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第六讲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讲义第六讲(共十讲)

计量经济学讲义第六讲(共十讲)

第六讲 多重共线一、 FWL 定理及其应用考虑模型:112233i i i i i y a b x b x b x ε=++++ (1)假如我们只关注1ˆb,则通过如下步骤可以获得之。

第1步:把1x 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请注意,截距所对应的解释变量为1),即有: 101223ˆˆˆˆi i i ix x x v βββ=+++ (2)第2步:把y 也对(2)中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即有:01223ˆˆˆˆi i i i y x x w ϕϕϕ=+++ (3)第3步:把ˆw 对ˆv 进行回归(不含截距,当然你可以包含截距,但你会发现,截距的估计结果是零,这是因为ˆw 与ˆv 其均值都为零),即有模型:ˆˆi i i ve w η=+ (4) 则有:2ˆˆˆˆi i iw v v η=∑∑,可以验证,1ˆˆb η=,且残差ˆi e 等于初始的残差ˆi ε。

此即著名的FWL 定理(Frisch-Waugh-Lovell theorem )。

关于FWL 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见附录1。

思考题:利用关于“偏导数”的直觉,你能够理解1ˆˆb η=吗? 考察2ˆˆˆˆi i iw v v η=∑∑,把01223ˆˆˆˆi i i i y x x w ϕϕϕ=---代入,现在分子是:2012230123ˆˆˆˆ()ˆˆˆˆˆˆˆˆˆi i i i i i i ii i i v x i i y x x y v x v v v wv ϕϕϕϕϕϕ------∑∑∑==∑∑∑应该注意到,在进行第一步回归时,OLS 法保证了203ˆˆˆi i i i i v x x vv ===∑∑∑ 因此,22ˆˆˆˆˆˆi i i i i iw v y v v v η==∑∑∑∑ 显然,如果把y 对ˆv 直接进行无截距回归:*ˆiiiy v ης=+ (5)我们也可以得到:*122ˆˆˆˆˆˆˆi i i i i i y v w v b v vηη====∑∑∑∑。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数据集中的多个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数据集中的信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将详细阐述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基础和算法流程,包括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等关键概念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将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降维和特征提取,以及如何通过可视化工具展示降维后的数据效果。

我们将探讨主成分分析法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展示其在数据分析和处理中的重要价值和潜力。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是一种在多个变量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的统计方法。

这种方法在保持数据信息损失最小的原则下,通过正交变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个新的坐标系统,使得在这个新的坐标系统中,任何数据的最大方差都投影在第一主成分上,第二大的方差都投影在第二主成分上,以此类推。

变量降维:在多数情况下,原始数据集中可能存在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通过构造新的变量(即主成分),这些新变量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新变量之间互不相关,从而将原始的高维数据空间降维到低维空间,实现数据的简化。

方差最大化:主成分分析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方差最大化。

这意味着,第一个主成分将捕获数据中的最大方差,第二个主成分捕获第二大方差,以此类推。

通过这种方式,主成分分析能够识别出数据中的主要变化方向和模式。

数据解释性:主成分分析生成的主成分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因此,每个主成分都可以被解释为原始变量的某种组合。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PPT课件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应用PPT课件

x4 -0.34 0.644 0.07 1 0.383 0.069 -0.05 -0.031 0.073
x5 0.309 0.42 -0.74 0.383 1
0.734 0.672 0.098 0.747
x6 0.408 0.255 -0.755 0.069 0.734
1 0.658 0.222 0.707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荷的平方
三个主成分的
占方差的百分数
“占方差的百分
z1
z2
z3
(%)
数:各个主成分提 取了第i个指标的
x1
0.739
-0.532 -0.0061
82.918
“效率”之和, 它等于各个主成
x2
0.123
0.887 -0.0028
x3
-0.964 0.0096 0.0095
80.191 92.948
分在第i个指标上 的载荷的平方之
x 2:人 均耕地 面积
(ha)
0.352
2 141.5 1.684
3 100.7 1.067
4 143.74 1.336
5 131.41 1.623
x 3:森 林覆盖 率(%)
16.101
x 4:农 民人均 纯收入 (元/人)
192.11
x 5:人 均粮食 产量 (kg/
人)
295.34
x 6:经济 作物占农 作物播面 比例(%)
表3.5.1 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
1 -0.327 -0.714 -0.336 0.309 0.408 0.79 0.156 0.744

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数据降维技术,可以将高维数据转化为低维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内在结构。

