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电子教案
遗传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遗传技术简介
基因编辑技术
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 编辑技术的原理、应用和 发展趋势。
基因组学
阐述基因组学的概念、研 究方法和在医学、生物学 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诊断与治疗
介绍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方 法、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 等新型治疗手段。
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道 德问题,如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争议 、基因增强和基因歧视等。
基因治疗的伦理规范
讨论生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承担的 社会责任,如确保技术应用的公正性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等。
遗传信息的隐私保护
探讨如何保护个人遗传信息的隐私, 防止遗传信息被滥用或泄露。
生物技术的社会责任
阐述基因治疗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规 范,如尊重患者自主权、确保治疗安 全性和有效性等。
THANKS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伦理观。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三个部分。理论 授课主要介绍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操作部分将指 导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遗传学实验;课堂讨论部分将引导学 生对遗传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遗传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number {01}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础知识梳理 • 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 •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答疑 • 拓展知识:现代遗传技术应用及
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遗传学科学概述
1 2
3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教案1
8、根据实际的杂交结果能判断是属于何种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遗传比率的方法;
适合度检验的方法;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嵌镶显性和并显性的杂交表现;
显隐性的相对性;
根据实际的杂交结果能判断是属于何种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
难点:适合度检验的方法;
根据实际的杂交结果能判断是属于何种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
1、表现度(expressivity)
2、外显率(penetrance)
问题讨论:两种基因表达变异有什么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五种基因互作类型分别产生什么样的F2表型分离比?
2、名词解释:复等位基因、一因多效、多因一效、表现度、外显率、表型模写
3、一个两对基因的杂合体AaBb,自交后得出下列结果,如何解释?
掌握致死基因与正常基因的杂交表现的不同。
掌握致死基因与正常基因的杂交表现的不同;
能分析和解决有关致死基因的杂交现象;
表型发育是由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难点:基因互作的类型及其杂交表现;
根据实际的杂交结果能判断是属于何种基因互作类型;
能分析和解决有关致死基因的杂交现象;
表型发育是由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3、致死基因;
4、多因一效、一因多效。
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授课时间2006-9-27第4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三章孟德尔比率的扩展
第一节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复等位现象
第三节致死基因
第四节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任课教师
及职称
王淑芳副教授
遗传学教案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一章绪论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动物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对本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学习路线。
教学重点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10分钟30分钟4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遗传现象。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历史。
四、遗传学分类及发展趋势。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遗传与变异。
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
思考题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2。
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核酸第二节核酸的结构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了解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2.掌握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重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的结构模型。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40分钟10分钟10分钟2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证明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的实验经过和过程。
二、间接证明三、DNA和RNA的化学组成四、DNA的二级结构模型五、RNA的类型级特点。
小结(5分钟) 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转化、信使RNA。
DNA的二级结构模型。
思考题DNA的结构模型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普通遗传学理论课教案教学课题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三节基因的结构特征课型普通遗传学理论课对象动科2001级本科教学目的1.掌握基因的一般结构特征。
2.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难点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课时安排20分钟40分钟20分钟15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一、基因概念的发展。
二、基因的一般特征。
四、真核基因组的特点。
五、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小结(5分钟) 1.本节课要掌握的概念:基因组、基因家族、C值、微卫星。
高中三年级遗传学教案
高中三年级遗传学教案一、引言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的遗传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和进化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的产生与传递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知识概述1. 基本概念1.1 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1.2 表型和基因型1.3 等位基因和显性隐性1.4 基因的分离定律2. 遗传变异的产生与传递2.1 突变2.2 重组2.3 种群与基因频率3. 遗传学应用3.1 遗传工程3.2 遗传病及其预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基因概念与遗传变异机制。
难点: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实验设计的分析思路。
四、教学过程1. 基因概念的引入(10分钟)1.1 导入问题:你认为父母的某些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吗?为什么?(激发学生思考)1.2 讲解遗传物质-DNA、基因、染色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
2.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15分钟)2.1 讲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型如何决定表型。
2.2 通过实例(如豌豆花色)引导学生理解等位基因和显性隐性。
3.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演示(20分钟)3.1 分组: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定的特征进行实验。
3.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原理,设计基因分离实验(如豌豆实验)。
3.3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施,记录观察结果。
3.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和实验设计,分析特定基因的遗传规律。
4. 遗传变异的产生与传递(25分钟)4.1 突变的概念:讲解突变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如自然和人为突变)加深学生对突变的理解。
4.2 重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的过程及其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4.3 种群与基因频率:通过讲解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种群内遗传变异的规律。
