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2.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 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解析复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解析复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理论解析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性,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广大劳动者的购买力却相对有限,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往往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种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并不是指社会物质财富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相对过剩。
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商品积压,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急剧下降。
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和衰退。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不仅与生产环节的矛盾有关,还与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不合理密切相关。
在分配领域,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资本家占有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
这种贫富差距的悬殊使得社会总需求不足,无法消化生产出来的商品,从而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矛盾。
在交换领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使得生产和需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
资本家往往根据市场的表面现象进行生产决策,而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未来需求。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无法及时调整生产,导致产品积压和生产过剩。
在消费领域,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存在着问题。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鼓励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消费者负债累累。
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消费者的还款能力下降,就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课件1: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周期 性和物质基础。 2.了解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和再 生产的周期性出 现的新变化。 3.理解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 和根源。 4.理解马克思经 济危机理论的意 义。
思维脉络
一二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当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危机阶段时,先是商家出现销售困难,进而引起生
产厂家库存激增,然后倒闭企业开始增多,工人大量失业 ,企业信用关系破坏,
银行开始破产。①③④是经济危机阶段的表现 ,②是经济复苏阶段的特点。
答案:C
2.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市场上积压的商品逐渐减少,供需矛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2)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生产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危 机的破坏,物价低落,商品生产萎缩。为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更新陈旧的机 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而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会推动生产迅 速恢复和发展,造成了新的生产高涨,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伏笔。 (3)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新危机到来的物质前提。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 使社会生产迅速发展,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引起了 新的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
新的变化,表现在( )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延长 ②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减弱 ③再生并存的局面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 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危机的周期缩短了,①错误。②③④都是第 二 次 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出现的新变化。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经济危机抗争的历史,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其根源与必然性的探究,西方资本主义此时重读《资本论》也定会倍感亲切。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资本论》这样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分析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货币产生之前,一次商品交换行为既是买进又是卖出,买卖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步进行,鲜少出现生产过剩,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但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买卖成为了两个阶段,商品所有者要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商品买卖脱节、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其中也就酝酿着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首先,一方面,每一个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这使得企业生产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长期的剥削使得无产阶级越加贫困。
因此,市场的发展必定落后于生产的发展。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有其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因此,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意味着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阻碍者,这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被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其对资本的无限追求导致了资本积累以及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继而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升级,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灵;失业率和利率上升。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第一 ,经济 危机 的 实质 是生产 的相 对 过剩 。马克 思认 为 ,经济 危机 期 间 的 生产 过剩 ,并不是 绝对 过剩 ,而是 相对 于劳 动人 民有 支付 能 力的 需求 来讲显 得 过剩 了 。因为 在危 机期 间 ,一 方面 是大 量 商品堆 积 如 山,卖不 出去 ,甚至 人 为
至 也不 会 出现局 部 的生产 过 剩 ” 。
货 币、金 融危机 与 经济 危机 结下 不解之 缘 。 马克 思 曾指 出,金 融投 机活 动 的猖 獗 是 引起金 融危 机 的一个 直接 原 因,扩 大信 贷而 带来 的营 业活 动 的过度 扩张 是导 致生 产过 剩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这 些 论 点对 于我 们认 识最 近一 次 的世 界性金 融危 机具 有重 要意 义 。 这 次世 界性 的金 融 危机 ,是 由美 国房地 产 的次贷 直接 引起 的 。没 有工 作 、没 有 收入 、没有 资产 的 “ 三 无人 员 ”借 钱 买房 的契 约 ,即 “ 次贷 ” ,经 过 打包和 担 保竟 然 成 了全球 投 资者 的投 资 或投机 对 象,正 是 这种金 融投 机活 动 和虚假 的需求膨 胀 ,在 负债 人 员 付不起 有 限 的房产 贷款 的 时候 ,货 币作 为支付 手段 的矛 盾 出现 了 ,买和卖 之
