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与液体1
初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
![初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568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0.png)
初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物质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2. 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密度、比热容等概念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物道具(如冰块、水、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讲解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固态到液态(熔化)、液态到气态(蒸发)等。
3.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固体和液体的性质(15分钟)1. 讲解固体的性质,如密度、硬度等。
2. 讲解液体的性质,如密度、比热容等。
3. 举例说明固体和液体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为什么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等。
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来解释。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固态、液态的特点及其性质。
2. 强调物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和课堂互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掌握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化学液体与固体教案
![初中化学液体与固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707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4.png)
初中化学液体与固体教案
主题:液体与固体
年级:初中
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液体和固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能够做简单实验观察液体和固体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
1. 液体和固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液固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式;
3. 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实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液体和固体有什么区别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习(15分钟)
a. 液体和固体的定义和特点。
b. 液固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式。
c. 实验1:观察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
3. 拓展(15分钟)
a.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对液体和固体的理解。
b. 实验2:观察盐和水的混合物的结晶现象。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今天的实验,你认为液体和固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写一份实验报告,记录观察到的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并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六、评估方法
1. 课堂表现评分;
2. 课后作业评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d4ec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8.png)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3.羽毛、面粉、纱巾、食盐它们也是固体吗?纱巾、羽毛比较柔软,面粉、食盐颗粒比较细小,但它们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都属于固体。
4.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还是固体吗?粉笔、纸、蜡经过外力作用,虽然形状、大小等改变了,但它们依然是固体。
5.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会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属于固体。
6.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7.比较积木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
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8.比较粉末堆的体积:可以把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画线的方法,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从而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
9.比较玩偶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埋盐法来比较玩偶体积的大小。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其体积。
再分别把不同的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从而比较出不同玩偶体积的大小。
盐也可用沙子代替。
10.学生活动手册答案:把教室里的物品分成两类,填在下表中。
判断下列物品是不是固体,并写出理由。
写出比较不同固体体积的方法。
9.认识液体1.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量筒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的读数方法。
仰视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5.在水面放一根牙签更有助于观察水平面。
大班科学教案《固体、液体》
![大班科学教案《固体、液体》](https://img.taocdn.com/s3/m/08b833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大班科学教案《固体、液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的定义;2.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识别固体、液体。
二、教学准备1.固体、液体样本;2.幻灯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固体吗?什么是液体?”让同学们谈论一下,寻找他们的认知。
2. 讲授(25分钟)2.1 固体的定义教师放幻灯片,让同学们看图片,向他们介绍固体的概念,“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块砖头,它的形状稳定不会改变,不像泥巴或水一样,它是什么?它就是固体。
固体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相互吸引,从而达到稳定的状态,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物体。
”2.2 液体的定义在这之后,教师再放出一张液体的图片,并介绍液体的概念,“这是一杯水,你们可以看到它是流动的,而不像固体那样是固定的。
液体是由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吸引力很弱,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所以液体在容器中可以流动。
”2.3 例子接下来,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师放出一张冰块融化的图片,并说道:“冰块是一种固体,但它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当它受热时,它会变成水,也就是一种液体。
大家可以看这张图片,那个冰块已经变成水了。
”3. 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同学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台上放出几个样本,有些是固体,有些是液体,让同学们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来判断出它们是固态还是液态。
在他们完成之后,教师将答案公布出来,并补充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
固体和液体液体的表面现象教案
![固体和液体液体的表面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6623cec1c708a1284a441c.png)
固体和液体·液体的表面现象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了解表面张力系数。