在经济学领域,主成分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降维、因子分析、经济变量的关联性研究等方面,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以下是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1. 数据降维与可视化分析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对多维经济数据进行降维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大量经济指标或变量投影到几个主成分上,从而得到更少但信息含量丰富的综合指标,方便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同时,主成分分析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帮助经济学家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和特征。

通过绘制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降维后的数据的散点图或者热力图,可以直观地观察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潜在的经济规律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学中还被广泛应用于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确定能够解释变量间方差共享的潜在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到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进而可以对经济变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

例如,在金融领域中,经济学家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股票市场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他们可以将股票市场的多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这些指标转化为几个潜在的因子。

通过分析这些因子的权重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股票市场涨跌的主要因素。

3. 经济变量关联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还可以用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学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

这对于经济学研究非常重要,因为经济系统中的不同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主成分分析,经济学家可以将这些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统计学中的共线性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共线性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共线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统计学中,共线性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解决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共线性的概念、影响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共线性是指在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

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时,回归模型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问题,例如系数估计的不准确性、模型解释力的下降等。

因此,共线性分析对于建立准确和可靠的回归模型非常重要。

在进行共线性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共线性的影响。

共线性可能导致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增加,VIF是用来衡量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标。

当VIF的值大于10时,说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此外,共线性还可能导致系数估计的不稳定性,即小的变化可能导致系数估计发生较大的变化。

为了解决共线性问题,统计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方差膨胀因子(VIF)分析。

VIF分析通过计算每个自变量的VIF值来评估其与其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如果某个自变量的VIF值大于10,则说明该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需要进一步处理。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PCA)。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它通过将原始变量转换为新的无关变量,从而减少共线性的影响。

在主成分分析中,我们将原始变量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一组新的主成分。

这些主成分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彼此之间无关。

通过保留主成分的前几个,我们可以显著降低共线性的影响。

此外,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也是一种常用的共线性分析方法。

岭回归通过对回归系数进行惩罚来解决共线性问题。

在岭回归中,我们引入一个惩罚项,通过调整惩罚项的大小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

通过增加惩罚项,岭回归可以有效地减少共线性对系数估计的影响。

最后,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方差分解(Variance Inflation Decomposition)。

方差分解是一种将自变量的方差分解为共线性和非共线性部分的方法。

计量经济学第六讲vvv

计量经济学第六讲vvv

第六讲 多重共线一、 数学准备:FWL 定理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12233i i i i i y a b x b x b x ε=++++ (1)在OLS 法下,各系数估计通过求解四个正规方程而获得。

事实上,如果只关注某一个斜率系数的估计结果,则通过构造一系列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就能获得所关注的斜率系数的估计。

假设我们现在关注1ˆb ,那么构造系列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过程是:第一步:把1x 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请注意,截距所对应的解释变量为1),即有:101223ˆˆˆˆi i i i x x x v βββ=+++ (2) 第二步:把y 也对(2)中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即有:01223ˆˆˆˆi i i i y x x w ϕϕϕ=+++ (3)第三步:把ˆw 对ˆv 进行回归(因为ˆw 与ˆv 其均值都为零,所以该回归模型不必带有截距项),即有:ˆˆˆˆi i i v e w η=+ (4) 现在有两个结论,即,结论一:21ˆˆˆˆˆi i i wv v b η==∑∑;结论二:残差ˆi e 等于多元回归中的残差ˆi ε。

这两个结论就是著名的FWL 定理(Frisch-Waugh-Lovell theorem )。

关于FWL 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见附录1。

附录2涉及到该定理的应用。

笔记:1b 所反映的是,在控制其他因素后1x 对y 的影响(与“偏导数”概念对应)。

1x 与y 的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它们共同的“亲戚”—— 2x 与3x 所带来的。

在控制共同“亲戚”对1x 及其y 的影响后,我们所发现的1x 与y 的相关关系被称为偏相关关系。

在前述步骤中,第一步与第二步实际上是在剔除共同“亲戚”的影响。

练习:基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i i i y a bx ε=++验证FWL 定理。

如果我们只需要结论一,则上述三步骤可以被简化为两步骤:首先把1x 对其他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得到残差ˆi v ,其次把y 对ˆv 进行回归:ˆˆ*ˆi i iv y ηξ=+ 可以验证:122ˆˆˆˆˆˆ*ˆˆi i i i i iy v wv b v v ηη====∑∑∑∑,但应该注意此时并不能保证ˆˆi i ξε=成立。

用主成分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用主成分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