为 资本 主义 经 济是 不和 谐的 ,其 中重要 的一条 ,就 是存 在生 产过 剩经 济危 机 。
生 活资 料都 得不 到 满足 , 处于 困苦 的境 地 。正 如马 克 思所 说 ,“ 如果 仅仅 在一 个 国家 的全 体成 员 的 即使 最 迫切 的 需要 得 到满 足 之后 才 会 发生 生 产过 剩 ,那 么 ,在迄 今 资产阶 级社 会 的历 史上 ,不 仅 一次 也不 会 出现普 遍 的生产 过剩 ,甚
漫谈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详细描述
经济危机期间,失业、贫困和社会不 平等现象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此外,经济危机还可能引发政治动荡 和冲突,对国家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
05
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政府宏观干预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整
政府宏观干预
货币政策调整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降息 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危 机的影响。
漫谈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目录
• 引言 •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概述 • 经济危机的根源 • 经济危机的表现与影响 • 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 济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观察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 在矛盾,提出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当生产和流通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表现为商品过剩、生产过剩和 信用危机等。
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之一,它导致了供给过剩的现象。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企业会面临销售 困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而引发经 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财富积 累与贫困积累的冲突,有效需求往往 不足,难以支撑生产的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高技 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产 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增强抵 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 素。
收入分配制度
第4讲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总结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观点
6.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危机阶段: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导致生产下降的阶段。 同时出现生产下降的各种伴生现象,如失业率上升、 市场饱和、设备利用率下降,乃至股市下跌等。 萧条阶段: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停滞阶段,经济中产 出处在较低水平,失业、设备利用率、以及股市等都 处于低水平。 复苏阶段:经济开始摆脱低水平停滞,产出出现恢复 和上升迹象。此时,就业、设备利用率、销售额等都 出现恢复性上升。 高涨阶段:经济增长加速,销售旺盛,相应地就业率 大量增加,呈现经济繁荣景气的状况。生产增长的加 速及其与社会购买力的矛盾又会孕育着新的危机。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二、“第二次经济紧缩”——金融危机进 程
“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是资 本主义经济的“第一次紧缩” 2008年的“金融大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第 二次经济紧缩”(the Second Contraction ——雷恩哈特和鲁格夫
1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大危机”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是为利润和资本积累而生产的性质出 发,真正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 马克思经济学所要表明的是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利润率下 降问题,即资本主义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所发生的 周期性经济波动,这种经济危机来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的性质,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 是为了获取利润。也就是说,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 性会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利润率下降, 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表明资本主义经 济的商品实现问题,这一问题与有效需求问题是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观点
4.经济危机与货币危机相互交织。一方面,经济危机 使资本正常的循环和周转过程受到破坏,造成信用关 系的紊乱、银行的倒闭、货币流通的紧缩,导致货币 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在生产过剩危机还没有发生 的条件下,银行、交易所和金融部门的投机活动也会 导致货币危机的独立发生,这种货币危机反过来会对 工商业发生反作用 5.无止境地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使资本具有冲破一切 空间限制向全球不断扩张的趋势,经济危机也成为世 界性的。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危机
新社会再生产理论解释经济危机 ——对金融、经济危机的分析 刘海川 41301029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 经济危机的解释
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是有组织的,而 整个社会的生产由于处在无政府管制的状 态下,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制扩大和劳动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需求相对缩小。
Ⅱ:Ⅱ(c+△c+v+△v+m/x)=Ⅰ (v+△v+m/x)+Ⅱ(v+△v+m/x)
加入第Ⅲ部类的情况,首先假设第Ⅲ部类 并不进行扩大再生产,即第Ⅲ部类的资本 总量保持不变。初始情况如下:
Ⅰ:Ⅰ(c+v+m)=Ⅰc+Ⅱc
Ⅱ:Ⅱ(c+v+m)=Ⅰ(v+m)+Ⅱ (v+m)+Ⅲ(v+m)
Ⅲ:e=v+m
在第一轮,未获取回报,也未向他人支付 回报:
流入= s1+e=i1+v=流出 流入=s1+e=i1+v+m=流出 m仅由金融从业人员产生,被金融家占有
第二轮时,获取回报,支付利息、分红等: 流入=s2+e+r·i1=o·s1+v+m+i2=流出
第N轮由此递推可得出。
(三)在第Ⅲ部类不扩张的情况下, 第Ⅰ、Ⅱ、Ⅲ部类同时正常运行时 的条件
(二)第Ⅲ部类的简单再生产
第Ⅲ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就是收支 相抵。
第Ⅲ部类主要的资金来源有s(储蓄)、e (初始的自有资产Equity Fund)、i·r(r是 向他人注资后收取资金的回报率,对于银 行也就是贷款利息率);资金支出的方式 有i(投资)、s·o(o是向储户支付的存款 利息率、回报率)、v(可变资本,这里指 从业人员的工资)。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源。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周期性地发生危机的趋势,这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波动或周期性衰退,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必然结果。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必然会导致生产过剩和利润率下降的问题,从而引发经济周期性的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资本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扩大生产规模,不断积累更多的资本。
然而,市场并非是无限的,当市场需求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商品无人购买的问题,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此外,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资本集中和垄断的趋势。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垄断形成了垄断地位,控制了生产和市场,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现象。
