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描述性研究
第三讲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例子
对象:玲玲(女孩、4岁5个月);情境:玲玲家,室外; 同伴:强子(玲玲的表弟,18个月);时间:2010年5 月8日 ,下午3:30 记录:玲玲恳求她的妈妈,让她到邻居家去玩,但是玲 玲妈妈不同意,并让她回屋里去玩。当玲玲和妈妈争论 时,强子正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强子拿起一只小塑料水桶,这只塑料水桶原本是玲玲妈 妈从玲玲手里拿下来的。在水桶里有一些小玩具,所以 在强子摇动水桶时发出了“咔嗒、咔嗒”的声音。 玲玲走过去开始捶打强子的腿和背,当玲玲走向强子时, 强子似乎已经知道了玲玲要干什么。他蜷缩起身子,对 玲玲而言,似乎打强子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玲玲不停地打强子。她每打一下,他就小声地哭,最后, 开始大哭。 看到强子真的大哭了起来,玲玲就离开他,还一边说: “我就打你,我就打你。”
互动 行为
注意 力
23
优缺点
优点 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不需要预先逐步 工具和材料。也可以借助一些设备。 使用起来最简单,无需特别技巧和训练。 可以对单个儿童,也可以是团体记录。 缺点 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而且对观察记录者的观察 能力和文字表达有较高要求;另外,很多教师 不知如何处理收集的资料。
缺点
容易受偏见影响而选择性地记录行为,以 记录者的好恶进行偏向性选择。 简单的文字描述,容易导致记录者和阅读 者在理解文字内容时产生差异。 记录的文字材料比较简练,有时难以真正 有效利用。
运用时要注意
要考虑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要权衡“值得记 录”的事情,关注普通儿童的特殊状况,特殊 儿童的行为等。 使用时,应该在适当事件——“轶事”发生时, 尽可能快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随时准备好记 录的工具。 所记录的资料要客观、准确和完整。清楚地描 述事情的发生次序和过程。 尽可能用正确的词汇和文字进行记录,以便保 有原本对话的情境和含义。
第三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以此进 行客观的、毫无主观推测的记录。
例子
小新拿出一只瓶子,并盛满了水,自己坐下来,慢慢地喝。 然后他用右手拿着瓶子,慢慢地向左边的床爬去。站起来放 掉瓶子,朝3米多远的母亲走去。然后他抓起一只装有事物 的瓶子,向左转,往回走,向另一个约3米多远的瓶子走过 去,并试图用一个塞子塞着瓶子,而塞子放在钢琴上的一个 盒子里。他就拿这这个瓶子打钢琴,接着驯服地接受惩罚。 然后,小新平躺着吃东西,站起来走了2米,试图敲一只盛 满油的瓶子,向左转,有朝钢琴走去,又走了2米后,就在 钢琴的罩子下慢慢地爬行,又从罩子下钻了出来,拿到他的 玩具娃娃,把娃娃仍在地上,又去拿软木塞子和瓶子,并设 法将塞子塞在瓶子上,咯咯地咬着牙齿,站起来,又坐下来。
与实况详录法的区别
与实况描述法不同,样本描述法需要比较 精确的细节部分的记录,教师必须在短时 间内,不受干扰地观察并详细记录。
儿童:小丽。日期:07.3.15 情境:全班集体阅 读活动 经过:小丽被要求朗读两次,她都拒 绝了,而且在第二次开始吸大拇指,把头靠在 桌上。(这是我第一次观察到小丽吸手指,需 要评价她的阅读)。
3.实况详录法
又称持续记录法。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 要求尽可能详细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 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吃完饭,仙蒂轻轻的拉开椅子,离开了餐桌(儿童如何 离开餐桌);然后去图书角拿起一本书,靠在椅背上认 真的看起书来,看的是她最喜欢的“白雪公主”(下一 步他做了什么)。
21
实况详录法的特点
实况详录法,观察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取得 没有经过推断、解释或评估,并且详细而 客观的行为记录。
问卷调查的规范与技术
P-人格问题; X-焦虑
N-神经衰弱; O-其它
01
02
03
04
05
06
示例3:根据研究构想划分层面
确定指标——以“教育科研”为例
调查目标——“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划分层面——“工作条件、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同事关系、学校发展、团队建设”
特点:自由发挥,生动丰富。但费时费力,难以统计。
一、开放式问题
选择式问题就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选答项,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作为回答。例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您工作或生活上有了困难,您最愿意跟谁交谈 A.家人 B.同事 C.领导 D.其他
特点:填写方便,易于统计。但答案受限制,填答偏误难以发现。
量表是适于较精确地了解人们主观态度和行为强度的测量工具。其形式为——“问题”+“等级分”,例如 “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你认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很不重要” 特点:度量精确,数值计分,可作深入统计分析。
“您不抽烟,是吗?” “如果有人落水,您会舍己救人吗” “学校进行体育锻炼的地方多吗? A很多 B有一些 C几乎没有” 应当使用客观中性的问题。
02
01
02
03
04
05
(四)不直接问敏感问题
(五)答案设计要穷尽、互斥
“您认为要实现您的发展期望最需要的工作硬件条件是( ): A.校园环境 B.办公环境 C.互联网络 D.信息资源 E.其他”
二、选择式问题
单选题
您希望学校对教师管理( ): A.规范 B.宽松 C.人性化 D.民主化
stata中变量描述分析和作图..