用主成分法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一、多重共线性的表现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

看似相互独立的指标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可以相互代替的,但是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出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

二、多重共线性的后果1.理论后果多重共线性是因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高。

按布兰查德认为, 在计量经济学中, 多重共线性实质上是一个“微数缺测性”问题,就是说多重共线性其实是由样本容量太小所造成,当样本容量越小,多重共线性越严重。

多重共线性的理论主要后果:(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2)近似共线性下OLS估计量非有效;(3)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4)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2.现实后果(1)各个解释变量对指标最后结论影响很难精确鉴别;(2)置信区间比原本宽,使得接受假设的概率更大;(3)统计量不显著;(4)拟合优度的平方会很大;(5)OLS估计量及其标准误对数据微小的变化也会很敏感。

三、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1.模型参数的选用不当,在我们建立模型时如果变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2. 由于研究的经济变量随时间往往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

例如当经济繁荣时,反映经济情况的指标有可能按着某种比例关系增长3. 滞后变量。

滞后变量的引入也会产生多重共线行,例如本期的消费水平除受本期的收入影响之外,还有可能受前期的收入影响,建立模型时,本期的收入水平就有可能和前期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共线性。

四、多重共线性的识别1.方差扩大因子法( VIF)一般认为如果最大的VIF超过10,常常表示存在多重共线性。

2.容差容忍定法如果容差(tolerance)<=0.1,常常表示存在多重共线性。

3. 条件索引条件索引(condition index)>10,可以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共线性。

五、多重共线性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有多重增加样本容量、剔除因子法、PLS(偏最小二乘法)、岭回归法、主成分法。

主成分分析法案例

主成分分析法案例

主成分分析法案例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主要特征和结构,从而简化数据集并减少信息丢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

案例背景。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多个变量的数据集,我们希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来找出其中的主要特征,并将数据进行降维,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标准化等操作。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假设数据已经经过了预处理,并且符合主成分分析的基本要求。

主成分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数据。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变量转化为一组线性无关的新变量,这些新变量被称为主成分,它们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我们需要计算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并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

通过特征值分解,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的主成分和对应的特征值,从而找出数据中的主要特征。

案例分析。

假设我们得到了数据的前三个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主成分的载荷(loadings)来理解数据中的结构。

载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每个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主要特征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的降维,从而简化数据集并减少信息丢失。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成分分析法在多变量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中的主要特征和结构,从而简化数据集并减少信息丢失。

同时,主成分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主要特征和结构,从而简化数据集并减少信息丢失。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它通过线性变换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低维数据,从而提取出数据的最主要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应用以及算法流程。

一、原理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数据降维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原始数据通过线性变换,得到一组新的不相关变量,即主成分,用来代替原始变量。

这些主成分在不同维度上的方差依次递减,即第一主成分包含最多的原始变量信息,第二主成分包含不重叠的信息量,以此类推。

主成分分析的目标是最大化原始数据的方差,从而保留尽可能多的信息。

首先,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来评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通过特征值分解找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即主成分。

最后,根据特征值的大小来选择保留的主成分个数。

二、应用主成分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数据可视化等领域。

以下是主成分分析的几个典型应用:1. 数据降维:主成分分析可以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低维数据,从而减少计算量和存储空间,并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

2. 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原始数据中高度相关的特征转换为互不相关的主成分,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

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训练速度和泛化能力。

3. 图像压缩: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图像的冗余信息去除,从而实现图像的压缩和存储。

通过保留图像中的主要特征,可以在减少存储空间的同时保持图像的质量。

4. 数据可视化:主成分分析可以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二维空间,从而实现数据的可视化。

通过显示主成分的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异常。

三、算法流程主成分分析的算法流程如下:1. 数据标准化: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每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尺度,从而避免变量之间的差异对主成分的影响。

2. 计算协方差矩阵: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协方差矩阵,该矩阵表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 特征值分解: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计量经济第六章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第六章多重共线性