(2)知道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特点。
(3)了解毛细现象及其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这部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1.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细管中液面上升和下降等现象。
2.液体表面收缩现象、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的分子动理论解释是这节课的难点。
表面张力的含义也是让学生不易接受的概念,只能作初级的介绍。
三、教具1.油滴在水和酒精混合液里呈球形:长方形玻璃缸、酒精和水适当的比例兑成混合液、车用机油,滴入水中呈圆球形悬浮其中。
2.带有绵线的铁丝环、有木把的钢针、烧杯、肥皂液、酒精灯。
3.演示浸润和不浸润:水银、水、玻璃板、锌片、烧杯、实物投影幻灯。
4.演示毛细现象:一组毛细管(内径大小不同)、两臂直径不等的U形玻璃管(两臂的直径比例差别大些)、水、水槽、水银、水银槽、支架、实物投影幻灯。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液体与固体、液体相比较,它在宏观上突出的特性是没有一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但它具有一定的体积,而且不易压缩,这方面特点比较接近固体。
从微观上看,液体内部分子也是密集在一起的,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
液体分子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在很小区域内,液体分子是有规则排列的。
但是液体分子区别于固体分子,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不断移动,造成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有很多区别于固体和气体的性质,今天只研究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的性质和液体与固体的接触层的一些性质。
(二)新课教学过程1.液体的表面现象(1)演示实验:长方形玻璃缸内,润滑机油在水和酒精混合液内,呈圆球形悬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及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知识点及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da2fbdeff9aef8951e06ad.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及测试卷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一、认识固体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纱巾、羽毛、面粉、食盐等是固体;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笔也是固体。
3.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后变成小石子或沙子。
虽然它们颗粒较小,但仍然是固体。
4.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二、认识液体1.飘动的烟、流动的沙虽然都会流动,但是不是液体。
因为烟和沙子的颗粒具有明确的形状、质量和体积,它们属于固体。
2.不同液体的性质液体性质油水牛奶蜂蜜颜色黄色无色乳白色金黄色气味油味无气味奶香味香甜味透明度透明透明不透明半透明黏(nián)稠较黏稠不黏稠少黏稠很黏稠(chóu)度3.量筒的使用方法(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
(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āo)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50毫升水的质量要比50毫升油的质量大一些。
5.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7.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的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做判段。
8.水平仪可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三、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生活中需要将不同固体混合在一起的例子有:(1)烧菜时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
(2)实验室做实验时把不同的固体粉末装在一起。
(3)八宝米(4)中药材5()混凝土……2.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
3.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后占据的空间比混合前小。
4.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有:(1)将建筑垃圾破碎后分离。
(2)将大米和稻壳分离。
(3)固体垃圾的分类。
(4)建筑工人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
(5)农民在收大豆时,把大豆和其他杂物分离开。
5.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办法混合物黄豆、绿豆和玉米粉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分离办法可用孔比较小的网筛分离出玉米粉,再用孔比较大的网筛分离出绿豆。
人教版选修1《固体和液体》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1《固体和液体》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042e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b.png)
人教版选修1《固体和液体》说课稿一、教材概述《固体和液体》是人教版选修1物理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相关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分子运动规律以及物理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概念;•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理解固体和液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精神、求真务实的品质;•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固体和液体的应用。
2.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物质状态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机制;•固体和液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首先,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固体和液体的思考。
例如: - 你能举出固体和液体的例子吗? - 你知道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2. 概念解释与实例演示(15分钟)接下来,我将对固体和液体的概念进行解释,并通过实例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固体是指物质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状态,而液体是指物质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
同时,我会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铁、水等,向学生展示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特点。
3. 实验与观察(3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理解,我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烧杯、磁铁等实验器材,观察并讨论不同物质的固体和液体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观察并探究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规律和原理。
4. 分子运动与相互作用(20分钟)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原理。
高中物理固体和液体讲义
![高中物理固体和液体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a8c0f0519e8b8f67c1cb9fc.png)
