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资料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或者群体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调控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控制包括诸多方面,如政治控制、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文化传统等。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定的社会控制来维护秩序和稳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
社会控制的类型社会控制可以分为正面社会控制和负面社会控制两种类型。
正面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正当手段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例如,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系统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宗教对信徒进行精神指导等。
负面社会控制则是指通过压迫、束缚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控制和干涉,破坏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这种控制方式常常引发争议和反抗。
社会控制的机制社会控制的机制多样且复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政治宣传来实现,以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在经济领域,社会控制主要体现在市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以保证经济稳定和市场秩序。
在文化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来引导个体的行为和思想,起到社会凝聚和共识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社会控制主要通过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设置,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世界观。
社会控制的影响社会控制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正面的社会控制能够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规范,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然而,负面的社会控制容易导致个体的抵触和反抗,破坏社会和谐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社会控制在保障公共秩序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的挑战。
结语综上所述,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社会运行机制,对社会和个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正面的社会控制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负面的社会控制则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需要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个体权利和尊严,实现社会控制的合理和有效。
社会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是指社会、群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 其成员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越轨行为。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一)习俗及其社会控制作用。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习俗对
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社会控制作用。这表现为违 背习俗的人常常会受到周围大众的嘲笑、攻击和孤立。习俗有有优劣之分。 (二)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 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和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包含了对一个人的人格 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 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 行为受到社会赞扬,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者在思想上、心理 上受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行为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 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 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受 到挑战。 (三)宗教及其社会控制作用 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 作为社会规范的宗教,主要表现为教规和宗教仪式。 宗教通过教育和制裁两种手段来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 在政教合一的情况 下,宗教发挥着极强的控制作用。而在现代国家,随着宗教世俗化,他的控制
第三节 一、越轨行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对越轨行为的判定标准: 首先,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 另外,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判定越轨行为发生影响。 还有,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景下可能有不同的评价。 对越轨行为的判定有很多的因素要考虑。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越轨行为进行不同分类: 按越轨行为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正向越轨行为和负向越轨行为。 按越轨行为的主体特征,可以分为个人越轨和群体越轨。 按越轨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的破坏类型和程度可分为问反习俗的不从俗行为、 违反道德的不道德行为、违纪行为、违反法律法令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二、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一)生物学、心理学解释 (二)社会学解释 三、犯罪行为及其治理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二)心理学归因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 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社会越轨产 间应该有一个协调、平衡的关系。 生的原因是人格中的超我和自我没有得到充分 的发展,破坏了本我、 的发展,破坏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 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控制, 平衡关系,使本我得不到应有的控制,从而导 致个人越轨行为。但是,如果超我过分发展, 致个人越轨行为。但是,如果超我过分发展, 也会导致社会越轨,因为严重的无时不在的犯 也会导致社会越轨, 罪感也会使一个本来正常的人做出不正常的行 为来。
第四, 第四,不能把社会控制只理解为宏观上 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也应包括微观上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
2、我们的界定: 、我们的界定: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通过社会的自身力量,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通过社会的自身力量, 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 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协调社会各个部 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维持社会秩序, 分以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维持社会秩序, 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谐发展的过程。 使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舆论的作用
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为舆论压 具体机制表现为: 力。具体机制表现为:社会舆论一旦形 成,就会对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心理压 力,迫使人们使自己的言行与众人保持 一致,以使自己不被众人所排斥。 一致,以使自己不被众人所排斥。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越轨行为归因理论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二)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 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包括法令、 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规则。包括法令、 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形式。 法案、条例、决议、命令等具体形式。 法律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违法行为的 制裁和对广大公民的警示。 制裁和对广大公民的警示。 其作用的真正发挥,依赖于法度合理、 其作用的真正发挥,依赖于法度合理、执 法公正和民众懂法。 法公正和民众懂法。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一、含义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s)——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