• 2、数据采集的范围有限,或采集 的样本量小于模型的自变量个数。
• 如在罕见疾病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病 情罕见、病因又相当复杂,而只能在 少数的患者身上采集大量的变量信息。
3、模型中采用滞后变量
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往往需要引入 滞后变量来反映真实的经济关系。 例如,消费=f(当期收入, 前期收入) 显然,两期收入间有较强的线性相 关性。
up
三、方差膨胀因子法
• 自变量间的共线性程度越大时,VIF值也随之 增大。所以也可利用方差膨胀因子来检验 多重共线性问题。 • 一般来说,当VIF >10时,表明 涉及的两个 变量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模型存在不完全 多重共线性。
P111 【经典实例】
• 计算得到的方差膨胀因子值分别为
VIF1 =10000,VIF2 =10000,VIF3 =9.6525,VIF4 =11.5875
2 2 2 1
同理易得
ˆ ) Var( 2
• EVIEWS遇到完全多重共线性时,会 显示 • Near singular matrix,无法进行估 计
2、不完全多重共线性下的后果
(1)估计量的方差增大 2 2 x 2 ˆ) 由于 Var ( 1 2 x12x2 (x1 x2 )2
• 可以看出,除了 VIF3 10 ,其余的方 差膨胀因子值均大于10,表明模型中 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up
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的修正 一、改变模型的形式 二、删除自变量 三、减少参数估计量的方差 四、其它方法 习题
up
• 一、改变模型的形式
• (一)变换模型的函数形式
• 例如将线性回归模型转化为对数模 型或者多项式模型。 • (二)改变模型的自变量的形式

计量经济学之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学之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学之多重共线性引言多重共线性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方法。

什么是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是指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

具体来说,多重共线性指的是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性较高,可能导致回归分析的结果不准确或难以解释。

多重共线性的原因多重共线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样本选择偏倚:当样本中存在特定的特征或者数据的选择方式导致一些变量的相关性增强。

2.变量的定义重复:有些变量可能在定义上重复,导致它们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3.缺少重要变量:当回归模型中存在遗漏的重要变量时,其他变量可能会代替这些遗漏的变量,导致多重共线性。

4.数据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也可能导致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多重共线性可能会对回归模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1.估计系数不准确:多重共线性会导致回归系数的估计不准确,使得对自变量的解释变得困难。

2.系数符号相反:多重共线性可能导致估计系数的符号与理论预期相反。

3.误差项的方差增加:多重共线性会导致误差项的方差增加,从而降低了模型的精确度。

4.解释力度减弱:多重共线性会降低模型的解释力度,使得我们难以解释模型的结果。

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针对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1.增大样本量:增大样本量可以降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减轻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2.删除相关变量:通过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删除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的程度。

3.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的方法,可以将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合并为一个主成分,从而避免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4.增加惩罚项:在回归模型中增加惩罚项,如岭回归或lasso回归,可以减轻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5.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房地产数据等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来避免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第六章-主成分分析法精选全文

第六章-主成分分析法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六章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将高维空间变量指标转化为低维空间变量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

由于评价对象往往具有多个属性指标,较多的变量对分析问题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然而,这些指标变量彼此之间常常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这就使含在观测数据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重叠性。

正是这种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和重叠,才使得变量的降维成为可能。

即在研究对象的多个变量指标中,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代替原高维变量以达到分析评价问题的目的。

当然,这少数指标应该综合原研究对象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减少信息的失真和损失,而且指标之间彼此相互独立。

第一节 引言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由皮尔逊(Pearson )于1901年提出,后由霍特林(Hotelling )于1933年发展了,这也正是现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经典统计学观点。

经典统计学家认为主成分分析是确定一个多元正态分布等密度椭球面的主轴,这些主轴由样本来估计。

然而,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出发,用一种不同的观点来考察主成分分析。

这时,不需要任何关于概率分布和基本统计模型的假定。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采用某种信息的概念,以某种代数或几何准则最优化技术对一个数据阵的结构进行描述和简化。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降维技术把多个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的统计方法。

这些主要成分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它们通常表示为原始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

为了使这些主要成分所含的信息互不重迭,应要求它们互不相关。

当分析结束后,最后要对主成分做出解释。

当主成分用于回归或聚类时,就不需要对主成分做出解释。

另外,主成分还有简化变量系统的统计数字特征的作用。

对于任意p 个变量,描述它们自身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字特征包括均值、方差、协方差等,共有)1(21-+p p p 个参数。

经过主成分分析后,每个新变量的均值和协方差都为零,所以,变量系统的数字特征减少了)1(21-+p p p 个。

计量教案(6多重共线性)

计量教案(6多重共线性)

第六章 多重共线性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经典假设中,假定模型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即无多重共线性。

但是由于经济变量本身的固有性质,许多的变量之间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例如,以企业截面数据为样本估计的生产函数,作为其解释变量的有诸如资本、劳动、能源……等等投入要素,这些投入要素都与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关,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再如,以家庭收入I和商品价格P为解释变量分析家庭生活状况的模型。

