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7篇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7篇

【篇一】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
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
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篇二】读高中时领略过朱光潜先生著作———《谈美》,所以他一直以“美学家”的形象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读大学了,发现这“十二封”写给中学生的信,起初还有些许遗憾,觉得错过了最佳阅读时期。
但读毕,却意识到现在的大学还不及那时的中学,尤其在思想深度方面。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第1篇】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
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
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
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
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
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10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朱光潜编著,岳麓书社出版。
本书内容是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一“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
”当我看到朱光潜写了这么一句话时,我便知道"学问之海无涯无际。
”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探讨一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革新、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等。
作者娓娓地谈论了自己的观点,给青少年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指引。
作者在《谈在露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所谈论的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在当今是非常适合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过分推崇效率,做事难免轻浮粗率,所以难以做出艰苦卓绝的成就。
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现象,希望我们青少年能够正确看待效率,做一个沉稳而不浮躁的人。
其中最令我受益的是《谈动》《谈静》这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道出了动与静的好处。
他说,动是人的一种天性,人需要顺从这,种天性,心中的烦恼才得与宣泄,人才会感到快乐;静即静下心来感受,沉下浮躁的心,它能沉淀人的各种繁杂的思绪,过滤人的心情,让人感受到静中趣味。
以前,我们总是被要求运动,理由是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总是被批评不能安静下来,理由是临近才能修身致远。
于是我们开始讨厌课间十分钟的体操,又不能忍耐课上四十五分钟专心听课。
我们开始逃避,当我们需要安静下来学习时,我们心里经常充斥着各种想法,变得烦恼重重,丝毫不得安宁。
我认为,当我们明白动与静的深刻含义,我们应弄清楚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静。
相反,我们既没办法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又没办法让自己的成绩和学习搞好,反而还会变得消极低落、暮气沉沉,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失去本该有的热情与活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五篇

全文共计6237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五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正式开始读的第一本书。
单独成一行,留念。
我是一名脑残型文盲,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书籍的能力,更没有只看经典原著而进行自我升华的本事。
所以,不设防,随性,随机,相信开卷即有益。
之后或好或坏,全凭我自己的造化了。
书中的“谈多元宇宙”“无言之美”以及“谈美”三篇短文,堪称伟文。
我的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对这三篇短文的赞美了,来个无言之美吧。
最惊叹于作者的分类方法以及说理方式,故此重新表述一遍,用我自己的方式,以达到我自己可以用的目的。
事实上,作者的这些分类,也将会是我今后所采用的分类。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如果勉强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则乙宇宙便失去独立性,而只在乙宇宙中可尽量发展的那一部分性格便不免退处于无形。
”有三个这样的宇宙。
第一个为“道德的宇宙”或称“实用的宇宙”,第二个是“科学的宇宙”,而第三个则是“美术的宇宙”。
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亲爱的青年朋友们,我写这十二封信是希望能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感悟和经验。
我明白,作为青年,你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面临着许多选择和决策。
希望这些信能给你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封信:追求梦想的勇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而实现梦想需要勇气和毅力。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道路坎坷,也要坚持下去。
第二封信: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有限的资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合理规划时间,做好时间管理,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
不要抱怨时间不够,而应该学会如何合理分配时间。
第三封信:学会自律和自我管理自律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培养自律的习惯,坚持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学会自我管理,包括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时间。
只有掌控自己,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
第四封信: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第五封信: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
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封信: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不要害怕挫折,要积极面对它们。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经历过困难,才能更加坚强。
第七封信: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学会看到问题中的机会,保持乐观的态度。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来的美好。