这种垄断地位使得大资本家倾向于压低劳动力成本,导致工人的收入下降,市场需求减少,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暴发。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突出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固有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发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必然结果。
要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消除资本主义的利润追求和无限扩张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危机
我们当前的虚拟经济繁荣程度其实很大程度上已 经超越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各种金融衍生品充斥 市场。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金融 产业所产生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其他部 类产生的剩余价值的转移。这也验证了马克思的 观点,只有劳动才能产生价值,投机之所以能得 到暴利,实际上是对其他行业进行了剥削。因此 笔者认为,要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健康发展, 政府一定需要管制虚拟经济的规模,最大限度的 保持在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范围内。
Ⅱ:Ⅱ(c+△c+v+△v+m/x)=Ⅰ (v+△v+m/x)+Ⅱ(v+△v+m/x)
加入第Ⅲ部类的情况,首先假设第Ⅲ部类 并不进行扩大再生产,即第Ⅲ部类的资本 总量保持不变。初始情况如下:
Ⅰ:Ⅰ(c+v+m)=Ⅰc+Ⅱc
Ⅱ:Ⅱ(c+v+m)=Ⅰ(v+m)+Ⅱ (v+m)+Ⅲ(v+m)
Ⅲ:e=v+m
Ⅱ:Ⅱ(c+△c+v+△v+m/x)=Ⅰ(v+△v+m/x)+Ⅱ (v+△v+m/x)+Ⅲ(v+ m)
Ⅲ:s1+e=i1+v+m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Ⅰ(△c+△v)+Ⅱ(△c+△v)不 再等于总的m-m/x,而是等于Ⅰ(m-m/x)+Ⅱ(mm/x)+i1,因为第Ⅰ、Ⅱ部类从第Ⅲ部类得到了资金。
当企业扩张融资阶段结束后,经过一个阶段的生 产,之后就进入了偿还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必 须偿还向第Ⅲ部类申请的款项,并且支付利息等, 假设此时企业停止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经济危机理论综述.pdf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综述 马克思在其众多的著作中,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危机理论。
马克思给经济危机下的定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并且带有周期性,经济危机既是经济方面的矛盾,并且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马克思以此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消灭不了的,呼应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著名观点。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过程 1.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萌芽 19世纪40到50年代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标志着经济危机理论的萌芽,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以及周期的几个环节,包括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
随后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环节作了调节为繁荣、生产、过剩、停滞、危机,反复循环。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通过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揭示了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首次把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使经济危机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2.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成熟 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产生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部著作中,其中阐释了危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指出简单商品流通中,危机就可能出现,当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的时候,经济危机的就存在了出现可能性。
其次,马克思证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生产过剩是固有的,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使经济危机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3.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 19世纪60年代,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
此时的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研究的重点放在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揭示并分析了这种可能性存在的两种形式;其次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这一问题,揭示了危机从可能变为现实的几个前提,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活动,以及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论文题目:怎样用马克思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理论看待中国卷入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应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内容摘要: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及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一般市场中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性质及经济周期性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启示;正确认识金融危机,有效防范金融危机;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正文论述: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大局限性是每过一段时期,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首先,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客观上必然造成生产和消费的必然矛盾。
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造成了危机的产生。
其次,一切商品的价值由货币来表现。
货币所具有的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已经包含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的商品远远超过了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因此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生产(决定性因素)-交换-分配-消费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
而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因素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破坏和中断。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绝对过剩,是相对过剩。
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不足,造成商品积压,最后扩展成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为什么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由于经济危机后,迫使资本家更新固定资本,采用更新的科学技术,展开新一轮竞争,从而追逐更高额的剩余价值。
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
另外,经过一个周期后,无形资本、有形资本客观上也需要更新。
更新后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大大节省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旦固定资本更新后,由于采用最新技术,劳动效率提高,相应的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也提高,但是远远赶不上生产扩大的速度,因此会再度爆发经济危机,并且其周期会越来越短。
