

热处理法是利用高温和压力将大豆蛋白质进行变性和凝聚,然后通过过滤、离心等步骤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会导致蛋白质的损伤和失活。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破碎作用使大豆蛋白溶解、分散和分离。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蛋白质的可溶性和营养价值,但需要控制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以避免对蛋白质的破坏。

微波法是利用微波的电磁波作用使大豆蛋白质加热、溶解和分离。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速度较快,但需要控制微波的功率和时间,以避免对蛋白质的损伤和失活。

高压处理法是利用高压力使大豆蛋白质发生变性和凝聚,然后通过过滤或超离心等步骤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功能性,但需要控制压力和温度,以避免对蛋白质的损伤。

综上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
大豆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大豆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盐酸法、异丙醇法、超声波辅助法等。

水提法是传统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将大豆粉浸泡于水中,通过搅拌和加热使蛋白质溶解于水中,随后通过离心、过滤、干燥等过程得到蛋白质粉末。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提取率较低,且不易去除杂质。

盐酸法是一种酸解法,其原理是将大豆粉与盐酸混合,通过酸解使蛋白质溶解于水中,随后通过中和、沉淀、洗涤、干燥等工艺得到蛋白质粉末。

该方法提取率较高,但酸性条件容易破坏蛋白质结构,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性。

异丙醇法是一种有机溶剂法,其原理是将大豆粉浸泡于异丙醇中,通过超声波和搅拌使蛋白质溶解于异丙醇中,随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过程得到蛋白质粉末。

该方法提取率较高,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超声波辅助法是一种新型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将大豆粉浸泡于水中,通过超声波的作用使蛋白质溶解于水中,随后通过离心、过滤、干燥等工艺得到蛋白质粉末。

该方法不仅提取率高,且可以获得较好的蛋白质功能性和组织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不同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应根据产品的需要和工艺条件进行选择。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是一种高纯度的蛋白质,
由大豆蛋白经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得到。

下面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首先,大豆籽粒要经过去皮、去脂等预处理工序。

去皮是为了去除大豆外面的硬壳,去脂则是去除大豆中的油脂。

这些预处理工序可以采用物理方法,比如热水处理或者研磨处理。

接下来是水溶解工艺。

将去皮去脂后的大豆籽粒浸泡在温水中,使大豆籽粒中的蛋白质溶解出来。

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去除大豆渣,得到蛋白质溶液。

第三个工艺步骤是离心分离。

将蛋白质溶液通过离心机进行高速离心,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

这些固体颗粒主要是未溶解的大豆渣和其它杂质。

接下来是沉淀工艺。

将离心分离后得到的上清液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盐,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将沉淀分离出来。

最后一个工艺步骤是洗涤和干燥。

将得到的蛋白质沉淀用水进行反复洗涤,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进行干燥,得到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

总的来说,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包括预处理、水溶解、离心分离、沉淀、洗涤和干燥等步骤。

这些工艺步骤的目的是将
大豆中的蛋白质从其它成分中分离出来,并得到高纯度的蛋白质产品。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等特点,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化学实验报告

蛋白质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低温豆粕提取大豆分离蛋白一、原理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是根据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在不同的pH时有不同的溶解度的特性而实现的。

大豆粕中所含的蛋白质大部分都能溶解在水中,在pH6.5的蒸馏水中有很高的溶解度,且都能溶解于0.2%的碱液中,相反,在pH4.5时,蛋白质的溶解度非常小。

所以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是先用水或稀碱液从低温豆粕中萃取可溶物,用离心机分离出不溶物(豆粕渣)然后在萃取液(豆乳)中加酸(盐酸、磷酸、醋酸等)调节pH到4.2-4.5,于是蛋白质即从萃取液中沉淀出来,倾除清夜(即乳清、主要是低分子糖类、蛋白质等),将下层的蛋白质凝聚物进行水洗、浓缩、干燥即可得到等电点分离蛋白。

二、试剂及仪器1)氢氧化钠AR级2)盐酸AR级3)电热恒温水浴锅4)电热恒温干燥箱5)离心沉淀机6)酸度计7)多功能电动搅拌器三、实验步骤在1000ml烧杯中将50克豆粕按料液比1:10的比例与水混合,温度50℃,低速搅拌30-35rpm,用1N氢氧化钠pH调至7.5,继续搅拌30分钟。

