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化学染色实验

合集下载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

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的配制:瑞氏染料(粉)1g纯甲醇60ml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

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

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1% Na2HPO420ml加蒸馏水至1000mlPH 6.4~6.8过氧化物酶染色一、原理: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1)联苯胺(Benzidine)0.3g95%乙醇(Ethye alcohol)99ml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共69张PPT)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共69张PPT)
率相结合它既反映了细胞阳性率的高低,又反映 了细胞受色的强弱。
▪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 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上具 有重要意义。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TMB) ▪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髓过
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化氢, 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 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化合物沉着于细胞 质内。
型反应最强,MI和M5型反应较弱, ▪ 故有助于区别M3和M5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POX阴性反应,故为
急性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的重要指标

注意事项
1. 涂片应新鲜制作、厚薄适宜。 2. TMB 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
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
▪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以形态为基础,结合运 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化学 成分作定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 用于研究血细胞生理、病理和化学结构; ▪ 临床上为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
效观察、预后监测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 重要依据。
▪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显 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有色 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色,胞核不清晰。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偶氮偶联法
NAP积分法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按其反应强度分级,各级百分率
与其级数乘积的总和,即为积分。
例如: NAP反应结果(%) (-) (+) (++) (+++) (++++)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其原理基于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 抗原抗体反应,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抗体,该抗体能够与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即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这个抗体可以是由动物免疫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也可以是经过重组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

2. 细胞固定,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待染色的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通常使用甲醛或乙醛进行固定。

固定可以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蛋白质的空间位置。

3. 渗透化处理,为了使抗体能够渗透到细胞内部,我们需要对细胞进行渗透化处理。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洗涤剂(如TritonX-100)或酸性溶液(如盐酸)来破坏细胞膜,使抗体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4. 抗体结合,将选择的抗体加入到载玻片上的细胞上,抗体会与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结合。

这种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定位感兴趣的蛋白质。

5. 二抗结合,由于直接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使用一个与第一抗体结合的二抗体。

这个二抗体通常是由动物免疫产生的,可以与多种不同种类的抗体结合。

二抗体通常被标记上一种可视化信号,如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物。

6. 可视化信号检测,根据实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检测二抗体的存在。

如果使用的是荧光染料,我们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染色结果。

如果使用的是酶标记物,我们可以添加适当的底物,使其产生可见的色素反应。

通过以上步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定位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

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2)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液.(3)用70%的乙醇水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上一步骤,进行冲洗。

细胞化学染色法

细胞化学染色法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染色结果 、临床意义基本同α-NAE
染色。
α -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临床意义同α-NAE染色,特异性低
于α-NAE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原理: 偶氮偶联法: Gomori硫化铅法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临床评价: 诊断多毛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呈阳性,阳性反应不被L-酒石 酸抑制。
NAP积分下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阵发性 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疾病的鉴别
1. 类白血病反应 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
2. 细菌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

5. 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 多症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 多症
单核细胞系统 原单(可为阴性),其他为阳性。
淋巴:大多阴性,少数阳性。 巨核及血小板:阳性
临床评价
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中幼红细胞可阳性(均匀红色或块状)
白细胞系统疾病: 急淋:(原幼淋细胞阳性率升高,呈粗 颗粒或块状) 急粒:少数原粒呈阳性 急单:可呈阳性
M5 PAS(+)
红、沙黄等 染浆:伊红、刚果红、光绿等
四、种类
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过碘酸-雪夫反应 α-醋酸奈酚酯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铁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过氧化物酶: 是中性粒细胞含量最多的一种酶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溶酶体中 主要功能是破坏生物氧化过程中有剧毒 的过氧化物,使其放出氧,参加细胞内 氧化还原过程。
参考范围:
细胞外铁: (+)~(++)
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12% ~ 44%,以Ⅰ型为主,少数为Ⅱ型。

细胞化学染色基本步骤

细胞化学染色基本步骤

细胞化学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显示细胞内特定分子或结构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的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
1. 样品固定:将待染色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或培养皿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的稳定。

2. 渗透处理:对样品进行渗透处理,以增加染料进入细胞内部的能力。

常见的渗透剂有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3. 染色操作:根据所需的染色目标,选择适当的染料或抗体进行染色。