甘肃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案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备注:1、教案采用上述表格格式。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2、教案统一按照章节内容来写。
(整理)医学遗传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医学遗传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遗传病概念及分类教学重难点遗传病概念及分类授课内容一、医学遗传学概述医学遗传学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遗传病,与其它临床学科类似,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病的诊断、发病机理、防治及预后,但由于遗传病的特殊性,其研究重点主要在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
本课程主要介绍医学遗传学的三个主干分支(医学分子遗传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和医学群体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
二、遗传病概念及分类(一)遗传病概念及其特征1. 遗传病概念:遗传病(genetic diseases)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疾病。
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决定特定性状的基因。
2.遗传病的特征:在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间,由于遗传继承,有一定的发病比例;在无血缘关系的个体间,尽管属于同一家庭,但无发病者;有特定的发病年龄和病程;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远高于异卵双生。
(二)遗传病与下列疾病的关系:1. 先天性疾病: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
先天性疾病可以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出生时即可检测到临床症状,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又不都是遗传病,有些先天性疾病是由于孕妇在孕期受到外界致畸因素的作用而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但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是遗传病。
2.后天性疾病(acquired diseases):出生后逐渐形成的疾病。
后天性疾病也可以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患者尽管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得到了异常的遗传物质,但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如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通常要到4-5岁才出现临床症状。
因此,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3.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s):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个以上患者。
09199_医学遗传学教学教案
2024/1/25
24
常见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分析
2024/1/25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囊性纤维化等。 这类遗传病通常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突变共同作用引起的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 类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传递规律、机制、
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医学遗传学的重要性
02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医学遗传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及预
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范围
03
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线粒体遗传病
以及肿瘤遗传学等。
4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CRISPR-Cas9技术
介绍CRISPR-Cas9的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在基因治 疗、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碱基编辑技术
阐述碱基编辑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在遗传病治疗 、农作物育种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法规问题
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 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政策。
28
14
04
多基因遗传病
2024/1/25
15
多基因遗传病概述
定义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的疾病。
遗传方式
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复杂,涉及多个基因位点的 变异和互作。
发病率
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常呈现家族 聚集性。
2024/1/25
16
常见多基因遗传病分析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教案
5、RNA的转录及加工
6、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注:安排实验一)(2)
思考题与习题:
课程:普通遗传学第四章
重点与难点:
1、杂合体和纯合体的概念;
2、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
3、基因互作;
4、概率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四)孟德尔遗传
1、分离规律(2)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分离现象的解释;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杂合体和纯合体的概念;分离规律的验证;显性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分离规律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教案
课程:普通遗传学专业: 第12周 第十章
重点与难点:
1、基因突变的鉴定;
2、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十)基因突变(4)
1、基因突变率和时期,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表现;
3、基因突变的鉴定;
4、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5、基因突变的诱发;
1、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
2、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3、细胞的全能性。
(十四)群体遗传与进化(3)
1、群体的遗传平衡;
2、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
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4、物种的形成。
(注:安排实验六)(2)
思考题与习题:
P361复习题:1;2;4;5;6;7;8题
重点与难点:
1、基因的概念
2、基因的调控
主要内容与课堂安排:
(八)基因的表达与调控(4)
1、基因的概念
2、基因的调控
思考题与习题:
遗传学教学教案
THANKS
汇报人:XX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 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讨论法
讨论法的定义: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激发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讨论法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
讨论法的实施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讨论法的注意事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避免偏离主题,确保讨论的质 量。
遗传病: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 病
遗传咨询:针对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的 专业建议
基因编辑:通过技术手段修改基因,以达到 治疗遗传病的目的
遗传学发展历程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 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
遗传的基本规律
摩尔根定律:摩尔根通 过果蝇实验发现了基因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NA双 螺 旋 结 构 : 沃 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的 双 螺 旋 结 构
导入新课
引入遗传学的概念和重 要性
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和主要成就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 家族病史、双胞胎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和重点,引导学生进入
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遗传 现象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讲解遗传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遗 传学案例进行分析
创新性
评价方式:教 师评分、学生 互评、自我评
价
反馈方式:口 头反馈、书面 反馈、在线反
馈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涵盖遗 传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