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迎接人生的挑战。
第八封信:关注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对于事业和生活至关重要。
注重饮食和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九封信:培养兴趣爱好生活不仅仅是工作,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中学生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中学生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中同学十二封信,一封封,一沓沓,一笔一划汇成潺潺教导,在书中聚集成了一本颇有重量的书——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小书是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月留学期间,特地写给中同学的。
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朱光潜先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青年人的赤诚关怀和殷切盼望。
读罢此书,犹如和长者交心,恳切的言辞,语重心长的教导,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悟与思索,更是暖和和感动。
一封封书信,流露出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情恳意切。
信中首称“伴侣”末署“你的伴侣”。
通篇下来,似乎一位熟识你的老伴侣与你交心,而不是一位刻板严厉的学者再长篇大论。
每封书信,每个不同的话题,探讨读书。
作文,升学选课等等,面对青少年的迷茫,他总是倾心尽力地给与忠告,亦师,亦友。
他会在每封信结束说“再会!”会给与青少年最真诚的祝愿:“就在此祝你,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会为你加油打气:“伴侣,让我们一起努力罢!”合上书,脑海中朱光潜的形象仍挥之不去:笑容和气,目光温柔,眼里总含着笑;纵然满头银发,身形消瘦,不变的是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
一封封书信,引着我们去思索生活学习。
读书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是不行缺少的一部分。
可是,该读怎样的书?朱光潜先生给了读者青年一个满足的答复。
读完后细细深思,信里所写的,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吗?读一本书,大多时候整个吞枣,只讲求读一遍的欢乐与刺激,疏于思索,到头来读过的书不少,学到的东西委实不多。
但好书应多读,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凡是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快读,…其次遍须慢读。
”一本小书,十二封信。
我知道,这本书带给我的力气,会让我连续仰头阔步地走下去。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范文中同学凡事有目的而行之无悔。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在孟实先生的年月,莫过于救国兴国。
他却说,“在学者不言学”而“空谈爱国”,结果就是“学废工驰”,无法实现救国。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Dear青年们,这是一封给你们的信,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你们分享我对青春、人生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在这十二封信里,我将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陈述,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第一封:热爱与梦想毋庸置疑,热爱和梦想是驱动我们向前的动力。
当我们热爱一件事情时,我们才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它。
而拥有梦想,则能给我们明确的方向。
因此,请珍惜你们的热爱,坚持你们的梦想。
第二封:培养好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将为你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养成每天读书、锻炼身体、保持作息规律等好习惯,将让你们的生活更有条理和质量。
第三封:承担责任成长必然伴随着责任的增加。
我们不能逃避责任,而是应该勇于承担责任。
承担责任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和成长的需要。
第四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
无论是纵向的专业知识还是横向的综合能力,我们都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保持竞争力。
第五封:勇于冒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但正是这些冒险和困难,让我们成长、进步。
请务必勇于冒险,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第六封: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学会积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封:注重自我管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不如利用好每一分钟,让自己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
第八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请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在团队中尽量发挥自己的专长,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九封:保持身心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请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保持适度的运动和均衡的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通用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
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
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
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
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
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优秀1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优秀10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一“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
”作者对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青年,作为每个时代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发展,关乎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着青年阐述着一代前辈对后生的希望和期盼。
只为了新兴的青年,能将真正价值的忠告,印入心孔,铭记于心。
即使是跨越时代的鸿沟,朱光潜先生对青年的教诲,仍不失学习甚至铭记的意义。
在当代这个竞争强烈,制度革新,生活面貌翻天覆地地变化的时代里,每个人无不在奋力拼搏,而在这奋斗中,能上岸的人却又少之又少,究竟应当是怎样才能远离这样的人生悲剧。