悬浮液在2000 rpm转速下离心15分钟,回收上清液,沉淀(豆渣)弃去。

上清液边搅拌边加入1NHCl(30-35rpm),将pH调至4.5,温度30℃,继续搅拌10分钟。

将悬浮液在2000 rpm离心15分钟,弃去上清液(大豆乳清),回收沉淀(凝乳)并称重。

称取5克(精确到0.001克)于表面皿中,在105℃烘箱内烘干至恒重,测定凝乳的水分含量,烘干后的凝乳存放于干燥器内保藏。

其余湿凝乳置于-15℃下冷冻储藏备用。

习题1.求凝乳分离蛋白产品的含水量、蛋白含量2.求分离蛋白生产过程的提取率、蛋白回收率、蛋白纯度一般是多少3.为了提高蛋白提取率,在萃取、浆渣分离等操作中可采取什么措施?实验二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一、原理浓硫酸和样品及催化剂一起加热沸腾,样品中蛋白质分解,其含的N 变成(NH4)2SO4,碱化并蒸馏使NH3放出,将NH3蒸入酸溶液,在以标准酸来滴定,测得样品中的含氮量,从而得出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其反应式如下:24242244333234424424424423222320222HBOCL NH HCL BO NH OH BO NH BO H NHNH H NHOH NH SO Na OH NH NaOH SO NH SO NH SO H NHO H CO SO NHCOOH NH RCH +→++→+↑+↑−−→−+→+→+↑+↑+↑+↑−−−−→−−−−−→−=被硼酸或标准盐酸吸收馏出的)()((过量))(蛋白质加热浓硫酸催化剂浓硫酸催化剂二、仪器1)万分之一分析天平 2)饱和氢氧化钠溶液 3)2%硼酸溶液4)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5)催化剂:CuSO 4•5H 2O―K 2SO 4(1:10) 6)浓硫酸:比重1.84、无氮 7)蔗糖:分析纯8)双氧水硫酸混合溶液 9)大豆粕、大豆分离蛋白 四、实验步骤1)称样:称取约0.1克试样(烘干凝乳)准确到0.0001克。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介绍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介绍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介绍大豆分离蛋白是指从大豆中分离出的具有高纯度的蛋白质制品。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是将大豆加工成蛋白质粉末的过程,以下将详细介绍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1.清洗和去皮:将采摘好的大豆经过清洗和去皮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皮层。

2.破碎和研磨:将去皮的大豆破碎成颗粒状,然后利用研磨机进行研磨,使大豆颗粒破碎成细小的颗粒。

3.水浸提取:将研磨好的大豆颗粒与水混合,进行水浸提取。

水浸提取的目的是通过水的作用将大豆中的蛋白质溶解到水中。

4.残渣分离:经过水浸提取后,得到含有大豆蛋白质的浆液,这时需要将浆液中的蛋白质与固体残渣分离。

分离的方法可以采用沉淀、滤液和离心等方式进行。

5.蛋白质沉淀:将得到的蛋白质浆液进行酸碱调节,使其pH值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促使蛋白质沉淀。

沉淀后的蛋白质会形成团块,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

6.过滤和洗涤:将蛋白质沉淀进行过滤,去除杂质,然后通过洗涤的方式去除蛋白质沉淀中的杂质和溶解物质。

7.除水处理:将洗涤后的蛋白质沉淀进行除水处理,可以通过离心、压裂、减压干燥等方式去除蛋白质中的水分。

8.研磨和筛分:将除水后的蛋白质块进行进一步的研磨和筛分处理,使其成为均匀的粉末状态。

9.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蛋白质粉末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蛋白质粉末的含量、氨基酸组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

以上就是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基本步骤。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核心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并使其达到纯度较高的状态。

通过不同的工艺步骤,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中的杂质、沉淀蛋白质、去除水分等处理,最终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功能性蛋白质,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大豆分离蛋白工艺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和工艺流程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和工艺流程

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和工艺流程
大豆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其提取方法和工艺流程对于高效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产品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大豆蛋白提取方法和工艺流程。

首先,在大豆蛋白提取过程中,将大豆加工成豆浆是关键步骤之一。

大豆经过清洗后,浸泡在水中,然后经过破碎和热处理,使得大豆中的蛋白质溶解在水中形成豆浆。

接下来,对豆浆进行固液分离,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高速离心将固体与液体分离。

离心过程中,大豆渣被分离出来,而含有蛋白质的液体则被留下来。

然后,对蛋白质溶液进行沉淀和过滤。

通过调整pH值和添加适量的盐酸(或盐)等化学物质,使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沉淀。