由于收入较高的家庭购买商品,普通会选择质地较好、价格较高的;而收入较低的家庭购买商品则会选择较便宜的。

这样两解释变量I与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章的目的与要求当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违背了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的经典假定时,如何处理可能浮现的一系列状况,就是本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是:明确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充分理解当线性回归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情形下,使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参数将会引起的各种不良后果;熟练掌握检测多重共线性的各种方法以及在此情形下相应的处理与估计改进方法,从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处理经济计量分析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本章内容(计划学时)一、多重共线性的性质1、多重共线性的概念2、解释变量线性关系的表现形式3、多重共线性的产生原因4、多重共线性的性质二、多重共线性的后果与检测1、多重共线性的后果2、多重共线性的检测方法三、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学习重点一、多重共线性的性质二、多重共线性的后果与检测方法三、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学习难点一、多重共线性的性质二、多重共线性的后果与检测方法 三、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第一节 多重共线性的性质一、多重共线性的概念多重共线性就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若干解释变量或者全部解释变量的样本观测值之间具有某种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对于有 k 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 1 + β2X 2 + … + βk X k + u (式6-1.1) 即模型中的各解释变量Xi 的样本观测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我们就称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的分析

检验多重共线性
➢ 检验简单相关系数
进一步选择Covariance Analysis的Correlation,得到变 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矩阵,观察偏相关系数。
可以发现,Y与X1、X2、X3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 ,但输出结果中,解释变量X1、X3的回归系数却无 法通过显著性检验。认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 线性。
➢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检验多重共线性 ➢ 用逐步回归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1978年至2011年我国税收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情况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利用实验数据分别建立Y关于X1、X2、X3的散点图 (SCAT Xi Y)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
利用实验数据分别建立Y关于X1、X2、X3的散点图 (SCAT Xi Y)
根据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 X1、X2、X3都呈现正 的线性相关,
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 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输出结果,只有X2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 其他没有通过,而F值很大,通过了显著性 检验,判断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
用逐步回归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 找出最简单的回归形式
Y=24023.76+4.1804X1 (5.887) (36.5072) R2=0.977979
D.W.=0.1937
Y=-1592.676+2.6322X2 (-1.1194) (116.4316) R2=0.997792 D.W.=0.6285
用逐步回归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 逐步回归
第一步,引入变量X1
用逐步回归法克服多重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简介课件

主成分分析简介课件
取值在0.5 ~ 1之间
4、如未收敛则回到步骤3
注:其中 k和 k 是两个待调整的参数;
函数g(y)的选择见参考文献[2]P68
逐次提取独立成分
—投影追踪方法
度量非正态性(非高斯性):
可以认为,两个独立变量之和形成的分布比两 个原始变量中的任意一个都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由于Z是Y的线性组合,只要找到一个度 量非正态性的量,使达到最大,就可以 使Y中各分量独立性最大
所找到的矩阵起到将 Qz (M ) 对角化的作 用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JADE法
步骤: 1、取一组矩阵 M i , 由定义分别求 Qz (M i ) (矩阵的简单取法:取N*N个矩阵,分别
只有一个元素为1,或取一组对称/反对 称的基矩阵,引自[2]P53) 通过优化求解U,使各 Qz (M i ) 联合 对角化(使 (M i ) 中非对角元素的平方 和最小)
此法的矩阵集合可取为 Z [K ijkliikk ijkl (Z )]2
分解结果:
Aˆ W U , Bˆ Aˆ 1 U W , Y BX U WX
非线性PCA的自适应算法
以均方误差最小作为收敛判据, 非线性PCA引入非线性因素等效于考虑高
阶矩 算法具体步骤为: 1、对观测值求均值,用递归法求白化阵
—投影追踪方法
5、归一化: ui (k 1) ui (k 1) 2
ui (k 1)
如果 u p 未收敛,回到步骤3;
令p加1,当p<=m时,回到步骤3。
参考文献
[1] A.Hyvarinen等著,周宗潭等译,独 立成分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
[2]杨福生、洪波著,独立分量分析的原 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主成分分析及应用