二、特征1、普遍性一方面,任何社会都需要社会控制及其相应的控制机制;另一方面,社会控制是以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为对象的,2、阶级性阶级社会里社会控制的目的及与此相关的行为规范和控制手段,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虽然社会控制总是以全社会的或全体“人民”的名义,但首先是或者在本质上是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之体现。
3、强制性不管是在人身自由受到严厉限制的专制社会,还是在自由开放的民主社会,社会控制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
三、分类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根据控制的手段)2、硬控制与软控制(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3、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四、社会控制手段1、习俗2、道德3、宗教4、纪律5、法律6、社会舆论第二节社会越轨一、含义及分类社会越轨——就是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按照越轨行为所触犯的社会规范的性质,可以把越轨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违俗行为——违反现行风俗习惯违德行为——违反社会道德违纪行为——违反组织纪律违警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和条例违法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二、社会越轨的特征——相对性一个行为是否越轨,并不是这个行为本身所固有的,而是人们赋予的。
相对性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一样,在一个社会被看作是严重越轨的行为,在另一个社会可能被看作是正常的现象。
即使在同一个社会中,将一种行为是否看作越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以及行为主体的变化而相异。
三、产生原因(理论解释)1、生物学解释体态理论、染色体理论(染色体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科学家发现许多男性暴力罪犯的染色体的构造为XYY,即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
染色体理论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轨的生理原因。
社会学概论--第九讲社会控制-657
在舆论所形成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 社会成 员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舆论的导向 与制约。
舆论主要有两种形成机制: 一是由社会公 众自发形成, 这种自发形成的舆论是社会 成员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 体现为社会 系统的自在控制
二是由社会组织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大 众传媒广为宣传而形成, 这种自觉形成的舆论是 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的自觉把握和导向,体现 为社会系统的自为控制。与社会自在控制相比, 自为控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客 体和明确的目的, 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运行主 动权的把握
▪ 2.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S.Frud)为代 表:本能理论
认为侵犯是人的本能行为, 是与生俱来的。发生侵 犯行为的动因来自人的 内部。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 是侵犯的诱因,在它的 作用下,人很可能以侵 犯行为缓解挫折感
3.社会学解释
(1)差异交往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一个 社会化的过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他们在社 会化过程中同什么人交往 . 与越轨人员交往密切会 促使越轨行为发生。
1.生物学解释 龙勃罗梭认为越轨是 由于遗传而得来的生 物学上的变态的结果。
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 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 人。 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 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 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 C.龙勃罗梭(C.Lombroso) 犯罪天赋中产生。
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过程中也有其无能为力的 地方,有的领域和场所是不适宜用法律的方式调 整和规范的。
有些在道德上重要但又不能在法律上予以执行的 义务很难加以把握;
法律对侵犯了重大利益但又微妙模糊的行为方 式往往是无能为力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
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早期的社会控制理论美国社会学家 E.A.罗斯在1901年出版的《社会控制》一书中首次从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社会控制一词。
在他看来,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
他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一种“自然秩序”,包括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3个组成部分。
人性的这些“自然秩序”成分,使人类社会能处于自然秩序的状态,人人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约束,自行调节个人的行为,避免出现因人与人的争夺、战争引起的社会混乱。
但是,罗斯为美国社会设想的这种“自然状态”被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移民所否定。
在现代的美国社会,初级群体和社区迅速解体,人们不得不生活在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交往的“匿名度”大为提高,人性中的“自然秩序”难以再对人的行为起约束作用,离轨、犯罪等社会问题大量出现。
所以,罗斯认为必须用社会控制这种新的机制来维持社会秩序,即社会对个人或集团的行为进行约束。
他还认为,舆论、法律、信仰、社会暗示、宗教、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乃至社会评价等等,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是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必要措施。
60年代以前,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曾在美国风行一时。
此后,社会控制的理论不断得到修正和充实。
有的学者认为,把社会控制仅仅归结为控制人的动物本性,带有根本性的偏差,它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无法解释复杂的社会问题。
编辑本段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主要有:①从社会控制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超个人性。
社会控制的集中性,是指社会控制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特定社会组织的利益和意志,不管它具有什么具体内容和采取什么具体手段,都服务于社会组织的总体利益和最高意志。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11.14)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1、什么是社会控制?(05 08名词)社会控制通常是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专指社会对越轨行为的禁止、限制与制裁。
综合起来,对社会控制概念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控制的任务既包括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广大社会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协调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整体的关系。
(2)社会控制的目的不仅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服从社会稳定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个人和团体的自由与社会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3)社会控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进行,同时社会控制又必须使社会规范按每个社会成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
因此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必须是社会力量控制与社会成员自我控制的统一。
(4)社会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不仅包括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维持,还包括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2、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构成社会控制体系的主要因素有:(1)控制主体,这里的控制主体不仅指国家,也可以指群体、组织和个人。
控制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社会场的控制;第二,社会组织的控制;第三,全社会的控制。
(2)控制客体,社会控制的客体是社会行为,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个人行为在社会控制系统中是最基本的控制对象。
(3)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
没有社会规范,社会就缺乏约束人们行为的依据和标准,社会控制也就无从谈起。
(4)控制的保障,社会控制的保障是明确而有力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可以包括在规范之中,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3、社会控制的功能有哪些?答:社会控制具有一些很重要积极功能,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一些负功能。