• .tab2也提供双变量的交叉分析表 • .tab和tab2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仅可以用于两个变量的
交互分析(tab后面最多只能有两个变量);tab2可同时 生成多个两两变量之间的交互频数分布表
例1
.tab girl enroll, chi2 column row miss nokey ① ② ③④⑤
6.3.频数分布的常见错误之二
• too many values • 导致这类错误的原因在于,在试图生成两个变量的交叉表
时,每个变量都包含太多的取值。比如:
. tab age weight . too many values
(变量的取值太多)
• 这里,变量age和weight均为连续变量,且都有很多的取值, 尤其是weight
多变量频数分布
. tab1 [变量a 变量b 变量c]
①
②
①:同时获得多个变量频数分布的基本命令
②:需要输出频数分布的变量名称
• 与tab或tabulate不同的是, . tab1可接多个变量 . tab girl urban
– 该命令告诉Stata,给变量girl和urban各自生成一张频数分布表
菜单窗口
• 在Stata的窗口菜单下,有多种描述数据频数分布 特征的选项,每一选项都具有一定独特的功能, 但有些功能是相通的
窗口路径 Table of summary statistics (table) Table of summary statistics (tabstat) One/two-way table of summary statistics One-way tables
第三讲研究设计方法——实证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论文资料)
2、解释性研究的研究方案设计
案例与循环研究模式
预理论
理论1
理论2
理论N
个案1 比较 个案2 比较 个案N
比较
(个案研究法)
成型理论
理论饱和
针对某个专题研究的综合方法设计
本章 实践环节作业
文獻/檔案分 who, what, where, how many, 不控制
析法
how much
同時事件 同時事件或 歷史事件
歷史法 how, why
不控制 歷史事件
各研究法之適用性考量
(1)研究問題的本質 不同性質的問題往往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
(2)相關研究資料的可取得性 歸納法就需充裕的原始資料,而演繹法則需足
少
多
多
多
少
少
鬆
中
緊
緊
緊
鬆
非結構 半結構 結構 結構 結構 半結構
低
中
高
高
高
高
低
高
中
高
高
中
各研究法適用場合
研究策略 研究問題類型
控制程度 同時事件或 歷史事件
個案法 實驗法
how, why how, why
不控制 可控制
同時事件 同時事件
調查法
who, what, where, how many, 不控制 how much
1、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假设:收入水平越高,政治参与程度 越高。 3、观察:收集数据。 4、经验概括:整理数据 5、依据经验概括,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6、验证或者修正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提要-范本模板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提要第一讲导论一、理解社会科学研究1、社会科学研究的定义: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2、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吗?要点:科学的三大特性:逻辑性、可经验验证性(实证性)和客观性二、理解认识世界的方式第二讲社科研究方法基础一、社科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涉及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方法论规定着进行社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技术的理论和逻辑基础;方法论体系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2、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要点:没有任何一种研究方式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四种研究方式有着各自最适合的研究问题或领域,研究者应该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可能的研究资源,灵活选择一种或多种研究方式开展研究(1)调查研究适合描述一个大的总体的状况,以及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2)实验研究适合用来探索和证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文献研究适合探讨那些时空范围跨度大、研究对象不容易或不方便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4)实地研究适合深入理解复杂的社会现实,从中提炼和建构理论3、具体方法和技术:抽样技术、问卷设计技术、量表制作技术、编码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等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以上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二、理论与研究1、理论概述(1)定义: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2)构成要素:1)概念(Concept):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对概念的解释和说明就是概念的定义变量(Variable):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2)命题(proposition):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