考试形式:笔试和 实验操作考试相结 合
评分标准:按照知 识点的重要性和难 度进行评分
反馈方式:通过试卷 分析和学生访谈,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存在的问题,以便改 进教学。
医学遗传学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 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推荐网站:医学遗传学在线、 基因数据库、生物信息学资 源库等
注意事项:确保资源的准确 性、权威性和时效性,避免
使用过时或错误的信息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作业评价
作业内容:包括选择题、 填空题、简答题等
评分标准:根据答案的正 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
行评分
反馈方式:通过课堂讲解、 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方
式进行反馈
评价目的: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期末考试评价
考试内容:涵盖所有知识点,重 点考察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包括选择 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结合实际:将医 学遗传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际临床 案例相结合,提 高学生的临床思 维能力
互动教学:鼓励 学生提问、讨论 和交流,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病例,引 导学生分析遗传病 的病因、发病机制、 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培 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合实际病例,讲 解遗传病的遗传咨 询、基因检测和产 前诊断等相关知识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 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和参与度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医学遗传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提供一些实际的医学遗传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巩固医学遗传学的知识
强调重点和难点
归纳小结
启发式教学法
概念: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 现知识
优点: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传学教案
遗传学教案第一篇:遗传学教案遗传学教案Genetics 课程代码:10102104 学时数:72学时(讲课:58学时;实验:14学时;实习:无)学分数:4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遗传学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遗传学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一章绪言课时分配:讲课2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清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了解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在遗传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关键性实验。
本章主要内容: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2.遗传学的发展简史;3.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变异与生殖的关系,遗传学的历史及发展。
难点内容: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掌握内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概念:遗传学,遗传,变异,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课时分配:讲课5学时,实验3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物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掌握真核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生殖等生命活动中的规律性行为及其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1.真核细胞的遗传体系;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3.细胞的有丝分裂;4.细胞的减数分裂;5.配子的形成和受精;6.生活周期。
重点内容:染色体组,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过程及特点,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的关系。
难点内容:减数分裂。
掌握内容:减数分裂,染色体相关内容。
概念:联会、染色质、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二价体、四分体、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实验: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观察(3学时);2.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涂抹制片(2学时)。
3.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压片法(2学时)第三章孟德尔遗传课时分配:讲课6学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关于性状、表现型、基因型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两个遗传规律的内容和细胞学实质,了解基因作用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遗传的教案7篇
遗传的教案7篇遗传的教案篇1课程分析: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
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
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
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
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
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
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
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
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
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遗传学教案
初中遗传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3. 能够分析遗传现象并应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教学重点:1. 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3. 遗传现象的分析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的理解;2. 遗传现象的分析方法和应用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或遗传学相关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3. 遗传学实例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遗传学的了解和认识;2. 教师简述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 讲解遗传学的概念: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和遗传变异的科学;2. 讲解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传递规律、变异和进化等方面;3.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和分子遗传学等;4. 讲解遗传现象的分析方法: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5. 讲解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遗传学在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作用。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遗传学实例或案例,如人类遗传病、农作物的遗传改良等;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分析实例,解释遗传现象;3. 讨论并回答与实例相关的问题。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并能够应用遗传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遗传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热情。
《遗传学》教案
------------------------------------------------------------------------------
授课时间2006-10-25第7次课
授课章节
第五章真核生物的连锁分析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定律
任课教师
及职称
王淑芳副教授
教学方法
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为辅
1、家系分析
2、举例:
二、体细胞遗传学与细胞学图
1、体细胞遗传学(somatic cell genetics)
2、运用体细胞杂交方法进行人类基因定位
1)体细胞杂交(somatic cell hybridization)
2)克隆(clone)
3)同线法(synteny)
3、利用染色体异常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的具体位置
2、Holliday连接体和支链迁移
1)Holliday连接体2)支链迁移
四、单链侵入模型
五、Holliday模型对基因转变的解释
基因转变实质上是异源双链DNA错配的核苷酸对在修复校正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现象。
问题讨论:只有真菌中才会发生基因转变吗?