也许“摆脱”才是出路,正如书中所言,“‘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对于生活中琳琅满目的机会和选择,我们惟有认定一个目标,并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
在这条道路上拼尽全力,将其余一切置之度外,才能赢得超越他人的权利和优势。
“摆脱”身边的杂念和负重,才能“跑”得轻松,免除烦恼与不安。
“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能解决。
”人生的烦恼和失败多是因为事业上,生活中的矛盾不能化解。
对于这些,就应该笃定信念,坚持理想和选择。
生命的道路上歧路千差万别,却仅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则必有所舍,因此青年应当果断选择,不要等光阴散尽才回望当初。
然而世间难有人能真正地摆脱,即使是作者本人也难免浑弄是非,因此才有生活中的不顺和困境。
青年涉世未深,犯错则更是经常。
看待挫折也尤为重要。
作者在《谈人生与我》中就写到“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人生”。
人生的悲剧固然不愉快,但悲剧也是人生的部分,正像小说情节曲折,青年面对这些,应当怀着乐观的外世心态,接纳这些人生的转折。
青年人要有能“摆脱”的生活的勇气,才能赢得能热烈的人生的权利。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二四十年代那个艰困的时代,朱先生是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教授英国诗歌,却擅长用中文的经书诗词去解释英诗的意象。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由中国作家郭敬明所著的书籍,书中收录了12封信,每封信都是郭敬明以父亲的身份写给青年的,内容涉及了生活、学业、情感等方方面面。
这本书通过父亲的视角,向青年们传递了许多关于成长、奋斗和坚持的真知灼见,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郭敬明以父亲的身份写给青年的,这种亲情的渗透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关怀和关注。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不仅仅可以从父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
这种温暖的笔触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亲切和踏实,同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鼓舞和激励。
其次,书中的内容涉及了生活、学业、情感等方方面面,这些内容都是青年们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困惑。
通过这些信件,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也可以得到一些关于生活和学业的建议和指导。
这种多角度的思考和指导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启发和启示,也让读者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书中的每一封信都蕴含着作者对青年的期许和希望,这种期许和希望不仅仅是对青年的一种鼓励和激励,也是对青年的一种信任和肯定。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对青年的深情厚意,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这种肯定和鼓励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一种自信和勇气,也让读者更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充满温暖和力量的书籍,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得到了一种关怀和关注,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启发和启示。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也可以得到了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希望每一位青年都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生活和成长的真知灼见,也能够在成长的路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7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7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一近日,我读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本书书是作者以朋友的身份写给全国青年的十二封信,书中生活气息浓厚,亲切自然。
虽是若干年前所写的信,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适用。
读完此书,我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以及殷切的期望,让我认识到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更是启发我在工作岗位上要用奉献和服务来磨炼自己,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奉献是一种境界,是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的'过程。
在看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勤恳付出、全心全意服务司乘的信念。
“有一份热放一份光”这虽然是一句口号,但这也是我对于自身的要求,作为青银高速的一份子,虽然大家的岗位不尽相同,有与朝晖星辰为伴的收费员,有不怕酷暑不畏严寒的养护工,但是我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更是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
海塞说过,“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本书中,朱光潜先生也多次提出青年应该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
对我们而言,为过往司乘提供最优质舒心的服务,提供快捷畅通的道路,就是我们的根本宗旨,所以,奉献精神是我们每一位青银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和职业操守。
服务是青银的名片,作为青银人,我们应该让这张名片熠熠生辉,让“满意在青银”通过我们的优质服务传递给每一位司乘。
收费站作为一个服务窗口,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亲切自然的微笑,热情甜美的言语问候,娴熟规范的肢体语言,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展现出来的美好行为。
我们要用热情和耐心去服务和帮助司乘人员,用真诚的态度带给司乘人员温暖,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实现“满意青银”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认识到我们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理想和目标去奋斗,用奉献和服务来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
《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富有智慧和温暖的书籍,它通过12封信的形式,向青年人传递了许多关于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信息。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的每一封信都充满了对青年人的关怀和鼓励。