接着,通过过滤将沉淀蛋白质分离出来。

这些步骤有助于去除杂质和提高蛋白质的纯度。

最后,对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干燥和粉碎。

通常使用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等方法将蛋白质溶液中的水分去除,得到干燥的蛋白质粉末。

为了得到更细的粒径,粉碎设备常常用于将蛋白质粉碎成所需的颗粒大小。

总结而言,大豆蛋白提取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大豆加工成豆浆、固液分离、沉淀和过滤、干燥和粉碎等步骤。

这些步骤共同作用,可有效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并最大程度地提高蛋白质的纯度,从而满足不同需求的应用场景。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进行检测,确保 产品安全性。
质量控制点与措施
原料控制
选用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严格控制水分、杂质等质量指标 。
生产过程控制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确保生产环境卫生;严格 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pH值等。
产品储存与运输控制
确保产品储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运输 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浓缩与干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 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确保 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设备选型与配置
01
02
03
04
破碎机
选用高效、节能的破碎机,确 保大豆破碎效果好,提高后续
工艺效率。
离心机
选用性能稳定、分离效果好的 离心机,确保油脂、纤维等成
分被有效分离出去。
压榨机
选用压榨效果好、操作简便的 压榨机,提高分离效率。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 备
汇报人: 2023-11-26
目录
• 引言 • 大豆分离蛋白的原料与辅助材料 • 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工艺 • 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检测与控制 •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成本分析 • 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前景与拓展方向
01
原料选择
大豆品种
选择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的大 豆品种,如黄豆、黑豆等。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意义
提高大豆附加值
通过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可将大豆加工成高 附加值的产品,提高大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促进大豆产业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干燥与包装
干燥处理

三种常见大豆蛋白质分离纯化提取方法是什么

三种常见大豆蛋白质分离纯化提取方法是什么

三种常见大豆蛋白质分离纯化提取方法是什么大豆蛋白质分离纯化提取方法介绍
1、起泡法
起泡特种浓缩分离处理工艺是一项新的提纯技术,主要依据表面活性的差异,来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技术,大豆蛋白质的分离在一连续操作的泡沫精馏塔中完成,氮气由塔底通入池液,原料液由泡沫界面入进入塔内,泡沫由塔顶导出并被破碎成泡沫液,泡沫液即为分离出的大豆蛋白质。

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冶金工业及医药工业等许多途径,该技术也是分离和浓缩蛋白质及酶的一条有效途径。

2、双极膜电解法
这种方法是在电渗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以及阴阳离子交换膜中间的亲水层,达到大豆蛋白质的等电点而使蛋白质沉淀。

特种浓缩分离设备过程过程中不需要加入酸或碱调整蛋白质溶
液的pH值,避免分离得到的大豆蛋白质中混入盐离子,并且可保护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

3、膜分离技术
蛋白质分离纯化设备选用膜分离提取技术可大大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一般都可高达90%以上。

将浸提液进行循环超滤分离,截留液的浓度可达15%左右。

与传统蛋白质提取工艺比较,具有能源消耗小、产品品质好、提取物的产量高、废水回收利用率可高达90%以上,而且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标注:发布时请加上“文章来源:莱特莱德”,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分析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分析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分析
首先,对于大豆的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清洗和浸泡。

清洗能够去除
大豆表面的杂质和污物,浸泡则能够软化大豆,以有利于蛋白质的提取。

浸泡的时间通常为8-12小时,浸泡液的pH值为6-7
接下来的步骤是碾磨和过筛。

碾磨将大豆破碎,以增加蛋白质与溶剂
的接触面积;过筛则能够去除大豆中的皮层和颗粒。

然后是乳化和胶凝。

乳化使用高速搅拌器将大豆破碎物与提取液均匀
混合,促进蛋白质的释放;而胶凝则通过调整pH值、温度和加入适当的
盐类来促进蛋白质的凝聚和沉淀。

接下来是离心和过滤。

离心用于分离大豆破碎物和溶液,其中大豆分
离蛋白主要存在于溶液中;而过滤通过过滤器去除悬浮的固体颗粒,从而
得到清澈的液体。

接下来是浓缩和杀菌。

浓缩通过蒸发溶剂来提高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获得高纯度的大豆分离蛋白;杀菌则通过高温处理来杀灭可能存在的
微生物和酶,以保证蛋白质的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是干燥和粉碎。

