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岳麓版一轮练案24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 岳麓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分割的方块田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主要由贵族占有,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选B项。
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4.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5.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由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6.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村社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
7.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 ):从人身依附→租佃契约→没有契约的雇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结合图示可知B项正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奴隶制土地国有制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解析:从材料中的“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贡赋”等信息可知这是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A项正确。
B项错在“皇帝”,C项错在“农民”,D项错在“自由买卖和转让”。
答案:A2.《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意为不允许土地买卖,这说明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它存在于夏商、西周时期,A项正确。
答案:A3.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井田制B.重农抑商C.保护私有财产D.限制土地兼并解析:“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反映了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这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体现,C项正确,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私自”带有不被人所知的意思,而土地兼并不是偷着干的事,D项错误。
答案:C4.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
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课时同步练习卷: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北魏实行均田制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实行均田制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2.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 )A.社会秩序安定B.土地兼并严重C.推行均田制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3.在古代中国,统治者曾采取过均田、按照田亩的多寡征收赋税等多种措施来阻止土地兼并,但这些措施都没有达到目的,主要是因为这些措施( )A.遭到大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B.没有得到农民的拥护C.不能从根本上触动土地私有制D.遭到地方政权的抵制4.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世范》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5.《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C.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6.《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7.钱穆的《国史大纲》中记载:“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9.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宋廷明确规定:今后“私下分田客”当每年收田毕日,可不必取得主家的凭由,商量去住,各取稳便。
部编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同步练习题
部编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同步练习题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同步练习题一、选择(共20题,共0分)1.以下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初税亩②井田制?③均田制?④屯田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3.“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朝4.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5.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6.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以下最能反映这个特征的是A.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B.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D.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8.《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论当及赏(偿)稼”。
这说明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B.当时的法律已经健全完备.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9.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贵族争夺土地的斗争10.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11.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2019历史同步新增分方案岳麓版 必修2 能力达标检测(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能力达标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A.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盛行C.礼乐制遭到破坏D.分封制瓦解2.“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断变化,以下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公有制B.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C.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形式,自唐代开始实行4.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
”上述言论()A.指出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5.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缓解C.自耕农逐渐衰退D.土地兼并得以缓和6.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出明代()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7.宁成为西汉酷吏,《史记》记载(宁成)“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致产数千金”。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庄园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8. 乾隆时期御史杨锡绂在《陈明米贵之由疏》中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
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田之户。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B.市民阶层崛起C.货币地租盛行D.政府不抑兼并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2.《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小农经济发展完善C.井田制趋于瓦解D.土地兼并严重3.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4.《商君书》云:“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
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租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6.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C.各国的税制改革D.小农经济的出现7.《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8.《左传·昭公四年》中载:“桓公曰:‘伍鄙(人民)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材料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A.按照土地的多少和好坏而征税B.有利于调动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C.所有制形式的变更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9.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后同步训练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2.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小农经济发展完善C.井田制趋于瓦解D. 土地兼并严重3. 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
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B .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D .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4•《商君书》云:“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
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上述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租佃关系的确立和发展 D.秦国实施重农抑商政策6.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 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C•各国的税制改革 D.小农经济的出现7•《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8. 《左传•昭公四年》中载:“桓公曰:‘伍鄙(人民)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
'”材料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A.按照土地的多少和好坏而征税B.有利于调动土地所有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C.所有制形式的变更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9. 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 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二)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二)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井田制下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A项错误;B、C、D三项都符合井田制的规定。
所以答案选A。
2.春秋时期,“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其中的“田”属于( )A.国有土地所有制B.君主土地所有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答案】 D【解析】“五口之家”的土地显然属于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3.《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按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B.广大自耕农希望获得土地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D.土地私有权实际上被承认【答案】 D【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春秋时期开始实行的“初税亩”,这一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
4.“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材料中体现的土地经营方式产生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租佃制,它产生于战国时期。
5.“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这说明《新全球史》中提到的制度是均田制。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模拟演练岳麓版
丰富丰富纷纷第 25 讲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2016 ·全国卷Ⅰ· 25) 以下列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能够用来说明当时导学号 26812235 ( D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状况[ 解析 ]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 6 人在劳作,其中 4 人翻地,后边随着两人播种,这反响了集体劳作的状况。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所以出现了图片中的状况,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吻合图片状况,消除;搅乱项是 B 项,一个时代的图片不能够表现“不断发展”,故消除该项。