这是因为经济危机的周期取决于固定资本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更新速度,而固定资本更新取决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客观上促使固定资本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因此经济危机的周期也越来越短。
高中政治选修优质课件5: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2017 年 8 月,Zillow 曾就“美国新一轮经济衰退将在何时出现” 做过类似的调查,专家们当时预测,2020 年底之前出现危机 的概率约为 73%,与本次调查预期一致。但是两轮调查中,专 家们对引发危机原因的看法却大不相同。
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25日发布上述调查结果,10%的调查对象 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将从今年开始;42%预测美国经济明年陷入衰 退;25%预测衰退从2021年开始。
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市场上积压的商品逐渐减 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继 续增加,但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这一现象属于资本主义再生 产过程中的 阶段。( ) A.危机 B.萧条 C.复苏 D.高涨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1.资产阶段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萨伊和李嘉图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资本主义经济评价很高。 上图节选两人的一段话。 请你对萨伊、李嘉图的观点作出评价。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的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经济危机的影响即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二战后经济危机爆发时间 1948-1949 1973-1975 1979-1982 1990-1992 1997-1998 2008-2009
从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 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阶段……”来看,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更新 ①使经济走出萧条 ②为下次危机到来准备物质条件
知识拓展 资本主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第一,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生产,摆脱危机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危机 的破坏,物价低落,生产商品生产萎缩,为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更新陈旧的 机器设备。 第二,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而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会推动生产资料。 迅速恢复和发展,造成了新的生产高涨,为下次危机埋下伏笔。 第三,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新危机到来的物质前提,固定资本的大量更新使社会 生产迅速发展,而劳动人民有能力支付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引起了新的生产 和消费的脱节,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2:2.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考查点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例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
A.生产的绝对过剩
B.生产的相对过剩
C.固定资本的更新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解析]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
条,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一 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 些将激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
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解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 源。本题选C项。 答案:C
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呈现的四个不同阶段: 危机 阶段、 萧条 阶段、 复苏 阶段、 高涨 阶段。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的更新 。
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 巨风海啸,迅速波及全球。不管是同属发达 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日本,以及坐享 石油换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 “金砖四国”等国家,都在感受着这场金融巨风带来的狂 扫与震撼。破产、失业、生产下降等现象接踵而至。许多 学者认为这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具有深刻的分析和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发展规律和解决之道,为我们理解
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动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经济结构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外在
表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
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这导致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矛盾不断
加剧,最终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阶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经济危机包括繁荣、危机和衰退三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随后出现的危机
阶段则是生产能力过剩、市场萎缩和投资不足的表现;最终,衰退阶
段引起了生产能力的萎缩和失业率上升。
三、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自由竞争的资
本主义。
在垄断资本主义下,金融资本的垄断与掠夺性扩张使得经济
危机表现出周期性更为显著、规模更为庞大、传播更为广泛的特征,
其危害和影响更加深远。
四、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必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
所固有的矛盾。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在于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文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
经济危机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前全球经
济发展中的诸多挑战与问题。
马克思主 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复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危机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深刻而系统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最大化。
这导致了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社会生产呈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
然而,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却受到他们相对贫困的工资水平的限制。
资本家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压低工人的工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
这就导致了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无法跟上生产的增长,从而产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通常表现为商品滞销、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信用崩溃等一系列现象。
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的商品积压在仓库中卖不出去,企业因为产品无法销售而资金链断裂,不得不纷纷倒闭。
企业倒闭又导致了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进一步削弱了社会的消费能力。