干燥采用喷雾干燥器或气流干燥器将浓缩的液体
蛋白质转化为粉末状,以方便储存和运输;粉碎则将干燥后的大豆分离蛋
白进行研磨,以得到所需要的颗粒度和形态。

综上所述,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方法包括预处理、碾磨和过筛、乳化
和胶凝、离心和过滤、浓缩和杀菌、干燥和粉碎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非常
重要,可以通过调整各个参数来优化提取过程,从而获得高纯度和优质的
大豆分离蛋白。

2011实验三 大豆分离蛋白制作2

2011实验三  大豆分离蛋白制作2

实验三大豆分离蛋白制作1. 实验目的(1) 掌握碱提酸沉法分离大豆蛋白的步骤,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见方法。

(2) 掌握植物蛋白的功能评价的常见指标、方法和意义。

(3) 通过本实验及所学知识能独立设计一条植物蛋白生产工艺路线。

2. 材料、仪器与设备2.1原辅材料(1)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0mg牛血清白蛋白,溶于100 mL蒸馏水中,即为1 00μg/mL的原液。

(2)蛋白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的配制:称取100 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 mL 90%乙醇中,加入85%(W/V)的磷酸100 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此溶液在常温下可放置一个月。

乙醇 HCL 85%磷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XXX豆预处理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XXX豆为原料,剔除病虫害及腐败豆,用清水漂洗,80℃称取干燥至恒重。

称取xx豆250g粉碎,破碎粉末用8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3.2脱脂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处理(1:5),50℃烘干2h。

3.3蛋白的提取本试验用碱提法来研究蛋白的提取条件,以叶蛋白的提取率为标准进行试验。

主要工艺流程:准确称取5g样品粉末,按一定的料液比加入蒸馏水,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再放到水浴锅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提取,然后离心15min(3000r/min)(或者抽滤),上清液即为水溶性蛋白溶液。

考察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和盐浓度四个因素对叶蛋白溶解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以便得出样品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

3.4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0~1 00μg/mL标准曲线的制作:另取6支10mL具塞试管,按表2取样。

其余步骤同(1)操作,做出蛋白质浓度为0~1 000μg/mL的标准曲线。

表2 高浓度标准曲线制作管号789101112 100μg/mL标准蛋白液(mL)00.20.40.60.8 1.0蒸馏水(mL) 1.000.80.60.40.20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mL)555555蛋白质含量(μg)020********* OD595nm(作图)2样品的测定:另取2支10mL具塞试管,按下表取样。

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是将大豆豆腐、豆浆等大豆制品通过加工分离出大豆蛋白。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流程:
1. 大豆清洗:将原料大豆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其他不洁物。

2. 大豆浸泡:将清洗好的大豆进行浸泡,一般在温水中浸泡6-12小时,使大豆变软。

3. 压碎和研磨:将浸泡好的大豆经过研磨和压碎,形成豆浆。

4. 搅拌和沉淀:将豆浆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搅拌一段时间,让蛋白质凝聚在一起形成凝胶状物质。

然后将凝胶状物质静置,使大豆蛋白质沉淀。

5. 分离和提取:将沉淀的大豆蛋白质与液体分离,可以通过离心和过滤等方式进行。

6. 清洗和干燥:将提取出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清洗,去除杂质,然后通过干燥的方式将其变成粉状。

这是一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工艺流程,具体的生产过程可能会因生产规模和设备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广泛用于食品
加工、饲料生产和其他行业。

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综合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1. 实验目的蛋白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通常可以从动物的乳汁或天然植物(如花生、大豆等)中提取。

大豆(黄豆)是目前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40 %以上,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蛋白的提取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碱提酸沉、酶提酸沉、超声酸沉、酶解提取、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通过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纤维素酶酶解增溶等预处理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使蛋白质在等电点状态下析出。

通过本实验,掌握超声波、酶解、离心分离、浸提、等电点析出等蛋白质分离手段,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用技术。

2. 材料、仪器与设备2.1实验材料黄豆,1mol/LNaOH、10%HCl、正己烷、纤维素酶2.2实验仪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高速离心机、超声波仪、pH计、烘箱、电子天平、250mL 三角瓶、平皿、大烧杯、玻棒、药匙3. 实验内容与步骤3.1实验流程黄豆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30min→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20min →纤维素酶酶解→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碱溶(调pH11)→超声波处理20min→离心分离→收集上清→等电点酸沉析出(调pH4.5)→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30min称重→计算蛋白质粗提回收率3.2实验步骤(1)黄豆预处理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黄豆为原料,称取黄豆250g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破碎粉末用6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2)溶剂低温浸出法制取脱脂豆粕粉取250mL三角瓶,加入粉碎后的豆粉20g,100mL正己烷,瓶口用平皿覆盖,恒温水浴60℃浸提30min使大豆中的油脂溶出,5000rpm离心15min后去上清液,将沉淀收集后放烘箱内50℃,20min烘干,得脱脂豆粕粉样品。