社会控制发挥的积极功能有:(1)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整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平衡的状态。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原有的观念往往受到很大的冲击,导致更多社会失范,这时就需要的对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加以制止、分化和引导,同时在社会控制主体、控制手段上加以变革,以协调个人与社会以及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三)社会学解释 这些理论的共同特征是主张从社会 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研究社会 越轨产生的社会原因。 1.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 2.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3.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社会越轨的控制 社会越轨有消极性、积极性和中性 三种不同的性质,对这三种性质的社会 越轨要做具体分析,做不同程度的控制 。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社会控制手段 (一)组织控制手段 1.组织指令 2.组织规章 (二)制度控制手段 1.政权 2.法律 (三)文化控制手段 1.伦理道德 2.风俗习惯 3.信仰信念 4.社会舆论
社会控制过程 (一)决策环节 决策环节是指处于层级控制顶端的控制者为 社会控制的方向和社会控制的度做出具体规定的 过程。 (二)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是指控制手段施加于控制对象、产 生控制作用的具体过程。 (三)监控环节 监控环节是指决策机构对实施过程和控制对 象进行监督、核查和调控的过程。 (四)反馈环节 反馈是指控制过程的输出结果对控制过程产 生影响的过程。
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一)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 1.社会控制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2.社会控制的统一性与强制性 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1.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 2.硬控制与软控制 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4.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 5.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概述 社会控制体系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什么是社会控制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 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 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 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 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 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 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一般在广义上 使用这一概念。
什么是社会控制理论?
什么是社会控制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旨在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控制机制和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中,所有的行为都受到某种形式的控制,这种控制是隐性的,几乎无法察觉。
社会控制理论在现代的社会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有效控制社会犯罪、促进公共文明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有关社会控制理论的几点分析:1.人类社会控制的来源社会控制是指人类社会中一种通过正式、非正式机构和社会强迫力量等手段对人们行为的有序和制约。
人类社会控制的来源包括了社会规范、习俗、道德规范、法律、权力机构、宗教、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都对社会控制形成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社会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的主要驱动力。
2.社会控制机制的分类社会控制机制可以分为极端类型和非极端类型两种机制。
极端类型包括暴力和威胁等方式对人们进行控制。
此外,非极端类型包括社会规范、社会习俗、文化价值、激励机制、道德压力等手段。
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控制机制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和灵魂中,渗透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中。
3.社会控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控制机制并不停留在表层,而是渗透到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中。
社会控制机制通过深入人们内心的方式,对个体的价值观、参照群体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4.社会控制的优缺点社会控制是社会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
“红绿灯”、“交通标志”、法律法规等控制机制在保护公共秩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控制机制对个体能力和自主性的限制,在人类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社会学家们认为,应在合理使用控制手段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促进个体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体的潜能,促进社会的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总结:社会控制理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行为控制方式,控制机制有政治、文化、的多个方面。
社会控制对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公共文明有着重要作用,但过度的社会控制可能对个体的能力和自主性构成一定制约。
社会学第十六章 社会控制
(二)社会越轨的类型
(1)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警行为。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 规则、规定和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 违法行为。 (3)违规行为。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二)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 1.历史的角度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 会控制的度有越来越宽松的趋势,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仅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界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也意 味着社会关系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2.社会稳定的角度 在欠控制之下,管理松懈、纲纪废弛、民心涣散,显 然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过度控制可能带来 社会稳定的居民,但这种局面只能是表面的、暂时的,稳 定的背后必然蕴藏社会危机。 3.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的角度 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越高, 该社会控制体系越与“适度社会控制”相吻合。
越轨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就是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 段之间矛盾的产物。以上五种适应类型中,除了第一种类 型外,其他四种都是程度不同的越轨行为。
2.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 文化冲突理论将社会越轨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之间的 冲突,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到民族、宗教、职业等方面的文化 差异,认为不同民族、阶层、地域的人的信仰、信念、价值 观、行为模式各不相同,当不同集团的利益和目标发生矛盾 时,往往引起冲突,导致越轨。 文化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社会学家塞林,他 在《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指出,文化准则的冲突必然导 致行为冲突,而犯罪就是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
二、社会控制的度
(一)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1)控制力度。控制力度表面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空间 的大小,力度越大,表明社会活动空间越狭小。 (2)控制刚度。社会控制用来表明越轨行为受到社会 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的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 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 (3)控制网络致密度。社会网络致密度用来表示社会 规范的严密程度。致密度越大,表明受到控制的行为越多。
什么是社会控制