假设(hypothesis):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3)理论的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层)理论、微观理论(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解释范围越广,解释越精确,结构越简练,越是好的理论2、社科研究过程中的理论(1)社科研究过程五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从中选择、确定合适的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收集资料——〉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2)“科学环”(Walter L。
第三讲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病例和对照过去可能与该病有关的特 征,并评价特征的频率和计量水平,然后进行比较分析, 以探讨和验证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是因 果研究,虽然不能得出明确的因果关系,但由于该研究时 间短、方法比较简单,社区卫生服务中比较常用。 3.2.2队列研究:又称为定群研究。特征是首先选定暴露 和未暴露与某研究因素的“健康群体”的两个组群(队 列),利用有效地随访办法,最终比较两个组群(队列)的 结局(发病或死亡),从而判断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系。队 列研究是因果研究的较好模式,通过队列研究,可以比较 明确的进行判断疾病的原因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方案的优劣。 3.3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也叫干预研究。是指研究因 素在研究人员的控制下,人为的施加某种因素或消除某种 因素(干预措施),然后比较研究的结果。这种研究与观察 性研究不同的是不仅要设立严格的对照,而且要施加干预 因素。实验性研究包括2种情况。 3.3.1临床试验:是在医院内进行的实验性研究,主要用 于临床疗效的考核、新药的评价以及措施改善预后的效果。 3.3.2现场试验:研究的地点在社区,受试的对象是社区 的“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研究的方法也需要对照、分 组和施加干预因素,然后等质随访,比较两组结局的差别, 考核、评价和检验病因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 3.4理论性研究:是将调查得来的资料加以抽象概括,用 数学符号代表因素,用数学模型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在 社区中发展的规律,定量的反映各种因素与社区卫生服务 工作内容的关系。比如用数学模型分析卫生人力和物力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 4.1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评价 即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主要包括社区卫 生服务提供的机构方面和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面。 4.1.1提供服务的机构方面:(1)政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的政策性声明;(2)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3)卫生部 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已经建立,能有效的实施联系; (4)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网络(区、街道、街道医院)已 经形成,有较好技术效率;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 (康复科室、信息联网等)完善情况;(6)社区卫生服务站
分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讲解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简称RR)是指暴露于某种 危险因素的观察对象的发病的危险度与低暴露或无暴 露的观察对象的发病危险度之间的相对比值。相对危 险度常用于队列研究,可用暴露与未暴露于危险因素 的累积发病率(Pl和P0)或人时发病率(F1和F0)估计, 公式为
RR P1 或 RR F1
第三讲 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分类变量的整理(1)
14名成人的原始数据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性别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身高 175 167 187 176 167 178 174 170 167 186 182 159 167 182
OR=odds1/odds2=ad/bc
病人
表3-2 COPD病人与非病人的吸烟情况资料
有吸烟史
无吸烟史
合计
231
125
356
非病人
183
296
479
合计
414
421
835
例3-4 采用例3-1的资料,将基本数据用表3-2表示,试 计算优势与优势比。
病人有吸烟史的优势
odds1
231/ 356 125/ 356
科室 标准组出院
甲院
乙院
病 人 构 成 比 原 治 愈 率 (%) 分 配 治 愈 率 (%) 原 治 愈 率 (%) 分 配 治 愈 率 (%)
Ni/N
pi
⑴
⑵
⑶
(Ni/N)pi
pi
⑷ =⑵ ⑶
⑸
(Ni/N)pi ⑹ =⑵ ⑸
内科
0.2792
妇科
0.2907
第三讲:如何报告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国际报告规范STROBE解读