固体和液体我们知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作用使分子聚集在一起,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这两种作用相反的因素决定了分子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理学又把固态和液态统称为凝聚态.凝聚态物理学是当前物理学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固体和液体都呈凝聚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分子间的距离跟分子本身的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因而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这使得固体和液体都不易压缩,在微观结构上不像气体那样无序.固体可以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食盐的晶体呈立方体形,明矾的晶体呈八面体形,石英的晶体中间是一个六面棱柱,两端是六棱锥.冬季的雪花,是水蒸气在空气中凝华时形成的冰的晶体,它们的形状虽然不同,但一般是六角形的规则图案.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晶体和非晶体除了外形上的差异外,在物理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实验:取一张云母薄片,在上面涂一层很薄的石蜡,然后用烧热的钢针去接触云母片.观察接触点周围的石蜡熔化后所成的形状.然后再在玻璃片上做同样的实验.从实验中我们看到,熔化了的石蜡在云母片上呈椭圆形,而在玻璃片上呈圆形.实验现象表明,云母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不同,而非晶体玻璃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相同.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不仅导热性能不同,而且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等其他物理性质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这种特性叫做各向异性.而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所以是各向同性的.总之,晶体在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在外观上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没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实际上,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就是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结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就是非晶体.许多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固体的微观结构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或原子、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中整齐地排列、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的相互作用而远离.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从1912年开始,人们应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说是正确的.现在,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对晶体内部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和照相,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假说的正确性.食盐的晶体结构示意图,说明食盐的晶体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I-组成的,它们等距离、交错地排列在三组相互垂直的平行线上,因而食盐具有正立方体的外形.晶体外形的规则性可以用物质微粒的规则排列来解释.同样,晶体的各向异性也是由晶体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左图表示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沿不同方向所画的等长直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直线AB上物质微粒较多,直线AD上较少,直线AC上更少.正因为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才引起晶体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是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例如,碳原子如果按图甲那样排列就成为石墨,按图乙那样排列就成为金刚石.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弱,沿着这个方向容易把石墨一层层地剥下.石墨的层状结构决定了它的质地松软,可以用来制作粉状润滑剂,也可以用来制作铅笔心.金刚石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可以用来切割玻璃.如果把它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能够钻入坚硬的岩石内.石墨和金刚石,除了力学性质不同外,其他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差异,例如石墨的密度小,金刚石的密度大;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不只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晶体,其他元素也有这种情况.例如黄磷和红磷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是黄磷具有立方体结构,而红磷具有与石墨一样的层状结构.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一方面像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又像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液体的这些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液体在汽化时,体积改变可达上千倍;而在凝固时,体积大约减小10%.这表明,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跟固体一样,液体中的分子也是密集在一起的,因而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中的微粒那样强,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作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因而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与固体类似,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跟固体不同的是,液体分子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一小段时间以后,又转到另一个平衡位置附近去振动,即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就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固体与液体知识点总结
![固体与液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4470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b.png)
固体与液体知识点总结一、固体的性质和结构1. 固体的性质固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形状稳定:固体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 不易压缩:由于固体分子间的排列比较密实,所以固体的体积很难被改变,即固体不易被压缩。
(3) 定形定容: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固体的分子基本处于固定的位置,这样使得固体具有定形定容的特点。
(4) 有一定的硬度:固体由于分子排列牢固,所以具有一定的硬度,不易变形。
2. 固体的结构固体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由周期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有规则的、有序的。
而非晶体是由无序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无规则的、无序的。
晶体的结构又可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晶体都有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质。
非晶体则是因为其原子或分子排列是无序的,所以无固定的结构和性质。
二、液体的性质和结构1. 液体的性质液体具有以下一些基本性质:(1) 体积不定形:液体的分子间受到一定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所以液体的体积不定形。
(2) 定容不定形: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和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具有定容不定形的特性。
(3) 可压缩:液体相对于固体来说,由于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液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4) 无一定的形状和容积:液体的分子排列比较紧密,所以无一定的形状和容积。
2.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结构是由无序排列的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这种结构是无规则的、无序的。
液体的分子排列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则,但整体上并没有固定的结构。