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2)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①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也是实行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②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③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的成员规定的具体的行为准则;④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通过相互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习惯;⑤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⑥宗教,是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⑦社会舆论,是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异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2、什么是越轨?越轨行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越轨是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或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2)越轨行为的功能:反功能:①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②越轨行为会使生活变的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③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④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正功能:①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②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③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④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规范。
3、结合实际阐述社会控制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解答: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它既是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是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实施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我们说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限制是要有个度的问题,适度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的运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则会激化矛盾,限制个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运行。
社会学-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 (一)特征 1、普遍性与阶级性 社会控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代中。 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始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 利益和意志
2、统一性与强制性
❖ 统一性:控制手段、范围、准则的统一 性
❖ 强制性既是阶级性的需要,又是统一性 的保证
3、多重性与闭环性
❖ 社会控制的多重性指各种控制手段的控 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之上,使他们同 时受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
具体说,所有文化提出了作为普遍欲 求的某些目标(如个人在金钱上获得成 功),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 的合法手段或社会认可的手段(如努力 工作,读书求学),但是社会结构限制 了某些群体的人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机 会通过合法途径实现文化上的成功目标。
适应类型 1. 附合 2. 创新 3. 形式主义 4. 隐退主义 5. 反抗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
❖ (一)社会越轨——指社会成员(包括 个体、群体和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 会规范的行为。
❖ 越轨行为随着社会规范和文化类型的不 同、不同阶级的不同价值观念及法律法 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二)社会越轨的类型
❖ 违法行为 ❖ 违警行为 ❖ 违规行为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 力度和致密度是由社会预先规定好的,刚度 则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
❖ 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历史、 社会稳定、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 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 社会越轨的含义 及其类型
❖ 社会越轨产生的 原因
❖ 社会越轨的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
你认为什么是越轨行为 能举几个例子吗?
❖ 心理学家谢尔登[美](1949)主张,体型可 能与犯罪有关
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社会控制
四、习俗控制 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虽无 明文规定但社会大多数人都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 方式。 习俗具有以下特征: 稳定性、 变异性、 历史性、 地方性。
习俗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又是最广泛而普遍的社会控制形式。尽管 它没有任何强制性,却也能在大大小小的 方面发生作用。尽管习俗并没有明文规定, 但实际上人人都在不知不觉地按它的规范 行事,这就是习俗的约束力。
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
本章旨在使大家了解社会控制的涵义、 特征及其类型,认识社会控制对于社会, 特别是对于转型社会的重要功能,掌握社 会控制若干方式的内容及其作用,了解越 轨行为与犯罪行为,学会运用有关越轨原 因的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各种越轨行为。
第一 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社会控制是外来语,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 华· 罗斯提出来的。在罗斯那里,社会控制是针 A· 对人的天性的衰弱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会 力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3、犯罪行为 所谓犯罪行为就是公然违反法典,对他 人和社会造成危害、按照法律应受处罚的 行为。 犯罪行为有三个特征: 社会危害性; 违法性; 应受惩罚性。
犯罪和越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对 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 所不同。越轨既包括对社会规范的轻度违反,又 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的违 反;越轨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规范例如纪律、习 俗、道德、宗教律条等,而犯罪违反的较高层次 的社会规范,即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越轨行为 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惩治,而犯罪行为理应受 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罚与制裁。当然,越轨与犯 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越轨行为往往是 形成犯罪的基础和准备阶段。
第十三章 社会控制
• (二)、社会的思想控制 • 1、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 • 2、风俗: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是源于人类在处理 一般日常生活时形成的各种习惯。 • 3、宗教:所凭借的是一种虚构的神的力量。
• (三)、社会的舆论控制
舆论监督是指运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引导人们的行为。 舆论由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的议论和意见。它与政治、 道德、宗教等社会控制形式不同,它是通过对人们所关心 的政治、经济、生活、道德等方面问题作出评价或议论, 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力量。并且,习俗、道德、宗教 乃至于政治的控制往往要借助舆论的力量。 1、舆论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有两种渠道:自上而下的渠道和由下而上的渠道。 社会舆论的形成常常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扩散、争论、选择、 交换的过程。舆论导向取决于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尤其取 决于社会背景和群众的身份。舆论不同于谣言,谣言是在 信息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 2、舆论的作用: ⑴、巩固或改变人们的观念 ⑵、约束或放纵人们的行为 ⑶、为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鸣锣开道。
• 3、时尚的类型
• ⑴热:这是一种迅速流传的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 • •
追求时尚的人往往怀有很大热情,但是这种热情持续 的时间往往很短暂,并显得更具有一 时的冲动性和较少 的计划性。 ⑵时髦:即新颖入时。也是一种很普遍的时尚流行的方式。 比热要有更长的持续性。时髦包含了对某些行为规范的叛 逆,因此对时髦的倾心,就是偏离传统的行为常规而依附 于当前流行的一些行为准则。 ⑶时狂:是时尚的狂热类型。热情追逐某些时尚达到很不 理智的程度,就是时狂。如十七世纪在荷兰发生的郁金香 时狂,很多人,不论富人穷人,不事生产,专门从事以高 价买卖郁金香为荣,当人们逐渐觉醒,认识到郁金香并无 特殊价值时,就竞相抛售,郁金香价格急剧下降,许多人 一下就变成了穷人。如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的“房地产泡 沫”,“股市泡沫”等。
社会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行为与社会控制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控制。
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举止,而社会控制则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规范、限制和管理。
社会行为与社会控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在社会行为中,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比如,在家庭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亲情的约束,表现出关爱、体贴的行为;而在学校中,学生们的行为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表现出尊师重道、守纪律的行为。
