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全面介绍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

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

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

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

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

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这个诗人的简介是谁

白居易这个诗人的简介是谁

白居易这个诗人的简介是谁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开元文学的创作代表,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白居易出生于702年,是唐代末年大诗人白曼婷之孙,原籍太原,祖籍淮南。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习文,工诗文、音乐、绘画,天赋异禀,十分聪明。

唐玄宗开元年间,白居易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此后,他历任礼部员外郎、相府判官、工部侍郎等职。

白居易一生的辉煌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和政治方面。

白居易写诗大量,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多以真情实感、咏史抒情、婉约清新和富于思想性、人道主义的特点著称,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描写了生活、自然、人情,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化。

其中以咏史抒怀的《长恨歌》、婉约清新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富于思想性的《琵琶行》等诗作最具代表性。

除了诗歌,白居易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戏剧等,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一般情況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富于现实意义的时代特色,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梦觉川谣》、《新乐府》、《肯定魏徵事功并序》、《西厢记》等。

除了文学,白居易也是一位政治家。

他对内加强了法律制度,安定了社会秩序,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同时,他支持文化教育,注重社会福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作为唐代官僚,他在朝廷内也担任过要职,曾历任中书舍人、检校太保、秉笔吏部,他致力于教育能人才士,并制定为官规范行为的《新笺格》,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用人标准成为后世品格典范。

综合来看,白居易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干,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他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他的人物形象,是唐代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灵感来源。

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为中华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增添了重要的一笔,他的影响将持续影响着后人。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理论家。

他是唐朝盛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豪放洒脱,深刻表现了唐代的政治风貌和社会生活。

他也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后人尊称为“白先生”。

白居易出生于杭州,其父亲是杭州的地方官。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18岁时便开始他的文学生涯,一直到晚年逝世时仍在创作。

他先后担任过唐朝四川、湖南、江南省的官员,以及御史大夫等官职。

他对唐朝的政治和社会事物有着深厚的了解,他的诗歌和散文也多以生活、自然和政治为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独特,一方面强调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注意艺术的表现形式。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有写风景、写境遇、写自然、写历史等各种题材。

在他的诗歌中,常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具有亲切感和朴素感,易于被人们接受。

他的诗歌主张自然、随性,避免雕琢和刻板的文学形式,因此被赞赏为“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清淡自然,寓意深远,追求意境和情调的协调。

他的散文大多写景或写人,以清新、优美的文笔和真实的感情表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他的散文创作中,更多的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白居易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并以骨法、瘦金体和颜体为特色。

他的书法秉承了唐代“大开势”、“信步自如”的风格,形式大气、潇洒,意境浑然天成。

除了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外,白居易还在政治和文化思想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的文艺批评思想先进,提出了“文学三昧”的观点,即“有物而不为,有言而不出,当中心虚其骨”,充分体现了他对艺术和文化的独到见解。

总之,白居易是唐朝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著称于世。

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在唐代和后世均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政治、文化思想对于唐朝和后世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关于白居易的简介。

关于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20xx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白居易简介(全面版)

白居易简介(全面版)

白居易简介(全面版)白居易简介(全面版)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锡并称"刘白"。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

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移居下(今陕西渭南市北),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新郑东郭宅。

[1]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一、人物生平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和生平事迹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和生平事迹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和生平事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别号鸿都老人,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清新豪放,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被誉为“举世之诗”。

他的诗歌不仅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也充满了个性魅力和丰富的幽默感,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白居易生活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出生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之北史鸿生家,自幼聪明好学,家境殷实。

8岁时随叔祖父读书,9岁进入太原府学读书,13岁读《诗经》,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后来,白居易到长安考中进士,被授予偏迹官职,成为当时唐朝的一名官员。

白居易在唐朝官场上以他的才华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著名。

他曾多次上书独裁宰相李林甫,要求他改正错误政策,保护百姓的利益。

白居易也因为这种不畏权贵的精神而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尊敬。

除了在官场上表现出色外,白居易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生活、爱情、自然等方面,包含了各种文化底蕴和文化形态。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正面描绘社会现实,也有幽默调侃和讽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文学欣赏需要。

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琵琶行》。

这首诗是描写唐代一个名叫王昌龄的官员与一名西域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琵琶的音乐描绘了两个相爱的人的情感与内心感受。

该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词藻华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才华。

然而,尽管白居易在官场上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也经历了一些不幸的事情。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白居易因为反对叛军而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他被恢复原职,回到了长安。

但因被太原保守派的“告密”,他被贬为澧州司房参军,一时失去政治上的影响力。

此后,白居易过着沉闷而平淡的生活,直到去世。

总之,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和政治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作为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同时也是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才华、直言不讳的性格、反对权力者的精神,都令人佩服。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文学家与政治家。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人官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以豪放潇洒、婉约风雅著称,被誉为“诗界巨人”。