染料可以是特定的染色剂,用于显示细胞核、细胞器或特定分子。

抗体可以用于免疫染色,特异性地标记目标分子。

4. 洗涤:在染色完成后,用缓冲液或溶剂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染料或抗体。

5. 封片或封装:将染色后的样品加入适当的封片剂或封装剂中,通常使用透明树脂或胶水进行固定,以保护样品并保持其结构。

6. 显微观察:将封好的样品置于显微镜下,并使用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和记录染色结果。

可以使用不同的滤光片或激光进行荧光染色的观察。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三细胞化学—联苯胺反应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三细胞化学—联苯胺反应
Formazane反应:显示脱氢酶。 “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 脂溶染色法:借苏丹染料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 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
实验用显色反应
联产生苯新胺生反氧应,:后过者氧再化将物无酶色分的解联H苯202胺。 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 合物。
实验内容和目的
通过联苯胺反应, 掌握过氧化物 酶的显示方法及联苯胺反应原理
概述
显示过氧化物酶的联苯胺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构成机 体防御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内源成分,它 们构成了生物体内重要的酶促反应防御 体系,从而维护生物体内细胞正常的生 理代谢和生化反应。
实验原理
显示过氧化物酶的联苯胺反应
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 为蓝色(或棕色)产物。因而,可根据 颜色反应判断酶的有无或多少。 联苯 胺被氧化后,脱下的H再与H2O2作用生 成水。 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可用煮 沸杀死组织法,或用呼吸抑制剂抑制酶 的活性。
0.85% 生理盐水洗1min ↓
10% 甘油封片 ↓
镜检
油菜叶柄徒手切片
实验结果
蓝色沉淀指示有过氧化物酶存在。 注意观察细胞内蓝色沉淀的存在 部位,大小,形状和数量。
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要求
摘要及关键词 实验原理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苯胺反应
(必做,综合性实验,4学时)
前言
细胞化学染色 (cytochemical staining)是 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 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 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 胞的各种成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 机物、 醛、 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酸、酶等。
常用显色反应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H37℃温箱等。

试验步骤1、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肯定湿度。

2、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掩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肯定时间(参考:30min)。

3、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冲洗后,再按挨次过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掩盖。

5、马上用荧光显微镜观看。

观看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晰可见;(++)荧光光明;(+++ --++++)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比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留意事项1、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肯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看。

2、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足够。

细胞铁染色实验报告(3篇)

细胞铁染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细胞铁染色实验,观察骨髓细胞中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幼稚红细胞的铁粒(细胞内铁)的分布情况,了解铁在骨髓细胞中的储存和利用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骨髓内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幼稚红细胞的铁粒(细胞内铁)在盐酸环境下与亚铁氰化钾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铁,即普鲁士蓝反应,使细胞内的铁颗粒呈蓝色,从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三、实验材料1. 试剂:4%盐酸溶液、40g/L亚铁氰化钾溶液、碱性复红贮存液、复染应用液、37%甲醛;2. 仪器:显微镜、细胞涂片、载玻片、滴管、酒精灯、酒精灯架、酒精灯罩、加热器、培养皿、实验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将血片和骨髓片在空气中干燥,将涂片置甲醛蒸气中固定2-3分钟;2. 将等量40g/L亚铁氰化钾和4%盐酸溶液混合,新鲜配制,加热至约56℃;3. 将待检已固定的血涂片放入上述溶液中,加热染色2-3分钟;4. 用流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料;5. 用复染应用液复染涂片,染色1-2分钟;6. 清洗涂片,晾干;7.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铁颗粒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的巨噬细胞呈蓝色,表明细胞外铁含量较高;2. 细胞内铁:幼稚红细胞内可见蓝色颗粒,表明细胞内铁含量较高;3. 部分幼稚红细胞呈环形铁粒幼细胞,表明铁在细胞内储存过多。