三、固液相转化1. 固液相转化的条件固液相转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固液相转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力两个方面。
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其熔点时,固体会转化为液体;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其凝固点时,液体会转化为固体。
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物质的固液相转化温度也是固定的,这就是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a149a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0.png)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固体液体气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如下:
不同点:
一、形态变化特点不同
1、固体: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液体: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
此外,液体对容器的边施加压力和其他物态一样。
3、气体:气体分子自身没有体积,当实际气体压力不大,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很大。
二、特性不同
1、固体:物质在固态时,具有一定的体积与一定的形状。
2、液体:物质在液态时,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无一定的形状。
3、气体:物质在气态时,既无一定的体积也无一定的形状。
三、压力特点不同
1、固体:在140万大气压下固体会变为超固态,在超固态状态下继续加压即可会中子态。
2、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及其具有的能量都不相同,液面上那些能量较大的分子可以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而逸出液体表面,成为蒸气分子。
3、气体:对于实际气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道尔顿定律将出现偏差。
因此,能满足道尔顿分压定律的气体混合物称为理
想气体的理想混合物。
相同点:
是由基本的微粒构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质量测试卷(一)含答案
![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质量测试卷(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2ed6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6.png)
A.食用油B.食盐C.牙膏
25.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后,体积会( )。
A.变大B.变小C.不变
三、判断题
26.生活中,不同的固体有时需要混合,有时需要分离。(_______)
27.果汁溶于水,食用油也溶于水。(______)
28.50毫升的水和0毫升的油,它们的质量是相同的。(______)
39.给盐水加热,让水蒸发掉。
40.是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
41.量筒液体mL100mL液面最凹处置于水平桌面上
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单元固体与液体质量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1.固体在(________)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______)改变。
2.像石块、玻璃、橡皮这样都具有(________),这些物质都是(_________)。
3.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_______)、但有确定的(____________)和质量。
醋 八角 盐 自来水 冰糖 料酒 炒锅
固体 液体
有确定的形状 没有确定的形状 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没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五、简答题
38.水土流失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39.将一勺盐放入一杯水中,充分搅拌后食盐溶解了,你有办法将放入的一勺盐再取出来吗?
40.吃面包时掉的碎屑是固体吗?为什么?
七、综合题
41.下图中的物品我认识,我能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物品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1.盐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 Nhomakorabea___有关。___________越高,溶解越快。
12.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________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https://img.taocdn.com/s3/m/056e87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2.png)
2024秋季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1,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
•学生能够探究并描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不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比较和归纳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分类整理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性。
•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描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差异。
•理解物质状态变化与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样本(如木块、水、空气等)。
•实验工具(如容器、吸管、塑料袋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样本,了解它们的基本特性。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差异。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物质状态变化与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是什么吗?它们有确定的形状吗?•展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样本,让学生初步感受它们的区别。
2. 新课学习• 1.2.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性•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性,如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确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变化,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 1.2.2 形状变化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将木块、水分别放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形状变化。
•实验二:使用塑料袋装空气,改变塑料袋的形状,观察空气的形状变化。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教师巡回指导。
• 1.2.3 实验结果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方面的差异。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4a12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6.png)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固体和液体的概念及区别;
2. 掌握固液两态的特性和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固态和液态的定义;
2. 固液两态的性质和特点;
3. 固体和液体的比较。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固体和液体的示范材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探究: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固体和液体的表现形态及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固液两态的不同;
3. 引导:向学生解释固体和液体的区别,帮助学生理清固液两态的基本性质;
4. 确认:通过实验或案例,帮助学生再次确认固液两态的特性,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总结;
5.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固液两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深化对固体和液体的理解;
