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折的寇刀——常德会战中日步兵武器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常德是湘西的重镇、川桂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常德成为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发动常德作战,期望摧毁第六战区的中国军队主力,为进攻重庆扫除障碍并掠夺这一地区的战略物资,以切断重庆的物资补给线,达到其以战养战、以战逼降的战略目的。1943年10月,日军第11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及从其他师团抽调的5个支队加上日飞行第44战队及辎重战车部队、毒气部队、伪军一共10万余人,成牵行攻势,实施常德会战。国民党军队以第六、九战区为主,第五战区配合,共调集20余万兵力进行抵抗。
常德会战是续淞沪会战和台儿庄会战之后,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驻防常德的是国民党74军57师计8500多人,代号为“虎贲”,在国民党军队中以勇猛善战而著称。整个常德会战历时近2个月,常德一度失陷又收复,战事惨烈,中国守军付出了重大牺牲,基本上粉碎了敌军的原定作战计划。
正义的一方总是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武器装备也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本文作者访问了曾参加过那次战斗的幸存于世的一些国民党老兵,试着就常德会战中双方步兵武器装备的优劣做一番比较。
刺刀的争锋
30年式刺刀一直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冷兵器之一,为二战中最著名的军用刺刀之一。该刺刀全长52.5厘米,刀体长40厘米,质量0.69公斤。
日本30式刺刀
中国“中正”式步枪的刺刀
中国部队和日军一样,把冲锋拼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刺刀都在50厘米以上,尤其是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刺刀最长。中正式步枪枪身较短,为其在白刃格斗时与三八式步枪相抗衡,其刺刀全长达到了57.5厘米,仅刀身部分就长达42.8厘米,比M1898及M1924步枪刺刀的全长还要长(两者全长分别为38厘米和42.5厘米)。但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步枪上的刺刀短了10厘米左右,以致在肉搏战中,许多中国军人因此饮恨牺牲。在常德会战中,57师士兵顽强的拼刺意志、娴熟的拼刺技术令日军闻风丧胆。据原国民党74军57师169团老兵吴荣凯回忆,在几次战斗中,57师士兵上好刺刀,冲出掩体准备和日军打白刃战时,日军总是掉头就跑,边跑边回头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手枪的暗战
日军只是手枪,被人们称为“王八盒子”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驳壳枪”
1923年,日本的枪械设计师们设计了一种口径为8毫米的自动手枪,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1927年被军方定为制式手枪,称为十四年式。被枪枪长228毫米,枪重0.65公斤。由于这种手枪的皮质枪套较大,外形圆滑,形如一个王八盖,所以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这种枪是二战最差的手枪之一,有效射程只有几十米,而且故障率奇高。
勃郎宁大威力(HP)手枪迄今为止是世界上设计最成功的手枪。此款自动手枪是约翰.勃郎宁在1925年去世前的遗作,威力大,可靠性高,可一次性装填13发子弹。二战时期,盟国军队向中国输送了许多该型手枪,均装备给了国民党军队。
中国是使用德国毛瑟手枪最多、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的国家,这种授权在中国被亲切的称为“盒子炮”、“驳壳枪”、“快慢机”等。从战术角度看,毛瑟手枪150米的有效射程、每分钟40-120发的战斗射速、10-20发的装弹量正好填补了老式步枪和机枪之间的空缺。吴荣凯回忆,当时在57师里,营连长用的是“快慢机”(毛瑟手枪),师团长用的是“小手枪”(勃郎宁),排长则只能用步枪。
步枪的对决
日本三八步枪
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中正式”
谈起日军的步枪,大家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电影中常见到的“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表尺射程为2400米,口径为6.2毫米,由5发弹仓供弹,枪长1280毫米,枪重3.9公斤。三八式步枪的口径小,射击精度好,但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差。据参加常德会战的国民党老兵回忆,中弹后,只要不是伤在要害,一般包扎包扎,又能重新上阵。
国民党军队所使用的步枪最多的是仿德国毛色M1898的“汉阳造”和各式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从1934年起,大量的德制装备运到中国,国民党陆军的基本单兵装备也按照当时德国军事力量的标准进行装备。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92毫米毛瑟98是步枪,更多的是仿造的各型7.92毫米毛瑟步枪。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国M1924.92毫米毛瑟步骑枪顶为制式步枪。1935年10月10日,仿制而成的中正式步骑枪正式批量生产,从而开始了其长达14年的生产历程。“中正式”是中国的第一种制式步枪,全枪长1110毫米,重4公斤,表尺射程达到了2000米,有效射程超过600米,其弹道性能和射击精度优于三八式。
“歪把子”不敌“捷克造”
日军的“歪把子”轻机枪
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捷克造轻机枪
说起日军使用的轻机枪,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歪把子机枪,它是11年式轻机枪的俗称。11年式轻机枪于1922年(大正十一年)设计成功,由于这种轻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弯曲,故名“歪把子”。枪的口径为6.5毫米,弹容量为30发,同样,它的侵彻力小,停止作用差,结构复杂,很容易出现故障。
国民党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捷克造ZB26式,该枪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全枪重量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性能优于“歪把子”。后日军参照此枪设计了96式,99式轻机枪。原国民党74师57师171团老兵李超回忆,他带一个加强班(15人)守卫七里桥的一个碉堡,曾经在一天里用一挺捷克造机枪打退了日军3次冲锋,歼灭日军200多人。
“马”“哈”之战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92式重机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重机枪,口径为7.7毫米,表尺射程为2700米,由30发供弹板供弹,枪身重26.6公斤。其前身是著名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这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德国MG08还重,92式重机枪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
1935年(民国24年),金陵兵工厂在德国MG08型基础上改进生产出宁造24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最为广泛的重机枪。这种水冷式马克沁机枪威力大、火力强、可靠性较高。该枪初速870米/秒,表尺射程3500米,射速600发/分。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24式已经开始登上战场了。
马克沁机枪与哈奇开斯机枪都是早期自动武器的代表作,卡其开斯机枪最大的缺点在于其弹板供弹系统,在枪弹自重将弹板压弯前,最多只能承受30发枪弹,其火力持续性比不上使用弹带的马克沁。
小块头有大威力
91式手雷,俗称香瓜手雷或者"48半"
M24木柄手榴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