六、实验讨论1. 细胞铁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通过观察骨髓细胞中铁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铁在骨髓细胞中的储存和利用状态,对诊断和治疗贫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2. 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细胞外铁含量较高,可能与实验对象处于贫血状态有关;3. 部分幼稚红细胞呈环形铁粒幼细胞,表明铁在细胞内储存过多,可能与铁利用障碍有关;4. 本实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七、实验结论本次细胞铁染色实验成功观察到骨髓细胞中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幼稚红细胞的铁粒(细胞内铁)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贫血等疾病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十二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Cytochemistry stain for blood cells一、过氧化物酶染色染色原理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POX或MPO),能将底物H202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氧化四甲基联苯胶成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形成棕色的四甲基苯酿二胺,后者与亚硝基铁氧化纳结合,再进一步氧化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沉淀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试剂器材1.1%TMB(3,5,31,5f一四甲基联苯胶)乙醇溶液:0.1g TMB溶于100mL88%乙醇溶液中,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2.亚硝基铁氧化锅饱和溶液在少量蒸馏水中加入亚硝基铁氰晶体,至不再溶解为止,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3.1%过氧化氢溶液取30%H2021mL加入蒸馆水29mL。

4.稀过氧化氢溶液1%H2021滴,加10 mL蒸馏水稀释(新鲜配制)。

5.瑞氏(Wright)染色液。

6.新鲜涂片(骨髓或血片)、染色架、洗耳球、光学显微镜等。

操作步骤1.取0.1%TMB乙醇溶液1mL,加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10μL,溶液呈淡棕黄色,染色液应临用前配制。

2.在新鲜干燥的血片或骨髓涂片上,加0.1%TMB一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0.5mL,放置lmin,再加稀H202溶液0.7mL,吹匀,染色6min。

3.自来水冲洗,待干,用瑞氏染液复染15~20 min。

4.自来水冲洗,待干,用油镜镜检。

注意事顶1.血涂片或骨髓涂片应新鲜制作,涂片应厚薄适宜。

2.TMB配制在85%~88%的乙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90%~95%乙醇,否则细胞表面蛋白质很快凝固,妨碍试剂向胞内渗入而导致染色效果差。

3.H202需新鲜配制,其浓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

涂片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H202过浓。

若H202加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4.染色液pH应为5.5。

细胞微丝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验分析

细胞微丝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验分析

细胞微丝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验分析
细胞微丝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观察细胞内微丝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以及研究微丝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该实验的分析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微丝形态和分布情况:根据染色后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可以分析细胞内微丝的形态,如是否形成丝状结构、是否呈束状或散在分布等。

通过细胞内微丝的形态和分布,可以初步了解微丝在细胞中的组织和调控情况。

2. 微丝与其他细胞结构的关系:通过将微丝染色与其他细胞结构染色相结合,可以观察微丝与核酸、细胞质等细胞组分之间的关系。

比如,可以观察微丝与细胞核的相互作用,或者与细胞膜的关系等。

3. 微丝参与细胞功能的分析:通过染色实验,还可以研究微丝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比如,可以观察微丝在细胞分裂中的参与情况,或者在细胞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等过程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细胞微丝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验是一种研究手段,其结果需要结合其他实验和数据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是一种在细胞中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在此方法中,采用一种特定抗体来与蛋白质结合,并进行可视化。

这种方法具有许多应用,其中包括检测疾病、药物研究以及生命科学。

下面,我将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作进一步介绍。

一、原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原理。

抗体是一种分子,它们会与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

当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时,我们可以用一种特定的染料或荧光来可视化蛋白质。

二、步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具有多个步骤。

其中,主要步骤包括:1. 固定细胞:这一步骤不仅使细胞附着在载玻片上,同时大大提高了抗体对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绑定能力。

2. 渗透处理:为了使抗体可以渗透细胞膜并进入细胞中,这一步骤非常必要。

一般使用0.1% Triton X-100来处理。

3. 抗原处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能需要通过抗原处理来使其变得特异性更好。

这一步骤可通过形成复合物或溶菌酶等方法来实现。

4. 抗体染色:在这一步骤中,使用一种特定的抗体来与蛋白质结合。

这种抗体可以经过标记过,例如象氨基甲酸酯(FITC)等可以用来可视化的染料。

5. 正负对照组实验: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制备正负对照组实验。

6. 可视化:使用荧光显微镜或者光镜来观察细胞的染色结果。

三、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其中,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 检测疾病:这种方法可以使用抗体来检测各种疾病。

这是基本的免疫学原理,许多疾病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来检测。

2. 药物研究:在药物研究中,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以检测混合物中成分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检测药物是否进入细胞。

3. 生命科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细胞中蛋白质的本地化,以及检测蛋白质在细胞发育和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总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使用抗体来检测特定蛋白质。