以下周四完成(3)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高大豆蛋白溶出率取10g 烘干的脱脂豆粕粉,按1:15料液比加入150mL 蒸馏水,用10%HCl 溶液调至pH5.0,按0.5%(脱脂豆粉)的酶量加入纤维素酶,在恒温水浴锅里加热至48℃,并恒温酶解90min 。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实验讲义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实验讲义

实验一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1.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

2.分离原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方法,按工艺特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碱提酸沉法;第二种是离子交换法;第三种是超滤法。

碱提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原理,是将脱脂大豆内的蛋白质溶解在稀碱溶液中,分离除去豆粕中的不溶物,然后用酸将大豆蛋白质提取液的pH值调至大豆蛋白的等电点,使大豆蛋白质沉淀析出,再经分离清洗,回调pH,得到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 试剂材料:豆粕,5%NaOH,2N HCl(17ml浓盐酸,缓慢用水稀释至100ml)。

4. 提取方法:将2g大豆磨碎,得到可通过80目筛的豆粕。

用重量10倍于豆粕的蒸馏水与脱脂豆粉混合,用5%NaOH 水溶液将豆粉悬浮液的pH调节到8.5,室温或40℃搅拌1.5h。

然后将提取液离心除渣4000rpm×15min,得上清液。

用2N的HCl将上清液的pH值调到4.5,同时轻度搅拌均匀,可见开始出现沉淀,室温静置30min,然后以4000rpm×15min离心,用蒸馏水清洗沉淀2次,将蛋白沉淀物溶于20 ml水中,并调节pH到7.0,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

5. 产品测定指标:(1)可溶性蛋白质的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2)蛋白质的提取率计算公式:可溶蛋白质的浓度(ug/ml) ×稀释度×体积(ml)提取率(%)=×100%原料质量(g) ×106(附)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一、实验目的掌握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离心机和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是一种甲基取代的三苯基甲烷,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值。

考马斯亮蓝G-250能与蛋白质通过范得华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蓝色溶液,引起该染料的最大吸收λmax的位置发生转移,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值。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1.清洗:将采购的大豆籽进行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并将符合质量要求的大豆籽送入仓库准备下一步的加工。

2.蒸煮:将清洗后的大豆籽进行蒸煮处理。

蒸煮的目的是软化大豆籽,破坏大豆籽内部的脂肪膜结构,使蛋白质更容易与水进行分离。

3.破碎:蒸煮后的大豆籽送入碾磨机进行破碎处理,以打开大豆籽内部的细胞,使蛋白质与水进行充分接触。

4.分离:将破碎后的大豆浆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分离出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

固体部分主要是蛋白质,液体部分则主要是淀粉、纤维等。

5.过滤:分离后的大豆浆通过过滤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去除较大的颗粒和杂质。

过滤的目的是得到更纯净的分离蛋白。

6.浓缩:将过滤后的大豆浆送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提高蛋白质的浓度。

7.离心分离:将浓缩后的大豆浆再次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以进一步提高分离蛋白的纯度。

8.脱色:离心分离后的蛋白溶液中可能还含有一些颜色物质,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常见的脱色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氢氧化钠沉淀。

9.调节pH值:脱色后的蛋白溶液进行pH值的调节,一般需要将pH值调整为4.5-5.0之间,以利于后续的凝胶和凝集作用。

10.凝胶:将调节后的蛋白溶液进行加热处理,使蛋白质发生凝胶作用。

凝胶温度一般在80-85℃之间。

11.凝集:凝胶后的分离蛋白进行凝集处理,一般采用盐酸、硫酸和醋酸等酸性物质进行凝集。

12.离心:凝集后的蛋白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固体部分和液体部分,固体部分就是经过凝结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

13.干燥:将分离后的大豆蛋白固体进行干燥处理,通常有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凝固干燥等方法可选。