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人们的行为都会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行为的多样化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发展的动力。
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两种形式。
正式控制主要是指法律、道德和行政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是社会行为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它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法律界定,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道德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方面,它通过道德规范和道德榜样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
与正式控制相对应的是非正式控制,它主要通过社会的习俗、风俗和传统习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非正式控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当我们在公共场合吃饭时,我们会尽量保持文雅,不大声喧哗。
这种行为并非是被任何法律强制要求,而是出于我们所秉持的公共道德和社会规范。
然而,社会行为和社会控制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们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化和调整。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传播,人们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行为受到网络社交平台的影响,社交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和虚拟化的特点。
虽然这种变化给社会控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变迁也在不断适应和回应社会变化的需求。
社会行为和社会控制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没有良好的社会行为,社会无法稳定和发展;没有有效的社会控制,人们的行为将无法得到规范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2)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①国家政权,这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也是实行社会控制的基本方式;②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划;③纪律,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为自己的成员规定的具体的行为准则;④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通过相互模仿逐渐形成的并共同村手的风俗、习惯;⑤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⑥宗教,是社会共同持有的一套信仰和惯例;⑦社会舆论,是特定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具有切身性、重要性、新异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所公开表达的情绪性的一致意见。
2、什么是越轨?越轨行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越轨是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或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2)越轨行为的功能:
反功能:①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②越轨行为会使生活变的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③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④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正功能:①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②
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③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④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
守规范。
3、结合实际阐述社会控制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解答:社会控制就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
它既是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是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批评。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实施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我们说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限制是要有个度的问题,适度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的运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反之,则会激化矛盾,限制个人的发展,阻碍社会运行。
社会控制有三个维度。
一是控制的力度。
表示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空间的大小,力度越大,社会活动的空间就越小;反之,则社会活动的空间大。
二是控制的刚度。
表示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
刚度越大,越轨行为受到的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反之,则可能性小,制裁轻。
三是控制网络密度。
社会活动空间被社会规范体系包围起来,它就像是个网络。
这个网络的密度表示社会规范的严密程度。
密度越大,受到控制的社会行为越多;反之,则表示受到控制的社会行为越少。
力度、刚度、密度即是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又表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力度和密度是由社会预先规定好的,即运用法律、纪律、风俗、道德等社会控制手段,对社会成员予以事先的规定,超出了这个规定范围就成为越轨行为。
刚度则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
即考察社会控制是否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社会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社会控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
分,要与其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社会控制的度趋于越来越宽松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自由度加大了。
二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察。
社会井然有序,人们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标志,也是适度社会控制的表现。
如果社会控制欠度,管理松懈,民心涣散,社会动荡不安,那么,将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过度的控制表面上看起来社会是稳定的,而实际上却蕴藏着危机、不满,而且随时可能爆发。
因此,控制的度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密切联系。
三是从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考察。
人类始终是在追求着自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人类也逐渐地从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获得的自由越来越多。
过度控制会限制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欠度控制又会造成人们社会行为的放纵。
例如:在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们的言论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或者说是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软控制,依靠组织纪律、依靠政治压力等手段,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现在不同了,现代化社会,人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民主意识提升了,民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社会成员的自由度应该与适度社会控制相吻合,使之可以最大限度允许社会成员拥有自由的空间和行为,促进社会的发展与整合。
正确地把握社会控制的度,实现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活力和创造力,使社会呈现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这是社会控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功能。
4、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
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是永恒的。
具体说来区别在于:第一,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
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的社会秩序,触犯法律的那些行为,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第二,二者被只车的力量不同。
法律是靠强制的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
的力量来支持的。
第三,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
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即便,一份静谧的从容是多么的难,但我依旧期待。
我相信,人生还会很长,还会一直邂逅,但最美的,必是那个明天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