主成分分析及应用

主成分分析及应⽤PCA是⼀种统计⽅法,常⽤于解决数据降维、算法加速和数据可视化等问题,背后的数学⼯具是SVD。

⼀、主成分分析的内涵通过正交变换将⼀组个数较多的、彼此相关的、意义单⼀的指标变量转化为个数较少的、彼此不相关的、意义综合的指标变量。

转换后的这组变量叫主成分。

⼆、关于降维1.必要性(1)多重共线性——预测变量间相互关联。

多重共线性会导致解空间的不稳定,从⽽可能导致结果的不连贯。

(2)⾼维空间本⾝具有稀疏性。

⼀维正态分布有68%的值落在正负标准差之间,⽽在⼗维空间上只有0.02%。

(3)过多的变量会妨碍查找规律的建⽴。

(4)仅在变量层⾯上分析可能会忽略变量间的潜在联系。

2.⽬的(1)减少预测变量的个数(2)确保这些变量相互独⽴(3)提供⼀个框架来解释结果3.⽅法(1)PCA(2)因⼦分析(3)⽤户⾃定义复合三、基本原理将彼此相关的变量转变为彼此不相关的变量;⽅差较⼤的⼏个新变量就能综合反映原多个变量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新变量各⾃带有独特含义。

四、预备知识计算协⽅差矩阵通常⽤以下简化⽅法:先让样本矩阵中⼼化,即每⼀维度减去该维度的均值,然后直接⽤得到的样本矩阵乘上它的转置,再除以N-1五、PCA过程1.特征中⼼化:变换后每⼀维的均值都为02.计算所得矩阵的协⽅差矩阵3.计算协⽅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4.特征值按由⼩到⼤排列,也就给出了成分的重要性。

忽略重要性⼩的成分。

若原数据集是n维的,选择前p个主要成分,那数据仅有p维。

5.选取剩余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按序排列成变换矩阵。

6.得到降维后的数据FinalData=rowFeatureVector*rowDataAdjust其中rowFeatureVector是由模式⽮量作为列组成的矩阵转置。

rowDataAdjust是每⼀维数据减去平均值后所组成的矩阵的转置。

FinalData是最后得到的数据,数据项在列中,维沿着⾏。

若要恢复原始数据,只需逆运算六、补充说明1.PCA不仅仅是对⾼维数据进⾏降维,更重要的是经过降维去除噪声,发现数据中的模式。

主成分分析的研究及应用

主成分分析的研究及应用

主成分分析的研究及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一种常用的多变量统计方法,可用于降低数据的维数、揭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找出数据中的主要模式。

它是由卡尔·皮尔逊于1901年首次提出的。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组新的互不相关的变量,称为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包含了数据中的最大方差,第二主成分包含了第一主成分之外的最大方差,以此类推。

这些主成分是通过线性组合原始变量得到的,同时保留了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主成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标准化数据:将原始数据按列进行标准化,使得每列数据的均值为0,方差为1。

2. 计算协方差矩阵:计算标准化后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3. 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求解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 选择主成分:根据特征值的大小选择主成分,通常选择特征值大于某个临界值的特征向量作为主成分。

5.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通过主成分的线性组合转换为新的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降维:主成分分析可以将高维数据降低为低维数据,从而减少数据的维数。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高维数据往往存在维度灾难的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数据的维数降低到一个较低的维度,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2. 数据可视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低维的主成分空间,从而将数据可视化。

通过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关系和变化趋势,找到数据中的模式和异常值。

3. 变量选择: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变量。

选取具有较大方差的主成分,可以提取出最重要的变量,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忽略那些对数据影响较小的变量。

4. 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可以提取出数据中的主要模式和特征。

通过分析主成分,可以找到数据中的共性和主导因素,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计量经济学基础--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计量经济学基础--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多重共线。
PPT课件
2
设 rij 表示解释变量和的线性相关系数,则有:
1)当 rij 0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不 存在线性相关性。
2)当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 在完全的线性相关性。
3)当0 rij 1 时,解释变量 X i 和 X j 之间存在
PPT课件
20
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PPT课件
21
由回归结果看,X2、X4的系数为负,与我们的预期相反; 此外所有的t值都比较小,这些现象表明,模型中非常可能 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算所有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15
(3)方差膨胀因子法
选定一个解释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比如 X j ),做
其与其余解释变的回归,得到回归的可决系

R
2 j
,则可以证明
Xj
对应的OLS估计量X j 的方差
为:
Var(ˆ j )
2
1
x
2 ji
1
R
2 j
2
VIF
x
2 ji
1
其中
VIF

1

R
2 j
为变量
对应的OLS估计量的方差
④OLS估计结果中可决系数 R2 、F检验统计 量的值非常高。
PPT课件
14
(2)相关系数判断法
当某些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时, 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模型中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 线性,相关系数越高,我们推断的理由越充分。 一般来说,当相关系数的值超过0.8时,我们就 可以认为模型中存在多重共线性。
PPT课件
PPT课件