14.粉碎:干燥后的大豆蛋白固体进行粉碎处理,得到所需的粉状产品。

以上就是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大豆分离蛋白,为食品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原料。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清洁、操作的卫生和原料的质量,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实验讲义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实验讲义

实验一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1.实验目的学习掌握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

2.分离原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取方法,按工艺特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碱提酸沉法;第二种是离子交换法;第三种是超滤法。

碱提酸沉法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原理,是将脱脂大豆内的蛋白质溶解在稀碱溶液中,分离除去豆粕中的不溶物,然后用酸将大豆蛋白质提取液的pH值调至大豆蛋白的等电点,使大豆蛋白质沉淀析出,再经分离清洗,回调pH,得到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 试剂材料:豆粕,5%NaOH,2N HCl(17ml浓盐酸,缓慢用水稀释至100ml)。

4. 提取方法:将2g大豆磨碎,得到可通过80目筛的豆粕。

用重量10倍于豆粕的蒸馏水与脱脂豆粉混合,用5%NaOH 水溶液将豆粉悬浮液的pH调节到8.5,室温或40℃搅拌1.5h。

然后将提取液离心除渣4000rpm×15min,得上清液。

用2N的HCl将上清液的pH值调到4.5,同时轻度搅拌均匀,可见开始出现沉淀,室温静置30min,然后以4000rpm×15min离心,用蒸馏水清洗沉淀2次,将蛋白沉淀物溶于20 ml水中,并调节pH到7.0,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

5. 产品测定指标:(1)可溶性蛋白质的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

(2)蛋白质的提取率计算公式:可溶蛋白质的浓度(ug/ml) ×稀释度×体积(ml)提取率(%)=×100%原料质量(g) ×106(附)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一、实验目的掌握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离心机和移液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是一种甲基取代的三苯基甲烷,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值。

考马斯亮蓝G-250能与蛋白质通过范得华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考马斯亮蓝复合物蓝色溶液,引起该染料的最大吸收λmax的位置发生转移,在595nm处有最大吸收值。

大豆蛋白提取研究报告

大豆蛋白提取研究报告

大豆蛋白提取研究报告一、引言大豆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质资源,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

大豆蛋白的提取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需求、开发植物蛋白质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大豆蛋白的最佳提取方法,以提高蛋白质得率和纯度。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大豆粉:采用优质大豆粉作为原料。

- 溶剂:选择适宜的溶剂,如乙醇、水、酸性溶液等。

2. 提取方法:- 常温提取:将大豆粉与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待沉淀形成后收集上清液。

- 热水提取:将大豆粉与热水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离心收集上清液。

- 酸溶液提取:用酸性溶液处理大豆粉,利用溶解和沉淀过程获得蛋白质。

3. 蛋白质测定:- 采用比色法、光谱法或生化分析仪器测定蛋白质得率和纯度。

三、结果与讨论1. 提取方法对蛋白质得率的影响:- 常温提取法能够较好地保留大豆蛋白质的活性结构,但对于部分蛋白质不易高效提取。

- 热水提取法相对来说蛋白质得率较高,但可能导致一些蛋白质的变性损失。

- 酸溶液提取法对于蛋白质得率较高,但容易造成部分蛋白质的酸性降解和损失。

2. 提取方法对蛋白质纯度的影响:- 常温提取法由于较少的蛋白质损失,可获得较高的蛋白质纯度。

- 热水提取法可降低一些非蛋白质杂质的存在,提高纯度。

- 酸溶液提取法可能引起酸性降解产物的混入,降低纯度。

四、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发现常温提取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质得率和纯度。

然而,对于特定蛋白质的高效提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方法和工艺。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酶解等方法对大豆蛋白的提取和改性,以提高蛋白质的应用价值和功能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紫苏摘要:本文综述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的分离原理,并讨论了其生产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大豆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

目前大豆蛋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资源,特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以上,是一种优良的食品原料。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应用较多的是以下几种:1. 碱提酸沉法大豆分离蛋白的传统提取方法是碱提酸沉法,主要利用大豆蛋白在大豆蛋白在高pH时溶解度最大,在等电pH条件下溶解度最小的原理,使之凝聚沉淀。