作者以亲切的语言,向青年人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他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他还告诫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些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关爱和期许,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其次,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深刻地反映了青年人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他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这些真诚而坚定的劝诫,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艰辛和可贵,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最后,书中的每一封信都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递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他告诉我们
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他还告诫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些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关爱和期许,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总的来说,读完《给青年的12封信》,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仅给予了我许多启发和思考,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一定会牢记书中的教诲,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感谢作者,让我在书中找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决心。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27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选27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选27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篇1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一生有多部美学创作和译作,对我国的美学事业做出了重大奉献。
开通书店1929年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他的第一部著作,作品是以中学生为读者对象针对当时国内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迷茫、彷徨、苦闷以书信方式撰写的。
它由夏丐尊的序、十二封信、两篇附录、一篇代跋组成,文体舒缓,娓娓道来,对文学、人生、升学、审美以及情理等多个问题,做了深化的讨论。
作品篇幅较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宏大的,一版再版成了当时的畅销书,朱光潜也成为了广阔青年的朋友,《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可以说是朱光潜的奠基作。
这本书不仅对当时青年有重要意义,对我们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也有宏大的指导意义。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亲切,整部作品朱先生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和读者平等对话,信中以“你”为对象写,读时感觉像一位朋友正在与我轻松对话,每封信署名“你的朋友”让人备感亲切与真诚。
并且作者在说明问题时不是站在高处谈大道理而是走近读者举出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读者谈文艺谈人生,这种方式是读者最喜欢,也最容易被读者承受。
“谈读书”他告诉了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和怎样读书,他没有告诉我们必须读哪些书而是举出自己爱看的书和读书的经历指导读者自己选择书籍。
在第七封信“谈升学与选课”时作者又结合自己在高等师范学校选国文课的经历,说明选课要符合自己的兴趣。
“谈摆脱”是说要懂得舍弃,但不仅是舍弃而是有取舍的舍弃。
其中举了“禾”、“禹”,他们都是作者的朋友,也就是说作者完全把自己摆在和青年们平等的位置上将心比心的谈这些事。
“谈人生与我”信中作者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让读者触摸作者的心灵,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间隔,这种仿佛和作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真的让人很放松,不会因为他是大家就让人觉得他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反而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温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篇2你是否曾期待拥有这样一盏明灯:它在你失去方向时为你大开光明之路,在你生活慵懒时提醒你青春以奋斗为歌……这是一盏温顺的明灯,语气亲切随和,深化人心,你能在他身上感受春阳般的气息。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精选30篇)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篇1作为青年,我们总会关心一些事情,如:读书、运动、社会、情理、艺术、人生等等。
有一本书,就是作者把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囊括到十二封信中,指引我们前进。
这本书就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写的书信集。
作者在信中的观点全都用上一系列真实的例子佐证,令人信服。
信中语言和蔼可亲,令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阵阵挥之不散的暖流。
朱光潜先生对于“孝”的看法令我非常赞同。
在当今这个时代,孝敬父母早已被纳入了法律,成了像他所说的那种“义务”。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
“孝”也是一种爱,一种源自于知恩图报的理所当然的爱,而不是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的酬劳。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所以当我们有能力报答他们的时候,请把孝敬当做义务而非报酬,尽心尽力地感恩,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的样子。
这本书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是第十封信——“谈摆脱”。
朱光潜先生认为: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那就摆脱它;如果“摆脱不开”,生命就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我仔细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
如果一个人循环往复地做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就应该立刻果断放弃。
因为做一件明知无聊的事情久了,心会累,热情会丧失,又有何意义呢?在我看来,摆脱不是喜新厌旧,也不是终结,而是从毫无意义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是美好生活的重新开始,何乐而不为呢?第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也让我感触颇深。