同时,信用体系也会受到冲击,银行贷款无法收回,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马克思主义还指出,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非平稳直线上升,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
一般来说,一个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阶段是经济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在危机阶段,社会生产急剧下降,商品大量积压,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
随后进入萧条阶段,生产停滞,市场萎缩,物价低落,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数依然很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萧条,经济开始复苏,生产逐渐恢复,市场逐步扩大,企业利润增加,就业人数增多。
当经济复苏到一定程度,就进入高涨阶段,生产迅速扩大,市场繁荣,物价上涨,企业利润丰厚,就业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定时期就爆发的一次 生产过剩的危机。
(3)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生产资料 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生产和消费的矛 盾,决定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计划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再生产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二) 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
1、周期: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 段—危机阶段……
2、原因: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 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必然导致危机的再次爆发。
3、周期爆发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更新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 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
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 根本不是!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 贫苦的生活。
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 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 义再生 产具有 周期性 的原因 是什么?
危机—销售困难—库存激增—企业倒闭— 工人失业—信用危机—银行破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
社会化和资比本例主初义步私调人整占—有供制需缓解—止跌—需求不 旺—购买力低
(4)资本主义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来决定的, 只要它存在,就不能够消灭经济危机。
1、试对萨伊、李嘉图的观点作出评析。 2、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何意义?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1)萨伊:不承认资本主义会爆发全局性的经济危机; (2)李嘉图: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美好、永恒的制度。
(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原因分析(1)以:货币为媒介的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1、实质:生产过剩的危机。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 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 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
②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 身的基本矛盾运动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 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3)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过渡性 (4)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008年,一场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西方金融机 构频频告急。就在欧美各国开始急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 象出现了: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对于资本主义 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走红,其批评资本 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
马克思在《资本论》 中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
(1)使经济走出萧条;
(2)为下次危机到来准备物质条件。
萨伊: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 情况,市场会自行调整过来……经济危机时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国家达到最旺盛阶段……发展可能受到阻碍,但 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 减少。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 物……这个外壳就要爆炸了!
①物物交换情商形品:交买换卖是同商时品,供给会创造需求,社会 不会爆发普遍过流剩通的经济危机。
② 商品流通情形: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供给与 需求会出现量的失衡。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 产普遍过剩的危机。
2原因分析(2):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
类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停止。
2008年10月,两名顾客在德国法兰克 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选购书籍
自学导读: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根源在哪里?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的阶段性特征。 3、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和物质基础。 4、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个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在世界的这一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孩子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这一危 机周期 性爆发 的物质 基础是 什么?
设备更新—生产复苏—就业增加—消费增多
周阶固期段定…:资…危本机的阶更段—新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危机
原因: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随着资本 主然义导经致济危的机发的就跃展再业—,次经日当爆济增这发繁—。一荣物矛价—盾猛回尖烈升锐扩—到利张一润—定比增程例多度破—的信坏时用候活,必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孩子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 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与此同时,在世界的那一端……
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 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 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根源 实质、根源、表现
(二) 经济危机再生产的周期性 周期、原因、物质基础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萨伊、李嘉图
(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原因分析、理论意义
资本主义能消灭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这不是“真正过剩”。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 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 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 劳动者的“相对过剩”。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而要毁 掉它们呢?
资本家要追求利润。产品毁掉后,“物以稀为贵”,资本家 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