白居易于唐德宗开元十年(772年)出生于河南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家境富裕。

他自幼聪慧好学,文采出众,很早就展现出了诗才。

在成长过程中,白居易读了许多古代文学名著,受到了诸多文学家的影响,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居易曾先后任过许多重要的官职,其中包括监察御史、地方官以及内廷高官。

他的政治才华赢得了德宗皇帝的赏识和信任,被视为重用重臣。

然而,在安史之乱期间,白居易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里,他以清雅悲凉的笔触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家国乱离的思考和隐忍的情绪。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内容丰富多样。

他的诗风自由豪放,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

他的诗作描绘了生活的点滴,表现了对爱情、友情、自然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以其真挚、细腻和情感真实而闻名,被誉为“诗中之诗”。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是《长恨歌》。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痛爱情故事为背景,抒发了白居易对乱世纷扰和悲伤情感的思考。

诗中的悲恸之情和对逝去岁月的追忆,让人感受到了白居易深邃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被广泛地传诵和演绎。

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以散文闻名。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简洁明快,语言质朴自然。

白居易的散文主题广泛,既有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抒发个人感情的,还有关于社会和人生的思索。

他的散文作品流传至今,成为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

在晚年时,白居易的生活略显困顿,他一直为了家居和子女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然而,他依然坚持着文学创作和政治参与,在各种挫折和苦难面前持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直至846年白居易去世,享年74岁,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为后人所称道,他的诗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白居易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白居易人物评价旧唐书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

就文观行,居易为优。

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

优游卒岁,不亦贤乎!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

沈、谢既往,元、白挺生。

但留金石,长有茎英。

不习孙吴,焉知用兵?新唐书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

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

呜呼!居易其贤哉!唐才子传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字乐天,号醉吟先生。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涉及多个领域,成为了唐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被后人誉为“白氏风华”和“乐天派”。

一、家族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家族——白氏的后代。

其祖先白墀为汉朝太尉,白万为唐朝太务卿。

白居易的祖父白嘉祐是万年(今江西省贵溪市)知县,曾两次代理江西巡抚。

父亲白重大为卫尉少卿,官至翰林学士。

二、政治生涯白居易年轻时曾任唐朝的礼部郎中、太子洗马、太子左庶子等职,为唐德宗时期的重臣。

其后曾入仕于太和、开成、弘道、大中等时期的朝廷,并担任过刑部、吏部、礼部等职。

但因为与宦官李诵没法相处,出任过江南东道、福建东道巡抚时不得不自请辞职。

三、文学成就白居易擅长诗、文、词、赋多种文体,曾被誉为“同夜月华人”,成为唐代文坛的一朵亮丽的奇葩。

他的诗风慷慨豪放,自由不羁,嬉笑怒骂,切中时弊,赢得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追捧。

《长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唐代五大长恨题材诗之一。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上,他的散文亦是无可挑剔的。

他善于写散文随笔,以嬉笑怒骂的手法,表现出社会现实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生境遇,较多地从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塑造了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散文中常常带有通俗易懂的意味,又富有哲理、艺术性、情感和生活气息,因此被称为“白体文”。

白居易还被誉为唐代的“声色犬马派”代表人物,他的词歌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容貌和风情,以及男女的表白和爱情纠葛。

其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白乐天之美”。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白居易放弃了官场生涯,南迁洛阳,并与好友杜牧、元稹等人聚居一处,过着诗酒消闲的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颇为困顿,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仍然潇洒自如,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和散文作品。

五、遗产价值白居易被尊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文化名流,他的文学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及其代表作,欢迎阅读。

唐代诗人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白居易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代表作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

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因而很受推崇。

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极高的'评价。

然而钱钟书对白居易的评价则不高。

人物典故自酿美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30]素口蛮腰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

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

白居易的简介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大家,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唐代诗人之首”。

他有“诗圣”、“诗豪”、“翰林重臣”的美誉,其诗歌描绘了唐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信息。

生平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鹿门人,安禄山之乱后一家流亡厦门。

幼才聪颖,有文才。

21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

贞元中,曾先后任江州司马和蜀州司马。

乾符中,担任御史中丞。

天宝初,任观察使、承旨、翰林学士。

天宝十四年因拜相罢职,入长安市民,四处游历,并写下了大量有关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个人感受等题材的诗歌。

天宝末年,复任中书侍郎,很快再次被罢免。

转任成都节度使,后被贬回市民。

景龙元年,白居易病逝,在此之前,他创作了2400首诗歌、曲文、杂文等。

创作成就白居易的诗歌写作量巨大,力求富有生命活力,风格多样。

他的诗歌既包括风景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森林树》等,也有抒情诗,如《钱塘湖春行》、《长恨歌》等,另外,他还创作了许多玄言诗,如《笼鹤池》。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从接近元稹的类唐体文字到洛阳风韵诗,舞文弄墨诗,一直到后期的清新淡雅的风格,至今仍为人称道。