朱光潜先生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句话其实不是不通顺,而是蕴含深刻的道理:如果世界是完美的,那人们的审美、生活都将单调无比;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有完美和不足,才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裕和贫穷,才会有不同的生活状态;有生命的顽强和心灵的脆弱,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们……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是有趣的,精彩的,有意义的。
我从来不赞同种族歧视、战争等令人发指的事情,谁都不想这些坏事发生。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100字左右作文篇1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导师朱光潜先生就年轻人所面对的某一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就读书,先生认为“读书不在于有没有时间,而在于有没有决心”,在书的选择和读书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
就恋爱,先生认为“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所以恋爱真纯的程度以人格高下为准。
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婚姻关系,境过则情迁,色衰则爱弛,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
我为真正恋爱辩护,我却不愿为纵欲辩护;我愿青年应该懂得恋爱神圣,我却不愿青年在血气未定的时候,去盲目地假恋爱之名寻求泄欲。
”虽然这些信是将近一百年前所写,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过时。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关于百年前的年轻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旧一针见血。
或许年轻人所面临的困惑和迷茫,年轻人有的毛病,从古至今都相差无几。
读完这十二封信后收获和感触颇多,虽然这些道理并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灵鸡汤,但由先生之口说出来却极具信服力和感染力。
有句话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我相信这些道理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自己,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也遗憾没有在更年轻的时候读到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为朱光潜先生的豁达洒脱人生态度所感服。
也为自己在某些生活态度上与先生达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悦。
给青年的12封信每章读后感(精选10篇)

给青年的12封信每章读后感基本信息《给青年的12封信》是一本来自美国的青年成长读物,作者是勒·加德纳(Lee Glickstein)。
该书收录了12篇信件,内容涵盖了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如何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
个人感受我是一位90后,读完《给青年的12封信》后,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启发和提升。
作者在书中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年轻人讲述了成长和人生的道理。
每一封信都像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谆谆告诫,为我们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和迷茫。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失败和缺陷,这是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必经之路。
早年在学校里获得的好成绩,容易让我自满和骄傲,但在真正走入社会后,我才明白成绩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巨大的竞争环境相适应。
书籍重要性年轻人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这是让人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
这本书给年轻人指明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方向,不仅教我们如何自我认识,还教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这样的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宝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同时,这本书所阐述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回望历史,这些思想都是在不断演绎和更新的。
创新的思考对于年轻人来说,成功是通往人生巅峰的一条重要路径。
然而,成功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自我反思。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只有在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走得更远。
创新不一定是一件大事,像思考过程中的一个点一样,如果你能多留意日常的所见所感,甚至是身边的事物,你就能慢慢发现一个发展的方向,并不断提升自己。
除此以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需要多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
这会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如何去落实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在自我认识、反思和努力等方面多下功夫。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感悟尊敬的青年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需要引领和指导。
正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的行动与思维密不可分。
为此,我写下这封信,希望能与你们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经验,为你们的成长与进步提供思考和启示。
第一封信: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资源,它既无情又宝贵。
以珍惜时间为前提,才能更好地规划、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青年时期,时间尤其宝贵,应该用来学习、实践、成长和探索。
不要虚度年华,让每一刻都发挥最大价值。
第二封信:追逐梦想青春是无限可能的时代,也是追逐梦想的黄金时期。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不但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更能为社会贡献力量。
初心不改,坚持自己的向往和理想,为之努力奋斗。
第三封信:学会适应人生充满了变数和挑战,而适应能力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学会在不同环境中适应,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和困难。
第四封信:坚韧不拔成功的路上,必然充满坎坷和失败。
这时候,坚韧不拔的品质非常重要。
只有坚持不懈,不怕失败,才能有机会迎来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第五封信: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乐观、勇敢面对困难,以及更加快乐地生活。