研究 , 主要用途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 中的分布 , 探
索和检验疾病与暴露之 间的因果关 联。与 R T相 比, C 观察 性研究中研究 对象所具有 的各种特 征是客 观存在 的 , 研究
需 要疾 病频 率 、 险因素 、 断 及预 后等 信息 。虽然 R T 危 诊 C
是评 价药物疗效 的金 标准 , 但伦理 和实践 的考虑常 常限制 了 R T的广泛使用 , C 严格 的纳入 和排 除标准也 限制了结果
詹思延
观察性 研究是相对 于实验性研究 而言 的, 指研究者 不 对被观察者的暴露情况加 以限制 , 通过 现场调查 分析 的方
法 , 观 地 记 录 某 些 现 象 的现 状 及 相 关 特 征 , 行 流行 病 学 客 进
个组 , 或者按疾病 的有无 进行分 组 , 病例对 照研究 , 如 或者 按是否暴露于某 因素或具 备某 特征进行 分组 , 如队列研 究。 临床工作者 不仅 需要有关 治疗和 干预效果 的证据 , 也
( t nte i t rprn o osraoa s de i se g nn h eot g f bevt nl t i n r h g e i i u s
2 S ROB T E的制年 , 同 年 9月 在 英 国 以 Bio 大学 召开 的为期 2d的 国际会议为标 志。与会者包 rt sl 括流行病学家 、 法学 家 、 计学 家 、 著名 杂志 的编辑 方 统 7家 以及少数医生 , 会议 的主要 内容 是对之前 文献汇 总形成 的 SR B T O E清单 草稿 中 的每 个条 目进行 讨论 进而 达成共 识 , 并 在会 后公布了 S R B T O E清单 第 1 的 内容。随后 , 版 通过 定期会 面和电话会议 等方式查漏补缺 , 一个由方法学家、 研 究 者和编辑 组成 的 S R B T O E工作 小 组连 续制 定并 公 布 了 SR B T O E清单第 2版 (0 5年 4月) 第 3版 (0 5年 9月 ) 20 、 20 和第 4版 (0 7年 1 )5j 20 0月 [6。 , 由于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常包含数种研究设计和诸多 的主题 , 因此制定小组把 S R B T O E建议 限定在 3种研究设 计( 队列研究 、 例对照研 究 和横断 面研究 ) 并制 定成 一 病 ,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步:选择主题•第二步:文献搜索•第三步:论证设计•第四步:文献研究•第五步:文献批评•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
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1.查找相关文献2.对文献进行选择3.阅读和分析文献(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3.避免判断式的表述4.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文献检索与利用_03科研方法及文献综述写作
• 4、查阅某一专题的前沿和最新资料,了解
研究动态、发展趋势。 • 5、对某一课题做全面调查研究,了解该课 题的整个发展过程。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国 内外有关的所有出版物的情况,年代范围 较广,撰写综述或研究报告。 • 6、对某一课题做深入的专题研究,在充分 掌握材料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创新性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观点或论断, 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第三讲 科研理论与方法 科研课题的查询 文献综述撰写
科研理论与方法
一、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 是开展研究活动,创造新的知识,开拓新 的领域 。 2 是加工已有的知识,包括储存、分析、鉴 别、整理,使零散的知识体系化等。 3 是利用知识,使之转换为技术知识、生产 知识
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主要研究成果: 1、对大面积有序碳纳米管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 得到的稳定电流密度创世界报导过的记录;成功对大面积有 序碳纳米管薄膜进行了掺氮实验,发现掺氮可以降低电子发 射的阈值电压。 2、成功制备二种不同形貌的纳米棒(见图一、二);利用他 们作为冷阴极电子源材料均能有效、均匀、稳定地发射电子。 3、成功定域生长碳纳米管,见图三。 4、利用定域生长技术成功在冷阴极发光管的阴极上生长场 致发射碳纳米管,获得到低电压大电流的场致发射特性,见 图四(a)。 5、利用移植技术成功将碳纳米管和纳米棒成膜在平板显示 结构上,见图四(b)
八、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
1、确定研究的方向 2、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提出研究问题 3、科学剖析论证,择优选定课题 4、确切、科学地表述题目
方向1:电气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E07 电气科学与工程 • 相关二级学科:
E0701 E0702 E0703 E0704 E0705 E0706 电磁场与电路 电工材料特性及其应用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 高电压与绝缘 电力电子学
概念化和操作化
概念化举例:失范概念
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提出“失范”(社会变迁带给人们的不确定感 导致迷惘、焦虑甚至自我毁灭。)
默顿在《社会结构与失范》中:失范产生于社会所认同的目标和手段 之间的脱节。 史汝尔:五个问题测量“失范”。…………操作化 最先提出一个概念,该概念被丰富、进一步解释,最后被操作化
经济融入(变量1)
城 市 融 入
社会融入(变量2)
制度融入(变量3)
操 作 为 指 标
文化、心理融入(变量4)
变量
经济融入
一级指标