此外,白居易还创作了许多曲文和杂文。

在曲文方面,他的作品继承了以往诗文的优良传统,具有谐富、语同、工白等特点。

在杂文方面,他笔触轻快、擅长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百态,代表作有《琵琶行》和《钓台招客》等。

影响与评价白居易的诗歌代表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与李白、杜甫等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有浓烈的个性特色,语言生动、流畅,情感激昂、深刻。

他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热切追求人生真谛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现实性,并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例如,在唐宋时期,有大量的诗人模仿白居易的诗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代的苏轼,他在文学创作中充分吸收了白居易的诗风,打破了诗歌的固定形式,致力于探索个性表达和写实主义的创新手法。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是唐朝中期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之一,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佼佼者之一。

他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许多人奉为传世名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以骈文、律诗、绝句为主,代表作品多达数百首,其中既有关于政治社会的杂感,也有关于人生哲理的深思,还有饱含情感的爱情诗歌。

下面,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河南汝南县。

他出生于大唐盛世,祖父白君嗣和父亲白敏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

白居易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超群的才华和文学天赋,被人们誉为“童年奇才”。

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多次中进士、及第。

他曾经担任过很多的官职,如尚书左丞、吏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太子少傅等,一生中历任过35个官职,也多次担任过辅佐皇帝的要职,深得当时的唐宪宗和唐文宗的信任和赏识。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广泛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文,风格灵活多变,描写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概括了人生之道,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唐代智者的人格和风貌。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后来更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下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代表作品1.《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律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声音婉转、沉浸在痴情和思念中的女子,她象征着爱情的力量和人类情感的深度。

这首诗歌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中国古乐,表现了人类性情的美好和多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联言体的律诗,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人生的离别,生命的转移和人生的哀愁,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流露出对老友离去的遗憾和痛心,是一首情感深刻,艺术造诣高深的诗篇。

3.《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具有宏大的史诗气魄和细腻的人物描写。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一起来看看吧。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

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白居易简介及代表作品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生平简介: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

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

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主要作品:买花问刘十九白牡丹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宫词鸟暮江吟观游鱼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唐代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作品几乎涉及了唐代所有的韵文体裁,尤以其散文诗和豪放派诗歌而著名。

他还是唐朝宰相,曾在政治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白居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和画家。

白居易的母亲可以说是他成为文人的重要因素,她经常对他朗读诗歌和故事,使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文学和艺术。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前期主要是右边席上,后期则转向左边席上。

他的诗风独特,以话语生动,语言清新蜜柔,尤擅长表达诱惑和欢愉,有点跃然纸上的感觉,刚柔并济,刚毅直接,便于理解,常被当做民间诗歌来传唱。

白居易启蒙于曾参,而他的学习又深受大历年间的文化繁盛影响。

他的诗歌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对人性丰富多彩的理解和对欢乐的追求,他的文学作品也将唐代图鉴运动的精华融为一体,成为唐代自由而开放的文艺典范。

白居易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显赫的。

曾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唐代诗人齐名,被誉为“诗史三百年独步”。

他参政从事精细化的农田调查、治书等具体实践,以及在政治上的论述、斗争、批判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是唐代清官、政论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历经忠良、通议、石达开、韩愈之争、新法、废李重俊搞起的李衮之乱等大大小小的政治斗争中,他一直是以自由、开放、包容、反对封建迷信等为主导的一股声音。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中唐诗歌的代表,他在诗歌上提倡以人话为基础,用口头语言,描写现实生活;同时,他又力倡吸收边塞和侨居民族的民间歌谣,打破传统文学的格局,大胆创新,多次开创了新的诗歌类型和格律。

白居易对他生活在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和思考,表现在他诗歌中特别显著。

他强烈批判了唐代的官僚腐败,指出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平等,扬声反对了唐代整修宫殿的无意义浪费,以及与生俱来的人的悲哀现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描写也给人以非同寻常之感。

他加强了诗歌对于人性的把握,将人引导到了某种意义上的“生命”之外,性与情、情与人、人与自然都表现出了他的一种新的世界观。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的简介资料说起白居易,相信大家对他都有所耳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简介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主要作品有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近三千首诗。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社会关系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长,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曾任江苏徐州别驾。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刚出生七个月就能翻书,他用姆指划拉的“之”、“无”两字,重试数百遍都象形不差。

白居易五岁能吟诗,九岁识声律,读书十分刻苦。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城长安应考。

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

顾况没看诗作,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在顾况的大力推荐下,白居易考中进士,从此名扬天下,此桩轶事亦传为美谈。

白居易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诗歌文学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白居易在洛阳时,还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政治生涯:为官白居易的政治生涯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唐朝后备干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白居易卷》)。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804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824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今洛阳市东南赵村东狮子桥一带),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827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太和六年(832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开成元年(836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

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

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

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