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电子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
教材与参考数目:
教材:朱军主编2002年遗传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参考数目:
1.徐晋麟,徐沁,陈淳编著,现代遗传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
2.刘祖洞主编:遗传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1
3.方宗熙编著: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79
4.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浙江农业大学主编,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7.WilliamS.Klug.MichaelR.Cummings.
EssentialsofGenetic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Winter,G.I.《遗传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9.D.PeterSnustad.MichaelJ.Simmons.
PrinciplesofGenetics.(ThirdEdition).
JohnWiley&Sons,Inc.2003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直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学科,而且《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现根据以上情况将该课程教案设计如下: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以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关系为重点,论述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说明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一、目的和意义
1.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熟悉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
传
学的应用。
二、重点内容:
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
统一的。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而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2、基本概念:遗传学;遗传;变异。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变异(variation)是指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的亲代。现代的观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
科学,其主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遗传学可称为基因学。
3、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物质的表达三个方面。
a、遗传物质的结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结构、功能、组织和变化;总体结构—基因组—的结构分析;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和畸变)
b、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复制、在世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
c、遗传物质的表达: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和环境的作用、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
4、《遗传学》与科学和生产的联系。
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
a、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1)改进品质:墨西哥小麦品种1970获得诺贝尔奖,印度推广后,5年内从1200万吨增至2100万吨
(2)杂种优势的利用:玉米杂交种、水稻、家蚕。乳牛每年平均产奶4000公斤,而印度某些品种只有177公斤。
b、动物性别控制:牛、蚕。
c、定向控制遗传性状:固氮基因,丝蛋白基因,抗病基因.
遗传学与工业的关系
a、发酵工业:氨基酸、核苷酸的生产,如味精。
b、医药工业:抗生素的生产,青霉素,放线菌链霉菌。品种改良,产量成千成万倍地提高,青霉素的效价提高百倍。b基因工程.合成人脑激素、胰岛素、干扰素。
c、设想:提取贵重属,处理“三废”
遗传学与医学
a、遗传性疾病:近四千种,血友病、糖尿病、先天愚型21对加1、产前检查、预防、基因工程。
b、免疫遗传学
遗传学与环境保护
螺旋锥蝇、寄生昆虫,寄生在牲畜的伤口中,X射线,雄性不育的雄蝇(具有正常的交配能力,但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拉圾处理,海洋污染。
5、《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
A、遗传学的产生
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中便注意到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春秋时代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末期又有“种麦得麦,种稷得稷”的记载。东汉王充曾写道“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并进一步指出“嘉禾异种……常无本根”,认识到了变异的现象。此后古书中还有“桔逾淮而北为枳”、“牡丹岁取其变者以为新”等,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形成一套遗传学理论。
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人尝试把积累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和分类,并用理论加以解释,对遗传和变异进行系统研究。代表人:
达尔文(Darwin,1809~1882):进化论学者,英国的博物学家,为了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他提出了“泛生论”的假说(hypothesisofpangenesis)。他假设:生物的各种性状,都以微粒——“泛因子”状态通过血液循环或导管运送到生殖系统,从而完成性状的遗传。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复杂的遗传变异现象,他还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虽然如此,达尔文学说的产生促使人们重视对遗传学和育种学的深入研究,为遗传学的诞生起了积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