收入水平 居住条件 消费方式
二级指标
月均收入、年可支配收入 居住形式 日常消费外收入的用途 工作时间
市民生活方式 社会融入 社会支持网络
休息时间 休闲娱乐方式 获取工作方式 维护权益方式 参加社会组织情况
,适应城市社会互动规范,并获取市民身份、享受市民待遇,最终实 现在城市舒适生活的融入过程。
三 概念的定义与操作化实例
抽象概念:城市融入 学者1:个体适应城市的现代生产体系和现代性的社会互动规范,并随着 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适应城市的社会成员 学者2: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与价值观上整体融入城市并认 同自身新的身份。 学者3…………
社会管理 制度融入 社会服务 政治参与 情感生活满意度
是否获得城市户籍 是否享有社会保障 是否行使政治权利 异性交往方便度、家人团聚时间 留城意愿 在城市里身体、心理的舒适度
文化、心理融入
对市民态度的感知
对土地、宅基地的态度 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对市民态度的感知 认同市民行为方式和城市文化
融入城市文化
变量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经济融入收入水平月均收入年可支配收入居住条件居住形式消费方式日常消费外收入的用途社会融入市民生活方式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闲娱乐方式社会支持网络获取工作方式维护权益方式参加社会组织情况制度融入社会管理是否获得城市户籍社会服务是否享有社会保障政治参与是否行使政治权利文化心理融入情感生活满意度异性交往方便度家人团聚时间对市民态度的感知留城意愿在城市里身体心理的舒适度对土地宅基地的态度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市民态度的感知认同市民行为方式和城市文化融入城市文化语言学习市民行为规范习得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三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应用研究:为提出解决某种社会问题的具体方案而进行的调查 研究,研究本身是为了应用。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个体主义方法论
从人的行为特征上看,更加从现实出发,认为人追求个人利益 最大化行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还包括尊严、名誉、 社会地位等非物质领域。
从个人利益实现方式上看,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个人理性选择 决定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并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迁。
不考虑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 分析方法。
范畴论p73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区别: 理论研究是对有关理论的拓展与延伸,一般来说,
需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应用研究具有明确指向性 以此得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联系: 理论研究是基础,应用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应 用研究可以在某些方面对发展新的理论做出贡献。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范畴论p74
解释性研究:回答的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 (对社会现象的原因的尝试性回答,利用收集的信 息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和 探索)
例如:了解乡镇企业职工对于改制的满意度状况的 了解(描述性研究)
探讨形成这种满意度的原因(解释性研究)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目的:从众多的样本中获得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对调查总体有 一个宏观的把握
程序:研究前要有研究假设和理论指导
明确研究目的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或访谈提纲获得资料
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最后的统计分析
市场营销研究(PPT 37页)
Let Y1,….,Y10 be change in sales (before/after training program)
Good business decisions have long been made and can still be made without Marketing Research
– Sony Walkman
However, business success over the long term is a function of the mix of good and bad business decisions
– 内部数据 – 外部数据
二手数据的优点
省时、省力、省钱 有助于辨明研究目的与主题 有可能提供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 有可能对研究设计提供借鉴、启示 有可能提供现成答案
二手数据的局限
数据可能不准确 数据可能过时 可能不合调查问题之目的与要求 数据可能不充分
评价二手数据的考虑因素
信息 什么是决定消费者满意的关键性因 素?
顾客对我们的满意情况如何?
各细分市场的顾客对我们的满意情况 是否存在差别?哪个顾客群最满意? 哪个最不满意?
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决定消费者满意 的关键方面,我们作得怎么样?