中级计量经济学讲课提纲 第6章 多重共线性

中级计量经济学讲课提纲 第6章 多重共线性

中级计量经济学讲课提纲第6章多重共线性第6章多重共线性6.1 多重共线性及其产生的原因6.1.1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的定义6.1.2 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根据经验,多重共线性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同方向的变化趋势2.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度3.在模型中引入滞后变量也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4.在建模过程中由于解释变量选择不当,引起了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6.2 多重共线性造成的影响6.2.1 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6.2.2 近似共线性造成的影响1.增大最小二乘估计量的方差2.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模型的预测功能失去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参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为间估计用于判断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失去意义。

变大的方差容易使预测的“区间”变大,从而降低预测精度,使预测失去意义。

4.回归模型缺乏稳定性6.3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6.3.1 相关系数检验法(Klein判别法)EViews软件中可以直接计算(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命令方式] COR 解释变量名[菜单方式] 将所有解释变量设置成一个数组,并在数组窗口中点击6><#00aa00'>View\Correlations。

6.3.4 特征值检验考察解释变量的样本数据矩阵:利用特征值还可以构造两个用于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指标:条件数(或病态数)CN(Condition Number)和条件指数(或病态指数)CI(Condition lndex)。

其指标定义为CN=最大特征值/最小特征值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特征值的离散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多重共线性越严重。

一般的经验法则是:CI&gt;10即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大于30认为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6.3.5 根据回归结果判断下的临界值,而发现:(1)系数估计值的符号与理论分析结果相违背;;(2)某些变量对应的回归系数t值偏低或不显著;(3)当一个不太重要的解释变量被删除后,或者改变一个观测值时,回归结果显著变化,则该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称 x1 , x2 ,...,xl 之间存在严格的共线性关系。 如果l个解释变量存在下列关系:
1 x1i 2 x2i ... l xli ei 0
i 1,2,..,n
则称 x1 , x2 ,..., xl 之间存在近似的共线性关系。
2015/12/26 3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n n n
2
将 x2i x1i 代入上式,则有:
ˆ ) Var ( 1

2 2 n 2 n
2
(x
i 1
n
1i
x1 ) 2
2
n 2 ( x1i x1 ) ( x1i x1 ) ( x1i x1 ) 2 i 1 i 1 i 1

2 n 1 (2k 5) ln Detr k
(k 1) Fi ~ F (k 1, n k ) 2 (1 Ri ) nk
2015/12/26

1

Ri2
t
rij x2 x3xk n k 2 1 r
2 ij x1x2 xk
~ t (n k 2)
2015/12/26 5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二、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二)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1、回归参数的估计量不能确定,或者虽然能够 确定,但对样本变化的敏感性极强。 考虑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yi 0 1 x1i 2 x2i i 假定存在严格的共线性,即有:x2i x1i 。 以第一个回归系数的OLS估计为例,得到:
对 X 1 , X 2 ,..., X p 作如下的线性组合:
y1 a1 X1 a2 X 2 ... a p X p aT X
现在的任务就是使上式的方差得到最大。
2015/12/26 18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4、主成分的推导 T 1)求 y1 a1 X1 a2 X 2 ... a p X p a X 的方 差。得到: Var( y1 ) Var(aT X ) aTVar( X )a aT a

一、共线性问题的由来 关于共线性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共线性主要是对解释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 度的线性函数关系而言的,它不包括解释之间的非 线性关系。 2、构造计量分析模型时,一般总是假定解释变 量是确定型变量,并且还假定各个变量相互之间在 理论逻辑上不发生某种联系,故此共线性问题实质 上是因样本而引起的。 3、现象之间客观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如要坚持保证模型中各个解释变量保持相互独立. 共线性不是有或无的问题,关键是看它们的严 重程度。 2015/12/26 4

T a 在 a 1 的条件下,求上式的极大值。 通过 I a 0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很容易得到: 该式具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是: I 0 。而 这时候的 恰为协差阵的特征根。
2015/12/26 19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4、主成分的推导 总之,从协差阵出发,求出协差阵的特 征根,并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求出相应于 各特征根的单位化了的特征向量,于是便得 到各个主成分。