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你将发现人生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第六封信: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是成功的基石。
不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勇敢地迈出每一步。
相信自己,相信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七封信: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个人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从小事做起,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这些习惯会影响到我们的整体状态,培养好习惯,创造更好的自己。
第八封信:保持好奇心保持好奇心就是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它帮助我们发现新事物、拓展思维,同时也促使我们不断提升自己。
拥有好奇心,你将发现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
第九封信:勇敢面对挑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是要勇敢面对它们。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含亲身故事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含亲身故事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给青年的12封信》,里面有好多让人开心又感动的故事。
读完以后,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心里好像亮堂堂的,特别想和大家分享。
书里有一封信说的是,要勇敢去追梦,不怕失败。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学骑自行车。
刚开始,我跌倒了好几次,“哎呦”,膝盖摔疼了,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但是我想,不能放弃呀!我鼓起勇气,再次尝试,终于学会了骑车,心里可高兴啦!就像书里说的,失败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要勇敢向前。
还有一封信说,要关心身边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很累,她忙了一整天,我就帮她倒水,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说:“妈妈辛苦了。
”她笑了,我觉得好开心,因为她的笑容比什么都重要。
《给青年的12封信》让我懂得了很多,我觉得我也可以做得更好,努力追梦,关心身边的人,做一个勇敢的小孩!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7篇【篇一】好像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也同大部分青年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着,粗陋肤浅高谈阔论,有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干些什么;或许我有目标,但又因为某些因素而未能实现。
我们都觉得自己努力了,奋斗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差了很多,还有很多能做的更好。
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太贪容易,太肤浅粗俗,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他说的没错,这简直是我们青少年的通病!我是该好好反省自己,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我学东西,是贪容易;在有问题时,从众心理太大;做事情时,虎头蛇尾;大多数时间,慌慌张张,急急忙忙,可是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这就是太浮躁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我觉得,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都应该读一读这12封信。
现在科技是进步了,但是以往那些“十年一赋,三年不窥园”的人都不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呀,都少了些耐力与激情,少了之前人们不计失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和决心,少了遇事冷静从容不迫,少了生活的动力......而现代人更多的只是不重基础,说些不切实际的话,做些毫无意义的事。
也许我们是该想想,不脚踏实地,怎能仰望天空?我懒散了这么些天,这么多年,早就应该觉悟,可是依旧这样过下去,呵呵,好多人不就像我一样迷迷糊糊过了一辈子吗?!好在现在还不算晚,不算晚...我应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而不要成天空想,玩乐。
我“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
要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索嗤笑的呆气和想象,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希望有些有志青年能够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我的这篇文章,看看自己的人生。
【篇二】读高中时领略过朱光潜先生著作———《谈美》,所以他一直以“美学家”的形象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读大学了,发现这“十二封”写给中学生的信,起初还有些许遗憾,觉得错过了最佳阅读时期。
但读毕,却意识到现在的大学还不及那时的中学,尤其在思想深度方面。
现在读,还不晚!我反复地揣摩、思考这十二封信,稍有所感。
谈读书,这本书中不止一封信谈论了读书这一话题。
这也难怪,学生的本分之一便是学习,而且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信中谈及读书的门类,朱先生并未推荐什么是必读书,反之,他告诉我们什么书不用读。
信中并未全面地推崇国学,而是告诫青年读书要“博而后渊”,先是要广泛地涉猎,让自己的求知欲拓展到尽可能宽的领域,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门类继续研究。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发掘自己兴趣的真正所在点,二是可以将学问融会贯通,在一个领域内做出新成果。
信中举了几位西方大师的例子,比如亚当·斯密,西方经济学始祖,他的本业是文学;再比如亚里士多德,几乎是全才,每一个领域都有他的身影和贡献。
信中同时也谈及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出了毕业之后继续学习的倡导。
朱光潜先生在那个时代的预言果然应验,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基础。
谈道德与恋爱。
信中所谈及的这个话题可以说既敏感又实用。
信中谈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说道德与恋爱哪个更高尚,当然在历史上持哪种观点的都有,而且理由都讲得很有说服力。
因此朱先生在最后提出了一个论点:在道德的世界里,道德至上;在恋爱的世界里,恋爱至上。
两者并不冲突,只是各属门类不同。
道德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而且总是被拿来判断是非,很实用、也异常令人反感。
但不能因为常用,便受到反感。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而必须有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思想。
且不论能否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合格的公民,首先也要规范自我。
只是如今的大学生再也不完全是昔日的天之骄子,国家栋梁。
这与我们民族所受深重苦难而养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能做的是修养自身,以量变寻求质变。
谈动静。
书中将动静两个方面分开讨论,其中一封专谈动、一封专谈静。