研究方法 集中小组访谈或深度访谈:识 别一系列影响顾客满意的因 素。
标杆研究:识别行业的最优秀 企业,建立比较标准。
Marketing Research
第三讲、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二、主题学研究内容
• 1、题材史研究 • 2、母题研究 • 3、人物意象研究
题材史研究
• 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 材的不同处理。
• 重点: • 1、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同一类型的故
事。 • 2、不同作家对同一故事的处理,如何体现了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 • 例子:《灰阑记》
三、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及前景
• 1、研究方法 • 文本外部研究 跨学科研究 • 文本内部研究 词汇 故事情节 • 2、前景
举例
• 外国人心目中的俄罗斯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英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德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法国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日本人形象 • 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四、文学误读
• 1、专化意义的误解(无意误读) • 2、以自己的文化性格看待他国文化(无
意误读)
• 3、理解异质文化,但为了适合自己的需 要误读。
第二章 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及其平行研究)
• 一、定义:
• 是对影响研究的继承与发展,扩展到没 有事实关系的跨文化的文化现象的比较 研究。
• 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 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 严复《天演论》
第四节 变异研究
• 变异研究是传统实证性研究---(异域)形象 学(地点、器物、人物)。
一、形象学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是作家及集体想象物对作为他者的异国 和异民族的想象
2变异性的层面 3综合性的层面 二、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1注视者 2他者 3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狂热、憎恨、亲热
• 《菊与刀》
外国人心目中的美国人形 象
• 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 象
药物流行病学第三讲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020/9/10
3
生态学研究 (Ecological Study)
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
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
而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即用代表人群 组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某些因素,例如年龄、时 间、卫生服务的利用,或者食品、药物等与疾 病的关系。它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 所占的百分数,以及各项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 占的比例,并从这两类群体数据分析某疾病或 健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特征分布的关系,从而 探索病因线索。
2020/9/10
26
-3 0.004432
-2.99 0.004567
-2.98 0.004705
-2.97 0.004847
-2.96 0.004993
-2.9非5 0.005143
-2.9病4 0.005296
-2.93 0.005454
-2.9人2 0.005616
1.48672E-06 1.56287E-06 1.64275E-06 1.72654E-06 1.81443E-06
2020/9/10
24
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收益
(一)真实性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 合程度
金标准;指目前广泛认可的诊断准确 性高的检验方法
往往用金标准与其他方法对比
2020/9/10
25
20
25.3%
15
10
5
0
0 60岁人舍张压分布
2020/9/10
19
2020/9/10
20
筛检的目的
1早期发现病例 2筛检高危人群 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4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描述、总结和解释数据来分析现象
的研究方法。
它旨在描绘事物的现状和特征,而不是探究其内在规
律或因果关系。
描述性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
学等领域,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现象和现实情况。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侧重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研究者会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的数据,然后
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总结。
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
解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状,为后续分析和解释奠定基础。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研究者在
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时,需要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数据
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特征
和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描述性研究方法还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研究者需
要通过统计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揭示
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解
释数据背后的含义和现象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
总的来说,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数
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
特征和现状。
在实际研究中,描述性研究方法常常与其他研究方法
相结合,共同为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现象和现实情况,为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
定提供科学依据。
描述性研究论文范文
描述性研究论文范文描述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旨在收集和分析现象的存在情况。
它不涉及任何干预或干预,只是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
描述性研究可以用于描绘人群特征、发现模式和趋势、了解事件的分布和关系等。
它可以通过调查、观察、文献回顾和实际统计数据等多种途径进行。
描述性研究有几个特点。
首先,它是对一组现象或事件的全面描述,包括其特征、性质、规模和分布等方面。
其次,描述性研究不涉及干预或干预,只是观察和记录现象的存在情况。
第三,描述性研究主要关注描绘和总结已有的情况,而不是发展新的理论或解释。
描述性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或观察等方法,描述群体的特征、意见和行为。
在医学和卫生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被用来描绘疾病的患病率、病情分布和医疗资源分布。
在经济学和市场研究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用于分析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位等。