6.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
教学反馈:
1. 师生成绩: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以及表现,做好教学笔记;
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并给予反馈;
3.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小测验或思维导图,检查学生对固液两态的掌握情况。
选修3第2章 固体与液体 第1节 固体类型及微观结构
![选修3第2章 固体与液体 第1节 固体类型及微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d05471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d.png)
第2章固体与液体第1节固体类型及微观结构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新材料,其中碳原子紧密结合成单层六边形晶格结构,如图所示,则()A.石墨是非晶体B.石墨研磨成的细粉末就是石墨烯C.单层石墨烯的厚度约3μmD.碳原子在六边形顶点附近不停地振动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B.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3.下列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B.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是由于在液体表面层里分子的分布比内部密集的缘故C.黄金、白银等金属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没有固定的外形,所以金属不是晶体D.某温度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此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之比的百分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异性B.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C.晶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非晶体,但非晶体不可以转变为晶体D.布雨伞能够遮雨,其原因之一是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5.如图,工匠烧制玻璃制品时,一玻璃管的尖端放在火焰上烧到熔化,待冷却后尖端变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是非晶体,高温熔化冷却后转变成了晶体B.玻璃是晶体,导热性表现为各向同性C.熔化后的玻璃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其表面收缩D.熔化后的玻璃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使其表面扩张6.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金刚石、石墨、食盐和玻璃都是晶体C.叶面上的露珠呈球形是因为重力作用的结果D.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7.关于物质的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C.多晶体是由小晶粒杂乱无章的排列在一起的,故多晶体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D.外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从而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性C.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则附着层内部液体分子相互吸引D.当人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B.晶体和非晶体不能相互转化C.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0D.一种液体是否浸润某种固体,取决于液体自身的性质10.物理知识已经渗透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下列对于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水黾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B.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利用了布朗运动C.空间站中的一大滴水呈球形,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D.石墨可以用来制作粉状润滑剂,是由于石墨是非晶体11.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论述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可以通过是否存在固定的熔点来判断固体是晶体或非晶体B.图乙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制成的C.图丙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图丁中的酱油与左边材料不浸润,与右边材料浸润12.下列四幅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论述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晶体都有确定熔点,且熔化过程分子平均动能变大B.图乙水黾可以在水面自由活动,说明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C.图丙液晶显示器是利用液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制成的D.图丁中的酱油与左边材料不浸润,与右边材料浸润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②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③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④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⑤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⑤14.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胜利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并返回地球探测器上装有用石英制成的传感器,其受压时表面会产生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电荷——“压电效应”。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与分类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5d345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a.png)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与分类
一、引言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这三种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固体的性质与分类
2.1 固体的性质
固体的性质包括硬度大、形状不易改变、密度大、不易流动等特点。
固体内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比较有序,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2.2 固体的分类
根据固体的结构和性质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是由规则排列的晶格结构组成,而非晶体则是无规则排列的结构。
三、液体的性质与分类
3.1 液体的性质
液体的性质包括密度较大、形状随容器而变、表面张力、不可压缩等特点。
液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比较紧密,但可以互相流动。
3.2 液体的分类
液体可以分为常规液体和非牛顿液体两类。
常规液体在受到外力时符合牛顿流体力学规律,而非牛顿液体则不符合这一规律。
四、气体的性质与分类
4.1 气体的性质
气体的性质包括容易膨胀、无固定形状、可压缩、分子间距较大等特点。
气体分子或原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可自由运动。
4.2 气体的分类
气体可根据其温度、压力和约束状态分为理想气体、真实气体和等温过程等多种类别。
不同条件下气体的性质也有所差异。
五、结论
固体、液体和气体作为物质的三种状态,在性质和分类上各有特点,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这三种状态的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物质的特性。
化学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一)
![化学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cd49903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c.png)
化学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一)
化学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
1. 化学固体的取用方法
•利用瓶子或容器:将化学固体倒入瓶子或容器中,并用相应的盖子密封,可以保持固体的干燥和稳定。