一般分3个步骤:弱碱萃取蛋白质、酸沉淀、喷雾干燥。

如图[1]影响等电沉淀的因素较多:①原料——原料豆粕应是低温或闪蒸脱脂后的低变性豆粕。

这种豆粕含杂质少,蛋白含量较高,蛋白变性程度低,适于大豆分离蛋白生产[2]。

②水分——浸提时,加水量越多,蛋白质的提取率就越高;但是加水太多,酸沉时蛋白的损失量增高;加水太少,大豆蛋白的溶出率大大下降,还会增加后续各工序的难度。

试验得出,浸提时脱脂豆粕与水的比例为1∶10~12最适合提取[3]。

③pH——蛋白质的溶解度与浸提pH有很大的关系,pH太低的时候,蛋白组分解离; pH 太高,易发生“胱赖反应”,生成有毒物质。

④温度——温度的高低对蛋白收率、纯度及色泽有显著影响。

浸提温度过高,会使蛋白变性,而且粘度增加,分离困难,耗能提高[4]。

经试验认为等电酸沉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1]。

⑤时间——一般来说浸提时间越长,蛋白的溶出率就越高。

但一定的时间后,蛋白得率随浸提时间的延长而无显著的变化。

生产中要综合考虑能源消耗、生产周期、工艺成本等各种因素来确定合理的时间[4]。

⑥另外,当浆料粒度太细反而会使蛋白得率和浸提效果下降,同时增加了过滤分离的难度。

加酸速度和搅拌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虽到等电点,但蛋白质凝集下沉缓慢,上清液混浊[1]。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

大豆分离蛋白提取方法总结作者:丽水天工环保1、酸沉碱提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取方法。

该法是利用大豆中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pH415) 时沉淀的特性,与其他成分分离,沉淀的蛋白质经调节pH 后溶解,因此称之为酸沉碱提法。

酸沉碱提的缺陷是: 耗酸、耗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该分离提取方法有待改进。

但目前仍然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方法。

2、膜分离法。

根据大豆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形状及膜与大豆蛋白的适应性,选择膜材料和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膜,对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分离,超滤净化,使非截留组分排除,达到符合标准的分离大豆蛋白液,接着将净化后的大豆蛋白提取液超滤浓缩到所需的浓度后出料,喷雾干燥成粉状大豆分离蛋白。

3、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其中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尾在外,与有机溶剂接触,极性头在内,形成极性核,该核具有包含水溶液和溶解蛋白质的能力,因而可以用此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蛋白质。

利用反胶束技术从全脂豆粉萃取大豆蛋白,可一次萃取50 %左右。

大豆蛋白萃取过程非常快,用非扩散模型解释较为合理。

该法需要的主要仪器有:自动水分测定仪、气浴恒温震荡器、离心机、凯氏定氮仪、分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和微量进样棒等。

影响反胶束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水相的pH 值、离子强度、温度等。

反胶束萃取技术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操作方便、放大容易、萃取剂(反胶束) 相可循环利用、分离和浓缩同步进行。

其缺点是:蛋白质在现有反胶束体系中稳定性不高,导致萃取前后蛋白质的活性损失较大,因而制约其工业化应用。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这是对大豆蛋白中7 S 和11 S 球蛋白进行快速分离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条件为40 ℃、流速1mL/ min 的条件下,9 min 可完成相应球蛋白的分离。

具体方法为:(1)试剂与试样。

乙腈(CAN) (HPLC 级) 、三氟乙酸( TFA) (HPLC 级) 、HPLC 级水用于移动相的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
——紫苏
摘要:本文综述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的分离原理,并讨论了其生产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法双极膜法泡沫分离法
大豆蛋白含量较高而且营养丰富,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

目前大豆蛋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资源,特别是大豆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以上,是一种优良的食品原料。

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应用较多的是以下几种:
1. 碱提酸沉法
大豆分离蛋白的传统提取方法是碱提酸沉法,主要利用大豆蛋白在大豆蛋白在高pH时溶解度最大,在等电pH条件下溶解度最小的原理,使之凝聚沉淀。