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检测,药物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研究。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2.细胞内铁 观察100个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计算 出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即细胞内铁阳 性率)。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 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铁颗粒多 少、粗细分为:I型、II型、III型、IV型及环 形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 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颗粒在5星以上,围绕 核周三分之一以上者,成熟红细胞中出现 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临床用途:
①辅助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型的。不同的细胞系列, 其所含的化学物质成分、含量及分布各不相同,随着细胞的分化阶段 及病理生理状态变化,这些物质的含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根据 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的不同,可推断细胞的所属系列。因此临床上细胞 化学染色成为辅助诊断白血病必要的、有力的手段。 ②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 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会发生改变,据此可以辅助疾病的鉴别诊断。如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铁染色等。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染色(NAP)
Kaplow偶氮偶联法: 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 酸酶在PH9.6左右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 中的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萘酚,后者与重氮盐 偶联,生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酶 活性所在之处。
【参考范围】: 1.细胞外铁(+)~(++),约2/3人为 (++),约1/3为(+)。 2.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在 12%~44%。以I、II型为主,无环形铁粒幼 红细胞 及铁粒红细胞。
【临床意义】:铁染色是临床应用最广泛 的细胞化学染色之一,主要用于缺铁性贫 血和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贫血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 外铁(-);内铁<10%; 治疗有效后,内外铁↑。 2.铁粒幼细胞贫血 外铁↑;内铁阳性率↑,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增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目的】1. 了解脂肪染色的原理、掌握脂类标本制片;2. 学习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细胞的染色技术;3. 学会用断头法处理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解剖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苏丹Ⅲ染液、70%乙醇溶液、甲醛钙2. 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3. 材料:小白鼠【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