第四节人类的连锁分析
一、家系分析
3、了解连锁与交换定律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连锁遗传、连锁群、基因定位、连锁图、双交换、图距、染色体干涉、并发率等概念;
基因定位的方法,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连锁群的概念;
重组值与交换值的区别;
双交换
三点测交的基因定位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定律
一、连锁现象的发现
问题讨论:连锁遗传和自由组合在杂交现象上有何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教案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科教材与参考数目:教材:朱军主编2002年遗传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参考数目:1.徐晋麟,徐沁,陈淳编著,现代遗传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2.刘祖洞主编:遗传学(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13.方宗熙编著:普通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794.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王亚馥戴灼华: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浙江农业大学主编,遗传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7.WilliamS.Klug.MichaelR.Cummings.EssentialsofGenetics.(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Winter,G.I.《遗传学》(影印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9.D.PeterSnustad.MichaelJ.Simmons.PrinciplesofGenetics.(ThirdEdition).JohnWiley&Sons,Inc.2003《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直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同时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学科,而且《遗传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
现根据以上情况将该课程教案设计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以遗传的基本概念及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关系为重点,论述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时说明遗传学与生命科学中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一、目的和意义1.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熟悉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二、重点内容:1、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而遗传只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说,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2、基本概念:遗传学;遗传;变异。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是指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的亲代。
现代的观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遗传学可称为基因学。
3、遗传学研究的内容: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物质的表达三个方面。
a、遗传物质的结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结构、功能、组织和变化;总体结构—基因组—的结构分析;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和畸变)b、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复制、在世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
c、遗传物质的表达: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和环境的作用、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
4、《遗传学》与科学和生产的联系。
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a、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1)改进品质:墨西哥小麦品种1970获得诺贝尔奖,印度推广后,5年内从1200万吨增至2100万吨(2)杂种优势的利用:玉米杂交种、水稻、家蚕。
乳牛每年平均产奶4000公斤,而印度某些品种只有177公斤。
b、动物性别控制:牛、蚕。
c、定向控制遗传性状:固氮基因,丝蛋白基因,抗病基因.遗传学与工业的关系a、发酵工业:氨基酸、核苷酸的生产,如味精。
b、医药工业:抗生素的生产,青霉素,放线菌链霉菌。
品种改良,产量成千成万倍地提高,青霉素的效价提高百倍。
b基因工程.合成人脑激素、胰岛素、干扰素。
c、设想:提取贵重属,处理“三废”遗传学与医学a、遗传性疾病:近四千种,血友病、糖尿病、先天愚型21对加1、产前检查、预防、基因工程。
b、免疫遗传学遗传学与环境保护螺旋锥蝇、寄生昆虫,寄生在牲畜的伤口中,X射线,雄性不育的雄蝇(具有正常的交配能力,但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拉圾处理,海洋污染。
5、《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
A、遗传学的产生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在从事农业生产和饲养家畜中便注意到了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春秋时代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末期又有“种麦得麦,种稷得稷”的记载。
东汉王充曾写道“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并进一步指出“嘉禾异种……常无本根”,认识到了变异的现象。
此后古书中还有“桔逾淮而北为枳”、“牡丹岁取其变者以为新”等,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形成一套遗传学理论。
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人尝试把积累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和分类,并用理论加以解释,对遗传和变异进行系统研究。
代表人:达尔文(Darwin,1809~1882):进化论学者,英国的博物学家,为了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他提出了“泛生论”的假说(hypothesisofpangenesis)。
他假设:生物的各种性状,都以微粒——“泛因子”状态通过血液循环或导管运送到生殖系统,从而完成性状的遗传。
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复杂的遗传变异现象,他还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