2.(2016 ·全国卷Ⅱ· 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他多半是周围租种土地的“客户”。
以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导学号 26812236 ( B ) A.经济严重衰落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解析 ]宋代经济连续发展, A 项说法不吻合史实; B 项正确,宋代的“不抑兼并”政策滋生了土地兼并,所以租佃关系流行; C 项与题干没关; D 项说法错误,宋代经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3.(2018 ·益阳 )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史称,“官中条令,为( 田产 ) 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响了宋代导学号26812237( B )A.税制发生重要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入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对转型[ 解析 ]依照题干“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田产交易的规定最为详尽,主若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项正确;题干重申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尽,与税制改革没关,消除 A 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说明土地兼并流行,客观上不利于自耕小农发展壮大,消除 C 项;题干重申的是田产交易的规定内容详尽,与经济结构转型没关,且不符史实,消除 D 项。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
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 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精品解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解析版).docx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ED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吋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中学A.千耕其耘式经营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贫者多仙之从所得各居其半”,可以看出是租仙式经营。
租仙,由地主提供土地及不同数额的经营资金和管理,由佃户提供劳动及不同数额的资金和管理,而土地报酬则采取不同的分成方法的资本主义农业组织制度。
乂称谷物分成制。
付给地主报酬形式可以是一定份额的农产品或现金,或二者兼有。
A是奴隶制下的经营方式;BED庄式经营以东汉、唐为典型,古代的大地主用自己的土地组建的出庄,在里面让农民进行耕种。
C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
故选D考点:古代小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租佃制2.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下图),记录“告别皿赋”这-亘古未有的大事。
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答案】B【解析】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B正确。
3.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C.租庸调制D.初税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就开始实行了初税亩,根据土地数量进行收税,故本题答案选D项。
A不是农业税,而是土地所有制的形式;B项是政治制度;C 项不符合开始一词的限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初税亩4.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答案】C【解析】AD分别是井田制的性质表现形式,可排除;B项则表明了周政治经济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体现出这项措施的真正意图,排除;只有C选项体现了井田制实施的真正冃的:在井田制下,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各级贵族接受分封就有为周王拱卫疆土的义务,C正确。
近年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4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4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4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案24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练案[24]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根源是错误!( B )A.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B.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D.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令、刘宋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都是把土地视为国有,法律注重保护土地国有权,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社会背景是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并非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排除A项;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不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问题,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D项错误。
2.(2018·黄石)唐制规定,“永业田皆传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另行授受”.均田制推行后,很多农民受田实际上达不到应受额,而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
这说明均田制的推行导学号 26812868( C )A.允许自由买卖土地B.放弃了平均主义分配C.具有不稳定性特征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解析]据材料信息“很多农民受田实际上达不到应受额,而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分析可知,均田制的推行具有不稳定性特征,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练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A【解析】“初税亩”客观上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促进了经济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
“土地之神、五谷之神”代称国家,反映出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说明我国古代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故选D项。
3.“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 (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B.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经济,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使用耕牛、家庭手工业,故A、C、D项错。
“ 连筒灌小园”反映了人们用筒车灌溉“小园”的史实。
4.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
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史实,C项反映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D项反映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剥削,但不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
历史ⅱ岳麓版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练习(时刻: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解析井田制反映的是一种奴隶制社会下的土地国有制。
因此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2.《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制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答案 B3.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爱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土地公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租佃制解析北魏至唐朝初期,统治者采取均田制措施,限制土地高度集中。
答案 C4.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这种现象显现的全然缘故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进展解析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显现。
答案 D5.古代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试图改革土地制度,以缓和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但他们最终都不能成功。
其要紧缘故有()。
①不可能从全然上改变土地私有制②封建经济进展导致土地买卖频繁③统治集团腐败④农民人数少,是弱势群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各项的准确明白得和分析。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产生土地兼并问题的全然缘故;封建经济进展、土地买卖频繁也加剧了土地的高度集中;统治集团腐败,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土地。
以上三点明显是土地兼并问题难以解决的要紧缘故。
④农民人数少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6.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复习与练习1.井田制出现于()时期,名义上为()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称为(),由()集体耕种。
村社成员的份田称为(),只有()权()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时期正式废除。
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形成为使用者的()土地。
公田、私田界限打破,一律按()收税。
2.()时期,()变法从()上全面肯定了土地()制,培植新兴()所有制,主要表现在()私有土地、()私有土地。
()私有土地。
()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3.宋朝初年,()()两极分化加剧。
4.明清时期()经济繁荣,推动私有制发展。
5.(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引起社会动荡,统治者采取()()的措施,限制()的高度集中,保护()经济,公元485年北魏颁布了()6.古代土地经营方式包括(自耕农)经营和(租佃式)经营。
7.租佃式经营产生于(战国时期),汉代较普遍,宋代仅次于()。
()时期打到了顶峰。
8.租佃式经营特点在形式上以()为主,包括()和()租,方式上主要采取()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重点知识解析1.关于井田制⑴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其主要内容是: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成果。
⑵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增多。
私田主人自己占有了全部私田产品,并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
其影响是改变了阶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逐渐形成: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
⑶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春秋晚期鲁国“初税亩”和其他国家相继实行的“税亩制度”,实际上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化,是井田制瓦解的标志。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事先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一切制D.农民土地一切制A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在的土地一切权,不只意味着毫不阻碍和毫有限制地占有土地的能够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能够性。
〞此现象出现的基本缘由在于()A.手工业的开展B.铁器和牛耕的运用C.商品经济的开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实立B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礓〞,统统废弃,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践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稳固了奴隶主的权利C.进一步推行了井田制D.将一切土地私有化A4.据史料记载:魏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繁〝返旧墟〞。
这最有能够是由于()A.实行初税亩B.颁行了均田令C.废弃土地买卖禁令D.政府允许农民购置份地B5.(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拓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说明政府意在()A.添加财政支出B.提高土地的有效应用率C.添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消费的积极性D6.«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退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锁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A7.«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有力受田者,名为雇工。