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以及其他类脂质。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与类脂类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钴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和类脂类。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脂类标本的制作,需用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苏丹黑或者苏丹红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也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 染色法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 雪夫(Schiff)染液应避光密封冰箱保存,一般4℃下可保存6个月,试剂应为无色,变红则失效。 10g/L过碘酸溶液质量要保证,变黄则不能用。氧化时间要准确,以20min为宜。 染色时间和温度应相对恒定,一般以37℃染色30min最适宜。 染色好的涂片应及时检查,以免褪色。 偏重亚硫酸钠易于分解,过碘酸易潮解,应密封干燥保存。 碱性品红的质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失染 。 色 液 适 宜 p H 值 应 为 5 . 5 , 若
度与加入量不能随意更改。涂片
pH值 <5.0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中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
胞呈棕色或绿色,即表示过氧化
氢过浓。若过氧化氢加于血片上
不 产 生 气 泡试,剂则应示置无于效低。温 暗 处 , 防 止 光 线 照 射 失 效 。
1. 染色时加稀过氧化氢溶液之后必须与染色液充分
混匀,否则同一片子上细胞染色情况不一致。
临床意义
POX染色是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AMO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的重要细 胞化学染色方法。AML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阳性颗粒一般较 多, 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ALL时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 AMOL时白血病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阳性时颗粒稀少、细小, 呈弥散分布。
阴 性:无颗粒。 弱阳性:颗粒小,分布稀疏。 阳 性:颗粒略粗,分布较密集。 强阳性:颗粒粗大,密布于整个胞质中。
注意事项
涂片应新鲜制作、厚薄适宜。
TMB 配制在85%~88%的乙
醇溶液中染色效果较好,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铁 染 色(Iron Stain)
【目的和原理】 骨髓小粒中的含铁血黄素称细胞外铁,
其中的三价铁与分子中的蛋白质结合不牢, 经稀盐酸处理后而游离,并能在酸性亚铁 氰化钾溶液中产生普鲁士蓝反应。细胞内 铁也可用此法显示。
【材料】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单和幼单POX 多呈弱阳性或阴性,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阳性率常>3%,阳性颗粒较为细小、稀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酶缺陷症:中性 粒细胞POX染色,纯合子呈阴性,杂合子 多为弱阳性。在一些髓系细胞白血病,如 部分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 性粒细胞POX染色可呈阴性或弱阳性,提 示POX获得性缺陷。
【器材和试剂】
1.第一液
联苯胺 0.3g
360g/L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液 lml
95%L醇 加至 lOOml
贮存于棕色瓶中,可保存一年。小瓶分装 备用。
2.第二液 (稀过氧化氢液,新鲜配制)
3%过氧化氢 0.3ml
蒸馏水
25ml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步骤和方法】 1.于新鲜干燥血涂片或骨髓涂片上,滴加第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步骤和方法】
1.选骨髓小粒丰富的骨髓片,用甲醇固定 10min,待干。 2.玻片上滴满酸性亚铁氰化钾,染色 30min(可置37℃环境) 3. 用蒸馏水冲洗后用核固红染液复染 10—15min。 4.流水冲洗、待干、镜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单核细胞系统:除早期原始阶段外皆呈弱 阳性反应。其颗粒细小,弥散分布,可覆 盖核上,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4.正常网状细胞(分化型)及吞噬细胞:可呈 不同程度阳性反应。
5.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 统等:均为阴性。
6.Auer小体:呈阳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液5--8滴,使盖满整个血膜,作用1-2min. 2.滴加等量的第二液,混匀,染4--8min。 3.勿倾去染液,直接用水冲洗。 4.干燥后再用瑞氏染液复染。
【结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在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蓝色或蓝棕色颗粒为阳 性反应。
1.阳性反应强度的判断:
阴性:无颗粒。
弱阳性:颗粒小,分布稀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Stain,POX) 染色
【目的和原理】 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将底物的过氧
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后者将试剂中 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后者与亚硝基 铁氰化钠结合,进而形成棕色化合物沉淀 于酶的所在部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临床意义】 POX染色是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
称急粒)、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类型的重 要细胞化学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时,原 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可>30%, 在分化较差的白血病,如AML-M0和未分 化型(AML-M1)的部分病例,原粒细胞 的POX染色也可呈阴性。
1.酸性亚铁氰化钾溶液
取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置于试管中,缓 缓滴加浓盐酸,边滴边摇匀,至出现白色沉淀, 再滴加200g/L亚铁氰化钾溶液,亦边滴边摇匀, 至白色沉淀消失为止,备用。
2.2g/L核固红-硫酸铝溶液 取硫酸铝2g溶于 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核固红 (Emerk出 品)0.2g。置37℃水浴中1h并随时振荡,使溶解, 过滤后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呈强 阳性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急性淋巴细胞呈阴性反应,FAB分型规定 POX阳性率<3%。
4.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POX染 色多呈阳性,阳性率一般>20%,但难于 区分原粒和原单时可进一步作酯酶染色鉴 别。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绿色,即示过氧化氢过浓。若过氧化氢加 于血片上不产生气泡,则示无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染色时稀释过氧化氢之后必须与联苯胺液 充分混合,否则同一涂片细胞染色情况不 一致。
【评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POX染色是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最常 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但若原始细胞均 呈阴性(阳性率<3%),并不能肯定是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为分化较差的白血 病性原粒细胞、原单细胞、原巨核细胞、 原淋巴细胞均可呈阴性,此时应结合其他 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等进行 鉴别。
【结果】
(1)幼红细胞核呈鲜红色,浆呈淡黄红色,铁粒 呈蓝绿色。 (2)细胞外铁:用低倍镜观察涂片,特别是涂片 尾部和髓粒附近,注意翠蓝色颗粒的存在,可分 五级标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无颗粒 (+):有少数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颗粒体 积大于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者称为铁珠)。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小珠。 (+++):有很多的铁颗粒、小珠和少数小 块状。 (++++):有极多铁颗粒、小珠,有很多 的小块,密集成堆。
【注意事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过氧化氢必须新鲜配制。过氧化氢的最适 浓度是0.05mol/L左右,浓度过高,反 而抑制酶作用。一般采用5ml蒸馏水,加3 %过氧化氢一滴。若用30%的过氧化氢时, 只能在100ml蒸馏水中加1~2滴。涂片中 粒细胞看不见阳性颗粒,红细胞呈棕色或
阳性:颗粒略粗,分布较密集。
强阳性:颗粒粗大,密布于整个胞质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粒细胞系统:早期原始粒细胞阴性,晚 期(分化好)原始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呈阳性, 粒细胞越成熟POX反应越强。但衰老的中 性粒细胞酶活性降低,反应程度减弱,甚 至呈阴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颗粒更粗大, 呈深蓝色,嗜碱性粒细胞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