在教育领域,描述性研究可以用来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学习方法和学校效果等。
下面是一个实例来说明描述性研究的应用。
假设我们想了解一些城市的人口特征。
我们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如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和职业等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这些数据,例如计算平均年龄、男女比例、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和不同职业的比例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该城市人口特征的全面描述。
总而言之,描述性研究是用于描述一组现象或事件的特征、性质、规模和分布的研究方法。
它具有全面描述、不涉及干预和主要描绘已有情况等特点。
描述性研究在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和教育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进行描述性研究时,适当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通过描述性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总结现象的特征和存在情况,为后续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基础。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三讲选题、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案的撰写
基础 • 可用实证性的数据加以考验,并显示该假
设是真实或不真实
• 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 条件式假设:假定某个变量或者现象发生变化时,
另一个变量和现象也随着发生变化。
如: 个体的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就越高。 员工的工资越高,对企业的归属感越强。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越差,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越
危机公关 • 3. 社会意义:能否为政策提供参考。
数码沟 网络舆情分析
• 二、创造性:研究课题能够为所在的学术领域增加新 的知识。
• 创新点: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角度、依据理论、研究内 容等
1. 研究课题在现有知识库中尚未出现过。(社会转型时 期,新媒体出现之时)
2. 用新的理论对已经被研究过的现象进行新的诠释;或 者用新的方法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研究。(Suicide)
•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研究问题的概念
• 研究问题 指的是一项传播学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它 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是 对传播学现象的集中、准确的表述,是传播 学研究的主题和导向 。
研究问题的三个条件
• 1. 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没有其他人研究过。 Bowling Alone (Robert Putnam)
3. 跟进原有研究问题的进展。
• 三、可行性:选择的研究课题要与研究者的研究 能力、研究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相适应;或者说 研究者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时,一方面要考虑 自身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衡量社会因素。
• 1.研究能力 生理因素、理论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
• 2.研究条件 研究经费、研究时间、研究队伍、研究资料
• 女性吸大麻的可能性比男性低。 • 亚裔学生吸大麻的可能性比非亚裔学生低。 • 住家的学生比租屋的学生吸大麻的可能性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随机抽样
如典型抽样
试验者根据试验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被调查对象的 总体情况,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 试验
随机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级抽样
单纯随机抽样
Simple random sampling
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齐亚莉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引言
1854年秋季,伦敦宽街爆发霍乱,10天内死去500 多人,在霍乱爆发后的6天内发病严重的街道有3/4以上 的居民离去。据1853年统计,在过去几次霍乱流行中, 该地区虽曾流行,但远比其他各区轻微。
死亡无数
人们纷纷逃散
取n个 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系统抽样
Systemic sampling
又称机械抽样
按照一定顺序,机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 方法
➢ 将总体各个个体单位按某种标志排列、连续编号 ➢ 根据总体数N和确定的样本数n ,计算抽样距离(N/n) ➢ 第一段距离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样本单位 ➢ 将第一个样本单位的号码加上抽样距离,得到第二个样本单位,以此类
以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SAS,EPI)等进行分析, 结果整理,信息及时反馈等。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常用分析指标
----主要为患病率
资
----感染率、抗体阳性率、某些因素的流行率等
料
分 2. 分析方法
析
----描述分布
----相关分析
----单因素对比分析
----多因素分析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一)明确目的和类型
❖根据研究提出的问题,明确调查目的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确定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
(二)研究对象
❖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 ❖ 普查
某个区域内的全体居民或其中一部分, 或某特殊群体 ❖ 抽样调查
明确抽样研究总体 ❖保证样本代表性
(三)样本含量
❖预期现患率 ( P ) ❖允许误差(d)
英国医师John.Snow运用了流行病 学调查,分析了霍乱的流行情况。
当时霍乱病原体尚未发现,Snow集中 精力调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 发现几乎所有的死亡病例都发生于离宽 街水井不远的地方,且他们都饮用宽街 供水站的水, Snow根据疾病分布 进行分析,郊区霍乱爆发与宽街供水站 的水井有密切关系,而以后的研究进一 步证实了这一假设。经封闭水井,爆发 即告终止。
三 研究方法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
生态比较研究
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
❖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 观察不同人群或地 区某种疾病的分布,然后 根据疾病分布的差异,提出病因假设
生态趋势研究
ecological trend study
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因素平均暴露水平 的改变和 (或)某种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变化 的关系,了解变动趋势,比较暴露水平变化 前后疾病频率的变化情况,判断某因素与某 疾病的联系
主观选择研究对象 ❖任意变换抽样方法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 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 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 测量误差
类型
选择偏倚
选择性偏倚 无应答偏倚 幸存者偏倚
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 报告偏倚 测量偏倚