一般分3个步骤:弱碱萃取蛋白质、酸沉淀、喷雾干燥。

如图[1]
影响等电沉淀的因素较多:
①原料——原料豆粕应是低温或闪蒸脱脂后的低变性豆粕。

这种豆粕含杂质少,蛋白含量较高,蛋白变性程度低,适于大豆分离蛋白生产[2]。

②水分——浸提时,加水量越多,蛋白质的提取率就越高;但是加水太多,酸沉时蛋白的损失量增高;加水太少,大豆蛋白的溶出率大大下降,还会增加后续各工序的难度。

试验得出,浸提时脱脂豆粕与水的比例为1∶10~12最适合提取[3]。

③pH——蛋白质的溶解度与浸提pH有很大的关系,pH太低的时候,蛋白组分解离; pH 太高,易发生“胱赖反应”,生成有毒物质。

④温度——温度的高低对蛋白收率、纯度及色泽有显著影响。

浸提温度过高,会使蛋白变性,而且粘度增加,分离困难,耗能提高[4]。

经试验认为等电酸沉温度控制在40~45℃为宜[1]。

⑤时间——一般来说浸提时间越长,蛋白的溶出率就越高。

但一定的时间后,蛋白得率随浸提时间的延长而无显著的变化。

生产中要综合考虑能源消耗、生产周期、工艺成本等各种因素来确定合理的时间[4]。

⑥另外,当浆料粒度太细反而会使蛋白得率和浸提效果下降,同时增加了过滤分离的难度。

加酸速度和搅拌速度控制不好容易出现虽到等电点,但蛋白质凝集下沉缓慢,上清液混浊[1]。

⒉双极膜电解法
双极性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通常由阳离子交换层和阴离子交换层复合而成,中
间是亲水界面层,结构如图1所示[5]:
双极膜由3层组成: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以及阴阳离子交换膜中间的亲水层。

在电流作用下,水分子在双极膜上电离为H+和OH-,离子在电势的驱动下,通过膜选择透过阴离子或阳离子,导致溶液的pH值降低,达到大豆蛋白质的等电点而使蛋白质沉淀。

这种方法不需要加入酸或碱调整蛋白质溶液的pH值,避免分离得到的大豆蛋白质中混入盐离子,并且可保护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

[3]
现在工业碱提酸沉法中,酸碱接触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杂质较多,水化后蛋白质溶解性能改变,局部pH值过高(或低)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变性。

而双极性膜电渗析中双极性膜的阳膜析出H+,阴膜析出OH-,将萃取得到的蛋白质溶液在双极性膜外循环,膜区的H+和蛋白质接触,能把蛋白质溶液的pH值调到等电位点,使蛋白质沉淀。

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添加酸和碱,资源可以循环利用,耗水少,分离出的蛋白质中盐含量明显减少[67]。

⒊起泡法
泡沫分离法是20世纪兴起的、以气泡作分离介质来浓集表面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是利用分离蛋白质表面活性的差异获得在气液界面的吸附作用力,在鼓泡塔中被吸附在气泡表面得以富集,借气泡上升带出溶剂主体,达到浓缩分离的目的。

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组分在气液界面吸附的选择性和程度(即物质表面的活性差异)[8]。

蛋白质分子同时拥有疏水基和亲水基两种基团,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表面,而大部分非极性基团被包埋在分子的内部。

极性基团容易与水分子作用,而非极性基团则有助于将分子聚集在一起,使蛋白质分子表现出表面活性。

泡沫分离是从稀水溶液回收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实验证明,较低的进气速度、较高的泡沫高度与液柱高度、适宜的温度(BSA在25°C,HAS在35°C)、适当的pH值(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以及较低的母液浓度有利于得到较高的富集比。

因为它延长了吸附时间,使夹带的液体回流的比较充分,而且蛋白质的表面活性较高,有利于提高表面浓度,减少对液体的夹带量,从而整体上提高富集比[9]。

不同的方法获得的大豆分离蛋白效果各不相同,可结合实际使用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业化生产仍以酸沉碱提法为主,但酸沉碱提耗酸碱量大,废水处理费用高,产品收率低。

泡沫分离是一种有效的、容易实现的分离方法,对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双极性膜技术分离得到的大豆蛋白质中杂质盐离子少,并且可较好地保护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无污染;但工艺尚不成熟,还需要改进膜的制备工艺,降低膜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冯子龙,杨振娟,袁保龙,王雨,高芳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与实践.[J].中国油
脂,2004,29(11)
[2]董怀海,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及其改性方法.[J].西部粮油科技,2001,26(1)
[3]食品伙伴网
[4]王钰,程涛,宋恒祥,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J].中国乳品工业, 2002,30(5): 110
[5]杨金贤,张军良,叶彦春,郭燕文,双极性膜电渗析技术及应用.[J].化工新型材
料,2005,33(2)
[6] Trivedi G S,Shah B G,Adhikary S K.[J].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 1996, 28∶243~251
[ 7]高从阶,李东,鲁学仁等.[J].水处理技术,1994,20(3)∶133~139
[ 8]严希康,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26
[9]王创业,泡沫分离法分离蛋白质的研究,200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