•利用称量纸:使用称量纸轻轻包裹化学固体,然后用手或工具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称量的情况。
•利用移液管:将化学固体装入已经截短的移液管中,然后轻轻将其倒入目标位置,特别适用于微量或粉末状固体。
2. 化学液体的取用方法
•利用滴管:使用滴管吸取适量的化学液体,并可以精确控制滴数。
注意避免滴管接触到容器或溶液以外的物体。
•利用容量杯:根据需要量取相应体积的化学液体,使用容量杯可以便捷地进行测量和倒出。
•利用注射器:使用注射器可以精确地取用特定体积的化学液体,并且可以方便地移液到其他容器中。
•利用喷雾瓶:装入化学液体后,通过喷雾瓶的喷头对溶液进行均匀喷雾,适用于需要喷洒液体的应用场合。
3. 存储和注意事项
•化学固体应妥善密封,并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和氧化。
特别是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固体应存放在专用的柜子中。
•化学液体应妥善密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照射或高温环境。
特别是腐蚀性液体应存放在防腐蚀柜中,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身造成危害。
•在取用化学物质时,注意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个人安全。
•使用过的化学固体或液体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不能乱倒乱丢,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安全风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化学固体和液体的取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得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循相关的实验室指导原则。
1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1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8d5f83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c.png)
说明石块占据杯子的空间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观察到水、石块都占据空 间,一杯水,放进石块,石块占据了空间,装的水 就减少了。综合以上,所以得出结论:
固体、液体都占据空间。
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有大小之分吗? 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活动二:探究固体、液体是否有固定的体积
烧杯水的数量
试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00ml量杯装满水
放入一块石头
流出200ml水
石头体积:
200ml
500ml量杯装满水
Hale Waihona Puke 放入一块石头流出200ml水
剩下水体积:
300ml
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
活动三:探究固体、液体的质量
实验小提示:
天平的结构:
天平的使用方法:
01 水平放置天平,游码归零。调 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 中央。 左物右码,用镊子夹取砝码,
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
瓶口很高,瓶内的水很少,开始乌鸦喝不到水, 后来聪明的乌鸦往瓶内放小石块,水慢慢升高, 乌鸦就喝到水了。
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一:探究固体、液体是否占据空间
温馨提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完成,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你已经完
成实验。
活动一:探究固体、液体是否占空间 说明水占据了小杯的空间
02
再拨动游码,使指针再次指向 分度盘中央。
先读砝码质量,再读取游码的 03 刻度值,两者相加就是物体的
质量。
称一称,算一算
一块石头质量
长方体橡皮泥质量 圆团橡皮泥质量
空杯子质量
牛奶和空杯子总质量
牛奶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固体与液体本课说明:本课研究固态物质与液态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它们的区别。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知道大多数物质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液体只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知道固体不容易流动。
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的体积用量筒、量杯等进行测量。
③知道在条件变化时,物质的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可以是固体变成液体,也可以使液体变成固体。
④知道物体具有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可以用天平、磅秤、电子称等测量物体的质量。
⑤知道胶水、果汁、自来水等不同液体的粘稠程度不同。
⑥知道不同固体的硬度、人性有所不同。
⑦只应当根据实验要求,在实验前设计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当包含实验目的、实验用品、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过程和方法①会自己制作简单的量筒,能够用量筒或量杯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
②学习根据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设计简单的实验表格。
③能够根据实验要求,与其他同学配合做好简单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体、液体、气体等多种形态。
②不同物质各自具有自己的嗲,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研究问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在实验前需要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设计表格,实验时实事求是地测量和记录数据,实验后进行细致的分析。
课时安排:固体与液体的形状1课时固体与液体的体积1课时物质的状态变化1课时形成认识1课时扩展认识3课时固体与液体的形状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给物体分类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有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②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知道可以用表格记录观察的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合作观察记录物体形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协作的意识。
②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形状,使学生发现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学准备:橡皮、铅笔盒、纸盒等,盛着不同液体的不同形状的容器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准备好的固体和液体摆在讲桌上)同学们,老师桌子上有一些物体,你能给他们分成两类吗?生:分类师:你能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吗?生(固体和液体)师:板书并说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固体与液体,先从他们的形状开始吧。
二、进行新课生:讨论分工生汇报分工(为什么这样分)3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
4汇报观察结果5归纳比较: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6师:请你用一句话说固体的形状,再用一句话说说液体的形状。
生:用一句话描述固体和液体的形状7师:请把你的结论写下来。
三、总结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你学到的,老师希望你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记录你的观察结果的?小组合作时分工合理吗?上这节课有什么体会?生:按老师的提示总结自己的学习。
汇报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固体和液体的形状固体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的体积教学目标:技能:①通过比较固体的体积知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
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是用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来量度的。
②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2过程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固体和液体体积的方法,能用量筒和量杯比较液体体积1知识的大小。