2015/12/26 10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三、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一)共线性的诊断 2、0阶相关系数矩阵 假定模型中共有k个自变量,计算它们 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绝 对值的大小来判定有无共线性问题。

r11 r12 r r22 21 Mr rk1 rk 2

2015/12/26
20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5、应用举例:电力供应与需求模型 对于多元回归分析问题,由于涉及到的 解释变量比较多,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 “共线性”,对整个模型的估计和检验会产 生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进行变量的筛选 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能生成新的维数较 少的所谓“主成分”因素,从而有助于进行 统计回归估计。
n
2
(x
i 1
n
1i
x1 )( yi y )
2
2 ( x1i x1 ) 2 ( x1i x1 ) 2 2 ( x1i x1 ) 2 i 1 i 1 i 1

0 0
同样,我们可以验证在存在近似共线性的时候, 模型回归参数的估计不稳定。

2015/12/26 17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3、数学模型

设原始数据阵为:
x11 x 21 X x n1
x12 x 22 xn 2
x1 p x2 p ( X , X ,..., X ) 1 2 p x np

2015/12/26 16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分析就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 有一定相关性的若干个统计指标,通过某种 数学处理方法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 的综合指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统计上采 用的做法是,对原来的p个指标做线性组合, 并保证组合后的综合指标能够最大限度地反 映原来指标包含的统计信息。然后根据各个 新的综合指标的方差的大小,来判别主成分 的顺序。
yt yt 1 1 ( x1t x1(t 1) ) 2 ( x2t x2(t 1) ) ( t t 1 )
利用差分变换时一定要注意:( 1 )该方法仅 适应于时间序列资料,截面样本不能用这种方法来 处理。(2)差分变换虽然消除了共线性,但会引起 自相关关系。(3)差分变换会导致样本数目减少。
2015/12/26
r1k 1 r r2 k 21 rkk rk 1
r12 1 rk 2

r1k r2 k 1
11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三、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一)共线性的诊断 3、法勒(V.Farrar)-格罗珀(G.Glauber) 检验。 法勒-格罗珀判断共线性的方法,主要是 通过一系列假设检验进行的。
12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三、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二)共线性的处理 1、不作处理 对于下列情况,即使存在共线性问题也可不作处 理: (1)共线性不严重,不会从根本上给模型估计带 来灾难性后果。 (2)模型总体拟合优度系数大于任何一个自变量 对于其他自变量回归的拟合优度系数。 (3)在进行预测和估计时,样本中的共线性关 系只要始终存在也可对共线性问题不作处理。
2015/12/26 13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三、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二)共线性的处理 2、增加补充资料 共线性多半是因样本缘故而引起的,因 此,在原来的资料中再增加一些不含共线性 特征的数据,可能会降低共线性的干扰。另 外,从一般的统计理论角度看,扩大样本观 察范围,肯定会减小模型中参数估计量的方 差。 3 、充分利用先验信息 2015/12/26 14

ˆ 1
(x
i 1
n
2i
x2 )
2
(x
i 1
n
1i
x1 )( yi y ) ( x1i x1 )(x2i x2 ) ( x2i x2 )( yi y )
i 1 i 1 n n 2
n
n
2 2 ( x x ) ( x x ) ( x x )( x x ) 1i 1 2i 2 1i 1 2i 2 i 1 i 1 i 1
2015/12/26 2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一、共线性问题的由来 yi 0 1x1i 2 x2i ... k xki i 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涉及的解释变量共有k个,若有:

1 x1i 2 x2i ... l xli 0
i 1,2,..,n
2015/12/26 7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二、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二)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2、参数估计量的方差很大,甚至趋于无穷大。
ˆ ) Var( 1
2 ( x 2i x 2 ) 2
i 1
n
2 2 ( x x ) ( x x ) ( x x )( x x ) 1i 1 2i 2 1i 1 2i 2 i 1 i 1 i 1
2015/12/26
9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三、共线性的诊断与处理 (一)共线性的诊断 1、显著性比较法 根据定性分析,如果能够肯定某个自变 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大,但具体得到的样本 回归系数不那么显著,则说明样本资料中可 能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如果拟合优度系数R2的 值很大,但模型中却有部分参数未通过显著 性检验,这也意味着有共线性存在。
2015/12/26 15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四、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1、主成分分析的含义 将多个可能存在相互关系的统计指标, 设法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但又能最大程度 地反映原来统计指标所含有的统计信息的统 计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作用:一是对数据资 料进行必要的压缩,二是对数据本身蕴涵的 信息进行挖掘和解释。
n
2015/12/26
6
第五讲 共线性与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二、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二)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将 x2i x1i 作代入处理:
ˆ 12源自 (xi 1n
1i
x1 )
n
2
(x
i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