虽然如此,达尔文学说的产生促使人们重视对遗传学和育种学的深入研究,为遗传学的诞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魏斯曼(Weismann,1834~1914):种质学说(germplasmtheory)。
认为多细胞生物体内由种质和体质两部分组成,体质是由种质产生的,种质在世代中是连绵不断的。
环境只能影响体质,而不能影响种质,后天获得性不能遗传。
魏斯曼的种质论使人们对遗传和不遗传的变异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他对种质和体质的划分过于绝对化。
孟德尔(Mendel,1822~1884):奥地利。
根据前人工作和8年豌豆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和重组的假设。
认为生物的性状由体内的遗传“因子”(factor)决定,而遗传因子可从上代传给下代。
他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验证这个假设,对遗传现象的研究从单纯的描述推进到正确的分析,为近代颗粒性遗传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文章发表于1866年,但当时未能引起重视。
1900年三位科学家(德国的Correns、荷兰的De.Vries和奥地利的Tschermak)分别用不同材料不同地点试验得出跟孟德尔相同的遗传规律,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被人忽视的重要论文,1906年who首先提出了遗传学。
他将三位科学家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1900年定为遗传学的诞生年。
B、遗传学的发展1866年——孟德尔遗传因子学说,揭示了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后被人总结为孟德尔定律;1903年——萨顿(Sutton)和博韦里(Boveri)首先发现了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很相似,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的假设,即染色体学说;1909年——约翰逊(Johannsen)称遗传因子为基因(gene),此外他还创立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的概念,把遗传基础和表现性状科学地区别开来;1910年——摩尔根(Morgan)和他的学生用果蝇为材料,研究性状的遗传方式,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并把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后称为基因)具体落实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从而建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genetheory)。
他们还得出连锁互换定律,确定基因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所确立的连锁互换定律与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此后的遗传学就以基因学说为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研究,建立了众多的分支和完整的体系,并日趋复杂和精密。
由于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发展了辐射遗传学。
1927年,缪勒(Muller)在果蝇中,斯塔德勒(Stadler)在玉米中各自用X射线成功地诱导基因突变,使遗传学的研究从研究遗传的规律转到研究变异的起源,开始了人工诱变的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遗传学的内容,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此外由于统计学的发展,建立了群体遗传学。
20世纪40年代以后,遗传学开始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理化诱变,二是普遍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来代替过去常用的动植物,由细胞遗传学时期进入微生物遗传学时期。
1940年以后,比德尔(Beadler)与其同事在红色面包霉上进行了大量工作,系统地研究了生化合成与基因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证明基因通过它所控制的酶决定着生物代谢中的生化反应步骤,进而决定着遗传性状。
1944年——埃弗里(Avery)等人的细菌转化试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为去氧核糖核酸(DNA);1957年——法国遗传学家本兹尔(Benzer)以T4噬菌体为材料,在DNA 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分析研究了基因内部的精细结构,提出了顺反子(cistron)学说。
顺反子的概念打破了过去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是突变、重组、决定遗传性状差别的“三位一体”的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DNA分子上的一段核苷酸顺序,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决定一条多肽链的完整的功能单位。
但它又是可分的,它内部的核苷酸组成或排列,可以独自发生突变或重组,而且基因同基因之间还有相互作用,且排列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所有这些均是基因概念的重大发展。
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沃森(Watson)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Crick)根据X射线衍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DNA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更清楚地说明了基因组成成分就是DNA分子,它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因的化学本质的确定,标志着遗传学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子遗传学发展的新时代;1961年——法国分子遗传学家雅各布(Jacob)和莫诺(Monod)在研究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中还发现有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差别,发现原核生物“开”和“关”的机制,提出了操纵子(operon)学说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基因的活动,生物就是通过一整套相互制约的基因,使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遗传特性,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1961年开始美国生化学家尼伦伯格(Nirenberg)和印度血统的美国生化学家科拉纳(Khorana)等人逐步搞清了基因以核苷酸三联体为一组编码氨基酸,并于1967年完成了全部64个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
遗传密码的发现,把生物界统一起来,遗传信息的概念把基因的核酸密码和蛋白质的合成联系起来。
从而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968年——史密斯、阿伯和内森等人发现并提出能切割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enzyme),为基因拼接工作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