3情感态度:①通过比较固体体积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通过比较液体的体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要借助一些工具。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通过制作量筒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通过比较固体的体积知道固体有一定的体积。
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是用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来量度的。
②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难点:通过比较液体体积的大小知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准备:正方体、盛有液体的不同形状的容器、量筒、量杯、透明矿泉水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形状。
老师带来了两个物体,你来判断它们是固体还是液体?(出示一个正方体和一瓶矿泉水),生:进行判断师:那谁来说说固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液体的形状又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固体和液体的又一个性质: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进行观察比较1认识物体体积师:老师这有两个正方体,你来比较一下,哪个大一些?师:通常我们说固体的大小,一般指的就是固体的体积,那我们在比较时就应该说蓝盒子的体积比黄盒子的体积大。
我们说蓝盒子的体积大,黄盒子的体积小实际上就是说蓝盒子占据的空间大黄盒子占据的空间小。
现在你在咱们教室中找一找哪个物体占据的空间比较大,哪个物体占据的空间比较小。
生:找到并回答师:你能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按照体积的大小排列顺序吗?生:给学习用品排列顺序2认识液体的体积师:出示三瓶不同容器中等体积的液体问:哪个容器中的液体体积大?为什么?生:比较并回答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一比生:讨论怎样比较液体的体积的方法,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评议生:按照讨论好的方法比一比汇报比较的结果师:看来有时候我们的眼睛还是不能准确的判断事物,还要借助一些仪器的。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度量液体体积经常使用的工具有量筒和量杯。
量筒和量杯壁上标有刻度,单位一般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
有些烧杯也带有刻度。
如果带刻度的烧杯最上方的刻度线表出的是500ml,这就表示当液面到达此刻度时,体积是500毫升。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刚才我们比较的液体的体积。
可能会更准确。
希望你们能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练习:师: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要测量液体的体积,但不是谁家都有量筒、量杯。
这时候该怎么办?1出示糖浆及服用方法问:“你怎么能量出10毫升?”2测量洗衣液3你在生活中是怎么知道液体的体积的?4那我们来自己做一个量筒吧。
师:介绍制作方法生:动手制作四、总结:师: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固体的体积吗?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液体的体积吗?板书设计:固体与液体的体积课后小结:物质状态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通过对水的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②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过程方法①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②通过读课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愿意与别人交流。
②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分析渗透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水的变化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知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
③难点: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一些性质。
你们还记得吗?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了什么?生:回忆并回答师:不过今天老师要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了,固体永远是固体吗?液体永远是液体吗?气体永远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习新课1师:各小组讨论生:讨论汇报结果2师:很多物质都不是用远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水。
请一个同学来填出水在改变温度时的变化吧。
()()冰水水蒸气()()生:填写3师小节:当改变温度时,其他物质也能像水那样变成气体和固体吗?谁能举个例子。
生:举例说明生:读书上9页的铁的变化生:看图说说铁变化的过程三、总结: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板书设计:()()冰水水蒸气()()在条件改变时,物质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互相转化。
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的比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对固体与液体性质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固体与液体性质的不同和相同。
过程方法:①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②通过整理资料使学生学会用表格比较整理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需要认真分析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固体与液体性质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固体与液体性质的不同和相同。
难点:学会小组合作整理资料,知道自己提出的家和要有依据。
教学准备:白纸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固体和液体性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整理。
板书课题:固体与液体的性质二、整理分析1提问:关于固体和液体,你都知道些什么?把你知道的写在一张纸条上。
学生:把自己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写在一张纸条上。
2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固体是坚硬的的时候,老师要追问:“固体都是坚硬的吗?”……3小结;看来我们对于固体和液体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有的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提出来,一会我们一起讨论。
教师把学生存在的困惑都写在黑板上。
4指导讨论:同学们,我们先来一起讨论一个话题:固体都是坚硬的吗?固体的形状能改变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讲清理由,但不要否定学生的看法,只要让学生意识到任何观点都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就可以了。
5生: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讨论,把同学们的意见记录下来。
提示学生任何观点要以事实为依据。
6师:指导整理资料:通过刚才同学们激烈的,你认为哪些观点是正确的,请三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可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固体都是坚硬的吗?固体都不是透明的吗?液体可以变为固体吗?……学生作品课后小结:固体与液体一些可以测量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通过讨论知道物体有很多可以测量和比较的性质。
②通过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质量、软硬等,使学生认识到初步了解物体都是有质量的,以及质量、软硬等词的含义。
过程方法:①通过测量比较物体的质量使学生会使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质量。
②通过比较物体的软硬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软硬的方法。
③在小组同学的合作下,设计并记录实验,知道实验报告单包括哪些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测量物体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通过讨论知道物体有很多可以测量和比较的性质。
②通过测量和比较物体的质量、软硬等,使学生认识到初步了解物体都是有质量的,以及质量、软硬等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