谈动,号召我们多运动,增强身体素质;谈静,号召我们耐心做学问,绝不可浮躁。
信中提及那时学校的学风浮躁,争相以拥有社会名流任职名誉校长为骄傲,只顾粉饰门面,全然不想教学质量。
这种现象昔有之,今亦存之,吾辈需警戒之。
朱光潜先生是前辈大师,但在这十二封信中完全以一个“朋友”的口吻来表达,让人感到十分的亲切自然。
这十二封信,深入浅出。
每一封观点鲜明,涉及学生的各个方面,立意深刻、用词讲究。
而且信中所列举的实例形象生动,理解起来十分容易。
但若不细细品读,那么信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莫说中学生,即使大学生恐怕也未必能完全领略。
【篇三】之前已读过朱光潜先生的《谈美》,而在给侄子买书的过程中,又入手了朱光潜先生早年的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看便是爱不释手。
先生平易而又意味深长的教诲溢于笔端,仿佛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困惑,若用“迷糊灌顶”“豁然开朗”这些词,也绝不会有夸张之嫌。
王安忆说过,读书,更像是寻找一种共鸣,尤其是当作者道出了你想说却一直无法表达的感受,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而读先生的这本书,就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种感受。
虽说这本书当时主要是为中学生而写,而且年代也已久远,很多社会现象多已陈旧,然而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时,发现里面提到的困惑,即便是现在踏上工作的我们,也还是会面对,一些过去的社会现象也已经在现代社会找到了新的载体作为表现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我摘录了一些经典的语段,也作了自己的一些评注,现摘录部分如下: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
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麻木”这个词,竟觉得有些刺眼,或者就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体味着敏锐力退化这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已足够让原本麻木不仁的我们更加不堪,就仿佛青蛙待在渐渐煮沸的水中,没有切肤的痛楚,也就不曾试图去改变,等待着的只是其他知觉一起的慢慢消退。
曾几何时,我们再不能像孩子那般对周遭的一切充满好奇,也再不会执着地不达目的不罢休。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总有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去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暂时抛开我们内心想做的一些事,然后,还会为自己找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太忙了。
其实我们在忙什么呢?如若不是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怕是忙什么都只是无事忙而已。
所以,无论当我们想做什么,如果可以,就不该迟疑。
先生在第一封信里就提到了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如今,无论我们想要看什么书几乎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就这一点,不知要羡煞多少前人。
怪就怪在,选择多了,我们反倒不知道怎么选了。
诚如先生所说,读了一本没价值的书就等于丧失了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正因为如此,对于选书,我们更是应该慎之又慎,就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而非只是看过就忘,消遣娱乐的工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最为深刻的道理往往蕴含于质朴无华的话语中,作为美学家的朱光潜先生在他这十二封真挚而又深刻的信件中,无一不透露着他的美学思想,我们恰恰缺少美学这一课。
而这本书多少可以减少些我们的遗憾,相信它一定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一定能滋润我们的心田【篇四】读罢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话语虽平易近人,似多年挚友的娓娓道来,却处处给人惊喜,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众多感触不便一一道来,便选取一些印象颇深之处发表一点陋见吧。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潜先生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
我深以为是。
网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我不思进取,却又不甘堕落”正好处于低潮期的我感触良多。
在浑浑噩噩度过了一个大一后,原本光鲜的梦想变得模糊,清晰规划好的前途开始渺茫,我渐渐坠入柔软却阴冷的泥淖,看得见光却又攀不上枝条。
“愁”字漫上心头,挥之不去又不可视而不见。
但朱先生这时又恰似知道我的烦恼之处一般,谈到动静相宜的解愁之道。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朱先生如是说。
其实这话说的略微有些晦涩了,颇有一点道家阴阳调和的味道在里面,但先生贴心至此,作了浅显的解释:“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是的,人生解愁,不过“尽性”二字,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但是,人生约束颇多,并不是时时可尽性而为的,而愁思偏偏就生在这不得尽性之处。
我如一卷洪流,却偏偏郁于一方浅潭,四周怪石林立,高山巍然,奈我如何有十八般本领也只能在这窄室中横冲直撞以泄心中怨气,久而久之便也成一汪死水。
对于这一点,朱先生又言:“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
”这看似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我有七情六欲在身,四面八方的纷扰扑面而来,想要提炼出“不屑”这一情绪,非长期修炼不可得呀。
而若不顾自己本来心绪强行选择“不屑”,或又徒生其他心蛊。
总而言之,这条解愁之道,我还需得边行边修炼。
虽说先生的“动”我学习得颇为艰难,但对“静”却得心应手。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先生是这么说得。
或许与我本身得性格有关吧,我平生最好之事,便是精致地“消磨时光”。
一壶清茶,一卷诗书,一架藤椅,一帘好景,加一年数百变幻的岁月与一日更替不绝的时光,所为神仙逍遥,我怡然自得。
对我而言,“静”比“动”更能纾解愁情,原是那袅娜的青烟,是可以燃尽世间纷扰繁杂的吧。
在前头我曾提到,最近由于学习之事,我有些许烦恼,而我与朱先生也在文章会友中渐渐熟识,他便在《升学》一信中告诫:“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可能我之前错误地定义了学习在人生中的位置,它是一件需要我去认真完成的事情,却不是一件务必完成的事情,我的选择取决于我的兴趣,取决于我想过怎么样的生活,而不是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我需要对我的选择负责,而我的选择服务于我的生活,我将学习看作一种义务而将其与我的生活分割开来,那它必然成为我的负担,那我便不可能将其杰出地完成了。
论述至此,大都为鄙陋之言,观点浅薄,不曾有条理。
我才疏学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阅罢此书,我在前行路上便会多一位挚友了吧。
【篇五】与此书相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与此书相逢,如遇一位烹茶而笑的老爷爷,能看透我的迷茫和暗伤,并对我敞开了怀抱。
我庆幸,在以后的时光中,可以和他在书中饮茶谈笑,或许还可以在他怀里哭一场。
更庆幸的是,经过与他隔书相望,我眼中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美和角度。
这十二封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封信到第四封信为第一层面,密切围绕青年的生活所给出青年自身修养的四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