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7篇【篇一】
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
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
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
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
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
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篇二】
读高中时领略过朱光潜先生著作———《谈美》,所以他一直以“美学家”的形象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如今读大学了,发现这“十二封”写给中学生的信,起初还有些许遗憾,觉得错过了最佳阅读时期。但读毕,却意识到现在的大学还不及那时的中学,尤其在思想深度方面。现在读,还不晚!
我反复地揣摩、思考这十二封信,稍有所感。
谈读书,这本书中不止一封信谈论了读书这一话题。这也难怪,学生的本分之一便是学习,而且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信中谈及读书的门类,朱先生并未推荐什么是必读书,反之,他告诉我们什么书不用读。信中并未全面地推崇国学,而是告诫青年读书要“博而后渊”,先是要广泛地涉猎,让自己的求知欲拓展到尽可能宽的领域,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门类继续研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发掘自己兴趣的真正所在点,二是可以将学问融会贯通,在一个领域内做出新成果。信中举了几位西方大师的例子,比如亚当·斯密,西方经济学始祖,他的本业是文学;再比如亚里士多德,几乎是全才,每一个领域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信中同时也谈及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出了毕业之后继续学习的倡导。朱光潜先生在那个时代的预言果然应验,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
谈道德与恋爱。信中所谈及的这个话题可以说既敏感又实用。信中谈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说道德与恋爱哪个更高尚,当然在历史上持哪种观点的都有,而且理由都讲得很有说服力。因此朱先生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论点:在道德的世界里,道德至上;在恋爱的世界里,恋爱至上。两者并不冲突,只是各属门
类不同。道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而且总是被拿来判断是非,很实用、也异常令人反感。但不能因为常用,便受到反感。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而必须有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思想。且不论能否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合格的公民,首先也要规范自我。只是如今的大学生再也不完全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国家栋梁。这与我们民族所受深重苦难而养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能做的是修养自身,以量变寻求质变。
谈动静。书中将动静两个方面分开讨论,其中一封专谈动、一封专谈静。谈动,号召我们多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谈静,号召我们耐心做学问,绝不可浮躁。信中提及那时学校的学风浮躁,争相以拥有社会名流任职名誉校长为骄傲,只顾粉饰门面,全然不想教学质量。这种现象昔有之,今亦存之,吾辈需警戒之。
朱光潜先生是前辈大师,但在这十二封信中完全以一个“朋友”的口吻来表达,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自然。这十二封信,深入浅出。每一封观点鲜明,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立意深刻、用词讲究。而且信中所列举的实例形象生动,理解起来十分容易。但若不细细品读,那么信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莫说中学生,即使大学生恐怕也未必能完全领略。
【篇三】
之前已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而在给侄子买书的过程中,又入手了朱光潜先生早年的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看便是爱不释手。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仿佛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顶”“豁然开朗”这些词,也绝不会有夸张之嫌。王安忆说过,读书,更像是寻找一种共鸣,尤其是当作者道出了你想说却一直无法表达的感受,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而读先生的这本书,就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感受。
虽说这本书当时主要是为中学生而写,而且年代也已久远,很多社会现象多已陈旧,然而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时,发现里面提到的困惑,即便是现在踏上工作的我们,也还是会面对,一些过去的社会现象也已经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载体作为表现形式。在阅读过程中,我摘录了一些经典的语段,也作了自己的一些评注,现摘录部分如下:
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麻木”这个词,竟觉得有些刺眼,或者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体味着敏锐力退化这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已足够让原本麻木不仁的我们更加不堪,就仿佛青蛙待在渐渐煮沸的水中,没有切肤的痛楚,也就不曾试图去改变,等待着的只是其他知觉一起的慢慢消退。曾几何时,我们再不能像孩子那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再不会执着地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有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暂时抛开我们内心想做的一些事,然后,还会为自己找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太忙了。其实我们在忙什么呢?如若不是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怕是忙什么都只是无事忙而已。所以,无论当我们想做什么,如果可以,就不该迟疑。
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最为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于质朴无华的话语中,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先生在他这十二封真挚而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