控制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 作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辨析混杂因素
❖显著性水平(a)
计量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n t2 s 2 d2
计数资料样本大小估计公式
n
t2 PQ d2
t:统计学上的t值 P:某病现患率
d: 容许误差 Q=1–P
(四)抽样方法
❖非随机抽样
选择样本时,加入人主观因素,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 会是不均等的
❖随机抽样
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 有同等机会被选 入作为研究对象
五 优点
★常用抽样调查,结果有较强推广意义 ★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
果具有可比性 ★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六 缺点
★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 ★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研究对象可能处于临床前期而被误定为正常人
七 应用
★ 掌握目标人群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 ★ 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 ★ 确定高危人群 ★ 对疾病监测、预防接种效果及其他资料的质量评价
涉浅水者见虾 其颇深者察鱼鳖 其尤甚者观蛟龙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现况调查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基本方法
一 基本概念
★ 又称描述性流行病学 ★ 利用已有的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
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描绘、叙述疾 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 ★ 流行病学研究基础
调查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随机抽样,调查特定时点、特定范围人群的一个代表 性样本,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四 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目的和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样本含量 (四)抽样方法 (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六)偏倚与控制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一 定义 二 目的 三 研究方法 四 优点 五 缺点
一 定义
★ 描述性研究的一种 ★ 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 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 ★ 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
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 目的
★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4.环境资料:(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5.人口资料:(出生,死亡,患病,发病情况)
6.妇女生育情况:(月经,生育史,计划生育情况等)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方法
1.常规的报告,登记资料
资
(出生、死亡报告卡册,传染病报告卡册及计划免疫报告卡册)
料 2.专题调查
收
集
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使用相应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3.临床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的资料。
单位的定期体检,学生,工人,干部的体检等,以及关于结核病
及其他一些疾病的专项检查等。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对原始资料进
资 行核对检查,查缺补漏,纠正错误,删去重复等。 料 利用计算机进行整理,资料录入以及逻辑检验(交 整 理 叉核对)等。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机可
二 基本方法
★现况研究(Cross-section study) ★筛检(Screening) ★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y)
第二节 现况研究
一概念 二特点 三 种类 四 设计与实施 五 优点 六 缺点 七 应用
一概念
★ 又称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 也称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
1.若调查是为了查明疾病分布,可以根
据“三间”分布特征的结果,结合有关因
结 果
素进行解释。
解
释
2.调查可以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提供病因线索,不能下因果结论。
(六)偏倚与控制
❖ 定义 ❖产生原因 ❖类型 ❖控制
定义
调查或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或样本统 计量不能代表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产生原因
Snow关于霍乱的调查,正是运用了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 析霍乱的人群现象、地区差异等情况,了解霍乱的分布,根据 分布特点,提出霍乱爆发与宽街供水站有关这一假设。
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 提供病因线索。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 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结合上述抽样方法运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 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 (一级抽样)
➢ 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 (二级抽样)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内容
1.个人的基本情况:(出生年月,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家
资 庭,经济情况等。
料
2.职业情况:(类型,性质,年限)
收
集
3.生活习惯:(饮食,吸烟,饮酒,身体锻炼等)
四优点
★ 经济 ,出结果快 ★ 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 ★ 对个体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 适用于研究因素暴露变异范围小,较难测量暴露与疾
病的关系 ★ 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及估计疾病发展趋势
五缺点
★出现生态学谬误 ★难以控制混杂因素 ★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难以确定因果联系
★ 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 群中的有关变量 (因素)与疾病或健康 状况的关系
二特点
★ 一般不设对照组 ★ 特定时点或期间 ★ 确定因果联系受限 ★ 对不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作因果推论 ★ 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是有条件的 ★ 定期重复进行可获得发病率资料
三 种类
★普查(Census)
推,直至满足样本量
分 层抽 样
Stratified sampling
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
(层)
从每一层内单纯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部分群组 单纯整群抽样
调查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
二阶段抽样
调查部分个体
多级抽样
Multistage samp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